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六百三十五 ◎刑法部一

2025-09-28 16:17 太平御览
○叙刑上

  《易·蒙卦》曰:初六发蒙,利用刑人。《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刑人之道,道所恶也。以正法制,故刑人也。)

  又《豫卦》曰:顺以动,豫。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又《噬嗑卦》曰:噬嗑亨,利用狱。(噬,啮也。嗑,合也。凡物之不亲,由有间也,物之不齐,由有过也。有间与过,啮而合之,所以通也。刑克以通,狱之利也。)《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勒法。

  又曰《丰卦·象》曰:雷电皆至丰,《丰》君子以折狱致刑。(文明以动,不失清理也。)

  《尚书·舜典》曰:象以典刑,(象,法也。法用常刑,用不越法。)流宥五刑,(宥,宽也。以流放之法宽五刑。)鞭作官刑,(以鞭为治官事之刑。)朴则教刑,(朴,夏楚也。不勤道业,则挞之。)金作赎刑,(金,黄金。误而入刑,出金以赎罪。)眚灾肆赦,怙终贼刑。(眚,过也。灾,害也。肆,缓也。贼,煞也。过而有害,当缓赦之。怙奸自终,当型煞之。)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舜陈典刑之义,敕天下使敬之,忧欲得中。)

  又《舜典》曰: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猾,乱也。夏,华夏。群行攻劫曰寇,煞人曰贼。在外曰奸,在内曰宄。言无教之致。)汝作士,五刑有服,(士,治狱官也。五刑,墨劓剕宫大辟。服,从也。言刑得轻重中正之法也。)五服三就;(既从五刑,谓服罪也。行刑当就之处:大罪於原野、大夫于朝,士于市。)五流有宅,五宅三居。(谓不忍加刑则流放之,若四凶则有五刑之流,各有所居。五居之差有三等之居;大罪四裔,次九州之外,次千里之外也。)惟明克允。"(言皋陶能明信五刑,施之远近。蛮夷猾夏,使咸信服,无敢犯之者。)

  又《大禹谟》曰:帝曰:"皋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无有干我正,言顺耳。)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弼,辅也。期,当也。叹其能以刑辅教,当於治体。)刑期于无刑,民协於中,时乃功,懋哉。"(虽成行刑以煞,止煞经无犯者。刑期於无所刑,民皆合於大中之道,是汝之功勉之。)皋陶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词,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邢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与其煞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於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辜,罪也。经,常也。司,主也。皋陶因帝勉己,遂称帝之德,所以期民不犯上也。宁失不常之罪,不枉不辜之善,仁爱之道。)

  又《皋陶谟》曰: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言天以五刑罚有罪,用五刑宜必当。)

  又《吕刑》曰:穆王训夏赎刑,(吕侯以穆王命作书,训畅夏禹赎刑之法,更从轻矣。布告天下。)作《吕刑》。吕刑,(后为甫侯,故或称甫刑。)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言吕侯见命为卿时,穆王以享国百年,耄乱荒忽,穆王即位,过四十矣。言百年大期,虽志而能用贤以扬名。)度作刑以诘四方。(度时世所宜,训作赎刑,以治天下四方之民。)

  《尚书大传》曰:子张曰:"尧舜之王,一人刑而天下治,何则h嗵诚而爱深也。今一夫而被此五刑。"子龙子曰:"未可谓能为书。"(二人俱罪吕侯之说刑也。被此五刑,喻犯数罪也。)孔子曰:"不然也。五刑有此教。"(教然耳。犯数罪犹以上一罪刑也。)

  又曰:子夏曰:"昔者三王悫然欲错刑遂罚,(错,处也。遂,行也。)平心而应之,和然后行之。然且曰:'吾意者以不平虑之乎?吾意者以不和平之乎?'如此者三,然后行之。此之谓慎罚。"

  又曰:孔子曰:"古之刑者省之,今之刑者繁之。其教,古者有礼然后有刑,是以刑省也。今也反是,无礼而齐之以刑,是以繁也。"

  《书》曰:伯夷降典礼,折民惟刑。谓有礼然后有刑也。

  又曰:兹殷罚有伦,今也反是,诸侯不同听,每君异法。(听,设狱也。)听无有伦,是故知法难也。

  又曰:有过,赦。小罪勿增,大罪勿累。(延罪无辜曰累。)老弱不授刑,有过不授罚。故老而授刑谓之悖,弱者授之不克,不赦有过谓之贼。

  《诗·小雅》曰:《菀柳》,刺幽王也。暴虐无亲,而刑罚不中也。

  《诗含神雾》曰:烨烨震电,不宁不令。此应刑政之大暴,故震雷惊人,使天下不安。

  《周礼·地官上·大司徒》曰: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悌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纠犹割祭也。不弟不敬,况师长也。造言,讹言惑众。乱民,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也。任谓朋友相任也。恤谓相忧。)

  又《地官下·司市》曰:市刑:小刑宪罚,中刑徇罚,大刑朴罚。其附於刑者归于士。(徇,举以示其地之众也。朴,挞也。)国君过市,则刑人赦;大人过市,罚一幕;世子过市,罚一帟;命夫过市,罚一盖;命妇过市,罚一帷。(谓诸侯及夫人世子过其国之市,大夫内子过其都之市也。市者,人所交利而行刑之处,君子无故不游观焉,若游观则拖惠以为说。)

  又曰:《秋官上》曰:大司寇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典,法也。诘,谨也。《书》曰:穆王耄荒、度作详刑以诘四方也。)一曰刑新国用轻典;(新国,新辟地立君之国也。用轻法者,为其民之未习於教。)二曰刑平国用中典;(平国,承平守成之国。用中典者,常行之法。)三曰刑乱国用重典。(乱国,篡煞叛逆之国。用重典者,以其化恶,伐灭之也。)以五刑纠万民:一曰野刑,上功纠力;(功,农。功力,勤力也。)二曰军刑,上命纠守;(命,将命也。守,不失部伍也。)三曰卿刑,上德纠孝;(德,六德也。善父母为孝也。)四曰官刑,上能纠职;(能,能其事也。职,职事修理也。)五曰国刑,上愿纠暴。(愿,悫慎也。暴为当恭,字文误也。)

  《礼》曰: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又曰:九十曰耄,七年十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

  又曰:刑者,侀也。刑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蜂,故君子尽心焉。

  《传》曰:先君周公作誓命曰: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藏为盗,盗器为奸。主藏之名,赖奸之用,为大凶德,有常刑无赦,在九刑不忌。(暂命己下,皆九刑之书。)

  又曰:晋侯之弟阳干乱行於曲梁,(行,陈。曲梁,地名。)魏绛戮其仆。(仆御。)晋侯怒,谓羊舌职曰:"合诸侯以为荣,阳干为戮,何辱如之?必煞魏绛。"对曰:"绛无二志,事君不避难,有罪不逃刑。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

  又曰:声子谓楚令尹子木曰:"善为国者,赏不僣而刑不滥赏。僣则惧及淫人,刑滥则惧及善人。若不幸而过,宁僣无滥。与其失善,宁其利淫。无善人则国从之。(从之亡也。)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恤民而不倦。赏以春夏,刑以秋冬。是以将赏,为之加膳,则饫赐,以此知其劝赏也;将刑,为之不举,不举则彻乐,以此知其畏刑也。"

  又曰: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湫,下;隘,小;嚣,声;尘,土。)请更诸爽垲者。"(塽,明;蓊,燥。)辞曰:"君之先臣容焉,(先臣,晏子之先人。)臣不足以词之。於臣巢簵。"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于是景公繁于刑,有鬻踊者。故对曰:"踊贵屦贱。"景公为是省于刑。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又曰:郑人铸刑书。(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叔向使谓子产曰:"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夏商之乱者,禹汤之法。言不能议事以制。)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周之衰,亦为刑书,谓之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言制书不起于始全盛之世。)今吾子相郑国,作封洫,立谤政,制三辟,铸刑书,(制三辟,谓用三代之末法。)将以靖民,不亦难乎!"

  又曰:为刑罚威狱,使民畏忌,以类其震曜煞戮。(云电震曜,天地咸也,刑狱以象类之。)

  《论语》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又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孝经》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

  《家语》曰:闵子骞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以德以法。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衔勒也。君者,人也;吏者,辔也;刑者,策也。夫人君之政,执其辔策而己乎。"闵子骞曰:"敢问古之为政。"孔子曰:"古者天子以内史为左右手,以德法为衔勒,以百官为辔,以刑罚为策,以万人为马,以御天下,数百年而不失也。"又曰:有父子讼者。孔子同狴执之,三月不别,其父请止。夫子赦焉,曰:"上失其道,狱犴不治,不可刑也。

  《书》曰:义刑义煞勿庸,以即汝心。三尺之限,空车不能登者何?峻故也。百刃之山,重载陟焉何?陵迟也。俗之陵迟久矣。虽有刑法,人能勿逾乎?"

  《国语》曰:臧文仲曰:"大刑用兵甲,次刑用斧钺,中刑用刀锯,薄刑用鞭朴,以威民也。"

  《孔丛子》曰:仲弓问古之刑教与今之刑教。孔子曰:"古之刑教省,今之刑教繁。古教有礼,然后有刑,是以刑省。今无礼以教,而齐之以刑,是以刑繁。"

  《史记》曰:胡亥立,以赵高为郎中令。令更变律,有罪者相坐收族。又群盗起,胡亥责李斯。斯惧,上书请行督责,刑者相半。其后赵高谮斯,具五刑,腰斩,夷三族。

  又曰:申不害、韩非好刑名法术之学,以为儒者以文乱法,侠者以武犯禁。

  《汉书·刑法志》曰:古人有言曰: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鞭朴不可弛於家,刑罚不可废於国,征伐不可偃於天下。用之有本末,行之有逆顺耳。

  又曰:孝武即位,徵发烦数,百姓贫穷,民被酷吏,击奸断宄不胜。於是招进张汤、赵禹之属,修定法令。

  又曰:古之知法者,能省刑本也。今之知法者,不失有罪,上下相临,以刻为明。深者获功名,平者多后患。谚曰:鬻棺者欲岁之疫,非憎人欲煞之,利在於人死。

  又曰:贡禹上言:"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无赎罪之法,欲令行禁止,海内大化。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开地广境,自见功大,遂纵嗜欲。乃一时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是以官乱民贫,盗贼并起。"

  又曰:文帝制:"人有己论其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收贳律令宜除之,(孥,子也。秦法:一有罪,并收其家也。)罪疑者与人,"(从轻断之。)於是刑罚大省,断狱四百。

  又曰:秦始皇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

  又曰:于定国为廷尉,季秋后请谳。时上常幸宣室,斋而居,决事刑狱,号***也。(反音番。)

  又曰:董仲舒云:"阳为德,阴为刑。阳常居大夏,而生养育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於虚空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又曰:秦用商鞅之法,故帝王之道,刑戮妄行,人不聊生,逃亡山野,并为盗贼,断狱一岁八十万数。

  又曰:《刑法志》曰:古人有言:满堂饮酒,有一人向隅而泣,则一堂不乐。王者之於天下,犹一堂之上也。一人不得平,为之凄怆。今郡国被刑,或冤死者多,此和气所以未洽者也。原夫狱刑所以蕃者,《书》曰:"伯夷降典,折民惟刑。"(言伯夷示礼法以道,人人习之,礼然后用刑也。)言制礼以止刑,犹堤防之溢水也。今堤防陵迟,礼制未立;死刑过制,生刑易犯。饥寒并至,穷斯滥溢。豪杰擅私为之囊橐,(言容隐奸刑,若櫜盛物。)奸邪所隐,则狃而浸广。(狃,串习也。浸,渐。狃音女九切。)

  《后汉书》曰:光武留心庶狱。然自王莽之后,旧章不存,法纲弛纵,尾馛惩肃。梁统上疏曰:"臣硬馛为刑罚在衷,无取於轻,是以五帝有流殛放煞之诛,三王有大辟刻肌之刑,所以为除去乱也。高帝定法,传之后代。遭世康平,因时施恩,去肉刑相坐之法,天下几平。武帝值中国全盛,征伐远方,百姓罢弊,豪杰犯禁,奸吏弄法,故重首匿之科,着知纵之律。宣帝履要道以御海内,臣下奉宪,不失绳墨,天下称安。孝元、孝哀即位日浅,丞相王嘉等猥以数年之间亏除先帝旧约,穿令断律凡百馀事。臣取其尤妨政者条奏,伏谓择其善而从之,以定不易之典。"时廷尉议以为崇刑峻法,非明王急务,遂罢之。

  又曰:梁统对尚书问议刑曰:"圣帝明王制立刑罚,故虽尧舜之盛,犹诛四凶。《经》曰:'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又曰:爰制百姓于刑之衷,孔子曰:'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措,置也。)衷之为言不轻不重之谓也。《春秋》之诛,不避亲戚,所以防患救乱,全安众庶,岂无仁爱之恩,贵绝残贼之路也。"

  又曰:郎顗上书言:"今立春之后,火卦事用,所当温而寒,违反时节,由功赏不至而刑罚必加也。宜须立秋顺气行罚。"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六百六十三 ◎道部五

    ○地仙 《史记》曰:蓬莱、方丈、瀛州,在渤海中,去人不远,盖常有至者,诸仙及灵药宰缮。其物禽兽尽白,未至,望之如云。 《秘要经》曰:立三百善功,可得存为地仙,居五岳洞府之中。 《抱朴子》曰:彭祖言天上多..

    5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六十二 ◎道部四

    ○天仙 《天仙品》曰: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 《神仙众真戒经》曰:大方诸山,对会稽之东,上有天仙宫室,金玉杂为栋宇。 《金根经》曰:天阙上有层楼玉台,主众仙出入之所也。 《玉清刻石隐铭》..

    5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六十一 ◎道部三

    ○真人下 《集仙录》曰:王母者,龟山金母也。西华至精之气,化而生金母,生而飞翔,处极阴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所居宫阙在舂山昆仑之圃,阆风之苑,有城千里,楼十二,非飙车羽轮不可到也。蓬发虎齿,非西母之..

    4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六十 ◎道部二

    ○真人上 《太上经》曰:太微天中,有二十四气混,黄杂聚结,有名无气,变化为真人。道之积成,托形立影,与时翱翔,有名无体,谓之真人。 《八素真经》曰:若精勤得道者,皆当书以蕊简,刻以琼文,位为上清左真公。..

    5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九 ◎道部一

    ○道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虚极之妙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者,妙本也,道冲而用之或似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天地之间,其由橐籥乎?玄牡之门是谓天地根。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6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八 ◎释部六

    ○戒律 《书》曰:武帝惑於佛教,朝贤多启求授戒。江革精信因果,而帝未知,谓革不奉佛法,乃赐革《觉意诗》五百字,又手敕革曰:"果报不可不信。"革因乞授菩萨戒。 又曰:陶弘景曾梦佛,授其菩萨记,云名为胜力菩萨..

    5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七 ◎释部五

    ○经 《晋书》曰:姚兴如逍遥园,引沙门于澄玄堂,汤瀵摩罗什演佛经。罗什通辩夏言,寻览旧经,多有乖谬,不与胡本相应。兴与罗什及沙门僧肇、昙顺等八百人更出大品,罗什持胡本,兴执旧经,以相考校。其新文异旧者..

    5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六 ◎释部四

    ○异僧下 《高僧传》曰:安清字世高,安息国王正后之太子也。幼以孝行见称,虽居家而奉戒清峻。王薨,便词位。乃深惟苦空,散离形器,行服既毕,遂让国与叔,出家修道。博晓经藏而游方弘化,遍历诸国。以汉桓帝之初..

    5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五 ◎释部三

    ○僧 《宋书》:僧道生。彭城人。幼而聪悟。年十五便能讲经。及长。有异解,立顿悟义。时人推服。元嘉十一年。卒於庐山。 又曰:徐湛之为南兖州刺史。招集文士,尽游玩之適。时有沙门释休善属文。湛之与之甚厚。孝武..

    6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四 ◎释部二

    ○奉佛 袁弘《后汉纪》曰:楚王英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喜黄老,修浮图祠。八年,上临辟雍,礼毕,诏天下死罪得以缣赎罪。英遣郎中令诣彭城曰:"臣托在藩蔽,尾馛率先天下,过恶素积。喜闻大恩,谨奉黄缣二十五匹,..

    4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三 ◎释部一

    ○叙佛 《汉书》曰:汉使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棺苌耆山,得休王屠祭天金人。颜师古注曰:作金人以为天神之主而祭之,即今佛象,是其遗法也。 《后汉书》曰:浮图者,佛图也。西域天竺国有佛道焉。佛者,汉言觉也,将..

    5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二 ◎刑法部十八

    ○赦 《易》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书》曰:眚灾肆赦。(眚,过;灾,害;肆,缓。言大过害当缓赦之。)又曰: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刑疑赦从罚,罚疑赦从免,其当伺察,能得其礼。) 《..

    4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一 ◎刑法部十七

    ○除名 何法盛《晋中兴书》曰:胡毋崇为永康令,多授货赂,政治苛暴,诏都街顿辈筳百,除名为民。 《隋书》曰:贺若敦被除名,每出怨言。晋公护徵还,令自煞。临刑,呼子弼,谓曰:"吾欲必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

    6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 ◎刑法部十六

    ○杖 《尚书·尧典》曰:朴作教刑。(朴,槚楚也。不勤道业,则挞之。) 《礼记·学记》曰:槚楚二物,收其威也。 《家语》曰:舜之事父,小杖则授,大杖则走。 《后汉记》曰:明帝时政事严峻,九卿皆鞭杖。左雄上言:..

    6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九 ◎刑法部十五

    ○髡 《周礼·秋官上·掌戮》曰:髡者使守积。(郑司农曰:髡当为完,谓但居作三年,不亏其体者也。五刑之中,而髡丈必王之同族不割者。宫之为剪伤其类,髡仍似守续也。) 《后汉书》曰:邓骘子侍中凤,尝与尚书郎张龛..

    4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八 ◎刑法部十四

    ○黥 《尚书·吕刑》曰:墨辟疑赦,其罚百鍰。(孔安国曰:刻其颡而涅之曰墨刑,疑则赦从罚。六两日鍰。鍰,黄铁也。) 《尚书刑德放》曰:涿鹿者竿人颡也;黥者,马羁竿却舒也。(郑玄曰:涿鹿黥,箸先次刀笠伤人,墨..

    5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七 ◎刑法部十三

    ○煞 《释名》曰:煞,窜也。埋之使不复见也。 《周礼·秋官上》曰:掌戮掌斩煞贼,谍而搏之。(斩以铁钺,若今要斩也。煞以刃刀,若今弃市也。谍为奸寇,反闻者斩之,小者煞之。)凡史其亲者焚之,煞王之亲者辜之。(..

    5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六 ◎刑部十二

    ○斩 《释名》曰:斩,暂也。暂加兵即断也。 《周书》曰:武王使尚父以士卒驰,商师大崩,商辛乃内登于鹿台之上自燔,王崩于火。武王先入,乃射三发,而后下车,击之以轻吕,(剑名也。)斩之黄钺,悬诸大白旗。乃適二..

    5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五 ◎刑法部十一

    ○象刑 《尚书大传》曰:唐虞象刑而民不敢犯,苗民用刑而民兴相渐。唐虞之象刑,上刑赭衣不纯,(纯,绿者。时人尚德义,犯刑者但易衣服,自为大耻。)中则杂屦,(屦,履也。)下刑墨幪,(幪,中也。使以下得冠饰。幪音..

    5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四 ◎刑法部十

    ○械 《易·蒙卦》曰:利用刑人,用说桎梏。 又《噬嗑》曰:初九,屦校灭趾,无咎。(校者,以木绞者也,即械也。校者取其通名也。) 《传》曰:郤犨与长鱼矫争田,执而梏之,(梏,械也。)与其父母妻子同一辕。(系之本..

    5 太平御览 2025-09-2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