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八百七十二 ◎休征部一

2025-10-01 16:10 太平御览
○叙休征

  《书》曰:休征:(叙美行之验。)曰肃,时雨若;(君行敬则时雨顺之。)曰乂,时旸若;(君行政治,则时旸顺之。)曰哲,时燠若;(君能照哲,则时暖顺之。)曰谋,时寒若;(君能谋,则时寒顺之。)曰圣,时风若。(君能通理,则时风顺之。)

  《礼》曰:国家将兴,必有祯祥。

  又曰:用民必顺,(不夺农时。)故无水旱昆虫之灾,民无凶饥妖孽之疾。(言大顺之时,阴阳和也。)

  又曰:四灵以为畜,故饮食有由也。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又曰: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棷,(典薮同也。)龟龙在宫沼,其馀鸟兽之卵胎,皆可俯而窥也,则是无故。(非有他事使之然也。)先王能修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故此顺之实也。

  又曰:升中于天而凤皇降,龟龙假。(功成而太平,阴阳气和而致象物。假音格。)

  又曰:享帝於郊而风雨节,寒暑时。(五行木为雨,金为阳,火为奥,水为寒,土为风。)

  《黄帝太阶六符经》曰: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社稷咸获其宜,天下大安,是谓太平。

  《韩诗外传》曰:成王之时,有三苗贯桑而生为一秀,大几满车,长几充箱。成王问周公曰:"此何物也?"周公曰:"三苗同为一秀,意者天下殆同一也。"比期三年,果有越裳氏重九译而至,献白雉於周公曰:"道路悠远,山川幽深,恐使人之未达也,故重译而来。"周公辞曰:"吾何以见赐也?"译曰:"吾受命国之黄发日久矣。天下之不迅风疾雨也,海之不波溢也,三年於兹矣。意者中国殆有圣人,盖往朝之?"於是周公乃敬其所来。故《小雅》云:"有黭凄凄,兴云祁祁。"以是知太平无飘风暴雨亦明矣。

  又曰:祥者,福之先见者也。(《风角占》曰:福先见曰祥。)

  《春秋繁露》曰: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

  又曰:五帝三王之理天下,不敢有君民之心,什一而税;教以爱,使以忠,敬长老,亲亲而尊尊;不夺民时,使民不过岁三日;民家给人足,无怨望忿怒之患。故天为下甘露,朱草生,醴泉出,风雨时,嘉禾兴,凤凰骐麟游于郊。

  ○日

  《孙氏瑞应图》曰:君贤,得土地,则日有黄抱。

  又曰:扬光者,人君不假臣之权,则日扬光。

  又曰:王者动不失,日扬光也。

  《符瑞图》曰:日,二黄人守者,外国八方自来降也。

  又曰:少皞氏邑於穷桑,日五色互照穷桑。

  《易说》曰:日者,至阳之精,象君德。玄黄照耀,五色无主。

  《春秋潜潭巴》曰:君德应阳,君臣得道叶度,则日含王字。含王字者,曰中有王字也。王者德象日光,所照无不及也。

  《春秋考异邮》曰:黄帝将兴,有黄雀赤头,立於日傍。黄帝曰:"黄者土精,赤者火荣,爵者赏也,余当立大功乎?"黄雀者,桑也。

  《礼斗威仪》曰:君承土而王,其政太平,则日五色无主。宋均曰:"五行之色,不王於一也。"

  又曰:君乘木而王,其政升平,则黄中而青晕;乘火而王,则黄中而赤晕;乘金而王,则黄中而白晕;乘水而王,则黄中而玄晕。

  《孝经援神契》曰:黄气抱日,辅臣纳忠,德至於天曰抱载。(在上曰载,在旁曰抱。)

  ○月

  《汉书》曰:元后生成帝,梦月入怀。(《吴志》云:孙弟生。)

  京房《易飞候》曰:正月有偃月,国必有喜。

  《礼斗威仪》曰: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则月黄而多辉。

  《礼瑞应图》曰:昔太清之治世也,昭明于日月。

  《礼含文嘉》曰:人君政尊,则日月贞明。

  《春秋潜潭巴》曰:君臣和,得道叶度,则日月大光明,天下和平,上下俱昌,延年益寿。

  ○星

  《孙氏瑞应图》曰:景星者,大星也。状如半月,生於晦朔,助月为明。王者不私於人则见。

  又曰:王者德至幽微,则景星见。

  又曰:景星者,星之精也,先后月出於西方。王者不私人以官,使贤者在位则见,佐月为明。

  又曰:王者孝行之溢,则斗霣精。(北斗七星光明若将霣也。)

  又曰:王者承天得理,则老人星临国。

  《符瑞图》曰:镇星合房者,年谷丰熟。

  《易坤灵图》曰:至德之萌,五星若连珠。

  《尚书中候》曰:帝尧即政七十载,景星出翼。(景,大也。翼,朱鸟宿也。)

  《礼稽命征》曰:出号施令叶民心,制礼作乐得天意,则景星见。

  又曰:外内之制,各得其宜,四方之事,无有留滞,则天苑有德星见。

  《礼斗威仪》曰:君承土而王者,其政太平,则镇星黄而多晕。

  又曰:宫星黄大,其馀六星耀光四起。(宫星,北斗魁星也。)

  又曰:君乘水而王,其政太平,则辰扬光;乘金而王,则太白扬光。

  《礼含文嘉》曰:天子崇有德、彰有道、显有功、褒有行,则太微七星明,少微、处士有德星应。(宋均云:"太微,正教之宫也;七星,衣裳正礼。今施教布化,仪服应礼,故星明;今少微、处士有德星应,则星皆有威仪矣。")

  《春秋合诚图》曰:天子精耀,心愤务德,则景星见。(宋均曰:愤犹盛也。)

  《春秋感精符》曰:王者上感皇天,则景星见。

  《春秋佐助期》曰:虞舜之时,景星出房。

  《春秋孔演图》曰:天子举贤,则景星放於天。

  又曰:王者德政,海内富昌,则镇星入阙。(阙,华阙之门,当帝坐。)

  《春秋元命苞》曰:老人星者,治平则见,见则主寿。帝以秋分,候之南郊。

  又曰:帝位明,即毕星光大也。

  《春秋文耀钩》曰:老人星见则主安下,不见则兵起。

  又曰:王者安静,则老人星见。

  《春秋运斗枢》曰:王政和平,则老人星临国,万民以歌。

  《孝经援神契》曰:德至天,则斗极明。

  又曰:天子刑於四海,德洞沦冥,八方神化,则斗霣精。

  又曰:神灵滋液,百珍宝用,有景星。

  又曰:镇星舍房,符明道兴。(宋均曰:符验明而道兴年丰也。)

  又曰:太白合表,四夷从服之象。(宋均曰:合表,从中道也。太白进退主侯兵。合从中道,无进退。)

  《孝经内事》曰:天子行孝德,则景星见。

  又曰:王者动得天度,止得地意,从容中道,阴阳合度,则太微五帝座星明以光也。

  又曰:王者得礼之制,不伤财,不害民,君臣和,草木昆虫各象正性,则三台为齐明,不阔不狭,如其度。(宋均云:"君臣制度,宫室、车旗多少各有科品,则应也。")

  又曰:王者敬诸父有差,则斗角光明以扬。(宋均云:"诸父,伯仲叔季也。斗为帝车,帝所乘也。角坚刚而居帝前,帝敬诸父,感天应之也。")

  又曰:王者远嫌别微,殊贵贱,抑骄臣,息乱子,则屏星为之明以润,帝座章而光。(宋均云:"屏星、五帝座为之明以润,章大也。")

  又曰:天子得云台之礼,则五车均明,河行不离其常。(宋均云:"天子考察天气若梓慎,见星之祲者也,所以获福禳灾。五车主五谷,君禳灾得福,民无饥寒之困,五谷星明以应之。河若离常,则有决溢之忧,则九谷失所殖矣。")

  又曰:昆弟有亲亲之思,则钩钤不离房。(宋均云:"钩钤远房则疏阔,今昆弟相亲,故天相近,明其友也。)

  又曰:王者厚长幼,各得其正,则房、心有德星应之。(宋均云:"房心为天子明堂,布政之宫,长幼厚则政教著,明房心应之而时也。")

  ○风

  《史记》曰:黄帝行德,天为之起风,从西北东北,必以庚辛。一秋中五至,大赦;三至,小赦也。

  《唐书》曰:肃宗在平凉,未知所适,会朔方留后杜鸿渐奉笺迎上,又河西行军司马裴冕劝上治兵於灵武,以图进取。上发平凉,至丰宁南,见黄河天堑之固,欲整军北渡以保丰宁。忽大风飞沙,跬步之间,不辨人物。及回军趋灵武,风沙顿止,天地廓清。

  《尚书大传》曰:王者德及皇天,则祥风起。

  又曰:舜将禅禹,于时八风修通。

  《礼斗威仪》曰:王者乘火而王,其政升平,则祥风至。(宋均云:即景风,其来,长养万物。)

  《符瑞图》曰:翔风者,瑞风也,一名景风。春为发生,夏为长盈,秋为收藏,冬为安宁。

  《春秋繁露》曰:王者恩及金石,则凉风出。

  《孝经援神契》曰:王者德被八方,则祥风至。

  王充《论衡》曰:王者太平,则五日一风,风不鸣条。

  《风角占》曰:风清明,高不及地二三尺,此下有圣人;或清明,其来久长,而不动摇树木枝叶,此龙德在其下。

  《晋阳春秋》曰:刘裕平慕容超,将镇下邳,闻卢循反、何无忌败,乃还次山阳。造扬子江,问行人曰:"朝廷如何?"对曰:"刘公尚未至,刘公若还,无所忧也。"裕将济而风急,众咸难之。裕曰:"吾有天命,风当自息,如天不助,覆溺何足可怯?"即命登舟,舟移而风止。

  ○雨

  《礼斗威仪》曰:君乘金而王,其政平,则嘉雨时至。

  《春秋说题辞》曰:大节二十四,小节十二,功德分也,故一岁三十六雨。

  《盐铁论》曰:太平之世,则雨不破块,旬日一雨,雨必以夜。

  《符瑞图》曰:周公时天下太平。当此之时,旬而一雨,雨必以夜。

  又曰:灵雨者,遇岁亢旱,责躬引咎,理察冤枉,退去贪残,侧身修政,则降以灵雨。非诚感瑞应,则非灵也。

  又曰:昔殷汤之世,天下大旱。以六条自责,於是大雨。

  《淮南子》曰:神农之世,甘雨以时,五谷蕃殖。

  《尸子》曰:神农氏治天下,欲雨则雨。五日为谷雨,旬五日为行雨,万物咸利,故谓之神。

  ○云

  《史记》曰: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庆云,嘉气也。

  《汉书》曰:武帝封禅,夜有白云封中出。

  《魏书》曰:文帝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圆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

  《宋书》曰:世祖在江州起义,建牙军门,有紫云二段落于牙上。

  《唐书》曰:玄宗尝出畋,有紫云在其上,从者望而得之。

  又曰:萧宗自奉天而北,夕次永寿,有白云起西北,长数丈,如楼阁之状。识者以为天子之气。

  《尚书中候》曰:尧德清平,乃沉璧於河,白云起。

  《礼斗威仪》曰:景云,景,明也,言云气光明也。

  又曰:周成王治平,观於河,青云浮。

  《春秋孔演图》曰:黄帝将兴,黄云升於堂。

  《孝经援神契》曰:王者德至山陵,则景云出。

  又曰:天子孝则景云出。

  孙氏《瑞应图》曰:景云见者,太平之应也。

  《符瑞图》曰:矞,庆云也,内赤外黄,一曰矞云。(矞音橘也。)

  《帝王世纪》曰:黄帝有景云之瑞,以云纪官。

  又曰:尧母庆都,生而神异,有黄云覆上。

  《汉武故事》曰:帝幸梁父祀地,山上有白云如盖。

  又曰:宣帝祀甘泉,有紫云从西北来,散於殿前。

  《归藏》曰:大昊之盛,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大梁。

  徐爰《宋书》曰:高祖北征至洛阳,常有紫云见於军上。

  ○雾

  《史记》曰:高祖至平城,匈奴围上七日,大雾,汉人往来,故不觉。

  《帝王世纪》曰: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天大雾三日。帝之洛水上,见大鱼负图书。

  ○露

  《后汉书》曰:光武建武十二年,甘露降南行唐。

  又曰:明帝永平十七年春正月,甘露降於甘陵。

  又曰:明帝永平十七年,甘露降泉陵、洮阳二县。(二县属零陵。泉陵城,在今永州零陵县北。洮阳故城在湘原县西北。)

  《东观汉记》曰:光武时,甘露降四十五日。

  《宋书》曰:文帝元嘉中,甘露频降,状如细雪。

  《唐书》曰:武德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甘露降于中华殿之桐树,泫如冰雪,以示群臣。

  又曰:贞元十年正月,西川奏当管甘露降松柏、竹丛等二千四百四十二处。

  《尚书中候》曰:尧时甘露降。

  《孝经援神契》曰:王者德至天,则降甘露。

  《礼斗威仪》曰:君政治,则轩辕之精散为甘露降。

  又曰:人君乘土王,其政太平,则甘露降。

  《春秋运斗枢》曰:天枢得则甘露降。

  孙氏《瑞应图》曰:耆老得敬,则松柏受甘露;尊贤老不失细微,则竹苇受甘露。

  又曰:甘露者,味清而甘,降则草木畅茂,食之令人寿。

  又曰:王者德至於天,和气感,则甘露降於松柏。

  《白虎通》曰:甘露者,美露也。降则物无不盛。

  《论衡》曰:甘露味如饴,王者太平之应。

  《鹖冠子》曰:圣德上及太清,下及万灵,则膏露下。

  《晋中兴征祥记》曰:甘露,仁泽也。凝如脂,甘如饴,王者德至於天则降。

  《吕氏春秋》曰: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

  《山海经》曰:轩丘凤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存。

  魏明帝《与东河王诏》曰:昔先帝时,甘露屡降仁寿殿前。自吾建承露盘以来,甘露复降芳林园。

  ○雷

  《史记》曰:高祖母刘媪尝游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时雷电冥晦,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妊,遂产高祖。

  《河图》曰:黄帝以雷精起。

  《尚书中候》曰:秦穆公出狩,天震大雷,下有火化为白雀,衔丹书集公车,曰:"秦伯霸也。"

  ○气

  《史记》曰:秦始皇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东游以厌当之。

  又曰:高祖隐於芒砀山泽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后,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

  《汉书》曰:宣帝系狱,望气者言长安狱有天子气,诏系者杀之。内谒者令郭穰夜至郡邸狱,邴吉拒,使者不得入。

  《后汉书》曰:望气者苏伯河为王莽使,至南阳,遥见望春亭,郭唶曰:(唶,音子夜切。)"气佳哉!郁郁葱葱然。"

  《东观汉记》曰:和帝时十一月夜,白气长三丈,起国东北。军市西域象奇、疏勒二国归义。

  《魏书》曰:武宣卞皇后,琅琊开阳人,文帝母也。以汉延熹二年十二月乙巳生齐郡白亭,有黄气满室移日。父敬侯怪之,以问卜者王旦,曰:"此吉祥也。"

  《晋书》曰:天子气森森然,或如华盖,或如龙如马。

  《宋书》曰:明帝太始二年六月,日入后,有黄白气东西竟天,光明润泽也。

  《楚汉春秋》曰:项王在鸿门,亚父谏曰:"吾使人望沛公,其气冲天,五彩相缪,或似人。此非人臣之气,不若杀之。"

  应劭《汉官仪》曰:世祖封禅,夜有白气一丈,东南极望,正直坛所;有青气上与天属,遥望不见颠。瑞命之符也。

  ○光

  《汉书·郊祀志》曰:武帝祀汾阴,汾阴傍有光如绛,上遂立后土祠於汾阴。

  又曰:郊太一祠,上有光。

  又曰:宣帝祠世宗,神光兴於殿旁。神光又兴於房中,如烛状。

  《东观汉记》曰:李轶等闻谶言:"刘氏当复起,李氏为辅。"遂市兵弩,绛衣赤帻。归旧庐,望见庐南有若火光,以为人持火,呼之,光遂盛,曈曈上属天,有顷不见。上异之。

  《后魏书》曰:太祖武皇帝母曰献明贺皇后,梦日出室内,寤而光明属天,歆然有感。及生於参合之北,其夜复有光明。

  又曰:高祖孝文皇帝母曰李夫人,皇兴元年八月生平城紫宫,神光照室,天地氤氲,和气充塞。

  《尚书中候》曰:尧沉壁於河,荣光出。

  《符瑞图》曰:玉烛者,瑞光也,见则四时之色洞如烛也。

  又曰:景者,光也。亦曰象也,光而可象,应行而臻。故茂德内彰,则瑞光外烛。

  又曰:昌光者,瑞光也,见於天。汉高受命,昌光出轸。

  又曰:荣光者,瑞光也。其光五彩焉,出於水上。

  又曰:五彩光者,天见五色、三光重辉于地也。

  《春秋合诚图》曰:五光垂彩,天下大嘉。

  ○人

  《尚书中候·洛师谋》曰:吕尚出游,于戊午有赤人雄出,(赤人,水神。)授吾青简丹书,曰:"命由吕。"(吾,我也。由,用也。)

  《礼含文嘉》曰:禹卑宫室,尽力乎沟洫,百馨用成,神龙灵龟驯伏,玉女降。

  《魏志》曰:咸熙二年,晋太子袭位。襄武县言有大人见,长丈馀,迹长三尺一寸,白发,着黄单衣黄巾,柱杖呼民三,始语云:"今当太平。"

  《瑞应图》曰:真人者,黄帝时游於池。王者有茂德,不贪货利,则金人乘船游王后池。

  ○神

  《龙鱼河图》曰:黄帝摄政,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造兵杖,威震天下,诛杀无道,不仁不慈。黄帝行天下事,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而令制伏蚩尤。蚩尤归臣,因使镇兵以制八方。

  《尚书中候》曰:尧使禹治水,禹辞天地重功,帝钦择人,帝曰:"出,尔命图,尔乃天。"(言天使汝治水,非我。)禹临河观,有白面长人,鱼身,出曰:"吾河精也。表曰:文命治淫水。"(河图,谓括地象。)授禹河图,去入渊。

  《汉书》曰:武帝太始四年三月,幸不其,(如淳曰:其音基。不其,山名,因以为县。)祠神人于交门宫,(应劭曰:神人,蓬莱仙人之属也。晋灼曰:琅琊县有交门,汉武帝所造。)若有向坐,拜者作交门之歌。

  《山海经》曰: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食之,伯天下。(即于蛇也。)

  《瑞应图》曰:黄帝时,西王母使乘白鹿来献白环。一本云:帝舜时,西王母遣使献玉环。

  又曰:二美母者,盖神女也,周穆王时持酒来酌之。

  《管子》曰:桓公北征孤竹,未至卑耳溪十里,援弓将射,未能发,见人物具焉,右祛衣,走马前疾。管仲曰:"臣闻登山之神有俞儿者,长尺,人物具焉。霸王之君兴,走马前导也祛衣,其前水;右祛,示从右涉。"至溪,如所言,公拜焉,曰:"仲父之圣若此。"

  《庄子》曰:齐桓公游於泽,管仲御。公见鬼,仲曰:"泽有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朱冠,见人则举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公曰:"此寡人之所见也。"

  《墨子》曰:郑缪公昼日处庙,有神入门而左,鸟身素服,面状正方。缪公乃惧,神曰:"无奔,帝享汝明德,使锡汝寿十年,使君国昌。"公问神,神曰:"予为勾芒。"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第一回 悲太平會員懷舊 破寥寥社長貽書

    凡讀過世界地理同歷史的,都曉得有個亞美利加的地方。至于亞美利加獨立戰爭一事,連孩子也曉得是驚天動地;應該時時記得,永遠不忘的。今且不說,單說那獨立戰爭時,合衆國中,有一個麥烈蘭國,其首府名曰拔爾祛摩,..

    33 月界旅行 2025-10-17
  • 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孔纬 李克助 京都儒士 孟乙 振武角抵人 赵崇 韩偓 薛昌绪姜太师 康义诚 高季昌 沈尚书妻 杨蘧 袁继谦 帝羓----------------------------------------孔纬鲁国公孔纬入相后,言于甥侄曰:“吾顷任兵部侍郎,与王晋公..

    36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

    崔铉 王铎 李蠙 韦保衡 衲衣道人 路群卢弘正 毕諴 李师望高骈 韦宙 王氏子 刘蜕 皮日休 郭使君 李德权----------------------------------------崔铉崔铉,元略之子。京(“京”字原缺,据陈校本补)兆参军卢甚之死..

    31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

    李宗闵 冯宿 李回 周复 杨希古 刘禹锡 催阵使 李群玉温庭筠 苗耽 裴勋 邓敞----------------------------------------李宗闵李德裕在维扬,李宗闵在湖州,拜宾客分司。德裕大惧,遣专使,厚致信好,宗闵不受,取路江..

    37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

    高逞 吕元膺 王锷 江西驿官 王仲舒 周愿 张荐 莲花漏 唐衢 脂粉钱韦执谊 李光颜 李益 吴武陵 韦乾度 赵宗儒 席夔 刘禹锡 滕迈----------------------------------------高逞高逞(陈校本“逞”作“郢”)为中书舍人..

    35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

    赵存 严震 卢杞 韦皋 陆畅 马畅 吴凑 袁傪 李勉 于公异邢君牙 张造 吕元膺 李章武 元稹 于頔 薛尚衍----------------------------------------赵存冯翊之东窟谷,有隐士赵存者,元和十四年,寿逾九十。服精术之药,..

    36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

    宇文融 歌舒翰 崔隐甫 萧嵩 陈怀卿 邹凤炽 高力士 王维史思明 豆谷 润州楼 丘为 裴佶 李抱贞 杨志坚----------------------------------------宇文融玄宗命宇文融为括田使,融方恣睢,稍不附己者,必加诬谮。密奏以..

    39 太平广记 2025-10-12
  • 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

    房光庭 崔思兢 崔湜 吕太一 许诫言 杜丰 修武县民 李元皛王琚 李适之 白履忠 夜明帘 班景倩 薛令之----------------------------------------房光庭房光庭为尚书郎,故人薛昭流放,而投光庭,光庭匿之。既败,御史陆..

    30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

    夏侯亶 王肃 李延实 李义琛 刘龙 裴玄智 度支郎 虞世南尉迟敬德 虞世基 来恒 欧阳询 许敬宗 元万顷 郭务静 唐临苏瑰李峤子 娄师德 李晦 宋之问 陆元方 陈希闵 李详----------------------------------------夏侯亶梁..

    32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

    灵应传----------------------------------------灵应传泾州之东二十里,有故薛举城,城之隅有善女湫,广袤数里,蒹葭丛翠,古木萧疏,其水湛然而碧,莫有测其浅深者,水族灵怪,往往见焉,乡人立祠于旁,曰“九娘子..

    43 太平广记 2025-10-12
  • 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

    谢小娥传 杨娼传 非烟传----------------------------------------谢小娥传 (李公佐撰)小娥姓谢氏,豫章人,估客女也。生八岁丧母,嫁历阳侠士段居贞。居贞负气重义,交游豪俊。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常与段..

    33 太平广记 2025-10-12
  • 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

    东阳夜怪录----------------------------------------东阳夜怪录前进士王洙字学源,其先琅琊人,元和十三年春擢第。尝居邹鲁间名山习业。洙自云,前四年时,因随籍入贡,暮次荥阳逆旅。值彭城客秀才成自虚者,以家事..

    28 太平广记 2025-10-12
  • 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

    周秦行记 冥音录----------------------------------------周秦行记(牛僧孺撰)余真元中,举进士落第,归宛叶间。至伊阙南道鸣皋山下,将宿大安民舍。会暮,失道不至。更十余里,行一道甚易,夜月始出,忽闻有异气..

    37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

    莺莺传----------------------------------------莺莺传 (元稹撰)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或朋从游宴,扰杂其间,他人皆汹汹拳拳,若将不及;张生容顺而已,终不能乱。以是年..

    33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

    霍小玉传----------------------------------------霍小玉传 (蒋防撰)大历中,陇西李生名益,年二十,以进士擢(“擢”原作“推”,据明抄本改)第。其明年,拔萃,俟试于天官。夏六月,至长安,舍于新昌里。生门..

    42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

    长恨传 无双传----------------------------------------长恨传 (陈鸿撰)唐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丞相。稍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皆有宠,..

    40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

    东城老父传 柳氏传----------------------------------------东城老父传 (陈鸿撰)老父姓贾名昌,长安宣阳里人,开元元年癸丑生。元和庚寅岁,九十八年矣,视听不衰,言甚安徐,心力不耗。语太平事,历历可听。父忠..

    23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

    李娃传----------------------------------------李娃传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节行瑰奇,有足称者。故监察御史向行简为传述。天宝中,有常州刺史荥阳公者,略其名氏,不书,时望甚崇,家徒甚殷。知命之年,有..

    44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

    狗国 南蛮 缚妇民 南海人 日南 拘弥国 南诏 獠妇南中僧 番禺 岭南女工 芋羹 蜜唧 南州----------------------------------------狗国陵州刺史周遇不茹荤血,尝语刘恂云,顷年自青杜(明抄本“杜”作“社”)之海,归..

    44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

    苗民 奇肱 西北荒小人 于阗 乌苌 汉槃陀国 苏都识匿国 马留武宁蛮 悬渡国 飞头獠 蹄羌 扶楼 交趾 南越 尺郭 顿逊 堕婆登国哀牢夷 诃陵国 真腊国 留仇国 木客 缴濮国 木饮州 阿萨部孝忆国 婆弥烂国 拨拔力国 昆吾 绣..

    54 太平广记 2025-10-1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