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广记 / 李昉

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

2025-10-06 15:30 太平广记

许宣平 刘清真 张殖 萧静之 朱孺子

--------------------------------------------

许宣平

许宣平,新安歙人也。唐睿宗景云中,隐于城阳山南坞,结庵以居。不知其服饵,但见不食。颜色若四十许人,行如奔马。时或负薪以卖,担常挂一花瓠及曲竹杖,每醉腾腾拄之以归。独吟曰:“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路人莫问归何处,穿入白云行翠微。”尔来三十余年,或拯人悬危,或救人疾苦。城市人多访之,不见,但览庵壁题诗云:“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明朝饮碧泉。樵人歌垅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好事者多咏其诗。有时行长安,于驿路洛阳同华间传舍是处题之。天宝中,李白自翰林出,东游经传舍,览诗吟之,嗟叹曰:“此仙诗也。”及诘之于人,得宣平之实。白于是游及新安,涉溪登山,累访之不得。乃题其庵壁曰: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是冬野火燎其庵,莫知宣平踪迹。百余年后,咸通七年。郡人许明奴家有妪。常逐伴入山采樵,独于南山中见一人坐石上,方食桃,甚大。问妪曰:“汝许明奴家人也?我明奴之祖宣平。”妪言:“常闻已得仙矣!”曰:“汝归,为我语明奴,言我在此山中。与汝一桃食之,不可将出。山虎狼甚多,山神惜此桃。”妪乃食桃,甚美,顷之而尽。宣平遣妪随樵人归家言之,明奴之族甚异之,传闻于郡人。其后妪却食,日渐童颜,轻健愈常。中和年已后,兵荒相继,居人不安,明奴徙家避难,妪入山不归。今人采樵,或有见其妪,身衣藤叶,行疾如飞。逐之,升林木而去。(出《续仙传》)

【译文】

许宣平是新安歙县人。唐睿宗景云年间,他隐居在城阳山的南坞,盖了一所小草房居住。不知他在进行服食,只知他不吃饭。他的脸色像四十来岁的人,走起路来像奔跑的马。他有时候担着柴到城里来卖,柴担上常常挂着一只花葫芦和一根弯曲的竹杖,常常醉后腾腾地拄着竹杖回山,独自吟唱道:“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路人莫问归何处,穿入白云行翠微。”三十多年来,有时候他把人从危难中拯救出来,有时候他把人从疾病中救治出来,很多城里人都去拜访他。并不能见到他,只见到他住的小草房的墙壁上题诗说:“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明朝饮碧泉。樵人歌垅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许多好事者都诵读他的诗,使他的诗在长安盛行一时。在官道上从洛阳到同华之间的传舍里,到处题着他的诗。天宝年间,李白从翰林院出来,向东游历路过传舍,看了他的诗吟咏之后,感叹地说:“这是神仙的诗啊!”于是李白就向别人打听这是谁写的诗,知道了许宣平的情况。李白于是就到新安游历,越岭翻山,多次求访也没有找到许宣平,就在他的小草房的墙壁上题诗道:“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这年冬天,野火烧了这所小草房。不知道许宣平的行踪。一百多年以后,咸通七年,郡中人许明奴家有一位老妇人,曾经结伴进山打柴,独自在南山中见到一个人坐在石头上,正在吃桃。桃子很大。那人问老妇人说:“你是许明奴家的人吧?我是许明奴的祖先许宣平。”老妇人说她曾经听说他已经成仙了,他说:“你回去,替我对许明奴说,我在这山里头。我给你一个桃吃,不能拿出去。这山里虎狼很多,山神很珍惜这桃子。”老妇人就把桃子吃了。味道很美,不一会儿就吃光了。许宣平打发老妇人和打柴的人们一起回家说了此事。许明奴的家族非常惊异,全郡的人都传闻此事。后来老妇人就不爱吃饭,一天天变得年轻,比平常轻捷健壮。中和年以后,连连发生兵乱,百姓不安。许明奴搬家避难,老妇人进山就不再回来。现在有人进山打柴,有见到那位老妇人的。她身穿藤叶,行走如飞。追赶她,她就升到林木之上离去。

--------------------------------------------

刘清真

唐天宝中,有刘清真者,与其徒二十人于寿州作茶,人致一驮为货。至陈留遇贼,或有人导之令去魏郡,清真等复往。又遇一老僧,导往五台。清真等畏其劳苦,五台寺尚远,因邀清真等还兰若宿。清真等私议,疑老僧是文殊师利菩萨,乃随僧还。行数里,方至兰若。殿宇严净,悉怀敬肃,僧为说法,大启方便。清真等并发心出家,随其住持。积二十余年,僧忽谓清真等曰:“有大魔起,汝辈必罹其患,宜先为之防;不尔,则当败人法事。”因令清真等长跪,僧乃含水遍喷,口诵密法。清真等悉变成石,心甚了悟,而不移动。须臾之间,代州吏卒数十人,诣台有所收捕,至清真所居,但见荒草及石,乃各罢去。日晚,老僧又来,以水噀清真等成人,清真等悟其神灵,知遇菩萨,悉兢精进。后一月余,僧云:“今复将魔起,必大索汝,其如之何,吾欲远送汝,汝俱往否?”清真等受教,僧悉令闭目,戒云:“第一无窃视,败若大事。但觉至地,即当开目。若至山中,见大树,宜共庇之。树有药出,亦宜哺之。”遂各与药一丸云:“食此便不复饥,但当思惟圣道,为出世津梁也。”言讫作礼,礼毕闭目,冉冉上升,身在虚空。可半日许,足遂至地。开目,见大山林。或遇樵者,问其地号,乃庐山也。行十余里,见大藤树,周回可五六围,翠阴蔽日。清真等喜云:“大师所言奇树,必是此也。”各薙草而坐。数日后,树出白菌,鲜丽光泽,恒飘飘而动。众相谓曰:“此即大师所云灵药。”采共分食之。中有一人,绐而先食尽。徒侣莫不愠怒,诟责云:“违我大师之教。”然业已如是,不能殴击。久之,忽失所在,仰视在树杪安坐。清真等复云:“君以吞药故能升高。”其人竟不下。经七日,通身生绿毛。忽有鹤翱翔其上。因谓十九人云:“我诚负汝,然今已得道,将舍汝,谒帝于此天之士。宜各自勉,以成至真耳。”清真等邀其下树执别。仙者不顾,遂乘云上升,久久方灭。清真等失药,因各散还人间。中山张伦,亲闻清真等说云然耳。(出《广异记》)

【译文】

唐代天宝年间,有一个叫刘清真的人,与他的同伴们共二十人在寿州作茶叶生意,每人赶着一匹马驮着货物到外地去卖,走到陈留遇贼寇,有人开导他们,让他们去魏郡。刘清真等人又到魏州去。路上遇到一位老和尚,开导他们到五台山去。清真等人怕劳苦,因为此地离五台山还很远。于是老和尚请他们回到寺庙里先住下。刘清真等人私下议论,怀疑老和尚是文殊师利菩萨,就跟着和尚回来,走了几里,来到庙中。庙里的殿宇庄严洁净,他们都肃然起敬。老和尚为他们说法,大讲特讲对各种程度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化方式,以让他们形成信念。刘清真等人都有了出家的念头,跟着老和尚住持在这庙里,一共二十多年。老和尚忽然对刘清真等人说:“有一个大魔难出现,你们一定会遭到它的祸害,应该先为你们预防一下。不然,就会败坏人们的诵经、斋戒等佛事。”于是他让刘清真等人跪下,他口中含着水逐个喷他们,口中还念着秘诀。刘清真等人全变成了石头。他们心中什么都明白,却不能移动。不长时间,代州的几十个吏卒,到五台山寺庙去捕捉什么人,走到刘清真等人住的地方,只见有荒草和石头,就各自作罢离去。到傍晚,老和尚又来,用水把他们喷成人。刘清真等人这才知道他是神灵,才知道自己遇上了菩萨。他们全都争先恐后地精心进取。一个多月以后,老和尚说:“现在又要有一个大魔难出现,一定会大力搜索你们,那该怎么办呢?我想把你们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你们是不是都愿意去?”刘清真等人都愿意。老和尚让他们全都闭上眼睛,警告说:“最重要的是不要偷看,败坏了你们的大事。只要觉得到了地面,就可以睁开眼睛。如果到了山中,看到一棵大树,应该共同在树下躲避。树上有药长出来,也应该吃了它。”于是分别给他们每人一丸药,说:“吃了这药就不再知道饥饿,应该想只有圣道才是超脱尘世的桥梁。”说完他们就行礼,行完礼就闭上眼睛。他们觉得自己在冉冉上升,身体飘在虚空之中。大约半天左右,脚就碰到地面。睁开眼,见到一片大山林。有人遇上砍柴的,问那地方的名称,原来是庐山。走了十几里,看见一棵大藤树,有五六围粗,绿荫遮蔽太阳。刘清真等高兴地说:“大师说的那棵奇树,一定是这棵树!”各自拔草坐到树下。几天后,大树上长出白菌。白菌很鲜丽,有光泽,总是轻飘飘地在动。众人互相说:“这就是大师说的那灵药,采下来咱们共同分着吃。”其中有一个人,欺骗了大家,自己先把那菌吃光了。伙伴们没有不生气的,斥骂道:“你违背了大师对我们的教导!”但是已经如此了,也不能打他。时间长了,那人忽然不见了。抬头一看,他在树梢上安安稳稳地坐着。刘清真等又说:“你因为吞了药,所以才能升高。”那人到底不肯下来。经过七天,那人通身长出绿毛,忽然有一只仙鹤翱翔在他的头上。于是他对十九个人说:“我实在是对不起大家,但是现在已经成仙了。将要离开大家,到天上去谒见玉帝。各位应该各自勤勉努力,成为一个最好的神仙。”刘清真等请他下来与大家握手告别,他看也不看,就乘着云朵上升,好长时间才消逝。刘清真等人因为失去灵药,就只好各自散开回到人间。中山的张伦,亲自听到刘清真等人说的这件事。

--------------------------------------------

张殖

张殖,彭州导江人也。遇道士姜玄辨,以六丁驱役之术授之。大历中,西川节度使崔宁,尝有密切之事差人走马入奏。发已三日,忽于案上文籍之中,见所奏表净本犹在;其函中所封,乃表草耳。计人马之力,不可复迫,忧惶不已,莫知其计。知殖术,召而语之。殖曰:“此易耳,不足忧也。”乃炷香一炉,以所写净表置香烟上,忽然飞去。食顷,得所封表草坠于殖前。及使回问之,并不觉。进表之时,封题印署如故。崔公深异之,礼敬殊常。问其所受道之由。云:“某师姜玄辨,至德中,于九龙观舍力焚香数岁,因拾得残缺经四五纸,是太上役使六丁法,咒术备足,乃选深山幽谷无人迹处,依法作坛持咒,昼夜精勤。本经云,一十四日,玄辨为九日而应。忽有黑风暴雨,惊骇于人,视之雨下,而坛场不(不原作一,据明抄本改)湿。又有雷电霹雳,亦不为惊惧。良久,见奇形异状鬼神绕之,亦不为畏。须臾,有铁甲兵士数千,金甲兵士数千,瞰噪而下,亦不惊怖。久之,神兵行列,如有所候。即有天女,著绣履绣衣,大冠佩剑立,向玄辨曰:‘既有呼召,有何所求。’玄辨以术数为请。六丁兵仗,一时隐去。自此每日有一丁侍之。凡所征求,无不立应,以术授殖。”谓曰:‘术之与道,相须而行。道非术无以自致,术非道无以延长。若得术而不得道,亦如欲适万里而足不行也。术者虽万端隐见,未除死箓。固当栖心妙域,注念丹华,立功以助其外,炼魄以存其内,内外齐一,然后可适道,可以长存也。峨眉山中,神仙万余人,自皇人统领,置宫府,分曹属,以度于人。吾与汝观道之纤芥,未造其玄微。龙蛇之交,与汝入洞府,朝真师,庶可以讲长生之旨也。’师玄辨隐去二十余岁。此年龙蛇之交,当随师登峨眉,入洞天,不久往矣。”是年大历十二年丁巳,殖与玄辨隐去,不复见。(出《仙传拾遗》)

【译文】

张殖是彭州导江人。他遇到道士姜玄辨,姜玄辨就把“六丁驱役”的法术传授给他。大历年间,西川节度使崔宁,曾经有秘密紧急的事,派人骑马奔京中奏报。出发已经三日,忽然在桌案上的文籍当中,见所奏报的奏章誊清本还在桌案上,那函中封的是奏章的草稿而已。估计一下人马的速度,不可能再追上了。崔宁又愁又怕,坐卧不安,不知该怎么办。他知道张殖会法术,就把他找来对他讲了。张殖说:“这很容易,不值得发愁。”于是他点燃一炉香,把誊清的奏章放在香烟上。奏章忽然飞去。一顿饭的时间,那所封的奏章草稿落到张殖面前。等到使者回来一问,使者并没发觉,递上奏章的时候,封函上的题字和印章和原来一样。崔宁深感惊异,对张殖非常敬重。他问张殖是怎样学会道术的。张殖说:“我的老师是姜玄辨。至德年间,老师姜玄辨在九龙观下力气烧了几年香,因为拾到四五页残缺的经书纸片,上面书写的是太上的“役使六丁”法,咒语法术很完备。于是他就到深山幽谷中选了一个没有人迹的地方,依照那上面叙述的方法制作法坛,拿着咒语,不分昼夜地精心研究,勤奋练习。本来经文上说要十四天才能见效,而老师姜玄辨作了九天就应验了。忽然出现了黑风暴雨,令人害怕。一看,下雨了。但是坛场没被浇湿。又有雷电霹雳,他也不惊慌。许久,便有奇形怪状的鬼神围绕着他,他也不害怕。一会儿,有几千名铁甲兵士,几千名金甲兵士,向下看着,吵嚷着降落下来。他还是不怕。过了一会儿,神兵站成排,好像在等候什么人。立即就有一位天女,穿着绣花鞋绣花衣,戴着高大的帽子,佩带宝剑,站在那里。她问姜玄辨说:‘既然有招呼,你有什么要求吗?’姜玄辨便要求教他道术。这时再看,神兵、武器,一时全都隐去了。从此,每天只有一名兵丁侍候他,凡是有什么要求,没有不立刻答应的。后来他又把道术传授给我。他对我说:‘术和道,是相辅相成的。道没有术不能自己成功;术没有道不能维持长久;如果得术而不得道,也就像想要到达万里之地而脚不走路。术,尽管它变化万端,时隐时现,但是自己的名字还没从死册上除去,就一定要潜心到妙境中,一心想着炼丹,磨炼功力作为身外的辅助,修养心神作为内因的保障,内外一致,然后可以得道,可以保持长久。峨眉山中,有一万多名神人,自有天帝统领,还设置宫府,分立官署,用来超度人们。我和你见到的道术还是微不足道的,未到达那玄妙精微的境地。在龙年和蛇年交替的时候,我和你一块入洞府,去拜见一位真正的仙师,可以给咱们讲一讲长生的要旨呢!’老师姜玄辨隐去二十多年。今年正是龙蛇交会的时候,应当跟着老师登峨眉山,进洞天。不久便要去了。”这一年是大历十二年,丁巳岁,张殖和姜玄辨都隐去了,不再出现在人间。

--------------------------------------------

萧静之

兰陵萧静之,举进士不第。性颇好道,委书策,绝粒炼气,结庐漳水之上,十余年而颜貌枯悴,齿发凋落。一旦引镜而怒,因迁居邺下,逐市人求什一之利。数年而资用丰足,乃置地葺居。掘得一物,类人手,肥而且润,其色微红。叹曰:“岂非太岁之神,将为祟耶?”即烹而食之,美,既食尽。逾月而齿发再生,力壮貌少,而莫知其由也。偶游邺都,值一道士,顾静之骇而言曰:“子神气若是,必尝饵仙药也。”求诊其脉焉,乃曰:“子所食者肉芝也,生于地,类人手,肥润而红。得食者寿同龟鹤矣。然当深隐山林,更期至道,不可自混于臭浊之间。”静之如其言,舍家云水,竟不知所之。(出《神仙感遇传》)

【译文】

兰陵的萧静之,参加进士考试没有考中。他生性很喜欢道术,就扔掉了书本,不吃饭,专心炼气。他在漳水边上盖了房子。炼了十几年之后,他的容颜变得枯干憔悴,牙齿和头发全都掉了。一天早晨他一照镜子就生气了。于是他迁居到邺下,跟随着商人们去求取那十分之一的小利,几年就衣食丰足,吃穿不愁了。于是他就买地,盖房子。盖房子的时候,从地里挖出来一种东西。那东西样子像人手,肥胖而且光润,颜色微红。他叹道:“难道这是太岁神?它要作祟吗?”他就把那东西煮着吃了。味道很美。吃光之后,过了一个月,他的牙齿和头发又长出来了,力气也壮了,相貌也年轻了。但他不知这是为什么。他偶然到邺都一游,遇上一位道士。道士看着他吃惊地说:“你的气色这样好,一定是曾经吃过仙药!”道士给他摸了摸脉,就说:“你吃的是肉芝。肉芝这东西生在地下,像人手,肥实光润而且发红。能吃到肉芝的人,他就和龟、鹤那样长寿了。但是应当隐居到深山老林之中,去修炼更高的道术,不能自己混杂在世俗的腥臭浑浊之间。”萧静之像道士说的那样去做,舍家做了游方道士,后来就不知他到哪儿去了。

--------------------------------------------

朱孺子

朱孺子,永嘉安国人也。幼而事道士王玄真,居大箬岩。深慕仙道,常登山岭,采黄精服饵。一日,就溪濯蔬,忽见岸侧有二小花犬相趂。孺子异之,乃寻逐入枸杞丛下。归语玄真,讶之。遂与孺子俱往伺之,复见二犬戏跃,逼之,又入枸杞下。玄真与孺子共寻掘,乃得二枸杞根,形状如花犬,坚若石。洗挈归以煮之。而孺子益薪看火,三日昼夜,不离灶侧。试尝汁味,取吃不已。及见根烂,告玄真来共取,始食之。俄倾而孺子忽飞升在前峰上。玄真惊异久之。孺子谢别玄真,升云而去。到(到原作别,据明抄本改)今俗呼其峰为童子峰。玄真后饵其根尽。不知年寿,亦隐于岩之西陶山。有采捕者,时或见之。(出《续神仙传》)

【译文】

朱孺子是西晋怀帝永嘉时期安国人。他从小就侍奉道士王玄真,住在大箬岩。他很羡慕成仙得道,经常登上山岭,采黄精服用。有一天,他在溪边洗菜,忽然看见有两只小花狗互相追逐。他很惊奇,就去寻追,追到一丛枸杞下不见了。他回来告诉了王玄真。王玄真也感刻惊讶,就和朱孺子一块去等候,又看见两只小花狗嬉戏跳跃。他们逼近小狗。小狗又跑进枸杞丛下不见了。王玄真和朱孺子共同寻找、挖掘,就挖到了两根枸杞根。两条根的样子像花狗,坚硬如石。他们把它洗净拿回来煮。朱孺子添柴看火,整整三个昼夜没离开灶边。他试尝那汤汁的味道,不断地尝,不断地吃。等到发现两条根煮烂了,就告诉王玄真来一块往外拿,然后开始吃。顷刻间朱孺子忽然飞升到前面的山峰上。王玄真惊奇了老半天。朱孺子谢别了王玄真,升空驾云而去。到现在当地人叫那山峰是童子峰。王玄真后来把那根吃了,不知他活了多大岁数,也隐居到大箬岩之西的陶山。有些采药打猎的人,有时能见到他。

我国第一部大型小说总集型的专门类书。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人奉诏取各种野史、传记、故事、小说编集而成,故名。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下诏开修,因在太平兴国三年成书,故名《太平广记》。古代对“小说”这一概念的理解比现代广泛,凡是神话传说、寓言故事、野史、杂传以及各种纪录异闻都称为“小说”。《太平广记》汇集了从汉代到宋初的各种形式的小说,也包括少量先秦古籍中的传说故事。全书共五百卷,另目录十卷。书编成后不久,即于太平兴国六年 (981) 初雕印,但因有人认为此书并非学者所急需,故其事中辍。北宋时此书流传并不太广。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著录有“京本《太平广记》”。清人曾见有残宋本,今似已不存。明中叶以前,此书主要靠抄本流传。嘉靖四十六年(1566)无锡人谈恺据抄本重刻后,此书流传始渐广。

猜你喜欢

  • 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

    明星玉女 昌容 园客妻 太玄女西河少女 梁玉清 江妃 毛女秦宫人 钩翼夫人 南阳公主 程伟妻梁母 董永妻 酒母 女儿--------------------------------------------明星玉女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山顶石..

    1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

    魏夫人--------------------------------------------魏夫人魏夫人者,任城人也。晋司徒剧阳文康公舒之女,名华存,字贤安。幼而好道,静默恭谨。读庄老,三传五经百氏,无不该览。志慕神仙,味真耽玄。欲求冲举。常..

    1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

    太真夫人 萼绿华--------------------------------------------太真夫人太真夫人,王母之小女也。年可十六七,名婉,字罗敷,遂事玄都太真王。有子为三天太上府司直,主总乣天曹之违错,比地上之卿佐。年少好游逸,..

    2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

    西王母 上元夫人 云华夫人 玄天二女--------------------------------------------西王母西王母者,九灵太妙龟山金母也,一号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乃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在昔道气凝寂,湛体无为,将欲启迪玄..

    3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

    寒山子 轩辕弥明 蔡少霞 郑居中 伊用昌--------------------------------------------寒山子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历中,隐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当暑有雪,亦名寒岩,因自号寒山子。好为诗,每得一篇一句,辄..

    3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

    韩愈外甥 刘卢钧 薛逢 费冠卿 沈彬--------------------------------------------韩愈外甥唐吏部侍郎韩愈外甥,忘其名姓,幼而落柘,不读书,好饮酒。弱冠,往洛下省骨肉,乃慕云水不归。仅二十年,杳绝音信。元和中..

    3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

    麒麟客 王法进 维杨十友 金可记 杨真伯--------------------------------------------麒麟客麒麟客者,南阳张茂实客佣仆也。茂实家于华山下,唐大中初,偶游洛中,假仆于南市,得一人焉。其名曰王夐,年可四十余,佣..

    2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

    陈复休 殷天祥 闾丘子 张卓--------------------------------------------陈复休陈复休者,号陈七子。贞元中,来居褒城,耕农樵采,与常无异,如五十许人,多变化之术。褒人有好事少年,承奉之者五六人,常为设酒食..

    4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

    侯道华 宜君王老 陈师 陈金--------------------------------------------侯道华河中永乐县道净院,居蒲中之胜境,道士寓居,有以十数。唐文宗时,道士邓太玄炼丹于药院中。药成,疑功未究,留贮院内,人共掌之。太..

    2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

    嵩岳嫁女 裴航--------------------------------------------嵩岳嫁女三礼田璆者,甚有文,通熟群书,与其友邓韶博学相类。皆以人昧,不能彰其明。家于洛阳。元和癸巳岁,中秋望夕,携觞晚出建春门,期望月于韶别墅..

    2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

    潘尊师 李贺 张及甫 郑册陈惠虚 温京兆--------------------------------------------潘尊师嵩山道士潘尊师名法正,盖高道者也。唐开元中,谓弟子司马炼师曰:“陶弘景为嵩山伯,于今百年矣。顷自上帝求替,帝令举所..

    2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

    李吉甫 李绅 白乐天 轩辕先生李元 韦卿材--------------------------------------------李吉甫李太师吉甫,在淮南,州境广疫。李公不饮酒,不听乐。会有制使至,不得已而张筵,忧惨见色。醼合,谓诸客曰:“弊境疾厉..

    2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

    唐宪宗皇帝 李球 宋玄白 许栖岩韦善俊--------------------------------------------唐宪宗皇帝唐宪宗好神仙不死之术。元和五年,内给事张惟则自新罗国回,云:于海中泊山岛间,忽闻鸡犬鸣吠,似有烟火。遂乘月闲步..

    3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

    白幽求 王太虚 王子芝 刘商--------------------------------------------白幽求唐真元十一年,秀才白幽求,频年下第。其年失志,后乃从新罗王子过海,于大谢公岛,夜遭风,与徒侣数十人为风所飘,南驰两日两夜,不..

    3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

    贾耽 丁约 瞿道士 王卿衡山隐者 梅真君--------------------------------------------贾耽唐相国贾耽,滑州节度使,常令造鹿皮衣一副,既成,选一矫捷官健,操书缄付之曰:“汝往某山中,但荆棘深处即行,觅张尊师送..

    2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

    田先生 穆将符 房建 萧洞玄--------------------------------------------田先生田先生者,九华洞中大仙也。元和中,隐于饶州鄱亭村,作小学以教村童十数人,人不知其神仙矣。饶州牧齐推,嫁女与进士李生,数月而孕..

    2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

    尹真人 卢山人 薛玄真于涛--------------------------------------------尹真人犍为郡东十余里,有道观在深岩中,石壁四壅,有颜道士居之。观殿有石函,长三尺余,其上錾出鸟兽花卉,文理纤妙,邻于鬼工。而缄锁极固..

    2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

    贺知章 萧颖士 李仙人 何讽黄尊师 裴老 李虞 夏侯隐者权同休--------------------------------------------贺知章贺知章,西京宣平坊有宅。对门有小板门,常见一老人乘驴出入其间。积五六年,视老人颜色衣服如故,亦..

    2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

    薛尊师 王老 黑叟刘无名--------------------------------------------薛尊师薛尊师者,家世荣显。则天末,兄弟数人。皆至二千石。身为阳翟令。而数年间,兄弟沦丧都尽,遂精心归道,弃官入山,妻儿悉弃。召同志者,..

    3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

    巴邛人 章仇兼琼 石巨 李山人陶尹二君 许碏 杨云外 杜悰南岳真君--------------------------------------------巴邛人有巴邛人,不知姓。家有桔园,因霜后,诸桔尽收。余有二大桔,如三四斗盎。巴人异之,即令攀摘,..

    3 太平广记 2025-10-0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