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读书笔记怎一个“装”字了得
近段时间略有闲暇,认真研读了一次此书,以下是读书笔记,多为个人的一些零散思考,年青阅浅,如有不当,敬请辩驳。
一、兵者,诡道也。
诡道,感觉好神秘莫测,读到这个词,让我第一想到的就是陰谋诡计,不禁一颤。
俗话说:兵不厌诈,李零先生编的《孙子兵法》的注释本就用到了兵以诈立一词。
细细想来,无论是诡还是诈,在我们现代人看来都有欺骗的意思,名不正,言不顺,难道用兵之道就是欺骗吗?
百度了一下,相当的一精一彩!
施之华教授认为,诡道,指欺诈、多变的方式。兵者,诡道也,意为:用兵作战的方式在于变化莫测。
黄柱华先生指出,诡即非常,诡道即非常手段。
史美珩先生认为,把孙子的诡道仅仅说成是诡诈陰谋诡计是不合适的。
黄朴民教授诡道解为诡诈、谲变得行为或方式。
钮先钟先生则提出,诡道并非特定名词,只是表示一种随机应变、毫无常轨的形式。
(出自:http://blog.csdn.net
我个人认同施之华教授的观点,诡道,确实有一种欺诈的涵义,但诈道和诡道本身是有区别的,一个是明騷,一个是暗贱。
诈道感觉更陽一点,虚张声势;诡道感觉更陰一点,深藏不露。
明騷易躲,暗贱难防啊!
二、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读到这一段,我就想到一个现代词,叫装一逼一十。装一逼一十的最高境界就是老子说的大智若愚。
装一逼一十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很好的保护自己,让竞争对手放松警惕。而装一逼一十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智慧,示之不能和示之不用就好比是在对老虎催眠,麻痹老虎;而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实则是在调虎离山。
怎一个装字了得!
三、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先保证自己不被敌人战胜,等待敌人露出破绽,立即乘胜追击,一剑封喉。
读到这段让我想到最近读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提出的价值投资理论里有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对投资项目安全边际的考虑。
我认为老格的考虑安全边际的思想其实就是要想办法使自己的投资先为不可胜,优先考虑可能遇到最糟糕的结果,在自己有限的范围内尽量规避,如果不能做到先为不可胜,就放弃这场战争。
四、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这便是孙子最著名的奇正相生,出奇制胜思想。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无序的混沌之中却悄然有序,无论这个世界多么复杂,我们的解决办法都可以想办法先找到其有序的部分,然后再去归纳总结无序的部分。
混沌便是一种不确定的世界,而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往往并不是正,而是奇。正合不可舍去,但奇胜不可小觑。
奇正相生,博大一精一深。
五、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我似乎觉得老子和孙子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哲学家,而孔子顶多算一个伦理学家,而谈不上真正的哲学家。
儒家说兵形如山,我表示质疑。舍身取义,浩然正气的孟子固然可一爱一,但这绝非明智之举。
同样,无论是用兵还是做人,刚正不阿确实很让人敬佩,但这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勇。在智勇双全无法同时满足的情况下,为何不先考虑智呢?
六、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对利害的权衡由来都很重要,但偏向于趋利和偏向于避害往往都是下策。
博弈论的囚徒困境告诉我们:在特定的情况下,当双方都做出最利于自身的选择时,而最终的结果往往并不是最优的。
那我们到底应当怎么来权衡利弊呢?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在如此不确定的环境中,我想谁也不能对一件事十拿九稳吧。
我唯一能想到的便是: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