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四十七 ◎地部十二

2025-09-21 14:02 太平御览
○会稽东越诸山

  稷山

  《越绝书》曰:稷山者,勾践斋戒台也。

  麻山

  《越绝书》曰:麻山者,勾践欲伐吴,种麻以为弓弦。

  鸡豕山

  》越绝书》曰:鸡豕山者,越将伐吴,养鸡豕於此山,以食死士。

  独女山

  《吴越春秋》曰:独女山者,诸寡妇女淫佚犯过,皆输此山上。越王将伐吴,其士有忧思者,令游此山上,以喜其意。

  龟山

  《吴越春秋》曰:怪山者,琅琊东武海中山也。一夕自来,百姓怪之,故曰怪山。形似龟体,故谓龟山。

  孔晔《会稽记》曰:城西门外百余步,有怪山。越时起灵台於山上,又作三层楼以望云。

  《会稽志》曰:龟山之下有东武里,即琅琊东武县。山一夕移於此,东武人因徙此,故里不动。

  秦望山

  《水经注》曰:会稽秦望山,在州城正南,为众峰之杰,涉境便见。《史记》云:"秦始皇登之,以望南海。"自平地取山顶七里,悬嶝孤危,峭路险绝。记云,攀萝扪葛,然后能昇。山上无甚高木,当由地迥多风所致。山南有嶕岘,中有大城,越王无余之旧都也。故《吴越春秋》云:"勾践语范蠡曰:先君无余,国在南山之阳,社稷宗庙在湖之南。"又有会稽之山,古防山也,亦谓之茅山也,又曰栋山。《越绝》云:"栋,犹镇也。"盖《周礼》所谓扬州之镇山矣。山形四方,多金玉,下多玞石。《山海经》曰:"夕水出焉,南流注於湖。"《吴越春秋》称,山覆盎釜之中,有金简玉字之书,黄帝之遗谶也。山下有禹庙,庙有圣姑像。《礼乐纬》云:禹治水,天赐神女圣姑,即其像也。山上有禹冢,昔大禹即位十年,东巡狩,崩於会稽,因而葬之。言鸟为之耘,春衔拔草根,秋啄其秽,是以县官禁民不得妄害此鸟,犯则刑无赦。山东有陉,去庙七里,深不见底,谓之禹井,云东游者多探其穴也。秦始皇登稽山,刻石纪功,尚存山侧。孙畅之《述征书》云:丞相李斯所篆也。又有石山,上有金简玉字之书,言夏禹发之得百川之理也。又有射的山,远望山的,状若射侯,故谓之射的。射的之西有石室,名之为射堂,年登否,常占射的,以为贵贱之准,的明则米贱,的暗则米贵。故谚云:射的白,斛米百;射的玄,斛米千。

  嵊山

  《水经注》曰:剡县嵊山,山下有亭,亭带山临江,松岭森蔚,沙渚平净。浦阳江又东北经始宁县嶀山之成工峤,峤壁立临江,欹路峻狭,不得并行,行者牵木稍进,不敢俯视。峤西有孤峰特上,飞禽罕至。尝有采药者沿山见通溪,寻上於山顶,树下有十二方石。地甚方洁,还复更寻,遂迷前路,言诸仙之所集宴,故以坛宴名山。峤北有嶀浦,浦口有庙,庙甚灵验,行人及樵伐者,皆先敬焉,若相盗窃,必为蛇虎所伤。北则嶀山与嵊山相接,二山虽曰异县,而峰岭相连,其间倾涧怀烟,泉溪引雾,吹畦风馨,触岫延赏,是以王元琳谓之神明境,事备谢康乐《山居记》。

  《宋书》曰:张稷子嵊,字四山,稷初为剡令,至嵊亭生之,因名嵊,字四山。

  涂山

  《郡国志》曰:涂山,禹会万国之所,有石船长一丈,云禹所乘者。宋元嘉中,有人於船侧掘得铁履一双。

  又:《会稽记》云:东海圣姑,从海中乘舟张石帆至,二物见在庙中。又有周时乐器名錞于,铜为之,形似钟,有颈,映水用芒茎拂则鸣。宋武修庙得古珪,梁武初修之,又得青玉印。

  重山

  孔晔《会稽记》曰:重山,太夫种墓,语讹成重。汉江夏太守宋辅於山南立学教授,今白楼亭处是也。

  罗山

  孔晔《会稽记》曰:诸暨县北界有罗山,越时西施、郑旦所居,所在有方石,是西施晒纱处,今名纻罗山。王羲之墓在山足,有石碑,孙兴公为文,王子敬所书也。

  鹤山

  孔灵符《会稽记》曰:射的山西南水中有鹤山,此鹤常为仙人取箭,曾刮壤寻索,遂成此山。汉太尉郑弘,少贫贱,以采薪为业,尝於山中得一遗箭,羽镞异常,心甚怪之,顷之有一人觅箭,弘以还之。

  又曰:射的山,半岭有石室,仙人射堂,东有高岩临潭有石的岫,形甚圆明,视之如镜矣。

  陈音山

  孔晔《会稽记》曰:陈音山,昔有善射者陈音,越王使简士习射於郊外,死因葬焉,冢今开,冢壁悉画作骑射之象,因以名山。

  铜牛山

  孔晔《会稽记》曰:铜牛山,旧传常有一黄牛出山岩食草,采伐人始见,犹谓是人所养,或有共驱,蹙之垂及辄失,然后知为神异。

  土城山

  孔晔《会稽记》曰: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

  亭山

  孔晔《会稽记》曰:晋司空何元忌临郡起亭,山椒极望岩阜,基址犹存,因号亭山。

  洛思山

  孔晔《会稽记》曰:永兴县东五十里,有洛思山。汉太尉朱伟为光禄大夫时,遭母哀,欲卜墓此山,将归洛下,冢师归登山相地,因谓冢师云:"去乡既远,归思常深。"忽极目千里,北望京洛,遂萦咽而死,葬山顶。故以为名。

  乌带山

  孔灵符《会稽记》曰:诸暨县西北有乌带山,其山上多紫石,世人莫知之,居士谢敷少时经始诸山,往往迁昜,功费千计,生业将尽,后游此境,夜梦山神语之曰,当以五十万相助,觉甚怪之,旦见主人床下有异色甚明澈,试取莹拭,乃紫石,因问所从来,云出此山。遂往掘,果得,其利不訾。

  龙头山

  孔灵符《会稽记》曰:上虞县有龙头山,上有兰峰,峰顶盘石广丈余,葛洪学仙坐其上。

  坛宴山

  孔晔《会稽记》曰:始宁县有坛宴山,相传云仙灵所宴集处,山顶有十二方石,石悉如坐席许大,皆作行列。

  白石山

  孔晔《会稽记》曰:剡县西七十里,有白石山。山上有瀑布,水悬下三十丈。岩际有蜜房,采蜜者以葛藤连结,然后得至。

  小白山

  《名山略记》曰:小白山,在会稽,阳城赵广信以魏末入小白山,受李氏服气法。又师左元放,受守中之道,后炼九华丹,丹成服之,太一遣迎。今在东华宫为真人。

  缙云山

  《郡国志》曰:括州(即处州也。)括苍县缙云山,黄帝游仙之处。有孤山特起,高二百丈,峰数十,或如羊角,或似莲花,谓之三天子都。有龙须草,云群臣攀龙顺所坠者。

  桃都山

  《郡国志》曰:台州桃都山,上有大桃树,上有天鸡,日初出桃树,天鸡即鸣,下鸡闻之而鸣。树下有两鬼,持苇索取不祥之鬼食之。

  椒山

  《郡国志》曰:越州椒山,吴王遣木客入山求大木不得,工人忧思,作木客吟。一旦神木自生合抱,长二十丈,伐造姑苏台。

  覆釜山

  《郡国志》曰:台州覆釜山,云夏帝登此得龙符处。有巨迹,云是夸父逐日之所践。

  石篑山

  贺循记曰:石篑山,其形似篑,在宛委山上。《吴越春秋》云,九山东南曰天柱山,号宛委,承以文玉,覆以盘石,其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禹乃东巡登衡山,杀四白马以祭之,见赤绣文衣男子,自称玄夷仓水使者。谓禹曰:欲得我简书,知导水之方者,斋於黄帝之岳。禹乃斋,登石篑山,果得其文,乃知四渎之眼,百川之理,凿龙门,通伊阙,遂周行天下,使伯益记之,名为《山海经》。

  《开山图》曰:禹开宛委山,得赤珪如日,碧珪如月,长一尺二寸也。

  括苍山

  《五岳图序》曰:括苍山,东岳之佐命。

  《登真隐诀》注及《吴录》云:括苍山,登之俯视雷雨也。

  天姥山

  《郡国志》曰:天姥山,与括苍山相连,石壁上有刊字,科斗形,高不可识。春月樵者,闻箫鼓笳吹之声聒耳。元嘉中,遣名画写状於扇,即此山也。

  消山

  《郡国志》曰:消山,下有夫人祠,山北湖阴,又有消御史庙,孤山耸出,似妇人艳妆而坐。

  白鹤山

  《郡国志》云:白鹤山者,昔有白鹤飞入会稽雷门鼓中,击之声震洛阳。

  《临海记》曰:郡西有白鹤山,山上有池,泉水悬溜,远望如倒挂白鹤,因名挂鹤泉。

  又《郡国志》曰:汉末有徐公,於白鹤山成道,控鹤腾虚而去。又有鹤挂岭,犹有翱翔之势。

  仙石山

  《临海记》曰:仙石山有馆,土人谓之黄公客堂。两边有石步廊,触石云起,崇朝必雨。有四竿筋竹,风吹自垂空,微拂石皆净。即王方平游处也。

  石新妇山

  《临海记》曰:新妇山,亦名似人山,土石悉绀色,列山参差似人形,远望如鸟之俯仰。宋文帝遣画工模写山状,时一国盛图於白团扇焉。

  灵石山

  《临海记》曰:灵石山者,山有寺,当孙恩作叛,毁材木以为船舸,山石即於空中自然而落,贼每有所伤,故曰灵石山

  临海山

  《临海记》曰:临海山,山有二水,合成溪曰临海。一水是始丰溪,一水是东女溪,至州北两溪相合,即名临海溪,山因溪名。

  崛门山

  《郡国志》曰:崛门山,在海中,腹有孔上达於顶,有声即大风,不风即水涌出,必见大兵。吴将平,孔内有声,远闻千里。

  石公山

  《东阳记》曰:石公山,孤石望如石人坐其傍。又有如石人,状似新妇着花履焉,或名新妇岩。

  石城山

  《吴录》曰:永康有石城山。

  《海内南经》曰:三天子都在闽西海北。郭璞注云:在新安歙县东。又引《张氏土地记》云:东阳永康县南四里有石城山,上有小石城,云黄帝曾游此山,即三天子都也。

  金胜山

  《郡国志》曰:金胜山,昔有人於此拾得金胜,因以名之。山有赵炳祠,炳善方术,庙至今无蚊虫。

  《异苑》曰:孙权时,永康人入山还得大龟,烹之不烂,即此山也。

  长山

  《郡国志》曰:长山,相连遥三百里,一名金华山,即王方平初起,遇道士教以仙方处。

  《吴录地理志》曰:常山,仙人采药处,谓之长山。山南有春草岩,折竹岩,岩间不生蔓草,尽出龙须,云赤松羽化处。又有似龙须而粗大者,名为虎须,不中为席,但以其蓑为灯炷。

  又《抱朴子》云:左元放言金华山可以合神丹,免五兵洪水之患。又按《舆地志》云:金华山连亘三百余里。

  毕岭

  《舆地志》曰:东阳毕岭之下有钱岭,往往人於岭下获大钱,今俗谓之钱岭。

  铜山

  《东阳记》曰:铜山,下有泉,水色鲜白,号为铜泉。

  又按《异苑》曰:吴时,有军士五百人,破洞得一铜釜,将欲破之,水从中暴发,遂成湖以溺,人皆死於此。

  昆山

  《东阳记》曰:昆山,顶上有一孤石,高可三十丈,其形如甑,人谓之石甑。

  骑石山

  《郡国志》曰:骑石山,如人骑马而无头,昔有神巫以印指马,马头即落,则此山也。

  江郎山

  《郡国志》曰:江郎山有三峰,峰上各有一巨石,高数十丈,岁渐长。昔有江家在山下居,兄弟三人神化於此,故有三石峰在焉。又有湛满者,亦居山下,其子仕晋,遭永嘉之乱不得归,满乃使祝宗言於三石之灵,能致其子,靡爱斯牲。旬日中,湛子出浴水边,见三少年使闭眼入车栏中,等闲去如疾风,俄顷间从空堕,恍然不知所以,良久乃觉是家园中也。

  石室山

  《郡国志》曰:石室山,一名石桥山,一名空石山。晋中朝时有王质者,尝入山伐木,至石室,有童子数四,弹琴而歌,质因放斧柯而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状如枣梅,含之不复饥,遂复小停,亦谓俄顷,童子语曰:"汝来已久,何不速去?"质应声而起,柯已烂尽。

  天阶山

  《建安记》曰:天阶山,在将乐县南二十里,山下有宝华洞,即赤松子采药之所。洞中有石燕、石蝙蝠、石室、石柱,并石臼、石井,俗云其井南通沙县溪。复有乳泉自上而滴,人以服之。登山顶者,若昇碧霄,故有天阶之号。

  太湖山

  《建安记》曰:大湖山,在浦城县西南一百里,一名圣湖山,湖在山顶。昔有采药者止此湖畔,见满湖芙蓉,涉水采之,乃石也,亦有禽鸟,远望如飞,近视则石。

  孤山

  《建安记》曰:孤山,在环璋之间,其地坦平,悉是沟塍阡陌,以此山挺然孤立,因以名之。

  梁江淹为吴兴令,云此地有碧水丹山,珍木灵草,昔为淹之胜境。

  泉山

  《泉山记》曰:山顶有泉,分为两派,一入处州,一入建溪,即《汉书》朱买臣所谓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即此山也。

  梨岭

  《泉山记》曰:梨岭因梨以名之,记云南岭下道东,有钟离古亭迹存焉。

  武夷山

  萧子开《建安记》曰:武夷山,高五百仞,岩石悉红紫二色,望之若朝霞,有石壁峭拔数百仞於烟岚之中。其石间有木碓砻簸箕箩竹箸什器等物,靡不有之。顾野王谓之地仙之宅。半岩有悬棺数千。

  传云:昔有神人武夷君居此,故因名之。

  又《坤元录》云:建阳县上百余里,有仙人葬山,亦神仙所居之地。

  《郡国志》云:汉武好祀天下岳渎,此山预祭,故曰汉祀山。

  阑干山

  《建安记》曰:阑干山,南与武夷山相对,半岩有石室,可容六千人,岩口有木栏干,飞阁栈道。远望石室中,隐隐有床帐案几之属,岩石间悉生古柏,悬棺仙葬,多类武夷。

  鸡岩

  《建安记》曰:鸡岩,隔涧西与武夷山相对,半岩有鸡窠四枚,石峭上不可登履,时有群鸡数百飞翔,雄者类鹧鸪。魏王泰《坤元录》云:"武夷山涧东一岩上有栖鸡。"即此是也。

  乌岭山

  《乌岭山记》曰:乌岭峻极,不通牛马,以其乌居山连接,因以为名。

  魏王泰《坤元录》云:邵武北有庸岭,一名乌岭,北隰中有大蛇,为将乐令李诞女所杀者。

  金泉山

  《建安记》曰:金泉山,南枕溪,有细泉出沙,彼人以夏中水小披沙掏之得金。山之西有金泉祠。

  演仙山

  《建安记》曰:演仙山,故老相传云,演氏炼丹於此山,灶之余基近犹存焉。此山东面亦略通人径,山中出橘,其味甘,人有食者即可,携之出山即迷道。又有演仙水出此山,当郡城北为大河,莫知其深浅,兼下有暗窦入城,流出於剑潭,居人资之,常流不绝。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

    ○帝舜有虞氏 《史记》曰:虞舜,名重华。冀州人也。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舜父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不可得;即求,在侧。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器皆不苦窳。尧乃..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 ◎皇王部五

    ○帝喾高辛氏 《史记》曰:帝喾高辛氏者,黄帝之曾孙也。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位。高辛於颛顼为族子,其色郁郁,其德嶷嶷,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帝喾..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九 ◎皇王部四

    ○黄帝轩辕氏 《史记》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诸侯有不顺者,从而征之,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山。南至江,登熊、湘。北极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无..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八 ◎皇王部三

    ○天皇 项峻《始学篇》曰:天地立,有天皇十二头,号曰天灵,治万八千岁,以木德王。 《洞冥记》曰:天皇十二头,一姓,十二人也。 徐整《三五历记》曰:溟涬始芽,濛鸿滋萌,岁起摄提,元气肇启,有神灵人十,二头..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七 ◎皇王部二

    ○叙皇王下 《吕氏春秋》曰: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之天子。帝者,天下之所适也;王者,天下之所往也。 又曰:天地大矣,生而弗成,子而弗有。(高曰:天大地大,生育民人,己..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

    ○叙皇王上 《尚书纬》曰:帝者天号,王者人称。天有五帝以立名,人有三王以正度。天子,爵称也。皇者,煌煌也。 《洛书》曰:皇道缺,故帝者兴。 《易坤灵图》曰:在政不私公位,称之曰帝。 《易纬》曰:帝者,天号..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五 ◎地部四十

    ○沟 《释名》曰:田间之水曰沟,沟者,构也,从横相交构也。 《尔雅》曰:溪注谷曰沟。 《周礼》曰:匠人为沟洫,九夫为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城,城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风俗通》又载也。) ..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四 ◎地部三十九

    ○塘 《录异传》曰:文翁者,庐江人,为儿童时,乃有神异,及长,当起历下陂以作田,文翁昼日斫伐薪以为陂塘,其夜忽有数百头野猪以鼻戴土著柴中,比晓成塘。 《吴地记》曰:坛塘一名陌城,夫差十二年,既杀子胥,后..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三 ◎地部三十八

    ○桥 《说文》曰:桥,水梁也。榷,(音角。)水上横木,所以渡者。亦曰约,(音灼。)今谓之略彴。东楚谓桥为圯。 《诗》曰:维鹈(音题。)在梁,不濡其翼。 又曰:造舟维梁。 又曰: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尔雅》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

    ○薮 《说文》曰:薮,大泽也。 《周礼》曰:扬州之泽薮曰具区,荆州之泽薮曰云梦,豫州之泽薮曰甫田,青州之泽薮曰孟诸,兖州之泽薮曰大野,雍州之泽薮曰弦蒲,幽州之泽曰医无闾,冀州之泽曰昭馀祁。(虞候、祈望,..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一 ◎地部三十六

    ○瀵水 《尔雅》曰:瀵水出尾下。(瀵,敷问切。汾阴有水口如车轮,名为瀵。尾犹底也。) 《列子》曰:禹之治水而失涂,谬之一国,其名终北,不知际畔,无风雨霜露鱼禽草木。国中有山名壶岭,顶有穴,状若圆环,名曰滋..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 ◎地部三十五

    ○渊 《说文》曰:渊,回水也。 《尚书》逸篇曰:尧子丹朱不肖,舜使居丹渊为诸侯。 《韩诗外传》曰:东海之上有士曰菑丘䜣,以勇游於天下,过神渊饮马,马果沉,菑丘䜣朝服拔剑而入,三日三夜,杀三蛟一龙而出,雷..

    1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

    ○涧 《释名》曰:涧者,言在两山间也。 《诗》曰:秩秩斯干。(秩秩,流行也。干,涧也。) 又曰:于以采苹,于涧之中。 又曰: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又曰:考盘在涧,硕人之宽。 《尔雅》曰:两山夹水曰涧。 《汉书..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八 ◎地部三十三

    ○冰 《说文》曰:冰,水坚也。澌,流冰也。 《易》曰:初六,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又曰:乾为寒,为冰。 《易通卦验》曰:大雪,鱼负冰。郑玄注曰:负冰,上近冰也。 《诗》曰:二之日,凿冰..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七 ◎地部三十二

    ○池溪壑 池 《广雅》曰:沼,池也。 《说文》曰: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 《诗》曰: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又曰: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沼,池也。牣,满也。《笺》云:灵沼之水,鱼盈满其中,皆飞跃,言..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六 ◎地部三十一

    ○湖 《广雅》曰:湖,池也。 《说文》曰:湖,大陂也。 《史记》曰: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舜灭之,此在德不在险。 《晋书》曰:陈训少学天文,孙皓以为奉禁都尉,知皓必败。时钱塘湖开,或言天下当太平..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五 ◎地部三十

    ○关中诸水 戏水 《水经注》曰:戏水,出骊山鸿谷,北历戏亭,即周幽王死处,《西征赋》所谓"兵败戏水之上,身死骊山之北"是也。 漆水 《山海经》曰:榆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水经注》曰:漆水,出扶风..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

    ○河北诸水 淇水 《说水》曰:淇水,出河内共北山,东入海。 《诗》曰: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又曰: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又曰: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又曰:籊々竹竿,以钓于淇。淇水悠悠,桧楫松舟。 《..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三 ◎地部二十八

    ○河南诸水 孝水 《山海经》曰:平逢山西十里廆山,其阳多〈王雩〉琈之玉,俞随之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穀,世谓之孝水也。 潘岳《西征赋》曰:澡孝水以濯缨,嘉美名之在兹。 橐水 《陕县图经》曰:橐水,即鲁水也。..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二 ◎地部二十七

    ○泾 《书禹贡》曰:泾属渭汭。(属,隶也。水北曰汭,言治水注入渭。) 《诗》曰: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传》曰:诸侯之大夫从晋侯伐秦,以报栎之役,济泾而次,秦人毒泾上流,师人多死。(以毒药投泾水之上流,晋师..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