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二百 ◎封建部三

2025-09-23 13:22 太平御览
○以公相封

  《汉书》曰:高祖拨乱诛暴,庶事草创,行赏授位,以能为次叙。至於孝武,元功宿将略尽,上亦兴文学,进拔幽隐。公孙弘自海滨而登丞相。自是之后,宰相毕侯。

  又曰:汉帝以列侯为丞相,唯公孙弘无爵为丞相,上於是下诏封丞相平津侯。其后以为故事,丞相封侯自弘始也。

  又曰:武帝时,车千秋为高庙郎,上书讼卫太子冤。上亦颇知太子惶恐,感悟,召千秋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当遂为吾辅。"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为丞相,封富民侯。

  又曰:朱博以丞相封二千五百户,上书:"故事不过千户。"还千五百户。

  《魏志》曰:王郎,字景兴。文帝即位,授司空,进封平乡侯。子肃嗣。初,文帝分朗邑封一子列侯,朗乞封兄子详。

  又曰:崔林为司空,封阳安亭侯,邑六百户。三公封列侯,自林始也。(臣松之有郎汉封丞相,已为荀悦所讥。魏封三公,其末同也。)

  又曰:曹爽以大将军辅政,封武安侯,邑万二千户。

  又曰:陈群以镇军,录尚书受遗诏,进封颍阴侯。

  又曰:何夔,字叔龙,为太子少傅、太仆。文帝践阼,封阳亭侯,三百户。病,乞逊位,诏曰:"以亲则君有辅弼之勋,以贤则君有淳固之茂。"

  又曰:刘放,字子弃,为中书监,掌机密,进封魏寿亭侯。孙资为中书令,封乐阳亭侯;太和末,资决策伐公孙渊,进左乡侯。辽东平定,又以参谋之功各封大县,放方城侯,资中郡侯。齐王即位,以决定大谋,并增邑,子一人亭侯。

  又曰:卫凯为汉侍中,劝赞禅代之义,为文诰之命。文帝践祚,封阳告亭侯。明帝即位,进阌乡侯。

  又曰:桓楷为尚书令,封亭乡侯。及病,文帝自临省,谓之曰:"吾方托六尺之孤,寄天下之命,卿勉之。"徙封安乐乡侯。

  又曰:胡质薨,家无馀财,唯赐衣、书箧而已,追封阳陵亭侯。

  又曰:卢毓、卫臻、徐宣、陈矫、和洽、常林、杜袭、裴潜、韩暨、高文惠、王观、辛毗、刘靖、王基,并以列卿、尚书封侯。

  又曰:汉制,凡人君特所宠念,皆赐之封邑。及丞相初拜,亦锡茅土,号曰恩泽。出自私情,非至公之封也,中兴以来无有封者。

  ○功臣封

  《周礼·夏官》曰:司勋,掌六乡赏地之法,以等其功。王功曰勋,国功曰功,民功曰庸,事功曰劳,治功曰力,战功曰多。(克敌出奇,若韩信、陈平者。)凡有功者,铭书於王之太常。

  《史记》曰:古之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阀,积功曰阅。

  又曰:太公望,文王立以为师。文王作酆邑,天下三分有其二。及武王克纣,太公之谋居多,於是武王封尚父於齐营丘。成王时,管、蔡作乱,淮夷叛周,乃使邵康公封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汝实征之。"齐由此得专征伐,为大国二十八世。

  又曰:邵公奭,与周同姓。武王灭殷,封邵公於燕。其在成王时,自陕以西,邵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四十三世,秦始皇灭之。

  又曰:楚出自帝颛顼高阳。后吴回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子六人,少曰季连。季连之苗胤曰鬻子。鬻子事周文王,早卒。当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嗣,乃封其后熊绎於楚,以子男之国。三十世,至负刍而秦灭楚。

  又曰:魏者,毕公高之后。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封之於毕。其后曰毕万,事晋献公。伐霍、取、魏,灭之。因以魏封毕万为大夫。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其后魏献子并为晋卿。至魏文侯,为诸侯。子武立,与韩、赵共灭晋而三分其地。又七世至王假,秦灭魏。

  又曰:韩与周同姓,其后世事晋,得封於韩原,曰韩武子。武子三世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六世至景侯虔,始列为诸侯。及孙哀侯,与赵、魏共灭晋,三分其地。八世至王安,而秦灭韩。

  又曰:赵氏之先,与秦共祖。造父事周穆王。攻徐,破之。乃赐以赵城。七世叔带去周入晋。赵氏五世而至赵夙,夙生衰。衰生盾,并为大夫。其后赵鞅,是为简子,始大。又四世而至列侯籍,始立为诸侯。三世至敬,与韩、魏共灭晋,分其地。又七世至幽王缪,降秦而赵亡。

  又曰:陈完者,陈厉公他之子。完后奔齐,为田氏。齐懿氏欲妻之,卜之,曰:"是谓凤凰子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八世之后,莫之与京。"卒妻之。完卒,谥为敬仲。六世而至田常,田常杀齐简公,立简公弟平公,乃割齐安平以东为己封,封邑大於齐。至曾孙和,遂迁齐康公於海上,而田和立为齐侯。五世至王建,为秦所灭。

  又曰:西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骊山下。为秦襄公将兵救周。周避犬戎难,东徙洛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於是始国,与诸侯通。

  又曰:乐毅并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追至於临淄,齐湣王走,保於莒。乐毅独留徇齐,攻入临淄,尽以宝货、财物、祭器输之燕。昭王大悦,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毅於昌国,号为昌国君。

  《汉书》曰:项羽佯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二月,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背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都南郑。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县名,今槐里是。)司马欣为塞王,(韦昭曰:在长安东,名桃林塞也。)都栎阳;董翳为翟王,(文颖曰:本上郡,秦所置,项羽更名为翟也。)都高奴。楚将瑕丘申阳为河南王,都雒阳。赵将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都六。怀王柱国共敖为临江王,(本南郡,改为临江国。)都江陵。藩君吴芮为衡山王,都邾文颖曰:邾音朱,县名。故齐王建孙田安为济北王。徙魏王豹为西魏王,都平阳。徙燕王韩广为辽王。燕将臧荼为燕王,都蓟。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齐将田都为齐王。赵歇为代王。赵相张耳为常山王也。

  又曰:汉四年,立韩信为齐王,后徙为楚王。五年,以九江王英布为淮南王,卢绾为燕王,韩王信为代王,彭越为梁王。

  又曰:克项八载,天下乃平,始论功,侯者四十有三人。时人民散亡,大侯不过万家。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於是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藏诸宗庙,副在有司。迨文、景四五世间,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其后子孙骄恣,忘其先祖之艰难,多陷法禁。讫於孝武后元之年,靡有孑遗。

  又曰:汉封功臣,张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六年,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馀人,其馀日夜争功未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如淳曰:上下有道,故谓之复也。韦昭曰:间道也。)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此谋反耳。"上曰:"为将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其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数尝窘辱我。"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於是上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皆曰:"雍齿且侯,我属无患矣。"

  又曰: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反居臣等上,何也?"帝曰:"诸君知猎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功人也。且诸君独以随我,多者两三人;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鄂君进曰:"群臣议皆误。陛下虽亡山东,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奈何以一旦之功而加万世之功哉!萧何第一,曹参次之。"上曰:"吾闻进贤受上赏,萧何功虽高,得鄂君乃益明。"封鄂君故所食关内侯邑,封为安平侯。

  又曰:高祖封项伯等四人为列侯,赐姓刘氏。

  又曰:项羽被十疮,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羽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公得之。"乃自刭。王翳取其头,乱相蹂蹈争羽相杀者数十人。最后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各得一体。故分其地以封五人,皆为列侯。

  又曰:陈豨反。上自至邯郸,喜曰:"豨不南据邯郸,北阻漳水,吾知其无能为矣。"上令周昌选赵壮士可令将者,因见四人,上嫚骂曰:"竖子能为将乎!"四人惭,皆伏地。上封各千户,以为将。

  又曰:淮阴侯韩信舍人乐说告信反,封顺阳侯。

  又曰:文帝诏曰:"方大臣诛诸吕迎朕,腾狐疑,皆止朕,唯中尉宋昌劝朕,朕已得保宗庙。已尊昌为卫将军,其封昌为壮武侯。"

  又曰:韩王信入匈奴,与太子俱,至颓当城,生子,因名颓当。至孝文时,降,封弓高侯。颓当孽孙嫣贵幸,显当时世。嫣弟说以校尉攻匈奴,封龙额侯。

  又曰:景帝封功臣卫绾、直不疑等十九人,绾封建陵侯,不疑塞侯。

  又曰:张贺为掖庭令,而宣帝以皇曾孙时收养掖庭,恩甚密焉。及宣帝即位,而贺已死。宣帝追恩,乃封其家为恩德侯,置守蒙二百人。

  《东观汉记》曰:光武功臣邓禹等二十八人皆为侯,封余功臣一百八十九人。

  又曰:李通上司空印绶,以特进奉朝请。久之,有司奏请封诸皇子,上感通建创大谋,因封通少子雄为邵陵侯。

  又曰:建武二年,定封景丹栎阳侯,上谓丹曰:"今关东故王,国虽数县,不过栎阳万户。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故以封卿。"

  又:诏封窦融曰:"行河西五郡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属国都尉窦融,执志忠孝,扶微救危,仇疾反虏隗嚣,率厉五郡精兵,羌胡毕集,兵不血刃,而虏土崩瓦解,功既大矣。笃意分明,断之不疑。吾甚嘉之,其以六安、安丰、阳原、蓼安凡四县,封融为安丰侯。"

  又曰:三辅豪杰入长安,攻未央宫,杜虞杀莽於渐台,东海公宾就得其首,传诣宛,封滑侯。

  又曰:申屠志以功封汝阴王,上书以非刘氏,还玉玺。改为赪阳侯。

  又曰:班超定西域五十馀国,乃诏封超为定远侯。

  《后汉书》曰:单超、左绾、徐璜、具瑗、唐衡,桓帝时共诛梁冀,同日封侯,谓之五侯。於是朝庭日乱。超薨之后,四侯转横,天下为之语曰:"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两堕。"

  《魏志》曰:夏侯渊,字妙才,以功封博昌亭侯。

  大祖下令曰:"夏侯渊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与尔俱不如也。"后战死。黄初、太和中,赐渊子五人皆关内侯。

  又:太祖令曰:"吾起义兵,诛暴乱,於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而专飨其劳,苦何以安焉!其保定功行封。"於是大封功臣,二十馀人皆为列侯,其馀各以次受封,及复死事之孤,轻重各有差。

  又曰:曹洪,字子廉,以功封野王侯。文帝时,坐事削。明帝即位,更封乐成侯。

  又曰:曹休,字文烈,自荆州北归。太祖曰:"此吾家千里驹也。"文帝录前后功,封为东亭侯。

  又曰:曹真,字子丹,以功封邵陵侯。真少与宗人尊、乡人朱赞并事太祖。遵、赞早亡,真愍之,乞分食邑封尊子等。诏曰:"大司马有叔向抚孤之仁,晏平久要之分。听分赐遵等子爵关内侯。"及真薨,明帝悉封真五子皆列侯。

  又曰:太祖自柳城还,称荀攸前后谋谟,曰:"昔高祖使张子房自择齐三万户,今孤亦欲君自择所封。"

  又曰:太祖见贾诩,执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表为执金吾,封都亭侯。文帝即位,又封诩小子访为列侯。

  又曰:郭嘉,字奉孝。冀州平,封齐阳亭侯。及薨,太祖表曰:"臣策未决,嘉辅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最。"增邑,并前千户。

  又曰:张既,字德容。诏曰:"卿勋非但破胡,乃永宁河右,使吾长无西顾之念。"徙封西乡侯。

  又曰:任峻,字伯远。为典农中郎,大兴屯田,军国致饶。太祖以峻功高,表封都亭侯。

  又曰:张辽,字文远。为荡寇将军,以功封都亭侯。又讨陈兰、梅成等入灊山中,兰等壁其上,辽力战,平之。太祖论诸将功曰:"登天山,以取兰、成,荡寇功也。"乃增邑。文帝,又分封兄汎及一子列侯。帝践阼,进封晋阳侯。及薨,诏曰:"合肥之役,辽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未之有也。其分辽邑,赐一子爵关内侯。"

  又曰:太祖表封荀攸曰:"前克敌,皆攸之谋也。"於是封攸陵树亭侯。

  又曰:太祖谓于禁曰:"淯水之难,吾焉能也?将军在乱能整,虽古之名将,何以加之!"乃录前后功,封益寿亭侯。

  又曰:文帝践阼,进张郃为郑侯。明帝诏曰:"贼亮以巴、蜀之众,将军所向克定。乃益户,并前四千三百户。"郃前后有功,明帝分郃户,封四子列侯。

  又曰:朱灵,字文博。先封鄃侯,文帝诏曰:"将军佐命先帝,威过方、邵。平生所志,愿勿难色。"灵谢曰:"高唐,宿所镇。"乃更封高唐侯。

  又曰:庞德以众降,太祖闻其骁勇,封关内亭侯。为关羽所得,骂羽而死。太祖悲之,封其二子为列侯。

  又曰:徐邈,字景山。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以功封都亭侯。

  又曰:王昶,字文舒。讨诸葛诞,诞诛。诏曰:"昔孙膑佐赵,直凑大梁。兵骤进,亦所以成兵势也。"增邑,四千七百户矣。

  《吴志》曰:骆统,字公绪。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

  《晋书》曰:苻坚南寇,桓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俱,破坚於肥水。以功封永循县侯,进号右军将军,赐钱百万,袍表千端。

  王隐《晋书》曰:封宣帝为武平侯。公孙渊平,又增封舞阳、昆阳二县。

  又曰:封文帝为高都侯,太始元年诏曰:"昔唐虞三代之盛,暨於汉魏创制,褒崇元勋,班爵行赏,与国同礼,施禄逮下,万邦咸乂,朕以寡德,登於天位,托於王公之上。腹心股肱,文武之臣,光齐帝业,余嘉乃勋。庆赏之行,其用宜速。"

  又曰《张华传》曰:华以建策,加华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固辞不受府。诏听。乃更论平吴之功,封华郡公,三千户;王者择近郡平土,详依典制施行。华让,前后十馀,频繁恳诚。诏不听,遂受封。

  《晋中兴书》曰:元帝以佐命功,封周玘乌程公,又封王敦武昌公。

  又:孔愉,字敬康,以讨华轶功,封馀不亭侯。初,愉少时,尝得一龟,放於馀不溪中流,左顾者数过。及铸侯印,而龟左顾;更铸,犹然。印工以闻,愉悟,遂佩焉。

  又曰:明帝以平钱凤功,封始兴公温峤建宁公,庾亮永昌公,郗鉴南平公,卞壶建兴公,苏峻邵陵侯,刘泉泉陵侯,应詹观宁侯,卞郭益阳侯,赵胤湘南侯。

  又曰:成帝以平苏峻公,封公者三人,侯者八人。又以讨郭默功封者三人。穆帝以平蜀功,封桓温临贺公。

  又曰:哀帝以平关、洛功,封桓冲丰城公。海西公以平袁真功,赐桓温子伟为西昌公。

  又曰:安帝以兴复功,封刘裕等二十三人。裕昌谋,封豫章公,万户;刘毅南平公,五千户;何无忌安成公;刘道规华容公。

  《晋起居注》曰:太康元年诏曰:"张华前与故太傅创谋大计,部分方算,有谋谟之勋,封广武侯,邑万户。"

  又曰:惠帝追封卫瓘为郡公。

  《会稽典录》曰:郑吉既破车师,降日逐,威震西域。日遂并护车以北道。故号都护之置,自吉始焉。上嘉其效,乃下诏曰:"都护西域骑都尉郑吉,抚循外蛮,宣明威信,功效茂著,其封吉为安远侯。"

  《华阳国志》曰:汉高帝灭秦,为汉王,王巴、蜀。阆中人范自有恩信方略,为帝募发賨民,西与定秦地。既定,封自为长安建章郡侯。帝将征关东,賨民皆思归。嘉其功,难伤其意,遂听还。谓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可徙封自阆中慈乡侯。"自固辞,乃封度汙县侯。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二百六十三 ◎职官部六十一

    ○别驾 应劭《汉官仪》曰:元帝时,丞相于定国条州大小为设吏员,治中别驾、诸部从事秩皆百石。 《汉书》曰:黄霸为扬州刺史。三岁,宣帝诏赐车盖特高一尺别驾主簿车,缇䌷屏星於轼前,以彰有德。 《东观汉记》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六十二 ◎职官部六十

    ○良太守下 《北史》曰:西魏裴侠,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惟菽麦盐菜而已,吏人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六十一 ◎职官部五十九

    ○良太守中 《魏略》曰:颜斐字文林。为京兆太守。到官,乃令属县整阡陌,树桑果。又是时人多无车牛。斐课人以闲月取车材,使转相教作车。又课民无牛者命畜猪,贵时卖以买牛。始人以为烦。一二年间,家家有丁车、大..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六十 ◎职官部五十八

    ○良太守上 《汉书》曰:黄霸,字次公,淮阳人也。为颍川太守,咸称神明,奸人去入他郡,盗贼日少。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是时凤皇神雀数集郡国,颍川尤多。天子下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霸,养视..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九 ◎职官部五十七

    ○太守 《论语》子路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善人居中不践迹,不入室也。此人为政不能早有成功,百年乃能无残暴之人。) 《史记》曰: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官皆至..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八 ◎职官部五十六

    ○良刺史下 《唐书》曰:姜谟拜秦州刺史。高祖谓曰:"衣锦还乡,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凉州之路,近为荒梗,宜弘方略,有以静之。"谟至州,抚以恩信,州人相谓曰:"吾辈复见太平官府矣。"盗贼悉来归首..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七 ◎职官部五十五

    ○良刺史中 《后魏书》曰:李崇为扬州刺史。先是,寿春县人苟泰有二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崇曰:"此易知耳。"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经..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六 ◎职官部五十四

    ○良刺史上 《汉书》曰:黄霸为扬州刺史。治有绩,汉宣诏赐车特高一尺,别驾主簿,缇䌷屏泥于载前,以彰有德也。 又曰:朱博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博驻车决遣,四五百..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五 ◎职官部五十三

    ○刺史下 《隋书》曰:杨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於是出拜蒲州刺史。 又曰:高励拜楚州刺史,吏民安之。先是,城北有伍子胥庙,其俗敬鬼,祈祷者必以牛酒,至破产业。励叹曰:..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四 ◎职官部五十二

    ○刺史上 《汉书》曰:监察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刺史,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郡,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又曰:刺史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三 ◎职官部五十一

    ○内史 《史记》曰:汲黯,字长孺。公孙弘为相,乃上言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汉书》曰:倪宽迁右内史。宽既治民,劝农业,表奏开六辅渠,(六辅谓..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二 ◎职官部五十

    ○尹 《春秋传》曰: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尹,正也。) 《汉书》曰: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张晏曰:地高曰京。《左传》曰:"莫之与京。"十亿曰兆。..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一 ◎职官部四十九

    ○都督 《晋书》曰:杜预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南土美而谣之曰:"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 又曰:陶侃为都督荆、雍、益、梁四州诸军事。是时荆州大饥,百姓多饥死。侃至秋熟辄籴,至饥复价粜之,士庶欢悦。咸..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 ◎职官部四十八

    ○司隶校尉 《通典》曰:司隶,周官也。掌五隶之法。辨其物而掌其政令,(五隶,谓罪隶、蛮隶、闽隶、夷隶貉隶也。物谓衣服、兵器之属。)帅其民而捕其盗贼。 《汉书》曰:诸葛丰为司隶校尉,无所回避,京师为之语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九 ◎职官部四十七

    ○从事中郎 《魏志》曰:韩嵩,字德高,义阳人。少好学,贫不改操。知世将乱,不应三公之命,与同好数人隐居於郦西山中。黄巾起,嵩避难南方,刘表逼以为从事中郎。 《吴志》曰:严畯,字曼才,彭城人也。少耽学,善..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八 ◎职官部四十六

    ○王师 《汉书》曰:王式,字翁思,东平人。为昌邑王师。昭帝崩,昌邑王嗣立,以行淫乱废,昌邑群臣皆下狱。治事使者责问曰:"师何以无谏书?"式对曰:"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於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七 ◎职官部四十五

    ○太子率更令 《六典》曰:率更令之职,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及刻漏之政令。凡皇太子释奠於先圣先师,讲学齿胄,皆总其仪注,而为之导引。若皇太子备礼出入,乘轺车,位亚家令焉。 《汉书》曰:颜师古注曰:"掌知..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六 ◎职官部四十四

    ○太子左右赞善大夫 《六典》曰:左赞善大夫,掌翊赞太子以规讽也。皇太子出入动静,苟非其德义,则必陈古以箴焉。右赞善大夫,掌如其左。凡皇太子朝,宫臣则列於右阶之下。 《唐书》曰:贞元十六年,以山人崔芊为右..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五 ◎职官部四十三

    ○太子宾客 《六典》曰:太子宾客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而先后焉。凡皇太子有宾客宴会,则为之上齿。 《汉书》曰: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致商山四皓,以为宾客。又孝武帝为太子,立博望苑以使通宾客,则其义..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四 ◎职官部四十二

    ○太子太师 《六典》曰:太子三师,以道德辅教太子者也,止於动静、起居、言语、视听,皆有以师焉。 《礼记·文王世子》曰: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於中,发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怿。出..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