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二十一 ◎时序部六

2025-09-20 17:57 太平御览
○夏上

  《尔雅》曰:夏为朱明。(孙炎曰:夏气赤而光明。)

  又曰:夏为昊天。

  又曰:夏为长嬴。

  又曰:夏祭曰荐。(荐上帝鱼,初薄也。夏时百穀未登,可荐者薄也。)

  《释名》曰:五月谓之蕤宾,蕤者,下也,宾者,敬也。言阳气下,阴气上,极阴气始,宾敬之也。

  《书》曰:夏暑雨,小民亦惟曰怨嗟。

  又:《尧典》曰:申命羲叔,宅南交。(申,重也。交,言夏与春交。)平秩南讹。(讹,化也。掌夏之官,平序南方化育之事。)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永,长也,谓夏至之日也。苍龙之中星,举中则七星见可知也。)厥民因,鸟兽稀革。(因,谓老弱因就在田,夏时鸟兽毛羽稀少。)

  《诗》曰:四月秀葽。(不荣而实曰秀。葽,草也。)

  又曰: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正月,夏之四月建巳之月,纯阳用事,而霜多急恒寒若之异,伤害万物,故心为之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

  又曰: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三星,五月中直户也。《笺》云:心星在户,谓五月之节,六月之中。)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又曰: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

  又曰:六月食郁及薁。(郁,棣属。薁,婴薁也。)

  又曰:六月莎鸡振羽。

  又曰: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徂,往也。六月火星中,暑盛而往矣。《笺》云:徂,犹始也,六月乃始盛,与人为恶亦有渐,非一朝一夕。)

  又曰:无冬无夏,值此鹭羽。

  又曰: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传》曰:龙见而雩。(龙,角、亢,星也。建巳月,昏见东方。)

  《礼》曰:四月之节,日在卯,(立夏为四月节。)昏翼中,晓牵牛中,斗建巳位之初,其日丙丁,(丙丁属火,主夏,故云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昔炎帝神农氏以火德王,继天而王,故为夏帝。火正为祝融,佐炎帝于夏。)其虫羽,(南方朱鸟羽虫之长,凡有羽之类皆属于火,故曰其虫羽。)其音徵,(三分宫去其一以生徵,徵数五十四属火,以其徵清,事之象也。夏和则徵声调。《乐记》曰:徵乱则哀,其事勤。)律中仲吕。(四月气至,则仲吕之律应。仲吕者,无射之所生,三分益一,管长六寸六分。)立夏之日,蝼蝈鸣,后五日蚯蚓出,后五日王瓜生,盛德在火,迎夏于南郊,(迎夏为祀赤帝。)命乐正习盛乐。(为将大雩,先习盛乐。自鞀鞞至柷〈吾戈〉皆作曰盛乐。)中气,日在毕,(小满,为四月中气。)昏轸中,晓须女中,斗建巳位之中。小满之日,苦菜秀,后五日靡草死,后五日小暑至,挺重囚,出轻系,(挺犹宽也。重囚宽之,至秋方决。轻系出而舍之。)无起土功,无发大众,无伐大树。(为妨蚕农之事。)天子初衣暑服,(《论语》曰:当署袗絺绤。谓暑服。)无大田猎,(恐伤生类。)以含桃先荐寝庙。(含桃,樱桃也。先荐寝庙,后乃食之。)蚕事既登,后妃献茧。(后妃献茧,进其成功也。)天子饮酎,用礼乐。(酎之言醇也。春酒至此始成,与群卧饮之。)

  又曰:五月之节,日在参,(芒种为五月节也。)昏角中,晓危中,斗建午位之初,律中蕤宾。(五月气至,则蕤宾之律应。蕤宾者,应钟之所生,三分益一,管长六寸三分,其日、其音、其数并同孟夏。)芒种之日,螳螂生,后五日鵙,始鸣,后五日反舌无声,絷腾驹,(恐相蹄齧。)班马政,(马政,谓掌十二闲养马之政教。)聚蓄百药。(因草木蕃庑之时,则采聚百药。)中气日在东井,(夏至为五月中气。)昏亢中,晓营室中,斗建午位之中。夏至之日,鹿角解,后五日蜩始鸣,后五日半夏生。祀皇地祗于方丘。(夏至之日祀皇地祗于方丘,以高祖神尧皇帝配坐,以岳渎等神从祀。)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夏至之日,漏刻长,阳气欲衰,阴气欲兴,阳日生,阴日死,至之日相与分。)君子齐戒,(以阴阳相争之时,务欲安静。)薄滋味,无致和,谓阴气始兴,身尚静,味尚薄。节嗜欲,定心气。(微阴扶精不可散。)无用火于南方,(阳气盛,又用火于其方,害微阴。)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处台榭。(是月暑气方盛,可以登远望,顺阳居上。)

  又曰:六月之节,日在东井。(小暑为六月之节。)昏氐中,晓东璧中,斗建未位之初,律中林锺。(六月气至,则林钟之律应。林钟者,黄钟之所生,三分去一,管长六寸,其日、其音、其数,并同孟夏。)小暑之日,温风至,后五日蟋蟀居壁,后五日鹰乃学习。中气日在柳,(大暑为六月中气。)昏尾中,晓奎中,斗建未位之中。大暑之日,腐草为萤,后五日土润溽暑,后五日大雨时行。命有司人入山行木,无有斩伐。(为其未坚成也。)中央土,(火休而盛德在上。)其日戊巳,(戊巳属土,故云其日戊巳。)其帝黄帝,其神后土,(昔黄帝轩辕氏以土德继天而王,故为黄帝,土官之神曰后土。)其神后土,其虫裸,(无毛羽,鳞介之类。)其音宫,(音始于宫,宫数八十一,属土,以其最大。《乐记》曰:宫乱则荒,其君骄。)律中黄钟之宫,(黄钟主十一月,土在林钟、夷则之间,各有分主,不可假借,故引黄钟之清宫为土律,其管半黄钟之管,长四寸五分,则黄钟之清宫也。故季夏十八日已后土王,气至,则黄钟之宫应之也。)其祀中霤,祭先心。(中霤,犹中室也。祭中霤之礼为祀,先进心也。)

  又曰:乐正崇四术,立四教,春夏教以《诗》《书》。(春夏阳也。《诗》、《书》者,声亦阳也。)

  又曰:凡学,春夏学干戈。(干,盾也,戈,勾子戟也。干戈万舞,象武也,用动作之时学之。)

  又曰:春诵夏弦,太师诏之。(诵谓歌乐也,弦谓以丝播诗。阳用事,则学之以声。)

  又曰:春作夏长,仁也。

  又曰:《明堂位》曰:"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於太庙,朱干玉戚,冕而舞《太武》,皮弁素积,裼而舞《大夏》。

  《周礼》曰:蕤宾,午之气,五月建焉,而辰在鹑首。

  又曰:山虞以仲夏斩阴木。(郑众曰:阴木,秋冬生者。郑玄曰:阴木,生山北者。冬斩阳,夏斩阴,坚濡调也。)

  又曰:凌人掌冰,(凌,冰室也。)夏颁冰。(暑气盛,王以冰颁赐也。)

  又曰:柞氏掌攻草木及林麓。夏日至,令刊阳木而火之。

  又曰:夏见曰宗。宗,尊也。义取主火。《大行人》云:夏宗以陈天下之谟。

  《穀梁传》曰:四时之田,皆为宗庙之事也。夏田曰苗。(因为苗稼除害,故曰苗。)

  《皇览逸礼》曰:夏则乘赤辂,驾赤骝,载赤旗,以迎夏於南郊。其祭先黍与鸡。居明堂正庙,启南户。

  《尚书大传》曰:南方者,何也?任方也。任方者,物之方。任,何以谓之夏?夏者,假也。吁荼万物养之外者也。故曰南方夏也。

  又曰:主夏者火,火昏中,可以种黍菽。上告乎天子,而下赋之民。

  《三礼义宗》曰:夏,大也,谓万物长大也。夏谓南者,南,任也。

  又曰:火正曰祝融者,祝,甚也,融,明也。言夏时物气甚明也。

  又曰:南岳谓之霍,霍者,护也。言阳气用事,盛夏之日,护养万物,故以为称。

  又曰:六月小暑为节者,此以相形为名,形大暑,故谓之小暑。六月之初,暑气热未极,故以小为名。大暑为中者,自十一月一阳爻王,从地下而出,至此之时,方始上彻,阳气并出地上,大暑既极,故大暑为中。

  《大戴礼》曰:夏以教士,车甲士执伎论力,循四卫,强股肱,质射御,才武聪慧治众长,平可以为仪缀於国,出可以为卒诱於军旅。四方诸侯之游士,国中之贤者充焉。方夏三月,养长莠,蕃庶物。於时有事,享於皇考,爵士之有庆者七人,以成夏事。

  《易通统图》曰:夏日月行东南赤道,曰南陆。

  《尚书考灵耀》曰:火星为夏,期专阳相助,同精感符。

  《诗含神雾》曰:曹地处季夏之位,土地劲急,音中徵,其声清以急。

  《春秋繁露》曰:夏乐气故养也。

  《孝经说》曰:斗指午为夏。

  《鹖冠子》曰: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史记》曰:墨者亦尚尧舜,言德行,曰:夏日葛衣,冬日鹿裘。

  又曰: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因其兄弟而见其子文於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及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於天,君何忧焉?必受命於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户者?"婴曰:"子休矣。"

  《汉书》曰:荧惑曰南方夏火,礼也,视也。礼亏视失,逆夏令,伤火气,罚见荧惑。逆行二舍为不祥,居之三月国有殃,五月受兵,七月国半亡地,九月地太半亡。

  又曰:汉武始幸雍,郊见五帝,以孟夏四月答礼焉。

  又曰:贾谊既已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曰:"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岁在卯曰单阏。)庚子日斜兮,鵩集余舍。"

  《五行志》曰:秦始皇年四月大寒,人多冻死,时嫪毐及大臣二十余人车裂以徇而灭宗,放迁四十余家于房陵。

  《汉书食货志》曰:朝错曰:"今农人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樵,薪,治官府,给役使。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

  《汉书》魏相上书曰:南方之神炎帝,乘离执衡司夏。张晏曰:火为礼,礼者齐下,故为衡也。

  又曰:昔鲁昭公十七年六月朔日食。说曰:六正月谓周六月,夏四月,正阳纯乾之月也。止慝谓阴爻也,冬至阳爻起初,故曰复,至建巳之月为纯乾,亡阴爻,阴侵阳,为灾重,故伐鼓用币,责阴之礼。刘歆以为六月二日,鲁分也。

  又汉元帝永初元年四月,日色青白无景,(韦昭曰:下无景也。景谓惟质见耳。)正中时有景亡光。(韦昭曰:无光耀也。)是夏寒,至九月,日乃有光。

  《续汉书·律历志》曰:日行南陆谓之夏。

  《后汉书·礼仪志》曰: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

  又曰:仲夏之月,阴气萌作,恐物不茂,其礼以朱索连苇以施门户。

  又曰:立夏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赤衣,迎夏於南郊。

  《后汉书》张纯奏仪:礼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禘祭以夏四月。夏者,阳气在上,阴气在下,(四月乾卦用事,故言阳气在上。)故正尊卑之义也。

  谢承《后汉书》曰:羊茂,字季实,为东郡守,夏处单板榻。

  又曰:宋均为九江太守,五日一视事,夏以平旦。

  《晋书》曰:魏末有孙登,字公和,汲郡人,无家属,时人於汲县北山上土窟中得之,夏则编草为裳。

  又曰:肃慎国一名抱楼,夏则巢居。

  《晋书》曰:山涛将去选官,举嵇康自代。康与涛书告绝。且曰:"性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夏月居其下以锻。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千里命驾。每锻而向秀为佐。

  又《五行志》云:晋义熙时,桓玄既篡位。谣曰:"草生及马腹,鸟啄桓玄目"。及玄败走,至江陵,时当五月中被诛。

  《晋阳秋》曰:车胤,字武子,家贫读书,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以夜继日。

  沈约《宋书》云:羊欣,字敬元,父不疑为乌程县令,欣时年十二,王献之为吴兴守,甚知爱之。尝夏月入县,欣着新练裙,昼寝。献之书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

  又曰:刘敬宜八岁丧母,四月八日入寺,乃下头上金镜为母灌佛,因泣下,悲不自胜。

  《北齐书》曰:仆射魏收,字伯起。初习武不成,改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逐树阴,讽读累年,床为之锐,遂工辞令也。

  《南史》曰:梁何远为武昌太守,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水远患水温,每以钱买人井寒水,不受钱者,则以水还之。其他事率多此类。

  陆翙《邺中记》曰:石季龙於冰井台藏冰,三伏之月,以冰赐大臣。

  《赵书》曰:汲桑六月盛暑而重裘累茵,使十余人扇之,患不得清凉,斩扇者。军中为之谣曰:"奴为将军何可羞,六月重茵被狐裘,不识寒暑断人头。"

  《三十国春秋》曰:燕王慕容熙后符氏,尝季夏思冻鱼脍,仲冬须生地黄,皆下有司切责之,不得,加之以辟焉。

  《隋书》曰:炀帝大业十二年五月,上幸玉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於山而放之,光遍岩谷。

  《续会要》曰:贞元六年五月朔,御紫宸殿受朝。先是上以五月一阴生,臣子道长,君父道衰,非善月也。因创是月朝见之仪也。

  《国语》曰:鲁宣公夏滥于泗渊,(渍罟於泗水之泉以取鱼。)里革断其罟而弃之,曰:"古者大寒降,土蛰发,(寒气发,谓季冬建丑之月。土蛰发,谓孟春建寅之月。)水虞於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人,助宣气也。(水虞,渔师也。罟,鱼网罾笱也。言阳气起,鱼负冰,故令国人取之。)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蓺也。"公曰:"吾过矣"。(艺犹极也。)

  《吴越春秋》曰:越王念吴之复,夏则握火。

  《说苑》曰:赵简子谓阳虎曰:"桃李,春夏得休息,秋得食;树蒺藜者,夏不得息,秋得刺。今子种树蒺藜耳。"

  《太公金匮》曰:纣常以六月猎於西土,发民逐禽。民谏曰:"今六月天务覆施,地务长养,今盛夏乃发民逐禽,而元元悬於野,君残一日之苗,而民百日不食。天子失道,后必无福。"纣以为妖言而诛之。后数月,天暴风雨,发屋折木。

  《六韬》曰:武王伐殷,得二大夫而问之。曰:"殷国常雨血、雨灰、雨石,小者如鸡子,大者如箕。常六月雨雪,深丈余。"武王曰:"大哉妖也!"其一人曰:"是非大妖也。殷国大妖三十七章,雨血、雨灰、雨石,盛夏雨雪,臣不以为妖灾。"武王踧然而问三十七章之妖。对曰:"殷君好射人以餧虎,喜割人心,喜杀孕妇,喜煞人父、孤人之子。"(上数事,皆三十七章之事。)

  又曰:夏不操扇,冬不服裘,天雨不张盖,名曰礼将。

  又曰:冬冰可折,夏条可结。

  《傅子》曰:夏令披裘,冬令披葛,虽有严令,终不从者,逆也。

  《世说》曰:郗嘉宾三伏之月诣谢公,炎暑方盛,虽复当风交扇,犹沾汗流离。

  又曰:周镇罢临川还都,泊清溪,时夏暴雨,舡舫狭小而漏,殆无坐处。丞相王导曰:"胡威之清,何以过此。"

  又曰:刘真长始见王丞相,时盛暑之月,丞相以腹熨弹棋局,曰:"何如乃渹。"(吴人以冷为渹也。音楚敬反。)刘既出,人问见王公如何?刘曰:"未见他异,唯作吴语耳。"

  又曰:胡广本姓黄,五月生,父母恶之,乃置之瓮投於江。胡翁见瓮流下,闻有小儿啼声,往取,因长养之以为子。遂七登三司,流中庸之号。广后不治其本亲服,云:"我本亲以已为死人也。"世以为深讥焉。

  又曰:谢遏(按谢朗小名遏。)夏月常仰卧。谢公清晨卒来,未暇著衣,跣出屋外,方蹑履问讯。公曰:"汝可谓前踞后恭"。

  《语林》曰:何平叔美姿仪而绝白,魏文帝疑傅以粉,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随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又曰:陆机夏在洛,忽思东头竹筱饮,语刘宝曰:吾思乡转深矣。

  《公孙尼子》曰:孔子有病,哀公使医视之,医曰:"子居处饮食何如?"孔子曰:"春居葛笼,夏居密阳,秋不风,冬不炀,饮食不匮,饮酒不勤。"医曰:"是良药也。"

  《太玄经》曰:蒙,南方也,夏也,物之修长也,皆可得而载也。(谓长出向上也。)

  《括地图》曰:天毒国最暑热,夏草木皆乾。

  《白虎通》曰:六月谓之林锺,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类众多也。

  蔡邕《月令章句》曰:百穀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祠令》曰:季夏土王日,祀黄帝于南郊,帝轩辕配后土从之。

  又曰:季夏迎气日,祀中霤。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二十三 ◎时序部八

    ○夏下 《淮南子》曰:中央土,其帝黄帝,(黄帝以土德王天下,号曰轩辕氏,死托祀於中央之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止,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土色黄也。)其音宫,其日戊己。(音,土也。戊己,土日也。) 又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二十二 ◎时序部七

    ○夏中 《庄子》曰:井鱼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 《文子》曰:政失于夏,荧惑逆行。夏政不失,则降时雨。 《列子》曰:郑师文学琴于师襄,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暴沍。 《管子》曰:夏日不炀,..

    2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二十 ◎时序部五

    ○春下 《说苑》曰:管仲曰:"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吾道穷矣。" 《白虎通》曰:嫁娶以春何?春者,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也。 京房《易占》曰:春当退贪吏,进柔良,恤幼孤,赈不足,求隐士,即..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九 ◎时序部四

    ○春中 《史记》曰:孝惠帝曾春出游离宫,叔孙生曰:"古者有春尝果,今方樱桃熟,愿陛下因取樱桃献宗庙。"上乃许之。诸果献由此兴也。 又曰:正月为端月。(端,首也。《春秋左传》曰:履端于始。) 又:《天官书》曰..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八 ◎时序部三

    ○春上 《释名》曰:春之言蠢也,万物蠢然而生。 又曰:正月少阳建寅,寅者,演也。律中太蔟,律之言率也,所以率气也。太者,大也,蔟者,凑也,言万物始大,凑地而出也。 《书》曰: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七 ◎时序部二

    ○五行 《释名》曰:五行者,言五气于其方各施行者。 《尚书·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皆其生数。)水曰润下,火曰炎上,(言其自然之常性也。)木曰曲直,金曰从革,(木可以揉曲直..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六 ◎时序部一

    ○律 《吕氏春秋》曰:黄帝命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山,取竹於嶰谷,以生空窍厚均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十二筒,听凤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故曰,黄锺之宫,..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五 ◎天部十五

    ○气 《释名》曰:气犹饩也,饩然有声而无形也。 《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又曰: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又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精气烟煴,聚而成物,聚极则散,而游魂为变。) 又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四 ◎天部十四

    ○霜 《释名》曰:霜,丧也,其气惨毒,物皆丧也。 《说文》曰:{雨执},(竹入反。)早雪。皑,霜雪之白者。 《易·坤卦》曰: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诗》曰:纠纠葛..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三 ◎天部十三

    ○雷 《释名》曰:雷者,如转物有所硠(音郎)雷之声也。 《说文》曰:霆,雷余声铃铃,所以挺出万物。 《易》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又曰:震为雷。 又曰:动万物者,莫疾乎雷。 又曰:鼓之以雷霆。..

    2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二 ◎天部十二

    ○雪 《释名》曰:雪,绥也。水下遇寒凝,绥绥然下也。 《诗》曰:北风其凉,雨雪其滂。 又曰:上天同云,雨雪雰雰。(雰雰,雪貌也。丰年之冬,必有积雪。) 又曰:文王以天子之命,命将帅,歌《采薇》以遣之。"昔我..

    3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一 ◎天部十一

    ○雨下 《河图帝通纪》曰:雨者,天地之施也。 《遁甲开山图》曰:霍山南岳有云师雨虎。(荣氏解曰:云师如蚕,长六寸,有毛,似兔。雨虎如蚕,长七八寸,似蛭,云雨之时,出在石上,肉甘,可熟而食。) 又曰:郑有不..

    2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 ◎天部十

    ○雨上 《释名》曰:雨,羽也。如鸟羽,动则散。 又曰:雨,水从云下也。雨者,辅也。言辅时而生养。 《说文》曰:零,徐雨也。{雨鲜},(音斯。)小雨裁落也。{雨统},(一林本反。)霖雨也。南阳名霖雨曰霡。{雨酸},(..

    2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九 ◎天部九

    ○风 《易》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 又曰:风以动之。 又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又曰:《巽》为风。 又曰:云从龙,风从虎。 又曰:风行地上曰《观》。 《尚书·金縢》曰: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八 ◎天部八

    ○云 《释名》曰:云犹云云众盛也。 《说文》曰:云,大泽之润气也。 又曰:云,山川气也,从雨,云象回转形也。(霠于金反,)云覆日也。霃(音沉),淹(于检反。)云久阴也。凄,雨云起也。雨云貌也。(《诗》云:有淹凄..

    2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七 ◎天部七

    ○星下 《河图》曰:以德布精,上为众星。 《龙鱼河图》曰:太白之精,下为风伯之神,主司非星辰之气。下为灵星之神,主得土。 《河图·帝秘微篇》曰:帝淫泆,政不平,则奎有角。 《异苑》曰:陈仲弓从诸子侄造荀季..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六 ◎天部六

    ○星中 《天文录》曰:格择星,状如炎火,下大上锐,色黄白,起地而上。占曰:"格择星见,不种而获。不有土功,必有大害。 又曰:归邪如星非星,如云非云,名曰归邪,司马迁《天官书》曰:"归邪见,必有归国者。" 又..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五 ◎天部五

    ○星上 《释名》曰:星,散也,列位布散也。宿,宿也,星各止宿其所也。 《说文》曰: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三五历记》曰:星者,元气之英,水之精也。 《易》曰:日中见斗,幽不明也。 又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2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四 ◎天部四

    ○日下 《帝王世纪》曰:文王梦日月着身。 《望气经》曰:日上有黄气,君喜;下有黄气,君永福。 又曰:汉文帝时,日中有王字。 徐整《长历》曰:众阳之精,上合为日,径千里,周围三千里,下於天七千里。 《谈薮》..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三 ◎天部三

    ○日上 《说文》云:日者,实也,太阳之精不亏。字从口一,象形也。又君象也。 《易》曰:《离》为日。 又曰:日中则昃。 又曰:日以烜之。 又曰: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又曰:阴阳之义配日月。 又曰:悬象著明,莫..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