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 / 唐君毅

自序——写作缘起

2025-04-20 17:19 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

吾写作本书,始于三十六年尚在南京中大任教时。十之六七,成于太湖滨之江南大学。论宗教一章,成于江西信江鹅湖书院。最后二章第一章及自序,于四十一年成于香港。计地历四处,时经五载。稿成后,除应友人之约,曾分别发表若干章外,即散置箧中,迄未遑自阅一通。今又匆匆五载矣。忆余初动笔时,本欲只写一文,论家庭、国家与天下观念之建立。及论家庭既毕,即觉有扩大为一总论文化意识之道德理性基础之必要。遂于课余络续写作,竟成巨帙。余十年来,遭逢世变,安居无地,不免心与境迁,情随物转。然在写此书时,则力求不动于气,冀明放之四海而皆准之义理之当然为事。唯余对文化及道德之问题,于世书俗说,多所未安。意吾所欲言,皆须历经曲折而后能达。乃不惜取西方哲学著作之体裁,缴绕其辞,碎义析理。粗心自读,亦苦文义艰涩。故亦不亟亟于刊行。而五六年以来,余所写之一般文字,则皆颇求通俗,较切事情,少事剖析,略具华彩。顾此类即事言理之文,随事宛转,意气激昂,亦使人心志外驰,往而不返。其于世为益为损,亦未易论。而其所根据之义理,又咸在此书。则此书之艰涩,抑正在其所陈之思想,如深植根于地下,乃自泥土沙砾之压抑中,蜿蜒生长而出者。古人言,仁者先难而后获,君子之道费而隐。区区为学,亦尝慕此。则此书文义艰涩,亦未为大病。抑亦可助读者之更能不避艰涩,以深植其思想之本根。乃将此书重次定目录,是正文句,加以刊行。如世之读者苦其艰涩,亦无妨与余以前所发表,其他较流畅通俗之著,如人生之体验,人文精神之重建等,互相参看。既可观其互相照映之义理,亦知二者之别,乃文章体类之不同。离之而后双美,合之则必两伤。而学问之事,则凝摄之功与发挥之事,初未必相妨。古人云,卷之则退藏于密,放之则弥纶六合。此乃古人为学作文之最高境界。然要必先卷而后放。斯意也,吾固远未能逮,愿与天下贤士共勉之。

一九五七年一月卅日

唐君毅著。上下两册,上册四章,下册六章。1958年香港友联出版社初版。1975年台湾学生书局再版。收入唐君毅全集。第一章泛论人类创造文化之精神的自主自动性或自决性。第二章至第九章分论家庭、生产技术、社会经济、政治、科学哲学、文学艺术、宗教、道德、体育、军事、法律、教育等各种文化活动所赖以形成的文化意识,论各种文化意识、文化活动、文化理想形成时其中所实现的道德价值或所表现的道德理性。末章总论人的文化的弊害之所以产生之故及自救之道,论人的精神与自然世界万物的理则及自然进化事实的关系。作者认为人类一切文化活动之所以存在,都依存于道德自我,一切文化活动都不自觉的或超自觉的表现道德价值,都统属于道德自我、精神自我或超越自我而为其分殊的表现。道德自我是“一”是“本”,涵摄一切文化理想;文化活动是“多”是“末”,被统摄受主宰于道德自我而成就文明的现实。认为道德理性是一切文化理想实现的、文化活动的必然基础。由此,彻底否定自然主义、唯物主义、功利主义的文化观,提出道德理性或道德理想主义的文化哲学体系。此书是阐述文化哲学的重要著作,对于研究当代文化哲学有一定学术价值。

猜你喜欢

  • 道德与规则

    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大火中,只有一本被学生违规带出的书幸存,但是当这名学生将自己“拯救”的图书交还时,校长在感谢过后以违规为由将这名学生开除。可能有人要说,这位校长过于严苛,规矩虽死,人情却活,难道不应..

    10 高中作文 2025-09-08
  • 规则是道德的底线

    一场大火将哈佛大学图书珍藏馆烧毁,一名学生将自己违规带出珍藏馆的典籍交还给校长,而校长收到这唯一存世的书,感谢了这名学生后将其开除。这看似不近人情的处理方式,实则是合情且合理的。规则是最基础的道德,是..

    14 高中作文 2025-09-08
  • 校规公正明辨道德

    哈佛楼大火后,学生将违规带出馆外、已成珍本的图书交还学校,校长表达感谢后将其开除。校长的做法是否妥当?学生所受待遇是否不公?“道德”与校规相冲突之时,该如何作为?私以为,校长的做法、学生所受待遇是妥当..

    6 高中作文 2025-09-07
  • 中国人的道德观念

    (1)宇宙,在中国哲学家看来,绝不是物质的机械系统,而是一个大生机,在这个宇宙里面,我们可以发现旁通统贯的生命。它的意义是精神的,它的价值是向善的。惟其是精神的,所以生命本身自有创造才能,不致为他力胁..

    17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哲学的缘起与意义

    自古以来,有有法之天下,有有情之天下。何自有情因色有,何缘造色为情生。如环情色成千古,艳艳荧荧画不成!(转华夫人语,见《西青散记》卷四)哲学思想缘何而起?人们提出这个简单有趣的问题,约有三种不同的动机..

    18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自序【xi】

    11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新政是他对时代挑战的回应,显示出与现代方案惊人的相似性;它们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的灵感来源之一,不只是对于巨变时期的许多中国人来说,而且超越于中国之外比如,对..

    13 宋代中国的改革 2025-09-01
  • 自序二

    民國五年我即充當省視學,至今已十年了,見各校弊端百出,細考其原因,由於學制太壞,學生肄業受種種縛束,讀書不自由,達於極點,因主張一切解放:(一)在校學生,私塾學生,自修學生,同等待遇。(二)學校內部如..

    22 考试制之商榷 2025-08-26
  • 自序一

    從前四川只有一個省立中學校,一個省立師範學校。民國三年春,添設三個省立中學校,三個省立師範。省立第二中學校,設在江油中壩(去年移設綿陽。改立省立綿陽中學),我奉委充任校長,前往開辦。民國五年春,調任省..

    18 考试制之商榷 2025-08-26
  • 法王缘起

    吐蕃bō国有法王、人王。人王即领主主兵革,初有四,今并一。法王喇嘛教首领主佛教,亦有二。人王以土地养法王,而不知有中国;法王代人王化人民,而遵奉朝廷。其教,大法王与二法王更相为师弟。大法王将没通“殁”..

    16 徐霞客游记 2025-08-25
  • 追寻道德

    有媒体报道,社会上又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影响社会秩序。这使我想起了道德。一个没有道德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何为道德?道德是一个人活动的基本准则。一个没有道德的人,这个人的人生是一个缺失的..

    15 高中作文 2025-08-19
  • 卷一 道德部

    ◎总叙道德《老君指归》曰:太上之象,莫高乎道德;其次莫大乎神明;其次莫大乎太和;其次莫崇乎天地;其次莫着乎阴阳;其次莫明乎大圣。夫道德,所以可道而不可原也。神明,所以可存而不可伸也。太和,所以可体而不..

    35 云笈七签 2025-08-13
  • 道德悬解 下卷

    东莱玉楸子黄元御(字元御,又字坤载,别字研农)解门人毕维新 述章四十一(原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16 道德悬解 2025-08-10
  • 道德悬解 上卷

    东莱玉楸子黄元御(字坤载,别字研农)解门人毕维新 述章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1 道德悬解 2025-08-10
  • 道德悬解大要

    经文简错,其来久矣。西汉河上公时已失其旧,世代湮远,章句凌乱,推求文义,半不可通。今为详细移正,考部就班,使圣经复故。又诸家传写,互有异同,讹谬百出,难可强解,如至誉无誉讹至数举无举,至数车无车;佳兵..

    14 道德悬解 2025-08-10
  • 道德悬解自叙

    桓谭有云:老聃著《道德》五千文,后世好之者以为过于《五经》,自汉文景之君及司马迁辈,皆有是言。按,太史公论六家要指,绌阴阳、儒、墨、名、法,而崇道德,谓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道家指约而易参,事少而功..

    38 道德悬解 2025-08-10
  • 理性自拍

    这是一个数码的时代,一个飞奔的时代,一个追求极致美的时代。而种种纷繁芜杂的社会行为无疑是时代的产物。于是,自拍便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不同于摄影,自拍突出的是自我表达,留下自己最美的瞬间。这当然是一种..

    41 高中作文 2025-07-31
  • 淡化“家”的意识

    无论你身在何处,家都是你最终的目的地。但是,处于即将跨入成人社会的我们,淡化“家”的意识不只是自我独立的意识增强的表现,更是让我们能够学会独立面对并解决问题。谷歌公司的CEO李开复七岁时便踏上了去美国的..

    58 高中作文 2025-07-09
  • 花间集评注自序

    昔在南雍,从长洲吴霜崖先生游,侧闻倚声绪论。顾性既梼昧,习焉仍若面墙。渡海以还,兹事遂废。洎来沪上,得彊村翁《宋词三百首》,爱其抡次谨严,昭示正轨,偶为笺释,取便讲授。适旧友唐君圭璋新为是书作注,搜集..

    60 花间集评注 2025-07-06
  • 自序品第一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59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2025-07-01
  • 书刻华严经疏论纂要缘起

    (大材)总丱皈依 鼓山先师老和尚座下。忝与为大师同门。而大师亲承衣鉢.继主法席。一坐十余载.大阐宗猷.震动宇内。法缘浩浩.在处建立法幢。闻名覩相.擕幼扶老.皈礼恐後.不啻古佛再世。而(大材)尚作门外汉.惭..

    73 华严经疏论纂要 2025-06-2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