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八百五 ◎珍宝部四

2025-09-30 17:33 太平御览
○玉下

  《唐书》曰:太宗尝谓魏徵曰:"玉虽有美质,在於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宝。朕虽无美质,为公所切磋,劳公约朕以仁义,弘朕以道德,使朕功业至此。公亦足为良匠耳!"

  又曰:高宗朝,封禅太岳,造玉册三枚,皆以金编。每牒长一尺二寸,广一寸二分,厚三分,刻玉填金为字。又为玉匮一,以藏正坐玉册;金匮二,以藏配坐玉册。各一尺三寸,并玉检方五寸。当绳缠处,刻为五道。当玺处,刻深二分,方一寸二分。为黄金绳,以缠金、玉匮各五周。为金泥以泥之。为玉玺一枚,方一寸二分,文同受命玺,以封玉匮。

  又天宝中诏曰:礼神以玉者,盖取其精洁,表以温润合德。为器有象,正辞乃信,以达馨香,其在璧。顷来礼神六器,及宗庙奠玉,自冯绍正奏后,有司并皆用珉。礼所谓"君子贵玉而贱珉",是珉不可用也。朕精禋郊坛,严敬宗庙,奉惟新之祚,庇太平之人,则人力普存,备物以享,安可以珉代玉,惜费事神?况国家之富有,万方之助祭,阙典必修,无文咸秩,岂於天地宗庙奠王有亏?自今已后,礼神六器,宗庙奠玉,并用真玉,诸祀用珉。如以玉难得大者,宁小其制度,以取其真。

  又曰:宪宗时,隰州刺史吴晕献玉杯一,颇珍奇,云先使吐蕃所得。

  又曰:宪宗时,庄宅使许远振得玉类珽,以进。上悦,命赐绢三百匹。

  又曰:贞元六年,卢群入拜侍御史。有人诬告故尚父子仪嬖人张氏宅中有宝玉者,张氏兄弟又与尚父子孙相告讦。诏促其狱,群上奏言:"张氏以子仪在时分财,子弟不合争夺。然张氏宅与亲仁宅,皆子仪家事,子仪有大勋,伏望陛下赦而勿问,使私自引退。"上从之。时人赏其识大体也。

  又曰:大和中,文王命中使以白玉带就幽州赐李载义,亦殊恩也。

  又曰:开成中,王起议:"今国家郊天报地,祀神之玉常用,守经据古,礼神之玉则无。臣等请诏下有司,精求美玉,创造苍璧等九器,祭讫,具而藏之。其馀燎玉,请依常制。"

  《管子》曰:夫玉之所以贵者,九德出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智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瑜皆见,情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专彻远,纯而不杀,辞也。是以人主贵之,藏以为宝,剖以为符瑞。

  《文子》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璞。周人怀璞,问郑贾曰:"欲之乎?"出其璞,视之,乃鼠璞。

  《范子计然》曰:玉英出蓝田。

  《列子》曰:穆王征西戎,西戎献昆吾之剑、赤刀,切玉如切泥。

  又曰: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锋锻茎叶,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中,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巧食宋国。

  《尹文子》曰:魏田父有於野得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诈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田父虽疑,犹录置於庑下。其夜,玉明照一室,其家大怖,遽而弃之於野。邻人盗之,以献魏玉。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玉再拜却立,曰:"敢贺大王,得天下之宝,臣所未常见。"王问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王立赐献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也。

  《鬼谷子》曰:郑人之取玉也,载酥讼之车,为其不惑也。

  《尸子》曰:水方折者有玉,圆折者有珠。

  又曰:玉者,色不如雪,泽不知雨,润不如膏,光不如烛。

  《邹子》曰:夫珠生於南海,玉出於须弥,无足而至者,人好之也。士有足而不至者,以人不好也。

  《韩子》曰:楚人卞和,得玉璞於楚山,献厉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王以和为慢,刖右足。及武王即位,又献之,复相曰:"石也。"次刖左足。及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三日三夜,泣尽,继之以血。王使玉人治之,得宝玉焉,名曰和氏之璧。

  又曰:周有玉版,纣令胶鬲索之,文王不予。费仲来求,因予之。是胶鬲贤而费仲无道也,周恶贤者之得志也,故予费仲。文王举太公於渭滨者,贵之也;而资仲玉版者,爱之也。故曰: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

  又曰:堂溪空见昭侯,曰:"今有白玉之危而无当,有瓦危而有当,君渴,将何以饮?"君曰:"以瓦卮。"堂溪空曰:"白玉之卮美,而君不以饮者,以其无当耶?"君曰:"然。"堂溪空曰:"为人主而漏泄其群臣之语,譬犹玉卮之无当也!"堂溪空每见而出,昭侯必独卧,惟恐梦言泄於妻妾。

  《淮南子》曰:琬琰之玉,存污泥之中,虽廉者不释也。

  又曰:昆仑山,曾城九重,有珠树、玉树。

  又曰:锺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得天地之精。

  又曰:玉璞不厌厚。

  又曰:白玉不雕,美珠不文,质有馀也。

  又曰:两坚不能相和,两强不能相伏。故梧桐断角,马氂截玉。(言柔胜刚。)

  又曰:玉待滥诸而成器。(滥诸,珍玉之名也。言物有待贱而贵。)

  《随巢子》曰:幽、厉之时,奚禄山坏,天赐玉玦於羿。遂以残其身,以此为福而祸。

  《抱朴子》曰:吴时,发广陵大冢。兵人共举死人以倚壁,有一玉长一尺,形似冬瓜,从人怀中颓出堕地。玉可以为珠酒及地榆酒,化之为水。亦可烧以为粉,服一年以上,入水不沾,入火不灼。

  又曰:玉脂生玉之山,膏流出万年以上,则凝而成之,鲜明如水精。以无心草木和之,须臾成水。服之一升,得千岁。玉服玄真者,其命不极。玄真,玉别名也。服玉,当得于阗白玉。赤松子以玄虫而渍玉为水,服之,故得乘烟霞上下也。

  又曰:中山谚曰:"称人字者,金玉也。知其物,则不为害。"

  《贾子》曰:德有天理,曰道。性神明命之所生,而能象德者,独玉也。

  《符子》曰:荆山不贵玉,鲛人不贵珠。

  《穆天子传》曰:天子大朝黄之山,披图视典,用观天子之宝器玉果(石似美玉课女果者。)璇珠。(璇,玉类。)

  又曰:天子北征,东还,乃循黑水至於群玉之山,先王所谓策府。天子於是取玉板三乘玉器服物,於是载玉乃反也。

  又曰:赤乌氏,美人之地,宝玉之所在也。

  《山海经》曰:珏,二玉相合。(珏,音角。)瑁琉,夷蛮系耳玉也。稷契之山,及鹿台山,其上多白玉。瑜次之山,多婴垣之玉。泰冒之山,洛水出焉,其中多藻玉。密山之上,丹水出焉,其中多玉膏,其源沸汤,黄帝是食。玉膏之所出,五色乃清,五味乃馨;坚栗精密,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龙首之山,弱水出焉,其中多美玉。放皋之山,明水出焉,其中多苍玉。平丘在三桑东,爰有遗玉。

  《帝王世纪》曰:有燕飞而遗卵,简翟与妹竞取,覆以玉筐。

  又曰:周武王伐殷为天子,登台见玉,王曰:"谁之玉?"或曰:"诸侯之玉。"王不取,反归之。天下闻之,曰:"王廉於财矣!"

  又曰:纣败绩,登鹿台,蒙宝衣玉席,投於火而死。

  《汉武故事》曰:上起神屋,前庭植玉树,以珊瑚为枝,碧玉为叶华,子青赤,以珠玉为之。空其中,如小铃,枪枪有声也。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云:"昌城玉女,夜山火玉。"

  又曰:长州,一名青丘。仙草灵药,甘液玉英,美所不有。

  《汉书》仪曰:祭天用玉几。

  《论衡》曰:玉变为石,珠变为砾,毁谤使然也。采玉者破石拔玉,选士者弃恶取善。

  又曰:〈王翏〉、琳、琅玕璆,玉也;琳,珠也;琅玕,珠之类也。

  《盐铁论》曰:南越以孔雀珥门户。昆山之旁,以玉抵鸟鹊。

  桓谭《新论》曰:洛阳季幼宾有小玉检,卫谒者文子伯素好玉器,见而奇之,使予报以三万钱请买焉。幼宾曰:"我与好事长者博之,已雇十万,非三万钱主也。"余惊骇,云:"我若於路见此,千钱亦不市也。故知之与不知,相去甚远!"

  王逸《正部论》曰:或问玉符,曰:"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脂肪,黑如纯漆,玉之符也。"(《魏文帝与锺繇书》亦出也。)

  《矫世论》曰:白玉之肖牙者,惟离娄能察之。

  《白虎通》曰: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轻,湿不重,是以人君宝之。

  应劭《汉官仪》曰:封禅坛有玉龟。

  郭子横《洞冥记》曰:元鼎元年,起招灵阁。有一神女,留一玉钗以与帝,帝以赐赵婕妤。至昭帝元凤中,宫人犹见此钗,共谋欲碎之,明视钗匣,惟见白燕直升天。后宫人常作玉钗,因名玉燕钗,言其吉祥。

  《西京杂记》曰: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藏,金玉珍宝不可胜言。其尤惊异者,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以口含灯。然则鳞甲皆动,焕烂盈室焉。

  又曰:高祖初入咸阳,周行库藏,见玉笛,长二尺二寸,二十九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嶾嶙相次,吹息不复见。铭曰"昭华之管"。(事具乐部。)

  《五经通义》曰:玉有五德:温润而泽,有似於智;锐而不害,有似於仁;抑而不桡,有似於义;有瑕於内必见於外,有似於信;垂之如坠,有似如礼。

  《瑞应图》曰:玉瓮者,圣人之应也,不汲自盈。王者饮食有节则出。

  《雒书》曰:王者不藏金玉,则紫玉见于深山;服饰不逾祭服,则玉英出。

  《胡综别传》曰:吴时,掘得铜印,以琉璃为盖,画布云母於其上。开之,得白玉如意。太皇帝以问君,君曰:"秦皇以金陵有天子气,处处埋宝物,以当王士之气,此抑是也。"

  《文士传》曰:刘桢,字公干,少有才辩。常豫魏文帝座,见甄后不伏,武帝尝怒,配上方。武帝辇至上方,观作署,桢故匡坐正色,磨石不仰。武帝问曰:"石何如?"桢因得喻己自理,跪对曰:"石出自荆山玄岩之巅,外有五色之章,内有含和之珍,摩之不加莹,雕之不增美,禀气坚贞,受兹自然。顾其理枉屈纡绕,犹不得中。"武帝顾左右大笑,即日还宫,赦桢,复署吏。

  《列仙传》曰: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教神农能入火不烧。

  《神仙传》曰:沈羲为仙人所迎,见老松公,以金案玉盘赐羲。

  《搜神记》曰:孔子作《春秋》,制《孝经》既成,齐戒告天。天降赤虹,化为黄玉,长二尺,上有文。

  又曰:羊公雍伯,洛阳人,性笃孝。父母终,葬无终山,遂居焉。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公汲水作义浆於坂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石子一斗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玉当生其中。羊公未娶,又语:"汝后当得好妇。"语毕不见。后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玉子生,人莫知。有徐氏在北平,著姓,女甚有名,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徐氏,徐氏以为狂,乃戏云:"以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公至所种石中,得一双白璧,以贽徐氏。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天子异之,拜为大夫。於种玉处,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地,曰玉田。

  《续搜神记》曰:乐安高卫,其孙雅之,在厩中云:"有神来降,自称白头公,柱杖,光耀照人也。"(白头公,白玉也。)

  《搜神记》曰:吴王夫差女名玉。童子韩重有道术,女悦之,结气死,葬于昌门之外。重至冢前哭祭,女见形,将重入冢。临去,取昆仑玉孟以送重。

  《敦煌高纳之郡府纪年》曰:桀伐岷山,岷山王女尼虑反。)于桀二女,曰琬曰琰。桀爱二女,无子,刻其名於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

  《石虎邺中记》曰:后宫别坊中,有小形玉床。

  又曰:石虎以宫人为女官,用玉案文书。

  《凉州记》曰:盗发张骏陵,得玉樽、玉箫、玉笛。

  《法显记》曰:师子国有玉像。

  《齐谐记》曰:馀杭县南巷中,有一人姓沈名路,入山得一玉豚。从此以后,所向如意,家遂殷富。

  《异苑》曰:晋东瀛王腾,字元迈,以永嘉元年镇邺。天雪,门前方数十步融液不积。腾怪,掘之,得玉马,高一尺许,口齿缺。腾以马者国姓,为吉瑞。或谓马无齿,则不复食。

  又曰:弘农杨子阳,太元初,闻土中声,掘得玉豚。

  《录异传》曰:江岩常到吴采药,及富春县清泉山南,遥见一美女,紫衣,独踞石而歌,声有碣石之音。岩往,未及数十步,辄去,女处惟见所踞石耳。如此数日。岩乃击破石,遂从石中得一紫玉,广长一尺。后不复见女。

  又曰:邴浪者,安乐人。行到松滋县九田山,见一鸟,形如雉,而色正赤,集山岩石上,鸣声如吹笙。浪即射中之,鸟仍入石穴中。浪遂凿石,得一赤玉,状如鸟形。

  《十洲记》曰:周穆王时,西胡献玉杯。是白玉之精,光明照夕。置杯於庭中,比明旦,而水汁满於杯中,汁甘而香美。斯灵器也。

  又曰:瀛州有玉膏如酒,名曰玉酒,饮之令人长生。

  《博物志》曰:得好玉,用合玉浆。

  《广志》曰:白玉,美可照面,出交州。青玉,出楼兰国。碧玉,出夫馀。

  《梁四公记》曰:扶桑国使使贡观日玉,大如镜,方圆尺馀,明澈如琉璃。映日,以观见日中宫殿,皎然分明。

  《地镜图》曰:二月中,草木光生下垂者,下有美玉。

  又曰:玉,石之精也。其在石中,若山中石润而浸旁有水。其居地气青而浮,其气白而圆光转,其地中常润。

  《白玉图》曰:玉之精名曰柔,状如美女,衣青衣。见之以桃戈刺之,而呼其名,则可得也。夜行,见女子戴烛行者,潜从其所,亡则入石,石中有玉。

  《世说》曰:长沙王徙封常山。至国,穿井,入地四丈,得白玉,方三四尺。

  又曰:温峤取姑女,下玉镜台一枚。是公为刘越石长史,征刘聪所得。

  《语林》曰:平子从荆州下王敦,敦欲杀之。平子恒持一玉枕下床去。故不得发。敦后矫平子左右,而借其玉枕,持下床去,遂杀平子。

  《本草经》曰:玉泉,一名玉醴。临死服五斤,色不变。

  《吴氏本草》曰:白玉体如白头公。

  《明皇杂录》曰:天后尝召诸皇孙坐於殿上,观其嬉戏。因出西国所贡玉环、钏、杯、盘,列於前后,纵令争取,以观其志。莫不奔竟,厚有所获;独上端坐,略不为动。后大奇之,抚其背曰:"此儿当为太平天子!"因命取玉龙子以赐。玉龙子,太宗於晋阳宫得之,文德皇后常置之衣箱中。及大帝载诞之三日后,以珠络衣褓,并玉龙子赐焉。其后常藏之内府。虽其广不数寸,而温润精巧,非人间所有。及上即位,每京师愆雨,必虔诚祈祷。将有霖霪,逼而视之,若奋鳞鬛。开元中,三辅大旱,上复祈祷,而涉旬无雨。上密投南内之龙池。俄而云物暴起,风雨随作。上幸西蜀,车驾次渭水,将渡,驻跸於水滨。左右侍御,或有临流濯弄者,於沙中得之。上闻,惊喜视之,泫然流涕,曰:"此吾昔时所宝玉龙子。"自后每夜中,光彩辉烛一室。上既还京,为小黄门攘窃,以遗李辅国,常置於柜中,有声辅国将败,夜中闻椟中有声,开视,亡其所。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第一回 悲太平會員懷舊 破寥寥社長貽書

    凡讀過世界地理同歷史的,都曉得有個亞美利加的地方。至于亞美利加獨立戰爭一事,連孩子也曉得是驚天動地;應該時時記得,永遠不忘的。今且不說,單說那獨立戰爭時,合衆國中,有一個麥烈蘭國,其首府名曰拔爾祛摩,..

    33 月界旅行 2025-10-17
  • 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孔纬 李克助 京都儒士 孟乙 振武角抵人 赵崇 韩偓 薛昌绪姜太师 康义诚 高季昌 沈尚书妻 杨蘧 袁继谦 帝羓----------------------------------------孔纬鲁国公孔纬入相后,言于甥侄曰:“吾顷任兵部侍郎,与王晋公..

    36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

    崔铉 王铎 李蠙 韦保衡 衲衣道人 路群卢弘正 毕諴 李师望高骈 韦宙 王氏子 刘蜕 皮日休 郭使君 李德权----------------------------------------崔铉崔铉,元略之子。京(“京”字原缺,据陈校本补)兆参军卢甚之死..

    31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

    李宗闵 冯宿 李回 周复 杨希古 刘禹锡 催阵使 李群玉温庭筠 苗耽 裴勋 邓敞----------------------------------------李宗闵李德裕在维扬,李宗闵在湖州,拜宾客分司。德裕大惧,遣专使,厚致信好,宗闵不受,取路江..

    37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

    高逞 吕元膺 王锷 江西驿官 王仲舒 周愿 张荐 莲花漏 唐衢 脂粉钱韦执谊 李光颜 李益 吴武陵 韦乾度 赵宗儒 席夔 刘禹锡 滕迈----------------------------------------高逞高逞(陈校本“逞”作“郢”)为中书舍人..

    35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

    赵存 严震 卢杞 韦皋 陆畅 马畅 吴凑 袁傪 李勉 于公异邢君牙 张造 吕元膺 李章武 元稹 于頔 薛尚衍----------------------------------------赵存冯翊之东窟谷,有隐士赵存者,元和十四年,寿逾九十。服精术之药,..

    36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

    宇文融 歌舒翰 崔隐甫 萧嵩 陈怀卿 邹凤炽 高力士 王维史思明 豆谷 润州楼 丘为 裴佶 李抱贞 杨志坚----------------------------------------宇文融玄宗命宇文融为括田使,融方恣睢,稍不附己者,必加诬谮。密奏以..

    38 太平广记 2025-10-12
  • 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

    房光庭 崔思兢 崔湜 吕太一 许诫言 杜丰 修武县民 李元皛王琚 李适之 白履忠 夜明帘 班景倩 薛令之----------------------------------------房光庭房光庭为尚书郎,故人薛昭流放,而投光庭,光庭匿之。既败,御史陆..

    30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

    夏侯亶 王肃 李延实 李义琛 刘龙 裴玄智 度支郎 虞世南尉迟敬德 虞世基 来恒 欧阳询 许敬宗 元万顷 郭务静 唐临苏瑰李峤子 娄师德 李晦 宋之问 陆元方 陈希闵 李详----------------------------------------夏侯亶梁..

    32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

    灵应传----------------------------------------灵应传泾州之东二十里,有故薛举城,城之隅有善女湫,广袤数里,蒹葭丛翠,古木萧疏,其水湛然而碧,莫有测其浅深者,水族灵怪,往往见焉,乡人立祠于旁,曰“九娘子..

    43 太平广记 2025-10-12
  • 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

    谢小娥传 杨娼传 非烟传----------------------------------------谢小娥传 (李公佐撰)小娥姓谢氏,豫章人,估客女也。生八岁丧母,嫁历阳侠士段居贞。居贞负气重义,交游豪俊。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常与段..

    33 太平广记 2025-10-12
  • 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

    东阳夜怪录----------------------------------------东阳夜怪录前进士王洙字学源,其先琅琊人,元和十三年春擢第。尝居邹鲁间名山习业。洙自云,前四年时,因随籍入贡,暮次荥阳逆旅。值彭城客秀才成自虚者,以家事..

    28 太平广记 2025-10-12
  • 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

    周秦行记 冥音录----------------------------------------周秦行记(牛僧孺撰)余真元中,举进士落第,归宛叶间。至伊阙南道鸣皋山下,将宿大安民舍。会暮,失道不至。更十余里,行一道甚易,夜月始出,忽闻有异气..

    37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

    莺莺传----------------------------------------莺莺传 (元稹撰)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或朋从游宴,扰杂其间,他人皆汹汹拳拳,若将不及;张生容顺而已,终不能乱。以是年..

    33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

    霍小玉传----------------------------------------霍小玉传 (蒋防撰)大历中,陇西李生名益,年二十,以进士擢(“擢”原作“推”,据明抄本改)第。其明年,拔萃,俟试于天官。夏六月,至长安,舍于新昌里。生门..

    42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

    长恨传 无双传----------------------------------------长恨传 (陈鸿撰)唐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丞相。稍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皆有宠,..

    40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

    东城老父传 柳氏传----------------------------------------东城老父传 (陈鸿撰)老父姓贾名昌,长安宣阳里人,开元元年癸丑生。元和庚寅岁,九十八年矣,视听不衰,言甚安徐,心力不耗。语太平事,历历可听。父忠..

    22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

    李娃传----------------------------------------李娃传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节行瑰奇,有足称者。故监察御史向行简为传述。天宝中,有常州刺史荥阳公者,略其名氏,不书,时望甚崇,家徒甚殷。知命之年,有..

    44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

    狗国 南蛮 缚妇民 南海人 日南 拘弥国 南诏 獠妇南中僧 番禺 岭南女工 芋羹 蜜唧 南州----------------------------------------狗国陵州刺史周遇不茹荤血,尝语刘恂云,顷年自青杜(明抄本“杜”作“社”)之海,归..

    43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

    苗民 奇肱 西北荒小人 于阗 乌苌 汉槃陀国 苏都识匿国 马留武宁蛮 悬渡国 飞头獠 蹄羌 扶楼 交趾 南越 尺郭 顿逊 堕婆登国哀牢夷 诃陵国 真腊国 留仇国 木客 缴濮国 木饮州 阿萨部孝忆国 婆弥烂国 拨拔力国 昆吾 绣..

    54 太平广记 2025-10-1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