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段锦歌
闭目冥心坐 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 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 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 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 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 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 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 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 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 低头攀足频以候神水至 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 神水九次吞咽下 响 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毕 想发火烧身旧名八段锦 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 万病化为尘以上系通身合总行之,要根据次序,不可缺,不可乱。先要记熟此歌,再详看后图及每图详注各诀,自无差错。
十二段锦第一图
十二段锦第一图(图缺)
闭目冥心坐 握固静思神
盘腿而坐,紧闭两目,冥忘心中杂念。凡坐,要坚起脊梁。腰不可软弱,身不可倚靠。握固者,握手牢固,所以闭关却邪也。静思者,静息思虑而存神也。
十二段锦第二图
十二段锦第二图(图缺)
叩齿三十六 两手抱昆仑
上下牙齿相叩作响,宜三十六声。叩齿以集身内之神,使不散也。昆仑即头。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项,即用两手掌紧掩耳门,暗记鼻息九次,微微呼吸,不宜耳闻有声。
十二段锦第三图
十二段锦第三图(图缺)
左右鸣天鼓 二十四度闻
记 鼻息出入各九次毕,即放所叉之手,移两手掌掩耳,以第二指迭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弹脑后,要如击鼓之声。左右各二十四度,两手同弹,一先一后,共四十八声。仍收手握固。
十二段锦第四图
十二段锦第四图(图缺)
微摆撼天柱
天柱即后颈。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亦随头左右摇摆,各二十四次。
十二段锦第五图
十二段锦第五图(图缺)
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
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
龙行虎自奔
赤龙即舌。以舌顶上颚,又搅满口内上下两旁,使水津自生。鼓漱于口中,三十六次。神水即津液。
分作三次,要 有声吞下,心暗想目暗看,所吞津液,直送到脐下丹田。龙即津,虎即气。津下去,气自随之。
十二段锦第六图
十二段锦第六图(图缺)
闭气搓手热 背摩后精门
以鼻吸气,闭之,用两掌相搓擦极热,急分两手磨后腰上两边,一面徐徐放气从鼻出。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以两热手磨三十六遍,仍收手握固。
十二段锦第七图
十二段锦第七图(图缺)
尽此一口气 想火烧脐轮
闭口鼻之气,以心暗想,运心头之火下烧丹田,觉似有热,仍放气从鼻出。脐轮,即脐下丹田。
十二段锦第八图
十二段锦第八图(图缺)
左右辘轳转
曲弯两手,先以左手连肩圆转三十六次,如绞车一般,右手亦如之。此单转辘轳法。
十二段锦第九图
十二段锦第九图(图缺)
两脚放舒伸 叉手双虚托
放所盘两脚,平伸向前。两手指相叉,反掌向上,先安所叉之手于头顶,作力上托,要如重石在手托上,腰身俱着力上耸。手托上一次,又放下,安手头顶,又托上。共九次。
十二段锦第十图
十二段锦第十图(图缺)
低头攀足频
以两手向所伸两脚底作力扳之,头低如礼拜状,十二次。仍收手握固,收足盘坐。
十二段锦第十一图
十二段锦第十一图(图缺)
以候神水至 再漱再吞律
如此三度毕 神水九次吞
咽下 响 百脉自调匀
再用舌搅口内,以候神水满口,再鼓漱三十六,连前一度,此再二度,乃共三度毕。前一度作三次吞,此二度作六次吞,乃共九次吞。如前咽下,要 响声。咽津三度,百脉自周遍调匀。
十二段锦第十二图
十二段锦第十二图(图缺)
河车搬运毕 想发火烧身
心想脐下丹田中似有热气如火,闭气如忍大便状,将热气运至谷道(即大便处)升上腰间、背脊、后颈、脑后、头顶止,又闭气,从额上、两太阳、耳根前、两面颊,降至喉下、心窝、肚脐下丹田止。想似发火烧,一身皆热。
气功养生著作。8卷。清代徐文弼撰。作者主张气功导引应与综合调摄并重,提出修养宜行内外功,要宝精宝气宝神,还须知要知忌知伤,注意四时调理和饮食调理。在外功方面,有针对五官、四肢、腰背的按摩之术,及提倡应用十二段锦、八段锦和六字真言。内功则是静坐运气方法。本书内容涉及广泛,收罗前人经验甚多对后世的保健养生有一定的影响。曾有内容被《内功图说》引用。 唐豪曾对《内功图说》的构成有过系统的条贯梳理,指出该书的来源共有4部分:其中的“12段锦”、“分行外功诀”、“内功图”和“五脏病因”,来自乾隆年间徐鸣峰的《寿世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