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五十 ◎地部十五

2025-09-21 14:20 太平御览
○陇塞及海外诸山

  陇山

  《说文》云:陇山,天水大坂也。

  《辛氏三秦记》引俗歌云: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又云:震关遥望秦川如带。

  郦元《水经注》云:县西山谓之小陇,岩嶂高险,不通轨辙。故张衡《四愁诗》云:"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坂长"是也。

  《周地图记》云:其山高处可三四里,登山东望秦州可五百里,目极泯然,墟宇桑梓与云霞一色。其上有悬溜吐於山中为澄潭,名曰万石潭,流溢散下皆注於渭。东人西役,升此而顾,莫不悲思,其歌云:"陇头泉水,流离四下。念我行役,飘然旷野。登高望远,涕零双堕。"是此山也。

  小陇山

  《三秦记》曰:小陇山,一名陇坻,又名分水岭。

  《汉书·扬雄解嘲》云:响若坻颓。应劭曰:天水有大坂,名陇山,其旁有崩落者,声闻数百里,故曰坻颓。又曰: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越,上有清水四注,下有陇,县因此水而名。

  朱圉山

  《汉书·地理志》曰:天水冀县有朱圉山,一名岩山,在县南梧中聚土地。

  《十三洲志》云:朱圉有石鼓,不击自鸣则兵起。

  契吴山

  《凉州记》曰:契吴山,在县北七十里,赫连勃勃北游契吴而叹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海。吾行地多矣,自岭已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斯之壮丽矣!"

  可蓝山

  《凉州记》曰:可蓝山,一名都卢山,皆泾水源,与笄头山连亘。赫连定胜光二年,畋于凉州,登可监山望统万城,泣曰:"先帝若以朕承大业,岂有今日。"在平凉县接百泉界。

  又云:定据平凉,登此山,有群狐绕之而鸣,射之竟不得一,定乃叹曰:"咄咄,此亦怪事也!"

  石门山

  郦元《水经注》曰:漓水又东经石门口,山高险绝,对岸若门,故以得名。疑即皋兰山门也。汉武元狩三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至皋兰,谓是山之关塞矣。

  燕然山

  《汉书》曰:贰师引兵还至燕然山,单于知汉军劳倦,自将五万骑遮击贰师,军大乱,败贰师,降单于。

  范晔《后汉书》曰:窦宪与单于战於稽范山,大败之,降者前后二十余万人。宪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碑,令班固作铭。

  天山

  《汉书》曰:汉使贰师将军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於天山,得首虏万级而还。

  又曰:且西弥国王治天山东大谷,去长安八千六百七十里。

  《续汉书》曰:窦固出塞至天山,斩首千余级。

  《水经注》曰:阴山,故郎侯应言于汉曰:"阴山东西一千余里,单于之苑囿也。自武帝出师攘之於北漠,匈奴过之未尝不哭。"谓失此山也。

  《西河旧事》曰:天山高,冬夏长雪,故曰白山。山中有好木铁,匈奴谓之天山,过之皆下马拜。在蒲海东一百里,即汉贰师击右贤王之处也。

  《山海经》曰:天山多金玉,有雄黄,英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汤谷。有神鸟,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沌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天山,今名折罗漫山,在县北一百里。

  《九州要记》曰:凉州古武成郡有天山,黄帝受金液神丹於此山,山近崆峒山,山顶有魏太祖马埒焉。

  祁连山

  《汉书》曰:霍去病击匈奴,至祁连山,济居延水,遂臻小月氏。

  《西河旧事》曰: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焉支山在删丹故县,东西百余里,南北二十里,亦宜畜。匄奴失二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凉州记》曰:祁连山,张掖、酒泉二界之上,东西二百里,南北百余里,山中冬温夏凉,宜牧,牛乳酪浓好,夏写酪不用器物,刈草著其上不散,酥特好,酪一斛得升余酥。又有仙人树,行人山中饥渴者,辄食之饱,不得持去,平居不可见。

  焉支山

  《汉书》曰: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涉孤奴水,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执浑邪王,收休屠,祭天金人。

  《凉州记》曰:焉支山,在西郡界,东西百余里,南北二十里,有松柏五木,其水草茂美,宜畜牧与祁连同。一名删丹山。

  勿居山

  《后魏书》曰:张衮从太祖破贺讷,登勿居山,聚石为峰,以记功德,命衮为文。

  临松山

  《十六国春秋》曰:晋元嘉元年,张掖临松山有石如张掖字,掖渐灭,张字分明。又有文曰"初天下西方安万年"。后魏太和中置临松郡,故城在此山下。临松山,一名青松山,一名马蹄山,又云丹松岭。

  三危山

  《河图括地象》曰:三危山,在鸟鼠之西,南与汶山相接,上为天苑星,黑水出其南。

  《西河旧事》曰:三危山有三峰,故曰三危,俗亦为昇雨山,在县南二十里。《尚书·禹贡》谓"窜三苗于三危"。又云,"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水即自北而南,经三危,过梁州入南海。

  《西山经》曰:三危之山,青鸟居之。三青鸟,主西王母取食者。别自栖息于此山也。

  羊鹘山

  段国《沙州记》曰:羊鹘山,多岩石,少树木,甚似鲁国南邹山,傍山北行三十里,远眺顾瞻百里,但见山岭巉岩,无尺木把草。

  西王母樗蒲山

  崔鸿《十六国春秋》曰:甘松山东北,有西王母樗蒲山,大有神验。江水出焉。

  段国《沙州记》曰:羊鹘岭东北二百里,有大山,遥望甚似东岳岱山,极高大险峻,嵯峨崔嵬,颇有灵验,羌胡父老传云,是西王母樗蒲山。

  九陇山

  《周地图记》曰:昔有神人坐张掖西方上山,西射酒泉郡西金山之白神,射得九筹,画此山上,遂成九陇,因以为名。

  鸿鹭山

  《穆天子传》曰:天子循黑水至于璧玉之山,谓此也。今名为鸿鹭山,以山多鸿鹭所栖得名也。

  沙角山

  《三秦记》曰:河西沙角山,峰崿危峻,逾於石山。其沙粒粗,有如乾糒。又山之阳有一泉,云是沙井,绵历今古,沙不填之。人欲登峰,必步下入穴,即有鼓角之音震动人足。

  又《河西旧事》云:沙洲,天气晴朗沙即鸣,闻於城内。

  又云:人游沙山,结侣少或不曾游,即生怖惧,莫敢前,其沙或随人足自顿下,经宿却自还山上。

  葱岭山

  《汉书》曰:西域三十六国有而限葱岭,其河两源,一河出葱岭山,一出于阗,国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

  《广志》曰:葱岭,其山岭生葱,茂于常葱。

  《西域诸国志》曰:葱岭高,行十二日可至顶。

  巫咸山

  《西域志》曰:巫咸山,一曰覆莫山。

  注《水经》曰:盐水西北经巫咸山北。

  《山海经》曰:巫咸之神,以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葆登,群巫所从上下也。

  又《大荒西经》云:大荒之中有灵洲,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直、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昇降,百药爰在。郭璞云:群巫山下灵山采药往来也。盖神巫所游,故山得名。

  悬度山

  《汉书》曰:鸟秅国有悬度者,石山也,谷溪不通,以绳索相引而度。又大头痛山,度则头痛呕吐,驴畜皆然。

  头痛山

  《汉书》曰:杜钦说大将军王凤曰:罽宾国自知绝远,兵不可至,道又历大头痛山、小头痛山、赤土身热之坂,道狭者尺六寸,长径三十里。

  《汉书》曰:罽宾国历大头痛山,有三池,盘石坂道,狭者尺六七寸,绳索相引乃度。

  《广志》曰:大头痛山、小头痛山,皆在罽宾东。

  铁山

  《汉书》曰:莎车国有铁山,出青玉。《穆天子传》曰:天子西征至剞闾氏,乃命剞(居蚁切。)闾氏供养六师之人于铁山之下,天子祭铁山。

  青山

  《水经注》曰:北地富平县西,河侧有两山相对,水出其间,即上河峡也。世谓之青山,河水历峡北注,枝分东出。

  石崖山

  《水经注》曰:塞外历城有石崖山,西去北城五百里,山石上自然有文,画兽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

  疏属山

  《山海经》曰:贰负之臣曰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梏犹系缚也。)桎其右足,(桎,棫也。)反缚两手与发,(约发合缚之也。)系之山上磐石之下。在开题西北。(汉宣帝时使人凿上郡发磐石,石室中得一人,徒裸被发反缚械一足,时人不识,乃载之于长安以问群臣,群臣莫能知,刘子政案此言之,宣帝大惊,于是时人争学《山海经》矣。论者多以为是,其尸像非真体也。意识者以为灵怪化论,难以理测,物禀异气,出于自然,不可以常理推之,可以近较察之矣。魏时有人发故周灵王冢,得殉葬女子不死,至数日而有气,数月而能言,状如二十许女子。人送诣京师,郭太后爱养之,恒不离左右。十余年太后崩,哀思哭泣,一年余而死,即此类也。)

  仑山(音论)

  《山海经》曰:仑山者,其山上有金玉,下多青雘,而木状如而赤理,其汁如漆,其味如饴,食者不饥,可以释劳,其名曰白若,(或非皋苏,皋苏一名白若见《广雅》。)可以血玉。(血谓可用染作光彩也。)

  蛇山

  《山海经》曰:北海之内有蛇山者,蛇水出焉,东入于海。有五采之鸟,飞蔽一乡(汉宣帝元康元年,五色鸟以万数飞属县即此鸟。)五彩之鸟,名曰翳鸟。(凤属也。《离骚》曰:驷玉虬以乘翳鸟。)

  东口山

  《山海经》曰:东口之山,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役使虎豹,女子谦让。)有司幽之民。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思士不妻,思女不夫。(言其人直思而气通魄合而生子。《庄子》所谓白鹤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之类也。)食黍,食兽,是使四鸟。

  流波山

  《山海经》曰: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作鼓,橛以雷兽之骨(雷兽则雷神,兽龙身鼓其腹者。撅,挽击也。)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钩吾山

  《山海经》曰:钩吾山,其上多金,其下多铜。有兽焉,羊身人面,而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豸包〉鸮,食人。(为物贪婪,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后鼎。《左传》所谓饕餮也。)

  天台山

  《山海经》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天台,海水入焉。

  鹊山

  《山海经》曰:鹊山,其首中曰招摇,临于西海之上,(在南山之西头,滨西海也。)多桂,(桂叶似杜杞,长尺余,味辛,白花丛生,山间无杂木。《吕氏春秋》曰招摇之桂是也。)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花,其名曰祝余,(或作程茶。)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穀而黑理,(穀,楮也,皮作纸。)其花四照,(言有光炎也。若木华赤光照下见,亦此类也。见《离骚》。)其名曰迷穀,佩之不迷。

  小次山

  《山海经》曰:小次山,山上多白玉,山下多铜。有兽如猿,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长右山

  《山海经》曰:长右之山,无草,多水。有兽焉,状如禺而四耳,名长右,(以山出此兽,因以名之。)音如吟,(如人呻S吟Y声。)见则郡县大水。

  基山

  《山海经》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缚他。(搏他二音。)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鷩〈付鸟〉,(鷩〈付鸟〉憋付二音,性急。)食之无卧。

  猥翼山。

  《山海经》曰:猥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凡言怪者,皆为貌状掘奇不常也。《尸子》云,徐偃王好怪,没水得怪鱼,入山得怪兽者,争列於庭。)

  密山。

  《山海经》曰:密山,山上多丹木,员叶、赤茎、黄花、赤实,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注稷王泽,(后稷神所凭,因名之。)其中多白玉膏,其源沸沸汤汤,(玉膏涌出之貌也。《河图》云:少室山有白玉膏,服即仙矣。此类也。音拂。)黄帝是食是飨。(所以得登龙於鼎湖而灵化也。)是生玄玉。(言玉膏中又出黑玉也。)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言鲜光也。五味乃馨。(言滋香也。)黄帝取密山之玉荣,(谓玉华也。)而投之锺山之阴。(以为玉钟。)瑾瑜之玉为良,(言善玉也。)坚栗精密,(《礼记》镇玉以粟,或作粟,玉有粟文,所谓{殸木}璧。)浊泽有光,五色发作,以知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玉所以为祈祭者,言能动天地感鬼神也。)君子服之,以卫不祥。(今徼外出金刚石,金刚石似金,有光彩,可以刻玉,外国人带之,云辟恶气也。)

  亶受山

  《山海经》曰:亶受之山,(亶音蝉。)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言崇峭也。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发,其名曰类,(类或作师。)自为牝牡,食者不妒。(《庄子》亦曰类自为雌雄而化。今狟猪亦自为雌雄也。)

  耆阇窟山

  《法显记》曰:耆阇窟山,未至顶三里有石窟。佛本于此坐禅,天魔波句化作雕鹫住窟前,以恐阿难。佛以神力隔石舒手摩阿难顶,怖即得止。鸟迹手孔今悉在,故名雕燕窟。山窟前有四佛坐处。

  灵鸟山

  支昙谭《灵鸟山铭序》曰:昔如来游王舍城,憩灵鸟山。旧云,其山峰似鸟而威灵,故以为名焉。众美咸归,壮丽毕备。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

    ○帝舜有虞氏 《史记》曰:虞舜,名重华。冀州人也。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舜父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不可得;即求,在侧。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器皆不苦窳。尧乃..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 ◎皇王部五

    ○帝喾高辛氏 《史记》曰:帝喾高辛氏者,黄帝之曾孙也。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位。高辛於颛顼为族子,其色郁郁,其德嶷嶷,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帝喾..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九 ◎皇王部四

    ○黄帝轩辕氏 《史记》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诸侯有不顺者,从而征之,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山。南至江,登熊、湘。北极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无..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八 ◎皇王部三

    ○天皇 项峻《始学篇》曰:天地立,有天皇十二头,号曰天灵,治万八千岁,以木德王。 《洞冥记》曰:天皇十二头,一姓,十二人也。 徐整《三五历记》曰:溟涬始芽,濛鸿滋萌,岁起摄提,元气肇启,有神灵人十,二头..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七 ◎皇王部二

    ○叙皇王下 《吕氏春秋》曰: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之天子。帝者,天下之所适也;王者,天下之所往也。 又曰:天地大矣,生而弗成,子而弗有。(高曰:天大地大,生育民人,己..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

    ○叙皇王上 《尚书纬》曰:帝者天号,王者人称。天有五帝以立名,人有三王以正度。天子,爵称也。皇者,煌煌也。 《洛书》曰:皇道缺,故帝者兴。 《易坤灵图》曰:在政不私公位,称之曰帝。 《易纬》曰:帝者,天号..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五 ◎地部四十

    ○沟 《释名》曰:田间之水曰沟,沟者,构也,从横相交构也。 《尔雅》曰:溪注谷曰沟。 《周礼》曰:匠人为沟洫,九夫为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城,城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风俗通》又载也。) ..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四 ◎地部三十九

    ○塘 《录异传》曰:文翁者,庐江人,为儿童时,乃有神异,及长,当起历下陂以作田,文翁昼日斫伐薪以为陂塘,其夜忽有数百头野猪以鼻戴土著柴中,比晓成塘。 《吴地记》曰:坛塘一名陌城,夫差十二年,既杀子胥,后..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三 ◎地部三十八

    ○桥 《说文》曰:桥,水梁也。榷,(音角。)水上横木,所以渡者。亦曰约,(音灼。)今谓之略彴。东楚谓桥为圯。 《诗》曰:维鹈(音题。)在梁,不濡其翼。 又曰:造舟维梁。 又曰: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尔雅》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

    ○薮 《说文》曰:薮,大泽也。 《周礼》曰:扬州之泽薮曰具区,荆州之泽薮曰云梦,豫州之泽薮曰甫田,青州之泽薮曰孟诸,兖州之泽薮曰大野,雍州之泽薮曰弦蒲,幽州之泽曰医无闾,冀州之泽曰昭馀祁。(虞候、祈望,..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一 ◎地部三十六

    ○瀵水 《尔雅》曰:瀵水出尾下。(瀵,敷问切。汾阴有水口如车轮,名为瀵。尾犹底也。) 《列子》曰:禹之治水而失涂,谬之一国,其名终北,不知际畔,无风雨霜露鱼禽草木。国中有山名壶岭,顶有穴,状若圆环,名曰滋..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 ◎地部三十五

    ○渊 《说文》曰:渊,回水也。 《尚书》逸篇曰:尧子丹朱不肖,舜使居丹渊为诸侯。 《韩诗外传》曰:东海之上有士曰菑丘䜣,以勇游於天下,过神渊饮马,马果沉,菑丘䜣朝服拔剑而入,三日三夜,杀三蛟一龙而出,雷..

    1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

    ○涧 《释名》曰:涧者,言在两山间也。 《诗》曰:秩秩斯干。(秩秩,流行也。干,涧也。) 又曰:于以采苹,于涧之中。 又曰: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又曰:考盘在涧,硕人之宽。 《尔雅》曰:两山夹水曰涧。 《汉书..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八 ◎地部三十三

    ○冰 《说文》曰:冰,水坚也。澌,流冰也。 《易》曰:初六,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又曰:乾为寒,为冰。 《易通卦验》曰:大雪,鱼负冰。郑玄注曰:负冰,上近冰也。 《诗》曰:二之日,凿冰..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七 ◎地部三十二

    ○池溪壑 池 《广雅》曰:沼,池也。 《说文》曰: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 《诗》曰: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又曰: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沼,池也。牣,满也。《笺》云:灵沼之水,鱼盈满其中,皆飞跃,言..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六 ◎地部三十一

    ○湖 《广雅》曰:湖,池也。 《说文》曰:湖,大陂也。 《史记》曰: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舜灭之,此在德不在险。 《晋书》曰:陈训少学天文,孙皓以为奉禁都尉,知皓必败。时钱塘湖开,或言天下当太平..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五 ◎地部三十

    ○关中诸水 戏水 《水经注》曰:戏水,出骊山鸿谷,北历戏亭,即周幽王死处,《西征赋》所谓"兵败戏水之上,身死骊山之北"是也。 漆水 《山海经》曰:榆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水经注》曰:漆水,出扶风..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

    ○河北诸水 淇水 《说水》曰:淇水,出河内共北山,东入海。 《诗》曰: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又曰: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又曰: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又曰:籊々竹竿,以钓于淇。淇水悠悠,桧楫松舟。 《..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三 ◎地部二十八

    ○河南诸水 孝水 《山海经》曰:平逢山西十里廆山,其阳多〈王雩〉琈之玉,俞随之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穀,世谓之孝水也。 潘岳《西征赋》曰:澡孝水以濯缨,嘉美名之在兹。 橐水 《陕县图经》曰:橐水,即鲁水也。..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二 ◎地部二十七

    ○泾 《书禹贡》曰:泾属渭汭。(属,隶也。水北曰汭,言治水注入渭。) 《诗》曰: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传》曰:诸侯之大夫从晋侯伐秦,以报栎之役,济泾而次,秦人毒泾上流,师人多死。(以毒药投泾水之上流,晋师..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