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六百一十五 ◎学部九

2025-09-28 14:30 太平御览
○讲说

  《广雅》曰:讲,读也。

  《说文》曰:讲,和解也。

  《易》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论语》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汉书》曰:夏侯胜每讲,常谓诸生曰:"士病不能明经,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学经不明,不如归耕。"

  又曰:孔光居公辅位,前后十七年,时会门下诸生讲问疑难,举大义。其弟子多成就为博士。

  又曰:董仲舒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以次授业,或莫见其面。

  又曰:班伯为中常侍。成帝方向学,郑宽中与张禹朝夕入说《尚书》、《论语》於金华殿中,诏伯授焉。

  又曰:元帝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朱云者,召入,摄斋升堂,抗首而说,音动左右。既论难,连柱五鹿君。(文颖曰:柱,阁也。)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又《西京杂记》曰:长安有儒生惠庄,闻朱云折五鹿充宗之角,乃叹息曰:"茧栗犊反能尔耶!吾终耻溺死沟中。"遂裹粮从云。云与言,庄不能对。逡巡而去,拊心语人曰:"吾口不能遽谈,此中多有。"

  《东观汉记》曰:朱祐字仲先。初,光武学长安,时过朱祐,祐尝留上。须讲竟,乃谈语。及车驾幸祐家,问:"主人得无去我讲乎?"

  又曰:建初四年,诏诸儒会白虎观,讲五经同异。

  又曰:桓荣为博士。显宗即位,乘舆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数百人,天子亲自执业。

  又曰:桓荣拜议郎,入侍太子,每朝会,辄令荣於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

  又曰:显宗亲於辟雍自讲所制《五行章句》,已复令桓郁说一篇。上谓郁曰:"我为孔子,卿为子夏,起我者,商也。"又问郁曰:"子几能传学?"郁曰:"臣子皆未能传。觉孤兄子一人学方起。"上曰:"努力教之,有起者即白之。"

  又曰:杨政字子行,治《梁丘易》,与京兆祁圣元同好,俱名善说。京师号曰:"说经锵杨子行,论难僠々祁圣元。"又周举字宣光,姿貌短陋,而博学洽闻,为儒者所宗。京师语曰:"五经纵横周宣光"也。

  又曰:井丹字大春,通五经。时人为之语曰:"五经纺纶,井之大春。"

  又陈嚚字君期,明《韩诗》。时语曰:"关东说诗陈君期。"

  又曰:鲁平字叔陵,兼通五经。关东号曰:"五经复兴鲁叔陵"也。

  又曰:贾逵字景伯,能讲《左氏》及五经本文,以大小夏侯《尚书》教授。诸儒为之语曰"问事不休贾长头"。

  《后汉书》曰:郑玄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馀人,升堂者五十馀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於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於楼下。玄因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又卢植於马融受学,融列女乐於前,植侍讲数年,未曾转眄。马融是以敬之。

  又曰: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造使要郑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座。玄身八尺,饮酒一斛,秀眉明目,容仪温伟。绍客多豪俊,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

  谢承《后汉书》曰:董春字纪阳。少好学,究极圣旨。后还归,立精舍,远方门徒学者常数百人。诸生每升讲堂,鸣鼓三通,横经捧手请问者百人,追随上堂难问者百馀人。

  又曰:戴冯字次仲,征拜郎中。公卿大会,群臣就席,冯独立。世祖问之,对曰:"博士说经者皆不如臣,坐居臣上,是以不得就席。"正旦朝贺,帝令群臣说经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冯重五十席。京师谚曰"解经不穷戴侍中"。

  《后汉书》曰:丁鸿字孝公。少好《尚书》,十六能论难。永平中引见,说《文侯》一篇,赐衣被。章帝会诸儒白虎观,上善鸿难说,号之曰"殿中无双丁孝公"。

  《魏书》曰:文帝初在东宫,氛疠大起,时人凋伤。帝深感难,与素所敬者大理王朗书云:"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惟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疫疠数起,士人凋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馀篇,集诸儒於肃成门内讲论大义,侃侃无倦。

  《晋书》曰:郑冲为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

  沈约《宋书》曰:魏齐王每讲肄经通,辄使太常释奠先圣先师於辟雍。

  又曰:元嘉十五年,征雷次宗至京师开馆聚徒授教,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凡四学并建之。

  《梁书》曰:中宗於敬贤殿讲《老子》,仆射王褒执经,百僚皆预讲席。中宗谈折摙辩,间以嘲谑,在座者相顾解颐。

  又曰:沈峻字士嵩,武康人也。博通五经,尤长《周礼》。时吏部郎中陆倕与仆射徐勉书,荐峻曰:"凡圣可讲之书,必以《周官》立义。然则《周官》一书,实为群经源本。此学不传,多历年所,惟助教沈峻特精此书。"比日开讲,群儒刘嵒、沈熊之徒皆执经下座,北面受业。莫不叹服,人无间言也。"

  又《伏曼容传》曰:宋明帝好《周易》,常集朝臣於清暑殿讲,诏曼容执经。曼容素美风采,明帝恒以方嵇叔夜,使吴人陆探微画叔夜像以赐之。为尚书外兵郎。尝与袁粲罢朝会言玄理,时论以为一台绝。

  又曰:卢广,范阳涿人。少明经,有儒术。天监中归梁,位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遍讲五经。时北来人儒学者有崔灵恩、孙详、蒋显,并聚徒讲说,而音辞鄙拙,惟广言论清雅,不类北人。仆射徐勉兼通经术,深相赏好。后为寻阳太守、武陵王长史,卒官。

  又曰:贺琛字国宝。幼孤,伯父玚授其经业,一闻便通义理。玚异之,常曰:"此儿当以明经致贵。"玚卒后,琛家贫,常往还诸暨,贩粟以养母。虽自执舟楫,闲则习业,尤精《三礼》。年二十馀,玚之门徒稍从问道。初,玚於乡里聚徒教授,四方受业者三千馀人。玚天监中亡,至是复集琛矣。琛乃筑室郊郭之际,茅茨数间。年将三十,便事讲授。既世习礼学,究其微精,占术先儒,吐言辩洁。坐之听受,终日不疲。

  《后周书》梁晋熙郡王萧大圜,当元帝时,以世多忌,恐谗诉生焉,乃屏绝人事,门客左右不过两三人。不妄游狎,恒以讲《诗》、《书》、《易》为事。梁元帝尝自问五经要事数十条,大圜辞约指明,应答无滞。梁元帝甚叹美之。因曰:"昔河间好学,尔既有之;临淄好文,尔亦兼之。然东平为善,弥高前载,吾重之爱之,尔当效焉。"

  《北史》曰:后魏元善迁国子祭酒,上尝亲临释奠,令善讲《孝经》。于是敷陈义理,兼之以谏,上大悦,曰:"闻江阳之说,列起朕心。"赉绢一百匹,衣一袭。

  又曰:卢景裕博通经典。齐文襄入相,於第开讲,招延时俊,今景裕解所注《易》。景裕理义精微,吐发闲雅。时有问难,或相诋诃,大声厉色,言至不逊,而景裕神彩俨然,风调如一,从容往复,无隙可寻。由是士君子嗟美之。

  《后周书》曰:吕思礼,东平寿张人也。性温润,不杂交游。年十四,受学于徐遵明。长于论难,诸生为之语曰"讲《书》论《易》锋难敌"。

  《隋书》曰:后齐将讲于天子,先定经于孔父庙,置执经一人,侍讲二人,执读一人,摘句二人,录义六人,奉经二人。讲之旦,皇帝服通天冠,玄纱袍,乘象辂至学,坐庙堂上。讲讫,还便殿,改服绛纱袍,乘象辂还宫。讲毕,以一太牢释奠孔父,配以颜回,列轩悬乐,六佾舞。行三献礼毕,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升阼即座,宴毕还宫。皇太子每通一经,亦释奠。

  又曰:马光为太子博士。尝因释奠,高祖亲幸国子学,王公以下毕集,光升座,讲《礼》,启发章句。已而,诸儒生以次论难者十馀人,皆当时硕学,光剖析凝滞,虽辞非俊辩,而理义弘赡。论者莫测其浅深,咸共推服。上嘉而劳焉。

  又曰:元善通博在何妥之下,然以风流酝藉,俯仰可观,音韵清明,听者忘倦。由是为后进所归。妥每怀不平,心欲屈善,因善讲《春秋》,初发题,诸儒毕集。善私谓妥曰:"名望已定,幸无相苦。"妥然之。及就讲肆,妥遂引古今滞义以难善,多不能对。善深衔之。二人由是有隙。

  《唐书》曰:太宗幸国子学,视释奠,祭酒孔颖达讲《孝经》。右庶子赵弘智问之曰:"夫子门人曾、闵俱称大孝,而今独为曾说,不为闵说,何耶?"答曰:"曾孝特优,门人不能逮也。"制旨驳之曰:"朕闻《家语》云:昔曾晳使曾参锄瓜,而误断其本,晳怒,授大杖以击其背。参手扑地,绝而后苏。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既而曾子请焉,孔子曰:舜之事父也,使之常在侧,欲杀乃不可得,小箠则受,大杖则走。今参误于父,委身以待暴怒,陷父於不义,不孝莫大焉。由斯而言,孰愈于闵子骞也。"颖达不能对。太宗又谓侍臣曰:"诸儒各生异意,皆非圣人论孝之本旨也。夫孝者,善事父母,自家刑国,忠於其君;战阵勇,朋友信,扬名显亲,此之谓孝。具在经典而论者多离其文,迥出事外。以此为教,劳而非法,何谓孝之道耶?"

  《语林》曰:刘真长与桓公宣武共听讲《礼记》,桓公云:"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

  《殷氏世传》曰:殷亮,建武中征拜博士。诸儒讲论,胜者赐席,亮重至八九。

  《三国典略》曰:东魏崔暹子达拏年十三,暹令儒者教其说《周易》两字。乃集朝贵名流,达挐升高座开讲。赵郡睦仲让阳屈服之,暹大悦,擢仲让为司徒中郎。邺下为之语曰:"解义两行得中郎"。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六百六十三 ◎道部五

    ○地仙 《史记》曰:蓬莱、方丈、瀛州,在渤海中,去人不远,盖常有至者,诸仙及灵药宰缮。其物禽兽尽白,未至,望之如云。 《秘要经》曰:立三百善功,可得存为地仙,居五岳洞府之中。 《抱朴子》曰:彭祖言天上多..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六十二 ◎道部四

    ○天仙 《天仙品》曰: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 《神仙众真戒经》曰:大方诸山,对会稽之东,上有天仙宫室,金玉杂为栋宇。 《金根经》曰:天阙上有层楼玉台,主众仙出入之所也。 《玉清刻石隐铭》..

    1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六十一 ◎道部三

    ○真人下 《集仙录》曰:王母者,龟山金母也。西华至精之气,化而生金母,生而飞翔,处极阴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所居宫阙在舂山昆仑之圃,阆风之苑,有城千里,楼十二,非飙车羽轮不可到也。蓬发虎齿,非西母之..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六十 ◎道部二

    ○真人上 《太上经》曰:太微天中,有二十四气混,黄杂聚结,有名无气,变化为真人。道之积成,托形立影,与时翱翔,有名无体,谓之真人。 《八素真经》曰:若精勤得道者,皆当书以蕊简,刻以琼文,位为上清左真公。..

    1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九 ◎道部一

    ○道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虚极之妙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者,妙本也,道冲而用之或似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天地之间,其由橐籥乎?玄牡之门是谓天地根。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八 ◎释部六

    ○戒律 《书》曰:武帝惑於佛教,朝贤多启求授戒。江革精信因果,而帝未知,谓革不奉佛法,乃赐革《觉意诗》五百字,又手敕革曰:"果报不可不信。"革因乞授菩萨戒。 又曰:陶弘景曾梦佛,授其菩萨记,云名为胜力菩萨..

    1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七 ◎释部五

    ○经 《晋书》曰:姚兴如逍遥园,引沙门于澄玄堂,汤瀵摩罗什演佛经。罗什通辩夏言,寻览旧经,多有乖谬,不与胡本相应。兴与罗什及沙门僧肇、昙顺等八百人更出大品,罗什持胡本,兴执旧经,以相考校。其新文异旧者..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六 ◎释部四

    ○异僧下 《高僧传》曰:安清字世高,安息国王正后之太子也。幼以孝行见称,虽居家而奉戒清峻。王薨,便词位。乃深惟苦空,散离形器,行服既毕,遂让国与叔,出家修道。博晓经藏而游方弘化,遍历诸国。以汉桓帝之初..

    3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五 ◎释部三

    ○僧 《宋书》:僧道生。彭城人。幼而聪悟。年十五便能讲经。及长。有异解,立顿悟义。时人推服。元嘉十一年。卒於庐山。 又曰:徐湛之为南兖州刺史。招集文士,尽游玩之適。时有沙门释休善属文。湛之与之甚厚。孝武..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四 ◎释部二

    ○奉佛 袁弘《后汉纪》曰:楚王英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喜黄老,修浮图祠。八年,上临辟雍,礼毕,诏天下死罪得以缣赎罪。英遣郎中令诣彭城曰:"臣托在藩蔽,尾馛率先天下,过恶素积。喜闻大恩,谨奉黄缣二十五匹,..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三 ◎释部一

    ○叙佛 《汉书》曰:汉使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棺苌耆山,得休王屠祭天金人。颜师古注曰:作金人以为天神之主而祭之,即今佛象,是其遗法也。 《后汉书》曰:浮图者,佛图也。西域天竺国有佛道焉。佛者,汉言觉也,将..

    1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二 ◎刑法部十八

    ○赦 《易》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书》曰:眚灾肆赦。(眚,过;灾,害;肆,缓。言大过害当缓赦之。)又曰: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刑疑赦从罚,罚疑赦从免,其当伺察,能得其礼。) 《..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一 ◎刑法部十七

    ○除名 何法盛《晋中兴书》曰:胡毋崇为永康令,多授货赂,政治苛暴,诏都街顿辈筳百,除名为民。 《隋书》曰:贺若敦被除名,每出怨言。晋公护徵还,令自煞。临刑,呼子弼,谓曰:"吾欲必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

    3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 ◎刑法部十六

    ○杖 《尚书·尧典》曰:朴作教刑。(朴,槚楚也。不勤道业,则挞之。) 《礼记·学记》曰:槚楚二物,收其威也。 《家语》曰:舜之事父,小杖则授,大杖则走。 《后汉记》曰:明帝时政事严峻,九卿皆鞭杖。左雄上言:..

    3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九 ◎刑法部十五

    ○髡 《周礼·秋官上·掌戮》曰:髡者使守积。(郑司农曰:髡当为完,谓但居作三年,不亏其体者也。五刑之中,而髡丈必王之同族不割者。宫之为剪伤其类,髡仍似守续也。) 《后汉书》曰:邓骘子侍中凤,尝与尚书郎张龛..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八 ◎刑法部十四

    ○黥 《尚书·吕刑》曰:墨辟疑赦,其罚百鍰。(孔安国曰:刻其颡而涅之曰墨刑,疑则赦从罚。六两日鍰。鍰,黄铁也。) 《尚书刑德放》曰:涿鹿者竿人颡也;黥者,马羁竿却舒也。(郑玄曰:涿鹿黥,箸先次刀笠伤人,墨..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七 ◎刑法部十三

    ○煞 《释名》曰:煞,窜也。埋之使不复见也。 《周礼·秋官上》曰:掌戮掌斩煞贼,谍而搏之。(斩以铁钺,若今要斩也。煞以刃刀,若今弃市也。谍为奸寇,反闻者斩之,小者煞之。)凡史其亲者焚之,煞王之亲者辜之。(..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六 ◎刑部十二

    ○斩 《释名》曰:斩,暂也。暂加兵即断也。 《周书》曰:武王使尚父以士卒驰,商师大崩,商辛乃内登于鹿台之上自燔,王崩于火。武王先入,乃射三发,而后下车,击之以轻吕,(剑名也。)斩之黄钺,悬诸大白旗。乃適二..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五 ◎刑法部十一

    ○象刑 《尚书大传》曰:唐虞象刑而民不敢犯,苗民用刑而民兴相渐。唐虞之象刑,上刑赭衣不纯,(纯,绿者。时人尚德义,犯刑者但易衣服,自为大耻。)中则杂屦,(屦,履也。)下刑墨幪,(幪,中也。使以下得冠饰。幪音..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四 ◎刑法部十

    ○械 《易·蒙卦》曰:利用刑人,用说桎梏。 又《噬嗑》曰:初九,屦校灭趾,无咎。(校者,以木绞者也,即械也。校者取其通名也。) 《传》曰:郤犨与长鱼矫争田,执而梏之,(梏,械也。)与其父母妻子同一辕。(系之本..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