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七百五十六 ◎器物部一

2025-09-30 13:11 太平御览
○器皿

  《说文》曰:皿,饮食之用器也。盛,黍稷在器中也。齍黍稷之器以祀者。卢,饭器也。鐈,(巨招反。)似鼎而长足。鏖,(一刀切。)温器也。

  《方言》曰:器破而不殊,其音谓之{斯兀}(音西,声也。)器破而未离谓之璺,(音问)南楚之间谓之比攵。(比攵,皮美切。)凡以器盛而满谓之涌。(与恐切,言涌出也。)

  《通俗文》曰:金银镂饰器谓之错镂。竹器谓之笭箵。(笭,郎鼎切。箵,桑鼎切。)竹器边缘曰匴。(先管切。)

  《书》曰: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言人贵旧,器贵新。)

  又曰: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赋宗庙彝器酒樽赐诸侯。)

  《礼》曰:孟春之月,其器疏以达;孟夏之月,其器高以粗;孟秋之月,其器廉以深;孟冬之月,其器闳以掩。

  又曰:御食於君,君赐余,器之溉者不写,(陶梓之器。)其馀皆写。(萑竹之器。)

  又曰:作奇巧之器以疑众,杀。宗庙之器不鬻於市;锦文珠玉成器,不鬻於市。

  又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论语》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史记》曰:舜陶於河滨,器不苦窳。(以主切。)舜作什器於寿丘。

  又曰:通邑大都,木器髹者千伏,(徐广曰:髹,音休,漆也。《汉书》曰:木器千伏。)铜器千钧,素木铁器千石,此亦千乘之家也。

  又曰:武帝有故铜器,李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於柏寝。"案其刻,果然。

  《汉书》曰:贾谊言:"夫天下,大器也。今人之置器,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天下之情,与器无以异,在天子之所置之。"

  又曰: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喻也。鼠近於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於臣之近主乎!

  又曰:罽宾国,以金银铜锡为器。

  《续汉书》曰:桓帝祠老子於濯龙,用淳金釭器。

  《魏氏春秋》曰:武王过故人吕伯奢家,闻其动食器之声,疑其图已,是夜手剑杀八人。

  《后魏书》曰:獠铸铜为器,大口宽腹,名曰铜爨。既薄且轻,易於熟食。

  《晋令》曰:欲作漆器物卖者,各先移主吏者名乃得作。皆当淳漆著布器。器成,以朱题年月姓名。

  车频《秦书》曰:苻坚建元十八年,新平县民耕地获玉器。初有金雕者,颇知图记。王猛以为左道,劝坚诛之。雕临死,表坚曰:"新平地,古颛顼墟。其故有《白鸡闾记》,言此里应出古帝王宝。"至是果得之。

  《家语》曰:孔子观於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於守庙者曰:"此为何器?"曰:"此盖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顾谓弟子曰:"试注水焉。"即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物焉有满而不覆者乎!"

  《老子》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韩子》曰:尧有天下,饭於土轨,饮於土鉶。舜作食器,斩山木而材之,削踞修具迹,流漆墨其上。诸侯以为益侈,国之下伏者十三。禹作为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觞酌有采,而樽俎有饰。殷人食器雕琢,觞酌刻镂。

  《淮南子》曰:昆仑旁有九井玉横,(横,或作彭,器名也。)受不死药。

  《世说》曰:晋武帝尝际王武子,供馔悉用琉璃器。

  《凉州异物志》曰:方外殊珍,车渠马瑙。器无常形,为时之宝。(随其大小以作孟碗杯盘也。)视之目眩,希世之巧。罗刹所作,非人所造。(罗刹鬼,远外国,巧成器物,与人交市,非人能所造。)

  《地境图》曰:铜器之属,见其状如望马煇煇然。齐器之见为牛,楚器之见为马,越器之见为虾蟆,宋器之见为白狗,秦器之见为豚,燕器之见为豕。

  扬雄《蜀都赋》曰:雕镌釦器,百伎千工。

  魏武《内诫令》曰:孤有逆气病,常储水卧头。以铜器盛,臭恶。前以银作小方器,人不解,谓孤喜银物。令以木作。

  ○鼎

  《尔雅》曰:鼎绝大谓之鼐,圆弇上谓之鼎,附耳外谓之鼒。

  《说文》曰: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昔禹贡九牧之金,铸鼎荆山之下。民入山林川泽,魑魅蝄〈虫两〉莫能逢之。

  《易》曰:鼎,元吉亨。彖曰:"鼎象也。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诗》曰:鼐鼎及鼒。(大鼎谓之鼐,小鼎谓之鼒。)

  《周礼》曰:王一日三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牢鼎九,陪鼎三。)

  《礼》曰:故卫孔悝之鼎铭曰:"六月丁亥,公假於太庙。公曰:'叔舅,乃祖庄叔左右成公。成公乃命庄叔随难於汉阳,即宫於宗周。奔走无射,启右献公,献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乃考文叔,兴旧嗜欲,作率庆士,躬恤卫国。其勤公家,夙夜不解,民咸曰:休哉。'公曰:'叔舅,予女铭,若纂乃服!'悝拜稽首曰:'对扬以辟之,勤大命。'施於烝彝鼎。"(施犹著也。言我将行君之命,又刻著于烝祭之彝鼎也。)

  又曰:崇鼎、贯鼎、夫子之器。(崇贯,皆国名。)

  《左传》曰:宋华父督杀殇公,召庄公於郑而立之,以郜大鼎赂公。(郜国所造器也。)四月,取郜大鼎於宋,纳於太庙,非礼也。臧哀伯谏曰:"武王克商,迁九鼎於洛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於太庙,其若之何?"公弗听。

  又曰: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於雒。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使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桀有昏德,鼎迁於商。商纣暴虐,鼎迁於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於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又曰:鲁襄公享晋六卿。贿荀偃束锦加璧、乘马、先吴寿梦之鼎。(寿梦,吴子也,献鼎於鲁,因以为名。)

  又曰:晋叔向谓晏子曰:"然虽吾公室,今亦季世也。君日不悛,以乐慆忧;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谗鼎之铭曰:'昧旦丕显,后世犹怠。'(谗鼎,鼎名也。)况日不悛,其能久乎!"

  又曰:楚薳启彊曰:"是以圣王朝聘有圭,享覜(他吊切。)有璋,晏有好货,飧有陪鼎。"(飧,饔飧也。孰食为飧。陪,加也。加鼎,所以厚殷勤之。)

  又曰:郑人铸刑书。(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又曰:宋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云:(鼎,正考父之庙鼎也。)"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粥於是,以糊余口。"

  又曰:郑子产聘於晋,晋侯有疾。韩宣子逆客,私焉,曰:"寡君寝疾,於今三日矣。并走群望,有加而无瘳。今梦黄熊入於寝门,其何厉鬼也?"对曰:"昔尧殛鲧於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羽渊。实为夏郊,三代祀之。晋为盟主,其或未之祀也乎?"韩子祀夏郊,晋侯有间。赐子产莒之二方鼎。(方鼎,莒所贡。)

  又曰:楚子次於乾溪。仆析父从。右尹子革夕,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器,我独无有。今吾使人於周,求鼎以为分器,王其与我乎?"对曰:"与君王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惟命是听,岂其爱鼎?"

  又曰:齐侯伐徐,徐人行成,赂以甲父之鼎。(甲父,古国名也。)

  又曰:晋赵鞅、荀寅率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刑书之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

  《穀梁传》曰:桓公二年,夏四月,取郜大鼎於宋。戊申,纳於太庙。郜鼎者,郜之所为也。孔子曰:"器从邑,名从主人。"故曰郜大鼎。

  《史记》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又曰:伊尹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於王道。

  又曰:周末有九鼎徙秦氏,曰:"太丘社亡,而鼎没於泗水彭城下。其后百一十五年,而秦兼天下。"始皇二十八年,过彭城,斋戒祷祀,欲出周鼎,使千人没水求之,不得。

  又曰: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之鼎,绝膑而死。

  又曰:孝文帝时,新垣平言:"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东北汾阴,直有金宝气,意周鼎其出乎?兆见不迎则不至。"於是上使使治庙汾阴,南临河,欲祠出周鼎。

  《汉书》曰:项羽身长八尺二寸,目重瞳,力能扛鼎。

  又曰:汉得汾阴宝鼎,武帝嘉之,藏於甘泉。群臣上寿,贺陛下得周鼎。吾丘寿王曰:"非周鼎。"上怒。对曰:"周德始乎后稷,成於文、武,上天报应,鼎为周出,名曰周鼎。今汉自高祖继周,至陛下功德愈盛,天瑞并是至。昔秦始皇欲出鼎於彭城而不得。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此天之所以与汉,是汉鼎,非周鼎也。"上曰:"善!"

  又曰:主父偃曰:"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

  又曰:宣帝时,美阳得鼎,献之。京兆尹张敞上议曰:"案鼎有刻书,曰:'王命尸臣,官此栒邑,赐尔旗鸾黼黻雕戈。'(李奇曰:雕,镂也。)尸臣拜手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此鼎殆周之所以褒赐子孙,刻铭其先功,藏之於宫庙也。"

  又曰:质氏以洒削而鼎食。

  《东观汉记》曰:庐江献鼎,诏召郑众,问:"齐桓公之鼎,在柏寝台,见何书?《春秋左氏》有鼎事几?"众对状,除为郎中。

  《后汉书》曰:孝明帝永平六年二月,王雒山出宝鼎,庐江太守献之。诏曰:"祥瑞之降,以应有德。方今政化多僻,何以致兹?《易》曰:鼎象三公。岂公卿奉职,得其理耶?太常其以礿祭之日,陈鼎於祖庙,以备器用。赐三公帛五十匹,九卿、二千石半之。"

  《晋中兴书》曰:成帝咸和元年,宣城舂穀山崩,得古鼎,重三百斤,容可三斛馀。都官毕贺。

  又曰:神鼎见。神鼎者,仁器也。能轻能重,能息能行。不炊而沸,不汲自盈。烟煴之气,自然所生也。乱则藏於深山,文明应运而至,故禹铸鼎以拟之。

  《晋阳秋》曰:谷城人刘珪,夜见门有光,取得玉鼎。

  沈约《宋书》曰:秦始皇七年,义阳获铜鼎,受一斛,并盖,并隐起镂。

  《战国策》曰:秦兴师於周,求九鼎。颜率谓齐王曰:"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齐王发师救周,秦兵罢。率至齐,曰:"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涂之从而致之?"齐王曰:"寡人将寄涂於梁。"对曰:"不可!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潬(徒旱切。)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州是西比)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八百二十三 ◎资产部三

    ○耒 《释名》曰:耒,耜也。 《古史考》曰:神农作耒耜。 《世本》曰:咎繇作耒耜。 《周礼·冬官·考工下》曰:车人为耒,庇长尺有一寸,中直者三尺有三寸,上句者二尺有二寸。(郑司农云:耒谓耜耒。庛,读为其颡..

    3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二十二 ◎资产部二

    ○农 《周礼·地官下》曰:凡任民,任农以耕事,贡九谷。 《礼记·月令》孟春曰:乃命有司布农事,舍东郊,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导人,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

    2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二十一 ◎资产部一

    ○田 《释名》曰:土已耕者曰田。田,填也,五稼填满其中心也。 《尚书·禹贡》曰:冀州厥田惟中中,(孔安国曰: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为第五。)兖州厥田惟中下,(第六。)青州厥田惟上下,(第三。)徐州厥田惟上中,..

    3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二十 ◎布帛部七

    ○布 《说文》曰:緦布,十五外布也。纑,布缕也。絟,细布也。繐,蜀布也。 《释名》曰:布,布列诸缕。繐,慧也,齐人谓凉为慧,言服之轻细凉慧也。 《周礼·地官下·载师》曰:凡宅不毛者,有里布。 又《夏官下·..

    2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一十九 ◎布帛部六

    ○绵 《说文》曰:纩,絮缊也。 《礼记·玉藻》曰:纩为茧,缊为袍。(衣也,著之异名也。纩,谓今之新绵也。缊,谓今纩及旧絮也。) 又《丧大记》曰:属纩以俟绝气。(纩,今之新绵,易动摇,置口鼻之上以为候。) 又《..

    3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一十八 ◎布帛部五

    ○缣 《说文》曰:缣,并丝缯也。 《释名》曰:缣,兼也,其丝细致,数兼於绢。染缣五色,细且致,不漏水也。 《续汉书》曰:张奂少立志节。董卓慕之,使其兄遗缣百匹。奂恶卓为人,绝而不受。 《东观汉记》曰:王丹..

    3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一十七 ◎布帛部四

    ○绢 《广雅》曰:繁、总、鲜支、縠,绢也。 《说文》曰:绢,似霜。 《释名》曰:绢,纟臣也,其丝纟臣厚而疏也。 《东观汉记》曰:南阳太守杜谓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丧无所归。诏使持丧郡国邸,赙绢,绢..

    2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一十六 ◎布帛部三

    ○罗 《释名》曰:罗,文罗疏也。纚,筛也,粗可以筛物也。 《魏文帝诏》曰:江东为葛,宁比罗纨绮縠? 《魏志》曰:自公侯已下,大夫以上,皆服绫、锦、罗、绮、金缕之物。自是以下,杂彩之服,通于贱人也。 《晋书..

    2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一十五 ◎布帛部二

    ○锦 《说文》曰:锦,襄邑织文也。 《释名》曰: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制字"帛"与"金"也。 《礼记·王制》曰:锦文珠玉成器,不鬻於市。(不示民也奢与贪。成犹善也。) 《礼记·玉藻》曰:童子之节也缁..

    3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一十四 ◎布帛部一

    ○丝 《尚书·禹贡》曰:济、河惟兖州,厥贡漆、丝。海、岱惟青州,厥篚檿、丝。(檿,桑,丝中琴瑟弦。) 《周礼·天官下·典丝》曰:典丝,掌丝入,而辨其物,以其贾揭之。掌其藏与其出,以待兴功之时。颁丝于外内,..

    2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一十三 ◎珍宝部十二

    ○铜 《左传·僖中》曰:郑伯朝楚,楚子与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锺。 《史记》曰:秦使徐福入海还,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曰:'汝,秦王之神,薄得观而不得取!'即从臣往蓬莱山,见芝城..

    2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一十二 ◎珍宝部十一

    ○银 《周礼·夏官下》曰:正南曰荆州,其利丹银。 《尔雅》曰:白金谓之银,其美者谓之鐐。(郭璞曰:辽音也。) 《孝经援神契》曰:神灵滋液,有银瓮,不汲自满。 《史记·封禅书》曰:殷得金德,银山溢。(苏林注曰..

    3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一十一 ◎珍宝部十

    ○金下 《国语》曰:范蠡乘轻舟,以浮於五湖,莫知其所终。王令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 《穆天子传》曰:观天子宝:黄金之膏。(金膏,亦犹玉膏,皆其精液也。) 《春秋后语》曰:尉缭来,说王曰:"以秦之强,诸..

    3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十 ◎珍宝部九

    ○金中 《东观汉记》曰:郭况迁为大鸿胪,上数幸其第,赏赐金、帛。京师号况家为"金穴",言其富贵。 谢承《后汉书》曰:豫章张载,字仲宗,为广陵太守。举孝子吴奉为孝廉,奉赍金为礼,载闭门不受。奉以囊盛,投载园..

    6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九 ◎珍宝部八

    ○琅玕 《孝经援神契》曰:神灵滋则琅玕景。(宋均注曰:事神明得理,则琅玉有光。) 《尔雅》曰:西北之美者,则昆仑之璆琳、琅玕焉。 《说文》曰:琅玕,石之似玉者。 《魏略》曰:大秦国出琅玕。 《山海经》曰:开..

    3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八 ◎珍宝部七

    ○琥 《说文》曰:琥,发兵瑞玉,为虎文。 《周礼·春官上·大宗伯》曰:白琥礼西方。 《周礼·秋官下·小行人》曰:合六币,琥以绣。 《左传·昭七》曰:鲁昭公疾,遍赐大夫,大夫不受。赐子家子双琥、一环、一璧,..

    3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七 ◎珍宝部六

    ○璋 《说文》曰:璋,半圭也。 《尚书·顾命》曰:康王即位,太保秉璋以酢。(孔安国注曰:王已祭,太保又祭。报祭曰酢也。) 《毛诗·棫朴》曰: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半圭曰璋。) 又《斯干》曰:乃生男子,载弄之璋..

    4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六 ◎珍宝部五

    ○圭 《说文》曰:圭,瑞玉也。上员下方,以封诸侯。楚爵有执圭。 《尚书·禹贡》曰: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又《金滕》曰: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为功..

    5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五 ◎珍宝部四

    ○玉下 《唐书》曰:太宗尝谓魏徵曰:"玉虽有美质,在於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宝。朕虽无美质,为公所切磋,劳公约朕以仁义,弘朕以道德,使朕功业至此。公亦足为良匠耳!" 又曰:高..

    2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四 ◎珍宝部三

    ○玉上 《尚书·尧典》曰: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安国注曰:在,察也。璇,美玉。玑、衡,王者正天之器,可转运者。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舜察天文,齐七政,审已当天心与否。) 又《胤征》曰:火炎昆岗,玉石俱..

    3 太平御览 2025-09-3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