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二百一十九 ◎职官部十七

2025-09-23 15:02 太平御览
○侍中

  《六典》曰:侍中之职,掌出纳帝命,缉熙皇极,总典吏职,赞相礼仪,以和万邦,以弼庶务。盖以佐天子而统大政者也。凡军国之务,与中书令参而总焉,坐而论之,举而行之,此其大较也。

  应劭《汉书》曰:侍中,周官也。金蝉有貂,金取坚刚,百炼不耗;蝉居高食洁,口在掖下;貂内劲悍,而外温润。侍中便蕃左右,与帝升降,卒思近对,拾遗补缺,百僚之中莫密於兹。秦始皇破赵得其冠,以赐侍中。

  《史记》曰:二世用赵高计,不悉廷见大臣,居禁中。赵高常侍中用事。

  《汉书》曰:张彭祖,宣帝时为侍中。少与帝微时同砚席书,以旧恩封侯,出常参乘。

  又曰:史丹元帝世为侍中,出常陪乘,甚有宠,九男皆以丹任为侍中。

  又曰:桑弘羊,洛阳贾人子。以心计,年十五为侍中。

  又曰:霍去病,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

  又曰:孝惠时侍中皆冠鵕鸃,贝带,傅脂粉。

  又曰:张良子辟强,年十五为侍中。

  又曰:上官桀,陇西人,为中厩令。上尝疾,及愈,见马多瘦,怒曰:"汝以我不复见马邪?"桀顿首曰:"臣闻圣体不安,日夜忧惶,意诚不在马。"言未卒,泣数行下。帝以为忠,亲近之,为侍中。

  又曰:卫尉金敞疾甚,成帝拜子涉为侍中,绿车载送卫尉府。(如淳曰:载以皇孙车,宠之也。)

  《东观汉记》曰:戴凭字次仲,为侍中。正旦朝贺,百僚毕会,帝令君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凭遂重坐五十馀席,故京师为之语曰:"解经不穷戴侍中。"

  又曰:冯鲂字孝孙,父子兄弟并带青紫,三代侍中。

  《后汉书》曰:赵典再迁为侍中,时帝欲广开鸿池,典谏曰:"鸿池汎溉已且百顷,犹复增而深之,非所以崇唐虞之约已、遵孝文之爱人也。"帝纳其言而止。

  又曰:杨震孙奇灵帝时为侍中,帝常从容问奇曰:"朕何如桓帝?"对曰:"陛下之於桓帝,亦犹虞舜比德唐尧。"帝不悦曰:"卿强项,真杨震子孙。"(强项,言不低屈也。光武谓董宣为强项令也。)

  又曰:朱穆因进见,乃陈曰:"闻汉家旧典,置侍中、常侍各一人,省尚书事;(省,览。)黄门侍郎一人,传发书奏,(传,通。)皆用姓族。(引用士人有族望者。)自和熹太后以女主称制,不接公卿,乃以阉人为常侍,小黄门通命两宫。自此以来,权倾人主,穷困天下。宜皆罢遣,博选耆儒宿德与参政事。"帝怒,不应。穆伏不肯起。左右传出,(传声令出也。)良久乃趋而去。

  又曰:爰延为侍中,帝游上林苑,从容问延曰:"朕何如主也?"对曰:"陛下为汉中主。"帝曰:"何以言之?"对曰:"尚书令陈蕃任事则化,中常侍黄门豫政则乱,是以知陛下可与为善,可与为非。此中主之谓也。"帝曰:"昔朱云廷折栏槛,今侍中面称朕违,敬闻命矣。"

  又曰:桓帝末,侍中皇禅参乘,上问:"貂珰何法?"不知所出;又问地震,云:"不为灾。"还宫,乃左迁议郎。

  又曰:王逸字叔师,南郡宜城人也。顺帝时为侍中,著《楚辞章句》行於代,其赋、诔、书、论及杂文,凡二十一篇;又作汉诗百二十三篇。

  《续汉书》曰:侍中比二千石,无员。

  《汉官仪》曰:侍中左蝉右貂,本秦丞相史。往来殿内,故谓之侍中。分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属。武帝时,孔安国为侍中,以其儒者,特听掌御唾壶,朝廷荣之。至东京时属少府,亦无员。驾出则一人负传国玺、操斩蛇剑参乘,与中官俱止禁中。

  谢承《后汉书》曰:公孙晔拜博士侍中,国有疑事,常使进见。问其得失,所陈皆据经依义,补益国家,深见省纳。

  又曰:刘淑为侍中,朝夕建议,竭忠於朝,补政二百馀事,悉有篇章。朝廷有疑事,密诏问焉。

  又曰:周举字宣光。时诏遣八使巡行风俗,皆选有威名者,乃拜举侍中,与杜乔、周翊、冯羡、栾巴、张纲、郭尊、太尉长史刘班分行天下,使同日而拜,号曰八俊。

  应劭《汉官仪》曰:侍中迺存年耆口臭,上出鸡舌使含之。鸡舌香,颇小,辛螫,不敢咀咽。自嫌有过,得赐毒药,归舍辞诀,欲就便宜。家人哀泣,不知其故。赖僚友诸贤问其愆失,求视其药及口香,共笑之。更为吞食,其意遂解。存鄙儒蔽於此耳。

  《汉官》曰:侍中,殿下称制,出则参乘,佩玺抱剑。

  又曰:史丹为侍中。元帝寝疾,丹以亲密近臣得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应昭曰:以青规地曰青蒲。)

  《汉官仪》曰:侍中,秩千石。黄门有画室署,玉堂署,各有长一人。

  《汉旧仪》曰:侍中无员,或列侯将军、卫尉、光禄大夫为之,得举非法。

  又曰:侍中,左右近臣,见皇后如见帝,见婕妤,行则对壁,坐则伏茵。

  《汉书典职》曰:侍中常伯选旧儒高德、博学洞达、仰瞻俯视、切问近对、喻指公卿,员八人,在尚书仆射下,尚书上。

  《汉杂事》曰:金敞为元帝侍中,帝崩,故事,近臣皆随陵为园。敞世名忠孝,太后使侍成帝。

  《魏志》曰:卢毓为侍中,先是,散骑常侍刘劭受诏定律,未就。毓上论曰:"古今制律之意,以为法宜一正,不宜有两端,使奸吏得容情。"及侍中高堂隆数以宫室事切谏,帝不悦,毓进曰:臣闻君明臣直,古之圣王恐不闻其过,故有敢谏之鼓。近臣尽规,此乃臣等所以不及隆。隆诸生,名为狂直,陛下宜容之。"毓在职三年,多所驳易。

  又曰:刘晔字子阳,为侍中。在朝,略不交接时人,或问其故,晔答曰:"魏室即祚尚新,智者知命,俗或未咸。仆在汉为支叶,於魏备腹心,寡偶少徒,於宜未失也。"

  又曰: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拜侍中,博物强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弛废,方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又曰:苏则拜侍中,与董昭同僚,尝枕则膝卧,则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

  又曰:辛毗迁侍中,於时,帝欲徙冀州户十万实於河南,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安得不与臣议?"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

  又曰:苏则与吉茂同隐於太白山,后则为侍中。侍中旧亲省起居,故俗谓之执虎子。茂见则,嘲曰:"仕进不止执虎子。"则笑曰:"诚不能效汝蹇蹇鹿车驱也。"

  《蜀志》曰:宗预字德艳,南阳人也。预将命使吴,孙权问预曰:"东之与西,譬犹一家,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预对曰:"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权大笑,嘉其抗荩,甚爱待之,见敬亚於邓芝、费祎,迁为侍中。

  又曰:关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

  又曰:董扶字茂安。灵帝征扶,即拜侍中,在朝称为儒宗,甚见器用。

  又曰: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先主称尊号,以良为侍中。及东征吴,遣良入武陵招纳五溪蛮夷,蛮夷渠帅皆受印号,咸如意指。

  《晋书》曰:王济字武子,累选侍中,与侍中孔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武帝常会公卿藩牧於式乾殿,顾济、恂而谓诸公曰:"朕左右可谓恂恂济济矣。"

  又曰:沈演之为侍中、卫将军,文帝谓之曰:"侍中、领卫俱为优重,此盖宰相便座,卿其勉之!"

  又曰:陆玩迁侍中。玩虽登公辅,谦不辟掾属。成帝闻而劝之,玩不得已而从命,所辟皆寒素有行之士。玩翼亮累世,常以弘重为人主所贵,加性通雅,不以名位格物,诱纳后进,谦若布衣,由是搢绅之徒莫不荫其德宇。

  又曰:韦诞以能书留补侍中,魏氏宝器铭题皆诞书也。

  又曰:安平王孚,初为魏太子中庶子。魏文帝初即位,选侍中常侍等官,太子左右旧人颇讽主者,便欲就用不调馀人。孚曰:"虽尧舜必有稷契,今嗣王新立,当进用海内英贤,犹患不得,如何欲因际会自相荐举邪?官失其任,得者亦不足贵。"遂更他选。

  又曰:王戎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

  又曰:褚翼字谋远,为侍中。苏峻作乱,王师败绩,火及宫室。翼手抱天子登太极殿,峻兵入,叱翼令下,翼不动,曰:"苏冠军未觐至尊,军人岂得逼斥宫禁。"於是兵士不敢上太极。峻执政,犹以为侍中。

  《宋书》曰:陆仲元者,晋太尉玩曾孙也,为侍中。自吴郡太守玩至仲元,四世为侍中,时人方之金、张二族。

  又曰:刘湛为侍中。时王华、王昙首、殷景仁亦为侍中,文帝於六合殿与四人宴饮甚悦。华等出,帝目送良久,叹曰:"此四贤一时之秀,同管喉舌,恐后世难继。"

  又曰:殷景仁迁侍中,与王华、王昙首、刘湛四人并时为侍中,俱居门下,皆以风力扃幹,冠冕一时。同升之美,近代莫及。

  又曰:王僧绰迁侍中。任以机密,时年二十九。始兴王濬尝问其年,僧绰自谦早达,逡巡良久乃答。其谦虚自退若此。

  又曰:谢庄为侍中,领前将军。时孝武出行夜还,敕开门。庄居守,以棨信或虚,须墨诏乃开。上后因酒宴从容曰:"卿欲效郅君章邪?"对曰:"臣闻搜巡有度,郊祀有节,盘於游田,著之前诫。陛下今蒙犯尘露,晨往宵还,容致不郢之徒妄生矫诈,臣是以伏须神笔。"

  又曰:孝武时,侍中何偃南郊陪乘,銮轺过白门阃,偃将匐,帝反手接之曰:"朕反陪卿也。"

  又曰:王华等每与帝接膝共语,貂拂帝手,拨貂置案上。语毕,复手插之。

  《齐书》曰:江淹累迁侍中。初,淹年十三,时孤贫,常采薪以养母,曾於樵所得貂蝉一具,鬻以供养,其母曰:"此故汝之休征也。汝才行若此,岂长贫贱耶!可留待得侍中著之。"至是,果如母言。

  《南史》曰:谢朏(音斐)为侍中,及齐受禅,朏当日在直,百僚陪位。侍中当解玺,朏佯不知曰:"有何公事?"传诏云:"解玺授齐王。"朏曰:"齐自应有侍中。"乃引枕卧。传诏者惧,乃使称疾,欲取兼人,朏曰:"我无疾,何所道?"遂朝服步出东掖门,乃得车,仍还宅。是日遂以王俭为侍中,解玺。既而武帝请诛朏,高帝曰:"杀之则成其名,正应容之度外。"

  《齐职仪》曰:魏,侍中掌傧赞。大驾出,则次直侍中护驾,正直侍中负玺陪乘,不带剑,皆骑从。御登殿,与散骑侍郎对挟帝,侍中居左,常侍居右。备切问近对,拾遗补缺也。

  又曰:东汉侍中便蕃左右,与帝升降。法驾出,多识者一人参乘,兼负传国玺,操斩蛇剑。

  《南史》曰:朱异居权要三十馀年,善承上旨,故特被宠。任历官自员外常侍至侍中,四官皆珥貂;自右卫率至领军,四职并驱卤簿,近代未之有也。

  《梁书》曰:萧介,会侍中阙,选司举王筠等四人并不称旨。高祖曰:"我门中久无此职,宜用萧介为之。"介博物强识,应对左右,多所匡正,高祖甚重之。

  又曰:王训字怀范,为侍中。武帝问何敬容曰:"褚彦回年几为宰相?"对曰:"少过三十。"帝曰:"今之王训,无谢彦回。"彦回,宋明帝时为侍郎。

  又曰:柳庆远为侍中。尝失火,禁中惊惧。帝悉敛诸门钥,问"柳侍中何在",即至,悉付之。

  《后魏书》曰:罗结,世祖初迁侍中,外都大官,总三十六曹事。年一百七岁,精爽不衰。世祖以其忠悫,甚见信,待监典后宫,出入卧内。

  又曰:甄琛拜侍中,以其衰老,诏赐御府杖,朝直杖以出入。

  《五代史百官志》曰:北齐侍中,因后魏置六人,掌献纳谏正及进御之职,参与诸公论国政也。

  《唐书》曰:魏征代王珪为侍中,尚书省滞讼有不决者,诏征评理之。征性非习法,但存大体,以情处断,无不悦服。

  又曰:杨师道为侍中,性周慎谨密,未尝漏泄内事。亲友或问禁中之言,乃更对以他语。尝曰:"吾少窥汉史,至孔光不言温室之树,每钦其馀风,可庶几也。"

  《唐书·官品志》曰:侍中高功者,在职一年,诏加侍中祭酒,与侍郎高功者一人对掌禁令。

  《华阳国志》曰:谯隆为上林令,武帝欲广上林苑。隆言:"尧舜至治,广德不务林苑。"帝后思其言,征为侍中。

  《益部耆旧传》曰:蜀郡张宽,字叔文,汉武帝时为侍中。从祀甘泉至渭桥,有女人浴於渭水,乳长七尺。上怪其异,遣问之,女曰:"帝后第七车者知我所来。"时宽在第七车,对曰:"天星主祭祀者。斋戒不严,则女人见。"

  又曰:李固字子坚,谏帝云:"臣一日会朝中,见诸侍中皆诸家年少,无一宿儒可顾问者。"乃进杨厚、黄琼。

  《三辅故事》曰:金日磾字翁叔,封〈禾它〉侯,有忠勤之节,七叶侍中。

  《文士传》曰:张衡拜侍中,恒居帷幄,从容讽议,拾遗左右。

  《竹林七贤传》曰:山涛,大始七年为侍中,诏书曰:"涛清风淳履,思心通远,宜侍帷幄,尽规左右。"

  《颜含别传》曰:颜髦字君道,仪状严整,风貌端美。大司马桓公叹曰:"颜侍中廊庙之望,喉舌机要。"

  魏明帝《先贤传》曰:卢植字子幹,拜侍中。逆臣董卓议欲废帝,群僚之士惟卓是顺,独植正色。卓遂大怒,欲害植。议郎彭伯群与卓亲,入为卓议曰:"夫善人者,天下之纪。卢侍中海内大儒,天下之望。今先害之,则天下怖。"卓遂止。

  《孔丛子》曰:孔臧与子琳书:侍中安国特见崇礼,不供亵事,独得掌御唾壶。朝廷之士莫不荣之。此亲汝所见。

  《环济要略》曰:侍中,古官也。或曰风后为黄帝侍中,周时号常伯。常者,言其道德可常遵也。秦始皇复故冠貂蝉,汉因而不改。侍帷幄,受顾问,拾遣於左右,出则负玺以从,秩二千石。

  《语林》曰:晋孝武好与虞啸父饮酒,不醉不出。后临出拜,殆不复能起,帝因呼人扶上殿:"扶虞侍中。"啸父答曰:"臣位未及扶,醉未及乱,非分之赐,所不敢当。"帝美之,敕左右疏其语。

  《续搜神记》曰:程咸字延休,其母始怀咸,梦老公授药与之,服此当生贵子。晋武帝时历位至侍中,有名於世。

  挚虞《决疑要注》曰:晋武帝时彭权为侍中,帝问侍臣:"旄头之义何谓邪?"权对曰:"《秦纪》云:秦国有奇怪,触山截水,无不崩溃,惟畏旄头,故使虎士执之,以卫至尊。"

  《山公启事》曰:侍中、太常、河南尹并缺,皆显职,宜必得其人。右军裴偕通理有才义,佥论以为侍中才。又启云:"诏,侍中缺,当复得人,谁可者?"雍州刺史郭奕、左卫将军王济皆忠亮有美才,侍中之最高者也。

  《傅咸诗序》曰:朗陵公何敬祖,咸之从兄也。国子祭酒王武子,咸从姑之外孙。何公既登侍中,武子俄而亦作。二贤相得甚欣,咸亦庆之,乃赋诗以申怀曰:"吾兄既凤翔,王子亦龙飞。双鸾游兰渚,二难扬清辉。"

  梁·王筠《为从兄让侍中表》曰:至如元勋旧儒之胄,积德累仁之基,九世七叶之华,相韩事汉之贵。不然则子骏之学洞古今,平子之思侔造化,仲宣之辨识无滞,次仲之解经不穷。然后可以喻旨公卿。问对帷扆,陪六尺之舆,通四方之意。求之微臣,此途顿隔。

  梁丘迟《为范卫军让梁台侍中表》曰:是以怀铅早岁,不以陨获累心;蹑屩晚年,岂以充诎在念?易农伊泰,仕焉已幸,遂复分竹九疑,拥旄百越。值天地中开,神武再廓,麻丝是蓄,菅蒯靡遗。今霸运肇基。四海明目,枢机规献,实在得人,况在庸微,何用膺荷?

  北齐·邢子才《为彭城王韶让侍中表》曰:貂鼲映首,日月在躬,冠盖庶寮,跨蹑多士。虽智惭量力明阙,自知在梁之讥,无待喧哗之议、素餐之责,岂须噂〈口沓〉之口,何悟天情方眷,复延今宠?遂总录百揆,寅亮万机,文昌治本,得失所系。用才长短,隆替以之,何容以斯寡薄,用应兹忝!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二百六十三 ◎职官部六十一

    ○别驾 应劭《汉官仪》曰:元帝时,丞相于定国条州大小为设吏员,治中别驾、诸部从事秩皆百石。 《汉书》曰:黄霸为扬州刺史。三岁,宣帝诏赐车盖特高一尺别驾主簿车,缇䌷屏星於轼前,以彰有德。 《东观汉记》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六十二 ◎职官部六十

    ○良太守下 《北史》曰:西魏裴侠,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惟菽麦盐菜而已,吏人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六十一 ◎职官部五十九

    ○良太守中 《魏略》曰:颜斐字文林。为京兆太守。到官,乃令属县整阡陌,树桑果。又是时人多无车牛。斐课人以闲月取车材,使转相教作车。又课民无牛者命畜猪,贵时卖以买牛。始人以为烦。一二年间,家家有丁车、大..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六十 ◎职官部五十八

    ○良太守上 《汉书》曰:黄霸,字次公,淮阳人也。为颍川太守,咸称神明,奸人去入他郡,盗贼日少。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是时凤皇神雀数集郡国,颍川尤多。天子下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霸,养视..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九 ◎职官部五十七

    ○太守 《论语》子路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善人居中不践迹,不入室也。此人为政不能早有成功,百年乃能无残暴之人。) 《史记》曰: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官皆至..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八 ◎职官部五十六

    ○良刺史下 《唐书》曰:姜谟拜秦州刺史。高祖谓曰:"衣锦还乡,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凉州之路,近为荒梗,宜弘方略,有以静之。"谟至州,抚以恩信,州人相谓曰:"吾辈复见太平官府矣。"盗贼悉来归首..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七 ◎职官部五十五

    ○良刺史中 《后魏书》曰:李崇为扬州刺史。先是,寿春县人苟泰有二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崇曰:"此易知耳。"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经..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六 ◎职官部五十四

    ○良刺史上 《汉书》曰:黄霸为扬州刺史。治有绩,汉宣诏赐车特高一尺,别驾主簿,缇䌷屏泥于载前,以彰有德也。 又曰:朱博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博驻车决遣,四五百..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五 ◎职官部五十三

    ○刺史下 《隋书》曰:杨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於是出拜蒲州刺史。 又曰:高励拜楚州刺史,吏民安之。先是,城北有伍子胥庙,其俗敬鬼,祈祷者必以牛酒,至破产业。励叹曰:..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四 ◎职官部五十二

    ○刺史上 《汉书》曰:监察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刺史,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郡,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又曰:刺史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三 ◎职官部五十一

    ○内史 《史记》曰:汲黯,字长孺。公孙弘为相,乃上言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汉书》曰:倪宽迁右内史。宽既治民,劝农业,表奏开六辅渠,(六辅谓..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二 ◎职官部五十

    ○尹 《春秋传》曰: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尹,正也。) 《汉书》曰: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张晏曰:地高曰京。《左传》曰:"莫之与京。"十亿曰兆。..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一 ◎职官部四十九

    ○都督 《晋书》曰:杜预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南土美而谣之曰:"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 又曰:陶侃为都督荆、雍、益、梁四州诸军事。是时荆州大饥,百姓多饥死。侃至秋熟辄籴,至饥复价粜之,士庶欢悦。咸..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 ◎职官部四十八

    ○司隶校尉 《通典》曰:司隶,周官也。掌五隶之法。辨其物而掌其政令,(五隶,谓罪隶、蛮隶、闽隶、夷隶貉隶也。物谓衣服、兵器之属。)帅其民而捕其盗贼。 《汉书》曰:诸葛丰为司隶校尉,无所回避,京师为之语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九 ◎职官部四十七

    ○从事中郎 《魏志》曰:韩嵩,字德高,义阳人。少好学,贫不改操。知世将乱,不应三公之命,与同好数人隐居於郦西山中。黄巾起,嵩避难南方,刘表逼以为从事中郎。 《吴志》曰:严畯,字曼才,彭城人也。少耽学,善..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八 ◎职官部四十六

    ○王师 《汉书》曰:王式,字翁思,东平人。为昌邑王师。昭帝崩,昌邑王嗣立,以行淫乱废,昌邑群臣皆下狱。治事使者责问曰:"师何以无谏书?"式对曰:"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於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七 ◎职官部四十五

    ○太子率更令 《六典》曰:率更令之职,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及刻漏之政令。凡皇太子释奠於先圣先师,讲学齿胄,皆总其仪注,而为之导引。若皇太子备礼出入,乘轺车,位亚家令焉。 《汉书》曰:颜师古注曰:"掌知..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六 ◎职官部四十四

    ○太子左右赞善大夫 《六典》曰:左赞善大夫,掌翊赞太子以规讽也。皇太子出入动静,苟非其德义,则必陈古以箴焉。右赞善大夫,掌如其左。凡皇太子朝,宫臣则列於右阶之下。 《唐书》曰:贞元十六年,以山人崔芊为右..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五 ◎职官部四十三

    ○太子宾客 《六典》曰:太子宾客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而先后焉。凡皇太子有宾客宴会,则为之上齿。 《汉书》曰: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致商山四皓,以为宾客。又孝武帝为太子,立博望苑以使通宾客,则其义..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四 ◎职官部四十二

    ○太子太师 《六典》曰:太子三师,以道德辅教太子者也,止於动静、起居、言语、视听,皆有以师焉。 《礼记·文王世子》曰: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於中,发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怿。出..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