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二百四十四 ◎职官部四十二

2025-09-23 16:54 太平御览
○太子太师

  《六典》曰:太子三师,以道德辅教太子者也,止於动静、起居、言语、视听,皆有以师焉。

  《礼记·文王世子》曰: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於中,发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怿。出则有师,是以教喻而德成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大戴礼》曰:昔者周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太公为太师。

  《唐书·官品志》曰:太子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师,常师范、训导、辅翊。

  ○太子太傅

  《礼记》曰:三王教太子,立太傅、少傅以养之,太傅在前,少傅在后。

  《史记》曰:万石君(姓石,名奋。)无文学,恭谨无比,迁为太子太傅。

  又曰:夏侯胜为太子太傅,受业,诏撰《尚书》、《论语》,赐黄金百斤。年九十卒官,赐冢茔,葬平陵。太子赐钱二百万,为胜素服五日,以报师傅之恩。儒者以为荣。

  《汉书》曰:景帝栗太子以窦婴为太傅。十年,栗太子废,婴争不能得,谢病屏居蓝田山下。数月,诸窦宾客辨士说清,遂起朝。

  又曰:萧望之,字长倩,为太子太傅,以《论语》授太子。

  又曰:叔孙通为太傅。高帝欲立赵王,废太子,通谏曰:"昔晋献公以骊姬故,废立太子,晋国乱者数十年;秦不早定扶苏,终使灭祀。今太子仁,陛下必废嫡立庶,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上曰:"公罢,吾戏耳。"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戏乎?"

  又曰:疏广字仲翁,为太傅,兄子受为少傅,朝廷以为荣。皆请免归乡里,公卿祖饯东都门外,百姓观者叹曰:"贤哉二大夫!"初,太子外祖许伯以太子少,请使其弟舜监护太子家。广曰:"太子国储副君,师友必天下英俊,不宜独亲外家。今官属以备,若亲昵外家,非所以广太子德於天下也。"上善之。

  《东观汉记》曰:建安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阴识可,博士张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上称善,曰:"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即拜为太子太傅。

  又曰:张湛字子孝,为太子太傅。及郭后废,因称疾,拜太中大夫。病居东门候舍,故时人号中东门君。帝数存问,赏赐。后大司徒戴涉被诛,帝强起湛以代之,至朝堂遗失溲,因自陈疾笃,不能复任朝事,遂罢之。

  《后汉书》曰:明帝以邓禹先帝名臣,拜太子太傅也。

  应劭《汉官仪》曰:太子太傅,日就月将,琢磨玉质。言太子有玉之质,琢磨以道也。

  《魏志》曰:何夔代凉茂为太子太傅,每月朔,太傅入见,太子正法服而礼焉。

  《吴志》曰:吴粲迁太子太傅,遭二宫之变,抗言执正,明嫡庶之分,欲使鲁王出住夏口,遣杨竺不得令在都邑。又数以消息语陆逊,逊时驻武昌,连表谏争。由此为竺等所谮害。

  又曰:孙权寝疾,征大将军诸葛恪为太子太傅,会稽太守滕胤为太常,并受诏辅太子。

  又曰:阚泽字德闰,会稽山阴人,拜太子太傅,领中书。孙权尝问:"书传篇赋,何者为美?"泽欲讽谕以明治乱,因对贾祖《过秦论》最美,权览读焉。

  又曰:程秉字德枢,汝南南顿人也。秉事郑玄,避乱交州,与刘熙考论大义,遂博通五经。士燮命为长史。权闻其名儒,以礼征;秉既到,拜太子太傅。

  又曰:张温字惠恕,吴郡吴人也。温少修节操,容貌奇伟。权闻之,以问公卿曰:"温当今与为谁比?"大司农刘基曰:"可与全综为辈。"太常顾雍曰:"基未详其为人也。今无辈。"权曰:"如是,张允不死也。"征到廷见,文辞占对,观者倾竦。权改容加礼。罢出,张昭执其手曰:"老夫托意,君宜明之。"拜议郎,选曹尚书,寻迁太子太傅。

  《晋起居注》曰:武帝太始三年始置太子二傅。是时官事大小皆由二傅,太傅立草,少傅写之。

  《晋中兴书》曰:贺循字彦先,为太子太傅。诏曰:"循清直履道,秉尚贞贵,居身以冲约为本,立德以俭让为行,可躬训储宫,默而成化。"

  《唐书·官品志》曰:太子太傅一人,位视尚书令;少傅一人,位视左仆射。

  《魏故事》曰:太傅於太子不称臣,少傅称臣。

  ○太子太保

  《礼记》曰: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

  《晋书》曰:刘实字子真,以特进开府,加太子太保。

  《晋中兴书》曰:怀帝以荀组为侍中,特进,行太子太保。

  傅畅《晋赞》曰:贾充为太尉,行太子太保,以公位重,其为保、傅,或行或领,各随其时。

  《后魏书》曰:显祖将禅位於京兆郡王子推,任城王云、陇西王源贺并固谏。陆馥抗言曰:"皇太子圣德承基,四海属望,不可横议,干国之纪。臣请刎颈殿庭,有死无二。"久之,帝意乃解,诏曰:"馥,直臣也,其能保吾子乎!"遂以馥为太保。

  ○太子少师

  《六典》曰:太子三少,掌奉皇太子以观三师之道德而教谕焉。

  《晋书》曰:惠帝以卫尉裴楷为太子少师。

  《宋书》曰:太子少师、少保,并晋置。

  《后魏书》曰:郭祚领太子少师,曾从世宗幸东宫,肃宗幼弱,祚怀一黄〈扁瓜〉出奉肃宗。时应诏左右赵桃弓与御史王显迭相唇齿深,为世宗所信,祚私事之。时人谤祚者,以为桃弓仆射、黄〈扁瓜〉少师。

  《唐书·官品志》曰:太子少师、少傅、少保,是为三少,各一人,掌皇太子以观三师之德。出则三师在前,三少在后。

  又曰:李纲拜太子少师。纲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特赐步舆,令纲乘至阁下,数引禁中,问以政道。又令舆入东宫,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纲於是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词直,听者忘倦。

  又曰:贞观十三年,以左仆射房玄龄为太子少师。玄龄上表逊位,诏不许。太宗因谓侍臣曰:"太子师保,古难其选。若成王幼小,以周公为傅,左右皆贤,日闻雅训,自幼及长,便为圣君。秦之胡亥,赵高傅之,教以刑法;及其立也,诛功臣,杀亲族,酷烈不已,旋踵而亡。以此言之,善恶由於习近。"

  又曰:唐休璟,年力虽衰,进取弥锐。时宫人贺娄氏用事,而休璟为男取其养女,因以自达,拜太子少师。时议讥之。

  又曰:长庆中,以兼太常卿赵宗儒为太子少师。太常有师子乐,备五方之色,非会朝聘享不作焉。至是,中人掌教坊之乐者,移牒取之。宗儒不敢违,以状白宰相,以为事在有司执守,不合关白,而宗儒忧恐不已。宰相责以懦怯不任事,故换此散秩。

  陶氏《职官录》曰:三少旧视左仆射,冠服同三太也。

  ○太子少傅

  《汉书》曰:上谓张良曰:"子房虽疾,强起傅太子。"时叔孙通已为太傅,以良行少傅事。

  又曰:匡衡字稚圭,为太子少傅,数上书陈便宜。少好学,家贫,佣力以供资用。

  《东观汉记》曰:建兴二十八年,以桓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车马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乎!"

  《后汉书》曰:征王丹为太子少傅。时大司徒侯霸欲与交友,及丹被征,遣子昱候於道,昱迎拜车下,丹下,答之。昱曰:"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丹曰:"君房有是言,丹未之许也。"

  《续汉书》曰:王丹字仲回,为太子少傅,謇谔正直,名德重於时。

  《魏志》曰:邢颙,字子昂。初,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植有宠,丁仪等并赞翼其美。太祖问颙,颙对曰:"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愿殿下深重察之!"太祖识其意,后遂以为太子少傅。

  《吴志》曰:薛综、综子莹、莹子兼,三世并为太子少傅,谈者美之。

  《晋书》曰:山涛转太子少傅。在东宫,年已七十,病疾求退,手诏不听,寻讲武於宣武场。有诏,涛乘步辇,导皇太子入。时尚书仆射卢钦与涛言及孙武用兵本意,武帝欣然而言曰:"山少傅故是天下谈士也。"举坐倾心。

  又曰:何曾议太子少傅当称臣拜,荀顗曰:"太之与少,自二傅之名次耳,非於太子有轻重也。"诏曰:"秦汉以来,旧章废灭,随时改作,其故事不可依用,宜远准古义,定二傅不臣拜。"

  又曰:王雅为太子少傅。时朝望属王珣,珣亦颇以自许。及诏用雅,众遂赴雅焉。将拜,遇雨,请以伞入。王珣不许之,因冒雨而拜。雅既贵幸,威权甚振,门下车骑常数百,而善应接,倾心礼之。

  《晋中兴书》曰:周顗字伯仁,拜太子少傅。顗上疏曰:"臣退自忖省,学不通一经,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难,未能守分。不悟天监忘臣顽蔽,乃欲使臣内管铨衡,外忝傅训,质轻蝉翼,事重千钧,此之不可,不待识而明矣。

  《后周书》曰:萧圆肃,武帝建德三年,授太子少傅,增邑九百户。肃氏以任当师傅,调护是职。乃作《少傅箴》曰:"惟王建国,辨方正位。左史记言,右史书事。莫不援立太子,为皇之贰。是以《易》称明两,《礼》云上嗣。东序养德,震方主器。束发就学,《宵雅》便隶。朝读百篇,已夜乃寐。爱日惜力,寸阴无弃。视膳再饭,寝门三至。小心翼翼,大孝烝烝。询谋计虑,问对疑承。安乐必敬,无忘战兢。夫天道益谦,人道恶盈。汉嗣不绝乎驰道,魏储回还乎邺城。前史攸载,后世扬名。三善既备,万国以贞。姬周长久,实赖元良。嬴秦短祚,诚由少阳。虽卜年七百,有德至历而昌;数世一万,无德不及而亡。敬之敬之,天惟显思。光副皇极,永固洪基。观德审谕,敢告职司。"太子见而悦之,致书劳问。

  《陈书》曰:孝明帝在东宫,宣武皇帝欲以崔光为太子师傅。光固辞,帝令太子南面再拜,宫官皆从太子拜;光北面立,不敢答拜,惟西面拜谢而出。乃授光太子少傅。

  傅玄《太子少傅箴》曰:夫金木无常,方员应形,亦有隐括,习以性成。故近朱默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正人在侧,德义盈堂;鲍肆先入,兰蕙不芳。傅臣司训,敢告君王。

  ○太子少保

  《晋书》曰:怀帝以光禄刘蕃为太子少保。

  《晋诸公赞》曰:惠帝以吏部尚书和峤为太子少保。

  《唐书》曰:李纲字文纪,为太子少保。高祖以纲隋代名臣,甚加优礼,每手敕未尝称名,其见重如此。

  《唐新语》曰:李适之为右相,李林甫密奏其好酒,颇妨政事。玄宗惑焉,乃除太子少保。适之遽命亲故欢会,赋诗曰:"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举朝服其度量。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二百六十三 ◎职官部六十一

    ○别驾 应劭《汉官仪》曰:元帝时,丞相于定国条州大小为设吏员,治中别驾、诸部从事秩皆百石。 《汉书》曰:黄霸为扬州刺史。三岁,宣帝诏赐车盖特高一尺别驾主簿车,缇䌷屏星於轼前,以彰有德。 《东观汉记》曰:..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六十二 ◎职官部六十

    ○良太守下 《北史》曰:西魏裴侠,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惟菽麦盐菜而已,吏人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六十一 ◎职官部五十九

    ○良太守中 《魏略》曰:颜斐字文林。为京兆太守。到官,乃令属县整阡陌,树桑果。又是时人多无车牛。斐课人以闲月取车材,使转相教作车。又课民无牛者命畜猪,贵时卖以买牛。始人以为烦。一二年间,家家有丁车、大..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六十 ◎职官部五十八

    ○良太守上 《汉书》曰:黄霸,字次公,淮阳人也。为颍川太守,咸称神明,奸人去入他郡,盗贼日少。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是时凤皇神雀数集郡国,颍川尤多。天子下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霸,养视..

    4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九 ◎职官部五十七

    ○太守 《论语》子路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善人居中不践迹,不入室也。此人为政不能早有成功,百年乃能无残暴之人。) 《史记》曰: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官皆至..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八 ◎职官部五十六

    ○良刺史下 《唐书》曰:姜谟拜秦州刺史。高祖谓曰:"衣锦还乡,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凉州之路,近为荒梗,宜弘方略,有以静之。"谟至州,抚以恩信,州人相谓曰:"吾辈复见太平官府矣。"盗贼悉来归首..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七 ◎职官部五十五

    ○良刺史中 《后魏书》曰:李崇为扬州刺史。先是,寿春县人苟泰有二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崇曰:"此易知耳。"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经..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六 ◎职官部五十四

    ○良刺史上 《汉书》曰:黄霸为扬州刺史。治有绩,汉宣诏赐车特高一尺,别驾主簿,缇䌷屏泥于载前,以彰有德也。 又曰:朱博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博驻车决遣,四五百..

    3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五 ◎职官部五十三

    ○刺史下 《隋书》曰:杨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於是出拜蒲州刺史。 又曰:高励拜楚州刺史,吏民安之。先是,城北有伍子胥庙,其俗敬鬼,祈祷者必以牛酒,至破产业。励叹曰:..

    3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四 ◎职官部五十二

    ○刺史上 《汉书》曰:监察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刺史,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郡,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又曰:刺史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

    3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三 ◎职官部五十一

    ○内史 《史记》曰:汲黯,字长孺。公孙弘为相,乃上言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汉书》曰:倪宽迁右内史。宽既治民,劝农业,表奏开六辅渠,(六辅谓..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二 ◎职官部五十

    ○尹 《春秋传》曰: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尹,正也。) 《汉书》曰: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张晏曰:地高曰京。《左传》曰:"莫之与京。"十亿曰兆。..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一 ◎职官部四十九

    ○都督 《晋书》曰:杜预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南土美而谣之曰:"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 又曰:陶侃为都督荆、雍、益、梁四州诸军事。是时荆州大饥,百姓多饥死。侃至秋熟辄籴,至饥复价粜之,士庶欢悦。咸..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 ◎职官部四十八

    ○司隶校尉 《通典》曰:司隶,周官也。掌五隶之法。辨其物而掌其政令,(五隶,谓罪隶、蛮隶、闽隶、夷隶貉隶也。物谓衣服、兵器之属。)帅其民而捕其盗贼。 《汉书》曰:诸葛丰为司隶校尉,无所回避,京师为之语曰:..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九 ◎职官部四十七

    ○从事中郎 《魏志》曰:韩嵩,字德高,义阳人。少好学,贫不改操。知世将乱,不应三公之命,与同好数人隐居於郦西山中。黄巾起,嵩避难南方,刘表逼以为从事中郎。 《吴志》曰:严畯,字曼才,彭城人也。少耽学,善..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八 ◎职官部四十六

    ○王师 《汉书》曰:王式,字翁思,东平人。为昌邑王师。昭帝崩,昌邑王嗣立,以行淫乱废,昌邑群臣皆下狱。治事使者责问曰:"师何以无谏书?"式对曰:"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於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

    3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七 ◎职官部四十五

    ○太子率更令 《六典》曰:率更令之职,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及刻漏之政令。凡皇太子释奠於先圣先师,讲学齿胄,皆总其仪注,而为之导引。若皇太子备礼出入,乘轺车,位亚家令焉。 《汉书》曰:颜师古注曰:"掌知..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六 ◎职官部四十四

    ○太子左右赞善大夫 《六典》曰:左赞善大夫,掌翊赞太子以规讽也。皇太子出入动静,苟非其德义,则必陈古以箴焉。右赞善大夫,掌如其左。凡皇太子朝,宫臣则列於右阶之下。 《唐书》曰:贞元十六年,以山人崔芊为右..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五 ◎职官部四十三

    ○太子宾客 《六典》曰:太子宾客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而先后焉。凡皇太子有宾客宴会,则为之上齿。 《汉书》曰: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致商山四皓,以为宾客。又孝武帝为太子,立博望苑以使通宾客,则其义..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三 ◎职官部四十一

    ○仪同 《东观汉记》曰:邓骘字昭伯,延平元年拜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骘也。 《蜀志》曰:黄权降,魏文帝善之,景初三年拜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王隐《晋书》曰:太始七年,以郑袤为司空。天子临轩..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