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二十九 ◎时序部十四

2025-09-21 12:31 太平御览
○元日

  《书》曰: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上日,朔日也。终,谓尧终帝位之事。文祖者,尧,文德之祖庙。)

  又曰:正月元日,受格于文祖。(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舜服尧丧三年毕即政,故复至文祖庙告。)

  又曰: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受舜终事之命,神宗文祖之宗庙,言神尊之也。)率百官若帝之初。(顺舜初摄帝位故事奉行之。)

  《汉书》正月朔,岁首。立春,四时之首。

  又曰:哀帝时,鲍宣以正旦日蚀地震,宣上书曰:"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庶人。今父亏明,母震动,子讹言。三朝始,小民正月朔日俗忌,器破尚恶之,况日之亏缺乎?"(三朝,日、月、岁也。)

  《东观汉记》曰:戴凭,字次仲。为侍中,正旦朝贺,百僚毕会。帝令群臣能说经史,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凭遂重坐五十余席。

  《后汉书》曰:陈翔拜侍御史,时正旦朝贺,大将军梁冀威仪不整,翔奏冀恃贵不敬,请收治罪。时人奇之。

  《续汉书》曰:永平四年诏曰:"比来水旱饥馑,加有军旅,正旦无陈朝贺之仪。"

  又曰:岁正日为大朝射受贺,其仪夜漏未尽七刻,钟鸣受贺及贽,公侯璧,中二千石羔,千六百石雁,四百石已以下雉。百官贺正月,二千石已上上殿,称万岁,举觞御座前,司空奉羹,大司农奉饭,奏食举之乐,百官受赐,宴饮大作乐。

  《魏书略》曰:建安中,刘邵为计吏诣许,太史言,正旦当日蚀。邵时在荀彧所,坐者数十人,或云当废朝,或云宜却会,邵曰:"梓慎、禆灶,古之良史,犹占水火,错失天时。然则圣人垂制,不为变豫废朝礼者,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也。"彧善其言,敕朝会如故。日亦不食。

  臧荣绪《晋书》曰:熊远议曰:履端元日,正始之初,有识之士於是观礼乐,荣耳目之观,崇玩弄之好。

  又曰:晋元会设白兽樽於殿上,樽盖上施白兽。若有能献直言者,则发此樽饮酒。案礼:白兽樽乃杜举之遗式也。为白兽监,后代所为,示不忌惮也。

  《晋载记》曰:南燕慕容超末年,正会群臣于正殿,方奏乐,超叹,曲终不已。其年为宋高祖所擒。

  沈约《宋书》曰:旧时岁朔,常设苇茭、桃梗、磔鸡于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

  又曰:孝武帝大明五年正月旦雪,江夏王义恭以衣承雪,作六出花,进以为瑞,帝大悦。

  又曰:元嘉三十年正月旦,上朝万国。平旦东南有青黑云气非常,广数丈,过北,覆映宫上。

  《北齐书》曰:神武既平并州,尔朱兆北保秀营,神武扬声讨兆,既出而止者数四,兆意怠。神武揣其岁首当宴会,遣窦泰以精骑袭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里,神武继至。兆军人因宴飨休息惊走,遂破之,兆自杀。

  又曰:张华原为兖州刺史,狱有系囚,乃谓之曰:三元之始,念卿幽闭,今给假五日,足得展谒亲族,期尽当还也。囚果应期而至。

  《梁书》曰:天监十四年正月朔旦,高临轩冠太子於太极殿。旧制,太子著远游冠,金蝉翠緌缨,至是,别加昭明太子冠金博山冠,以太子美姿容,善举止故也。

  《唐书》曰:贞元六年正月戊戌朔。先是有司奏,元日太阳亏,遂罢朝会。至时不食,百僚称贺。

  又曰:天后朝,王方庆议告朔仪曰:"今每岁首元日,通天宫受朝,读时令,布政事,京官九品以上诸州朝集使等,咸列于庭,此听朔之礼毕,而合於《周礼》《玉藻》之文矣。

  又曰:新罗俗以元日拜日月神。

  《易通卦验》曰:正月五更,人整衣冠,于家庭中爆竹,帖画鸡子,或镂五色于户上,厌不祥也。

  《尚书大传》曰: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璇玑者,何也?传曰,璇者,还也,玑者,几也,微也,其变微微,而所动者大,谓之璇玑。是故璇玑谓之北极。受谓舜也;上日,元日也。

  又曰:夏以孟春为正,殷以季冬为正,周以仲冬为正。夏以平旦为朔,殷以鸡鸣为朔,周以夜半为朔。不以二三月后为正者,万物不齐,莫适所立。故必以子丑三微月三正之相承若连环也。

  又曰:周以至动,殷以萌,夏以芽。(谓三王之正也。至谓冬至日物动也。)物有三变,故正色有三。天有三生三死,(异时生者,怕异时死。)是故周以日至为正,殷以日至三十日为正,夏以日至六十日为正。天有三统,土有三正。(统,水也。)统者,所以序生也。三正者,所以统天也。是故三统三正也,若循连环,周则又始,穷则反本也。夏以孟春为正者,贵形也。

  《春秋感精符》曰:人统月建寅,物生之端,谓之人统,夏以为正。(《汉书》云,於律太蔟为人统也。)

  《白虎通》曰:正朔有三,何谓?夫天有三微之月也。三微者何?言阳气始施黄泉而未上也。十一月阳气始养黄泉之下,万物皆赫赫然感阳之气也。故周为天正,色尚赤。十二月之时,万物时牙而白,故殷为地正,色尚白。正月之时,万物始达孚甲而出,皆黑,人得加力,故夏为人正,色尚黑也。后之人不以二三月为正者,以其万物不齐,莫有所立,故必以三微月也。

  《汉官仪》曰:正月旦,天子御德阳殿临轩,公卿大夫百官各陪位朝贺,蛮貊胡羌朝贡必见,属郡计吏皆陛觐。

  又曰:元日朝贺,三公拜璧,殿上献寿觞。

  又曰:正月朔贺,三公奉璧上殿向御面北。太常赞曰:皇帝为三公兴,三公伏。皇帝坐,乃前进璧。古语曰,御坐则起,此之谓也。

  《魏略》曰:正始元年,南风大起数十日,发屋折树,动太极殿东阁,正旦大会又甚,倾杯案,曹爽将诛之征也。

  《典略》曰:魏明帝使博士马均作司南车,水转百戏。正月朝,造巨兽,鱼龙曼延,弄马倒骑,备如汉西京故事。

  《晋起居注》曰:太始元年诏曰:"朕遭悯凶,奉承洪业,追慕罔极,正日虽当受朝,其伎乐一切,勿有所设。又殿前反宇及文武织成帷帐之属,皆不须施。

  又曰:太始四年正月,上临轩朝群臣于太极前殿,诏安平王载舆车升殿,上迎拜于阼阶。王坐,上亲奉觞上寿,皆如家人之礼。王拜,上皆跪而止之。

  又曰:永和元年正月辛未朔,雨,不会。甲戌,皇太后登太极前殿,施纱帏鄣,与上临向群臣。

  又曰:咸康四年,尚书仓部奏下扬州调胡米一升,至五斗正旦进御,诏停。

  又曰:十二月丙子正旦,会百僚,增赐绿醽酒,人二升。

  又曰:咸康七年十二月,尚书乐谟奏,八年正会仪注,惟作鼓钟,其余伎乐尽停不作。诏曰:若元日大飨万国朝宗,庭废钟鼓之奏,朕闻起居之节,朝无磬折之音,宾无蹈履之度,其於事仪,不亦阙乎?卿诸人当量轻重,以制事中,则情典并随,国无滞仪矣。

  又曰:永和中,廷尉王彪之与扬州刺史殷浩书曰:太史上元日告朔,谈者或有疑应却会与否?昔建元元年,亦元日告朔,庾车骑写刘孔才所论,为不得礼,苟令从之,是胜人之一失。何者?《礼》云:诸侯旅见天子,入门不得终礼而废者四:太庙大飨,日蚀,后之丧,雨沾服失容。寻此四事之指,自谓诸侯虽已入门,而卒暴有之,则不得终礼,非为先存其事而侥倖史官推术错谬,故不豫废朝礼也。夫三辰有灾,莫大日蚀,史官告谴而无惧容,不修豫防之礼,而废消救之术。方大飨华夷,君臣相庆,此岂为敬虔天灾罪己之谓。且检之事实,惟合朔之仪,至尊静躬殿堂,不听政事。冕服御坐门闼之制,与元会礼异,自不得兼行,当权其事宜。合朔之礼不轻於元会,元会有可却之礼,惟合朔无可废之义。谓应依建元故事,却元会。"浩从之,竟却会。

  又曰:咸和二年正月飨万国,有鸥鸟五集殿,明年苏峻反。

  《三齐略》曰:荥阳有免井,汉沛公避项羽追,逃于井中,有双鸠集其上,人云,沛公逃入井。羽曰:"井中有人,鸠不集其上"。遂下道,沛公遂免难。后汉世元日放鸠,盖为此也。

  《列子》曰: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於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欲放之,故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而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不遍不相捕矣。"简子曰:"善。"

  《孔丛子》曰:邯郸民以正月旦献雀于赵王而缀以五彩。王大悦。申叔告子顺,子顺曰:"王何以为也?"对曰:"正旦放之,求有生也"。子顺曰:"此委巷之鄙事,非先王之法,且又不顺。夫雀者,取其名则宜授之於上,不宜取之於下。一国之主受民雀,将何悦焉?"

  《淮南子》曰:以日冬至数至来岁正月朔日五十日者,民食足;不满五十日,日减一升;有余日,日益一升。(《四时纂要》曰:此占最有据也。)

  《世说》曰:元帝正会,引王丞相登御床,王公固辞,中宗引之弥苦。文献曰:文献,王导谥。"太阳与万物同辉,臣下何以瞻仰!"乃止。

  又曰:陶公作荆州时,敕船官使锯木屑,不限多少悉藏之,时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会日始晴,厅事前除雪地甚润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桂阳列仙传》曰:成武丁正旦大会,以酒沃庭中,有司问其故。对曰:"临武县失火,以酒救之。"遣验果然。

  又曰:永宁元年,西南夷献乐及幻人,能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时元会作之於庭,安帝与群臣观,大奇之。惟陈禅独离席,曰:"帝王之庭,不宜作夷狄伎。"

  《荆楚岁时记》曰:元日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也。山魈,按《神异经》在西方深山中,长尺余,犯人则病,畏爆竹声。又俗爆竹燃草,起于庭燎。

  又曰:元日至於月晦,民并为醵酺饮食,名又似之矣。出钱为醵,出食为酺竟分明。掷樗名为博射,《艺经》为掷博。

  又曰:元日镂悬苇炭桃棒门户上,却疠疫也。

  又曰:元日服桃汤,桃者五行之精,厌伏邪气,制百鬼。今人进屠苏酒、胶牙饧,盖其遗事也。

  又曰:正月一日,三元之日也,(元,始也。)鸡鸣而起。案《周书纬通卦》云:"鸡,阳鸟也,以为人候四时,使人得以翘首结带正衣常也。(注云:案《礼·内则》云,子事父母,妇事姑舅,鸡初鸣,咸盥潄栉纚笄,则惟其常,非独此日,但元正之朝存亡庆吊,官有朝贺,私有祭享,虔恭宜早,特重于余辰,所以标而异焉。)先於庭前爆竹,帖画鸡或斫镂五彩及土鸡于户上。

  庄周云:有挂鸡于户,悬苇炭于其上,树桃其旁而鬼畏之。

  《括地图》曰:桃都山有大桃树,盘屋三千里,上有金鸡,日照此则鸣。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则杀之。

  又曰:《崔氏月令》云:过腊一日,是谓小岁,拜贺君亲,进椒酒,从小起。按成子安《椒花铭》曰:"肇惟岁首,月正元日,厥味惟新,蠲除百疾。"是知小岁用之。

  周处《风土记》曰:元日造五辛盘,正元日五荤炼形。注曰:五辛所以发五藏气。

  《庄子》曰:春月饮酒茹葱,以通五藏。

  又曰:乃有鸡子,五荤练形。(正旦皆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又晨食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

  又曰:《玄中记》曰:"今人正朝作两桃人立门旁,以雄鸡毛置索中,盖遗象也。"

  应劭《风俗通》曰:有桃人苇炭画虎郁垒,以此鬼食虎,今或画虎於门,此并其事。猛兽之声,有如爆竹。

  《神异经》云:西方深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以竹著火挂熚,(音必,扑也。)而山魈惊惮。《玄黄经》云,谓此鬼是也,俗人以爆竹起于庭燎,不应滥於王者。(魏时人问议郎董勋云:今正腊月门前作烟火桃人绞索松柏杀鸡着门户逐疫,礼也?勋答云:礼,十二月索室逐疫衅门户磔鸡。汉火行,故作火助行气。桃,鬼所恶,画作人首,可以有所收缚,不死之祥。勋又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於门,七日帖人於帐,当为此日。今一日不杀鸡,二日不杀狗,三日不杀羊,四日不杀猪,五日不杀牛,六日不杀马,七日不行刑,亦此义。但古乃磔鸡今畏鬼,今则不杀,未知孰是。北间人于此日向辰至门前呼牛马鸡畜令来,乃置粟豆于灰散之宅内,云以招牛马,未知所出也。)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酒,饮桃汤及柏,故以桃汤柏叶为酒。(董勋云,俗以岁首用椒酒、椒性芬香,人中为药,咒而饮之,亦一时之礼。故于此日采椒花以贡尊者。晋海西令又问董勋曰:俗人正日饮酒,先饮小者何也?勋云:俗人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然则从小起,意在于斯乎?其敷子散出葛洪《炼化篇》,方用柏子人,麻人,细辛、干姜、附子等分为散,井花水服之。又方,江夏刘次卿受弹鬼丸方,武都雄黄丹砂二两五钱,合捣净五两蜡和令调如弹丸。正月旦令男左女右带之。又云,敷子散出胡洽方。)於是,下五辛菜,胶牙糖,各进一鸡子。梁有天下,不食荤,荆自此不复食鸡子,以从常则。(周处《风土记》云: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又晨啖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则行之久矣。胶牙者,盖以使之牢固不动,今北人亦如之,熬麻子大豆兼糖散之。案《练化篇》云:正月旦吞鸡子赤豆各七枚辟温气。又《肘后方》云:且及七日吞麻子小豆各二七枚,消疾疫。张仲景方云:岁有恶气中人,不幸便死,取大豆二七枚,鸡子白麻并酒吞之,然麻豆之设当起於此,今则熬之,未知所据也。)又以钱贯系床脚。回以投粪扫上,云令如愿。

  《录异记》云:有商人区明者,过彭泽湖,有车马,自称青洪君,要明过,厚礼之,问何所须,有人教之,但乞如愿,及问,以此言答之。青洪君甚惜如愿,不得已许之,乃其婢也。既而送出。自尔商人或有所求,如愿并为即得。后至正旦,如愿起晚,乃打如愿,如愿走入粪中,商人以杖打粪扫,唤如愿,竟不还也。此如愿遗事。(今北人正月十五日夜立于粪扫边,令人执杖打粪堆上,云以治腰痛,意者亦为如愿故事。)

  邓德明《南康记》曰:昔有卢躭仕州为治中,少学仙术,身能奋飞,每夕辄凌虚归家,晓则还州。尝赴元会,至晓不及预朝列,化为白鹄,至阁前回翔欲下,威仪以笔掷之,得一只履,躭乃惊还就列,内外左右,莫不骇异。时步骘为广州刺史,意甚恶之,便以状闻,遂至诛灭。

  王子年《拾遗记》曰:尧在位七年,有鸾凤而来集,麒麟游於薮泽,鸱枭逃於绝漠。有祗友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重精,双睛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落毛羽,以肉翮而飞,能搏逐猛虎,使妖恶不能为害。食以琼膏,或一岁数来,或数岁不至,国人莫不扫洒门户以望重精之集。其来至之时,国人或刻铸金宝为此鸟之状,置於户牖之间,则魑魅鬼类自然退伏。今人每岁元日刻画为鸡于户牖之上者,盖重精之遗像也。

  《西京杂记》曰:汉置宗庙饮酎,用九十太牢,皇帝侍祠。以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一曰〈酉昷〉。

  《邺中记》曰:石虎正会,虎於正殿南面临轩,施流苏帐,皆窃拟礼制,整法服,冠通天,佩玉玺,玄衣纁裳,画日月山龙黼黻华虫粉米。寻改车服,著远游冠,前安金博山,蝉翼丹纱里服。太昕行礼,公执珪,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一如旧礼。充庭车马,金银玉辂,革辂数千。

  董勋《答问》曰:岁首,祝椒酒而饮之,以椒性芬芳,又堪为药。又折松枝,男七女二七,亦同此义。

  又:《杂修养书》曰:正月一日,取五木香作汤以浴,令人至老须发黑。(案道家谓青木香为五木香,亦云五木,道家多以此浴,是其义也。)

  《杂五行书》曰:常以正月旦及正月半,以麻子、赤豆二七颗置井水中,辟瘟病甚效。

  《万岁历》曰:汉成帝诏除正旦杀鸡与雀,可谓仁于用心。(谓非正旦则禁杀。)

  崔寔《四人月令》曰:元日进椒柏酒,椒是玉衡星精,服之令人身轻,能(音柰。)老,柏是仙药。又云:进酒次第,当从小起,以年少者为先。

  又曰:正月之朔,是谓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於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玉烛宝典》曰:正月为端,(《春秋传》曰:履端于始也。)其一日为元日,(元者善之长也,先王体元以居正,又元者元也,始也,一也,首也。)亦云上日,亦云正朝,亦云三元,(岁之元,时之元,日之元。)亦云三朔。(《尚书大传》曰:夏以平明为朔,殷以鸡鸣为朔,周以半夜为朔。)

  又曰:元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象郁垒山桃树,百鬼畏之。

  王羲之《月仪书》曰:日往月来,元正首祚,大蔟告辰,微阳始布,罄无不宜,和神养素。

  李膺《家录》曰:膺坐党事,与杜密、荀翊同系新汲县狱。时岁日,翊引杯曰:"正朝从小起。"膺谓翊云:"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翊曰:"求仁得仁,又谁恨也?"膺乃叹曰:"汉其亡矣!汉其亡矣!善人天地之纪,而多害之,何以存国!"

  裴玄《新书》曰:正旦县官杀羊,悬其头於门,又磔鸡以覆之,俗说厌疠气。今以问河南伏君。伏君曰:是日也,土气上升,草木萌动。羊吃百草,鸡啄五谷。故杀之助生气。

  《古史考》曰:元日,太史乃占气象,以知水旱吉凶,随分野书之。

  《王浑集》曰:诏问明正旦会,四方计吏入见,临朝当何所宜?浑奏:旧正会前,计吏轩下,侍中读诏书,计吏跪奏,臣以诏当次对承,陛下留心访问之意,可令中书恒诏问方土所有,士人贤才隐伏未达,风俗好尚,礼教之宜。劝农务本,以尽垦殖之利,刑狱清理,无枉滥之失。郡守长吏,勤心治政,为民兴利除害。训化之绩,授以纸笔,尽意陈闻,以明圣旨,垂心四远。

  刘臻妻正旦献《椒花颂》曰:昊穹周回,三朝肇建。青阳散晖,澄景载焕。美此灵花,爰采爰献。圣容映之,永寿於万。

  后汉张衡《东京赋》曰:於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百僚师师,于斯胥洎,(孟春,元日正旦也。旁,四方也。戾,至也。)蕃国奉聘,要荒来质,(音致。)时惟帝臣,献琛执贽,当觐於殿下者,盖数万以计。尔乃九宾重,(谓朝,公至侯卿二千石以上,六百石以下,及郎吏匈奴侍子,凡九等。)胪人列,(鸿胪所主羌胡之人皆胪列也。)崇牙张,镛鼓设,郎将司阶,虎戟交铩。(虎贲中郎将主夹阶而立,虎贲,或执戟杀相对立也。)

  晋傅玄《元日朝会赋》曰:前三朝之夜中,夜燎晃以舒光,华灯若乎火树,炽百枝之煌煌。六钟隐其骇奋,鼓吹作乎云中。

  晋庾阐《杨都赋》曰:岁惟元辰,阴阳代纪,履端归馀,三朝告始。皇帝乃坐露寝,御组帷,冠华冕,戴翠蕤,袭日月,佩玉緌,怀六玺,纫文龟。

  魏曹植《正会诗》曰: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尊卑列叙,典而有章。衣裳鲜洁,黼黻玄黄。清酤盈爵,中坐腾光。珍膳杂沓,充溢圆方。笙磬既设,筝瑟俱张。悲歌厉响,咀嚼清商。俯视文轩,瞻仰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欢笑尽娱,乐哉未央。家室荣贵,寿若东王。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五十七 ◎地部二十二

    ○林 《说文》曰:平土有丛木曰林。 《释名》曰:林,森也,森森然也。 《尔雅》曰:野外谓之林。 《易》曰:即鹿无虞,惟入於林中。 焦赣《易林》曰:山林麓薮,非人所处。鸟兽无礼,使我心苦。 《诗》曰:肃肃兔罝..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五十六 ◎地部二十一

    ○陆 《释名》曰:高平曰陆,陆,漉也,川流漉而去也。 《说文》曰:陆,高平地也。 《周易》曰: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王弼曰:陆,高之顶也。进而之陆与四相得,不能复反者也。) 又曰:苋陆..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五十五 ◎地部二十

    ○窟 《礼记》曰:古未有宫室,冬居营窟,夏居橧巢也。 《左传》曰:郑伯有嗜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曰:"吾公在壑谷。"(壑谷,窟室也。) 《史记》曰:吴公子光之谋王僚也,专..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五十四 ◎地部十九

    ○岩 《说文》曰:岩者,崖也,山边谓之崖。 《书》曰: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孔安国注曰:使百官以所梦之形象经营求之外野,得之於傅岩之溪。) 《晋书》曰:许询移居皋屯之岩,常与沙门支遁及谢..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五十三 ◎地部十八

    ○丘 《说文》曰:丘,土之高,非人所为。丘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从北,中邦之居在昆仑东南。一曰,四方高,中央下,象形也。 《诗》曰:送子涉淇,至於顿丘。 又曰:子之荡兮,宛丘之上兮。 又《诗序》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五十二 ◎地部十七

    ○石下 《西京杂记》曰:窦太后在家,尝有白燕衔石大如指,堕后绩筐中,后取石剖为二,其中有文曰:"母天地。"后乃合之,遂不复开,后为皇后,常并置玺中为天玺。 又曰:五鹿充宗受学於弥成子,弥成子少时,常有人遇..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五十一 ◎地部十六

    ○石上 《释名》曰:山体曰石,石硌硌也,(硌,音落。)坚捍硌也。山多大石曰礐,(口学切。)礐,学也,大石之形学学然。山多小石曰磝,磝,(五交切。)尧也,每石尧尧独处而出也。砾,小石也。磊,(雷罪切。)众石也。..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五十 ◎地部十五

    ○陇塞及海外诸山 陇山 《说文》云:陇山,天水大坂也。 《辛氏三秦记》引俗歌云: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又云:震关遥望秦川如带。 郦元《水经注》云:县西山谓之小陇,岩嶂高险,不通轨辙。故..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九 ◎地部十四

    ○西楚南越诸山 景山 盛弘之《荆州记》曰:景山,在上洛县西南二百里,东与荆山连接,有沮水源出焉。其山一名雁浮山,荆山之首曰景山,雁南翔北归遍经其上,土人由兹改名为雁山,又为雁塞山。 荆山 《山海经》曰:荆..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八 ◎地部十三

    ○南楚诸山 静山 《江夏图经》曰:静山,在县东南一百一十里,其山回耸,无连接,曲涧清流,茂林高峻,可以息诸仁智,栖游羽客。故名静山。 惊矶山 《江夏图经》曰:在县东九十里,其山无连接,西南俯临大江,下有石..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七 ◎地部十二

    ○会稽东越诸山 稷山 《越绝书》曰:稷山者,勾践斋戒台也。 麻山 《越绝书》曰:麻山者,勾践欲伐吴,种麻以为弓弦。 鸡豕山 》越绝书》曰:鸡豕山者,越将伐吴,养鸡豕於此山,以食死士。 独女山 《吴越春秋》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六 ◎地部十一

    ○江东诸山 敬亭山 《郡国志》及《宋永初山川记》曰:宛陵北有敬亭山,山有神祠,即谢朓赛雨赋诗之所。其神云梓华府君,颇有灵验。 盖山 纪义《宣城记》曰:登盖山一百许步,有泉。俗传云:昔有舒氏女未适人,其父析..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五 ◎地部十

    ○河北诸山 大伾山 《隋图经》曰:大伾山,按《书》云"至於大伾"。又名青檀山,今名黎阳东山。 刘澄《山川记》云:黎,国也。《诗序》云:"黎侯寓于卫,卫以中露,泥中二邑处之。"以国名也。 又,张揖云:成皋山是大..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四 ◎地部九

    ○关中蜀汉诸山 吴山 《周礼》曰:雍州,其山镇曰吴岳。孙炎曰:雍州镇有吴岳山也。郭璞曰:吴岳别名开山。 《汉书地理志》:吴山在汧县西,《国语》谓之西吴,秦都咸阳,以为西岳。 郦元《水经注》云:汧水发南山西..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三 ◎地部八

    ○商洛襄邓淮蔡诸山 白於山 《水经》曰:白於山,今名女郎山,山上多松柏,下多栎檀,其兽多牜乍牛⺶它羊,鸟多白鸮。洛水出于其阳,东注于泾也。 又云:洛水源出县北白於山。 又曰:汉水女郎山,山上有女郎冢。远望..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二 ◎地部七

    ○河南宋郑齐鲁诸山 砥柱山 《水经注》曰:砥柱,山名也。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 《搜神记》曰:齐景公渡于江沅之河,鼋衔左骖没之,众皆惊惕,..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一 ◎地部六

    ○会稽山 《吴越春秋》曰:禹巡天下归,还越会稽,修国之道,以会计名山。 又曰:禹巡天下归,还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观中州诸侯。防风后至,斩以徇众,示天下悉以臣属也。乃大会计治国之道,更名茅山曰会稽..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四十 ◎地部五

    ○王屋山 《列子》曰: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可乎?"杂然相许。(杂,犹佥也。)其妻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三十九 ◎地部四

    ○嵩山 《释名》曰:嵩,字或为崧,山大而高曰嵩。 《诗》曰:嵩高维岳,峻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国语》曰:夏之兴也,祝融降于崇山。韦昭注曰:"崇、嵩字古通用,夏都阳城,嵩山在焉。" 《白虎通》曰:中..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三十八 ◎地部三

    ○叙山 《释名》曰:山顶曰蒙,亦曰巅,亦曰椒。山脊曰冈。山大而高曰嵩,(嵩高称也,今中岳嵩山盖依此,亦作崧。)小而高曰岑,锐而高曰峤,卑而大曰扈,小而众曰岿,上大下小曰巘。山有草木曰岵,(音户)无草木曰垓..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