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六百六十二 ◎道部四

2025-09-28 18:35 太平御览
○天仙

  《天仙品》曰: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

  《神仙众真戒经》曰:大方诸山,对会稽之东,上有天仙宫室,金玉杂为栋宇。

  《金根经》曰:天阙上有层楼玉台,主众仙出入之所也。

  《玉清刻石隐铭》曰:珮玉帝隐文者得,为上仙。

  《戒文经》曰:天西北有仙堂。差次职署则度名。着九宫五斗仙府。中天上有东西南北及中央也。皆有石城。应其方位。百官曹局。皆纪在中列纪。

  《后圣列纪》曰:若斗中有玄玉录籍者,皆为上仙。

  《登真隐诀》曰:三清九宫,并有僚属,例左胜於右。其高总称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郎诸小号,官位甚多也。女真则称元君夫人,其名仙夫人之秩比仙公也。夫人亦随仙之大小,男女皆取所治处,以为署号,并有左右。凡称太上者,皆一宫之所尊。又有太清右仙公,蓬莱左仙公,太极仙侯,真伯仙监、仙郎、仙扶。

  《皇民谱录》曰:自三象明曜己来,至於累亿劫会,天地成败,非可胜载。数极唐尧,是为小劫。丁亥之后,甲申之年,阳九百六之气离合,壬辰之始,数有九周。至庚子之年,赤星见於东方,白彗见於月窟。唐尧之后四十六丁亥,是小劫之周;又五十五丁亥,至壬辰癸巳,是大劫之周也。六合冥一,二道盈亏,时运周劫,始转一仙阶。

  《金根下经》曰:有学仙品日进叙退降簿录,侍仙玉晨之典祀。

  《集仙录》曰:后汉南阳公主降驸马都尉王咸。公主素尚至道,属汉末乱离,谓咸曰:"但当自保,必可延生。若碌碌随时,与世进退,恐不免乖离之苦,奔迫之患也。"咸黾勉世利,未从其言。公主遂入华阴山长往。咸入山追之,无见。忽於岭上见朱履一双,前取之,化为石,谓其山为公主峰。

  又曰:张正礼,汉末在衡山学道,服黄精,授西城君虹茎觿。患药之难得,至广州为道士,遂得内外洞彻砂,兼修守一之法。仙去。

  《真诰》曰:章震,南郡人,少学经昼,周幽王时人,而常叹曰:"人生世间,日失一日,去生转远。"乃着道书百馀篇。精於五行,演其微妙,以养性治病为旨。后入崆峒山仙去。

  又曰:王远字方平,东海人。举孝廉,除郎中,累迁至中散大夫,博学,尤明天文图谶河洛之要,逆知天下盛衰之期。汉桓帝词位,闻之,连诏不出,使郡国逼载以至京师,但低头闭口不答诏。乃题宫门板四百馀字,皆说方来。帝恶之,归乡里。同郡故太尉公陈耽为方平驾道室,旦夕事之。方平在耽家四十馀年,后语耽云:"吾当去,明日日中发。"至明日,果卒。耽知仙去,曰:"先生舍我矣。"

  又曰:严青,会稽人,家贫,常於山中作炭。忽有一人与青语,不知其异人也。临别,以一卷书与青,曰:"汝得长生,故以相授,当以洁器盛之,置于高处。"青授之。后得其术,入霍山仙去。

  又曰:张陵字辅汉,沛国丰人也。本大儒,晚学长生之道,得九鼎丹经。闻蜀中多名山,乃入鸣鹄山,着道书二十馀篇。仙去。

  又曰:赵广信,阳城人。魏末来渡江,入剡小白山中学道,授左慈玄中之道,并彻视法。如此积年,周行郡国,或卖药,人莫知也。多来都下市丹砂,作九华丹。仙去。

  又曰:郭景世,晋初学道於庐江灊山中,授孟德然口诀,兼服胡麻玄丹,仙去矣。

  又曰:赵伯威,东郡人也,少学於邯郸张先生。晚在中岳,授玉珮金珰经。道成,仙去。主仙籍,并记学道者。

  又曰:李方回,晋武帝时人也。学道在华山,授管成子蒸丹饵术法。又授苏门周寿陵丹霞之法。五十年精心内视,仙去。

  又曰:李修着书四十篇,名曰《道源》。其书曰:"弱能制强,阴能蔽阳。常若临深履危,御奔乘朽,长生之道也。"年四百岁,颜色不衰。后仙去。

  刘向《列仙传》曰:马师皇者,黄帝马师。后数有病,龙出於水治之。一旦仙去。

  又曰: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浮丘公接上嵩山,三十馀年仙去。

  葛洪《神仙传》曰:苏仙公名林,字子玄,周武王时人也,家濮阳曲水。林少孤,以仁孝闻。贫,常自牧牛得道。母食思鲊,仙公以匕著置器中,携钱去即以鲊至。母曰:"便县有鱼,去此百馀里,汝欺我哉!"仙公跪曰:"不妄。"明日舅至,云昨见仙公便县市鲊。母方骇其神异。后仙去。有白鹤来上郡城东北楼,以爪画楼板,似漆书,云城郭是,却蜀非。于今仙公故弟犹在。丁令威亦如此。

  又曰:沈文泰者,九疑人,得红泉神丹法,去土符还年之道,服之甚效。欲之昆仑,留息积年,以传李文渊曰:"土符不去,服药行道尾嫳也。"文渊遂授其秘要,后亦仙去。令以竹根汁煮丹及黄神去三尸法。

  又曰:沈羲,吴郡人,学道於蜀,能治病救人,甚有恩德。后遇羽衣侍节人,以白玉版青玉丹书授羲,羲不能读。须臾大雾,雾解,失其人。羲还,后仙去。

  又曰:陈安世,京兆人,为灌叔本佣,禀性慈仁。叔本好道,有二道人托为书生,从叔本游,以观试之。叔本不知其异人也,久而益怠。书生乃问安世曰:"尔好道否?"曰:"无缘知之。"曰:"审好道,明日早会道北大树下。"安世承言,早往,无所见。曰:"书生诈我哉?"三期,安世辄早至,乃以药授安世,后仙去。

  又曰:吴睦,长安人,少为县吏,堂局枉克人。民讼之,睦逃去,入山林。饥累日,行至石室,遇孙先生,令学种黍及胡麻,扫除驱使。经四年,先生遂授其道,后服丹仙去。

  又曰:董威辇,不知何许人,晋武帝末,在洛阳白社中,寝息土上。衣服蓝缕,常吞一石子,经日不食。或市乞佣作,人或往观之,亦不与言。时或着诗,莫知所终。

  又曰:萧史,秦缪公时人,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鹄。公女字弄玉,好之,以妻焉。遂教弄玉作凤鸣,居十数年,凤凰来止,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数年仙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雍宫,世有箫声。

  又曰:河上公,莫知姓名也。汉孝景时,结草菴於河上。帝读老子经,茎㧐好其言,有所不解,闻公以问之。以素书二卷与帝曰:"读此析疑,勿示於非人。"公后仙去。

  又曰:黄子阳少知长生之道,隐博落山中九十馀年,但食桃,饮石泉。后逢司马季主。季主以导仙八方与之,遂度世仙去。

  又曰:王生,阳城人,居壶谷中,不知时。汉武帝登嵩山,东方朔等从,忽见一神人,长丈馀。帝礼而问之,曰:"其九疑山人也,闻中岳有石菖蒲,一寸九节,食可长生,故来彩之。"忽失神人。帝遂彩服之。帝性热烦闷不快,从官皆服,皆能迟久。惟王生闻神人教服,遂彩食之,仙去。

  又曰:刘根字君安,京兆长安人。少明五经,汉武帝时人也。入嵩山石室峻绝之处。尝曰:"上药有九转还丹,太一金液,次有云母雄黄之属,亦可长生。次乃草木之药,能治病益气。上可数百岁,下即全其所禀而己。必欲长生,即先定心志,除嗜欲,乃可授神方五色篇。"根后入鸡头山,仙去。

  又曰:阴长生,新野人,后汉阴皇后之属籍也。少居富贵,不好荣利。知马明生得度世之术,乃求寻之,遂相见,执御者之礼事之,十馀年不懈。明生曰:"子真得道矣。"乃入青城山,授以太清神丹经,告别,后於平都山仙去。

  《风俗通》曰:汉明帝时,尚书郎王乔为叶令。月朔,常诣朝堂。明帝知其来而无车骑,密令太史候望。言其临至时,常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使因见凫,举罗得一舄,使尚方识之,乃四年所赐尚书官履也。每朝,叶门下鼓不击自鸣,闻于京师。后天上乃下一玉棺於厅前,乔曰:"天帝召我。"沐浴寝其中,盖便上覆,葬於城东,土自成坟。百姓为立祠,号叶君祠。

  《三洞珠囊》曰:壸公谢元,历阳人,卖药於市,不二价,治病皆愈。语人曰:"服此药,必吐某物,某日当愈。"事无不效。日收钱数万,施市内贫乏饥冻者。费长房为市令,知其人。后诣公,公携长房去,授以治病之术,令还。壸公后仙去。戴公柏有太微黄书十馀卷,即壶公之师也。

  又曰:乐子长,齐人也,少好道,到霍林山,服巨胜赤松散,方去仙。

  又曰:卫叔卿,中山人,服云母。子度世入山见父,叔卿语曰:"吾齐书室西北墉大柱下,有玉函,中有书,取而按合服之。"度世归,果如言。饵五色云母,仙去。

  又曰:魏伯阳者,吴人也。好道不仕,封己养高,后入山,饵神丹,仙去。撰《参同契》,其说以周易爻象论作丹之意,而世不知神丹之事,多作阴阳注之,殊失其旨。

  又曰:尹轨,字公度,太原人。博极群书,晚乃学道,常服黄精,年百馀岁,言天下盛衰安危吉凶,未尝不效。入太和山,仙去。

  又曰:东郭延年者,山阳人也。服灵飞散,能在闇室中夜书。又身生光,远照小物,见其彩色。一旦,数十人乘虎豹来迎之,延年遂诣昆仑山,仙去。

  又曰:王真,上党人,七十九乃学道,徐行若飞,有兼人之力。壅椽节事真十馀年,真以蒸丹小饵法授之,容常不衰。乡人计真之年,以四百馀岁。后登女几山,仙去。

  又曰:平中节,河东人,晋真羯胡乱华,遂隐苍梧山,授宋君存心之道。积四十五年,精思不懈,体有真气,后仙去。

  又曰:葛玄善於奕幻,拙於用身。初在长山,近入盖竹,亦能乘虎使鬼,但未得授职耳。常与谢稚坚、黄子阳、郭声子相随也。葛玄是抱朴子从祖,即郑思远之师也。时人莫测所处,传言东海中仙人寄书,呼为仙公。

  又曰:鲁妙典者,九疑山女道士也。生而好道,忽谓母曰:"人之上寿,所传得者稀。喜乐悲哀,日以相害,况埋没真性,混于流俗乎?"有道士过其门,授以《大洞黄庭经》谓曰:"所患人不能知,知不能修,修不能精,精不能久。不惟有玄科之责,亦将苦报无穷也。"妙典奉其言,入九疑山,累有魔试,介特不挠。山上一石盆中有泉,用之不竭。又有大铁臼,不知何处来。今并在山中石坛上,宛然有仙履迹,及古镜一,广三尺,古钟一,形如偃月,在无为观中。妙典后仙去。

  又曰:谢自然,女道士也,果州人。词气高异,其家在大方山下,顶有古象老君,其形自然。因拜礼,不愿下山。母从之,乃迁居山顶。自此常诵《道德经》、《黄庭内篇》,於开元观授紫虚宝录,於金泉山居之。山有石坛,烟箩修竹。一十三年,昼夜不寐,两膝上忽有印,似小於人间官印,四壖若朱,有古篆六字,粲如白玉。忽於金泉道场有云气遮匝,一川散漫弥久。仙去。其《金泉碑略》曰:天上有白玉堂,壁上列高仙、真仙之名,如人间壁记。时有朱书注其字下曰:降世为某官某职。又自然所居堂东壁上书数字,皆道德之意,真迹有焉。

  又曰:王奉仙,宣州当涂县民家女也。得其道,尝以忠孝正直之道,清净俭约之言,修身密行之要训于人,故远近瞻仰,金玉委前,弃而不顾。后入洞庭山,无疾而化。有云鹤异香之瑞,仙去。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六百六十三 ◎道部五

    ○地仙 《史记》曰:蓬莱、方丈、瀛州,在渤海中,去人不远,盖常有至者,诸仙及灵药宰缮。其物禽兽尽白,未至,望之如云。 《秘要经》曰:立三百善功,可得存为地仙,居五岳洞府之中。 《抱朴子》曰:彭祖言天上多..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六十一 ◎道部三

    ○真人下 《集仙录》曰:王母者,龟山金母也。西华至精之气,化而生金母,生而飞翔,处极阴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所居宫阙在舂山昆仑之圃,阆风之苑,有城千里,楼十二,非飙车羽轮不可到也。蓬发虎齿,非西母之..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六十 ◎道部二

    ○真人上 《太上经》曰:太微天中,有二十四气混,黄杂聚结,有名无气,变化为真人。道之积成,托形立影,与时翱翔,有名无体,谓之真人。 《八素真经》曰:若精勤得道者,皆当书以蕊简,刻以琼文,位为上清左真公。..

    1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九 ◎道部一

    ○道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虚极之妙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者,妙本也,道冲而用之或似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天地之间,其由橐籥乎?玄牡之门是谓天地根。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八 ◎释部六

    ○戒律 《书》曰:武帝惑於佛教,朝贤多启求授戒。江革精信因果,而帝未知,谓革不奉佛法,乃赐革《觉意诗》五百字,又手敕革曰:"果报不可不信。"革因乞授菩萨戒。 又曰:陶弘景曾梦佛,授其菩萨记,云名为胜力菩萨..

    1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七 ◎释部五

    ○经 《晋书》曰:姚兴如逍遥园,引沙门于澄玄堂,汤瀵摩罗什演佛经。罗什通辩夏言,寻览旧经,多有乖谬,不与胡本相应。兴与罗什及沙门僧肇、昙顺等八百人更出大品,罗什持胡本,兴执旧经,以相考校。其新文异旧者..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六 ◎释部四

    ○异僧下 《高僧传》曰:安清字世高,安息国王正后之太子也。幼以孝行见称,虽居家而奉戒清峻。王薨,便词位。乃深惟苦空,散离形器,行服既毕,遂让国与叔,出家修道。博晓经藏而游方弘化,遍历诸国。以汉桓帝之初..

    3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五 ◎释部三

    ○僧 《宋书》:僧道生。彭城人。幼而聪悟。年十五便能讲经。及长。有异解,立顿悟义。时人推服。元嘉十一年。卒於庐山。 又曰:徐湛之为南兖州刺史。招集文士,尽游玩之適。时有沙门释休善属文。湛之与之甚厚。孝武..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四 ◎释部二

    ○奉佛 袁弘《后汉纪》曰:楚王英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喜黄老,修浮图祠。八年,上临辟雍,礼毕,诏天下死罪得以缣赎罪。英遣郎中令诣彭城曰:"臣托在藩蔽,尾馛率先天下,过恶素积。喜闻大恩,谨奉黄缣二十五匹,..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三 ◎释部一

    ○叙佛 《汉书》曰:汉使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棺苌耆山,得休王屠祭天金人。颜师古注曰:作金人以为天神之主而祭之,即今佛象,是其遗法也。 《后汉书》曰:浮图者,佛图也。西域天竺国有佛道焉。佛者,汉言觉也,将..

    1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二 ◎刑法部十八

    ○赦 《易》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书》曰:眚灾肆赦。(眚,过;灾,害;肆,缓。言大过害当缓赦之。)又曰: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刑疑赦从罚,罚疑赦从免,其当伺察,能得其礼。) 《..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一 ◎刑法部十七

    ○除名 何法盛《晋中兴书》曰:胡毋崇为永康令,多授货赂,政治苛暴,诏都街顿辈筳百,除名为民。 《隋书》曰:贺若敦被除名,每出怨言。晋公护徵还,令自煞。临刑,呼子弼,谓曰:"吾欲必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

    3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 ◎刑法部十六

    ○杖 《尚书·尧典》曰:朴作教刑。(朴,槚楚也。不勤道业,则挞之。) 《礼记·学记》曰:槚楚二物,收其威也。 《家语》曰:舜之事父,小杖则授,大杖则走。 《后汉记》曰:明帝时政事严峻,九卿皆鞭杖。左雄上言:..

    3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九 ◎刑法部十五

    ○髡 《周礼·秋官上·掌戮》曰:髡者使守积。(郑司农曰:髡当为完,谓但居作三年,不亏其体者也。五刑之中,而髡丈必王之同族不割者。宫之为剪伤其类,髡仍似守续也。) 《后汉书》曰:邓骘子侍中凤,尝与尚书郎张龛..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八 ◎刑法部十四

    ○黥 《尚书·吕刑》曰:墨辟疑赦,其罚百鍰。(孔安国曰:刻其颡而涅之曰墨刑,疑则赦从罚。六两日鍰。鍰,黄铁也。) 《尚书刑德放》曰:涿鹿者竿人颡也;黥者,马羁竿却舒也。(郑玄曰:涿鹿黥,箸先次刀笠伤人,墨..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七 ◎刑法部十三

    ○煞 《释名》曰:煞,窜也。埋之使不复见也。 《周礼·秋官上》曰:掌戮掌斩煞贼,谍而搏之。(斩以铁钺,若今要斩也。煞以刃刀,若今弃市也。谍为奸寇,反闻者斩之,小者煞之。)凡史其亲者焚之,煞王之亲者辜之。(..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六 ◎刑部十二

    ○斩 《释名》曰:斩,暂也。暂加兵即断也。 《周书》曰:武王使尚父以士卒驰,商师大崩,商辛乃内登于鹿台之上自燔,王崩于火。武王先入,乃射三发,而后下车,击之以轻吕,(剑名也。)斩之黄钺,悬诸大白旗。乃適二..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五 ◎刑法部十一

    ○象刑 《尚书大传》曰:唐虞象刑而民不敢犯,苗民用刑而民兴相渐。唐虞之象刑,上刑赭衣不纯,(纯,绿者。时人尚德义,犯刑者但易衣服,自为大耻。)中则杂屦,(屦,履也。)下刑墨幪,(幪,中也。使以下得冠饰。幪音..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四 ◎刑法部十

    ○械 《易·蒙卦》曰:利用刑人,用说桎梏。 又《噬嗑》曰:初九,屦校灭趾,无咎。(校者,以木绞者也,即械也。校者取其通名也。) 《传》曰:郤犨与长鱼矫争田,执而梏之,(梏,械也。)与其父母妻子同一辕。(系之本..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三 ◎刑法部九

    ○狱 《释名》曰:狱,确(胡角切。)也。言确人情伪也。又谓之牢,言所在坚牢也。又谓之圆土,言筑土表墙,其形圆也。又谓之囹圄,囹,领也,圄,御也,领录徒囚禁御之也。 《急就篇》曰:皋陶造狱。 《说文》曰:狱..

    0 太平御览 2025-09-2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