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五百五十四 ◎礼仪部三十三

2025-09-27 16:10 太平御览
○葬送二

  《东观汉记》曰:邓弘薨,有司复请加谥曰昭成君。发五校轻车骑士为陈,至葬所。所施皆如霍光故事。皇太后皆曰门生,挽送。

  谢承《后汉书》曰:邓晨尚世祖姊新野公主。主为王莽兵所害。及薨,诏备主官属法驾,招迎主魂,与晨合葬於北邙。

  谢承《后汉书》曰:马援卒,后有人上书谮之者。援妻孥惶怖,不敢以丧还旧茔,裁买城西数亩地,槀葬而已。宾客故人莫敢吊会。援妻子草索相连,诣阙请罪。帝乃出讼书以示之,方知所坐。上书诉冤,前后六上,辞甚哀切,然后得葬。

  谢承《后汉书》曰:崔瑗为济北相。光禄大夫杜乔为八使,徇行郡国,以赃奏瑗,征诣廷尉。瑗上书自讼,得理出。会病卒。临终,顾命子实曰:"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於天,还骨於地。何地不可藏形骸。勿归乡里。"实奉遗令,遂留葬洛阳。初,崔实父卒,标卖田宅,起冢茔,立碑颂。葬讫,资产竭尽,因穷困以榷酤鬻为业。时人多以此讥之。实终不改,亦取足而已,不致盈馀。

  谢承《后汉书》曰:陈宠为广汉太守。先是,洛县城南,每阴雨,尝有哭声闻於府中,积数十年。宠问而疑其故,使吏按行。还言衰乱时,此下多死亡者,而骸骨不得葬,偿傥在。於是宠怆然矜之,即敕县尽收敛葬之。自是哭遂绝。

  华峤《后汉书》曰:杨震为太尉,中常侍樊丰等骄恣,震常切谏,由是共构谮震。策罢遣归本郡,遂仰鸠薨。薨日,有大鸟来止树上,须臾下地,安行到柩前,正立低头,旁人共更抚抱,终不惊骇。鸟苍色,颈去地五六尺,舒翅广一丈三尺,莫有能名者。葬毕飞去。

  范晔《后汉书》曰:范冉一名丹。临命遗敕其子曰:"吾生於昏闇之世,值乎淫侈之俗。生得在世济时,死则何忍自同於世?气绝便敛,敛以时服。衣足蔽形,棺足周身。敛毕便穿,穿毕便埋。其明堂之奠,盂饭寒水饮食之物,勿有所下。坟封高下,令足自隐。知我心者,李子坚、王子炳也,今皆不在。制之在尔,勿令乡人宗亲有所加也。"

  范晔《后汉书》曰:赵咨以病自乞,征拜议郎,沉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薄敛素棺,藉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於是奉行。世称明哲。

  《后汉书》曰:董宣为洛阳令,卒於官。诏遣使者临视,惟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弊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绶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后汉书》曰:樊宏卒,遗敕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椁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帝善其令,以书示百官,因曰:"今不顺寿张侯意,无以彰其德具。吾万岁之后,欲以为式。"

  《后汉书》曰:袁安父没,母使安访求葬地。道逢三书生,问安何之。安为言其故。生乃指一处云:"葬此地,当代为上公。"须臾不见。安异之,於是遂葬其所占之地。故累代隆盛焉。

  《后汉书》:桓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於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土。帝亲幸其家问起居。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於首山之阳。

  《后汉书》曰:李傕重葬董卓於郿,并董氏所焚尸之灰,合敛一棺而葬之。葬日,大风雨,霆震卓墓,水流入藏,漂其棺木。

  《后汉书》曰:王忳字少林,(忳音纯。)广汉新都人也。忳尝诣京师,於空舍中,一书生疾困,愍而视之。书生谓忳曰:"我当到洛而被病,命在须臾。腰下有金十斤,愿以相赠。死后乞藏骸骨。"未及问姓名而命绝。忳即鬻金一斤,营殡葬,馀金悉置棺下,人无知者。后归数年,县署忳大度亭。长初到之日,有马驰入亭中而止。其日大风,飘一绣被,复堕忳前。即言之於县。县以归忳。忳后乘马到雒县,马遂奔走,牵忳入他舍。主人见之,喜曰:"今禽盗矣。"问忳所由得马,忳具说其状,并及绣被。主人怅然良久,乃曰:"被随旋风,与马俱亡。卿何阴德,而致此二物?"忳自念有葬书生事,因说之,并道书生形貌及埋金之处。主人大惊,号曰:"是我子也。姓金名彦,前往京师,不知所在。何意卿乃葬之!大恩矣,久不报,以彰卿德耳。"忳悉以被、马还之。彦父不取,又厚遗忳。忳辞让而去。

  《后汉书》曰:范式字巨卿!与张元伯为友。元伯穷,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微晨夜省疾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寻而卒。式或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履屣而呼曰:"巨卿!吾以其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怳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耶?"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即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於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

  《后汉书》曰:缪彤,汝南召陵人也。太守陇西梁湛召为决曹吏。安帝初,湛病,卒官。彤送丧还陇西。始葬,会西羌反叛,湛妻子悉避乱他郡,彤独留不去,为起坟冢。乃潜穿井旁,以为窟室,昼则隐窜,夜则负土。及贼平而坟已立。其妻子意彤已死,还见大惊。关西咸称传之,共给车马衣资,彤不受而归。

  《后汉书》曰:张霸,蜀郡成都人也。为会稽太守,后征,四迁为侍中。卒年七十,遗诏诸子曰:"昔延州使齐子死嬴博,因坎路则,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代,但当畏敬於人。若不善加已,直为受之。"诸子承命,葬於河南梁县,因遂家焉。

  《后汉书》曰:士孙瑞理王允等事曰:兴平二年秋,朝廷以九月九日引见公卿近臣饮宴,离席前,说故司徒王允、故司隶黄琬并有功於国,可听允恭等葬。

  《魏略》曰:田豫病亡,戒其妻子曰:"葬我必西门豹边。"妻子难之,曰:"西门豹,古之神人。那可葬其所?"豫曰:"豹所履行,正与我等耳。使死而有灵,必与我善。"妻子从之。

  《魏略》曰:郝昭字伯通。病亡,遗令戒其子凯曰:"吾为将,知将不可为也。吾数发冢取其木,以为攻战具。又知厚葬无益於死者也。没,必敛以时服,死复何在耶?今去本墓远,东西南北,在汝而已矣。"

  《魏略》曰:沐德信年六十馀,自虑无常,豫作终制,诫其子以俭葬。至嘉平中,病甚,临困,又敕豫掘塪,诫气绝,令二人举尸即塪,绝哭泣之声,止妇送。又诫后亡者不得入藏,不得封树。妻子皆遵之。

  《魏志》曰:征东将军王基母卒,诏秘凶问,迎其父豹丧,合葬洛阳,追赐豹北海太守。

  《魏志》曰:邴原字根矩,北海人。太祖辟司空掾。原女早亡,时太祖爱子仓舒亦没,太祖欲令合葬。原辞曰:"合葬,非礼也。原之所以自容明公,公之所以待原者,以能守训典而不易也。若听明公之命,则是凡庸也。明公焉以为哉?"太祖乃止。

  《魏志》曰:任城王章葬,赐鸾路、龙旗、虎贲百人,如汉东平王故事。

  《魏志》曰:徐邈为光禄女太夫,数岁,即拜司空。固辞不受,以大夫薨于家,用公礼葬,谥曰穆侯。

  《魏志》:裴潜薨,赠太常。子秀翩。遗令葬中惟置一坐,瓦器数枝,其馀一无所设也。

  王隐《晋书》曰:魏舒字阳元,为冀州刺史。入代山涛为侍中。舒三取妻,皆先亡。是岁,自表乞假还本郡葬妻。上曰:"舒当左右朝政,不宜远还乡里。舒素清贫,不营财产,顿举众丧,必无以自供。其赐葬地一顷,钱伍拾万。"

  王隐《晋书》曰:皇甫谧《笃终论》曰:"气绝之后,便时服、幅巾,以蘧蒢裹尸,覆卷三重,麻绳约二头,置尸灵床上。择不毛之地,穿坑十尺,长一丈二尺,广六尺。坑讫,去床,下尸。平生之物,皆无自随,惟赍《孝经》一卷,示不忘孝道。"

  王隐《晋书》曰:杜预薨,遗令曰:"吾往为公使过密县,邢山之上有冢。问耕者,云是郑大夫祭仲或子产之冢也,遂帅从者登而观焉。其造冢居山之顶,四望周达,连山体南北之正而邪东北,向新郑城,意不忘本也。藏无珍宝,不取於重深。君子尚其有情,小人无利可动,历千载无毁,俭之致也。吾去春入朝,因自表营洛阳城东首阳之南为将来兆域。而所得地中有小山,上无旧冢,其高显虽未足比邢山,然东奉二陵,西瞻宫阙,南观伊洛,北望夷叔,旷然远览,情之所安也。故遂表树开道,为一定之制,取法郑大夫,欲以俭自完耳。棺器小敛之事,皆当称此。"

  王隐《晋书》曰:马隆字孝兴,东平人也。少有智勇,门寒,无仕路。兖州刺史令狐愚坐事死,举州无敢送丧者。惟隆以武吏托称家客,殡送丧葬,种柏,三年礼毕,乃还。举州皆惭。

  王隐《晋书》曰:徐苗以永宁三年春亡,遗令濯巾浣衣,榆棺杂砖,露车载柩,苇席瓦器而葬矣。

  《晋阳秋》曰:荀粲亡时年二十九。性简实,不能与常人交接。所交者一时俊杰。至葬夕,赴者裁十馀人,皆同时知名士也,哭之感动路人。

  《汉晋阳秋》曰:司马师葬曹髦於洛阳西北三十里屈涧之滨,下车数乘,不设旒旐。百姓相聚而观之曰:"前所杀天子也。"或掩面而泣。

  《晋诸公赞》:贾后女宣华公主葬,用羽葆、鼓吹、熊渠、佽飞为卤薄。

  《晋书》曰:石苞以泰始八年薨。预为终制曰:"延陵薄葬,孔子以为达礼;华元厚葬,《春秋》以为不臣,古之明义也。自今死亡者,皆敛以时服,不得兼重。又不设床帐、明器。窆后复土满坎,不得起坟、种树。"

  王隐《晋书》曰:庾峻遗敕子珉曰:"朝卒暮殡,幅巾布衣,葬不择日。"珉奉遗命,殓以时服。

  《晋中兴书》曰:刘驎之少有信义。去家百馀里,有一独妪,病将死,叹息谓人曰:"谁当埋我?惟有刘长史耳。何由令知?"驎之先闻有病,故往候之。值其命终,乃身为治棺殡送。其仁爱恻隐若此也。

  王隐《晋书》曰:苏韶,安平人也。为中牟令。第九子名节,昼日见韶入,乘马,介黄练衣,曰:"吾欲改葬。"乃授节为书曰:"吾性好爱京洛,每往来瞻睹芒山上,乐哉乎!此万代之基也。背孟津洋洋之河,南望天邑济济之盛。此志虽未言,铭之於心。不图奄忽,所怀未果。前至十月,可速改葬。买数亩地,便自足矣。"

  《晋书》曰:成都王颖死,其后汲桑害东羸公腾,称为颖报仇。遂出颖棺,载之於军中。每事启灵,以行军令。桑败,弃棺於故井中,颖故臣收之,改葬於洛阳。

  《晋中兴书》曰:王导薨。诏给九旒、辒辌车、黄屋、左纛、前后羽葆,鼓吹挽歌两部,虎贲、班剑百人。中兴名臣,莫与为比也。

  《晋中兴书》曰:初,温峤葬豫章。朝议以峤首受顾命,功济社稷,宜还陪陵,官为起冢。太尉侃上疏停其移葬。诏从之。至峤后妻何氏卒,便载峤丧还都。诏令葬建平陵北,并赠峤二妻王氏、何氏始安夫人印绶云。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五百八十三 ◎乐部二十一

    ○琵琶 《释名》曰:琵琶,本胡中马上所鼓。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因以为名。 《晋书》曰:石季伦善弹琵琶。 《宋书》曰:庾仲文为吏部尚书,好货,先与刘德愿殊恶。德愿自持琵琶甚精丽,遗之,便复款然。 《南史..

    1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八十二 ◎乐部十二

    ○鼓 《风俗通》曰:鼓,不知谁所造。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万物皆郭皮甲而出,故谓之鼓。 《尔雅》曰:大鼓谓之鼖,小者谓之应。大鼗谓之麻,小者谓之料。徒击鼓谓之咢。(郭璞注曰:《诗》云:"或歌或咢"。鼖长八..

    1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八十一 ◎乐部十九

    ○箫 《释名》曰:箫,肃也。其声肃肃清也。 《尔雅》曰:大箫谓之{⺮言},小者谓之筊。(郭璞注曰:{⺮言}二十二管,长尺四寸。筊十六管,长尺二寸。箫,一名籁也。) 《博雅》曰:箫,大者二十三管,无底;小者,十..

    1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八十 ◎乐部十八

    ○笛 《释名》曰:笛,涤涤然也。 《史记》曰:黄帝使伶伦伐竹於昆溪,斩而作笛,吹之作凤鸣。 《风俗通》曰:笛,汉武帝时工人丘仲所造也。本出羌中。笛,涤也,所以涤邪秽,纳之雅正也。长尺四寸,七孔。 《乐书》..

    1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七十九 ◎乐部十七

    ○琴下 《三礼图》曰:琴第一弦为宫,次为商,次为角,次为徵,次为羽,次为少宫,次为少商。 《广雅》曰:伏羲氏琴长七尺二寸,上有五弦。 《孙登别传》曰:孙登字公和,汲郡人。清静无为,好读《易》、弹琴,颓然..

    1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七十八 ◎乐部十六

    ○琴中 《乐府解题》曰:《水仙操》,伯牙学琴於成连先生,三年不成,至於精神寂寞,情之专一,尚未能也。成连云:"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俱往。至蓬莱山,留宿伯牙曰:"子居习之,吾将迎师。..

    1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七十七 ◎乐部十五

    ○琴上 《说文》曰:琴,禁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 《毛诗·关雎》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注曰:宜以琴瑟友乐之。笺云:贤女乃与琴瑟之志同也。) 又《鄘·柏舟·定之方中》曰:树之榛栗,椅桐梓..

    1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七十六 ◎乐部十四

    ○磬 《说文》曰:磬,乐石也。古者毋句氏作磬。 《尔雅》曰:大磬谓之毊,徒鼓磬谓之蹇。郭璞曰:"毊音嚣,以玉饰之。" 《礼记·明堂位》曰:垂之和锺,叔之离磬。 又曰:诸侯之宫悬,祭以白牡,击玉磬,诸侯之僣礼..

    1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七十五 ◎乐部十三

    ○锺 《释名》曰:锺,空也。空内,受气多,故声大。 《说文》曰:锺,秋分之音,物锺成也。 《易通卦验》曰:人主冬至日,纵八能之士,击黄锺之宫,则人主敬善,公卿大夫诚信。 《礼记》曰: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

    1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七十四 ◎乐部十二

    ○舞 《毛诗·甫田·宾之初筵》曰:舍其坐迁,屡舞仙仙。侧弁之俄,屡舞傞傞。 又《宛丘·东门之枌》:刺幽公也。风化之所行,男女弃其旧业,歌舞於市井尔。 《尚书》曰:苗民逆命,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干..

    1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七十三 ◎乐部十一

    ○歌四 司马相如《琴歌》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索我皇。时来通遇无所将,何悟今夕升斯堂。有艳淑女在此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接为鸳鸯? 崔琦《四皓颂》曰:昔南山四皓者,盖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1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七十二 ◎乐部十

    ○歌三 《山海经》曰:夏后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辨》与《九歌》以下焉。开始歌《九招》於天穆之野。(上美人於天帝,得天乐下也。)帝俊八子,是始为歌。(帝俊即帝舜也。) 《太元真经·茅盈内记》曰:秦始皇三十年九月..

    1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七十一 ◎乐部九

    ○歌二 《家语》曰:孔子厄於匡,谓子路曰:"汝歌,予和汝。"子路弹剑,孔子和之。曲终,匡人解甲。 又曰:孔子相鲁,齐人患其将霸,欲败其政,乃选好女子八十人,衣以文锦而舞容玑,及文马四十。季桓子受女乐,君臣..

    1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七十 ◎乐部八

    ○歌一 《释名》曰:人声曰歌。歌,柯也。以声吟咏有上下,如草木有柯叶。充言歌声如柯也。 《尔雅》曰:曰:徒歌谓之谣。 《尚书》曰: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用庶尹公谐,故作歌以戒之,安不忘危也。..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六十九 ◎乐部七

    ○优倡 《春秋元命包》曰:翼星主南宫之羽仪,文物声明之所丰茂,为乐库,为天倡,先王以宾於四门而列天庭之卫,主俳倡,近太微而尊。 《家语》曰:鲁定公与齐侯会於夹谷,孔子摄相事。齐奏宫中之乐,优倡侏儒戏於前..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六十八 ◎乐部六

    ○宴乐 《乐志》曰:《寿阳》乐,宋南平穆王为豫州刺史所作也。杨叛儿,齐隆昌时,有杨旻母为师巫,旻小随母入宫,及长,为后所幸。童谣曰:"杨婆儿,共戏来。"语讹为"叛儿"。《西乌飞》,宋州刺史沈攸之举兵思归,..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六十七 ◎乐部五

    ○鼓吹乐 《乐志》曰:何承天云:鼓吹盖短箫饶歌,军乐也。黄帝使歧伯所作,以扬德建武。汉曲有:《朱鹭》、《思悲》、《艾如张》、《上之回》、《拥离》、《战城南》、《巫嵩》、《上陵》、《将进酒》、《君马黄》..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六十六 ◎乐部四

    ○历代乐 《吕氏春秋》曰: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投犹蹀也。)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穀》,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

    1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六十五 ◎乐部三

    ○雅乐下 《国语》曰:夫琴瑟尚宫,锺尚羽,石尚角。大不逾宫,细不过羽,故乐器重者从细,轻者从大。尾丝尚商,匏竹尚徵,革木一声。吕以和乐,律以平声。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歌以咏之,匏以宣之,土以赞之,..

    1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六十四 ◎乐部二

    ○雅乐中 《传》曰:吴季札来聘,请观於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也,犹未也,(犹有商纣,未尽善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哉!忧而不困者也。..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