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二百三十六 ◎职官部三十四

2025-09-23 16:17 太平御览
○国子祭酒

  《六典》曰:国子祭酒、司业之职,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令,有六焉:一曰国子,二曰太学,三曰四门,四曰律学,五曰书学,六曰算学。

  韦昭《辩释名》曰:祭酒者,谓祭六神以酒醊之也。辩云:凡会同飨宴,必尊长先用,以酒祭先,故曰祭酒。汉时吴王年长,以为刘氏祭酒是也。

  徐广《释祭酒》云:古主人具馔,则宾中长者一人举酒祭地,是则长者为祭酒也。

  《汉书》曰:吴王赐号为刘氏祭酒。应劭曰:礼,饮酒必祭,示有先也,故称祭酒。饮时,惟尊长者,以酒沃酹也。

  又曰:张安世荐苏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君命。宣帝以武壮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续汉书·百官表》曰:建武初,置五经博士,太常差次有聪明威重者一人为祭酒,总领纲纪。

  《汉书·百官表》注:博士祭酒一人,掌国子学,每朝,服进贤两梁冠,佩水苍玉。

  《蜀志》曰:先主既定益州,广汉太守夏纂请秦宓为师友祭酒。

  《晋书》曰:袁瑰字山甫,为国子祭酒。时属经丧乱,礼教陵迟,瑰上疏,求立学徒,帝从之。国学之兴,自瑰始也。

  又曰:裴頠为祭酒,奏立太学,讲堂筑门阙,刻石写五经。

  《晋中兴书》曰:杜夷字行齐,以儒学称。中宗以夷为丞相祭酒。中兴初,皇太子凡三至夷舍,执经问义。

  沈约《宋书》曰:博士,秦官也。掌通古今,员多至数十人,有仆射。光武增为十五人,益一经有数家之学故也。皆教弟子。光武改仆射曰祭酒。祭酒者。一位之元长也。

  《齐书》曰:张绪。竟陵王子良领国子祭酒,武帝敕王晏曰:"吾欲令司徒辞祭酒以授张绪,物议以为云何?"子良竟不拜。以绪领国子祭酒。

  《齐职仪》曰:晋令博士祭酒掌国子学,而国子生师事祭酒,执经,葛巾单衣,终身致敬。

  《梁书》曰:王承字安期,为国子祭酒。承祖俭父暕并居此职,三代为国师,前代未有,当时以为荣。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秦录》曰:建元七年,高平苏通、长乐刘祥并以硕学耆儒,尤精二礼。坚以通为《礼记》祭酒,居于东庠;祥为《仪礼》祭酒,处于西亭。坚每月朔旦率百僚亲临讲论。

  《后魏书》曰:韩子熙累迁国子祭酒。子熙俭素安贫,常好退静。迁邺之始,百司并给兵力,时以祭酒闲豫,止给二人。或有令其陈谒者,子熙曰:"朝廷不与祭酒兵,何关韩子熙事?"论者称之。

  《后周书》曰:卢诞本名恭祖,拜给事黄门侍郎,魏帝诏曰:"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朕诸儿稍长,欲命卿为师。"於是亲幸晋王第,敕晋王以下皆拜之於帝前,因赐名曰诞。又以诞儒宗学府,为当世所推,乃拜国子祭酒。

  《隋书》曰:杨汪字元度,拜国子祭酒。帝令百僚就学,与汪讲论,天下通儒硕学多萃焉。论难锋起,皆不能屈。帝令御史书其问答奏之,省而大悦,赐良马一匹。

  又曰:元善迁国子祭酒。上尝亲临释奠,命善讲《孝经》;於是敷陈义理,兼之以讽谏。上大悦,曰:"闻江阳之说,更起朕心。"赍绢百匹,衣一袭。

  《唐书》曰:许后胤尝侍太宗讲,后为睦州刺史,因入朝乞骸骨,太宗召问曰:"朕与卿刺史,资以自养,何谓即求致仕。"后胤对曰:"年老筋力不逮,望得私第,时见阙庭。"太宗曰:"卿气力犹强,欲何官也?"后胤陈谢不敢,太宗曰:"朕昔从卿读书,卿今日从朕求官,但言所欲,不相违也。"时国子祭酒缺,后胤奏言之,因授国子祭酒。

  《风俗通》曰:孙卿有秀才,善为《诗》、《礼》、《易》、《春秋》,至齐襄王时而孙卿最老师,三为祭酒。

  齐王融《为王俭让国子祭酒表》曰:窃以成均义重,振古所崇,资师道尊,有来攸尚。匪由兰芷,畴变入室之情;不自朱蓝,何迁素丝之质?

  ○司业

  《唐书》曰:韦叔夏迁成均司业,久视元年特下制曰:"吉凶礼仪,国家所重,司礼博士,未甚详明。成均司业韦叔夏、太子率更令祝钦明等,博涉礼经,多所该练,委以参掌,冀弘典式。自今司礼所修仪注,并委叔夏等刊定讫,然后进奏。"

  又曰:归崇敬上言:"司业者,义在《礼记》,云乐正司业。正,长也,言乐官之长,司主此业。《尔雅》云:大板谓之业。按《诗·周颂》: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则业是悬钟磬之簨虡也。今太学既不教乐,於义则无所取,请改司业一为左师,一为右师,位正四品上。"

  ○博士

  《六典》曰:博士掌教文武官三品已上及国公子、孙。

  应劭《汉官仪》曰:博士,秦官也。博者,通博古今;士者,辩於然否。孝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秩六百石,太常差次有聪明威重者一人为祭酒,总领纲纪。

  《汉旧仪》曰:武帝初置博士,取学通行修、博识多艺,晓古文、《尔雅》能属文章者为之。朝贺,位次中都官,吏称先生不得言君,其弟子称门人也。

  《汉书》曰:贾谊,文帝召为博士,时年二十许,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

  又曰:韦贤字长孺,为人质朴少欲,笃志於学,兼通《礼》、《尚书》,以《诗》教授,时人号称邹鲁大儒,征为博士。

  又曰:公孙弘对策,时百馀人,太常奏第居下。天子擢之对为第一,召入见,容貌甚严,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也。

  又曰:元鼎中,徐偃为博士,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张汤劾偃矫制,法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万人,专之可也。汤不能诎。

  《东观汉记》曰:甄宇拜博士,每腊诏赐博士羊,人一羊,有大小肥瘦,时议欲杀羊分肉,又欲投钩。宇因取瘦者,自是不复争。后召会,诏问"瘦羊博士"所在,京师因以为号。

  又曰:欧阳歙,其先和伯从伏生受《尚书》,至于歙,七世皆为博士,敦於经学,恭俭好礼。

  《后汉书》曰:光武每朝会辄令桓荣於公卿前说经书,帝称善,曰:"得生几晚!"会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帝曰:"俞,往,汝谐。"因拜荣为博士。

  又曰:董钧,永初为博士,时草创五郊祭祀及宗庙礼乐、威仪章服,辄令钧参议,多见从用,当世称通儒。

  华峤《后汉书》曰:初,欲立《左氏传》博士,范叔以为左氏浅末,不宜立。陈元闻之,乃诣阙上疏争之,更相辩对,凡十馀上,帝卒立左氏学也。

  《汉旧仪》曰:孝文皇帝时博士七十馀人,朝服,玄章甫冠。

  《魏志》曰:乐祗字文载。少好学,黄初中征拜博士。于时太学初立,博士十馀人,学多偏僻,不敢亲教,备员而已。惟文载五业并授。

  又曰:文帝黄初五年,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穀梁》博士。

  又曰:明帝太和二年,诏曰:"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自顷儒官或非其人,将何以宣明圣道!其高选博士才任中常侍者。

  《吴志》诏曰:古者建国,教学为先,所以道世治性为时养器也。自建兴已来,时事多故,吏民颇以目前趋务,去本就末,不循古道。夫所尚不淳则伤化败俗。其案古置学官,立五经博士,核取应选,加其宠禄,科见吏之中及将吏子弟有志好学者各令就业,一岁课试,差其品第加以位赏。使见之者乐其荣,闻之者羡其誉,以敦王化,以隆风俗。

  《晋令》曰:博士皆取履行清淳,通明典义,若散骑、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试诸生有法度者及白衣试在高等,拜郎中。

  《晋书·载记》曰:姚泓受经于博士淳于岐。岐病,亲诣省病,拜于床下。自是,公侯见师傅皆拜焉。

  《后魏书》曰:崔逸字景隽,好古博涉,为国子博士。每因公事,逸常被诏独进,博士特命,自逸始也。

  《后周书》曰:卢辩字景宣。为太学博士,以《大戴礼》未有解诂,辩乃注之。其兄景裕为当时硕儒,谓辩曰:"昔侍中注《小戴》,今尔注《大戴》,庶纂前修矣。"

  《隋书》曰:马光,开皇初,高祖征山东义学之士,光与张仲让、孔笼、窦士荣、张黑奴、刘祖仁等俱至,并授太学博士,时人号为六儒。

  又曰:马光为太学博士,尝因释奠,高祖亲幸国子学,王公以下毕集。光升座讲礼,启发章门。已而诸儒生以次论难者十馀人,皆当时硕学,光剖析疑滞,虽辞非俊辩,而理义弘赡,论者莫测其浅深,咸共推服,上嘉而劳焉。

  又曰:王颇授著作佐郎,寻令於国子讲授。会高祖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颇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高祖大奇之,超授国子博士。

  又曰:何妥授太学博士。帝初欲立五后,以问儒者辛彦之,对曰:"后与天子匹体齐尊,不宜有五。"妥驳曰:"帝喾四妃,舜又二妃,亦何常数?"由是封襄城县伯。

  又曰:房晖远为国子博士。会上令国子生通一经者,并悉荐举,将擢用之。既策问讫,博士不能时定臧否。祭酒元善怪问之,晖远曰:"江南,河北,义例不同,博士不能遍涉。学生皆持其所短,称已所长,博士各各自疑,所以久而不决也。"祭酒因令晖远考定之,晖远览笔便下,初无疑滞。或有不服者,晖远问其所传义疏,辄为始末诵之,然后出其所短,自是无敢饰非者。所试四五百人,数日便决,诸儒莫不推其通博。

  《鲁国先贤传》曰:汉文帝时,闻申公为《诗》最精,以为博士。申公为《诗》,号曰《鲁诗》。

  《李郈别传》曰:郈上书太后,数陈忠言,其辞虽不能尽施用,辄有策诏褒赞焉。博士著两梁冠,朝会宜随士大夫例。时贱经学博士,乃在市长下,公奏以为非所以敬儒德、明国体也。上善公言,正月大朝引博士公府长史前。

  《殷氏世传》曰:殷亮,建武中征拜博士,迁讲学大夫。诸儒讲论,胜者赐席,亮重席至八九,帝嘉之,曰:"讲学不当如是耶!"

  《典略》曰: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为鲁相,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

  《论衡》曰:王莽之时,省五经章句,博士弟子郭略,夜定旧说,死於烛下。

  ○少府监

  《六典》曰:少府监之职、掌百工技巧之政令,总中书尚、左尚、右尚职治,掌治五署之官属,正其工徒,谨其缮作;少监为之贰。

  《汉官·宰尹下》曰:少府,言别为小藏,故曰少府。

  《汉书》曰: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

  又曰:欧阳地余,字长宾。为少府,诫其子曰:"我死,官属送汝财物慎无受。汝九卿儒者子孙,以廉洁著,可以自成。"及卒,少府官属送数百万,其子不受。天子闻而嘉焉,赐钱百万。

  《后汉书》曰:东平王苍为骠骑。正月朔朝,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时阴就为少府,贵傲不奉法,漏将尽,求璧不得。苍掾朱晖遥见少府主簿持璧,乃往,绐曰:"试请观之。"既得而驰奉之,就复以他璧朝。

  张璠《汉记》曰:太常种拂与李儒战而死,子劭征为少府、鸿胪皆不受,曰:"我父尽忠於朝,而为时所妒,父以身徇国,为贼臣所害,为臣子不能除贼,何面目复觐明主!"三辅闻之,为之感动。

  应劭《汉官仪》曰:少府掌山泽、陂池之税,名曰禁钱,以给私养,自别为藏。少者小也,故称少府。

  《魏志》曰:王观徙少府,大将军曹爽使材官张达斫屋材及诸私用之物,观闻之,皆录夺以没官。少府统三尚方御府内藏珍玩之宝,爽等奢放,多有干求,惮观守法,乃徙为太仆。

  又曰:杨阜字义山,为少府卿,然以天下为己任。

  《吴志》曰:先主遣少府徐详至魏,魏太祖谓详曰:"孤比者若越横江之津,与孙将军游姑苏之台,猎长洲之苑,吾志足矣。"详对曰:"大王欲奉至尊以合诸侯,若越横江而游姑苏,是踵亡秦而蹈夫差,恐天下事去矣。"太祖曰:"徐生得无逆诈耶!"

  臧荣绪《晋书》曰:陈眕字国镇,过江为少府卿。时大旱经久,大兴四年四月始雨,有司奏应报赛宗庙山川。中宗诏曰:"祈庙云报赛,非奉尊上辞也,吾意有疑。"眕以为旧山川有祈报,故雨应赛,非大事不应告庙;子无要君亲之道,读祭称赛,於义有违。从之。

  《唐书·官品志》曰:少府卿位视尚书左丞,置材官将军、左中尚方、甄官、平水、中署、南塘、邸税库、东西冶、中黄、细作、炭库、纸官、染署等令、丞。

  ○将作监

  《六典》曰:将作大匠之职,掌供邦国修建土木工匠之政令,总四署、三监、百工之官属,以供其职事;少匠贰焉。

  《汉书》曰:将作少府,秦官,掌治宫室。

  范晔《后汉书》曰:魏霸征拜将作大匠。明年,和帝崩,典作顺陵。时盛冬地冻,中使督促,数罚掾吏以厉霸。霸抚循而已,初不切责,而反劳之曰:"令诸卿被辱,大匠过也。"吏皆怀恩,力作功倍。

  《续汉书》曰:曹褒字叔通,迁将作大匠。时有疾疫,褒巡行病徒,自省医药糜粥,死者减少。

  又《百官志》曰:将作,秩二千石,掌作宗庙、路、寝、宫室。丞一人,六百石。左右校令,左右工徒,掌木工之功,并树桐梓之类,列于道侧。

  又曰:李固字子坚,迁大匠,常推贤士孔融,以将作大匠迁少府也。

  华峤《后汉书》曰:应顺字仲华,为将作大匠,发摘众奸,皆极其刑,豪猾之吏敛迹。视事五年,省费以亿万。

  应劭《汉官仪》曰:世祖中兴,以谒者领其官,章帝建初元年乃置真,位次河南尹。永元七年大匠应慎上言:"百郡计吏,观国之光,而舍逆旅,崎岖私馆,贡篚之物,朽湿曝露。昔晋霸之盟主耳,舍诸侯於隶人,郑子产以为大讥,况今四海之大而可无乎?"和帝嘉纳之。

  《魏志》曰:杨阜字义山,为将作大匠。明帝时初治宫室,发美女充后庭,阜上疏欲省宫人诸不见幸者,乃召御府吏问后宫人数。吏守旧令,对曰:"禁密,不得宣露。"阜怒,杖吏一百,数之曰:"国家不与九卿为密,反与小吏密乎?"帝闻之而愈敬惮。

  《晋书》曰:将作大匠陈勰掘地得古文《尚书》,奏今文长於古文,宜以古文为正;潘岳以为习用已久,不宜复改。

  《唐书·官品志》曰:大匠卿位视太仆,掌土木之工,统左、右校诸署。

  《汝南先贤传》曰:应仲华迁大匠,除藻饰之无用,割有损之浮费,凡所省息七亿馀万。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二百六十三 ◎职官部六十一

    ○别驾 应劭《汉官仪》曰:元帝时,丞相于定国条州大小为设吏员,治中别驾、诸部从事秩皆百石。 《汉书》曰:黄霸为扬州刺史。三岁,宣帝诏赐车盖特高一尺别驾主簿车,缇䌷屏星於轼前,以彰有德。 《东观汉记》曰:..

    3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六十二 ◎职官部六十

    ○良太守下 《北史》曰:西魏裴侠,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惟菽麦盐菜而已,吏人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

    3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六十一 ◎职官部五十九

    ○良太守中 《魏略》曰:颜斐字文林。为京兆太守。到官,乃令属县整阡陌,树桑果。又是时人多无车牛。斐课人以闲月取车材,使转相教作车。又课民无牛者命畜猪,贵时卖以买牛。始人以为烦。一二年间,家家有丁车、大..

    3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六十 ◎职官部五十八

    ○良太守上 《汉书》曰:黄霸,字次公,淮阳人也。为颍川太守,咸称神明,奸人去入他郡,盗贼日少。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是时凤皇神雀数集郡国,颍川尤多。天子下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霸,养视..

    4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九 ◎职官部五十七

    ○太守 《论语》子路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善人居中不践迹,不入室也。此人为政不能早有成功,百年乃能无残暴之人。) 《史记》曰: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官皆至..

    3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八 ◎职官部五十六

    ○良刺史下 《唐书》曰:姜谟拜秦州刺史。高祖谓曰:"衣锦还乡,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凉州之路,近为荒梗,宜弘方略,有以静之。"谟至州,抚以恩信,州人相谓曰:"吾辈复见太平官府矣。"盗贼悉来归首..

    3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七 ◎职官部五十五

    ○良刺史中 《后魏书》曰:李崇为扬州刺史。先是,寿春县人苟泰有二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崇曰:"此易知耳。"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经..

    4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六 ◎职官部五十四

    ○良刺史上 《汉书》曰:黄霸为扬州刺史。治有绩,汉宣诏赐车特高一尺,别驾主簿,缇䌷屏泥于载前,以彰有德也。 又曰:朱博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博驻车决遣,四五百..

    3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五 ◎职官部五十三

    ○刺史下 《隋书》曰:杨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於是出拜蒲州刺史。 又曰:高励拜楚州刺史,吏民安之。先是,城北有伍子胥庙,其俗敬鬼,祈祷者必以牛酒,至破产业。励叹曰:..

    3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四 ◎职官部五十二

    ○刺史上 《汉书》曰:监察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刺史,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郡,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又曰:刺史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

    4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三 ◎职官部五十一

    ○内史 《史记》曰:汲黯,字长孺。公孙弘为相,乃上言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汉书》曰:倪宽迁右内史。宽既治民,劝农业,表奏开六辅渠,(六辅谓..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二 ◎职官部五十

    ○尹 《春秋传》曰: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尹,正也。) 《汉书》曰: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张晏曰:地高曰京。《左传》曰:"莫之与京。"十亿曰兆。..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一 ◎职官部四十九

    ○都督 《晋书》曰:杜预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南土美而谣之曰:"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 又曰:陶侃为都督荆、雍、益、梁四州诸军事。是时荆州大饥,百姓多饥死。侃至秋熟辄籴,至饥复价粜之,士庶欢悦。咸..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 ◎职官部四十八

    ○司隶校尉 《通典》曰:司隶,周官也。掌五隶之法。辨其物而掌其政令,(五隶,谓罪隶、蛮隶、闽隶、夷隶貉隶也。物谓衣服、兵器之属。)帅其民而捕其盗贼。 《汉书》曰:诸葛丰为司隶校尉,无所回避,京师为之语曰:..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九 ◎职官部四十七

    ○从事中郎 《魏志》曰:韩嵩,字德高,义阳人。少好学,贫不改操。知世将乱,不应三公之命,与同好数人隐居於郦西山中。黄巾起,嵩避难南方,刘表逼以为从事中郎。 《吴志》曰:严畯,字曼才,彭城人也。少耽学,善..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八 ◎职官部四十六

    ○王师 《汉书》曰:王式,字翁思,东平人。为昌邑王师。昭帝崩,昌邑王嗣立,以行淫乱废,昌邑群臣皆下狱。治事使者责问曰:"师何以无谏书?"式对曰:"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於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

    3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七 ◎职官部四十五

    ○太子率更令 《六典》曰:率更令之职,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及刻漏之政令。凡皇太子释奠於先圣先师,讲学齿胄,皆总其仪注,而为之导引。若皇太子备礼出入,乘轺车,位亚家令焉。 《汉书》曰:颜师古注曰:"掌知..

    3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六 ◎职官部四十四

    ○太子左右赞善大夫 《六典》曰:左赞善大夫,掌翊赞太子以规讽也。皇太子出入动静,苟非其德义,则必陈古以箴焉。右赞善大夫,掌如其左。凡皇太子朝,宫臣则列於右阶之下。 《唐书》曰:贞元十六年,以山人崔芊为右..

    3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五 ◎职官部四十三

    ○太子宾客 《六典》曰:太子宾客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而先后焉。凡皇太子有宾客宴会,则为之上齿。 《汉书》曰: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致商山四皓,以为宾客。又孝武帝为太子,立博望苑以使通宾客,则其义..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四 ◎职官部四十二

    ○太子太师 《六典》曰:太子三师,以道德辅教太子者也,止於动静、起居、言语、视听,皆有以师焉。 《礼记·文王世子》曰: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於中,发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怿。出..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