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二十五 ◎时序部十

2025-09-21 12:09 太平御览
○秋下

  蔡邕《月令章句》曰:仲秋白露节,盲风至。秦人谓蓼风为盲风。

  崔寔《政论》曰:秋风厉而赏武臣。

  《颜氏家训》曰:或问何故名治狱参军为长流乎?答曰:《帝王代纪》云:"帝少昊崩,其神降於长流之山,(事出《山海经》。)於祀主秋。"按《周礼秋官》司寇主刑罚,长流之职也,汉魏捕贼掾耳,晋宋已来始为参军,上属司寇,故取秋帝所属为嘉名焉。

  《夏小正》曰:八月丹鸟羞白鸟,(羞,进也。白鸟,蚊蚋。)辰则伏,(辰,房星。)鴽为鼠也。九月内火。

  《汉旧仪》曰:八月饮酎,车驾夕牲以绣衣之,皇帝暮视牲。以阴燧取水于月,以阳燧取火于日,为明水火,左袒,以水沃牛右肩,手执鸾刀,以切牛毛血荐之,而即更衣。

  李雕《四部》曰:吊鸟山,俗传曰,凤死其上,每至七月九日晦望,群鸟常来集其上鸣呼也。

  应劭《风俗通》曰:周秦常以八月,輶轩使采异俗方言,藏之秘府。

  刘歆《锺律书》曰:春宫秋律,百卉必凋,秋宫春律,万物必荣。

  魏丁仪《刑礼论》曰:上天垂象,圣人则之,岁先春而后秋,宫之为理,先礼而后刑。

  《论衡》曰:秋气击杀谷草,谷草不任凋伤而死,此言失实。夫物以春生夏荣,秋而熟老,适自枯死,阴气适盛,与之会遇。何以验之?物有秋不死者,生性未极也。

  陆机《要览》曰:秋树名成,秋雨名愁。

  《地镜经》曰:八月中,草木独有叶枝下垂者,必有美玉。又云:八月后草木死者,亦有玉。

  《梁元帝纂要》曰:秋曰白藏,(气白而收藏万物。)亦曰收成,(万物成而收敛。)亦曰三秋、九秋、素秋,素商,高商;天曰旻天;(旻,愍也。愍万物之凋零。)风曰商风、素风、凄风、高风、凉风、激风、悲风;景曰朗景、澄景、清景;时曰凄辰、霜辰;(霜辰可施九月。)节曰素节,商节;草曰衰草;木曰疏木,衰林,霜柯,霜条。七月孟秋,亦曰初秋,首秋,上秋,肇秋,兰秋;八月仲秋,亦曰仲商;九月季秋,亦曰暮秋,末秋,暮商,季商,杪秋,亦曰授衣,(此时妇功毕,始授衣。)亦曰玄月。

  《卢公范馈饷仪》曰:凡八月旦,上承露盘,赤松子承柏上露为囊,以膏面皮,古人用点炙枝,以梨枝为之,及银盏中有朱砂银枝子也。(卢公范者,卢怀盛之家。)

  《临海异物志》曰:黄雀常以八月入海化为鱼。

  《博物志》曰:旧说天河与河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至八月浮查来,至甚大,往返不失期,其人乃至查上,赍粮食,乘查而去,至天河。

  《世说》曰: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鲙。曰:"人生贵适志耳,何能从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人皆谓见机而作。

  又曰: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值秋冬之时,尤难为怀。

  《阴阳五行历》曰:一时皆三月,一月为一秋,三月为三秋。又以十日为一秋,故三月有九秋之名也。

  《明堂之制》曰:治秋以矩,矩之为度也,肃而不勃,刚而不匮,取而无怨,内而无害,威厉而不慑,令行而不废,杀伐既得,仇敌乃克,矩正不失,百职乃服。

  《乙巳占》曰:太白主秋。人君当秋之时,顺太白以施政则吉,逆则凶。秋时行冬令,则辰星之气干於太白,黑色而有芒角,阴气太胜,戎兵乃来,风灾数起,国多盗贼,边境不宁。亡地震坼而国有大丧重狱。秋时行春令,则岁星之气干於太白,色青昧小则国旱,君有大忧,阳气凌迟,五谷不实,秋雨不降,草木生荣,非时矣。以秋时行夏令,则荧惑之气干於太白,色赤而怒,国多火,寒热不节,人多疟疾,蛰虫不藏矣。

  《大衍星分图》曰:八月酉,日月会于寿星。

  《天文录》曰:胃、昴,赵之分野。自胃七度止毕十二度,於辰在酉,大梁之疆也。八月之时,白露始降,万物坚成而疆大,故曰大梁。

  汉李陵《与苏武书》曰:穷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流泪。

  《楚辞》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言秋风疾则草木摇,湖水波而木叶落矣。)

  又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憀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恍旷浪兮去故而就新。坎壈兮贫士失职而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燕翩翩其辞归,蝉寂寞而无声。雁嗈々而南游,鹍鸡啁哳(上张流切,下陟辖切。鸟鸣声也。)而悲鸣,独申旦而不寐,哀蟋蟀之宵征。

  又曰: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凛秋。白露既下降百草兮,奄离被此梧楸。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魏曹植《秋思赋》曰:四节更王兮秋气悲,遥思惝恍兮若有遗。云高气静兮露凝衣,野草变色茎叶稀,鸣蜩抱木雁南飞,西风凄悷(郎计切。)朝夕臻,扇篷屏弃絺绤捐。

  晋潘岳《秋兴赋》曰:嗟秋月之可哀,良无愁而不尽。野有归燕,隰有翔隼,游氛朝兴,槁叶夕殒。於时乃屏轻篷,释纤絺,藉莞蒻,御夹衣,庭树槭(所责切。殒落儿。)以洒落,劲风戾而吹帷。蝉嘒嘒以寒吟,雁雝雝而南飞。天晃朗而弥高,日游旸而浸微,何微阳之短晷,觉凉夜之方永。月朣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熠燿(熠燿,萤也。)粲於阶闼,蟋蟀鸣于轩屏。听离鸿之晨吟,望流火之余景。

  王愆期《怀秋赋》曰:哀时来之惨凄,悼秋风之可悲。

  古乐府歌诗曰: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胡地多飚风,树木何萧萧。离家日趣远,衣带日趣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魏应璩杂诗曰:秋日苦促短,遥夜邈绵绵,贫士感此时,慷慨不能眠。

  晋陆机《为顾彦先作诗》曰:肃肃素秋节,湛湛浓露凝。太阳夙夜降,少阴忽已升。

  又:悼亡诗曰:皦皦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懔懔凉气升,始觉夏衾单。

  晋张载诗曰:灵象运天机,日月如激电。秋风兼夜戒,微霜凄旧院。嘉木殒兰圃,芳草悴芝苑。嘤嘤南翔雁,翩翩辞归燕。玉肌随爪素,嘘气应口见。敛襟思轻衣,出入忘华扇。睹物识时移,顾已知节变。

  晋孙绰诗曰:萧瑟仲秋月,飚戾风云高。山居感时变,远咏兴长谣。疏林积凉气,虚岫结凝霄。零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抚茵悲先落,攀松羡后凋。

  宋刘铄诗曰:旻天清旦高,秋风发初凉。白露下微津,明月流素光。凝烟泛城阙,凄风入轩房。朱叶先零落,绿草就芸黄。织罗还笥箧,轻纨改衣裳。

  宋江逌诗曰:祝融改炎辔,蓐收起凉驾。长林悲素秋,茂草思朱夏。鸣雁薄云岭,蟋蟀吟深榭。寒蝉向夕号,惊飚激中夜。感物增人怀,凄然无忻暇。

  宋谢惠连《怀秋诗》曰:平生怀苦心,矧复值秋晏。皎皎天月明,弈弈河宿烂,萧瑟含风蝉,嘹唳度云雁。寒商动清闺,孤灯暧幽幔。

  又曰:《捣衣诗》曰:衡纪无淹度,晷运倏如催。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螀啼。夕阴结空幕,霄月皓中闺。美人式常服,端饰相招携。簪玉出北房,鸣金步南阶。檐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

  宋汤惠休《白纻舞歌诗》曰:秋风袅袅入曲房,罗帐含月思心伤。蟋蟀夜鸣断人肠,长夜思君心飞扬。它人相思君相忘,锦衾瑶席为谁芳。

  又《古歌八变》曰:北风秋初至,吹我章华台。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

  宋鲍照答汤惠休诗曰:枯桑叶易零,疲客心易惊。今兹亦何早,已闻络纬鸣。回风灭且起,卷蓬息复征。怆怆簟上寒,凄凄帐里清。物色延暮思,霜露逼朝荣。百物方萧瑟,长叹从此生。

  又:《和王护军秋夕诗》曰:散漫秋云远,萧萧霜月寒。惊风西北起,孤雁夜往还。金气方劲杀,降阳微且殚。泉涸甘井竭,节后芳草残。

  何瑾《悲秋夜》曰:欣莫欣兮春日,悲莫悲兮秋夜。

  ○立秋

  《易说》曰:坤,西南也,主立秋。

  京房《易占》曰:立秋坤王,主凉风用事。

  《易通卦验》曰:立秋日凉风至,白露下。

  《春秋考异邮》曰:立秋趣织鸣,女功急趣之。

  《春秋元命苞》曰:瑶光星散为鹰,立秋之日鹰鹯击。

  《三礼义宗》曰:七月立秋,秋之言揫(音秋,聚也。)缩之意,阴气出地,始杀万物,故以秋为节名。

  《五经要义》曰:磬,立秋之乐也。

  《白虎通》曰:磬者,夷则之气,象万物之成。

  《月令占候图》曰:立秋坤卦用事,其神摄提,二宫荆州分也。晡时申,西南凉风至,黄云如群羊,宜粟谷。若晴朗,风云不至,万物不成。望西南坤上有黄云气,是正气,立秋应节,万物皆荣,豆谷熟。赤气出其右,万物半死,豆谷半收,地动,人民不安。坤气衰,万物不成,地频动,牛马多病,应在十二月。坤气见于江湖,江湖水必竭。(乍存乍亡。)坤气退则地裂,泉涌。申时西南有赤黄气,或白润厚白泽者,粟大熟。

  又曰:立秋日午时,竖八尺竿,影得四尺五寸二分半,五谷熟。立秋后四十五日内,土气在坤,不得修造动土及远行,出军事凶。

  《汉书》曰:孙宝为京兆尹,请侯文为掾,进见如宾。礼数月,以立秋日署文东部邮,且曰:"今日鹰隼始击,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掾部讵有其人乎?"文曰:"无其人,不敢受职。"宝曰:"谁也?"文曰:"霸陵杜稚季。"宝问其次,文曰:"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

  《后汉书》曰:申屠建等与御史大夫隗嚣合,欲以立秋日貙膢时,共劫更始。(《前汉书》音义曰:貙兽以其立秋日祭兽,王者亦此日出猎,用祭宗庙。冀州北八月朝作饮食为膢。其俗谓曰膢猎。社伏犭区音丑于反,膢音娄。)

  《续汉书》曰:立秋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白絁皂领缘中衣,迎气于西郊。

  又曰:立秋之日,西郊毕,始扬威武,斩牲于郊东门,以荐陵庙。其仪乘舆御戎骆,白马朱鬛,躬执弩射牲,牲以鹿麛。太宰令谒者令一人获,驰驷送陵庙,还宫,遣使者赍束帛以赐武官,肄兵习战阵之仪。斩牲之礼,名曰貙刘,如淳曰:膢,《汉仪注》立秋貙膢。许慎曰:俗以二月祭饮食,冀州北部或以八月作饮食为膢也。

  《祠令》曰:立秋祀白帝于西郊,帝少昊配,蓐收从祠。

  又曰:立秋后辰祀灵星于国城东南。

  《登真隐诀》曰:立秋之日,日中五岳诸真人诸黄老君,于黄房灵庭山,会仙官于日中,定天下神图灵药。

  《符瑞图》曰:立秋,西方阊阖风至。(一名飂风。)

  《白虎通》曰:凉风立秋至,王者报地德,礼西郊。

  《周书时训》曰: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凉风不至,国无严政;白露不降,民多咳病;寒蝉不鸣,人臣力争。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鸿雁不来,远人背叛;玄鸟不归,室家离散;群鸟不羞,臣下骄慢。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附户,又五日水始涸。雷不收声,诸侯淫汰;蛰虫不附,民靡有赖;水不始涸,介虫为害。

  《五行休王论》曰:立秋坤王,兑相,乾胎,坎没,艮死,震困,巽废,离休。

  陆机《要览》曰:列子御风,常以立春归乎八荒,立秋游乎风穴。是风至,草木皆生,去则摇落,谓之离合风。

  ○秋分

  《说文》曰: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

  《易说》曰:秋分阊阖风至,雷始收声,鸷鸟击,玄鸟归。

  又曰:兑,西方也,主秋分。

  《孝经说》曰:斗指酉为秋分。

  又曰:秋分日在内衡。

  《文子》曰:阴阳调,日夜分,故万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与成必得和之精。故积阴不生,积阳不化。阴阳交接,乃能成和。(此天地之气和平,故万物得生成故也。)

  京房《易候》曰:虹八月出西方,粟贵。

  又:京房《易占》曰:秋分而人君释钟鼓之悬。

  孔安国《尚书注》曰:虚玄武之中星,皆以秋分日见,以正三秋。

  《天文录》曰:仲秋秋分暮,出角、亢、氐、房,东四舍为汉中。

  《周书时训》曰:秋分八月中,雷乃收声;不收声,即人民不安。(又云诸侯骄逸,放荡于上。)蛰虫坯户;不坯户,即边方不宁。(又云人靡有赖。)水始涸;水不涸,即人多痼疾。

  《历日疏》曰:秋分,八月之中气也。秋分之时,日出于卯,入于酉,分天之中,阴阳气等,昼五十刻,夜五十刻,一昼一夜,二气中分,故谓之秋分也。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五十七 ◎地部二十二

    ○林 《说文》曰:平土有丛木曰林。 《释名》曰:林,森也,森森然也。 《尔雅》曰:野外谓之林。 《易》曰:即鹿无虞,惟入於林中。 焦赣《易林》曰:山林麓薮,非人所处。鸟兽无礼,使我心苦。 《诗》曰:肃肃兔罝..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五十六 ◎地部二十一

    ○陆 《释名》曰:高平曰陆,陆,漉也,川流漉而去也。 《说文》曰:陆,高平地也。 《周易》曰: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王弼曰:陆,高之顶也。进而之陆与四相得,不能复反者也。) 又曰:苋陆..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五十五 ◎地部二十

    ○窟 《礼记》曰:古未有宫室,冬居营窟,夏居橧巢也。 《左传》曰:郑伯有嗜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曰:"吾公在壑谷。"(壑谷,窟室也。) 《史记》曰:吴公子光之谋王僚也,专..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五十四 ◎地部十九

    ○岩 《说文》曰:岩者,崖也,山边谓之崖。 《书》曰: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孔安国注曰:使百官以所梦之形象经营求之外野,得之於傅岩之溪。) 《晋书》曰:许询移居皋屯之岩,常与沙门支遁及谢..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五十三 ◎地部十八

    ○丘 《说文》曰:丘,土之高,非人所为。丘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从北,中邦之居在昆仑东南。一曰,四方高,中央下,象形也。 《诗》曰:送子涉淇,至於顿丘。 又曰:子之荡兮,宛丘之上兮。 又《诗序》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五十二 ◎地部十七

    ○石下 《西京杂记》曰:窦太后在家,尝有白燕衔石大如指,堕后绩筐中,后取石剖为二,其中有文曰:"母天地。"后乃合之,遂不复开,后为皇后,常并置玺中为天玺。 又曰:五鹿充宗受学於弥成子,弥成子少时,常有人遇..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五十一 ◎地部十六

    ○石上 《释名》曰:山体曰石,石硌硌也,(硌,音落。)坚捍硌也。山多大石曰礐,(口学切。)礐,学也,大石之形学学然。山多小石曰磝,磝,(五交切。)尧也,每石尧尧独处而出也。砾,小石也。磊,(雷罪切。)众石也。..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五十 ◎地部十五

    ○陇塞及海外诸山 陇山 《说文》云:陇山,天水大坂也。 《辛氏三秦记》引俗歌云: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又云:震关遥望秦川如带。 郦元《水经注》云:县西山谓之小陇,岩嶂高险,不通轨辙。故..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九 ◎地部十四

    ○西楚南越诸山 景山 盛弘之《荆州记》曰:景山,在上洛县西南二百里,东与荆山连接,有沮水源出焉。其山一名雁浮山,荆山之首曰景山,雁南翔北归遍经其上,土人由兹改名为雁山,又为雁塞山。 荆山 《山海经》曰:荆..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八 ◎地部十三

    ○南楚诸山 静山 《江夏图经》曰:静山,在县东南一百一十里,其山回耸,无连接,曲涧清流,茂林高峻,可以息诸仁智,栖游羽客。故名静山。 惊矶山 《江夏图经》曰:在县东九十里,其山无连接,西南俯临大江,下有石..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七 ◎地部十二

    ○会稽东越诸山 稷山 《越绝书》曰:稷山者,勾践斋戒台也。 麻山 《越绝书》曰:麻山者,勾践欲伐吴,种麻以为弓弦。 鸡豕山 》越绝书》曰:鸡豕山者,越将伐吴,养鸡豕於此山,以食死士。 独女山 《吴越春秋》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六 ◎地部十一

    ○江东诸山 敬亭山 《郡国志》及《宋永初山川记》曰:宛陵北有敬亭山,山有神祠,即谢朓赛雨赋诗之所。其神云梓华府君,颇有灵验。 盖山 纪义《宣城记》曰:登盖山一百许步,有泉。俗传云:昔有舒氏女未适人,其父析..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五 ◎地部十

    ○河北诸山 大伾山 《隋图经》曰:大伾山,按《书》云"至於大伾"。又名青檀山,今名黎阳东山。 刘澄《山川记》云:黎,国也。《诗序》云:"黎侯寓于卫,卫以中露,泥中二邑处之。"以国名也。 又,张揖云:成皋山是大..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四 ◎地部九

    ○关中蜀汉诸山 吴山 《周礼》曰:雍州,其山镇曰吴岳。孙炎曰:雍州镇有吴岳山也。郭璞曰:吴岳别名开山。 《汉书地理志》:吴山在汧县西,《国语》谓之西吴,秦都咸阳,以为西岳。 郦元《水经注》云:汧水发南山西..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三 ◎地部八

    ○商洛襄邓淮蔡诸山 白於山 《水经》曰:白於山,今名女郎山,山上多松柏,下多栎檀,其兽多牜乍牛⺶它羊,鸟多白鸮。洛水出于其阳,东注于泾也。 又云:洛水源出县北白於山。 又曰:汉水女郎山,山上有女郎冢。远望..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二 ◎地部七

    ○河南宋郑齐鲁诸山 砥柱山 《水经注》曰:砥柱,山名也。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 《搜神记》曰:齐景公渡于江沅之河,鼋衔左骖没之,众皆惊惕,..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一 ◎地部六

    ○会稽山 《吴越春秋》曰:禹巡天下归,还越会稽,修国之道,以会计名山。 又曰:禹巡天下归,还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观中州诸侯。防风后至,斩以徇众,示天下悉以臣属也。乃大会计治国之道,更名茅山曰会稽..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 ◎地部五

    ○王屋山 《列子》曰: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可乎?"杂然相许。(杂,犹佥也。)其妻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三十九 ◎地部四

    ○嵩山 《释名》曰:嵩,字或为崧,山大而高曰嵩。 《诗》曰:嵩高维岳,峻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国语》曰:夏之兴也,祝融降于崇山。韦昭注曰:"崇、嵩字古通用,夏都阳城,嵩山在焉。" 《白虎通》曰:中..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三十八 ◎地部三

    ○叙山 《释名》曰:山顶曰蒙,亦曰巅,亦曰椒。山脊曰冈。山大而高曰嵩,(嵩高称也,今中岳嵩山盖依此,亦作崧。)小而高曰岑,锐而高曰峤,卑而大曰扈,小而众曰岿,上大下小曰巘。山有草木曰岵,(音户)无草木曰垓..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