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四十 ◎地部五

2025-09-21 13:25 太平御览
○王屋山

  《列子》曰: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可乎?"杂然相许。(杂,犹佥也。)其妻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慧。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之心,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力乎?"河曲智叟无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於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神仙传》曰:甘始,太原人。善行气,不食,服天门冬,治病不用针、艾。在人间三百岁,乃入王屋山。

  《茅君内传》曰:王屋山之洞,周回万里,名曰小有清虚之天。

  《太素真人王君内传》曰:王屋山有小天,号曰小有天,周回一万里,三十六洞天之第一焉。

  ○太行山

  《史记》曰:郦生说汉高祖曰:"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太行之道,距飞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

  《神仙传》曰:王烈,邯郸人。服黄菁、铅华,老而更少。嵇叔夜甚爱之,与共入山游戏。烈后独入太行山,忽闻山东北如雷声,往视,山上破数百丈,石中有一孔径尺,中有青泥出。烈取抟之,随手坚凝,气味如粳米饭也。烈自食数丸,因掘归以与叔夜,即皆成青石,打之作铜声。案:神山五百岁一开,其中有石髓,得而服之,寿与天地相毕。

  《述征记》曰:登滑台城,西南望太行山,白鹿岩、王莽岭冠于众山之表。

  《墨子》曰:墨子怒,耕柱子曰:"我无愈于子。"墨子曰:"将上太行,驾骥与羊,子将谁驱?"曰:"将驱骥。以骥足责也。"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责。"

  《尸子》曰:龙门,鱼之难也;太行,牛之难也;以德报怨,人之难也。

  《水经注》曰:仲尼伤道不行,欲北从赵鞅,闻杀鸣犊,遂旋车而返。其后晋人思之,于太行岭南为之立庙,盖往时回辕处也。余案诸子书及史籍之文,并言仲尼临河而叹曰:"丘之不济,命也夫!"如是,非大行回辕之言也。

  《博物志》曰:按太行山而北去,亦不知山所限极处,亦如东海不知所穷。

  ○霍太山

  《史记》曰:智伯攻赵襄子。襄子惧,乃奔保晋阳。原过后至,于王泽见三人,自带以上可见,自带以下不可见。与原过竹二节莫通曰:"为我以是遗赵无恤。"原过既至,以告襄子。襄子斋三日,亲自剖竹,有朱书曰:"赵无恤,余霍太山,(徐广曰:在河东永安县。)山阳侯天使也。三月丙戌,余将使汝反灭智氏,亦立我百邑,余将赐汝林胡之地。"灭智伯,使原过主霍太山祠祀。

  又曰:飞廉先为纣作石椁,(徐广曰:作石椁于此方。)还无所报。乃为坛于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汝石棺。"

  《水经注》曰:霍太山上有飞廉冢,山下有岳阳庙,庙甚灵,鸟雀不栖其林,猛虎常守其庭。此则《禹贡》岳阳也。

  《唐书》曰:义旗初建,高祖自太原起兵,西赴阙中,途经霍邑。时隋将宋老生陈兵拒险,义师不得进,乃屯于贾胡堡。会霖雨积旬馈运不给,高祖患之。忽有白衣老人诣军门请见:"余霍山神也,遗语大唐皇帝,若向霍山东南傍山取路,八日雨止,我当助尔破之。"高祖初哂之,遣人东南视,果有微道。高祖笑曰:"此神不欺赵襄子,岂当负吾邪?"及八日月己卯,雨果霁。高祖大悦,以太牢祭其山。

  ○首阳山

  《诗》曰:采苓采苓,首阳之巅。采苦采苦,首阳之下。采葑采葑,首阳之东。

  《史记》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让国而逃,闻西伯善养老,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东伐纣,伯夷、叔齐扣马而谏,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乃至饿死。

  《锁语》曰:晋平公与齐景公乘,至于澮,见人乘白骖八驷以来平公之前。公问师旷曰:"有犬狸身而狐尾者乎?"师旷有顷而答曰:"有之,其名曰□□□□□首阳之神饮酒霍太山而归,其居于澮乎?见之甚善,君有喜焉。"

  戴延之《西征记》曰:洛东北去首阳山二十里,山上有伯夷、叔齐祠。或云饿死此山。今河东蒲坂南,又谓首阳,亦有夷齐祠,未详饿死所在。

  《山海经》曰:和山上无草木而多瑶碧,实惟河之九都。是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流而北注于河。其中多苍玉,吉神泰逢司之。是神好居于萯山之阳,出入有光。

  《吕氏春秋》曰:夏后氏孔甲,田于东阳萯山,遇大风雨。

  皇甫谧《帝王世纪》以为即东首阳山也。盖是山之殊目矣。

  ○龙门山

  《书·禹贡》曰: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孔安国曰:龙门在河东之西界也。)

  《周礼》曰:大司乐以阴竹之管,龙门之琴瑟,(阴竹生北。)於宗庙奏之。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

  《孝经援神契》曰:禹凿龙门,辟伊阙,决江开岷导四渎。(凿龙门以通河,凿岷山以开江,导淮於桐柏,导济于王屋,故言导四渎。)

  《汉书·地理志》曰:龙门山在冯翊夏阳县北。(《续汉书》同。)

  《辛氏三秦记》曰:河津一名龙门,巨灵迹犹在,去长安九百里。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曝〈鱼思〉龙门。

  《尸子》曰:古者龙门未凿,吕梁未辟,河出于孟门上。

  《慎子》曰:河之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弗能及。

  《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名曰洪水。大禹通之孟门。

  《水经注》云:风山四十里,河水南出孟门,与龙门相对,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也。又有黄河自风山西四十里,南出孟门山,此经禹凿广岸崇深倾崖,及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焉。

  ○岐山

  《易》曰:王用享于岐山,吉,无咎。

  《诗》曰: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又曰: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孟子》曰: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

  《图经》曰:岐山亦名天柱山。《禹贡》曰:导岍及岐。

  《河图括地象》云:岐山在昆仑山东南,为地乳,上多白金。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时人亦谓岐山为凤凰堆。

  郦元注《水经》云:天柱山上有凤凰祠。或云:其峰高峻,迥出诸山,状若柱,因为名焉。

  ○梁山

  《书》曰:壶口治梁及岐。(壶口在冀州,梁在雍州,循山治水在西。)

  《诗》曰:弈弈梁山,维禹甸之。(弈弈,大貌。甸,治也。禹治梁山,除水灾也。)

  《传》曰:梁山崩,晋侯召伯宗,伯宗辟重。重人曰:待我,不如捷之速也。问其所。曰:"绛人也。"问绛事。曰:"梁山崩,将召伯宗谋之。"问将若之何?曰:"山有朽壤而崩,可若何?国主山川,山崩川竭,国君为之不举,降服,乘缦,彻乐,出次,祝币,史辞,以礼焉。其如此而已,虽伯宗,若之何?"

  《穀梁书》曰:梁山崩,雍河,三日不流。晋君召伯宗而问之。伯宗来遇辇车,辇者不避,使车右下而鞭之。辇者曰:"所以鞭我者,其取道远矣。"伯宗下车而问焉,曰:"子有闻乎?"对曰:"梁山崩,雍遏河三日不流。"伯宗曰:"君为此召我也,为之奈何?"曰:"天有山,天崩之,天有河,天壅之。虽召宗伯,如之何?"

  《尔雅》曰:梁山,晋望也。(郭璞注曰:晋国所望祭者也。今在冯下阳西北临河上也。)

  《汉志注》曰:梁山有夏阳,西北即《尚书禹贡》"治梁及岐。"

  《诗·韩弈篇》曰:弈弈梁山,晋国所望。大梁别小梁之号,俱在韩城县界。大梁山在今县西。又按《三秦记》梁山宫城,又名织锦城。

  ○太白山

  《辛氏三秦记》曰:太白山在武功县南,去长安三百里,不知高几许。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尺。山下军行,不得鸣鼓角;鸣鼓角,则疾风暴雨兼至也。

  《周地图记》曰:太白山甚高,上恒积雪,无草木。半山有横云如瀑布,则澍雨。人常以为候,验之如离毕焉。故语曰:南山瀑布,非朝即暮。

  《魏略》曰:吉茂、苏则,值乱,隐于扶风南太白山中,以经籍自娱。

  ○峨眉山

  《列仙传》曰:陆通,楚狂接舆也。好养性,在峨眉山,世世见之数百年。

  《华阳国志》曰:犍为南安县南,有峨眉山,去县八十里。《地图》云有仙药,汉武求,不能得。

  《益州记》曰:峨眉山在南安县界,当县南八十里,两山首相望如峨眉。

  ○岷山

  《易乾凿度》曰:岷山上为井络。

  《书》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江东南流,沱东行也。)

  《书璇玑钤》曰:禹导积水,决岷山,流九贡。(九贡,九州之贡。)

  《家语》曰:江始出岷山,其源可以滥觞,及至於江津,不方舟则不可以涉。

  《汉书》曰:成帝时,岷山崩,壅江水,江水逆流。

  《山海经》曰:岷山,江水出焉。(今在汶山郡广阳县西,大江所出也。)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梅,多棠,其兽多犀象,多夔牛。

  ○嶓冢山

  《书》曰:嶓冢导漾,东流为汉。

  《华阳国志》曰:西岷嶓地称天府。

  《河图括地象》曰:嶓冢山,上为狼星。山上有异花草,花名骨容,食之无子。

  ○鸟鼠山

  《河图括地象》曰:鸟鼠同穴山,地之干也。上为掩毕星,渭水出其中。

  《汉武内传》曰:封君达,陇西人也。初,服黄连五十余年,入鸟鼠山,于山中服水百余年,还乡里,年如三十。常乘青牛,号青牛道士也。

  《山海经》曰:鸟鼠同穴山,今在陇西首阳县西南。山有鸟鼠同穴,鸟名〈余鸟〉,鼠名〈鼠戾〉。〈鼠戾〉如家鼠而短尾,〈余鸟〉如鵽而黄。穿地入数尺,鼠在内,鸟在外而共处。

  孔安国传:鸟鼠共为雌雄。

  《沙州记》曰:鸟鼠同穴山,鸟如家雀,色小白;鼠小黄而无尾。凡同穴地皆肥沃壤,尽软熟如人耕,多生黄花紫草。

  ○积石山

  《书》曰: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

  《穆天子传》曰:西济于河,用申八骏之乘,以饮于枝诗之中,积石之南河。(水岐成曰诗。诗,诸也。)

  《山海经》曰:积石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是山也,万物无不有。(冒,覆也。积石在金地河关县西南羌中,河行塞外,东入塞也。)

  《庄子》曰:凤之所居也,积石千里,河水出下,凤鸟居上。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八十 ◎皇王部五

    ○帝喾高辛氏 《史记》曰:帝喾高辛氏者,黄帝之曾孙也。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位。高辛於颛顼为族子,其色郁郁,其德嶷嶷,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帝喾..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九 ◎皇王部四

    ○黄帝轩辕氏 《史记》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诸侯有不顺者,从而征之,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山。南至江,登熊、湘。北极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无..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八 ◎皇王部三

    ○天皇 项峻《始学篇》曰:天地立,有天皇十二头,号曰天灵,治万八千岁,以木德王。 《洞冥记》曰:天皇十二头,一姓,十二人也。 徐整《三五历记》曰:溟涬始芽,濛鸿滋萌,岁起摄提,元气肇启,有神灵人十,二头..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七 ◎皇王部二

    ○叙皇王下 《吕氏春秋》曰: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之天子。帝者,天下之所适也;王者,天下之所往也。 又曰:天地大矣,生而弗成,子而弗有。(高曰:天大地大,生育民人,己..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

    ○叙皇王上 《尚书纬》曰:帝者天号,王者人称。天有五帝以立名,人有三王以正度。天子,爵称也。皇者,煌煌也。 《洛书》曰:皇道缺,故帝者兴。 《易坤灵图》曰:在政不私公位,称之曰帝。 《易纬》曰:帝者,天号..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五 ◎地部四十

    ○沟 《释名》曰:田间之水曰沟,沟者,构也,从横相交构也。 《尔雅》曰:溪注谷曰沟。 《周礼》曰:匠人为沟洫,九夫为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城,城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风俗通》又载也。) ..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四 ◎地部三十九

    ○塘 《录异传》曰:文翁者,庐江人,为儿童时,乃有神异,及长,当起历下陂以作田,文翁昼日斫伐薪以为陂塘,其夜忽有数百头野猪以鼻戴土著柴中,比晓成塘。 《吴地记》曰:坛塘一名陌城,夫差十二年,既杀子胥,后..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三 ◎地部三十八

    ○桥 《说文》曰:桥,水梁也。榷,(音角。)水上横木,所以渡者。亦曰约,(音灼。)今谓之略彴。东楚谓桥为圯。 《诗》曰:维鹈(音题。)在梁,不濡其翼。 又曰:造舟维梁。 又曰: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尔雅》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

    ○薮 《说文》曰:薮,大泽也。 《周礼》曰:扬州之泽薮曰具区,荆州之泽薮曰云梦,豫州之泽薮曰甫田,青州之泽薮曰孟诸,兖州之泽薮曰大野,雍州之泽薮曰弦蒲,幽州之泽曰医无闾,冀州之泽曰昭馀祁。(虞候、祈望,..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一 ◎地部三十六

    ○瀵水 《尔雅》曰:瀵水出尾下。(瀵,敷问切。汾阴有水口如车轮,名为瀵。尾犹底也。) 《列子》曰:禹之治水而失涂,谬之一国,其名终北,不知际畔,无风雨霜露鱼禽草木。国中有山名壶岭,顶有穴,状若圆环,名曰滋..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 ◎地部三十五

    ○渊 《说文》曰:渊,回水也。 《尚书》逸篇曰:尧子丹朱不肖,舜使居丹渊为诸侯。 《韩诗外传》曰:东海之上有士曰菑丘䜣,以勇游於天下,过神渊饮马,马果沉,菑丘䜣朝服拔剑而入,三日三夜,杀三蛟一龙而出,雷..

    1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

    ○涧 《释名》曰:涧者,言在两山间也。 《诗》曰:秩秩斯干。(秩秩,流行也。干,涧也。) 又曰:于以采苹,于涧之中。 又曰: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又曰:考盘在涧,硕人之宽。 《尔雅》曰:两山夹水曰涧。 《汉书..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八 ◎地部三十三

    ○冰 《说文》曰:冰,水坚也。澌,流冰也。 《易》曰:初六,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又曰:乾为寒,为冰。 《易通卦验》曰:大雪,鱼负冰。郑玄注曰:负冰,上近冰也。 《诗》曰:二之日,凿冰..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七 ◎地部三十二

    ○池溪壑 池 《广雅》曰:沼,池也。 《说文》曰: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 《诗》曰: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又曰: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沼,池也。牣,满也。《笺》云:灵沼之水,鱼盈满其中,皆飞跃,言..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六 ◎地部三十一

    ○湖 《广雅》曰:湖,池也。 《说文》曰:湖,大陂也。 《史记》曰: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舜灭之,此在德不在险。 《晋书》曰:陈训少学天文,孙皓以为奉禁都尉,知皓必败。时钱塘湖开,或言天下当太平..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五 ◎地部三十

    ○关中诸水 戏水 《水经注》曰:戏水,出骊山鸿谷,北历戏亭,即周幽王死处,《西征赋》所谓"兵败戏水之上,身死骊山之北"是也。 漆水 《山海经》曰:榆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水经注》曰:漆水,出扶风..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

    ○河北诸水 淇水 《说水》曰:淇水,出河内共北山,东入海。 《诗》曰: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又曰: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又曰: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又曰:籊々竹竿,以钓于淇。淇水悠悠,桧楫松舟。 《..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三 ◎地部二十八

    ○河南诸水 孝水 《山海经》曰:平逢山西十里廆山,其阳多〈王雩〉琈之玉,俞随之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穀,世谓之孝水也。 潘岳《西征赋》曰:澡孝水以濯缨,嘉美名之在兹。 橐水 《陕县图经》曰:橐水,即鲁水也。..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二 ◎地部二十七

    ○泾 《书禹贡》曰:泾属渭汭。(属,隶也。水北曰汭,言治水注入渭。) 《诗》曰: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传》曰:诸侯之大夫从晋侯伐秦,以报栎之役,济泾而次,秦人毒泾上流,师人多死。(以毒药投泾水之上流,晋师..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一 ◎地部二十六

    ○河 《释名》曰:河,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 《山海经》曰:昆仑山,纵广万里,高万一千里,去蒿山五万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环其墟。其白水出其东北陬。屈向东南流为中国河。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大曲,..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