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庄子

庄子杂篇寓言

2025-10-04 11:49 古代文学

寓言

【题解】
寓言本是篇首二字,但也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所谓寓言,就是寄寓的言论。《庄子》阐述道理和主张,常假托于故事人物,寓言的方法正是《庄子》语言表达上的一大特色。
全文大体分成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天均者天倪也,讨论了寓言、重言和卮言,指出宇宙万物从根本上说是齐一的、等同的,辨析事物的各种言论说到底是不符合客观事理的,要么不如忘言,要么随顺而言不留成见,日日变化更新。第一部分是全文的主体。第二部分至吾且不得及彼乎,借庄子之口评说孔子不再励志用心,指出再好的言论也不能使人心悦诚服。第三部分至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写曾参两次作官心情不一样,但都不能做到心无牵挂,所以还是不能摆脱外物的拘系。第四部分至若之何其有鬼邪,表述体悟大道的过程,指出这其间最为重要的是忘却死生。第五部分至强陽者又何以有问乎,写影外微陰问影子变化不定的故事,指出无所依待才能随心而动。余下为第六部分,写老子对陽子居的批评以及陽子居的悔改,借此说明去除骄矜、容于众人,方才能真正做到修身养

【原文】
寓言十九(1),重言十七(2),卮言日出(3),和以天倪(4)。寓言十九,藉外论之(5)。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6),异于己为非之(7)。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8),是为耆艾(9)。年先矣(10),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者(11),是非先也。人而无以先人(12),无人道也(13);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14)。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15),所以穷年(16)。
不言则齐(17),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曰无言(18)。言无言,终身言,未尝不言(19);终身不言,未尝不言。有自也而可(20),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21),有自也而不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万物皆种也(22),以不同形相禅(23),始卒若环(24),莫得其伦(25),是谓天均(26)。天均者天倪也。
【译文】
寄寓的言论十句有九句让人相信,引用前辈圣哲的言论十句有七句让人相信,随心表达、无有成见的言论天天变化更新,跟自然的区分相吻合。寄寓之言十句有九句让人相信,是因为借助于客观事物的实际来进行论述。做父亲的不给自己的儿子做媒。做父亲的夸赞儿子,总不如别人来称赞显得真实可信;这不是做父亲的过错,是人们易于猜疑的过错。跟自己的看法相同就应和,跟自己的看法不同就反对;跟自己的看法一致就肯定,跟自己的看法不一致就否定。引述前辈圣哲的言论十句有七句让人相信,是因为传告了前辈的论述,这些人都是年事已高的长者。年龄比别人大,却不能具备治世的本领和通晓事理的端绪而符合长者的厚德,这样的人就不能算是前辈长者。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先于他人的长处,也就缺乏做人之道;一个人如果缺乏做人之道,这就称作陈腐无用的人。随心表达、无有成见的言论天天变化更新,跟自然的区分相互吻合,因循无尽的变化与发展,因此能持久延年。
不用说话事物的常理自然齐一,原本齐一的自然之理跟分辨事物的言论相比就不可能等同齐一了,既然言论跟客观齐一的自然之理不能谐和一致,所以虽然有话可说却不如不说。说出跟自然常理不能谐和一致的话就如同没有说话,终身在说话,也像是不曾说过话;而终身不说话,也未尝不是在说话。总是有所原由方才认可,也总是有所原由而不予认可;总是有所原由方才肯定,也总是有所原由而否定。怎么算是正确的?正确的就在于是正确的。怎样算是不正确的?不正确的就在于是不正确的。怎样才可以肯定?肯定就在于它可以肯定。怎样才应当否定?否定就在于它应当否定。万物原本就有它正确的方面,万物原本就有它可以肯定的方面,没有什么物类不存在正确的方面,没有什么物类不存在应当肯定的方面。如果不是随心表达、无有成见的言论天天变化更新,跟自然的区分相互吻合,什么言论能够维持长久?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却用不同的形态相互替代,开始和终了就像在循环往返,没有谁能够掌握其间的规律,这就称作自然的均衡。自然的均衡也就是常说的自然的分际。

【原文】
庄子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1),始时所是(2),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3)。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4)。庄子曰:孔子谢之矣(5),而其未之尝言(6)。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7),复灵以生(8)。鸣而当律(9),言而当法。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10)。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11),定天下之定(12)。已乎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13)!
译文】
庄子对惠子说:孔子活了六十岁而六十年来随年变化与日俱新,当初所肯定的,最终又作了否定,不知道现今所认为是对的不就是五十九岁时所认为是不对的。惠子说:孔子勤于励志用心学习。庄子说:孔子励志用心的神已经大为减退,你不必再妄自评说。孔子说过:禀受才智于自然,回复灵以全生。如今发出的声音合于乐律,说出的话语合于法度。如果将利与义同时陈列于人们的面前,进而分辨好恶与是非,这仅仅只能使人口服罢了。要使人们能够内心诚服,而且不敢有丝毫违逆,还得确立天下的定规。算了算了,我还比不上他呢!

【原文】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1),曰:吾及亲仕(2),三釜而心乐(3);后仕,三千钟而不洎(4),吾心悲。弟子问于仲尼曰:若参者,可谓无所县其罪乎(5)?曰:既已县矣。夫无所县者,可以有哀乎?彼视三釜三千钟(6),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7)。
【译文】
曾参第二次出来做官内心感情较前一次又有了变化,说:我当年做官双亲在世,三釜微薄的俸禄也令人感到快乐;自那以后再次做官,三千钟的丰厚俸禄也赶不上赡养双亲了,所以我心里很悲伤。孔子的弟子问孔子:像曾参这样至孝的人,可以说是没有牵挂俸禄的过错吧?孔子说:曾参的心思已经跟俸禄联系起来了。如果内心没有牵挂,会出现悲伤的感情吗?对待俸禄心无所系的人他们看待三釜乃至三千钟,就像是看待雀儿和蚊虻从眼前飞过一样。

【原文】
颜成子游谓东郭子綦曰(1):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2),二年而从(3),三年而通(4),四年而物(5),五年而来(6),六年而鬼入(7),七年而天成(8),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9)。
生有为,死也(10),劝公(11)。以其死也,有自也(12);而生陽也(13),无自也。而果然乎(14)?恶乎其所适?恶乎其所不适(15)?天有历数(16),地有人据(17),吾恶乎求之?莫知其所终,若之何其无命也(18)?莫知其所始,若之何其有命也?有以相应也,若之何其无鬼邪?无以相应也,若之何其有鬼邪?
【译文】
颜成子游对东郭子綦说:自从我听了你的谈话,一年之后就返归质朴,两年之后就顺从世俗,三年豁然贯通,四年与物混同,五年神情自得,六年灵会神悟,七年融于自然,八年就忘却生死,九年之后便达到了玄妙的境界。
东郭子綦说:生前驰逐外物恣意妄为,必然要走向死亡,劝诫人们事事求取平正。生命的终结,有它一定的原因;可是生命的产生却是感于陽气,并没有什么显明的迹象。你果真能够这样认识人的生与死吗?那么生与死何处算是适宜?又何处不算适宜呢?天有日月星辰和节气的变化,地有人们居住区域和寓所的划分,我又去哪里追求什么呢?没有人能够真正懂得生命的归向与终了,怎么能说没有命运安排?没有人能够真正懂得生命的起始与形成,又怎么能说存在命运的安排?有时候可以跟外物形成相应的感召,怎么能说没有鬼神主使呢?有时候又不能跟外物形成相应的感召,又怎么能说是存在鬼神的驱遣呢?

【原文】
众罔两问于景曰(1):若向也俯而今也仰(2),向也括而今也被发(3),向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景曰:搜搜也(4),奚稍问也(5)!予有而不知其所以(6)。予,蜩甲也(7),蛇蜕也,似之而非也。火与日,吾屯也(8);陰与夜,吾代也(9)。彼吾所以有待邪(10)?而况乎以无有待者乎(11)!彼来则我与之来,彼往则我与之往,彼强陽则我与之强陽(12)。强陽者又何以有问乎!
【译文】
影外的微陰向影子问道:你先前低着头现在仰起头,先前束着发髻现在披着头发,先前坐着现在站起,先前行走现在停下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影子回答:我就是这样地随意运动,有什么可问的呢?我如此行止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我,就如同寒蝉蜕下来的壳、蛇蜕下来的皮,跟那本体事物的相似却又不是那事物本身。火与陽光,使我聚合而显明;陰与黑夜,使我得以隐息。可是有形的物体真就是我赖以存在的凭借吗?何况是没有任何依待的事物呢!有形的物体到来我便随之到来,有形的物体离去我也随之离去,有形的物体徘徊不定我就随之不停地运动。变化不定的事物有什么可问的呢?

【原文】
陽之居南之沛(1),老聃西游于秦(2),邀于郊(3),至于梁而遇老子(4)。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也。陽子居不答。至舍(5),进盥漱巾栉(6),脱屦户外(7),膝行而前曰:向者弟子欲请夫子,夫子行不闲(8),是以不敢。今闲矣,请问其过。老子曰:而睢睢盱盱(9),而谁与居?大白若辱(10),盛德若不足。陽子居蹴然变容曰(11):敬闻命矣!其往也(12),舍者迎将(13)。其家公执席(14),妻执巾栉(15),舍者避席,炀者避灶(16)。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译文】
陽子居往南到沛地去,正巧老聃到西边的秦地闲游,陽子居估计将在沛地的郊野遇上老聃,可是到了梁城方才见上面。老子在半路上仰天长叹说:当初我把你看作是可以教诲的人,如今看来你是不可受教的。陽子居一句话也没说。到了旅店,陽子居进上各种盥洗用具,把鞋子脱在门外,双脚跪着上前说道:刚才弟子正想请教先生,正赶上先生旅途中没有空闲,所以不敢冒然启齿。如今先生闲暇下来,恳请先生指出我的过错。老聃说:你仰头张目傲慢跋扈,你还能够跟谁相处?过于洁白的好像总会觉得有什么污垢,德行最为高尚的好像总会觉得有什么不足之处。陽子居听了脸色大变羞惭不安地说:弟子由衷地接受先生的教导。陽子居刚来旅店的时候,店里的客人都得迎来送往,那个旅舍的男主人亲自为他安排坐席,女主人亲手拿着巾梳子侍候他盥洗,旅客们见了他都得让出座位,烤火的人见了也就远离火边。等到他离开旅店的时候,旅店的客人已经跟他无拘无束争席而坐了。

猜你喜欢

  • 庄子读书笔记解“毒”庄子

    刚刚考完中华文化,最后一篇小作文要求写庄子读后心得,趁着记忆还清晰,略作修改搬过来。这世界似乎是中了庄子的毒,从老师们教导小孩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到流行乐队苏打绿的《各站停靠》音符化庄周梦蝶典故..

    2 古代文学 2025-10-04
  • 庄子读书心得

    书上说。孔子是授予我们为人处世的大道理。庄子是教授我们如何生活的小道理。人们大多数执迷于大道理。我们经常对自己说:人生活再世上就要努力,就要活的比别人好。即使再身心疲惫的时候,我们依然不放过自己。每日..

    0 古代文学 2025-10-04
  • 庄子心得

    读了庄子的《秋水》,我不禁为其超凡脱俗的哲理思辨所震撼,奔放肆虐的理想色彩如同海神若般庞大无涯,游曳于天地间的清灵洒脱的思想却极其巧妙地以个人为切入点。我蓦地想到了《红楼梦》里空云洁白的妙玉最一爱一读..

    0 古代文学 2025-10-04
  • 庄子杂篇天下

    《杂篇天下第三十三》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一精一,谓之神人;不..

    1 古代文学 2025-10-04
  • 庄子杂篇列御寇

    列御寇【题解】列御寇本是篇首一人名,这里用作篇名。全篇由许多小故事夹一着议论组合而成。内容很杂,其间也无内在联系,不过从主要段落看,主要是阐述忘我的思想,人生在世不应炫耀于外,不应求仕求禄,不应追求智..

    0 古代文学 2025-10-04
  • 庄子杂篇渔父

    渔父【题解】渔父为一捕鱼的老人,这里用作篇名。篇文通过渔父对孔子的批评,指斥儒家的思想,并借此阐述了持守其真、还归自然的主张。全文写了孔子见到渔父以及和渔父对话的全过程。首先是渔父跟孔子的弟子子路、子..

    1 古代文学 2025-10-04
  • 庄子杂篇说剑

    说剑【题解】《说剑》以义名篇,内容就是写庄子说剑。赵文王喜欢剑,整天与剑士为伍而不料理朝政,庄子前往游说。庄子说剑有三种,即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和庶民之剑,委婉地指出赵文王的所为实际上是庶民之剑,而希望..

    1 古代文学 2025-10-04
  • 庄子杂篇盗跖

    盗跖【题解】盗跖为一人名,指称一个名叫跖的大盗,本篇以人物之名为篇名。《盗跖》内容的中心是抨击儒家,指斥儒家观点的虚伪一性一和欺骗一性一,主张返归原始,顺其自然。本篇写了三个寓言故事,自然地分为三大部..

    1 古代文学 2025-10-04
  • 庄子杂篇让王

    让王【题解】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篇文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轻物重生的观点历来多有指斥,认为与庄子思想不合,但其间亦有相通之..

    0 古代文学 2025-10-04
  • 庄子杂篇外物

    外物【题解】外物是篇首的两个字,用来作为篇名。全文内容依旧很杂,但多数文字在于讨论养生处世,倡导顺应,反对矫饰,反对有所一操一持,从而做到虚己而忘言。全文大体分为九个部分。第一部分至于是乎有僓然而道尽..

    0 古代文学 2025-10-04
  • 庄子杂篇则阳

    则陽【题解】则陽是篇首的人名。本篇内容仍很庞杂,全篇大体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写了头十个小故事,用人物的对话来说明恬淡、清虚、顺任的旨趣和生活态度,同时也对滞留人事、迷恋权势的人给予抨击。后一部分..

    1 古代文学 2025-10-04
  • 庄子杂篇徐无鬼

    徐无鬼【题解】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本篇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由十余个各不相关的故事组成,并夹带少量的议论。全篇内容很杂,中心不明朗,故事之间也缺乏关联,但多数是倡导无为思想的。全篇大..

    2 古代文学 2025-10-04
  • 庄子杂篇庚桑楚

    庚桑楚【题解】庚桑楚是首句里的一个人名,这里以人名为篇名。全篇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有讨论顺应自然倡导无为的,有讨论认知的困难和是非难以认定的,但多数段落还是在讨论养生。全文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

    0 古代文学 2025-10-04
  • 庄子外篇知北游

    知北游【题解】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名。知是一寓托的人名,北游指向北方游历。在传统的哲学体系中,北方被叫做玄,玄指昏暗、幽远,因此北方就是所谓不可知的地方。篇文认为道是不可知的,因..

    3 古代文学 2025-10-04
  • 庄子外篇田子方

    田子方【题解】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全文自然分成长短不一、各不相连的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至..

    3 古代文学 2025-10-04
  • 庄子外篇山木

    山木【题解】本篇仍主要是讨论处世之道。篇内写了许多处世不易和世事多患的故事,希望找到一条最佳途径,而其主要一精一神仍是虚己、无为。全文分为九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其为道德之乡乎,写山木无用却能保全和雁不能..

    2 古代文学 2025-10-04
  • 庄子外篇达生

    达生【题解】达指通晓、通达,生指生存、生命,达生,就是通达生命的意思。怎样才能达生呢?篇文明确提出要摒除各种外欲,要心神宁寂事事释然,可知本篇的宗旨在于讨论如何养神。全篇自然分为十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

    2 古代文学 2025-10-04
  • 庄子外篇至乐

    至乐【题解】至乐是首句中的两个字,意思是最大的快乐。人生在世什么是最大的快乐呢?人应怎样对待生和死呢?篇文的内容就在于讨论、回答这样的问题。全文自然分成七个部分。第一部分至人也孰能得无为哉,连续五句提..

    2 古代文学 2025-10-04
  • 庄子 秋水 译文

    秋水【题解】《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这个长长的对话根..

    0 古代文学 2025-10-04
  • 庄子外篇缮性

    缮一性一【题解】本篇的中心仍是讨论如何养一性一。所谓缮一性一就是修治生一性一。全篇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冒则物必失其一性一也,提出以恬养知的主张,认为遵从世俗必定不能复其初,只有自养而又敛藏,方..

    3 古代文学 2025-10-0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