首页 / 古代文学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怎一个“装”字了得

2025-09-15 11:01 古代文学

近段时间略有闲暇,认真研读了一次此书,以下是读书笔记,多为个人的一些零散思考,年青阅浅,如有不当,敬请辩驳。

一、兵者,诡道也。

诡道,感觉好神秘莫测,读到这个词,让我第一想到的就是陰谋诡计,不禁一颤。

俗话说:兵不厌诈,李零先生编的《孙子兵法》的注释本就用到了兵以诈立一词。

细细想来,无论是诡还是诈,在我们现代人看来都有欺骗的意思,名不正,言不顺,难道用兵之道就是欺骗吗?

百度了一下,相当的彩!

施之华教授认为,诡道,指欺诈、多变的方式。兵者,诡道也,意为:用兵作战的方式在于变化莫测。

黄柱华先生指出,诡即非常,诡道即非常手段。

史美珩先生认为,把孙子的诡道仅仅说成是诡诈陰谋诡计是不合适的。

黄朴民教授诡道解为诡诈、谲变得行为或方式。

钮先钟先生则提出,诡道并非特定名词,只是表示一种随机应变、毫无常轨的形式。

(出自:http://blog.csdn.net/yeu0504040/archive/2008/11/28/3405605.aspx)

我个人认同施之华教授的观点,诡道,确实有一种欺诈的涵义,但诈道和诡道本身是有区别的,一个是明騷,一个是暗贱。

诈道感觉更陽一点,虚张声势;诡道感觉更陰一点,深藏不露。

明騷易躲,暗贱难防啊!

二、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读到这一段,我就想到一个现代词,叫装。装的最高境界就是老子说的大智若愚。

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很好的保护自己,让竞争对手放松警惕。而装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智慧,示之不能和示之不用就好比是在对老虎催眠,麻痹老虎;而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实则是在调虎离山。

怎一个装字了得!

三、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先保证自己不被敌人战胜,等待敌人露出破绽,立即乘胜追击,一剑封喉。

读到这段让我想到最近读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提出的价值投资理论里有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对投资项目安全边际的考虑。

我认为老格的考虑安全边际的思想其实就是要想办法使自己的投资先为不可胜,优先考虑可能遇到最糟糕的结果,在自己有限的范围内尽量规避,如果不能做到先为不可胜,就放弃这场战争。

四、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这便是孙子最著名的奇正相生,出奇制胜思想。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无序的混沌之中却悄然有序,无论这个世界多么复杂,我们的解决办法都可以想办法先找到其有序的部分,然后再去归纳总结无序的部分。

混沌便是一种不确定的世界,而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往往并不是正,而是奇。正合不可舍去,但奇胜不可小觑。

奇正相生,博大深。

五、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我似乎觉得老子和孙子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哲学家,而孔子顶多算一个伦理学家,而谈不上真正的哲学家。

儒家说兵形如山,我表示质疑。舍身取义,浩然正气的孟子固然可,但这绝非明智之举。

同样,无论是用兵还是做人,刚正不阿确实很让人敬佩,但这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勇。在智勇双全无法同时满足的情况下,为何不先考虑智呢?

六、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对利害的权衡由来都很重要,但偏向于趋利和偏向于避害往往都是下策。

博弈论的囚徒困境告诉我们:在特定的情况下,当双方都做出最利于自身的选择时,而最终的结果往往并不是最优的。

那我们到底应当怎么来权衡利弊呢?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在如此不确定的环境中,我想谁也不能对一件事十拿九稳吧。

我唯一能想到的便是:三思而后行。

猜你喜欢

  • 中庸白话解析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原文】君子之道,辟(1)如行远,必自迩(2);辟如登高,必自卑(3)。《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4)。”子曰:“父母其顺矣乎!”(第15章)【注释】(1)辟:..

    3 古代文学 2025-09-15
  • 中庸白话解析素位而行,安分守己

    【原文】君子素其位(1)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2),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3)而不自得焉。在上一位,不陵(4)下;在下位,不援(5)上。正己而不求于..

    3 古代文学 2025-09-15
  • 中庸 译文道不远人,远人非道

    【原文】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1)’执柯以伐柯,睨(2)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3),施诸己而不愿,亦勿..

    3 古代文学 2025-09-15
  • 中庸 译文君子之道费而隐

    【原文】君子之道费而隐(1)。夫妇(2)之愚,可以与知焉(3),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

    2 古代文学 2025-09-15
  • 中庸 译文正道直行,默默无闻也不后悔

    【原文】子曰:“素隐行怪(1),后世有述焉(2),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3)。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4),唯圣者能之。”(第11章)【注释】(1)素:据《汉书》,应为“索..

    2 古代文学 2025-09-15
  • 中庸 译文什么是真正的强?

    【原文】子路问强(1)。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2)宽柔以教,不报无道(3),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4)。衽金革(5),死而不厌(6),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7),强哉矫(8)!中立而不..

    2 古代文学 2025-09-15
  • 中庸 译文白刃可蹈,中庸难得

    【原文】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1),爵禄可辞也(2),白刃可蹈(3)也,中庸不可能也。”(第9章)【注释】(1)均:即平,指治理。(2)爵,爵值,禄:官吏的薪俸。辞:放弃。(3)蹈:踏。【译文】孔子说:“..

    2 古代文学 2025-09-15
  • 中庸 译文牢牢抓住不要放弃

    【原文】子日:“回(1)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2)而弗失之矣。”(第8章)【注释】(1)回:指孔子的学生颜回。(2)拳拳服膺:牢牢地放在心上。拳拳,牢握但不舍的样子,引申为恳切。服,著,放置..

    2 古代文学 2025-09-15
  • 中庸 译文聪明反被聪明误

    【原文】子日:“人皆日:‘予(1)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阶之中(2),而莫之知辟也(3)。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4)守也。”(第7章)【注释】(1)予:我。(2)罟(gu):捕兽的网。擭(huo)..

    2 古代文学 2025-09-15
  • 中庸 译文隐恶扬善,执两用中

    【原文】子日:“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1),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2)!”(第6章)【注释】(1)迩言,浅近的话。迩,近。(2)其斯以为舜乎,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2 古代文学 2025-09-15
  • 中庸 译文谁能食而知其味

    【原文】子曰:“道(1)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2)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3)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第4章)【注释】(1)道:即中庸之道。(2)知者:即..

    2 古代文学 2025-09-15
  • 中庸 译文最高的道德标准

    【原文】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1)!”(第3章)【注释】①鲜:少,不多。【译文】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读解】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

    2 古代文学 2025-09-15
  • 中庸 译文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原文】仲尼曰(1):“君于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3),小人而无忌惮(4)也。…(第2章)【注释】(1)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2)中庸:即中和。庸,“常”的..

    2 古代文学 2025-09-15
  • 中庸 译文中和是天下的根本

    【原文】天命之谓一性一(1),一性一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

    2 古代文学 2025-09-15
  • 简 介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据《史记·孔于世家》记载,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字伯鱼;伯鱼的儿子名叫孔伋,字子思。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是其..

    2 古代文学 2025-09-15
  • 孙子兵法读后感兵家的哲学,万变的常理

    第一次看孙子兵法,记得还非常小,可能那时候对于中国字还没怎么认全。差不多在小学三四年级吧。但是很多东西其实不需要都靠字的意思来理解的。我发现读孙子兵法需要一种想象力。万马纵横,千里掠地,那种场景,并不..

    0 古代文学 2025-09-15
  • 孙子兵法读后感毛|泽|东深得孙子兵法之道

    这几天看了一毛一|泽|东文选中关于战术战略的运用,其游击战术不少是《孙子兵法》的发挥。孙子兵法可与一毛一|泽|东的文章对读,当有更多体悟。1.计篇:探讨了打仗时从如何胜这个角度要熟虑的东西,此计是指熟虑。1...

    2 古代文学 2025-09-15
  • 孙子兵法读后感孙子兵法与机会成本

    最近看到历史频道解读孙子兵法的节目中讲,较之传统上攻城掠地,殊死杀伐以求威名荣耀,类似象棋的战争理念,孙子兵法更像在下围棋:一盘棋,表面看去风起云涌,实际上却可以不杀一子,以最小的消耗寻求最大的利益。..

    3 古代文学 2025-09-15
  •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

    借凤歌一席话,评孙子兵法。出自《沧海》===================================================戚继光平生好武,但有闲暇,无时不在思索如何用兵,此时城郊野外,竟然遇上如此好事书生,与自己议论兵法,不觉心怀大..

    0 古代文学 2025-09-15
  • 孙子兵法注释用间第十三

    原文:【用间第十三】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騷动,怠于道路,不得一操一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一爱一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

    4 古代文学 2025-09-1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