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四百三 ◎人事部四十四

2025-09-25 16:58 太平御览
○道德

  《礼记·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又曰: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又曰: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又曰: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又曰:君子之道,造端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又《学记》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又曰:大道不器。(谓圣人之道,不如器施於一物也。)

  又《乐记》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道,谓仁义也。欲,谓邪淫也。)

  《尚书·大禹谟》曰: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失道求名,古人贱之。)

  又《洪范》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言无有乱为私好恶,动必循先王之道。)

  又《旅獒》曰:志以道宁,言以道接。(在心为志,发气为言,皆以道为本,故君子勤道。)

  《周易·系辞》曰: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论语·学而》曰: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有道谓有道德者。正谓问事是非也。)

  又《公治长》曰: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又曰: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又《卫灵公》曰: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又曰:君子谋道不谋食。

  又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又曰:君子学以致其道。

  又《子张》曰: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於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又《颜渊》曰:季康子问於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欲使季康子先自正也。偃,仆也。草加之以风无不仆者,犹民之化於下。)

  《大戴礼》曰:笃仁而好学,多闻而顺道。天子疑则问,应而不穷者谓之道。道者,导天下之道。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王弼曰:可道,指事造形,非其常道可道。

  《庄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

  子思子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言有枝叶。

  又曰:祝牧谓其妻曰:"天下有道,我韨子佩;天下无道,我负子戴。"

  又曰:原宪处鲁,居环堵之室,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匡,正也。)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正冠踪履,杖藜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也?"原宪应之曰:"宪闻无财之谓贫,学道而不能行之之谓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

  《文子》曰:夫道德者,匡邪以为正,治辞以为定,上下之仪也。上有道德即下有仁义。积道德者,天与之,地助之,鬼辅之。

  《鬻子》曰:发政施令为天下福,谓之道。

  《公孙尼子》曰:道为知者设,贤为圣者用。

  《淮南子》曰:圣人之道若中衢樽,过者斟酌,虽多少不同而各得其宜也。

  杨子《法言》曰:仲尼之道犹四渎,经营中国,终入大海。

  又曰:君子之道有四:简而易用也,要而易守也,炳而易见也,法而易言也。

  又曰:圣人重其道而轻其禄,众人重其禄而轻其道。

  《盐铁论》曰:以道德为城,文王是也。以道德为胄,汤武是也。

  桓谭《新论》曰:三皇以道治,五帝以德化。王道纯粹,其德如彼;霸道驳杂,其功如此。

  王逸《正部》曰:仲尼门人哺道醇饮道宗。

  《昌言》曰:道德仁义,天性也。织之以成其物,练之以致其情,莹之以发其光。

  《任子》曰:道德之怀民,犹春阳之柔物也。履深冰而不寒,结本条而不折。

  《杜氏幽求子》曰:盖道清淡以无为吻家,恬虚寂静,弘广多包,岂非圣人所宅乎!

  又曰:有道之国,其鬼不神。

  崔玄始《正论》曰:国不信道,工不信度,亡可待也。

  《傅子》曰:君子审其宗而后学,明其道而后行。

  《中论》曰:道之於人,甚简且易,不如采金攻玉涉艰难也。

  《苻子》曰:为道者日损而月章,为名者日章而月损。

  《释名》曰:德,得也,得事宜也。

  《周礼·地官·师氏》曰:一曰至德,二曰敏德,三曰孝德。(至德,中和之德。敏德,仁义顺时。孝德,尊祖爱亲。)

  《礼记·学记》曰: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

  又《祭义》曰:天子有善,让德於天。

  又《中庸》曰: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又曰: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又《表记》曰: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

  又《大学》曰:富润屋,德润身。

  《左传·桓公》曰: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

  又僖公中曰:庸勋亲亲,昵近尊贤,德之大者也。

  又曰: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

  又曰:太上以德抚民。

  又文公上曰:孝敬忠信吻吉德,盗贼藏奸为凶德。

  又宣公上曰:楚子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

  又成公上曰:四王之王也,(禹、汤、文、武。)树德而济同欲焉。

  又襄公二十四年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

  又昭公三曰:盛德必百世。

  《毛诗·荡·烝民》: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尚书·舜典》曰:玄德升闻,乃命以位。(玄谓幽潜,潜行道德,升闻天朝,遂见徵用。)

  又《大禹谟》曰: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迈,行;种,布也。皋陶布行其德,下治於民,民归服之。)

  又曰:惟德动天,无远不届。

  又《仲虺之浩》曰: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

  又《伊训》曰: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

  又《太甲》曰:德惟治,否德乱。(为政以德,则治不以德则乱。)

  又《咸有一德》曰: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

  又《泰誓》曰:同力度德,同德度义。(力钧则有德者胜,德钧则秉义者胜。)

  又曰: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又曰:树德务滋,除恶务本。(立德务滋长;去恶务除本。)

  又《洪范》:五福,四曰攸好德。(所好者德,福之道。)

  又《旅獒》曰: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以人为戏弄则丧其德。)

  又《蔡仲之命》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周官》曰: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为德直道而行,於心逸豫而名日美。)

  又《君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周易·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又《系辞》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论语·为政》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者无为犹北辰之不移而众星拱之。)

  又《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又《先进》曰:德行: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又《宪问》: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又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骥,古之善马也。德谓在五御之威仪。)

  又《季氏》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尚书大传》曰:有德者,尊其位而重其禄。

  《史记》曰:一年种之以穀,十年树之以木,百年来之以德。

  《东观汉记》曰:张谌字子孝,右扶风人。以笃行纯淑,乡里归德。虽居幽室暗处,自整顿三辅,以为仪表。

  又曰:淳于恭字孟孙,北海淳于人。以谦俭推让为节。人有刈恭禾,见之,念其愧,因伏草中,至去乃起。恭家井在门外,上有盆,邻里牧牛儿争饮牛。恭恶其争,多置器其上,为预汲水满之。小儿复争,恭各语其家父母。父母乃禁怒之。里落皆化而不争。

  《三辅决录》曰:冯豹字德文。母为父所出,后母遇之甚酷。豹事之愈谨,时人为之语曰:"道德彬彬冯德文。"

  王隐《晋书》曰:庾衮字叔褒,颍川人。少遭大疫,二兄亡,次兄毗又疫。其疠菩藿炽,衮父母诸弟皆出,避家。衮独不出,诸父强之,不可,曰:"衮性不畏病。"纳浆粥扶持,不舍昼夜,省柩哀临,十有馀旬。病既歇,家乃反,而衮亦无患害。宗党叹曰:"异哉!此子能守人之所不能守,能行人之所不能行。"

  《晋中兴书》曰:卫玠字叔宝。常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其喜愠。

  《齐书》曰:张绪字思曼,为吏部尚书。每朝见,太祖目送之,谓王俭曰:"绪以位尊我,我以德贵绪。"

  又曰:王秀之字伯奋,为南郡内史、州西曹。荀丕欲交秀之,拒而不纳。报丕书曰:"仆以德为宝,足下以位为宝。各宝其宝,於此敬宜也。"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为德。(上德之人惟道用其德故能有德,下德而德之必有失焉。)

  《文子》曰:山高者其木修,地广者其德厚。

  又曰:闲九窍,灭志意,弃聪明,反无识,含阳吐阴,而与万物同德也。

  《庄子》曰: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

  《韩子》曰: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

  《孟子》曰: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

  《鹖冠子》曰:德及万人者谓之豪,德过百人者谓之英。

  《孔丛子》曰:胩子身长不过六尺,齐国莫不鬃缮;赵文子身如不胜衣,相晋国以宁:诸侯敬服其德故也。

  扬子《法言》曰: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

  《傅子》曰:上德之人,其济万物也,犹天之有春秋,时至自生,非德之力。

  《太公金匮》曰:德行则福,德废则覆。

  《易参同契》曰:道成德就,潜伏俟时。

  《海内先贤行状》曰:王烈字伯善。时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者曰:"我邂逅迷惑,从今将改。子既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

  又曰:戴良字叔鸾。高才磊硌,英声远播。少者怀之,长者慕之。乡里缙绅,下至黎庶,莫有忿争之家。

  又曰:徐孺子徵聘未尝出门,赴丧不远万里。常事江夏黄公薨,往会其葬。家贫无以自供,赍磨镜具自随,每至所在,赁磨取资,然后得前。既至,设祭哭毕而返。陈仲举为豫章太守,召之则到,馈之则受,但不服事,以成其节。

  又曰:仇览字季知。学通五经,选为亭长。民有孙玄,少孤,与母居,诣览告玄不孝。览谢遣之,属母归,勿言,方为教之。后览赍礼诣玄,为陈孝子供养之意。玄遂感激,卒为孝子。时令河内王涣,政尚清严,闻览得玄不治,心独望之,乃问览"在亭不治不孝,得无失鹰鹯之志乎?"对曰:"窃以鹰鹯不如凤皇,故不为也。"涣感览言,用损威刑。

  《会稽典录》曰:郑弘字巨君,为郡督邮上计史。时计掾勾章任尚,居素温富,乘鲜车,驾肥马。弘恒在后,尚辄骂,弘无愠容。弘、尚在京师游学还郡,俱见府君。府君所问,弘无不对,而尚不知出。又问弘:"掾行道数相折辱,何以不答?"弘谢曰:"过奉显使无光国之美,马羸行迟面,恐失期贺,以相催促,自是其宜。愚闻两虎俱斗,大者必伤,小者必死,两为无益,故不敢答。"府君叹曰:"此谓长者,太守所不能也。"

  《汝南先贤传》曰:黄宪字叔度。不矜名以诡时,不抗行以矫俗。窥其门者莫敢践其庭,睹其流者不能测其肾拢时人论曰:"颜渊复生乎!"

  《襄阳耆旧记》曰:庞德公子奂,字世文。晋太康中,为牂牁太守。去官归乡里,居荆南白沙乡。里人宗敬之,相语曰:"我家池中龙种来里中化其德,少壮皆代老者担。"

  《陈实别传》曰:实字仲躬,颍川人。自为儿童不为戏弄等类所归。实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诤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返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於梁上。实阴见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与性成,遂至於此,如梁上君子矣。"盗大惊,自投於地,稽首归罪。实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困贫。"令遗绢二匹。自是,县无复盗窃。

  《荀氏家传》曰:荀彧德行周备,名重天下,海内英俊咸嘉焉。

  又曰:锺繇以为:"颜子既没,能备九德百行、不二其过者,惟荀彧乎!"或问繇曰:"君推荀君,比之颜子,自以不及,其可得闻乎?"繇曰:"夫明君师臣,其次友之。以太祖之聪明,每大事常先咨之荀彧,是则古师友之义也。吾等受命而行,犹或不尽,去固远耶。"

  《潘勖别传》曰:勖宽贤容众,与天下人等休戚,同有无,不以家财吻己有。

  《任嘏别传》曰:嘏字照先,乐安人。幼以至性见称。遇荒乱,家贫,卖鱼。会官发鱼,鱼贵数倍。嘏取直如常。会太祖创业,召海内至德。嘏应其举,为临淄侯庶子。

  ○阴德

  《左传·宣公下》曰: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初,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病疾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亢,御也。)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汉书》曰:于定国父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曾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

  又曰:邴吉字少卿,鲁国人。为丞相,宽大好礼。初,吉有阴德於孝宣帝微时。帝即位,众莫知之,吉亦不言。吉从大将军长史迁至御史大夫,帝闻将封之,会吉病甚,将使人加绶而封之。及其生也。太子太傅夏侯胜曰:"此未死也。臣闻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子孙。今未获其乐而病,非其死病也。"后果愈。乃封博阳侯,终飨其禄。

  《后汉书》曰:何敞六代祖比干学《尚书》於晁错,注云:比干字少卿,经明行修,兼通法律,为汝阴县狱吏决曹掾,平活数千人。后为丹阳都尉。征和三年三月辛亥,天大阴雨,比干在家,中日梦贵客车骑满门。觉以语妻,语未已而门有老妪,年可八十馀,头白,求寄避雨,雨甚而衣履不沾雨渍。止,送至门,乃谓比干曰:"公有阴德,今日赐公策以广公之子孙。"因出怀中苻策,状如简,长九寸,凡九百九十枚,以授比干曰:"子孙佩印绶者如此算。"

  又曰:和熹邓后叔父陔言:常闻活千人者子孙有封。兄训为谒者,使修石臼河,岁活数千人。大道可信,家必蒙福。初,太傅禹叹曰:"吾将百万之众,未尝妄杀一人,其后代必有兴者。"

  又曰:永平中,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覆考。明年,三府举袁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案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吏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去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其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馀人。

  又曰:虞诩字升卿。祖经为县狱吏,决狱平。尝曰:"东海于公,高其里门,而其子定国卒至丞相。吾决狱六十年矣,虽不及于公,其庶几乎。吾子孙何必不为九卿耶!"故字诩曰升卿。

  谢承《后汉书》曰: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举孝廉,在郎署。有郎负息钱数十万,债主日至,剪求无已。重乃密以钱代还。郎后觉知而厚辞谢之。重曰:"非我之为。将有同姓名者。"终不言惠。

  《吴志》曰:锺离牧字子翰,会稽山阴人。少居永兴,自垦稻田二十馀亩。临熟而县民识之。牧曰:"本以田荒,故垦之耳。"遂以稻与县人。

  沈约《宋书》曰:沈道虔,吴兴武康人。少仁爱,好《老》、《易》。郡州府凡十二命皆不就。有人窃其园菜者,外还见之,乃自逃隐,候窃者取足去后,乃出。

  《唐书》曰:载初中,徐有功为大理丞。时酷吏来俊臣等构陷无辜,公卿震恐,有功独存平恕。诏下大理者,有功皆议出之,前后济活数十百家。

  《吕氏春秋》曰:宋景公时,荧惑在心。问子韦,子韦对曰:"祸在君,可移宰相。"公曰:"宰相所与治国家。"曰:"移於民。"公曰:"民死谁与为君?"曰:"移於岁。"公曰:"岁饥民必死。"子韦北面再拜曰:"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赏君。"荧惑果三徙舍。

  《贾谊书》曰:楚惠王食寒菹得水蛭。王不欲以饮食伤人,乃吞之。令尹避席再拜而贺曰:"臣闻天道无亲,惟德是辅。"是夜,惠王之后溷而蛭出,其久病心肠之积皆愈。

  又曰:孙叔敖之为儿也,出游归,遂忧而不食。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旦见两头蛇,恐死。"其母曰:"今蛇安在?"曰:"敖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吾恐人又见之,杀而埋之。"母曰:"无忧,汝不死矣。吾闻有阴德者,天必报之以福。"果不死矣。

  《高士传》曰:初,晋宣帝布衣时,与胡昭有旧。昭同郡周士等谋欲害帝,昭闻而涉险邀士於齐渑之间,止士。不肯。昭泣以示诚,士感义,乃止。昭虽有阴德於帝,口终不言。

  《续齐谐记》曰: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鸦凫所搏,坠於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惟食以黄花。百馀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事当如此数矣。"

  《会稽典录》曰:郑弘为灵文乡啬夫。民有弟用兄者,未还之。嫂诣弘诉之。弘卖中单(即今之汗衫也。)为叔还钱。兄闻之惭愧,遣其婢索钱还弘,弘不受。

  又曰:夏香字曼卿,永兴人。门侧有大井,傍设水瓮。里中儿童各竞饮牛,争水共斗。香预吻汲水,多置器瓮,由是无争,专以德化。香至四节先庆酌二亲,退赍酒肴,劳问里中父老,以此为常。

  《益部耆旧记》曰:王忳常诣京师,於空舍中见一书生疾困,愍而视之。书生谓忳曰:"我当到洛而得病,命在须臾。腰下有金十斤,愿以相赠,死后乞藏骸骨。"未及问姓名而绝。忳即鬻金一斤,营其殡葬,馀金悉置棺下,人无知者。后归数年,县署忳大度亭长。初到之日,有马驰入亭中,其日,风飘一绣被复堕忳前。即言於县,马遂奔走,牵忳入他舍,主人见之,喜曰:"今擒盗矣!"问忳得马,忳说其状并绣被。主人怅然良久,乃曰:"被随飘风与马俱亡,卿何阴德而致此二物?"忳自念有葬书生事,因为说之。道书生形貌及埋金之处。主人惊曰:"是我子,姓金名彦,前往京师不知所在,何意卿乃葬之。大恩久不服,天以此彰卿德耳。"忳悉以被马还之,彦父不取,又厚遗忳。忳辞让而去。时彦父为州从事,因告新都令,假忳休息,与俱迎彦丧。馀金且存。由是显名。

  《广州先贤传》曰:罗威字德仁,南海番禺人也。有邻家牛数食其田禾,既不可止,遂为断刍多着牛家门中,不令人知。数如此,牛主惊怪,不知为谁。阴察求之,乃觉是威。自后更相约率收拾牛犊,不敢复践伤於威田。

  《豫章耆旧志》曰:施阳字季儒,迁舒瘤拢及之官,道经江夏,遇寇贼兴起,劫夺阳物。贼去后,车上席下尚有五千钱,追以与贼。

  《荀氏家传》曰:荀遂字仲阳。夫人有至行。时岁荒饥,有馀米粜之,夫人恒扌豕斛,籴者倾量辄过本。时人号曰扌豕斛夫人。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四百二十三 ◎人事部六十四

    ○谦 《易·谦卦》曰:《谦》亨。君子有终。吉。彖曰:"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象》曰:地中有..

    1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四百二十二 ◎人事部六十三

    ○义下 《战国策》曰: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债於薛者?"冯〈马雚〉曰:"能。"於是载券契而行,辞曰:"收债毕,何市而反?"孟尝曰:"视吾家所寡有者,乃为之。"至薛,召诸民当偿债者,悉来合..

    0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四百二十一 ◎人事部六十二

    ○义中 《晋书》曰:郗鉴,字道徽,高平金乡人,汉御史大夫虑之玄孙。初,鉴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穷馁,乡人以鉴名德,傅共饴之。时兄子迈、外生周翼并小,常携之就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贤,欲共相济耳,恐不能..

    0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四百二十 ◎人事部六十一

    ○义上 《释名》曰:义者,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 《说文》曰:义者,己之威仪也。 《易·下系》曰: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礼记·经解》曰: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 《尚书》曰:以义制事。 《左传·隐公..

    1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四百一十九 ◎人事部六十

    ○仁德 《释名》曰:仁,忍也。性恶杀,好善,含忍之也。 《礼记·经解》曰:上下相亲谓之仁。 又《中庸》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又《表记》曰:子曰:"仁有三,与仁同功而异情。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与仁..

    0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四百一十八 ◎人事部五十九

    ○忠贞 《管子》曰:忠者,臣下之高行。 《孟子》曰:教人以善谓之忠。 《淮南子》曰: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抱朴子》曰:竭身命以徇国、经夷险而一节者,忠臣也。 《说苑》曰:逆命利君谓之忠。 又曰:卑身贱体,..

    0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四百一十七 ◎人事部五十八

    ○忠勇 《左传·庄公》曰:齐侯田于贝丘,坠于车,伤足丧屦。反,诛屦於徒人费。(诛,责也。)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费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费请先入,(诈欲助贼。)伏公而出斗,..

    0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四百一十六 ◎人事部五十七

    ○友悌 《周礼·大司徒》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礼记·曲礼》曰: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悌也。 又《礼运》曰:兄良,弟悌,夫义,妇听,家之肥也。 又《檀弓上》曰: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而弗..

    0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四百一十五 ◎人事部五十六

    ○孝女 《史记》曰:淳于缇萦者,齐人也。父淳于意,为太仓令,生女五人,萦最小。父犯罪当刑,乃骂其女曰:"生女不生男,缓急非有益也。"萦自伤涕泣,随父至长安,诣北阙上书曰:"父为吏,齐中皆称廉平。今坐法当刑..

    0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四百一十四 ◎人事部五十五

    ○孝下 《汝南先贤传》曰:薛苞,字孟尝,西平人。好学笃行,丧母,以至孝闻。父娶后妻而憎苞,分之出宅。苞日夜泣不能去,被殴杖,不得已庐於外,旦入洒扫。父怒,又逐之。乃庐於里门,晨昏不废。积岁馀,父母惭而..

    0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四百十三 ◎人事部五十四

    ○孝中 《陈书》曰:徐孝克,陵第三弟。事所生母,尽孝。每侍宴,无所食啖,至席散,当其前膳羞又损减。高祖密记以问中书舍人管斌,尝不能对。自是,斌以意伺之,见孝克取珍果内伸带,斌常莫能识其意,后更寻访,方..

    1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四百一十二 ◎人事部五十三

    ○孝上 《尔雅》曰:善父母为孝。 《毛诗·邶》曰:《凯风》,(凯风,南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 又曰:《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国小迫..

    1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四百一十一 ◎人事部五十二

    ○孝感 《孝经左契》曰:玄气混沌,孝在其中。天子孝,天龙负图,地龟出书,大孽消灭,云景出游。 《孝经援神契》曰:庶人孝则木泽茂,浮珍舒恪草,秀水出神鱼。(此庶人谓有德不仕,若曾子之孝,千里感母,能使其域..

    0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四百一十 ◎人事部五十一

    ○交友五 《傅幹与张叔威书》曰:吾与足下,义结纨素,恩比同生。 《东方朔与公孙弘书》曰:爵禄不相责以礼,同类之游不以远近为故。东门先生居蓬户空穴之中,魏公子一朝以百骑造之。吕望未尝与文王同席而坐,一朝让..

    0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四百九 ◎人事部五十

    ○交友四 《庄子》曰:子祠、子舆、子梨、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知死生存亡之体,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见而笑,莫逆於心。遂相与为友。 又曰:孔子与柳下季为友。 又曰:桑扈、孟子、琴张三人相与为友。 《孟子》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四百八 ◎人事部四十九

    ○交友三 《宋书》曰:晋安帝义熙初,高祖命琅琊王弘为徐州治中从事吏,不就,隐于会稽,与鲁国孔淳之为莫逆交。 又曰:何点,字子皙,庐江灊人也。宋徵为庶子,不就。与陈郡谢瀹、吴国张融、会稽孔稚珪为莫逆之交。..

    1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四百七 ◎人事部四十八

    ○交友二 范晔《后汉书》曰:孔融,宙之子也。十岁从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简重,敕外云:"自京非当世才艺、英贤、通家子孙,辄不得进。"融故造其门,云:"我与公积代通家子孙。"膺乃召见,问:"父祖尝与仆有恩旧?..

    1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四百六 ◎人事部四十七

    ○叙交友 《释名》曰:友,有也。相保有也。 《说文》曰:友,爱也。同志为友。 《周易》曰: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黩。 又曰:朋从尔思。 又曰:君子以朋友讲习。 又曰: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又曰:二人同心,其利..

    1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四百五 ◎人事部四十六

    ○宾客 《尚书大传》曰:舜为宾客,禹为主人。于时,卿云聚,俊乂集,百工相和而歌卿云。 《尚书·洪范》曰:三,八政,七曰宾。(礼宾客,无不敬。) 《周礼·天官上》曰:太宰之职,以八统诏王,八曰礼宾。小宰以官..

    0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四百四 ◎人事部四十五

    ○师 《韩诗外传》曰:知如源泉,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 又曰:哀公问於子夏曰:"五帝有师乎?"子夏曰:"臣闻黄帝学乎太颠,颛顼学乎禄图,帝喾学乎赤松子,尧学乎务成子附,舜学乎尹寿,禹学乎西王国,汤学乎贷..

    2 太平御览 2025-09-2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 2048影视资源论坛 熊猫影视 河马影视 星辰影视 萝卜影院 八哥电影网 人人看电影 无忧影视网 橙子影视网 叮当影视网 天天影视网 青青影视网 电影天堂 开心追剧网 西瓜影院 麻花影视网 70影视网 年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