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国人的特性 / 爱默生

第十七章 人物

2025-10-16 14:33 英国人的特性

无论是大众社交还是居家生活,英国都给我留下了深广的印象和美好的记忆:只有在英国,有教养的人自然就会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荣誉、爱情、宽容、朋友遍天下』,这是他们养成的最高处世原则。

在华兹华斯那个时代里,只有他是正确地对待人性,并绝对信赖人性的人。他在真正的顿悟中把握了诗的主旨,《不朽颂》就是那个时代的最完美的结晶。他的勇气赋予了诗王国以新的意义、新的境界。

7年后的英格兰已是人事全非。现在再次提笔修改上次旅程的见闻时,除了在最后一章或和大家津津乐道的一两件事外,我尽量不去提及逝去的故人。但我必须再说一说我自己,权当一种无以言表的谢忱。承蒙好友的热诚关照,每段旅程都轻松愉快。无论是大众社交还是居家生活,英国都给我留下了深广的印象和美好的记忆:只有在英国,有教养的人自然就会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荣誉、爱情、宽容、朋友遍天下[1],这是他们养成的最高处世原则。来到利物浦时,我发现和我通信的曼彻斯特人正在那里等我。这位先生彬彬有礼,在我呆在英国的这段时间里,他一直对我热情招待、悉心照料。他思维敏捷,才情卓越,还是当地一家有影响力的地方报纸的编辑,他办事稳妥,心地善良,听他说话如置身一泓蜜池,甜滋滋、暖融融的。在此后的旅行中我也是好运不断,直到后来我对那种善良的英国式的厚道不再大惊小怪了。此行又发生在美国外长班克罗夫特(Bancroft)先生访问伦敦的那些美好的日子里,在他的房间或办公室,我有幸接触了一些大人物,参观了一些未经许可不得入内的场所。在卡莱尔的房间,我遇见了一些社会名流和文学大师。非特请不可入内的雅典娜神殿和改革俱乐部(Reform Club)也对我热情开放,这让我在地质学、古文物收藏和皇家学会等里面获益匪浅。我看到过罗杰斯(Rogers)、哈勒姆(Hallam)、麦考利、米尔恩斯(Milnes)、弥尔曼(Milman)、巴里康沃尔(Barry Cornwall)、狄更斯、萨克雷、丁尼生、利亨特(Leigh Hunt)、迪斯雷利(DIstaeli)、赫尔普斯(Helps)、威尔金森(Wilkinson)、贝利(Bailey)、凯尼恩(Kenyon)和福斯特,还有年轻诗人克拉夫(Clough)、阿诺德(Arnold)和帕特莫尔(Patmore),在科学家中见到了罗伯特布朗(Robert Brown)、欧文(Owen)、塞德威克(Sedgwick)、法拉第(Faraday)、赖尔(Lyell)、德拉贝歇(De la Beche)、胡克、卡朋特(Carpenter)、巴贝治(Babbage)和爱德华福布斯(Edward Forbes),我也特别荣幸地和贝利小姐(Miss Baillie)、摩根太太、詹姆逊太太和萨默维尔太太(Somerville)进行过亲切交谈。他们的殷勤好客也使我对这些私家宅第记忆犹新,亲切无比。但在社会名流中间要想找到几个德才兼备的人物[2]并不简单,不能把目光局限在名流圈子里。回想起来,我最美好的时光是在全国各地和一些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的交谈。可是如果在我的书里提及他们的名字,我担心这是对那些对我敞开心胸、真诚礼待的豪华庄园的不敬。在伦敦的那些特殊日子里,我欣然回想起两三个非同一般的日子。一天是在克佑镇,威廉胡克大人带我观赏了那座大植物园里的所有奇花异草;一天是在伦敦博物馆,查尔斯费洛斯大人(Sir Charles Fellowes)向我详尽地介绍了他的爱奥尼亚纪念章;还有一天是欧文先生陪我和我的同胞赫尔普斯先生参观了亨特博物馆。

从伯明翰到牛津、从列斯特到诺丁汉或谢菲尔德、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不论我走到哪里,我都受到了社会名流和普通大众同样的盛情款待。在爱丁堡,承蒙撒弥尔布朗博士(Dr.Samuel Brown)的引荐,我认识了德昆西(De Quincey)、杰弗里大人、威尔逊、克洛威(Crowe)太太、梅苏钱伯斯(Messrs Chambers)夫妇以及英年早逝的天才画家大卫司各特(David Scott)。

1848年3月在阿伯塞德(Ambleside)时,马蒂诺女士(Miss Martineau)刚从埃及旅游回来,我去她家做了几天座上宾。一个星期天下午,我陪她去莱德山(Rydal Mount)。许多年前,我曾去那里拜访过华兹华斯,因此再次拜访记忆更为深刻。我们发现华兹华斯先生正躺在沙发上小睡。他起初有点像一位老人小睡突醒,郁郁寡言,一副不情愿的样子,但很快就滔滔不绝地谈起了法国的各种传闻。在民族情感上,他痛恨法国人,也痛恨苏格兰人。他说,没有一个苏格兰人会写英语。他描述了两种模式,历史学家罗伯特逊(Robertson)的所有句子都是按照其中模式造的。他说杰弗雷(Jeffrey)以及爱丁堡的评论家们都不会写英语。他们是危害英语语言的大害虫。他觉得吉朋(Gibbon)的英语也不尽人意。《爱丁堡评论》写的无非是它要说的、要兜售的东西。然而自从柯勒律治上书给它的主编以后,文学评论的论调有所改变。华兹华斯太太还收藏着主编的回信。华兹华斯先生认为丁尼生是个了不起的诗歌天才,尽管他的诗有点矫揉造作。华兹华斯一会儿说丁尼生的长兄是个更优秀的诗人,可是马上他又说阿尔弗雷德的诗才是真正的优秀我有些糊涂,只是听他说到肯定地讲,这是方法问题,但你知道问题总是出在方法上面。他认为里约热内卢是世界上最适合建大都市的地方我们谈起了英国人的民族特性。我告诉他说,在美国的各大图书馆里都可以找到柏拉图主义者托马斯泰勒的译文,而全英国却没有人知道他,这真让人难以置信。我说,如果把柏拉图的《理想国》作为一本新书在英国出版,你认为有人去看吗?他承认是不会有人看的。不过,停了片刻,他以正统英国人的那种自满情绪说道,不过我们已经把它具体化了。[3]

他依据在平时劳作中或公共马车上发生在他本人或家人身上的一些生活轶事,而草率形成了对法国人、英国人、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的一些固定看法。他时而喜形于色,但说起话来却是平淡无奇。然而通常对一个有教养的英国人来说,才智中庸或许是一种很高的赞美。他看起来很健康,鼻子特别大,满脸的皱纹诉说着曾经历的沧桑岁月。

马蒂诺女士的家跟华兹华斯的家相距不远,她在我面前称赞的不是华兹华斯的诗歌,而是他在邻里中树立起简朴的榜样,他持家温馨雅致,丝毫不讲排场。她说,在他早年住进这家农舍开始管家的时候,习惯于用面包和最简单的便餐来招待朋友,如果你还想吃点别的东西,那他会不客气地要你交付伙食费,这是他家的规矩。我说,这是我听到的最能显示英国人个性的轶事趣闻了。邻近的一位绅士给我讲述了这么一回事:有一次,沃尔特司各特在华兹华斯这里住了一周,他每天借口出去散步,然后溜进天鹅酒店再吃上一顿。直到后来有一天,当他和华兹华斯从酒店前经过,店主问他是不是要进去喝点啤酒什么时,才露了马脚。当然,这种性格在伦敦人们会有另一种看法。你会听见文人墨客们对华兹华斯的议论:华兹华斯没有知心朋友啦,华兹华斯不近人情啦,华兹华斯爱财如命啦,等等。生性豪爽的兰多(Landor)却说华兹华斯从不称赞任何人。伦敦的一个绅士给我看了弥尔顿曾经用过的一块手表,表上刻有弥尔顿姓名的首字母。他说他曾把这块表拿给华兹华斯看过,华兹华斯一只手拿着这块手表,然后掏出他自己的表拿在另一只手中,当着大伙的面,掂量来掂量去,可大家都没有做声,他也一声不吭地把自己的手表装进了口袋。我并不想把某些事实与伦敦学者对华兹华斯的诋毁相提并论。认真读过华兹华斯作品的人都知道,他只依照自己天生的强烈癖好办事,他不在乎多数人或是少数人,只在乎创造出他聊以慰藉的情趣。他活了很久,他见证了他曾为之奋斗的那场***,看见了他曾经预见的一切[4]。他的心灵有麻木的地方,他的诗里有乏味生硬的东西,缺少美感和变化,缺乏一种宏大的、远见卓识的境界。他遵循英国的政治制度和传统思想,在选择和处理题材时,有一种自命不凡的傻气。但我们要声明一下,在华兹华斯那个时代里,只有他是正确地对待人性,并绝对信赖人性的人。他在真正的顿悟中把握了诗的主旨,《不朽颂》就是那个时代的最完美的结晶。他的勇气赋予了诗王国以新的意义、新的境界[5]。

* * *

[1] 《麦克白》,第五场,第三幕。

[2] 乔安娜贝利(Joanna Baillie),司各特的朋友,苏格兰民谣的作者,曾创作过多部戏剧,在她90岁时,爱默生先生拜访了她。摩根太太(Lady Morgan),1783年出嫁前姓欧文逊(Owenson),是一个年轻聪明的爱尔兰女子,早年就以短诗和故事,特别是《爱尔兰的野女孩》(The Wild Irish Girl)而闻名。她嫁给了托马斯查尔斯摩根,婚后和他一起游历,并在国外定居多年。她创作了多部作品并受到人们的青睐,在伦敦度过晚年。萨默维尔太太(Mrs.Mary Somerville),思维敏捷,是一个在物理学、地理学、天文学和显微镜学方面十分成功的学者。她认为女人也能成就大事业,并为此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她也是女人争取机会和权力平等运动的最早倡导者之一。

[3] 爱默生对于英国人思想偏狭、不愿接受外来的科学观念这一特性如此写道:在文学和哲学上,英国读者看不懂柏拉图,他们只是把他看成一本希腊天书罢了。那种博大的、唯心论的思想倾向不受欢迎,唯独只有精确的、概念性的和经验上的思想倾向才被接纳。在英国,人们全然不知柏拉图主义者托马斯泰勒。不论在公家图书馆还是在私家图书馆里,由他翻译的柏拉图的著作比比皆是,而英国人却说对他一无所知。我反反复复地询问这些文人对他了解多少,但全是徒劳。穷困的泰勒曾攻击过当代的唯物主义和迷信思想,以及他陷进去而不能自拔的华而不实的思想,并伤心地说:包括我自己在内,当今世上再也没有哪个作家能不为钱财而把研习柏拉图哲学当成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事业了。他鄙视现代人,以彻底遗忘他来向他进行报复。柯勒律治和华兹华斯的才智是在与敌对势力的斗争中被人们所认识的。歌德在诸如《爱丁堡》和《黑色森林》等主流刊物吹毛求疵的批评中以及其他刊物傲慢的沉默中为人们所接受。德国哲学没有取得多少进步。英国人讨厌像东方哲学和宗教的神秘主义那些先验的思想,而且人们饶有兴趣地看到,一篇最新的批评急切地表示希望从像灵魂转世如此可憎的教义罪名中赦免威尔士长诗《塔列森》(Taliessin)。

[4] 华兹华斯的《快乐的战士》(Happy Warrior):情感在冲突,跌宕起伏,他的内心却沉着镇静,双眼智慧,看到了他曾预见的一切。

[5] 在两方面都有着最清楚的认识,爱默生先生在与这些英国名家们的会晤中多少感到有点失望。他在一封信中写道:

伦敦 1848年3月20日

提起巴比伦,我该对你说些什么呢?这里人才济济,社会成就斐然;这里群星灿烂,让你眼花缭乱,而你也不由自主地走近新星,感受他们的名气和荣耀。我把很多人看成是我的榜样,他们主要是那些正走红的文人学士,而不是追求时尚的那类人。他们都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达到了艺术的高峰。他们了解一切,拥有一切;他们生活富足、为人朴实、彬彬有礼、满怀豪情,值得人们尊重。但是尽管他们名声在外,他们并不在乎。我会用充分的事实来证明这一点。谷种总是外地区的好我最想见到的人丁尼生还在爱尔兰,我担心在英国是看不到他的了。我满怀希望地在威斯特摩兰郡(Westmoreland)看到了华兹华斯,在爱丁堡中看到了苏格兰所有的名人巨匠。也许这不是英国的错,毫无疑问我已是老态龙钟,热情全无。但是不论在什么方面,在英国没有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甚至也没有人能够达到我所期待的天才和睿智。但我习惯建议他们,发挥想象力,扩展新视野。

爱默生著,《英国人的特性》初版于1856年8月,此时作者53岁,正在进行从新英格兰到中西部的大范围演讲。书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同年稍晚即开机再印。次年稍事修订后,第三次印刷。1870年并入《散文集》再版,1876年编入“小经典”再版。至1883年,其重印次数之多,已无法统计。全书只涉及一个具体的题材,不像爱默生的散文那样暧昧、松懈、思想肤浅,是一本生动的作品。 全书讲到了英国的国土、种族,英国人的才能、习俗,他们的真诚、性格,说到了英国的贵族,他们的大学、宗教、泰晤士报,历史遗迹巨石阵,还有英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等等,精彩纷呈。

猜你喜欢

  • 第十九章 曼彻斯特演讲

    能够吸引一个隐退山林的美国人盼望着去英国看看的正是撒克逊民族的这种精神特质是与非的主流意识,以及对本民族的爱和忠诚,这就是以统治全球的思想武装英国人头脑的帝国品质。这种帝国品质以贵族品质为基础,在异想..

    1 英国人的特性 2025-10-16
  • 第十八章 结论

    英国是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国家。她决不是一副理想的空架子,而是不同时代建造的、历经修缮、增添和变更的高大建筑群;当然,你看到的是它们当中的翘楚。伦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是当今的罗马。英国是爱国者、殉道..

    1 英国人的特性 2025-10-16
  • 第十六章 巨石阵

    由于设计简单,保存完好,巨石阵看起来还是那样新,好像是最近才完工,在未来的一千年里,人类将感谢这一时代为他们留下了准确的历史。我们徜徉在巨石阵的石林之中,反复地看着这些奇特的石头,一次又一次倍感新鲜,..

    0 英国人的特性 2025-10-16
  • 第十五章 泰晤士报

    无论天涯海角,不管白天黑夜,一个深度调查就会把所有秘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将镜头聚焦于一切违法行为,使公众变得比国际暗探更为可怕。因为所有的情况都预先告知给公众,让敌人无隙可乘。英国由此得以摆脱那些曾..

    0 英国人的特性 2025-10-16
  • 第十四章 文学

    在莎士比亚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撒克逊人的细致和东方人的豪爽的完美结合。尽管近两个世纪的作家们也有所体现,但都望尘莫及。我发现不仅是那些不可望其项背的大师,还有那个时代的所有作品都充满了一种雄健的力量和..

    1 英国人的特性 2025-10-16
  • 第十三章 宗教

    这个民族深爱着教会的完整秩序和传统,以及祈祷书、惯例(典礼)、建筑风格、高雅的风度、良朋好友、与王权的关系以及装饰它(丰富多彩)的历史,因为这一切也为这个民族的气质增光添彩。面对这些古老的城堡和教堂,..

    0 英国人的特性 2025-10-16
  • 第十二章 大学

    无论哪一方面,牛津大学都是最古老和权威的象征。牛津大学本身是一个小贵族群,人数多、威望高,这足以使它跻身于名门望族之列;在那里,声誉和晋升都是为了学业,为了获得所有文明民族的一致敬重。英国的大学中,剑..

    0 英国人的特性 2025-10-16
  • 第十一章 贵族

    西方贵族之所以胜于东方贵族,就在于它是白手起家的。英国历史是一个开放的贵族政治史。诚信是一个社会的大教堂,适合于激发爱与被爱之间的相互情感。礼貌是一种社会仪式,就像教堂里的祈祷仪式一样,它是一所风范学..

    0 英国人的特性 2025-10-16
  • 第十章 财富

    世上没有一个国家会如此崇拜物质财富。美国人会羞于展示自己的巨额财产,甚至因此而忏悔。而英国人对其财富非常自豪,并尊崇它为一种决定性的证明。当今的英国人是世界上社交领域处境最佳的国民。他们是穿着便衣的国..

    0 英国人的特性 2025-10-16
  • 第九章 安乐乡

    英国是幽默之乡。她尤其推崇个人权利,且经常把这种个人权利推到与公共秩序相提并论的极限。我担心英国人生性好斗、咄咄逼人,与他国人很难和谐共处。要知世界太小,一山难容二虎。英国人拥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这使..

    0 英国人的特性 2025-10-16
  • 第八章 性格

    他们的性格多种多样,粗暴、娴雅,不一而足。多样的性格使他们具有强大的互补能力。他们每每把事情做到极点之后,又以同样的热情尝试另一种方法。他们是最聪明的民族,在着其他民族共处时,他们从不使用其他民族的语..

    0 英国人的特性 2025-10-16
  • 第七章 真诚

    从这种传统的正直和在商业活动中养成的守时以及一丝不苟的交易行为中,我们就可领会到英国人的真诚和信誉。这个民族的真实力量仰仗于他们的真诚。真诚出自本能,这又标志着一个组织的优势。日耳曼的各个部落都有一种..

    1 英国人的特性 2025-10-16
  • 第六章 习俗

    英国良好的文化环境和舒适的生活条件,培育出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女性;英国男人本来就富于感情、忠实诚挚,这些女人激励着他们,使他们更臻完善。我发现在所有的人当中英国人是最固步自封的人。他们拥有他们所青睐的马..

    1 英国人的特性 2025-10-16
  • 第五章 才能

    这里人杰地灵。谁来到这块充满魔力的土地,谁都会脱胎换骨。这样一个民族,它的存在完全就像一件工艺品一个原本是寒冷、贫瘠的北极小岛,被建设成为了整个世界上最盛产、最奢侈、最威风的国度。他们的思维不会自我迷..

    0 英国人的特性 2025-10-16
  • 第四章 种族

    他们是自由强健的民族,生活在一个安全而富饶的国度。他们不是靠机遇,也不是靠人多势众,而是靠他们的品质和个人非凡的能力,引领着当今世界的潮流。英国人的成功并非源自天外飞钟或诺亚方舟,而是他们世世代代坚韧..

    0 英国人的特性 2025-10-16
  • 第三章 国土

    英格兰是座花园,在灰色的天穹下,精耕细作的田地错落有致,好似艺术家笔下的精美画屏。完整的城镇建筑诉说着历代工业的辉煌。如果说有一种公认的检测一个民族智慧的标准,那么就是成功;而如果说在近一千年里世界上..

    1 英国人的特性 2025-10-16
  • 第二章 赴英航行

    据说英国国王时常在一艘军舰的舰舱里接见外国大使以示他的威严。我认为大西洋舰船的白色航道正是这个海洋民族通向他们王宫的生财之道。当邮轮快靠岸时,那种显而易见的英国人的气息就扑面而来了。英国人的伤感、英国..

    0 英国人的特性 2025-10-16
  • 第一章 初访英国

    文学成就的前提就是对社会至高权威的打破,因为文学与自由结伴而行,道不同不相与谋。所以人们宁愿跋山涉水去追寻那些久负盛名的作家,而不与身边那些妇人见识、斤斤计较的酒店职员或农夫为伍。智者必然胸襟豁达、知..

    0 英国人的特性 2025-10-16
  • 爱情公寓人物名言

    1、我是大魔王!你竟然让我卖萌!还让我喊茄子!吕子乔2、当然了,你对我那么重要,我怎么会把你忘了呢?陈美嘉3、狗饼干含有丰富的护发素和去屑配方,吃了以后头发去无踪,头屑更出众!林宛瑜4、就算不能拥有永久美..

    24 好句大全 2025-09-21
  • 人物

    吴太守袁山松上海人物志,第一页似乎就该写那位筑沪渎垒的袁山松。据《晋书》本传,山松是袁瑰的曾孙。袁瑰字山甫,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魏郎中令袁涣的曾孙。袁瑰奉母避乱,一家南渡。其子乔,辅桓温镇京口,..

    15 上海春秋 2025-09-1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