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广记 / 李昉

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

2025-10-10 15:09 太平广记

卢仲海 王垂 武丘寺 李佐公 窦裕 商顺 李载 高励 萧遇 朱自劝

----------------------------------------

卢仲海

大历四年,处士卢仲海与从叔缵客于吴。夜就主人饮,欢甚,大醉。郡属皆散,而缵大吐,甚困。更深无救者,独仲海侍之。仲海性孝友,悉箧中之物药以护之。半夜缵亡,仲海悲惶,伺其心尚煖,计无所出。忽思礼有招魂望反诸幽之旨,又先是有力士说招魂之验,乃大呼缵名,连声不息,数万计。忽苏而能言曰:"赖尔呼("呼"原在"赖"字上,据明抄本改。)救我。"即问其状,答曰:"我向被数吏引,言郎中命邀迎。问其名,乃称尹。(明抄本"尹"下有"淝"字)逡巡至宅,门阀甚峻,车马极盛,引入。尹迎劳曰:饮道如何,常思曩日破酒纵思,忽承戾止。浣濯难申,故奉迎耳。乃遥入,诣竹亭坐。客人皆朱紫,相揖而坐。左右进酒,杯盘炳曜,妓乐云集,吾意且洽,都亡行李之事。中宴之际,忽闻尔唤声。众乐齐奏,心神已眩,爵行无数,吾始忘之。俄顷,又闻尔唤声且悲,我心恻然。如是数四,且心不便,请辞,主人苦留,吾告以家中有急,主人暂放我来,当或继请。授吾职事,吾向以虚诺。及到此,方知是死,若不呼我,都忘身在此。吾始去也,宛然如梦。今但畏再命,为之奈何?"仲海曰:"情之至隐,复无可行。(明抄本"行"作"言")前事既验,当复执用耳。"因焚香诵咒以备之。言语之际,忽然又没,仲海又呼之,声且哀厉激切,直至欲明方苏。曰:"还赖尔呼我,我向复饮,至于酣畅。坐寮径醉,主人方敕文牒,授("授"原作"管"。据明抄本改)我职。闻尔唤声哀厉,依前恻怛。主人讶我不始,又暂乞放归("放归"原作"犯贵",据明抄本改)再三。主人笑曰:大奇。遂放我来。今去留未诀。鸡鸣兴,阴物向息,又闻鬼神不越疆。吾与尔逃之,可乎?"仲海曰:"上计也。"即具舟,倍道併行而愈。(出《通幽录》)

【译文】

大历四年,处士卢仲海和堂叔缵客居在吴地。晚上和主人喝酒非常高兴,大醉。其他人都走了,而缵大吐,很困,没有服侍的人,只有卢仲海服侍他。仲海心性孝敬长者,拿出盒中的所有药品来救护他。半夜缵死了。仲海非常悲痛,没有主意,一看他心口还热,忽然想到礼书上有招魂离返冥界的说法,以前又有术士说过招魂的事例,就大呼喊缵的名字,连声不停,有几万次。缵忽然苏醒而说:"全靠你呼喊救我。"随即问他情况。回答说:"我被几名差吏引导,说郎中让他们请我。问他主人的名字,说是姓尹。犹犹豫豫地走到门前,大门非常高大,车马很多。进去后,尹迎接出来说:酒量如何?我常想好久没有尽情喝酒了,忽然承蒙您到来,郁闷难以洗涤,所以非常欢迎您。就转弯到了竹亭坐下。客人都穿官服,互相行礼坐下。左右侍酒斟酒,杯盘闪耀,妓乐云集。我的情绪非常融洽,都忘了咱们出来行走的事了。宴会中途的时候,忽然听到你召唤我的声音。各种乐器一齐演奏,我的心神已经迷乱,饮酒无数,我就忘了。过了一会儿,又听到你召唤我的声音,非常悲痛,我的心情也很悲痛。就这样一连四次,我的心中不得安宁,请求告辞,主人苦苦挽留。我告诉他因为家中有急事,主人暂时放我回来。还要再次邀请我,授予我官职,我对他假意答应。等到了这里,才知道是死了。若不召唤我,我都忘掉自己的身体在这里了,宛然如梦。现在只是害怕再来请我,这事怎么办?"仲海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再没有别的办法可行。前面那件事既然应验了,就应该再使用。"缵就焚香吟诵咒语以防不测。言语之中,忽然又死了,仲海又呼唤他。声音哀厉激切,直到天快亮的时候,缵才苏醒过来,说:"还是靠你呼唤我,我又去饮酒,到了酣畅时,坐在小路上醉了。主人下了文书,授我官职。听到你召唤我的声音哀厉,象先前那样悲痛。主人惊奇我心情不悦,我又再三请求他暂时放我回去。主人笑着说:太奇怪了。就放我回来了。现在去留没有告别,鸡叫起来,阴间的东西一向休息,又听说鬼神不越过这个界线。我和你逃走,行吗?"仲海说:"这是上策。"就准备了船,加快速度走了。

----------------------------------------

王垂

太原王垂,与范阳卢收友善,唐大历初,尝乘舟于淮浙往来。至石门驿旁,见一妇人於树下,容色殊丽,衣服甚华,负一锦囊。王卢相谓曰:"妇人独息,妇囊可图耳。"乃弥棹伺之,妇人果问曰:"船何适?可容寄载否?妾夫病在嘉兴,今欲省之,足痛不能去。"二人曰:"虚舟且便可寄尔。"妇人携囊而上,居船之首。又徐挑之,妇人正容曰:"暂附何得不正耶?"二人色炸。垂善鼓琴,以琴悦之。妇人美艳粲然,二人振荡,乃曰:"娘子固善琴耶?"妇人曰:"少所习。"王生拱琴以授,乃抚《轸泛弄》泠然。王生曰:"未尝闻之,有以见文君之诚心矣。"妇人笑曰:"委相如之深也。"遂稍亲合,其诙谐慧辨不可言,相视感悦,是夕与垂偶会船前。收稍被隔碍而深叹慕。夜深,收窃探囊中物,视之,满囊骷髅耳。收大骇,知是鬼矣,而无因达于垂。听其私狎甚缱绻。既而天明,妇人有故暂下,收告垂,垂大慑曰:"计将安出?"收曰:"宜伏箦下。"如其言。须臾妇人来问:"王生安在?"收绐之曰:"适上岸矣。"妇人甚剧,委收而迫垂,望之稍远,乃弃于岸。併棹倍行数十里外,不见来,夜藏船处闹。半夜后,妇人至,直入船,拽垂头。妇人四面有眼,腥秽甚,齿咬垂,垂困。二人大呼,众船皆助,遂失妇人。明日,得纸梳于席上,垂数月而卒。(出《通幽记》)

【译文】

太原人王垂和范阳人卢收是好朋友。唐大历初年,他们曾乘船在淮、浙间行走,到石门驿旁,看见一个妇人在树下,容貌非常美丽,衣服非常华美,背着一个锦囊。三垂、卢收互相说:"妇人独自休息,妇人的包裹可以图谋。"就停桨等她。妇人果然问:"船往什么地方去?能否捎上我?我丈夫生病在嘉兴,现在想去探望他,脚疼不能走。"二人说:"空船方便,可以捎上你。"妇人带着包裹上船,坐在船头。二人慢慢挑逗她,妇人正色道:"暂时求助你们,怎么能不正经呢?"二人脸色惭愧。王垂善于弹琴,用琴声取悦她。妇人美艳灿然。二人极其振奋,就说:"娘子本来也会弹琴吗?"妇人说:"小时学过。"王垂拱手把琴给她,妇人抚弄一曲《轸泛弄》。王垂说:"不曾听到过,好象见到了卓文君的真情。"妇人笑着说:"凝聚着司马相如的深情。"于是就稍稍亲热一点,谈吐和谐,聪慧、雄辨不可言表,互相感到高兴,这天晚上就和王垂苟合在船前。卢收稍被隔开,非常羡慕。夜深时,卢收偷偷拿妇人包裹中的东西看,满包全是骷髅,卢收非常害怕,知道妇人是鬼,但没有机会告诉王垂。听他的调情,非常缠绵。到了天亮,妇人因故暂时下船,卢收告诉了王垂。王垂非常恐怖说:"有什么办法?"卢收说:"你藏在床下。"王垂照他的话做了。一会儿。妇人回来了,问王垂在哪儿?卢收骗她说:"刚才上岸去了。"妇人反应很快,抛开卢收去追王垂。看她走得远一点,就把她丢到岸上,加快速度行船。走到几十里开外,不见妇人来。晚上停船在船多的地方。半夜后,妇人来了,直奔船上,拽王垂的头。妇人四面都有眼睛,腥秽之气强烈,咬着王垂。王垂被困,二人大声呼救,大家都过来帮助,妇人就逃走了。第二天,得到一个纸梳子在席上,王垂几个月后死了。

----------------------------------------

武丘寺

苏州武丘寺,山嵚崟,石林玲珑,楼雉叠起,绿云窈窕,入者忘归。大历初,寺僧夜见二白衣上楼,竟不下,寻之无所见。明日,峻高上见题三首,信鬼语也。其词曰:"幽明虽异路,平昔添工文。欲知潜寐处,山北两孤坟。"(其二示幽独居)。"高松多悲风,潇潇清且哀。南山接幽陇,幽陇空崔嵬。白日徒煦煦,不照长夜台。谁知生者乐,魂魄安能回。况复念所亲,恸哭心肝摧。恸器更何言,哀哉复哀哉。"(其三答处幽子)"神仙不可学,形化空游魂。白日非我朝,青松围我门。虽复隔生死,犹知念子孙。何以遣悲惋,万物归其根。寄语世上人,莫厌临芳樽。"庄上有墓林,古冢累累,其文尚存焉。(出《通幽记》)

【译文】

苏州武丘寺,在山间高耸着。石林精巧,楼台和城墙叠起,绿云环绕,进来的人都忘了回去。大历初年,寺里的僧人夜里见二个穿白衣服的人上楼,竟然没有下来,找他们没找到。第二天,高山上有题诗三首,都是鬼的语言。其词曰:"幽明虽异路,平昔添工文。欲知潜寐处。山北两孤坟。"(其二示幽独居)"高松多悲风,萧萧清且哀。南山接幽陇,幽陇空崔嵬。白日徒煦煦,不照长夜台。谁知生者乐,魂魄安能回。况复念所亲,恸哭心肝摧。恸器更何言,哀哉复哀哉。"(其三答处幽子)"神仙不可学,形化空游魂。白日非我朝,青松围我门。虽复隔生死,犹知念子孙。何以遣悲惋,万物归其根。寄语世上人,莫厌临芳罇。"庄上有个墓地,古墓累累,那几首诗还在那里。

----------------------------------------

李佐公

李佐公,大历中在卢州。有书吏王庾请假归。夜行郭外,忽值引驺呵避,书吏映大树窥之,且怪此无尊官也。导骑后一人紫衣,仪卫如大使。后有车一乘,方渡水,御者前曰:"车軥索断。"紫衣曰:"检簿。"遂见数吏检之曰:"合取卢州某里张道妻脊筋修之。"乃书吏之姨也。顷刻吏回,持两条白物各长数尺,乃渡水而去。至姨家,尚无恙。经宿患背痛,半日而卒。

【译文】

李佐公,大历年中在卢州。有个书吏叫王庾,请假回家,晚上在郊外行走,忽然遇到某个骑马的侍从大声呵避。书吏躲在枝后偷看,并且责怪这人不尊重官吏。见前导的后面,有一个身穿紫衣的人,仪仗排场好象节度使,后面有一辆车,正在渡河。驾车的人上前报告说:"拉车的绳子断了。"紫衣人说:"查看簿子。"就看见几名差吏查看簿子,说"应该取来卢州某里张道的妻子脊背上的筋修理。"那人是书吏的姨。一会儿的功夫,差吏回来了,手拿两条白色的东西,各长几尺,就渡水走了。书吏到他姨家,姨还没有病。过了一宿,发觉背痛。半天就死了。

----------------------------------------

窦裕

大历中有进士窦裕者,家寄淮海。下第将之成都,至洋州无疾卒。常与淮阴令吴兴沈生善,别有年矣。声尘两绝,莫知其适。沈生自淮海调补金堂令,至洋州舍于馆亭中。是夕,风月晴朗,夜将半。生独若有所亡,而不得其寝。俄见一白衣丈夫,自门步来,且吟且嗟,似有恨而不舒者。久之,今曰:"家依楚水岸,身寄洋州馆。望月独相思,尘襟泪痕满。"生见之,甚觉类窦裕,特起与语,未及,遂无见矣。乃叹曰:"吾与窦君别久矣,定为鬼耶?"明日驾而去,行未数里,有殡在路前。有识者曰:"进士窦裕殡宫。"生惊,即驰至馆,问馆吏,曰:"有进士窦裕,自京游蜀,至此暴亡。太守命殡于馆南二里外,道左殡宫是也。"即至奠拜泣而去。(出《宣室志》)

【译文】

大历年中,有个进士叫窦裕,寄居淮海,落榜后将去成都,走到洋州无疾而卒。窦裕常与淮阴县令吴兴人沈生友善,分别有一年了,互相断绝了消息,不知道他去什么地方。沈生从淮海调补为金堂县令,到了洋州,住在馆亭中。这天晚上,风清月朗,快到半夜,沈生独坐若有所失,不能睡觉。一会儿见一穿白衣男子,从门外走进来,一边吟诵一边叹息,似有遗憾不能舒张的样子。过了很长时间,他吟诵着:"家依楚水岸,身寄洋州馆。望月独相思,尘襟泪痕满。"沈生看见他,觉得很象窦裕,特意起来和他交谈,没等起身,他就不见了。沈生就叹息着说:"我和窦君分别很久了,难道碰见鬼了?"第二天,驾车而去。没走几里路,有个灵柩停在前路。有认识的说:"这是进士窦裕下葬之处。"沈生大惊,就奔回馆亭问馆吏。馆吏说:"有个进士窦裕,从京城到蜀地,走到这暴死。太守命令葬在馆南边二里之外,大道左边下葬的地方就是。"沈生就到坟前哭祭一番而去。

----------------------------------------

商顺

丹阳商顺,娶吴郡张昶女。昶为京兆少尹,卒葬浐水东,去其别业十里。顺选集在长安,久之,张氏使奴入城迎商郎。顺日暮与俱往,奴盗饮极醉,与顺相失。不觉其城门已闭,无如之何,乃独前行。天渐昏黑,雨雪交下,且所("且所"原作"郎来",据明抄本改)驴甚蹇,迷路不知所之,但信驴所诣。计行十数里,而不得见村墅,转入深草,苦寒甚战。少顷,至一涧,涧南望见灯火。顺甚喜,行至,乃紫篱茅屋数间,扣门数百下方应,顺问曰:"远客迷路,苦寒,暂欲寄宿。"应曰:"夜暗,雨雪如此,知君是何人。且所居狭陋,不堪止宿。"固拒之,商郎乃问张尹庄去此几许,曰:"近西南四五里,顺以路近可到。"乃出涧,西南行十余里,不至庄。雨雪转甚,顺自审必死,既不可,行欲何之,乃系驴于桑下,倚树而坐。须臾,见一物,状若烛笼,光照数丈,直诣顺前,尺余而止。顺初甚惧,寻而问曰:"得非张公神灵引导余乎?"乃前拜曰:"若是丈人,当示归路。"视光中有小道,顺乃乘驴随之,稍近火移,恒在前尺余。行六七里,望见持火来迎,笼光遂灭。及火至,乃张氏守茔奴也。顺问何以知己来,奴云:"适闻郎君大呼某,言商郎从东来,急往迎。如此再三,是以知之。"遂宿奴庐中,明旦方去。(出《广异记》)

【译文】

丹阳人商顺,娶了吴郡张昶的女儿。张昶是京兆少尹,死后葬在浐水之东,离他家十里。商顺因选官而赴长安,时间长了,张氏让仆人进城迎接商郎。商顺在傍晚和仆人一起回来。仆人偷偷喝酒,醉了,和商顺失散了。不知不觉城门已经关闭,商顺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走,就独自前行。天渐渐黑了,雨雪交加,并且所骑之驴行动非常迟缓,又迷了路不知去哪儿,只是任驴走着。大约走了十几里,看不到村庄。辗转走到深草之处,苦寒更加剧烈。一会儿,到了一个山涧,看见涧南有灯火。商顺非常高兴,走到那里,有几间茅草屋。敲门几百下才有人答应。商顺说:"我是远道来的客人,迷了路,非常冷,想暂时借住一宿。"回答说:"夜深了,雨雪这么大,谁知你是什么人?而且居处狭小简陋,不能借宿。"拒绝商顺。商顺就问张尹庄离这多远?对方说:"在靠近西南方四、五里。"商顺以为路近可以赶到,就出了山涧,往西南方走了十几里,也没到庄子。雨雪转大,商顺自认为必死无疑,既然不能这样,走又能到什么地方呢?就把驴拴在桑树下,倚树而坐。一会儿看见一个东西,形状象灯笼,光照几丈远,直接走到商顺面前一尺多远的地方停住了。商顺最初非常害怕,过了一会儿才问:"莫非是张公神灵来引导我吗?"就上前拜谢说:"若是丈人,请指示回家的路。"见灯光下有条小道,商顺就骑驴跟随。稍稍靠近,灯光就移开,总在他前面一尺多远。走了六、七里,看见有人拿着灯光来迎接,灯光就灭了。等灯光到了一看,是张家看坟的仆人。商顺问他怎么知道自己来?仆人说:"刚才听见张公大声召呼我,说商郎从东边来、快去迎接,如此二三次,这样就知道了。"商顺就住在仆人的草房中,第二天早晨才离开。

----------------------------------------

李载

大历七年,转运使吏部刘晏在部为尚书,大理评事李载摄监察御史,知福建留后。载于建州浦城置使院,浦城至建州七百里,犹为清凉。载心惧瘴疠,不乐职事,经半载卒。后一日,复生如故。家人进食,载如平常食之。谓家人曰:"已死,今暂还者,了使事耳。"乃追其下未了者,使知一切,交割付之。后修状与尚书别,兼作遗书,处分家事。妻崔氏先亡,左右唯一小妻,("妻"原作"女",据明钞本改。)因谓之曰:"("谓之曰"原作"为小妻",据明钞本改。)"地下见先妻,("先妻"原作"舅",据明钞本改。)我言有汝,其人甚怒,将欲有所不相利益,为之奈何?今日欲至,不宜久留也。"言讫,分财与之,使行官送还北。小妻便尔下船,行官少事("官少事"原作"时尚关",据明钞本改。)未即就路。载亦知之,召行官至,杖五下,使骤去。事毕食讫,遂卒。(出《广异记》)

【译文】

大历七年,转运使吏部刘晏在吏部任尚书。大理评事李载兼任监察御史,主管福建事宜。李载在建州浦城设置使衙。浦城到建州七百里,非常荒凉。李载心里害怕瘴疫,不愿意任职,过半年死了,过了一天,又活了,同往常一样。家人端饭,李载象平常一样吃饭,对家人说:"我已经死了,现在暂时回来的原因,是了结公事。"就追问属下没办完的事。他主办了一切,分别交付给人。后来又写了封信与尚书告别,同时算作遗书,处理家事。他的妻子崔氏先死了,身边只有一个小妾,就对她说:"我已经死了,在地下见到了先前的妻子。我说有了你,她非常生气,将要有不利你的事,怎么办?今天她快来了,不宜久留。"说完,分了一些财物给她,让行官送她回北边。小妾马上到了船上,行官有点小事,未能上路。李载也知道了,召来行官,打了五杖,让他快去。事情处理完,吃完饭,他就死了。

----------------------------------------

高励

高励者,崔士光之丈人。夏日,在其庄前桑下,看人家打麦。见一人从东走马来,至励再拜,云:"请治马足。"励云:"我非马医,焉得疗马?"其人笑云:"但为胶粘即得。"励初不解其言,其人乃告曰:"我非人,是鬼耳。此马是木马,君但洋胶粘之,便济行程。"励乃取胶煮烂,出至马所,以见变是木马。病在前足,因为粘之。送胶还舍,及出,见人已在马边。马其骏,还谢励讫。便上马而去。(出《广异记》)

【译文】

高励是崔士光的丈人。夏天,在他庄子前面的桑树下,看人家打麦。见一个人从东边骑马过来,到高励面前拜了又拜,说:"请治疗马脚。"高励说:"我不是马医,怎么能治马?"那人笑着说:"只用胶粘上就行了。"高励开始不明白他的话,那人就告诉他说:"我不是人,是鬼。这匹马是木马,您只多用胶粘上它,使可以帮它行走了。"高励就取出胶煮烂,出来到马厩,看见那匹马已经变成了木马。病在前脚,就给它粘上。送胶回屋,等到出来,看见那人已在马旁边,马非常骏伟。那人谢过高励,就上马而去。

----------------------------------------

萧遇

信州刺史萧遇少孤,不知母墓。数十年,将改葬。旧茔在都,既至,启,乃误开卢会昌墓。既而知其非,号恸而归。闻河阳方士道华者,善召鬼,乃厚弊以迎。既至,具以情诉,华曰:"试可耳。"乃置坛洁诚,立召卢会昌至,一丈夫也,衣冠甚伟,呵之曰:"萧郎中太夫人茔,被尔墓侵杂,使其迷误。忽急寻求,不尔,当旦夕加罪。"会昌再拜曰:"某贱役者,所管地累土三尺,方十里,力可及。周外则不知矣。但管内无萧郎中太夫人墓,当为索之。以旦日为期。"及朝,华与遇俱往。行里余,遥见会昌奔来曰:"吾缘寻索,颇扰鬼神,今使按责甚急,二人可疾去。"言讫而灭,二人去之数百步,("百步"原作"日",据明钞本改。)顾视,见青黑气覆地,竟日乃散。既而会昌来曰:"吾为君寻求,大受阴司谴罚,今计穷矣。"请辞去。华("华"原作"罢"。据明钞本改。)归河阳,遇号哭。自是端居一室。夜忽如梦中,闻户外有声,呼遇小名曰:"吾是尔母。"遇惊走,出户拜迎。见其母,母从暗中出。遇与相见如平生,谓遇曰:"汝至孝动天,诚达星神,祇灵降鉴,今我与汝相见,悲怆盈怀。"遇号恸久之,又叹曰:"吾家孝子,有闻于天,虽在泉壤,其为众流所仰。然孝子之感天达神,非惟毁形灭性,所尚由哀耳。"因与遇论幽冥报应之旨,性命变通之道。乃曰:"祸福由人,但可累德。上天下临,实如影响。其有树善不感者,皆是心不同耳。"言叙久之,遇悲慰感激曰:"不意更闻过奖之言,庶万分不恨矣。"乃述迷误茔域之恨,乃曰:"吾来亦为此。年岁寝远,汝小,何由而知?吾墓上已有李五娘墓,亦已平坦,何可辨也?汝明日,但见乌鹊群集,其下是也。"又曰:"若护我西行,当以二魂舆入关。"问其故,答曰:"为叔母在此,亦须归乡。"遇曰:"叔母为谁耶?"母曰:"叔母则是汝外婆,吾亦自呼作叔母,怜吾孤独,尝从咸阳来此伴吾。后因神祇隔绝,不得去,故要二魂舆耳。"言讫而去,倏忽不见。遇哀号待晓,即于乌鹊所集平地,掘之。信是李五娘墓,更于下得母墓,方得合葬。(出《通幽记》)

【译文】

信州刺史萧遇小时候是孤儿,不知道母亲的墓。几十年后,准备改葬,旧墓地在京都,就到了那儿。打开坟墓,是错开了卢会昌的墓,才知道不是母亲的坟墓,就伤心地回去了。听说河阳有个方士叫道华,善于召鬼,就重金聘来,详细地把事情告诉了他。道华说:"可以试一下。"就洁净设坛,马上召呼卢会昌到。见是一个男子,衣冠非常气派。道华呵叱他说:"萧郎中太夫人的墓,被你的墓侵犯,使萧郎中迷惑搞错,赶快寻找,不然就天天加大你的罪过。卢会昌拜了又拜,说:"我是卑贱的仆役,所管地盘共深三尺,方圆十里,我的能力只可涉及这些,这个范围外的就不知道了。只是我的管辖之内没有萧郎中太夫人墓,我应为他寻找,以明天早晨为期限。"到了早晨,道华和萧遇都去了,走了一里多地,远远地看见卢会昌奔跑过来说:"我因为寻找,颇多打扰鬼神,现在派人责罚很紧急,你们两个应该快点离开。"说完就没了。两人走了几百步,四下一看,见黑气盖地,一天才散。不久卢会昌来说:"我给您寻找,大受阴司责罚,现在办法用尽了,请让我告辞离去。"道华回到河阳,萧遇号哭,从此住最边上的一个屋子。夜晚忽然象在梦中,听到门外有声音,召呼萧遇的小名说:"我是你的母亲。"萧遇惊讶地跑出,到门外拜见迎接他的母亲。母亲从黑暗中走出,萧遇和她相见象母亲在世一样。母亲对萧遇说:"你极其孝顺感动了上天,精诚传达到星神,地神引以为鉴,现在我和你相见。"母亲悲怆满怀,萧遇号哭悲恸很久。母亲又说:"我家的孝子,闻名于天,我虽在黄泉,很被众人仰慕,但孝子感动天地之神,不只是损害身体,这都是由于悲哀。"就和萧遇谈论幽冥中报应的情况,性命变通的道理,说:"祸福由人,但可积德,上天的报应,其实象事物的回声,也有做了善事没有报答的,都是心不诚。"言谈很久,萧遇悲痛得以安慰,十分感激地说:"不在意听过奖的话,小子实在没有遗憾了。"就说了迷误墓地的遗憾。母亲说:"我来也是为了这事,年代久远,你那时还小,怎么能知道呢?我的坟上已经有了李五娘墓,也已经平坦了,怎么能辨别呢?你明天只要看见乌鹊聚集,那下面就是。"又说:"若送我西行,应该用两个灵车进关。"问她原因,回答说:"因为叔母在这,也要还乡。"萧遇说:"叔母是谁?"母亲说:"叔母就是你的外婆,我也自称她为叔母,她可怜我孤独,曾想从咸阳到这陪伴我,后因地神隔绝,不能离开那里,所以要两个灵车。"说完就离去,很快不见了。萧遇悲伤地哭到天亮,就在乌鹊聚集的平地挖掘,果真是李五娘的墓,再在下面挖到母亲的墓,才得以合葬。

----------------------------------------

朱自劝

吴县朱自劝以宝应年亡。大历三年,其女寺尼某乙,令往市买胡饼,充斋馔物。于河西见自劝与数骑宾从二十人,状如为官。见婢歔欷,问:"汝和尚好在,将安之。"婢云:"命市胡饼作斋。"劝云:"吾此正复有饼。"回命从者,以三十饼遗之,("遗之"二字原缺,据明钞本补。)兼传问讯。婢至寺白尼,尼悲涕不食,饼为众人所食。后十余日,婢往市,路又见自劝,慰问如初。复谓婢曰:"汝和尚不了,死生常理,何可悲涕,故寄饼亦复不食。今可将三十饼往,宜令食也。"婢还,终不食。后十日,婢于市,复见自劝。问讯毕,谓婢曰:"方冬严寒,闻汝和尚未挟纩。今附绢二匹,与和尚作寒具。"婢承命持还,以绢授尼。尼以一匹制裤,一留贮之。后十余日,婢复遇自劝,谓曰:"有客数十人,可持二绢。令和尚于房中作馔,为午食。明日午时,吾当来彼。"婢还,尼卖绢,市诸珍膳。翌日待之,至午,婢忽冥昧久之,灵语因言客至。婢起只供食,食方毕,又言曰:"和尚好住,吾与诸客饮食致饱,今往已。"婢送自劝出门,久之方悟,自尔不见。(出《广异记》)

【译文】

吴县朱自劝在宝应年中死亡,大历三年,他的女儿在寺里当一名尼姑,让婢女去买胡饼,充当斋饭。婢女在河西看见朱自劝和几个骑马的随从二十人,形状好象做官的样子,看见婢女就叹息起来,问:"你家和尚好吗?你要去哪儿?"婢女说:"让我买胡饼当斋饭。"朱自劝说:"我这正好还有饼。"回头命令跟从的人:"把三十个饼给她,并代为问候。"婢女回到寺院向尼姑说了这件事,尼姑悲泣不吃,饼被众人吃了。过了十几天,婢女去买东西,路上又见到了朱自劝,慰问和第一次一样,朱自劝又对婢女说:"你家和尚不明事理,死生是正常的道理,怎么可以悲伤落泪呢?以前给她的饼也不吃,现在可把三十个饼带去,应该让她吃。"婢女回来,尼姑始终不吃。又过了十天,婢女在市上,又看到朱自劝,问候完毕,对婢女说:"正是冬天严寒,听说你家和尚没有棉衣,现在给你两匹绢,给和尚做御寒的衣服。"婢女奉命拿回来,把绢给了尼姑。尼姑用一匹绢做了裤子,一匹绢留下存放起来。十多天后,婢女又遇到朱自劝,朱自劝对她说:"有几十个客人,可以拿两匹绢,让和尚在房中做饭,当午餐。明天午时,我当去那里。"婢女回去,尼姑卖绢,买了各种珍奇美食。第二天等待他们,到了午时,婢女忽然很久不省人事,显灵传语说客人到了。婢女立起地供神食,刚吃完,又说道:"和尚安好,我和各位客人饮食很饱,现在走了。"婢女送朱自劝出门,很久才醒过来,从此再没看见朱自劝。

我国第一部大型小说总集型的专门类书。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人奉诏取各种野史、传记、故事、小说编集而成,故名。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下诏开修,因在太平兴国三年成书,故名《太平广记》。古代对“小说”这一概念的理解比现代广泛,凡是神话传说、寓言故事、野史、杂传以及各种纪录异闻都称为“小说”。《太平广记》汇集了从汉代到宋初的各种形式的小说,也包括少量先秦古籍中的传说故事。全书共五百卷,另目录十卷。书编成后不久,即于太平兴国六年 (981) 初雕印,但因有人认为此书并非学者所急需,故其事中辍。北宋时此书流传并不太广。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著录有“京本《太平广记》”。清人曾见有残宋本,今似已不存。明中叶以前,此书主要靠抄本流传。嘉靖四十六年(1566)无锡人谈恺据抄本重刻后,此书流传始渐广。

猜你喜欢

  • 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三

    沈桂芬 李鸿藻 翁同龢 孙毓汶 沈桂芬,字经笙,顺天宛平人,本籍江苏吴江。道光二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咸丰二年,大考一等,擢庶子。累迁内阁学士。先后典浙江、广东乡试,督陕甘学政,充会试副总裁。八年..

    4 清史稿 2025-11-25
  • 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十

    宗稷辰 尹耕云 王拯 穆缉香阿 游百川沈淮 宗稷辰,字涤甫,浙江会稽人。道光元年举人,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迁起居注主事,再迁户部员外郎。咸丰元年,迁御史。疏请饬各省实行保甲,略言:“州县宜久任,时日宜..

    3 清史稿 2025-11-25
  • 卷三百三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三

    叶士宽陈梦说 介锡周 方浩 金溶 张维寅 顾光旭 沈善富 方昂 唐侍陛张冲之 叶士宽,字映庭,江苏吴县人。康熙五十九年举人,授山西定襄知县。求民隐,涤烦苛,不假胥吏,事办而民不扰。雍正八年,擢沁州知州,署潞安..

    9 清史稿 2025-11-24
  • 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十

    黄廷桂 鄂弥达 杨廷璋 庄有恭 李侍尧弟奉尧 伍弥泰官保 黄廷桂,字丹崖,汉军镶红旗人。父秉中,官福建巡抚。廷桂,初袭曾祖宪章拖沙喇哈番世职。康熙五十二年,授三等侍卫,迁参领。圣祖幸热河,屡扈从。世宗在潜邸..

    10 清史稿 2025-11-23
  • 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二十三

    陈泰阿尔津李国翰子海尔图桑额卓布泰弟巴哈 卓罗四世孙永庆爱星阿子富善逊塔子马锡泰从弟都尔德 陈泰,满洲镶黄旗人,额亦都孙,彻尔格子也。初授巴牙喇甲喇章京。从伐明,攻锦州,明兵自宁远来援。陈泰先众直入敌阵..

    18 清史稿 2025-11-22
  • 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十

    万子扈尔干、孟格布禄、扈尔干子岱善、孟格布禄子吴尔古代 杨吉砮兄清佳砮、杨吉砮子纳林布禄、金台石、清佳砮子布寨、布寨子布扬古布占泰 拜音达里 万,哈达部长也。万自称汗,故谓之万汗。明译为王台,“台”“万..

    9 清史稿 2025-11-22
  • 卷一百四十八 志一百二十三

    ◎艺文四 集部五类:一曰《楚辞》类,二曰别集类,三曰总集类,四曰诗文评类,五曰词曲类。 楚辞类 《补绘离骚全图》二卷。萧云从原图,乾隆四十七年奉敕补绘。 《楚辞通释》十四卷。王夫之撰。 《山带阁注楚辞》六..

    14 清史稿 2025-11-22
  • 卷一百三十八 志一百十三

    ◎兵九 △海防 国初海防,仅备海盗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开,形势一变,海防益重。海防向分南北洋。山东烟台归北洋兼辖。闽、浙、粤三口,归南洋兼辖。兹取沿海各省有海防者分述之:曰东三省,曰直隶,曰山东,曰江南..

    15 清史稿 2025-11-22
  • 卷一百二十三 志九十八

    ◎食货四 △盐法 清之盐法,大率因明制而损益之。蒙古、新疆多产盐地,而内地十一区,尤有裨国计。十一区者:曰长芦,曰奉天,曰山东,曰两淮,曰浙江,曰福建,曰广东,曰四川,曰云南,曰河东,曰陕甘。 长芦旧有..

    20 清史稿 2025-11-21
  • 卷四十八 志二十三

    ◎时宪四 △康熙甲子元法中 日躔用数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天正冬至为法元。癸亥年十一月冬至。 周天三百六十度。平分之为半周,四分之为象限,十二分之为宫,每度六十分,秒微纤以下皆以六十递析。周天入算,化作一百二..

    15 清史稿 2025-11-20
  • 卷二十三 本纪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 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讳载湉,文宗嗣子,穆宗从弟也。本生父醇贤亲王奕譞,宣宗第七子。本生母叶赫那拉氏,孝钦皇后女弟。同治十年六月,诞于太平湖邸第。 十三年,食..

    16 清史稿 2025-11-20
  • 卷二十三·魏二

    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梁君与田侯不欲。犀首曰:“请国出五万人,不过五月而赵破。”田盼曰:“夫请用其兵者,其国易未;易用其计者,其身易穷。公今言破赵大易,恐有后咎。”..

    22 战国策 2025-11-20
  • ●崇禎長編卷之二十三

    崇禎二年六月○崇禎二年六月崇禎二年六月甲寅朔免朝遣戶科給事中杜三策行人司副楊掄冊封琉球帝偶疾大學士韓爌等投揭問安得旨朕偶感暑熱今已痊愈但精神尚欠調攝目前緊要章奏照常省覽可緩事宜從容裁發覽奏倍宜珍護具見..

    22 崇祯长编 2025-11-18
  • 卷二O七 唐紀二十三

    起上章困敦(庚子)七月,盡旃蒙大荒落(乙巳)正月,凡四年有奇。 則天順聖皇后久視元年(庚子,公元七OO年) 秋,七月,獻俘於含樞殿。太后以楷固為左玉鈐衞大將軍、燕國公,賜姓武氏。召公卿合宴,舉觴屬仁傑曰..

    10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百0一 晉紀二十三

    起上章涒灘(庚申),盡著雍執徐(戊辰),凡九年。 穆皇帝升平四年(庚申、三六O年) 春,正月,癸巳,燕主儁大閱于鄴,欲使大司馬恪、司空陽騖將之入寇;會疾篤,乃召恪、騖及司徒評、領軍將軍慕輿根等受遺詔輔政..

    15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三十一 漢紀二十三

    起屠維大淵獻(己亥),盡強圉協洽(丁未),凡九年。 孝成皇帝陽朔三年(己亥、前二二年) 春,三月,壬戌,隕石東郡八。 夏,六月,潁川鐵官徙申屠聖等百八十人殺長吏,盜庫兵,自稱將軍,經歷九郡。遣丞相長史、..

    15 资治通鉴 2025-11-14
  • 腊月二十三祝福语

    1、送你一条围巾,围满今年温暖;送你一双手套,把握今年机遇;送你一张明信片,上面写满祝福;愿您今年大年未到,小年率先收满幸福和快乐。2、风景总是远处最好,事情总是回忆最好,祝福总是趁早最好,大年交通太堵..

    16 好句大全 2025-11-12
  • 卷二十三 横吹曲辞三

    ○汉横吹曲三 唐·王建 自从江树秋,日日望江楼。梦见离珠浦,书来在桂州。不同鱼比目,终恨水分流。久不开明镜,多应是白头。 张籍 秋风窗下起,旅雁向南飞。日日出门望,家家行客归。无因见边使,空待寄寒衣。独闭..

    36 乐府诗集 2025-10-13
  • 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孔纬 李克助 京都儒士 孟乙 振武角抵人 赵崇 韩偓 薛昌绪姜太师 康义诚 高季昌 沈尚书妻 杨蘧 袁继谦 帝羓----------------------------------------孔纬鲁国公孔纬入相后,言于甥侄曰:“吾顷任兵部侍郎,与王晋公..

    46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

    崔铉 王铎 李蠙 韦保衡 衲衣道人 路群卢弘正 毕諴 李师望高骈 韦宙 王氏子 刘蜕 皮日休 郭使君 李德权----------------------------------------崔铉崔铉,元略之子。京(“京”字原缺,据陈校本补)兆参军卢甚之死..

    43 太平广记 2025-10-1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