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四百六十 ◎人事部一百一

2025-09-26 14:54 太平御览
○游说上

  《释名》曰:说者,述也,宣述人意也。

  《左传》曰:晋人将寻盟,齐人不可。叔向告於齐曰:"明王之制,使诸侯岁聘以志业,间朝以讲礼,再朝而会以示威,再会而盟以显昭明。自古以来,未之或失。"齐人惧。

  又曰:晋郤缺言于赵宣子曰:"卫不睦,故取其地,今已睦矣,可以归之。叛而不讨,何以示威?服而不柔,何以示怀?非威非怀,何以示德?"赵宣子悦,归卫匡、戚之田。

  又曰:吴人执卫侯,子服景伯谓子贡曰:"子盍闻见太宰?"乃请束锦以行。语及卫故,子贡曰:"卫君之来也,必谋於其众。或欲或否,是以缓来,欲来者,子之党也。其不欲来者子之仇也若执卫君,是堕党而崇仇也。难以霸乎?"太宰嚭说,乃舍卫侯。

  又曰:晋、楚会于虢。季武子伐莒,取郓,莒人告于国会。楚告于晋曰:"请戮其使。"赵孟请诸楚,曰:"鲁虽有罪,其执事不避难,疆埸之邑,一彼一此,何常之有?去烦宥善,莫不竞劝。"固请诸楚,楚人许之,乃免叔孙。

  又曰:楚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於郑郊。声子曰:"吾必复子。"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声子曰:"椒举今在晋矣。晋人将与之县,以叔向。彼若谋害楚国,岂不为患?"子木惧,言诸王,益其禄爵而复之。声子使椒鸣逆之。

  又曰:晋侯秦伯围郑,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夜缒而出,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郑而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悦。

  《传》曰:吴伐楚,入郢,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荐食上国。虐始於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若邻於君,疆埸之患也。逮吴之未定也,君其取分焉。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秦。"立,依於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师乃出。

  又曰:楚子飨鲁昭公于新台,好以大屈。既而悔之。薳启强闻之,见公。公语之,拜贺。公曰:"何?"对曰:"齐与晋、越欲此久矣。寡君无適与也,敢不贺乎?"公惧,乃反之。

  《战国策》曰:苏秦死,其弟苏代欲继之,乃北见燕王哙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至燕庭观王之群臣下吏,大王天下明主也!"王曰:"何如?"曰:"臣闻之,明主也,务闻过,不欲闻其善。臣请谒王之过。"

  又曰:濮阳人吕不韦贾於邯郸,见秦质子楚,说之。乃说秦王后弟阳泉君曰:"王后无子。子楚,贤才也,弃在赵,王后诚请而立之,是有子也。"阳泉君入说王后,王后为请而归之,为太子也。

  又曰: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曰:"夫违祸而求福计,莫如事秦。今王西面事秦,以攻楚,秦王必喜。"

  又曰:苏秦说李兑,抵掌而谈。兑送秦以明月之珠、和氏之璧。

  《战国策》曰:齐宣王因燕丧,攻取十城,苏秦为燕说齐王,再拜而贺,因仰而吊,齐王案戈曰:"何庆吊相随之速也?"对曰:"人之饥所以不食乌喙者,以为虽愈饥充腹,而与死同患。"齐乃归燕城。

  《战国策》曰:应侯使人召蔡泽。蔡泽入,曰:"夫四时之序,功成者去。君何不归相印,让贤者而授之?必有伯夷之廉,长为应侯,而有乔松之寿。孰与祸终此哉?"应侯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又曰:楚免淖齿於柱国,游腾为楚王曰:"秦有上群午者,重兵之战,请秦王曰:'必无与楚战。'王曰:'何也?'对曰:'南方火也,西方金也,金之不胜火,亦必矣。'秦王不听,其战不胜。今午又请秦王必与楚战,南方火,西方金也。楚正夏中年而免其柱国,此所谓内自灭也。"楚惧,复置淖齿。

  又曰:齐欲伐魏,魏使人谓淳于髡曰:"齐欲伐魏,能解患惟先生也。"淳于髡曰:"诺。"遂入说齐王曰:"楚,齐之仇敌也;魏,齐之与国也。夫伐与国,使仇敌制其馀弊,名丑而实危,为王不取也。"齐王曰:"善。"乃不伐魏也。

  又曰:赵、魏攻华阳,韩谒急於秦,冠盖相望,秦不救。韩相国谓由余曰:"事急!愿公虽病,为一宿之行。"由余见穰侯,穰侯曰:"急乎?"由余对曰:"未急也。彼韩急,则将变矣。"穰侯请发兵救韩,大败赵魏於华阳之下。

  又曰: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师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请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珪。"陈轸曰:"今小贵矣。又移师攻齐,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偃。"昭阳车而归之。

  又曰:范雎谓秦王曰:"大王之国,北有甘泉、谷口,南注泾、谓,右陇、蜀,左关、阪,战车千乘,奋卒数百万。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放韩卢而逐狡兔也,霸王之业可致。今反闭关不敢窥兵於山东者,是穰侯为秦谋不忠,大王之计有所失也!"

  又曰:秦王谓赵使谅貇曰:"豹、平原君数欺弄寡人。赵能杀此两人则可;若不能杀,请率诸侯受命邯郸城下。"谅毅曰:"赵豹、平原君,亲寡君之母弟也,犹大王之有叶阳、泾阳君,夫以孝悌闻於天下,衣服之便於体,膳啖之兼於口,未尝不分与焉?衣裘无非大王之服。今受大王之严令以报,敝邑之君不敢弗行,无乃伤君之心乎?"

  《战国策》曰: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赵惠王曰:"今者来,过川,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掩鹬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蚌将为脯。'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必见死鹬。'两者不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持,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惠王曰:"善!"乃止。

  《战国策》曰:昭阳为楚伐魏,移兵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曰:"今子既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之可乎?楚有祠,锡其舍人酒一卮,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馀,请画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足。为足未成,一人蛇成,夺其卮曰:蛇故无足,子安能为足?遂饮其酒。画蛇足者,终亡其酒。公攻魏杀将,得八城。又移师亦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名足矣!冠之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偃,犹为蛇足也。"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归。

  又曰:卫客事魏王,三年不得见。乃见梧丘先生,许之以百金。先生曰:"诺。"乃见魏王,曰:"吾闻秦出兵,未知所之。愿王专事秦,无有他计。"王曰:"诺。"客趋出,至郭门而返,曰:"臣恐王事秦之晚也!夫人於事己者过急,於事人者过缓。今王於事己缓,安能急於事人?卫客事王五年不得见,臣以是知王缓也。"魏王趋见卫安。曰: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曰:"夫以韩卒之勇,被坚甲,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云也。夫以韩卒之劲与王之贤,乃欲事秦,为天下笑,无过此者!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明年又求之,予之则无地以给,不予则弃前功而受后祸。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厌,以有尽之地而应无已之求,鄙语曰:'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今西南交臂而事秦,何异牛后乎?"

  又曰:秦王与中期争论而不胜,秦王大怒,中期徐行而去。人为说秦王曰:"此悍人也,中期!適遇明君故也,遇桀纣必杀之矣!"王因弗罪。

  又曰: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周君迎之甚敬。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也,游腾为周君谓楚王曰:"秦者,虎狼之国也,有独吞之意,周君惧焉。"楚王乃说也。

  又曰:司马错与张仪争论於秦惠王前。错欲伐蜀,仪曰:"不如伐韩。"王问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此王业也。"

  又曰:惠施为韩、魏交,令太子鸣质於齐。王欲见,朱仓谓王曰:"何不称病?臣请说晏子曰:魏王之年长矣。今有病,公不如归太子以德之。不然,公子高在楚,将内而立之。是齐抱空质而行不义也!"王从之,太子得还。

  又曰:范睢谓秦王曰:"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若木之蠹,为秦害者,莫大於韩王。"

  又曰: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曰:"诸侯不料兵之弱。而听从人之甘言;不顾社稷长利,而听谀人之说,诖误人言,无过此矣。"

  《战国策》曰:燕文公时,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文公卒,殇王立,齐宣王因燕丧攻,取十城。苏秦为燕说齐王,再拜而贺,因仰而吊。曰:燕虽弱小,强秦之婿。王利其十城,而深与秦为仇。王能听臣,莫如归燕城,卑辞以谢秦。是王弃强仇而立厚交也。"齐王大悦,乃归燕城。

  又曰:齐楚约而欲攻魏,魏有唐雎见秦王曰:"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割地而约,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秦王遽发兵赴魏,魏复存,唐雎之说也。

  又曰:楚绝齐,齐举兵攻楚。陈轸谓楚王曰:"不如以地东解於齐,而西谋於秦矣。"

  又曰:文信侯欲攻赵,而广河间,使张唐相燕,张唐辞之。少庶子甘罗曰:"臣请行之。"甘罗见张卿,即曰:"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死所之处矣!"卿曰:"请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

  《战国策》曰: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今其人皆种禾,君若欲东周之乏,不若一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若是,则东周之人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於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苏子亦得两全矣。

  又曰:司马错与张仪争论於秦惠王前。错欲伐蜀,仪曰:"不如伐韩。"王问其说,曰:"臣闻欲富者务广其地,欲强者务富其人,欲王者务崇其德。三资者备,而至道兴矣。"王曰:"善。"起兵伐蜀。

  又曰:司马错与张仪争论於秦惠王前,错欲伐蜀,仪曰:"不如伐韩。"王问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诛周王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又曰:苏秦发书,陈箧,为揣摩,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金玉锦绣,取相之尊者乎?"

  又曰:司马错与张仪争论於秦惠王前,错欲伐蜀,仪曰:"不如伐韩。"王问其说,对曰:"臣闻争名於朝,争利於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於戎狄。"

  又曰:秦将急攻韩,韩王安使公子韩非西入秦,上书说秦王曰:"唇亡齿寒。故曰兵者凶器,陛下试听臣之计,则从者困而赵孤,天下可蚕食也。"

  又曰: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放韩卢而逐驽兔也。

  又曰:司马错与张仪争论於秦惠王前,错欲伐蜀,仪曰:"不如伐韩。"王问其说,对曰:"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错曰:"不然。蜀,戎翟之长也,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王曰:"善。"起兵伐蜀。

  又曰:蔡泽对应侯曰:"君之禄位贵盛而身不退,窃为君危之。物盛则衰,天下之常数也。"

  又曰:张登谓赵、魏曰:"齐欲伐河东。何以知之?齐之羞与中山之为王甚矣,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欲用其兵也。岂若令大国先与之王,以止其遇哉?"赵、魏许诺,果与中山之王而亲之,中山东绝齐而从赵、魏。

  又曰:苏秦为燕说齐王,归燕之十城。人有毁苏秦於燕王左右:"卖国反臣也,将作乱。"苏秦恐得罪,归而燕王不复官也。苏秦见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无尺寸功,而王亲拜之於庙,朝而礼之於廷。今臣为王却齐之兵,而攻得十城,宜以益亲;今者而王不官臣,人必有不信,伤臣於王者。臣之不信,王之福也。"

  《史记》曰:初,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上谒,沛公拔吊曰:"延客入。"郦生入,揖,谓沛公曰:"今足下甚若,暴衣露冠,将兵助楚讨不义,足下何不自喜也。臣愿以事见。"

  又曰:李斯说秦王曰:"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

  又曰:田常欲为乱於齐,移兵欲伐鲁。子贡见吴王,说曰:"齐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王曰:"善。虽然,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王必恶越,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吴王大悦,乃使子贡之越,越王许诺也。

  又曰:田常欲伐鲁,子贡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不如伐吴。"吴王果与齐人战於艾陵,大破齐师。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

  《战国策》曰:邹忌以鼓琴见威王,王悦而舍之右室。须臾,王鼓琴,邹忌推户入曰:"善!鼓琴。夫大弦浊以春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擢之深而令人愉者,政令也;钧以鸣,大小相益,因推而不害者,四时也。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正也。"

  又曰:秦围邯郸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郸傅舍吏子李同说平原君曰:"诚能令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得耳。"於是,平原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

  《史记》曰:汉王数困荥阳、城皋,郦生曰:"今燕、赵已定,惟齐未下。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为汉称东藩。"上曰:"善!"

  又曰:范增说项梁曰:"君江东楚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代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於是项梁然其言也。

  又曰:范阳人蒯通说范阳令曰:"窃闻公之将死,故吊。然贺公得通而生。"

  又曰:韩非《说难》曰:"计利害以难其攻,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说之氏也。"

  《战国策》曰:苏秦说六国从合,秦为从长,并相六国,喟然叹曰:"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岂能佩六国相印乎?"於是散千金以赐宗族。

  又曰:张仪说燕昭王曰:"今王事秦,秦王必喜,赵不敢妄动。"燕王曰:"今大客幸教之,请西面而事秦王耳。"

  《战国策》曰:张仪闻苏秦死,乃说楚王曰:"夫为从者,无以异於驱群羊而攻猛兽。兽之与羊,不格明矣。今王不与兽而与群羊,臣窃闻为大王之计过。"

  又曰: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曰:"所说实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数疏之;说以厚利,则阴用其而言显荣其身。"

  又曰:汉王使随何说淮南王,随何曰:"项王伐齐,大王宜悉淮南之众为楚军前锋。今乃提空名以向楚,臣窃为大王不取也。"淮南王阴许,畔楚与汉。

  又曰:李斯诣秦,会庄襄王卒,乃求为秦相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秦王。秦王乃拜为长史,听其计。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五百三 ◎逸民部三

    ○逸民三 王隐《晋书》曰:龚壮字子玮,巴西人也。洁己自守,与乡人谯秀齐名。父叔为李特所害,壮积年不除丧,力弱不能复仇。及李寿戍汉中,与李期有嫌。期,特孙也,壮欲假寿以报,乃说寿曰:"节下若能并有西土,称..

    3 太平御览 2025-09-26
  • 卷五百二 ◎逸民部二

    ○逸民二 《后汉书》曰:王符字节信,安定临泾人。好学有志,隐居著书。度辽将军皇甫规官归安定,乡人有以货得雁门太守者,还家谒规。规卧不迎。既入而问:"卿前在郡食雁美乎?"有顷,又白王符在门。规素闻符名,乃..

    3 太平御览 2025-09-26
  • 卷五百一 ◎逸民部一

    ○叙逸民一 《易》曰: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最处事上而不累於位,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也。)《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蛊卦。) 又曰: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施饰丘园,盛莫大焉。故贲于束帛,丘园..

    3 太平御览 2025-09-26
  • 卷五百 ◎人事部一百四十一

    ○佣保 《史记》曰:荆轲死,高渐离乃变名姓为人佣保,作於宋子。(徐广曰:宋子,县名也,今属钜鹿。)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佣乃知音。"召使..

    3 太平御览 2025-09-26
  • 卷四百九十九 ◎人事部一百四十

    ○真愚 《毛诗·鸿雁》曰:惟彼愚人,谓我宣骄。 《韩诗外传》曰:惟盘石千里,不为有地;愚人不为有民。 《论语》曰:上智下愚不移。 又曰:柴也愚,参也鲁。 又曰:孔子谓仲由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3 太平御览 2025-09-26
  • 卷四百九十八 ◎人事部一百三十九

    ○简傲 《诗》曰:兕觵其,旨酒思柔。彼交匪傲,万福来求。 《礼》曰: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 《春秋》曰:卫侯享苦成叔,宁惠子相苦成叔,傲宁子曰:"苦成家其亡乎?古之为享食也。以观威仪,省祸福也。..

    3 太平御览 2025-09-26
  • 卷四百九十七 ◎人事部一百三十八

    ○酣醉 《说文》曰:酣,乐酒也。 又曰:酒卒曰醉。各卒其度量,不至於乱也。一曰渎也。 《易·未济》曰:有孚於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饮酒有思信而无保言尤,濡其首,有孚,失是。况酒无节,至濡首,虽..

    4 太平御览 2025-09-26
  • 卷四百九十六 ◎人事部一百三十七

    ○谚下 《汉晋春秋》曰:诸葛亮卒,杨仪整军而出,宣王不敢逼,百姓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 梁祚《魏国统》曰:王昶,字文舒。戒兄子云:谚曰:"救寒无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斯言信矣。 张勃《吴录》曰:陆稠,..

    4 太平御览 2025-09-26
  • 卷四百九十五 ◎人事部一百三十六

    ○谚上 《说文》曰:谚,傅言也。俗言曰谚。 《礼记·大学》曰:故谚有之:"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左传·隐公》曰:滕侯、薛侯来朝,争长。公使羽父请於薛侯曰:"周谚有之:山..

    4 太平御览 2025-09-26
  • 卷四百九十四 ◎人事部一百三十五

    ○诡诈 《说文》曰:诡,责也。又横射物,为诡诈,欺也。 《诗》曰:无纵诡随,以谨无良。 《礼》曰:用人之智,去其诈。 《论语》曰: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 《战国策》曰:楚怀王拘张仪,将杀之。靳尚为请王之..

    4 太平御览 2025-09-26
  • 卷四百九十三 ◎人事部一百三十四

    ○奢 《说文》曰:奢,张也。反俭曰奢。从大者,言夸大於人也。 《毛诗》:《曹风·蜉蝣》,刺奢也。昭公国小而迫,好奢而任小人,将无所依焉。"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左传》曰:丹桓宫之楹..

    5 太平御览 2025-09-26
  • 卷四百九十二 ◎人事部一百三十三

    ○贪 《释名》曰:贪,探也,探取他人分也。 《说文》曰:贪,欲物也。 《毛诗》曰:《硕鼠》,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於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 又曰:《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

    5 太平御览 2025-09-26
  • 卷四百九十一 ◎人事部一百三十二

    ○惭愧 《尚书·仲虺之诰》曰:咸汤放桀於南巢,惟有惭德。 又《五子之歌》曰: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郁陶,言哀思也。颜厚,色愧。忸怩,心惭也。惭愧於仁人贤士也。) 《左传》曰:吴公子..

    7 太平御览 2025-09-26
  • 卷四百九十 ◎人事部一百三十一

    ○僣 《礼记·杂记》曰:孔子曰:"管仲镂簋而朱纮,旅树而反坫,山节而藻棁,贤大夫也,而难为下也。君子上不僣上,下不偪下。" 又《郊特性》曰:庭燎之有百也,由齐桓公始也。(僣天子也。)大夫之奏《肆夏》也,由赵..

    5 太平御览 2025-09-26
  • 卷四百八十九 ◎人事部一百三十

    ○别离 《毛诗》曰:出宿于济,饮饯于祢。 又曰:申伯言迈,王饯于郿。 又曰:挑兮挞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又曰: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又曰:送子涉淇,至..

    5 太平御览 2025-09-26
  • 卷四百八十八 ◎人事部一百二十九

    ○泣 《说文》曰:泣,无声出涕也。 《易》曰: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诗》曰: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又曰: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礼记》曰:高子羔执亲之丧,泣血三年,未尝见齿,君子以为难。 又曰:弁人有其母..

    4 太平御览 2025-09-26
  • 卷四百八十七 ◎人事部一百二十八

    ○哭 《礼记》曰:孔子哭子路於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 又曰:伯高死於卫,赴於孔子。孔子曰:"吾恶乎哭诸?兄弟,吾哭诸庙。父之友,吾哭诸庙门之外。师,..

    3 太平御览 2025-09-26
  • 卷四百八十六 ◎人事部一百二十七

    ○穷 《说文》曰:穷,极也。 《韩诗外传》曰:田子方出,见老马於道,曰:"何马也?"御曰:"公家畜,罢而不为用,故放之。"田子方曰:"少尽其力,老弃其身,仁者不为也。"束帛赎之。穷士闻之,知所归心矣。 《论语..

    4 太平御览 2025-09-26
  • 卷四百八十五 ◎人事部一百二十六

    ○贫下 《魏志》曰:崔林,字德,清河东武城人也。幼时宗族莫知,从兄琰异之。太祖定冀州,召除鄢长,贫无车马,单步之官。太祖征壶关,擢为冀州主簿。 又曰:华歆素清贫,禄以赈亲戚,故家无担石之储。 又曰:邓艾..

    4 太平御览 2025-09-26
  • 卷四百八十四 ◎人事部一百二十五

    ○贫上 《说文》曰:贫,财分少也。 《尚书》:六极:四曰贫。 《毛诗》曰: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窭者,无礼也。贫者,困於财。) 又曰:自我徂尔,三载食贫。 又曰:大东小东,杼轴其空。 《礼..

    4 太平御览 2025-09-2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