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二百七十三 ◎兵部四

2025-09-24 12:50 太平御览
○将帅下

  《吕氏春秋》曰:管子言於桓公曰:"垦田大邑,辟土生粟,尽地之利,臣不若宁邀,(邀乃戚也。)请置以为大田。登降辞让,进退闲习,臣不若隰朋,请置以为大行。蚤入晏出,犯颜进谏以忠,不避死亡,不重贵富,臣不若东郭牙,请置以为大谏。平原广城,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若王子城父,请置以为大司马。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诬无罪,臣不若弦章,(章宾胥无。)请置以为大理。君若欲理国强兵,则五子者足矣;君若欲霸王,则夷吾在此。"桓公曰:"善"。令五子皆任其事,以受於管子。十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子,人臣也,用不能长之,而尽以五子之能,又况於人主乎?

  《淮南子》曰:中将上不知天道,下不知地利,专用人与势,虽未能万全,胜钤必多矣。下将之用兵也,博闻而自乱,多知而自疑,居则恐惧,发则犹豫,是以动为人擒矣。今使两人接刃,巧拙不异,而勇士必胜者何也?其行之诫也。

  又曰:鼓不与於五音,而为五音主;水不与於五味,而为五味调;将军不与五官之事,而为五官督。故能调五音者,不与五音也;能调五味者,不与五味者也。是故将军之心,滔滔如春,旷旷如夏,湫漻如秋,典凝如冬。(典常凝正也,常正于冬也。)因刑而与之化,随时而与之移。夫景不为曲物直,响不为清音浊。观彼之所以来,各以其胜应之。是故扶义而动,推理而行,掩节断割,(掩,覆也。覆其节制断割之也。)因资而成功。使彼知吾所出而不知吾所入,知吾所举而不知吾所集。始如狐狸,彼故轻来;合如兕虎,敌故奔走也。

  又曰:将者,必有三隧、四义、五行、十守。所谓三隧者:上知天道,下习地形,中察人情。(凡此三事者,人所从偃隧。)所谓四义者:便国不负兵,为主不顾身,见难不畏死,决疑不辟罪。所谓五行者:柔而不可卷也,刚而不可折也,仁而不可犯也,信而不可欺也,勇而不可陵也。所谓十守者:神清而不可浊也,谋远而不可篡也,操固而不可迁也,明知而不可蔽也,不贪於货,不淫於色,不嚂於辨,不推於明,不可喜也,不可怒也。是谓至平,窈窈冥冥,孰知其情!发必中证,言必合数;动必顺时,解必中腠。(腠理。)通动静之机,明开塞之节。审举错之利害,若合符节。疾如彍弩,势如发矢,一龙一蛇,动无常体。莫见其所中,莫知其所穷;攻则不可守,守则不可攻也。

  《抱朴子》曰:良将,去如收电,可见不可追;留如丘山,可瞻不可动。

  又曰:大将,民之司命,社稷存亡,於是乎在。

  《六韬》曰:武王问太公曰:"王者帅师,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为之奈何?"公曰:"凡举兵帅师,以将为命。在其通达,不在一术也。

  又曰: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才、十过。五才者,勇、智、仁、信、必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於人,信则不欺人,必则无二心。所谓十过者;将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喜利者,有仁而不忍於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用人者。是故兵者,国之大器,存亡之所由也。"

  又曰:太公曰:"夜卧早起,虽剧不悔,妻子之将也;笃实希言,赋物平均,十人之将也;数行刑戮,不避亲戚,百人之将也;讼辩好胜,欲正一众,千人之将也;知人饥饱,念人剧易,万人之将也;战战慄慄,日慎一日,十万人之将也;见贤进之,行法不枉,百万人之将也。知天文,悉地理,四海如妻子,此天师之主也。"

  又曰:为将,冬日不衣裘,夏日不操扇,天雨不张盖。

  又曰:武王曰:"吾欲令三军,亲其将如父母,攻城则争先登,野战则争先赴,闻金声则怒,闻鼓声则喜,为之奈何?"太公曰:"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士卒皆定次,将乃就舍;军不举火,将亦不食。"

  《三略》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军幕未办,时不言倦。冬不服裘,夏不操扇,是谓礼也。

  诸葛亮《兵要》曰: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故良将守之,志立而扬名。

  又曰:不爱尺璧而爱寸阴者,时难遭而易失也。故良将之趋时也,衣不解带,履不遗蹑。

  又曰:贵之而不骄,委之而不专,扶之而不隐,免之而不惧。故良将之动也,如璧之不污。

  又曰:良将之为政也,使人择之不自举,使法量功不自度。故能者不可蔽,不能者不可饬,妄誉者不能进也。

  桓范《世要论》曰:夫事之安危,实在於将。故曰:"将不知兵,以其主与敌;主不择将,以其国与敌也。"然择将者,不务求其策,而反先索其勇;不取之於威严,而用之於软缓。此所谓弃本而要其末也。

  又曰:昔霸王之战,策贵庙胜,故曰上兵伐谋而战胜也。吴起临阵,推剑不持;项羽初学剑,后贵兵略。此勇难独用,况无勇乎。

  又曰:太公誓师后至斩,故云执桴鼓、立军门,有不可犯之色也。严故能行其法,威故能著其恩也。

  又曰:今之择将宜参准往古。古数诡於常时之法,得其状而责任之,所谓坐车上而御骐骥,不劳而致千里者也。

  又曰:古之论将者,言长於计策而课以料敌,言善於治军则考以事政,勇於奋击则责以战斗。若无此三者,则不委之以境外之任,付之以安危之事。

  蒋子《万机论》曰:知兵之将,国之行主,民之司命,古者重之,后世无逮焉。吕望虽知,孙武虽晓,乐毅虽贤,白起虽武;夫齐之朽骨,吴之縻骸,燕之消骼,秦之腐肉,岂可餔其糟粕,复得生而使之哉!固当出我民之最,择其智勇之长者,用其术略也。

  又曰:虽有百万之师,临时吞敌在将也。

  《吴子》曰:凡人之论将,恒观之于勇,勇之于将乃万分之一耳。故《六韬》曰:"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为动。"

  《孙子》曰:将者,勇、智、仁、信、严也。

  又曰: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於一人,谓之气机。道峡路险,名山大塞,十人所守,千人不过,是谓地机。善行间谍,分散其众,使君臣相怨,是谓事机。车坚舟利,士马闲习,是谓力机。此所谓四机者也。

  又曰:夫将可乐而不可忧,谋可深而不可疑。将忧则内疑,(将有忧色,则内外相疑不相信也。)谋疑则敌国奋。(多疑则计乱,乱则令敌国奋也。)以此征伐,则可致乱。故将能清净,(应财曰:清不扰白静。)能平,能整,能受谏,能听讼,能纳人。(受贤于群英之中,若吴纳范蠢、齐纳宁戚之类也。)能采善言,能知国俗,能图山川,能裁厄难,(险、难、厄,皆悉明也。)能制军权。危者安之,惧者欢之,叛者还之,(将有不合去者,慰喻还之,若肃何追韩信。)冤者原之,诉者察之,卑者贵之,(士卒若卑贱者贵之,昔吴起不与士卒同衣食者是也。)强者抑之,敌者残之,(卑中有贱而敌贵者,乱上下之礼残,杀之。)贪者丰之,(悬赏所以丰其心,所以使贪。)欲者使之,(临敌将战,有欲立功名,有欲利敌人者,皆许而使之,所谓使勇使贪。)畏者隐之,(士卒有所畏惧者,隐蔽於后,勿使为军锋。军败由锋怯。)谋者近之,谗者覆之(有谗斗之覆,信之。)毁者复之,(官职有毁废者,则修而复之。)反者废之,横者挫之,服者活之,(首服罪者活之。)降者说之,(说,舍。)获城者割之,(赏功臣也。)获地者裂之,(赐功劳者。)获国者守之,(得其国必封贤以守之。昔吴伐越得而不守,所以终败也。)获厄塞之,获难屯之,获财散之,敌动伺之,敌强下之,(敌阵强则下之与战。若齐师伐鲁鼓之,曹刿不动,三鼓破齐也。)敌凌假之,(敌之威势凌我而来,宜持以待之,勿与战。楚凌汉,求决一决,汉祖知弱不许之是也。)敌暴安之,(敌人为暴虐之行,则安之、劝之,所以怒我众也。昔燕伐齐田单不下,燕师掘齐人冢墓,田单安劝之是也。)敌勃义之,(敌为勃乱之事,则我修义以待之。彼勃我义,故克。)敌睦携之,顺举挫之,(举顺以挫逆也。)因势破之,放言过之。(放过恶言以诬诈敌人,以怒已众也。)此为将之道也。

  又曰:故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善恶同则功臣倦,(赏罚不明,善恶无异,则有功之臣皆懈倦也。)将专己则下归咎,(专己自任,不与下谋,众皆归罪於将而责之。)将自臧则下少功,(臧,善也。将自伐动忘下自用者,故曰少功也。)将受谗则下有离心,将贪财则奸不禁,(上贪则下盗也。)将内顾则士卒淫。(内顾,思妻妾也。)将有一则众不服,有二则军无试,(试,法也。)有三则军乖背,有四则祸及国。

  又曰:《军志》曰:"将谋欲密,士众欲一,(将众如一体也。)攻敌欲疾。"将谋密则奸心闭,士众一则群心结,(结如一也。)攻敌疾则诈不及。设军有此三者,则计不夺。将谋泄则军无势,以外窥内则祸不制,(窥,见也。谋泄则外见已情虚实,其祸不可制也。)财入营则众奸会。(凡为军使外人以财货入营内,则奸谋奄集其中也。)将有此三者,军必败也。"

  又曰:将无虑则谋士去,(将无防虑,不能从谋,故去之。)将无勇则吏士恐,(将怯则下无所恃,故恐也。)将迁怒则军士惧。虑也,谋也,将之所重;勇也,怒也,将之所用意。故曰: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人可烦也。此五者,将兵之过,用兵之灾也。

  又曰:凡战之要,先占其将,而察其才,因形用权则不劳而功兴也。其将愚而信人,可谋而诈;贪而忽名,可货而赂。轻变可劳而困。上富而骄、下贫而磔,可离而间,将怠士懈可潜而袭。智而心缓者可迫也,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诱也,贪而喜利者可袭也,仁而不忍於人者可劳也,智而心缓者可惊也,信而喜信於人者可诳也,廉洁而不爱人者可侮也,刚毅而自用者可事也,懦心喜用於人者可使人欺也。此皆用兵之要,为将之略也。

  何晏《韩白论》曰:此两将者,殆蚩尤之敌,盖开辟所希有也。何者为胜也?或曰:白起功多,前史以为出奇无穷。欲窥沧海,白起为胜。若夫韩信,断幡以覆军,拔旗以流血,其以取胜,非复人力也,亦可谓奇之又奇者哉。白起之破赵军,诈奔而断其粮道。取胜之比,皆此类也。所谓可奇於不奇之间矣,安得比其奇之又奇者哉!

  班叔皮《王命论》曰:是时,陵为汉将,而母获於楚。

  任彦升《奏弹曹景宗》曰:赏茂通侯,荣高列将。

  潘安仁《西征赋》曰:萧、曹、魏、丙之相,辛、李、卫、霍之将,御使则苏属国,震远则张博望。(属国,苏武。博望,张骞。)

  范晔《二十八将传论》曰:中兴二十八将,前世以为上应二十八宿,未之详也。然咸能感会风云,奋其知勇。议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职,至使英资茂绩委而勿用。然原夫良图远算,固将有以为尔。若乃王道既晦,降及霸德,犹能受授惟庸。勋贤兼序,如管、隰之迭升桓世,先赵之同列文朝,可谓兼通矣。降自秦汉,世资战力,至於翼扶王运,皆武人崛起,亦有鬻缯盗狗轻猾之徒。或崇以连城之赏,或任以阿衡之地,故势疑则隙生,力侔则乱起萧樊。且犹缧绁,信越终见菹戮,不其然乎!自兹以降,讫於孝武,宰辅五世,莫非公侯。遂使搢绅道塞,贤能蔽壅。故光武鉴前事之违,存矫枉之志。虽寇、邓之高勋,耿、贾之鸿烈,分土不过大县数四,所加特进朝请而已。观其治平临政,课职责咎,将所谓导之以法,齐之以刑者乎?永宁年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於南宫云台,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故依其大第,系之篇末,以志功次云尔。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三百一十九 ◎兵部五十

    ○拒守上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先谘之庙堂,虑其危难,然后高垒深沟,使兵士练习,故敌不得胜。)以待敌之可胜,(以此守备之固,待敌之阙,则可胜也。)不可胜在己,(言守备之固,制敌在外也。)可胜..

    0 太平御览 2025-09-24
  • 卷三百一十八 ◎兵部四十九

    ○攻围下 王隐《晋书》曰:祖约为豫州刺史,胡骑至,攻城大战。其日西风,兵火俱攻。贼以绳系铁钩摘挽城楼,楼柱拔坏,又作铁钩扌属(音劚)城登梯得上,所挽楼城北角行墙三十步坏。约始大怖,使戴洋呼:"孙叔敖、伍子..

    1 太平御览 2025-09-24
  • 卷三百十七 ◎兵部四十八

    ○攻围上 《孙子》曰: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橨辒,具器械,三月而后城,距闉又三月而后已。(修,治也。橹,大楯也。橨辒,车也。轒状,其下四轮,从中推之至城。器械者,机关攻守总名,蜚临,云梯之属..

    1 太平御览 2025-09-24
  • 卷三百一十六 ◎兵部四十七

    ○掩袭下 《晋书》曰:石勒伪推奉晋幽州刺史王浚,浚不疑勒。於是轻骑袭幽州,以火宵行。至易水,浚督护孙纬驰遣白浚,引军拒勒。浚将佐咸请出军击勒,浚怒曰:"石公来,正欲奉戴我也,敢言击者斩!"乃命设飨以待之..

    1 太平御览 2025-09-24
  • 卷三百一十五 ◎兵部四十六

    ○水战 《国语·吴语》曰:越王军於江南,明日将舟战於江。 《晋书·慕容超载记》曰:水战,国之所短,吴之所长。 又《晋书》曰:陈敏作乱,陶侃时镇江夏,以朱伺能水战,晓作舟舰,乃遣作大舰,暑为右甄,据江口,..

    1 太平御览 2025-09-24
  • 卷三百一十四 ◎兵部四十五

    ○突围 《汉书》曰:赵充国,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大为虏所围。汉军乏食数日,充国乃与壮士百馀人溃围陷阵,贰师引军随之,遂得解。身被二十馀疮。 又曰:灌夫父张孟,常为颖阴侯灌婴舍人,蒙灌氏姓为灌..

    1 太平御览 2025-09-24
  • 卷三百一十三 ◎兵部四十四

    ○决战下 《隋书》曰:文帝遣将贺若弼伐陈,后主令中将军鲁广达陈兵白土岗,居众军之南偏,镇东大将军任忠次之,护军樊毅、都官尚书孔范又次之,侍中车骑大将军萧摩诃军最居北,众军南北亘二十里,首尾进退,各不相..

    1 太平御览 2025-09-24
  • 卷三百一十二 ◎兵部四十三

    ○决战中 《后汉书》曰:贾复与五校战於真定,大破之。复伤疮甚。光武大惊曰:"我所以不令贾复别将者,为其轻敌。果然,失吾名将。闻其妇在孕,生女耶,我子娶之!生男耶,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复病寻愈,追..

    1 太平御览 2025-09-24
  • 卷三百一十一 ◎兵部四十二

    ○请战 《左传》曰:帅师以来,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矣。 又曰:晋师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请战。 又曰: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 又曰:晋侯逆秦师,使韩简视师,(韩简,晋大..

    1 太平御览 2025-09-24
  • 卷三百一十 ◎兵部四十一

    ○战下 《后周书·梁台传》曰:时大军围洛阳,久而不拔。齐骑奄至,齐公宪率兵御之,乃有数人为敌所执。已去阵二百馀步,台望见之,愤怒,单马突入,射杀两人,敌皆披靡,执者遂得还。齐王宪每叹曰:"梁台果毅胆决,..

    1 太平御览 2025-09-24
  • 卷三百九 ◎兵部四十

    ○战中 《后汉书》曰:吴汉讨公孙述,乃进军攻广都,拔之。光武戒汉曰:"成都十馀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遂自将步骑二万馀进逼成都..

    1 太平御览 2025-09-24
  • 卷三百八 ◎兵部三十九

    ○战上 《尚书大传》曰:战者,惮也,惊之也。 《说文》曰:战,斗也。 《开元文字》曰:仲秋大阅,戎众庶,修战法,"阴疑於阳必战"是也。凡师皆阵曰战。谓坚而有备,各得其所,成败决於志力也。 《易》曰:上六:龙..

    1 太平御览 2025-09-24
  • 卷三百七 ◎兵部三十八

    ○会兵 《书》曰:戊午,师渡孟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族,众也。如林,言盛多。会,逆,拒战。)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壹戎衣,而天下大定。(言与众同心,动有成也。) 《穀..

    1 太平御览 2025-09-24
  • 卷三百六 ◎兵部三十七

    ○请征伐 《家语》曰:孔子北游,登于农山。子路、子贡、颜回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旍缤纷,下蟠于地。(蟠,委也..

    1 太平御览 2025-09-24
  • 卷三百五 ◎兵部三十六

    ○征伐下 《说苑》曰:赵简子举兵伐齐,有被甲者笑之。曰:"子何笑?"对曰:"臣有宿笑。"简子曰:"有以说之,则可,无则死。"对曰:"当桑之时,臣邻家夫与妻俱之田,见桑中女,因追之;不能,还反,其妻怒而去之,臣..

    1 太平御览 2025-09-24
  • 卷三百四 ◎兵部三十五

    ○征伐中 《史记》曰:秦缪公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缪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遂去降秦。奏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利。 又曰:赵四战之国,其人习兵,不可伐也。 又曰:鲁君问柳下惠伐齐,下惠归而有忧色,曰:"..

    1 太平御览 2025-09-24
  • 卷三百三 ◎兵部三十四

    ○征伐上 《释名》曰:伐,豁也,所向莫敢当前,豁然破散也。 《易》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书》曰:葛伯仇饷汤,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 又曰: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

    1 太平御览 2025-09-24
  • 卷三百二 ◎兵部三十三

    ○先锋 《后汉书》曰:祭彤拜辽东太守。至则厉兵马,广斥候。彤有勇力,能贯三百斤弓。虏每犯塞,常为士卒前锋,数破走之。 《东观汉记》曰:贾复以偏将军从上拔邯郸,击青犊,大战,日中,贼阵坚不却。上传召复曰:..

    1 太平御览 2025-09-24
  • 卷三百一 ◎兵部三十二

    ○阵 《尚书》曰:武王与纣癸亥阵於商郊。 《左传》曰:晋将荀吴败燕无终及群狄於太原,崇卒也。(无终,山戎。)初将战,魏舒曰:"彼走我车,所遇又阨,(地险不便也。阨,乌介反。)以什共车必克。(更增十人,当一车之..

    2 太平御览 2025-09-24
  • 卷三百 ◎兵部三十一

    ○卒 《说文》曰:隶人给事者为卒,衣有题识者也。 《玉篇》曰:卒,众之名也,屯戍之兵也。 《桂苑》曰:卒,隶人也。 《管子》曰:管仲相齐,作内政而寄军令,二百人为卒,卒有正。卒,聚也。 《韵海》曰:南楚谓..

    1 太平御览 2025-09-2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