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二百一 ◎封建部四

2025-09-23 13:25 太平御览
○德行封(《汉书》在恩泽表)

  《汉书》曰:宣帝以刘德谨重,封为阳城侯。

  又曰:邴吉有阴德於孝宣帝微时,帝即位,众莫知,吉亦不言。吉从大将军长史转迁御史大夫。帝闻,将封之,会吉病甚,将使人加绅而封之,及其生存也。太子太傅夏侯胜曰:"此未死也。臣闻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子孙。今未获其乐而病甚,非死也。"后愈,封为博阳侯。

  《东观汉记》曰:建武元年,诏曰:"故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断断无他,其心休休焉。夫士,诚能为人所不能为,则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故武王诛纣,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今以茂为太傅,封褒德侯,赐安车一乘,衣一袭,金五百斤。"

  ○讨乱定策封(《汉书》在《恩泽表》)

  《汉书》曰:莽何罗与弟重合侯通谋逆,时霍光、金日磾、上官桀等共诛之,功未录。武帝病,封玺书曰:"帝崩发书以从事。"遗诏封金日磾为秺(丁固切)侯,上官桀为安阳侯,光为博陆侯,(文颖曰:博,大;陆,平。取其嘉名,无此县也。食邑北海之河间。臣瓒案:渔阳有博陆城也。)皆以前捕反者功封。时卫尉王莽子男忽侍中,扬语曰:"帝崩,忽常在左右,安得遗诏封三子事?群儿自相贵耳。"光闻之,切让王莽,莽鸩杀忽。

  ○奉使封

  《史记》曰:高祖使刘敬使匈奴,还报曰:"匈奴不可击,此必见短,伏奇兵以争利。"上怒,械系敬。必往而厄於白登,七日乃得解。还至广武,赦敬,封千户,号建信君。

  《汉书》曰:武帝以校尉张骞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无饥渴;因前使外国功,封骞博望侯。

  又:昭帝以平乐厩监傅介子诛楼兰王,封宜阳侯。

  又:元帝以甘延寿使西域郅支单于,封义成侯。

  《蜀志》曰:陈震,字孝起。使吴贺孙权践祚。及到武昌,权与震昇坛歃血。还,封阳亭侯。

  ○尊贤继绝封

  《尚书大传》曰:武王胜殷,箕子走,之朝鲜,因以封之。

  《礼记·郊特牲》曰:天子存二代之后,由尊贤。不过二代。

  又《礼记》曰:武王克殷,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於蓟,封帝尧之后於祝,封帝舜之后於陈;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於杞,封殷之后於宋。

  《史记》曰:武王克纣,以纣子武庚禄父续殷祀,使管、蔡相之。武王崩,成王少,管、蔡疑周公,乃与武庚作乱。周公以王命诛之,命微子开为殷后,奉其先祀,国于宋。至宋王偃立,於是齐、魏、楚伐宋,灭之,而三分其地。

  《汉书》: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必兴灭继绝,修废举逸,然后天下归仁,四方之政行。高祖拨乱,日不暇给,然犹修祀六国,来聘四皓,適魏则垅无忌之墓,適赵则封乐毅之后。

  又曰:武帝元狩中,复诏御史:"以酂二千四百户封萧何曾孙庆为酂侯,布告天下,令明知朕报萧相国德厚也。"

  又曰:武帝过洛阳,下诏以三十里地封周后为周子南君。

  又曰:封周公后公孙相如为褒鲁侯。

  又曰:元始四年,靳翕、夏侯婴、陈平、张良、周勃等一百一十八人后,诏爵复家。

  《东观汉记》曰:建武二年,封殷绍嘉公为宋公,周承休公为卫公。十四年,封孔子后孔志为褒成侯。

  《魏志》曰:文帝以议郎孔羡为崇圣侯,奉孔子祀。

  《晋中兴书》曰:元帝封孔亭为崇圣侯,不食户邑。

  又曰:元帝诏封魏后曹励为陈留王。

  《吕氏春秋》曰:武王胜殷,封帝尧之后於犁丘,成汤之后於宋,以奉桑林。

  ○死王事子孙封

  《左传·哀下》曰:晋荀瑶率师伐郑,次于桐丘。郑驷弘请救于齐。齐师将兴,陈成子属孤子,(属,会也。孤子,死事者之子也。)三日朝。设乘车两马,系五邑焉。(乘车两马,大夫车服也。系五邑,加之五邑也。一曰两饰也。)召颜涿聚之子晋,曰:"隰之役,而父死焉。(隰役在哀二十三年。)国之多难,未汝恤也。今君命汝以是邑也,服车而朝,无废前劳。"

  《汉书》曰:周苛以内史守荥阳,骂项羽死。高帝封苛子成为高景侯。

  又曰:郦食其使约诸侯,至齐,死事。高祖封食其子疾为高梁侯。

  又曰:赵王反,内史王捍、相建德谏不听,遂烧杀捍等。景帝封捍子乘之、建德子横皆为侯。楚王反,太傅赵夷吾、相张尚并谏不听,死。景帝封夷吾子周、尚子居皆为侯。

  《魏志》曰:鲍信为济北相,协视太祖,身以遇害。太祖追录信功,封子郈为新都亭侯。

  《说苑》曰:邯郸传舍吏子李谈说平原君,令尽散家财以飨士,攻秦国。平原从其计。勇敢三千人皆出,从谈赴秦军,秦军为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军遂罢。李谈死,封其父为李侯。

  ○异域降封

  《汉书》曰: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景帝欲侯之以劝后。亚夫曰:"彼背其王降陛下,陛下侯之,即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上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免相。

  又曰:武帝时,匈奴王及太子、相、都尉以下,赵信、南越王兄建德等,凡三十五人来降,并封侯。

  又曰:宣帝时,匈奴单于先贤禅等二人降,并封侯。

  《魏志》曰:鲜卑轲比能,明帝时将其部众降,拜归义侯。

  ○杂恩泽封

  《汉书》曰:高后以大谒者张泽劝王诸吕,封为建阳侯。

  又曰:孝武以方术封栾大为乐通侯。

  又曰:宣帝掖庭令张贺有旧恩,封贺子彭祖为都阳侯。

  又曰:王莽居摄,安众侯刘崇与张绍攻宛而败。绍从兄竦、崇父嘉诣阙自归,竦因嘉作奏莽,莽大悦。太后下诏:"惟嘉父子兄弟,虽有属,不敢阿私。以千户封嘉为师礼侯,嘉子七人皆赐爵关内侯。"后又封竦为淑德侯。长安人为语曰:"欲求封,过张伯松;力战斗,不如巧为奏。"

  《东观汉记》曰:马防子钜为常从小侯,上欲冠之,夜拜为黄门侍郎。

  华峤《后汉书》曰:元和元年,遂置鸿都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其诸生皆敕州郡、三公举用辟召,或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拜爵者,士君子皆耻与为列。

  《鲁国先贤志》曰:汶阳鲍氏起於鲍吉,吉字利主。桓帝初为蠡吾侯,吉为书师。及桓帝立,历位至河南尹。诏曰:"吉与朕有龙潜之旧,其封西乡侯。"宗族以吉势力,至刺史二千石者五。

  ○杂名号封

  《汉书》曰:高祖微时,尝避事,时与宾客过其丘嫂食。(应劭曰:丘氏女也。孟康曰:西方谓上女婿立为婿,立空也,上有嫂也。晋灼曰:丘,大也。大妇为冢妇也。)嫂厌叔与客来,佯为羹尽,铄釜,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有羹,由是怨嫂。及立齐、岱等王,而伯子独不得侯。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敢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七年十月,封其子信为颉羹侯。

  又曰:霍去病以校尉伐匈奴,乃封为冠军侯。

  又曰:赵破奴以司马再从骠骑将军击匈奴,封为从骠骑侯。

  《东观汉记》曰:彭宠奴子密杀宠,诣阙降,封为不义侯。

  《魏志》曰:初平二十年,置名号,侯爵十八级,关中侯爵十七级,皆金印紫绶。又置关内外侯十六级,铜印龟钮墨绶。五大夫十五级,铜印环纽,亦墨绶。皆不食租。与旧列侯、关内侯凡六等。注曰:臣松之以为:今之虚封,盖自此始也。

  《搜神记》曰:张颢为梁相。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堕地,市人擿之,随地化为石。颢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颢藏之秘府。后校书东观,奏言曰:"尧、舜时,朝有此官。今落印,宜可复置。"

  ○宦者封

  《汉书》曰:高后大谒者寺人张泽劝王诸吕,封建阳侯。

  《东观汉记》曰:孙程为中黄门。安帝崩,初江京等谮诬太子,废为济阴王,居西锺下,徵北乡侯为嗣。程等十八人杀江京、阎显等,立阴济王为帝。以功封程为浮阳侯,万户。又封中黄门王康华容侯,王国为郦侯。

  《续汉书》曰:吕强为中黄门。灵帝例封宦者,以强为都乡侯,强辞让恳恻,帝乃听之。数上书谏诤,为中常侍赵忠等所谮,死。

  《晋起居注》曰:惠帝永平元年,诏曰:"中常侍董猛固让封邑,其封为武安侯。猛前求馀户封三兄,今皆封为亭侯。"

  ○逊让

  《史记》曰:晋文公赏从亡者,未至隐者介之推,推亦不言禄。使人召之,则亡。遂求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於是文公环绵山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以记吾过,以旌善人"。(旌,表之也。)

  又曰:鲁连说魏人新垣衍以帝秦之害,秦军为却。平原君欲封鲁连,鲁连辞谢者三,曰:"吾与富贵而屈於人,宁贫贱而肆意。"

  《战国策》曰:赵王以武城封孟尝君,择舍人以为武城吏,而进之曰:"鄙说,借车者驰之,借衣者被之。夫借衣车者,非亲友即兄弟也。夫驰亲友之车,被兄弟之衣,文以为不可。今赵王不以文不肖,封之以武城,愿大夫之往也,无伐树木,无废房屋,然赵王悟而知文也,谨使可全而归之。"

  《汉书》曰:初,武帝遗诏以讨莽何罗功封金日磾为秺侯,日磾以帝少,不受。

  又曰:武帝诏曰:"匈奴逆天理,乱人伦。车骑将军青度西河至高阙,斩轻锐之卒,执讯获丑,驱马牛羊百有馀万,全甲兵而还。益封三千户,封青三子皆为侯。"青固谢云:"皆诸校尉之力。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劳而受之封,非臣待罪行间以劝士力战之意。"

  又曰:张延寿历位九卿,国在陈留,别邑在魏郡,租入岁千馀万。延寿自以身无功德,何以久堪,数上书减户邑。天子以为有让,乃封平原,并一国,户口如故而租税减半。

  又曰:张贺为掖庭令,收养皇曾孙,恩甚密。皇曾孙即位,是为宣帝,而贺已死,欲封其冢为恩德侯。其子彭祖,小与上同席研书,欲封之,先赐爵关内侯。贺弟安世深辞让,上曰:"吾自为掖庭令,不为将军也。"安世乃不敢言。

  《东观汉记》曰:窦融数辞爵位,曰:"臣有一子,质性顽钝,何乃当传以连城广土享诸侯之国也!"因会见,诏曰:"公欲让职还土,今相见,不宜论也。"

  又曰:永元元年,以定策功增封邓骘三千户,让,不获,遂逃避使者,上疏自陈。

  又曰:刘恺,字伯预,以当袭父爵封居崇侯,让于弟宪。有司奏之,侍中贾逵上书陈之,和帝诏:"恺致国于弟,遁亡,所守弥固。"乃拜为郎。

  又曰:丁綝拜河南太守。及封功臣,上令各言所乐,綝曰:"昔孙敖教其子,受必求磽确之地。綝德薄功微,乡亭可矣。"上从之,封为定陵谢安乡侯,食千户。

  又曰:帝欲封樊兴,置印绶於前,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一家数人并受爵土,令天下觖望。"上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又曰:封朱祐为高侯,邑七千三百户,祐自陈功薄而国大,愿受南阳五百户足矣。上不许也。

  又曰:翟歆,字敬子。父于以功封临沮侯。歆当嗣爵,以母年老国远,上书辞让。诏许,乃赐关内侯。

  又曰:丁綝卒,子鸿上书,让国于弟盛。既葬,乃挂縗结冢庐而逃。

  又曰:大将军窦宪封舞阳侯,食邑二万户,窦固辞封,诏曰:"大将军宪前岁出征,克灭北狄,朝加封赏,固辞不受;舅氏旧典,并蒙爵土,其封宪冠军侯,邑二万户。"

  《魏志》曰:田畴从太祖入卢龙塞,太祖犹欲侯之。畴素与夏侯惇善,太祖语惇曰:"且往以情喻之。"答曰:"畴,负义逃窜之人耳,蒙恩令活,已为多矣。岂可卖卢龙塞以易赏禄哉?独不愧於心乎?"太祖知不可屈,乃拜为议郎。

  《魏志》曰:王基拔寿春,进封东武侯,上疏固辞,归功参佐。由是长史、司马等七人皆侯。

  又曰:司马宣王诛曹爽,进蒋济封都乡侯,上疏固辞,不许。孙盛曰:"蒋济之辞邑,可谓不负心矣。"

  蔡邕《独断》曰:汉总名诸侯王,子弟封者为诸侯;异姓者为彻侯,避武帝讳,曰通侯。法律家皆曰:列侯功德优,朝廷所异者,赐位在三公下;其次诸侯,在九卿下;其小国侯,以肺腑宿卫、亲、公主子孙,坟墓於京师者,亦随会见,猥诸侯。

  ○诛贬

  《汉书》曰:高帝子淮南厉王长,孝文六年谋反,徙蜀,至雍死。赵王如意、赵王恢、赵王友为吕后所杀。孝景子胶东王自杀。孝武子燕王旦、广陵王胥,并自杀。齐王肥子济北王兴居、济南王辟光、胶西王卯、胶东王雄渠、高帝兄子吴王濞、弟孙楚并反,伏诛。淮南王长子安、衡山王赐、江都王非子建并谋反,诛。楚王六世孙延寿、淮南王曾孙宽并谋反,死。武帝子孙侯者,凡坐酎金等失侯及诛、免者一百九人。

  又曰:陈平薨,子何代立。坐略人妻弃市,国除。始平曰:"我多阴谋,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兴。"

  又曰:平阳侯曹参六世孙宗坐阑入宫掖门,配城旦。留侯张良子不疑坐谋杀楚内史,赎为城旦,封绝;其馀功臣子孙皆罪诛、免,辄复立嗣。

  又曰:高后封诸吕五人为侯,八年九月并诛,张泽一人免。孝文元年,轵侯薄昭自杀。景帝魏其侯窦婴有罪弃市。武帝乐通侯栾大斩。昭帝安阳侯上官桀、桑乐侯安反,诛。宣帝平丘侯王迁自杀。昌永侯田广明自杀。阳成侯田延年盗都内钱,自杀。元帝乐安侯匡衡,免。成陵侯淳于长大逆诛。宜乡侯冯参自杀。商阳侯薛宣坐不忠孝,免。哀帝丁明、傅晏、丁满、朱博、王嘉、傅商、郑崇、董贤、孙宠、息夫躬并诛、免。平帝甄丰、刘歆为王莽所杀。高陵侯翟方进子卢坐弟举兵,为王莽所杀。

  《东观汉记》曰:光武子楚王英谋反,自杀。广陵王荆谊自杀。

  又曰:成德侯朱鲔玄孙朱祀坐杀人,国除。昌成侯桓公孙述坐与楚谋反,国除。

  又曰:魏成、曾纯坐讦讪,国除。山桑侯王常孙广坐楚事,国除。利取侯毕寻玄孙守坐奸人妻,国除。首卿侯段普曾孙胜坐杀婢,国除。夕阳侯邢崇孙之为贼所盗,亡印绶,国除。广平侯吴汉无后,国除。颍阳侯祭遵无子,国除。

  华峤《后汉书》曰:傅俊子昌徙封芜湖侯,建初中遭母忧,因上书,以国贫不之封,乞钱五万,为关内侯。肃宗贬为关内侯,竟不赐钱。

  《魏志》曰:曹洪性吝,文帝少时求假不称,恨之。后犯罪当死,太后谓郭后曰:"今曹洪犯死,吾敕帝废后。"后泣涕请,乃得免前官削爵土。

  又曰:彭城王据坐私遣人诣中尚方作禁物,削户二千。申王衮、楚王彪并入朝,犯京都禁,削县户。

  又曰:楚王彪坐王陵同谋延彪都许昌,遣御史案验收治,使自图,乃自杀。

  又曰:黄初三年,临淄侯植监国;谒者灌均希旨,奏植酒悖,劫胁使者。有司奏治罪,帝以太后故,贬为安都侯。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二百三十五 ◎职官部三十三

    ○太史令 《春秋元命苞》云:屈中挟一而起者为史,史之为言纪也,天度文法以此起也。 《尚书·酒诰》曰:太史友,内史友。(太史,内史掌国典法所宾友者也。) 《周书》曰:维正月,王在成周,昧爽召三公右史、戎夫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三十四 ◎职官部三十二

    ○著作郎 《续汉书》曰:弘农杨彪,字文先,多识博闻,与诸郎著作东观。 王隐《晋书》曰:陈寿为著作佐郎,迁大著作。 又曰:陆士衡以文学为秘书监虞濬所请为著作郎,议《晋书》限断。 又曰:何嵩善《史》《汉》,为..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三十三 ◎职官部三十一

    ○秘书监 《六典》曰:秘书监之职,掌邦国经籍图书之事。有二局:一曰著作,二曰太史,皆率其属而修其职:少监为之贰。 《东观汉记》曰:桓帝延熹二年初,置秘书监,掌典图书、古今文字,考合异同。 华峤《后汉书》..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三十二 ◎职官部三十

    ○鸿胪卿 《六典》曰:鸿胪卿之职,掌宾客及凶仪之事,领典客、司仪二署,以率其官属,而供其职务;少卿为之贰。凡四方夷狄君长朝见者,辨其等位,以宾待之。凡二王之后及夷狄君长之子袭官爵者,皆辨其嫡庶,详其可..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三十一 ◎职官部二十九

    ○大理卿 《六典》曰:大理卿之职,掌邦国折狱详刑之事。以五听察其情:一曰气听,二曰色听,三曰视听,四曰声听,五曰词听。以三虑尽其理:一曰明慎以谳疑狱,二曰哀矜以雪冤狱,三曰公平以鞫庶狱。少卿为之贰。 韦..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三十 ◎职官部二十八

    ○卫尉卿 《六典》曰:卫卿之职,掌邦国器械、文物之事,总武库、武器、守宫三署之官属;少卿为之贰。凡大祭祀、大朝会,则供具羽仪、节钺、金戟、帷帟、茵蓆之属。 《汉书·百官表》曰:卫尉,秦官也,掌宫门卫屯兵..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二十九 ◎职官部二十七

    ○太常少卿 《六典》曰:凡有事於宗庙,少卿帅太祝、齐郎入荐香烛,整拂神幄,出入神主,将享,则与良〈酉昷〉令实鐏罍。 《后魏书》曰:太和十五年,置少卿官,太常少卿一人,第三品上,至二十二年降为正四品。 又..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二十八 ◎职官部二十六

    ○叙卿 韦昭《辨释名》曰:卿,庆也。言万国皆庆赖之也。 《帝王世纪》曰:九卿者,所以参三公也。 《白虎通》曰:卿,章也,善明理也。 韦昭《辨释名》曰:汉置十二卿:一曰太常,二曰太仆,三曰太卫尉,四曰光禄,..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二十七 ◎职官部二十五

    ○侍御史 《六典》曰:侍御史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凡有别付者,则按其实状以奏。若寻常之狱,推讫,断於大理。凡事非大夫、中丞所劾而合弹奏者,则具其事为状;大夫、中丞押大事,则豸冠、朱衣、纁裳、白纱、中单..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二十六 ◎职官部二十四

    ○御史中丞下 《晋书》曰:熊远字孝文。迁御史中丞,中宗每叹其公忠,谓远曰:"卿在朝政正色,不茹柔吐刚,忠亮至劲,可谓王臣。" 又曰:庾峻字山甫,为御史中丞,优而不克。 又曰:周处字子隐,为御史中丞,奏征虏..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二十五 ◎职官部二十三

    ○御史大夫 《六典》曰:御史大夫之职,掌邦国刑宪、典章,以肃正朝列;中丞为之贰。凡天下之人有称冤而无告者,与三司诘之。(三司即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也。)凡中外百寮之事应弹劾者,御史言於大夫,大事则方幅奏..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二十四 ◎职官部二十二

    ○散骑常侍 《六典》曰:唐贞观初置散骑常侍二员,隶门下省。明庆二年,又置二员,隶中书省,始有左、右之号。并金蝉、眊貂,左散骑与侍中为左貂;右散骑与中书令为右貂,谓之八貂。 又曰:散骑常侍,晋代此官选望甚..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二十三 ◎职官部二十一

    ○谏议大夫 《六典》曰:谏议大夫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凡谏有五:一曰风谏,二曰顺谏,三曰规谏,四曰致谏,五曰直谏。 《汉书》曰:韦玄成字少翁,以父任为郎。少好修文业,尤谦逊,其接人贫贱者益加,由是名誉日..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二十二 ◎职官部二十

    ○中书舍人 《六典》曰:中书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章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其禁有四: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违失,四曰忘误,所以重王命也。制敕既行,有误则奏..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二十一 ◎职官部十九

    ○黄门侍郎 《六典》曰:黄门侍郎,掌贰侍中之职。凡政之弛张,事之与夺,皆参议焉。若大祭祀,则从升坛以陪礼;皇帝盥手,则奉巾以进;既帨则奠巾於篚,奉匏爵以赞献。凡元正、冬至天子视朝,则以天下祥瑞奏闻。 《..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二十 ◎职官部十八

    ○中书令 《六典》曰:中书令之职,掌国之政令,缉熙帝载,统和天人。入则告之,出则奉之,以厘万邦,以度百揆,盖以佐天子而执大政者也。 《汉书》曰:司马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 又曰:石君防与弘恭皆..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一十九 ◎职官部十七

    ○侍中 《六典》曰:侍中之职,掌出纳帝命,缉熙皇极,总典吏职,赞相礼仪,以和万邦,以弼庶务。盖以佐天子而统大政者也。凡军国之务,与中书令参而总焉,坐而论之,举而行之,此其大较也。 应劭《汉书》曰:侍中,..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一十八 ◎职官部十六

    ○刑部尚书 《六典》曰:刑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刑法及徒隶勾覆、关禁之政令。其属有四:一曰刑部,二曰都官,三曰比部,四曰司门,总其职务而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於所属,咸质正焉。 《唐书》曰:柳公..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一十七 ◎职官部十五

    ○兵部尚书 《六典》曰:兵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武官选授及地图、舆马、甲仗之政令。其属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职方,三曰驾部,四曰库部,总其职务而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於所属,咸质正焉。 《五代史·..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一十六 ◎职官部十四

    ○吏部郎中 《六典》曰:吏部郎中掌考天下文吏之班秩阶品。 《魏志》曰:诸葛诞,字公休,为吏部郎。人有所嘱托,辄显其言而亟用之,后有当否,则公议其得失以为褒贬。自是群僚莫不慎其所举。 《魏志》曰:袁侃论议..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