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二十六 ◎时序部十一

2025-09-21 12:16 太平御览
○冬上

  《释名》曰:冬曰上天,其气上腾,与地绝也。故《月令》曰:"天气上腾,地气下降。"

  又曰:冬,终也,物终成也。

  《说文》曰:冬,终也,尽也。字从攵,(古终字)。从仌。(古冰字。)

  《书》曰: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北称朔,亦称方,则三方见矣。北称幽,则南方称明从可知也。都谓所聚也。易谓岁改易于此也。平,均;在,察。政以从天常。上总言羲和敬顺昊天,此分别仲叔,各有所掌也。)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日短,冬至之日也。昴,白虎中星。以七星并见,正冬之三节。)厥民奥,鸟兽氄毛。(奥,室也。民改岁入此室处,以避风寒,鸟兽皆生耎毛、细毛,以自温之。)

  又曰: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

  《诗》曰: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又曰:丰年之冬,必有积雪。

  又曰:十月纳禾稼,黍稷穜稑,(上音童,下音陆。)禾麻菽麦。

  又曰:二之日,凿冰冲冲。(冰盛水腹坚,命取冰于山林之中。冲冲,凿冰之音。二之日夏之十二月也。)

  又曰:冬日烈烈,飘风发发。(笺云:烈烈犹栗烈也。发发,疾貌。言王为酷虐惨毒之政,如冬之日烈烈矣。)

  又曰: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植其鹭羽。(值,持也。鹥鸟之羽可认为翳。笺云:翳,舞者所持以指麾。)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翿,亦翳也。)

  《礼月令》曰:十月之节,日在房。(立冬为十月节。)昏虚中,晓张中,斗建亥位之初。其日壬癸,(壬癸属水。主冬。)其帝颛顼,其神玄冥,(昔颛顼氏以水德继天而王,故为冬帝。水正曰玄冥,故立冥为水神,佐颛顼於冬。)其虫介,(北方玄武,介虫之长,凡有甲之类,皆属於水,故日其虫介。介,甲也。)其音羽,(三分商去一,以生羽,数四十八,属水,以为最清物之象也。冬气和则羽声调,《乐记》曰:羽乱则危,其财匮。)律中应锺。(十月气至,则应锺之律应。应锺者,姑洗之所生,三分去一,管长四寸七分。)其味咸,其臭朽,(凡臭味咸朽者,皆属於水。)其祀行,祭先肾。(冬阴气盛寒於外,祀之於行,从辟除之类。行谓道也,祭先肾者,阴谓在下,肾亦在下,凡祀行俎,先进肾。)立冬之月,水始冰,后五日地始冻,后五日野鸡入大水为蜃。食黍与雁,(冬味之宜。)其器闳以掩。太史以先立冬三日谒于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迎冬于北郊。(迎冬为祭黑帝叶光纪於北郊,以颛顼配坐,以玄冥恒星三辰七宿从祀。)可以筑城郭,造宫室,穿窦窖,修囷仓。(谓改筑城郭,创造宫室,修囷仓以备积贮。)天子始裘。(谓初衣寒衣。)

  又曰:十月中气,日在尾,(小雪十月中气。)昏危中,晓翼中,斗建亥位之中。小雪之中,虹藏不见,后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后五日闭塞而成冬,谨关梁,塞蹊径。(蹊径谓山泽禽兽道。)

  又曰:十一月之节,日在箕,(大雪为十一月之节。)昏营室中,晓轸中,斗建子位之初,律中黄锺。(十一月气至,则黄锺之律应。黄锺者,律之始也。管长九寸,其日其音其数并同孟冬。)大雪之日,鹖鸟不鸣,后五日虎始交,后五日荔挺出。十一月中气,日在南斗,(冬至为十一月中气。)昏东壁中,晓角中,斗建子位之中。冬至之日,蚯蚓结,后五日麋角解,后五日水泉动。是月也,祀昊天上帝於圆丘,(谓冬至日祀昊天上帝于圆丘,以高祖神尧皇帝配坐,以五方帝及日月星辰及内外星官等从祀于坛。)命有司祭马步,(谓仲冬祭马步於大泽,用刚日。)伐木取竹箭。(此时坚成,可伐取。)

  又曰:十二月之节,日在南斗,(小寒为十二月之节。)昬奎中,晓亢中,斗建丑位之初,律中大吕。(十二月气至,则大吕之律应。大吕者,蕤宾之所生,三分益一,管长八寸四分,其日其音其数,并同孟冬。)小寒之日,雁北乡,后五日鹊始巢,后五日野雉始鸲。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角力,(讲武角力,校武士材力。所以备田猎之礼。)天子乃厉饰执弓挟矢以猎,(厉饰,谓衣戎服尚威武以猎。)修祭禽之礼。(谓所猎得禽兽以供礻昔祭。)

  又曰:十二月中气,日在婺女,(大寒为十二月中气。)昏娄中,晓氐中,斗建丑位之中。大寒之日,鸡始乳,后五日鸷鸟厉疾,后五日水泽腹坚,天子亲往尝鱼,(时鱼洁美。)冰方盛,取而藏之。(《春秋传》曰:月在北陆而藏冰。)计耦耕,修耒耜,(寒气过,农事将兴。)出土牛以示农耕之早晚。(若立春在十二月望,则策牛人近前示其农早也。立春在十二月晦及正月朔,则策牛人当中示其农平也。立春近正月望,则策牛人近后,示其农晚也。)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周官》建寅之月悬法於象魏,以示人四时之令皆以此为准。故以建丑之月与公卿先饬之。)命有司大傩旁磔,以送寒气。(大傩为岁终逐除阴疫,以送寒气。故《周官》命方相氏率百隶索室驱疫以逐之。旁谓磔犬於门,春磔九门,冬礼大,故遍磔於十二门,所以扶阳抑阴之义。犬属金,冬金尽春兴,春为木,故杀金以助木气。)

  《礼》曰:季冬之月,命告人出五种,命农计耦耕,修耒耜,具田器。

  又曰:是月也,日穷於次,月穷於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专其农人,无有所使。

  又曰: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注云:天宗,日月星辰也。

  又曰:孟冬命有司循行积聚,无有不敛,坯城郭,戒门闾。

  又曰:夫为人子之礼,冬温夏清。

  又曰:冬之为言中也。中者,藏也。

  又曰:国子春夏教诗书,秋冬学羽籥。

  又曰:儒有居处齐庄,其坐起恭敬,言必诚信,行必笃敬。道途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

  又曰: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

  《大戴礼》曰:季冬听狱论刑者,所以正法。

  又曰:方冬三月,草木落,庶虞藏,五谷必入于仓,於时有事蒸于皇祖考,息国老六人,以成冬事。

  又曰:司空司冬,以制度制地事,准揆山林,规表衍沃,畜水行,表灌浸,以节四时之事。理地远近,以任民力,以节民食。

  又曰:古者,天子常以季冬考德,以观治乱。德盛者,治也,德不盛者,乱也。德盛者,得之也,德不盛者,失之也。

  《周礼》曰:小司寇:孟冬祀司民,献民数於王,王拜受之,以图国用而进退之。(司民星谓轩辕角也。)

  又曰: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斩冰,三其凌。(正岁,季冬火星中;大寒,冰方盛之时。《春秋传》曰火星中而寒暑退。凌,冰室也。三之者为消释度也。三其凌,三倍其冰。)

  又曰:占梦职,季冬聘王梦,献吉梦於王,王拜而受之。(聘,问也。梦者事之祥,凶吉之占在日月星辰。季冬日穷於纪星回於天,数将几终。於是发弊而问焉,若休庆之云耳。献群臣之吉梦於王归美焉。《诗》云,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此所献吉凶。)

  又曰:天府掌季冬陈玉,以贞来岁之美恶。郑玄注曰:问事之正曰贞,问岁美恶,谓问於龟。

  又曰:大吕,丑之气,十二月建丑,而辰在玄枵。

  又曰:冬官,其属六十,掌邦事。

  又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玄璜礼北方。(注曰,礼,北方谓黑精之帝,颛顼玄冥配食焉。半璧曰璜,象冬闭藏地上无物,惟天半见。)

  又曰:冬见曰遇。(遇者偶也。义取不期而偶至,大行人云,冬遇以协诸侯之虑。)

  《传》曰:公叔、定叔出奔卫,三年而复之。曰:"不可使共叔无后。"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数焉。

  《传》曰:酆舒问於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赵盾夏日之日。"(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尔雅》曰:冬为上天。(言时无事,在上临下。孙炎曰:冬天藏物,物伏於下,天清於上。)

  又曰:冬为玄英。(气黑而清英。)

  又曰:冬为安宁。(四时之别名。《尸子》以为太平祥风名。)

  又曰:冬猎为狩。(狩,守也。冬物毕成,围守取,无简择。)

  《易通卦验》曰:大雪,鱼负冰。郑玄曰:鱼负冰,上近冰也。

  《易通统图》曰:日冬行北方黑道,曰北陆。

  京房《易》曰:冬至坎王,广莫风用事,人君决大刑,断狱讼,缮宫殿。

  《尚书大传》曰:殷以季冬为正月。

  又曰:周以仲冬为正月。

  又曰:北方者,何也?伏方也。伏方也者,万物之方伏。物之方伏,则何以为之冬?冬者,中也。中也者,物方藏於中也。故曰北方冬也。阳盛则吁荼万物而养之外也,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吁荼气出而温,呼吸气入则寒。温则生,寒则杀也。)故曰,呼吸也者,阴阳之交接,万物之始终。

  《尚书大传》曰:冬者,昴昏中,可以收敛,盖藏,田猎,断伐,当告乎天子,而天子赋之民。故天子南面而视四星之中,知民之缓急;急则不赋籍,不举力役。(籍,公家之常徭。)故曰"敬授民时",此之谓也。

  又曰:辩在朔易,日短,朔始也。

  《传》曰:天子以冬命三公,谨盖藏,闭门闾,固封境,入山泽田猎,以顺天道,以佐冬固藏也。

  《诗含神雾》曰:魏地处季冬之位,土地平夷。

  又曰:唐地处孟冬之位,得常山太岳之风,音中羽,其地磽确(上苦交切,下苦角切。)而收,故其民俭而好畜,此唐尧之所起。

  《三礼义宗》曰:冬日壬癸者,壬,任也,癸,揆也,言万物更任生於黄泉,皆有法度也。

  又曰:十二月小寒为节者,亦形於大寒,故谓之小,言时寒气犹未是极也。大寒为中者,上形於小,故谓之大。自十一月一阳爻初起,至此始彻,阴气出地方尽,寒气并在上,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也。

  《逸礼》曰:冬则衣黑衣,佩玄玉,乘玄辂,驾铁骊,载玄旗,以迎冬于北郊。其祭先豕,居明堂后庙,启北户。

  《春秋繁露》曰:冬气衰,故藏。

  又曰:木有变春凋冬荣,此徭役众,赋敛重也。

  《春秋考异邮》曰:冬风曰广莫风。

  《春秋感精符》曰:天统。十一月建子,天始施之端也。谓之天统者,周以为正。《汉书》记律,黄钟为天统。

  《史记》曰:汉高祖既定天下,叔孙通定朝仪。群臣朝,十月仪於长乐宫,执戟尊卑次序,诸侯王以下莫不震恐。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前汉书》曰:魏相上书曰:"北方之神颛顼,乘坎执权司冬。"(张晏曰:水为智,智者谋,谋为重,故为权。)

  又曰:东方朔上书云:"臣朔年十三,读书三冬,文史足用。"

  又曰: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习俗也。

  又曰:龚遂为渤海太守,劝民冬益收果实菱芡,民皆赖之。

  《续汉书》曰:严延年,字次卿,为河内太守,冬月传属县囚会府下,流血数里,河南号为屠伯。

  又曰:宋均为九江守,五日一听事,冬以日中,夏以平旦。

  《后汉书律历志》曰:日行北陆谓之冬。

  又曰:季冬之月,星回岁终,阴阳以交,劳农大腊,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汉旧仪》曰:颛顼有三子而去为疫鬼,一居江水是为虎,一居苦水为罔虺蜮,一居人宫室区隅,善惊小儿。《月令章句》曰,日行北方之宿,北方大阴,恐为所抑,故命有司大傩,所以扶阳抑阴也。卢植注《礼记》曰,所以逐衰而迎新也。)

  又曰:是月也,立土牛六头於国都郡县城外丑地,送大寒。(《月令章句》曰:是月之会建丑,丑牛寒将极,故出其物类形象,以示送达之,且以升阳也。)

  《后汉书》曰:锺离意辟大司徒侯霸掾,诏令部送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见霸,曰:"君所使掾,何乃仁於用心,诚良吏也。"

  又曰:汝南旧俗,十月飨会,百里内县皆赍牛酒,到府宴饮。

  又曰:段颎《对桓帝讨先零、东羌术略》曰:三冬两夏,足以破之。

  又《东观汉记》曰:黄香父兄,举孝廉,为郡五官,贫无奴仆,香身执勤苦,冬无袴袴,而亲极滋味。

  《魏略》曰:颜斐,字文林,为京兆尹,课民当输租时,车各因便致薪两束,为冬寒冰炙笔砚,风化大行。

  又曰:贾逵世为著姓,少孤贫,冬常无袴。

  又曰:吉茂,字叔畅,从少至长,冬则披裘,夏则短褐,臣役妻子,室如悬磬。

  又曰:邴原就师学,一冬讲《孝经》《论语》,自在龆龀有异。及长,金玉其行。

  又曰:董遇好学,人从学,遇不肯教。曰:当先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者云:苦难得暇日。遇曰:当以三余:冬,岁之余;夜,日之余;雨,时之余。

  《吴志》曰:左台御史孟宗有孝道,母性嗜笋。及母亡,冬节至,宗入林哀泣而笋生,得以供祭祀。

  《晋书》曰:王敦素惮周顗,每见辄面热,虽复冬月,扇面不得休。

  又曰:吴隐之冬月无被,常盖衣披絮,勤苦同於贫庶。(隐之时为牧守。)

  又曰:公孙凤,字子鸾,隐昌黎之九城山,冬夜草布,寝处山林,弹琴吟咏,陶然自得。

  又曰:刘殷母王氏,盛冬思堇而不言,食不饱者一旬矣。殷怪而问之,母言其故。殷时年九岁,乃於泽中恸哭,声不绝者半日,於是忽若有人云,止声。殷收泪视地,便有堇生焉,因得斛余而归。

  《宋书》曰:朱百年与孔觊友善,百年家室素贫,母以冬月亡,衣并无絮,自此不衣绵帛。尝寒时就觊宿,衣悉夹布,饮酒眠,觊以卧具覆之,百年不觉也。既觉,引卧具去体,谓觊曰:绵定奇温。因流涕悲恸,觊亦为之感伤也。

  《齐书》曰:沈瑀为扬州从事,湖熟县方山埭高峻,冬月公私行旅以为艰。明帝使瑀循行,乃开四港,断行客就作,三日便办。

  又曰:齐孝子王虚之庭中杨梅树,隆冬三实,又每夜所居白光如烛,墓左树柰,一冬再实。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致。

  梁安城王秀为郢州刺史,务行德义,每冬月,常作袴襦,以赐贫冻者。

  又任昉素清贫,卒后,其子西华冬月著葛帔练裙。道逢平原刘孝标,泫然矜之,谓曰:"我当为卿作计。"乃著《广绝交论》,以讥其旧交也。

  《吴越春秋》曰:越王念复吴怨非一旦也,苦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则抱冰。

  《韩诗外传》曰:冬不浴,非恶水,清有余也。

  《穆天子传》曰:季冬甲戌,天子冬游,饮于留祁,射于丽虎,读书于藜丘。(君举必书也。藜音犁。)西王母献酒于天子,奏广乐,天子遗其灵鼓,乃化为黄蛇。(《周礼》曰,灵鼓四面。《洪范》以为鼓妖。)

  嵇康《高士传》曰:善卷,古之贤人也。舜以天下让之。善卷曰:"予立宇宙之中,冬则衣皮毛,夏则衣絺葛,何以天下为哉?"

  《汝南先贤传》曰:周举为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骨,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土人每至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少不堪,岁多死者。举既到,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止火,残损人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於是众惑稍解,风俗颇革。

  《列士传》曰:孟尝君食客三千人,齐市有乞食冯谖,经冬无袴,面有饥色。

  皇甫谧《高士传》曰:焦先,字孝然,冬夏不着衣,卧不设席。

  《祢衡别传》曰:十月朝黄祖於艨冲舟上,会设黍臛,衡年少在坐,黍臛至,先自饱,食毕,抟弄戏掷,其轻慢如此。

  《列仙传》曰:丁次都不知何许人,为辽东丁氏作人,丁氏尝置葵,问曰:"冬何有葵?"云从日南买来

  《神仙传》曰:王仲都,汉中人,少修道术。元帝时常以隆冬单衣载驷马车於上林昆明池,环冰而驰,御者狐裘犹寒振欲死,而都无变色,背上蒸气休休然。(休休,气盛貌。)

  师觉《孝子传》曰:王祥少有德行,早失母,后母憎而谮之,祥孝弥谨。盛寒河水坚冰,网罟不施,母欲得生鱼,祥解褐扣冰求之,忽冰小开,有双鱼出游,祥垂纶而获之。时人谓之至孝所致也。

  (宗)宋躬《孝子传》曰:何子平事母至孝,母丧,年六十,有孺子之慕,夏避清凉,冬不衣絮。

  盛弘之《荆州记》曰:宜都银山有风穴,大数尺,名风井,夏则风出,冬则风入。樵人有冬过者,置笠穴口,风吸之,经日还长阳溪而得笠。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五十六 ◎地部二十一

    ○陆 《释名》曰:高平曰陆,陆,漉也,川流漉而去也。 《说文》曰:陆,高平地也。 《周易》曰: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王弼曰:陆,高之顶也。进而之陆与四相得,不能复反者也。) 又曰:苋陆..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五十五 ◎地部二十

    ○窟 《礼记》曰:古未有宫室,冬居营窟,夏居橧巢也。 《左传》曰:郑伯有嗜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曰:"吾公在壑谷。"(壑谷,窟室也。) 《史记》曰:吴公子光之谋王僚也,专..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五十四 ◎地部十九

    ○岩 《说文》曰:岩者,崖也,山边谓之崖。 《书》曰: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孔安国注曰:使百官以所梦之形象经营求之外野,得之於傅岩之溪。) 《晋书》曰:许询移居皋屯之岩,常与沙门支遁及谢..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五十三 ◎地部十八

    ○丘 《说文》曰:丘,土之高,非人所为。丘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从北,中邦之居在昆仑东南。一曰,四方高,中央下,象形也。 《诗》曰:送子涉淇,至於顿丘。 又曰:子之荡兮,宛丘之上兮。 又《诗序》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五十二 ◎地部十七

    ○石下 《西京杂记》曰:窦太后在家,尝有白燕衔石大如指,堕后绩筐中,后取石剖为二,其中有文曰:"母天地。"后乃合之,遂不复开,后为皇后,常并置玺中为天玺。 又曰:五鹿充宗受学於弥成子,弥成子少时,常有人遇..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五十一 ◎地部十六

    ○石上 《释名》曰:山体曰石,石硌硌也,(硌,音落。)坚捍硌也。山多大石曰礐,(口学切。)礐,学也,大石之形学学然。山多小石曰磝,磝,(五交切。)尧也,每石尧尧独处而出也。砾,小石也。磊,(雷罪切。)众石也。..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五十 ◎地部十五

    ○陇塞及海外诸山 陇山 《说文》云:陇山,天水大坂也。 《辛氏三秦记》引俗歌云: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又云:震关遥望秦川如带。 郦元《水经注》云:县西山谓之小陇,岩嶂高险,不通轨辙。故..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九 ◎地部十四

    ○西楚南越诸山 景山 盛弘之《荆州记》曰:景山,在上洛县西南二百里,东与荆山连接,有沮水源出焉。其山一名雁浮山,荆山之首曰景山,雁南翔北归遍经其上,土人由兹改名为雁山,又为雁塞山。 荆山 《山海经》曰:荆..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八 ◎地部十三

    ○南楚诸山 静山 《江夏图经》曰:静山,在县东南一百一十里,其山回耸,无连接,曲涧清流,茂林高峻,可以息诸仁智,栖游羽客。故名静山。 惊矶山 《江夏图经》曰:在县东九十里,其山无连接,西南俯临大江,下有石..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七 ◎地部十二

    ○会稽东越诸山 稷山 《越绝书》曰:稷山者,勾践斋戒台也。 麻山 《越绝书》曰:麻山者,勾践欲伐吴,种麻以为弓弦。 鸡豕山 》越绝书》曰:鸡豕山者,越将伐吴,养鸡豕於此山,以食死士。 独女山 《吴越春秋》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六 ◎地部十一

    ○江东诸山 敬亭山 《郡国志》及《宋永初山川记》曰:宛陵北有敬亭山,山有神祠,即谢朓赛雨赋诗之所。其神云梓华府君,颇有灵验。 盖山 纪义《宣城记》曰:登盖山一百许步,有泉。俗传云:昔有舒氏女未适人,其父析..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五 ◎地部十

    ○河北诸山 大伾山 《隋图经》曰:大伾山,按《书》云"至於大伾"。又名青檀山,今名黎阳东山。 刘澄《山川记》云:黎,国也。《诗序》云:"黎侯寓于卫,卫以中露,泥中二邑处之。"以国名也。 又,张揖云:成皋山是大..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四 ◎地部九

    ○关中蜀汉诸山 吴山 《周礼》曰:雍州,其山镇曰吴岳。孙炎曰:雍州镇有吴岳山也。郭璞曰:吴岳别名开山。 《汉书地理志》:吴山在汧县西,《国语》谓之西吴,秦都咸阳,以为西岳。 郦元《水经注》云:汧水发南山西..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三 ◎地部八

    ○商洛襄邓淮蔡诸山 白於山 《水经》曰:白於山,今名女郎山,山上多松柏,下多栎檀,其兽多牜乍牛⺶它羊,鸟多白鸮。洛水出于其阳,东注于泾也。 又云:洛水源出县北白於山。 又曰:汉水女郎山,山上有女郎冢。远望..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二 ◎地部七

    ○河南宋郑齐鲁诸山 砥柱山 《水经注》曰:砥柱,山名也。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 《搜神记》曰:齐景公渡于江沅之河,鼋衔左骖没之,众皆惊惕,..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一 ◎地部六

    ○会稽山 《吴越春秋》曰:禹巡天下归,还越会稽,修国之道,以会计名山。 又曰:禹巡天下归,还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观中州诸侯。防风后至,斩以徇众,示天下悉以臣属也。乃大会计治国之道,更名茅山曰会稽..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 ◎地部五

    ○王屋山 《列子》曰: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可乎?"杂然相许。(杂,犹佥也。)其妻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三十九 ◎地部四

    ○嵩山 《释名》曰:嵩,字或为崧,山大而高曰嵩。 《诗》曰:嵩高维岳,峻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国语》曰:夏之兴也,祝融降于崇山。韦昭注曰:"崇、嵩字古通用,夏都阳城,嵩山在焉。" 《白虎通》曰:中..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三十八 ◎地部三

    ○叙山 《释名》曰:山顶曰蒙,亦曰巅,亦曰椒。山脊曰冈。山大而高曰嵩,(嵩高称也,今中岳嵩山盖依此,亦作崧。)小而高曰岑,锐而高曰峤,卑而大曰扈,小而众曰岿,上大下小曰巘。山有草木曰岵,(音户)无草木曰垓..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三十七 ◎地部二

    ○地下 《淮南子》曰:东方之极,自碣石(碣石山,在东北海中。)过朝鲜,(朝鲜,东夷。)贯大人之国,(东方有大人之国也。)东至日出之次,扶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皆日所出之地。)太皞、勾芒所司者,万二千里。其令..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