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四十四 ◎地部九

2025-09-21 13:54 太平御览
○关中蜀汉诸山

  吴山

  《周礼》曰:雍州,其山镇曰吴岳。孙炎曰:雍州镇有吴岳山也。郭璞曰:吴岳别名开山。

  《汉书地理志》:吴山在汧县西,《国语》谓之西吴,秦都咸阳,以为西岳。

  郦元《水经注》云:汧水发南山西侧,俗以此山为吴山。其山三峰,望之恒有落势。山下有石穴,广四尺,高七赤,水溢石穴,悬波倾注,涌澜奔荡,发源成川,北流注于汧是也。

  骊山

  《三辅故事》曰:始皇葬骊山,起陵高五十丈,下锢三泉,周回七百步,以明珠为日月,鱼膏为脂烛,金银为凫雁,金蚕三十箱,四门施缴,奢侈太过。六年之间,为项籍所发。放羊儿堕羊冢中,燃火求羊,烧其椁藏。

  《述征记》曰:长安东则骊山,西侧白鹿原,北望云阳,悉见山阜之形,而恒若在云雾之中。孟康曰:"昔周幽王悦褒姒,姒不笑,王乃击鼓举烽以征诸侯,至而无寇,褒姒乃笑,王甚悦之。及犬戎至,王举烽以征诸侯不至,王遂败,身死于骊山之北。"

  龙首山

  《辛氏三秦记》云:龙首山长六十里,头入渭水,尾连樊川,头高二十丈,尾渐下,高五六丈,土赤不毛。昔有黑龙从山出饮水,其行道成土山。今长安城即疏山为台殿,基址不假筑,其含元殿,即龙首山之东麓,高敞为京之城最,阶高於平地三十余尺。南去丹凤门四百余步,中无间隔,左右宽平,东西广百步。《两都赋》云:"汉之西都,实曰长安,左据函谷、二崤之岨,右界褒斜、龙首之险,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带以洪河、泾、渭之川。"即此山之形势也。

  九蜺山

  《四夷郡国县道记》曰:,嶻嵕山,东连仲山,西当泾水出焉。九嵕高六百五十丈,周十五里。在咸阳。

  嶻嶭山

  《四夷郡国县道记》曰:嶻嶭山,在云阳县东北十里,一名慈嵕峨山,山势嵯峨,山顶有云起即雨,里人以为候。昔黄帝铸鼎於此山。,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带以洪河、泾、渭之川。"即此之形势也。

  鸡头山

  崔鸿《十六国春秋》云:石生不能守长安,欲西上陇,士卒散尽,遂入鸡头山,为追兵所害。山在鄠县东。

  牛首山

  《山海经》曰:牛首山,涝水出焉,而注于潏水,是多飞鱼,状似魽,可疗痔疾。

  又曰:牛首山有鬼草,赤茎,叶如葵,秀如禾,服之使人不忧。

  蓝田山

  《后魏风土记》云:蓝田山,巅方二里,仙圣游集之所。刘雄鸣学道於山下,有祠甚严,亦灞水之源,此西又有尊卢氏陵次,北又有娲氏谷,则知此地是三皇旧居於是。

  笄头山

  《史记》云:黄帝西至于崆峒笄头山。

  《图经》云:笄头山在泾阳西,《禹贡》泾水所出。

  《淮南子》云:薄落山,一名笄头山。

  注《水经》云:大陇之山,异名耳。《庄子》谓广成子学道於崆峒之山,亦黄帝问道於广成子,盖在此山。按今肃州又有崆峒山,未详孰是。今此见有柏堂在山顶上,不知何代所置也。后汉隗嚣使王孟塞鸡头道,谓此山也。

  贺兰山

  《泾阳图经》曰:贺兰山,在县西九十三里,山上多有白草,遥望青白如驳,北人呼驳马为贺兰,鲜卑等类多依山谷为氏族。今贺兰姓者,皆因此山名。

  太白山

  《辛氏三秦记》曰:太白山南有陈仓山,山有石与山鸡不别,赵高烧山,鸡飞去,晨鸣山头,声闻三十里,或谓是玉鸡。

  《录异传》云:秦文公时,雍南山有大梓树,文公伐之,辄有大风雨,树生合不断。有一人病,夜往山中,闻有鬼语树神:"秦若使人被发,以朱丝绕伐树,汝得不忧否?"文公如其言伐树,树断,中有一青牛出,走入澧水中,复出,使骑击之不胜,骑堕地,复上,发解,牛乃畏之,入水不出。故置髦头骑也。

  五将山

  崔鸿《十六国春秋》云:苻坚为慕容冲所逼,长安城中有书曰:帝出五将,久长得免是。又谣曰:坚入五将长得。坚大信之,率骑数百出五将,宣告州郡,期以孟冬救长安。坚至五将山,姚苌遣将军吴忠围坚,众奔散,忠执坚以归新平。即此山也。

  仇池山

  《辛氏三秦记》云:仇池山,上有百顷地,平如砥。其南北有山路,东西绝壁百仞,上有数万家,一人守道,万夫莫向,山势自然有楼橹却敌之状,东西二门盘道可七里,上有罔阜泉源。《史记》谓秦得百二之固也。西晋末,为氐阳茂搜所据,於山上立宫室囷仓,皆为板屋,乃氐之所理於此,今谓之洛谷道是也。

  《秦州记》曰:仇池山,本名仇维山,形似覆壶,上广百顷,周数十里,高二十余里,壁立千仞,自然楼橹却敌,分置均调,竦起数丈,有如人力也。

  青城山

  《福地记》曰:青城山,高三千六百丈,周匝五十里,有甘露芝草,天池醴泉。

  《玉匮经》云:黄帝封为五岳丈人,乃岳渎之上司,真仙之崇秩。一月之内,群岳再朝,六时洒泉,以代晷漏。一名赤城,一名青城都,一名天谷山,亦为第五洞天,宝仙九室之天。对郡之西北,在岷山之南,群峰掩映,互相连接,灵仙所宅,祥异则多。

  《益州记》云:岗峦岭崿相连千里,上有仙都。

  《地理志》云:西徼之外,江水所出,天彭、青城,连峰不绝。

  李膺记云:入山七里,至赤石城,有羊马台,三师坛,上五里至瀑布,水涧二百步,有二石梯,有一石笋,高三丈。过二石门,绝崖数百丈,下起常道观,高峰下有水,六时洒落。东北有二石室,名龙宫,可容百余人。从龙宫过石室,至石梯,名龙桥。又有一石梯,洞穴深浅,莫知所极。西北有石室,宛然见存。又有黄帝坛,石法天地,上圆下方,阔一丈二尺,有十二角,观东有石日月,各阔五尺,厚一尺二寸,相对柱上乌兔辉铄,方圆磅礴可观。

  《五岳真形图》云:洞天所在之处,其下别有日月分精以照,其中龙桥处二山,相去百余步,其峰危竦相对,桥在峰首,其桥中半渐渐促小,可六七寸,长一丈五尺,两边悬崖,俯临不测。山傍有誓石,天师张道陵与鬼兵为誓,朱笔画山,青崖中绝。今验断处,石并丹色,阔二十余丈,深六七丈,望之赩然。

  邛崍山

  《山海经》曰:崍山,江水出焉。(今在汉严道县南,中江所出有九折坂,出貘似熊。)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麋,其木多檀柘也。

  《华阳国志》曰:严道县,南有邛崍山,山上凝冰夏结,回曲九折,王阳去官之所。

  岷山

  《山海经》曰:岷山,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大江。其中多怪蛇。有鸟焉,其状如鸮而赤身白首,其名曰窃脂,可以御火。

  石镜山

  《华阳国志》曰:叠州合川县石镜山,在县西北四十五里。其山有石,光莹皎洁,照之莫不备见形体。故谓之石镜山。山下又有铜窟,隋初於此置监,鼓铸钱刀焉。

  绥山

  《列仙传》曰:葛由者,蜀之羌人,周成王时,刻木为羊卖之,一旦乘木羊之蜀,蜀中王侯宾之,上绥山,山在安固县东三十里随之人皆得仙术。

  覆船山

  《十道录》曰:覆船山,尧遭洪水,维舟树下,船因覆焉。

  又《益州记》云:覆船山中十五里,有七里坂,一名羊腹坂,屈曲有壁立难昇之路。

  牛头山

  《九州记》云:牛头山,昔日葛仙翁多游於此,今为立寺,与白兽山相连。昔秦时有白兽为害,夷人射之,因刻白石於此山。今遗像尚存。

  董政山

  《十道记》曰:董政山,隋开皇中,县令董政封高雅之士,去官之后,民咸思其德,因指此山为董政山。

  彭亡山

  《十道记》曰:彭亡山,后汉将军岑彭征公孙述,於此山战死,故号曰彭亡山。

  鼎鼻山

  《十道记》曰:鼎鼻山,周道衰微,九鼎沦一於此山之下,其水清澄,今民犹或见其鼎耳。

  灵台山

  《十道记》曰:灵台山,在县北,一名天柱山,高四百丈,即汉张道陵昇真之所。

  《郡国志》曰:灵台山天柱崖下,有一桃树高五尺,皮是桃心,肉似柏,张道陵与王良、赵昇试法於此,四百余年,桃迄今不朽,小碑记之。

  黄厥山

  《郡国志》曰:黄厥山,有锺乳穴十九。又西岸有自然石塞,其下流水,上有一悬石似磬,惊之有声可听。

  灵山

  《郡国志》曰:灵山,昔有神女於此捣衣,因号捣衣山。山南绝岩,有方石明莹,谓之玉女捣练砧。又有盘龙山,以山形如盘龙也。

  猿门山

  《益州记》云:猿门山,在涪县之北二十五里,上多猿,其山二峰磔坚如门,故曰猿门。

  金山

  《益州记》曰:金山,在涪县东五十步,东临涧水,光照映川。

  又李膺记云:金山长七八里,每夏潦雨有崩处,即金粟散出是也。

  五妇山

  《蜀记》云:梓橦县有五妇山,一名五妇台。秦王遗蜀王美女五人,蜀王遣五丁迎女,至梓橦,五丁蹋地大呼惊五女,并化为石。蜀王筑台,登而望之,因名为五妇台焉。

  玉女山

  《梁州记》云:肥城东南有玉女山,山有一石穴,中若房宇,有玉女入穴不出,穴前有修竹,下有石坛,风微动竹,拂坛如帚。

  祁山

  《关山图》曰:汉阳西南有祁山,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

  《蜀志》云: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师攻祁山不拔,即谓此也。

  又按《九州志》云:祁山上有高楼,武陟二神祠,每岁郡邑祀之。

  又《周地图地记》云:其城即汉时守将所筑。

  阆山

  《阆山图经》曰:阆山四合於郡,故曰阆中。按《名山志》云:"阆山多仙圣游集焉。"

  盘龙山

  李膺《益州记》云:阆中盘龙山南,有一石长四十丈,高五尺,当中有户及扇,若人之掩闭,古老以为玉女房。

  铜梁山

  左太冲《蜀都赋》云:外负铜梁于宕渠。张孟注云:铜梁,山名也。按其山有桃枝竹,西东连亘二十余里,山岭之上平整,远望诸山,而此独秀也。(山在州南九里。)

  高梁山

  《江源记》云:南浦郡高梁山,尾东跨江西,首剑阁,东西数千里。山岭长峻,其峰崔嵬,于蜀市望之,若长云垂天。一日行之,乃极其顶,俯视众山,泯若平原,《剑阁铭》谓"岩梁山,积石峨峨",即述此也。

  青石山

  《益州记》云:昔巴蜀争界,久而不决。汉高帝八年,一朝密雾,石为之裂,今犹如之,自上及下,破处直若引绳焉,於是州界始判。山上有古神祠,甚灵。今名青石山。

  云南山

  《九州要记》云:云南郡山,山有神处石室,称黄石公。祀之必用纸一百张,笔一双,墨一丸。室内有启,必知吉凶,但不见其形。

  禺同山

  《九州要记》曰:禺同山,有金马碧鸡之祠。

  吊鸟山

  《九州要记》曰:吊鸟山,在叶检县,叶榆则云南郡废邑也。山上有鸟,千百群飞啁啾,一岁必一度大集,即凤凰死也。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

    ○帝舜有虞氏 《史记》曰:虞舜,名重华。冀州人也。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舜父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不可得;即求,在侧。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器皆不苦窳。尧乃..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 ◎皇王部五

    ○帝喾高辛氏 《史记》曰:帝喾高辛氏者,黄帝之曾孙也。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位。高辛於颛顼为族子,其色郁郁,其德嶷嶷,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帝喾..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九 ◎皇王部四

    ○黄帝轩辕氏 《史记》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诸侯有不顺者,从而征之,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山。南至江,登熊、湘。北极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无..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八 ◎皇王部三

    ○天皇 项峻《始学篇》曰:天地立,有天皇十二头,号曰天灵,治万八千岁,以木德王。 《洞冥记》曰:天皇十二头,一姓,十二人也。 徐整《三五历记》曰:溟涬始芽,濛鸿滋萌,岁起摄提,元气肇启,有神灵人十,二头..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七 ◎皇王部二

    ○叙皇王下 《吕氏春秋》曰: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之天子。帝者,天下之所适也;王者,天下之所往也。 又曰:天地大矣,生而弗成,子而弗有。(高曰:天大地大,生育民人,己..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

    ○叙皇王上 《尚书纬》曰:帝者天号,王者人称。天有五帝以立名,人有三王以正度。天子,爵称也。皇者,煌煌也。 《洛书》曰:皇道缺,故帝者兴。 《易坤灵图》曰:在政不私公位,称之曰帝。 《易纬》曰:帝者,天号..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五 ◎地部四十

    ○沟 《释名》曰:田间之水曰沟,沟者,构也,从横相交构也。 《尔雅》曰:溪注谷曰沟。 《周礼》曰:匠人为沟洫,九夫为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城,城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风俗通》又载也。) ..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四 ◎地部三十九

    ○塘 《录异传》曰:文翁者,庐江人,为儿童时,乃有神异,及长,当起历下陂以作田,文翁昼日斫伐薪以为陂塘,其夜忽有数百头野猪以鼻戴土著柴中,比晓成塘。 《吴地记》曰:坛塘一名陌城,夫差十二年,既杀子胥,后..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三 ◎地部三十八

    ○桥 《说文》曰:桥,水梁也。榷,(音角。)水上横木,所以渡者。亦曰约,(音灼。)今谓之略彴。东楚谓桥为圯。 《诗》曰:维鹈(音题。)在梁,不濡其翼。 又曰:造舟维梁。 又曰: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尔雅》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

    ○薮 《说文》曰:薮,大泽也。 《周礼》曰:扬州之泽薮曰具区,荆州之泽薮曰云梦,豫州之泽薮曰甫田,青州之泽薮曰孟诸,兖州之泽薮曰大野,雍州之泽薮曰弦蒲,幽州之泽曰医无闾,冀州之泽曰昭馀祁。(虞候、祈望,..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一 ◎地部三十六

    ○瀵水 《尔雅》曰:瀵水出尾下。(瀵,敷问切。汾阴有水口如车轮,名为瀵。尾犹底也。) 《列子》曰:禹之治水而失涂,谬之一国,其名终北,不知际畔,无风雨霜露鱼禽草木。国中有山名壶岭,顶有穴,状若圆环,名曰滋..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 ◎地部三十五

    ○渊 《说文》曰:渊,回水也。 《尚书》逸篇曰:尧子丹朱不肖,舜使居丹渊为诸侯。 《韩诗外传》曰:东海之上有士曰菑丘䜣,以勇游於天下,过神渊饮马,马果沉,菑丘䜣朝服拔剑而入,三日三夜,杀三蛟一龙而出,雷..

    1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

    ○涧 《释名》曰:涧者,言在两山间也。 《诗》曰:秩秩斯干。(秩秩,流行也。干,涧也。) 又曰:于以采苹,于涧之中。 又曰: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又曰:考盘在涧,硕人之宽。 《尔雅》曰:两山夹水曰涧。 《汉书..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八 ◎地部三十三

    ○冰 《说文》曰:冰,水坚也。澌,流冰也。 《易》曰:初六,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又曰:乾为寒,为冰。 《易通卦验》曰:大雪,鱼负冰。郑玄注曰:负冰,上近冰也。 《诗》曰:二之日,凿冰..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七 ◎地部三十二

    ○池溪壑 池 《广雅》曰:沼,池也。 《说文》曰: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 《诗》曰: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又曰: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沼,池也。牣,满也。《笺》云:灵沼之水,鱼盈满其中,皆飞跃,言..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六 ◎地部三十一

    ○湖 《广雅》曰:湖,池也。 《说文》曰:湖,大陂也。 《史记》曰: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舜灭之,此在德不在险。 《晋书》曰:陈训少学天文,孙皓以为奉禁都尉,知皓必败。时钱塘湖开,或言天下当太平..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五 ◎地部三十

    ○关中诸水 戏水 《水经注》曰:戏水,出骊山鸿谷,北历戏亭,即周幽王死处,《西征赋》所谓"兵败戏水之上,身死骊山之北"是也。 漆水 《山海经》曰:榆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水经注》曰:漆水,出扶风..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

    ○河北诸水 淇水 《说水》曰:淇水,出河内共北山,东入海。 《诗》曰: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又曰: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又曰: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又曰:籊々竹竿,以钓于淇。淇水悠悠,桧楫松舟。 《..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三 ◎地部二十八

    ○河南诸水 孝水 《山海经》曰:平逢山西十里廆山,其阳多〈王雩〉琈之玉,俞随之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穀,世谓之孝水也。 潘岳《西征赋》曰:澡孝水以濯缨,嘉美名之在兹。 橐水 《陕县图经》曰:橐水,即鲁水也。..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二 ◎地部二十七

    ○泾 《书禹贡》曰:泾属渭汭。(属,隶也。水北曰汭,言治水注入渭。) 《诗》曰: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传》曰:诸侯之大夫从晋侯伐秦,以报栎之役,济泾而次,秦人毒泾上流,师人多死。(以毒药投泾水之上流,晋师..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