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史稿 / 赵尔巽

卷九十二 志六十七

2025-11-21 15:35 清史稿
◎礼十一凶礼一

  皇帝丧仪皇后丧仪贵妃等丧仪

  五曰凶礼。三年之丧,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无贵贱一也。有清孝治光昭,上自帝后丧仪,下逮士庶丧制,称情立文,详载会典与通礼。兹依次类编,累朝损益,皎然若鉴焉。

  皇帝丧仪天命十年,太祖崩。远近臣民,号恸如丧考妣。越五日,奉龙轝出宫,安梓宫沈阳城中西北隅。国制,除夕、元旦备陈乐舞,至是悉罢。时东邦甫建,制阙未详。

  崇德八年,太宗崩。男自亲王讫牛录章京、朝鲜世子,女自公主讫奉国将军妻,集清宁宫前,诣几筵焚香,跪奠酒三,起立,举哀。固山额真、昂邦章京、承政以下官及命妇集大清门外,序立举哀。次日,奉梓宫崇政殿,王公百官朝夕哭临三日。其斋所,王、贝勒、贝子、公归第,部、院官宿署,闲散诸臣赴笃恭殿,固山额真等官及命妇,翌日暮还家。

  世祖登极,年甫六龄,会天大寒,侍臣进貂裘,却弗御,帝曰:“若黄里,朕自衣之。唯红,故不服耳。”是日不设卤簿,不作乐。王大臣等谓已即位,冠宜缀缨,于是军民皆缀缨。服官者暂停婚嫁宴会,民间不禁。乃颁哀诏朝鲜、蒙古,制曰:“我皇考盛德弘业,侯服爱戴。本年某月日,龙驭上宾,中外臣民,罔弗哀悼。属在藩服,咸使闻知。祭葬礼仪,悉从俭朴。仍遵古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诏到,国王以下举行丧礼如故,时犹在关外也。

  顺治十八年,世祖崩,圣祖截发辫成服,王、公、百官、公主、福晋以下,宗女、佐领、三等侍卫、命妇以上,男摘冠缨截发,女去妆饰翦发。既大敛,奉梓宫乾清宫,设几筵,朝、晡、日中三设奠,帝亲诣尚食祭酒,三拜,立,举哀。王、公、大臣、公主、福晋、县君、宗室公夫人诣几筵前,副都统以上序立乾清门外,汉文官赴景运门外,武职赴隆宗门外,咸缟素,朝夕哭临,凡三日。外藩陪臣给白布制服。至四日,王公百官斋宿凡二十七日。过此则日哭临一次,军民服除。音乐、嫁娶,官停百日,军民一月。百日内票本用蓝笔,文移蓝印。禁屠宰四十九日。京城自大丧日始,寺、观各声钟三万杵。越日颁遗诏天安门,群臣素服,三跪九拜。宣毕,举哀。礼部誊黄,颁行各省。听选官、监生、吏典、僧道,咸素服赴顺天府署,朝夕哭临三日。诏至各省,长官帅属素服出郊跪迎,入公廨行礼,听宣举哀,同服二十七日除,命妇亦如之。军民男女十三日除。馀俱如京师。

  殷奠,列馔筵二十一,酒尊十一,羊九,楮币九万。读文。帝诣几筵哭,内外传哭,奠酒,率众三拜,举哀,焚燎。设启奠如殷奠仪。届日奉梓宫登大升轝,三祭酒,并祭所过门、桥。帝号泣从,群臣依次随行。将至景山,内外集序,俟灵驾至,跪举哀。奉安寿皇殿讫,设几筵,帝三祭酒,每祭一拜,哀恸无已。皇太后再三抚慰,始还宫。明日行初祭,帝释服。又明日行绎祭,周月行月奠,自是百日内月奠,期年内月奠,仪并视殷奠,唯所陈品币有差。期年满月致祭,不读文。

  上尊谥庙号,祗告郊庙社稷。届日殡宫外陈卤簿,作乐,大学士奉册宝陈案上,三叩,退。帝素服御太和门,阅讫,一跪三拜,退立东旁。大学士诣案前,复三叩,奉册、宝列采亭内,如初礼。校尉舁行,御仗前导,车驾从。王公百官先集协和门外,跪迎,随行寿皇殿大门外,册宝亭入,至檐前,帝入自左门,礼部长官先奉绢册宝陈中案,退。大学士诣亭前三叩,奉香册宝陈左案。帝就位,率众三跪九拜,大学士从左案奉册跪进,帝献册,授右旁大学士,跪受,陈中案上。进宝亦如之。乃宣册,宣册官奉绢册宣讫,三叩,退。宣宝仪同。帝率众行礼如初。复诣几筵前致祭,奠帛,读文,三献爵,如仪。焚绢册宝,礼成。翌日颁诏如制。百日内外集序,读文、哭奠如初祭。

  是日题神主,大学士一人进观德殿,诣祔庙神主前上香,奉主至寿皇殿外陈案上,并三叩。满、汉大学士各一人,诣香案前复三叩。填青讫,行礼如初。奉主登黄轝,至观德殿前止。大学士进殿,诣祔奉先殿神主前三叩,奉主登安轝,随黄轝后,出景山东门,入东华门,帝素服跪迎景运门内,从至乾清门,轝止。帝诣两神主前各三叩,先后陈案上,三献,九拜,礼成。诹吉升祔,祥吉礼。

  大祭如初祭仪。毕,帝升殿,延见群臣。清明、中元、冬至、岁除,并以时致奠。

  既卜葬吉,将奉移山陵,前三日,遣告天地、宗社。前一日,设祖奠,仪如启奠。先是王大臣援引古礼,止驾远送,不许。至是奉太后懿旨,不获已,勉遵慈命。届日内外齐集,帝诣梓宫奠酒,尽礼尽哀。辅臣率执事官奉梓宫登轝启行,卤簿前导,册宝后随,帝攀号。俟过,步至东安门外泣奠,群臣从之。所过门、桥皆致祭。途中宿次,朝夕奠献,亲王行礼,群臣举哀。百里内守土官素服跪迎道右。至陵,奠献如在途。

  大葬前期,遣辅臣及三品以上官诣陵陈祭。先三日,祗告如常告仪。届日辅臣诣梓宫告迁,三奠酒,奉梓宫登轝,群臣序立,跪举哀。俟轝过,哭从。至地宫,王大臣奉梓宫入,册宝陈左右,掩石门。辅臣率众三奠酒,举哀,卤簿仪仗焚。飨殿成,奉安世祖神位,致祭如时飨。届二十七月,诣太庙祫祭,如岁暮祫祭礼。

  康熙六十一年,圣祖崩,大敛,命王公大臣入乾清门瞻仰梓宫,并命皇子、皇孙行礼丹墀上,公主、福晋等咸集几筵殿前,帝及诸皇子成服。以东庑为倚庐,颁遗诏,谕礼臣增订仪节。届时帝立乾清宫外,西乡,大学士奉遗诏自中道出,帝跪,俟过,还苫次。大学士出乾清门,礼部尚书三拜跪受,馀如故时遗诏。

  二十七日释服,帝曰:“持服乃人子之道,二十七日服制,断难遵从。”群臣以万几至重,请遵遗诏除服。不允。复疏云:“从来天子之孝,与士庶不同。孝经曰,天子以德教加于百姓、施于四海为孝。书称高宗谅阴,晋杜预谓释服后心丧之文。盖人君主宗庙社稷,祭为吉礼,必除服后举行。若二十七日不除,祀典未免有阙。”复叩首固请,始俞允。既释服,仍移御养心殿,斋居素服三年。灵驾奉安寿皇殿,日三尚食。退观德殿席地坐,有事此进奏。晡奠毕,始还倚庐。

  群臣议进尊谥,帝亲刺指血圈用“圣祖”字。礼臣进仪注未惬意,更定。前期并祗告奉先殿,至日阅册、宝讫,帝行一跪三拜礼,东次西乡立,俟册宝亭行始还宫,豫至殡殿倚庐恭俟。会朝鲜贡祭品,设几筵前。群臣咸集,鸿胪寺官引来使入,立仪仗南,北乡,三跪九拜。遣官读文,三祭酒,每祭一拜,众及来使咸举哀行礼。来使复行二跪六拜礼,焚燎,退。外藩敖汉王请谒梓宫,报可。自是蒙藩使者皆得入谒以为常。

  雍正初元,将奉移景陵飨殿,廷臣援宋、明二代礼,谓嗣皇帝不亲送梓宫,帝不允。礼臣议奉安地宫后,题太庙神主,令亲王敬奉还京。帝曰:“明季帝王不亲送梓宫,故令王大臣代行。朕既亲往,自宜亲奉以还焉。”先奉移二日,并遣告后土、昌瑞山神。

  届日,帝诣梓宫祭酒,率众三拜,举哀毕,趋立大门东旁。梓宫出,跪,举哀。登大升轝,帝跪左。礼臣祭轝,三叩。灵驾发,帝步随。至景山东门,俟宿次。至景陵,帝跪迎红门外,举哀。徒步从,抵三洞桥,跪俟。降大升轝登小轝,安奉飨殿,设几筵,列册、宝。三祭酒,三拜,礼成。帝不忍别,群臣以皇太后为言。无已,翌日还跸。王大臣请御门听政,帝以梓宫未永安,命暂缓。固请之,始行。

  既卜葬,届日晨帝诣景陵奠献,躃踊哀恸,祭酒三拜,趋陵寝门外跪哭以俟。龙輴入地宫,复祭酒三拜,出俟幄次。题主、虞祭如常仪,归奉主升祔太庙。二十七月将届满,允吏部尚书朱轼请,祫祭太庙,颁示臣民。

  世宗崩,丧礼悉依景陵故事。越日朝奠,特简王、贝子、公数人入内瞻仰,馀集乾清宫廊下行礼。嗣后王公大臣、额驸暨台吉初至者,均得请旨瞻仰。又命宗室三十人、觉罗二十人番上奠献申哀慕。

  颁遗诏,大学士奉至乾清宫檐下,帝亲受之,陈案上,三拜。大学士诣黄案前亦三拜。诏出中门,帝跪迎,俟过,始还苫次。诏至直省,军民男女改素服二十七日。梓宫奉移雍和宫,帝徒步随行,群臣谏阻不获,遂留居是宫。至二十七日后始还。月内日叩谒,月外间日一次,二月外三日一次。

  时帝欲行三年之丧,廷臣请以日易月,不许。命详稽典礼。寻议上:“一,祭祀,按礼记王制‘丧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越绋行事’。注谓‘不敢以卑废尊’。是知三年内本应亲行。明吕坤谓祖宗不轻于父母,奉祭不缓于居丧,何可久废?诚以天亲一理,宗庙之祭,亦当并举。谨议:凡遇郊庙、社稷、奉先殿大祀,皇帝躬诣行礼,或遣官恭代,皆作乐。先期斋戒,素服,冠缀缨纬,视祝版,御礼服。朝日,夕月,飨帝王、先师、先农,遣官行礼,咸礼服作乐。届日冠服如斋期。宫内祭神,百日后举行。经筵、耕耤,释服后举行。一,朝会,典礼攸关,元旦朝正,万国瞻仰,朝仪最重。谨议:二十七月内,遇元旦朝贺,吉服升太和殿,不宣表,不作乐,常朝亦然。一,御门听政,典制至钜。昔宋仁宗行三年丧,临朝改服。孝宗时,二十七日后,百官请听政,援书被冕服出应门语固请,乃许。稽之史册,自古为然。谨议:常事及引见俱在便殿,百日后乃御门。一,冠服,按谅阴之制,先儒谓古无可考。史载魏孝文帝、唐德宗释服后仍素服练巾听政,宋仁宗虽用以日易月制,改服临朝,宫中实行三年之丧。盖缟素不可以临朝。前代行三年丧者,亦唯宫中素服而已。谨议:百日内服缟素,百日外易素服,诣几筵仍服缟素,御门莅官听政或诣皇太后宫俱素服,冠缀缨纬。升殿受朝则易吉。祭祀及一切典礼俱礼服。二十七月服满,如百日礼,致祭释服。一,宫中服制,帝后齐体,服制不容有异。二十七日后后素服,遇典礼易礼服,诣几筵仍缟素。妃嫔亦如之。皇子与诸王同。一,在京王公百官,二十七日除服。遇典礼及朝会、坐班吉服,在署治事、入朝奏事俱素服,冠缀缨纬。诣几筵去冠缨。各署进本章用朱印。”制可。

  乾隆元年正旦,以御极初元,御太和殿常朝,次年仍罢,着为例。将移泰陵,帝诣梓宫行礼毕,皇太后亦三祭酒,馀如故。向例清明、中元、岁暮、国忌皆朝服行礼毕,素服举哀,唯冬至不更素服。帝以梓宫未葬,且在服内,允礼臣请。承祭执事各官不缀冠缨,仍用素服。

  嘉庆四年,居高宗丧,如泰陵故事,唯遗诏到直省,文武官率绅耆摘缨素服出郊跪迎,入公署行礼。听宣毕,举哀,始成服,哭临三日。官吏军民自大事日始,百日不薙发。大葬,帝躬引梓宫御龙輴入地宫。复以朝正大礼元年已行,二十七月内不再举。

  仁宗崩热河,越六日,梓宫至京,始大敛,奉安淡泊敬诚殿。又四日,颁遗诏,礼官奉安龙亭,驿送入都。旧制,自太后以下二十七日后俱素服,孝和睿皇后改服缟素,百日后始易。丧将至,群臣出郊哭迎,帝先返,至安定门、东华门,并祗俟哭迎。步随入大内,奉安乾清宫。允礼臣议,丧服已届二十七日,改大祭后除服。又几筵前奠献,陈法驾卤簿,百官会集暨各署用蓝印,俱大祭后停罢。

  宣宗崩,梓宫奉移圆明园,安正大光明殿。会衍圣公至京,遇二周月致祭,命赴园随行礼。

  文宗崩热河,依宣宗故事,梓宫移东陵。穆宗年尚幼,群臣援康熙二年例,止帝远送。同治二年释服,奉两宫皇太后懿旨,诸庆典及筵宴,俟山陵事毕再行。穆宗、德宗崩,并循斯例。

  自世宗亲营泰陵吉壤,工需动用内帑,并谕毋建石像,惜人力。宣宗葬慕陵,规制简约。至同治时,侍郎宋晋言定陵工程宜法慕陵,虽廷臣囿于成宪,而制度毋稍逾侈,时称其俭。宣统初,为德宗营崇陵,颁帑数百万,亲贵主其事,移以营私第,致逾三年未成。逊国后,当道拨款营治,及葬,工甫半,故较旧制为略云。

  皇后丧仪太祖癸卯年九月,皇后叶赫纳喇氏崩。越三载,葬尼雅满山。天聪三年,与太祖合葬福陵,制甚简也。入关后,凡遇列后大事,特简大臣典丧仪,会礼臣详议。

  顺治六年四月,太宗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崩,梓宫奉安宫中,正殿设几筵,建丹旐门外右旁。首亲王讫骑都尉,公主、福晋、命妇咸集。世祖率众成服,初祭、大祭、绎祭、月祭、百日等祭,与大丧礼同。七年,上尊谥曰孝端文皇后,葬昭陵。

  圣祖母慈和皇太后佟佳氏,康熙二年二月崩。初违豫,帝时年十一,朝夕侍。及大渐,废餐辍寐。至是截发成服,躃踊哀号,水浆不入,近侍感泣。日尚三食,王公大臣二次番哭。停嫁娶,辍音乐,军民摘冠缨,命妇去装饰,二十七日。馀凡七日。四日后,入直官摘冠缨,服缟素。五日颁诏,文武官素服泣迎,入公署三跪九拜,听宣举哀,行礼如初。朝夕哭临三日,服白布,军民男女素服如京师。上尊谥曰孝康章皇后。梓宫移坝上,帝祭酒行礼攀号,太皇太后、皇太后念帝冲龄,止亲送。与世祖合葬孝陵,升祔太庙。

  十二年五月,皇后赫舍里氏崩,辍朝五日,服缟素,日三奠,内外会集服布素,朝夕哭临三日。移北沙河巩奉城殡宫,帝亲送。自初丧至百日,亦躬亲致祭。时用兵三藩,虑直省举哀制服易惑观听,免治丧,馀如故。册谥仁孝。三周后,致祭如陵寝。后葬昌瑞山。世宗登极,谥曰孝诚仁皇后。

  十七年二月,皇后钮祜禄氏崩,丧葬视仁孝后,册谥孝昭。世宗加谥曰仁。

  二十六年,世祖母博尔济吉特氏崩。先是太皇太后违豫,帝躬侍,步祷南郊,原减算益慈寿。亲制祝文,词义垦笃。太常宣读,涕泗交颐。既遭大丧,悲号无间。居庐席地,毁瘠过甚,至昏晕呕血。自是日始,内外咸集,日三哭临,四日后日二哭临。官民斋宿凡二十七日。寺、观各声钟三万杵。文移蓝印,题本朱印,诏旨蓝批答。值除夕、元旦,群臣请帝暂还宫,不许。唯令元旦辍哭一日。礼臣议上尊谥曰孝庄文皇后。帝以升遐未久,遽易徽号为尊谥,心实不忍。谕俟奉安寝园,称谥以祭。及梓宫启攒夕,攀慕不胜,左右固请升辇,坚不就驾,断去车靷,恸哭步送。遇舁校番上,辄长跽伏泣,直至殡宫,颜悴足疲,凄感衢陌。又传旨还宫日仍居乾清门外幕次。并定志服三年丧,不忍以日易月。群臣交章数请除服,国子生五百馀人咸以节哀顺礼为请,帝骨立长号,勉释衰绖,而有触辄痛,阅三年不改。

  初太皇太后病笃时,谕帝曰:“太宗梓宫奉安已久,卑不动尊,未便合葬。若别营茔域,不免劳费。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必安厝遵化为宜。”帝遂相孝陵南建飨殿,奉安梓宫,称暂安奉殿,设官奉祀如孝陵制。至世宗改建地宫,号昭西陵,始大葬。

  圣祖仁皇后佟佳氏,二十八年七月崩,时由妃立后第二日也。帝辍朝亲临,制四诗悼之,谥曰孝懿,丧仪如孝昭。

  世祖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五十六年十二月崩。先是疾大渐,礼臣请如孝康后丧礼。帝言:“孝康升遐,朕甫十岁,辅臣治丧,礼恐未备。后见仁孝后丧仪,条理颇晰,如遇大事,其悉议以行。”及崩,会帝病足,舁近几筵,就榻成服。哭而晕,有间苏。群臣环跽叩劝,乃勉舁侧殿。将移殡宫,设启奠,礼臣请遣皇子代。帝曰:“此初祭,朕必亲奠,宁寿宫中岂能复行此礼耶?”至日遣代奠爵,仍舁几筵旁榻上行礼。梓宫启行,舁榻哭送,出宁寿宫西门,仰望不见灵驾,乃止哀,还苫次。大祭,足疾少愈,即亲诣殡宫行礼。谥曰孝惠章皇后,葬孝东陵。

  雍正元年,世宗母仁寿皇太后乌雅氏崩,丧礼如孝惠,谥曰孝恭仁皇后,与圣祖合葬景陵。时帝遭圣祖丧,斋居养心殿。服竟,仍终太后丧。辅臣援圣祖丧礼请服阕行祫祭,帝曰:“父母之丧,人子之心则一,帝后之礼,国家之制迥殊。今届皇妣释服期,诹日祭告奉先殿,无颁谕中外为也。”

  九年九月,世宗皇后那拉氏崩,帝服缟素十三日除,奉移田村,三周年后,殡宫时奠与沙河殡宫礼同,唯承祭各官改补服。高宗立,上尊谥曰孝敬宪皇后。乾隆二年,与世宗合葬泰陵。

  十三年三月,帝奉皇太后东巡,皇后富察氏从,还至德州崩,亲制悼亡篇。丧将至,王公大臣诣通州芦殿会集,皇子祭酒,举哀行礼。既至,群臣素服跪迎朝阳门,公主近支王福晋集储秀宫,诸王福晋及命妇集东华门外,咸丧服跪迎梓宫,奉安长寿宫。帝亲临成服,辍朝六日。

  中宫之丧,自孝诚仁皇后后,直省治丧仪制久未举行。至是王大臣言:“周礼为王后服衰,注谓诸臣皆齐衰,是内外臣工无异也。明会典载后丧仪,十三布政使司暨直隶、礼部请敕差官讣告。外省官吏军民,服制与京师同。今大行皇后崩逝,正四海同哀之日,应令外省文武官持服如制。”从之。册谥孝贤。

  五月,廷臣奏言:“后虽俪体,礼统所尊,升殿视朝,事关典制。孝贤皇后丧仪,应遵祖制,百日后皇帝升殿,文武百官及外藩使臣朝服行礼如常仪。帝两月除沐礼,御门听政,群臣朝服不挂珠,礼毕仍素服。百日后如御门,群臣常服挂珠,庶协礼制分义。”帝曰:“孝贤皇后丧仪,朕皆斟酌古今,不参私意。考明嘉靖七年孝洁陈皇后之丧,张璁援引古礼,谓‘丧服自期以下诸侯绝,特为旁期言。若妻丧本三年报服,杀为期年,固未尝绝。上宜为后服期丧’云云。今据议奏,如升殿作乐,凡大朝祀典,自当如例。唯常日视朝,但鸣钟鼓,乐悬而不作。至明年正月,将届期年,一切典礼如常仪。”

  时沂州营都司姜兴汉、锦州知府金文醇国恤期内薙发,所司以闻,下部逮治。并申明祖制,禁百日内薙发,违者处斩。谕载入会典。

  三十一年,皇后那拉氏薨,时帝幸热河,留京王大臣以闻。诏言:“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去年侍太后南巡,性忽改常,未尽孝道,理应废黜。今仍存其名号,丧仪依贵妃例,内务府大臣承办。”

  仁宗母魏佳氏,四十年正月在贵妃位崩,诏称令懿皇贵妃,命皇八子、十二子、十五子、皇孙绵德等穿孝,葬胜水峪。嗣立仁宗为皇太子,遂赠谥孝仪皇后,升祔奉先殿,后复上庙谥为纯皇后,乃升祔太庙。

  高宗母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四十二年正月崩,帝衰服百日,如世宗丧,馀仍素服。亲拟尊谥曰孝圣宪皇后。礼臣上丧仪,援雍正九年例,二十七日内遇郊庙大事,素服致祭,乐设不作。帝曰:“郊庙典重,不应因大丧而稍略。”复下军机大臣议。旋议上:“遇郊庙大祀,遣官致祭,仍作乐,朝服行礼,常祀素服致祭,乐设不作。”制可。颁遗诏,自到省会日始,停嫁娶,王公百官百日,军民一月。辍音乐,王公百官一年,军民百日。馀如故。

  先是历代丧礼,百日后服色礼制,未载会典,至是命军机大臣会典丧仪王大臣详议。议上御殿视朝仪注。得旨:“元正朝会,二十七月内不必举行。其常日视朝,百日后行之。”

  又议定御用服色:“一,百日内缟素。百日释服后,二十七月内素服。诣几筵,冠摘缨。一,百日内遇祭郊、社、日坛,遣官将事。斋戒日,素服冠缀缨。百日外,亲诣行礼。又斋期,常服不挂珠。阅祝版,先期宿坛,常服挂珠。祭日朝服作乐,还宫乐设不作。一,百日外祭事御龙袍褂。百日内祭奉先殿冠缀缨、青袍褂,百日外珠顶冠、蓝袍、金龙褂。一,二十七月内祭月坛、帝王、先师、先农,俱遣官行礼。一,宫中祀大神,百日后亲诣行礼,龙袍、蓝褂、挂珠。一,二十七日外,遇元旦,前后七日貂褂挂珠,百日外,御门听政,常服不挂珠。一,二十七日外百日内,召见及引见俱在便殿,服缟素。遇万寿节。七日常服。一,阅视大行皇太后册、宝,素服冠缀缨,先期斋戒带牌。一,阅视玉牒,朝服。一,十二月封宝,正月开宝,御龙褂。一,文武传胪不升殿。一,经筵、耕耤,二十七月后举行。一,山陵礼制,二十七月内谒陵,青袍褂,冠摘缨,其往返在途,冠并缀缨。一,内廷主位,二十七日释缟素后,二十七月内常服。遇元旦万寿,俱七日吉服。百日内遇亲蚕,遣王福晋恭代。朝服,百日外二十七月内,依旧行礼,吉服。其文武百官,二十七日缟素,百日内素服,冠缀缨,夏用雨缨冠,诣几筵仍摘缨。一,百日内祭郊庙、社稷、日坛,遣官恭代。先期省牲、视牲咸素服。祭日,承祭、执事各官咸朝服。作乐。百日外二十七月内,亲诣行礼。斋戒日常服挂珠,阅祝版、省视牲、宿坛并补褂。冬貂褂挂珠。祭日,朝服作乐。一,百日外祭堂子,俱蟒袍、补褂、挂珠。百日内祭奉先殿,青袍褂,冠缀缨。百日外补褂、挂珠。一,百日外祭月坛、帝王、先师、先农,遣官行礼,皆素服斋戒。祭日,朝服,作乐。百日内素服行礼,乐设不作。一,二十七月内遇元旦谒堂子,百官皆蟒袍、补褂、挂珠。其前后三日及万寿前后七日皆常服挂珠。一,二十七日外百日内引见官,青袍褂。百日外青褂。一,百日外二十七月内,遇升殿、常朝、坐班俱朝服。遇朔、望常服挂珠。一,奉移山陵,随从官在途青袍褂、冠摘缨。礼成后,神主还京,并百日后随从谒陵,在途俱青袍褂,冠缀缨。谒陵日如之。还京时,仍短襟袍、马褂。一,百日内雨衣、雨冠均青色。百日外雨冠按品级,雨衣仍青色。皇子以下同。”制可。

  四月,葬泰东陵,梓宫迳泰陵,命暂停道旁,帝代向陵寝行礼,着为令。

  至陵翼日行飨奠礼。初,帝以会典旧称“遣奠”,称名未当,命儒臣稽所自昉。大学士言:“遣奠之称,礼经并无明文,唯见诸孔颖达士丧礼疏,唐以后相沿用之。盖颖达第用仪礼葬日将行苞牲体之车名为遣车,遂取遣字为奠名,牵合无当。复考仪礼,将行之祭,‘彻巾苞牲。’郑康成注:‘象既飨而归宾俎也。’又礼记杂记:‘大飨既飨,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所以为哀也。’郑注:‘既飨归宾俎,言孝子哀亲之去也。’是将行之祭,本用飨礼,旧称遣奠,似不若作飨奠为长。”敕下部更正从之。

  四十四年四月,帝诣陵释服。谕曰:“朕昔遭皇考大故,思持服三年,因遵圣母慈谕,断以百日。然缟素虽释,其服仍存。嗣值圣母大丧,百日后即不存,非厚前薄后也。盖彼时年力正壮,可终三年丧制。今春秋望七,设存之而弗克尽礼,于心转不安也。”

  仁宗皇后喜塔腊氏,嘉庆二年二月崩,奉太上皇敕旨,丧仪如皇后。改为辍朝五日,素服七日。奠醊时,皇子等成服如制。官民俱素服七日,不摘缨,不蓄发。寻谕辍朝期内,仍进章疏,毋废引见诸事。其奏事官暨引见官,俱常服不挂珠。凡停嫁娶、辍音乐,官二十七日,军民七日,馀如仪。册谥孝淑,嗣葬太平峪。

  十三年正月,宣宗皇后钮祜禄氏崩,时在福晋位,暂安王佐村园寝,二十五年帝即位,追封孝穆皇后。拟改园寝为陵寝,礼部言:“园寝规制未备,忌辰大祭,朔、望小祭,请如孝淑后殡宫例举行。”制可。遂命大学士戴均元等勘定宝华峪,嗣以地宫渗水,道光十一年,改葬龙泉峪。

  越二年,宣宗皇后佟佳氏崩,帝辍朝九日,素服十三日,册谥孝慎。又越二年,卜葬,与孝穆后同吉壤。

  二十年正月,皇后钮祜禄氏崩,帝服青袍褂十三日除,临奠仍素服。谥孝全。亦葬龙泉峪。

  二十九年十二月,仁宗皇合钮祜禄氏崩,谥曰孝和睿皇后。时帝年七十,二十七日释缟素,数日而崩。咸丰三年,葬昌西陵。

  方孝和后崩次日,文宗后萨克达氏崩福晋位,内府治丧,殡田村。次年正月帝即位,追封孝德皇后,其丧仪先期豫改,如大丧礼。同治四年,与文宗合葬定陵。

  康慈皇贵太妃,宣宗皇贵妃也。咸丰五年七月,尊为皇太后。俄崩,帝持服百日如制。加谥孝静,升祔奉先殿,改慕陵妃园为慕东陵。同治初元,加庙谥曰成,升祔太庙。

  光绪元年二月,嘉顺皇后蒙古阿鲁特氏崩,去穆宗丧未百日,帝释缟素后,率群臣服丧二十七日,仪如故事。谥曰孝哲毅皇后。五年,与穆宗合葬惠陵。

  慈安皇太后,钮祜禄氏,文宗后也。七年二月崩,谥曰孝贞显皇后,葬定东陵。

  三十四年十月,慈禧太皇太后后德宗一日崩,诏礼部从优具议。寻议百日内上谕用蓝笔,章疏十五日后具奏。王、公、百官、公主、福晋、命妇二十七日内日三哭临。官停嫁娶期年,辍音乐二十七月,京师军民二十七日罢祭祀,馀如大丧礼。谥曰孝钦显皇后,葬定东陵。

  贵妃等丧仪顺治初,定制,妃、殡之丧,内务府掌行,临时请旨。

  康熙四年,寿康太妃博尔济吉特氏薨,帝辍朝三日,大内及宗室咸素服。王、公、大臣、公主、福晋、命妇毕集。初祭,陈楮币十四万,画缎万,馔筵三十有一,牛一,羊十八,酒九尊,读文致祭。次日绎,陈楮币万,馔筵五,羊三,酒三尊。大祭同初祭。奉移豫祭,陈楮币二万,馔筵十三,羊五,酒五尊。岁时致祭如例。

  九年,慧妃博尔济吉特氏薨,辍朝三日,大内、宗室咸素服。三日不祀神。妃宫中女子翦发,内监截发辫,成服,二十七日除。又定金棺至殡宫,初祭陈楮币十四万,画缎千,帛九千,馔筵二十一,羊十九,酒十九尊,设采仗行礼。奉移则陈楮币三万,馔筵十三,羊、酒各五。不直班官员跪迎十里外,俟过随行。次日行奉安礼,如奉移仪。

  十三年,太宗懿静太贵妃博尔济吉特氏薨,帝摘冠缨,躬诣致祭,馀同太妃仪。

  三十五年,温僖贵妃钮祜禄氏薨,辍朝五日。命所生皇子成服,大祭日除,百日薙发,馀如制。

  雍正三年,敦肃皇贵妃年氏薨,辍朝五日。特简王公大臣典丧仪,遣近支王公七,内务府总管一,散秩大臣二,侍卫九十,内府三旗佐领,官民男女咸成服。大祭日除,薙发。日三设奠,内外齐集,百日后至未葬前,日中一设奠,朔望仍三奠,命内管领妻祭酒三爵。奉移日,礼部长官祭轝。金棺启行,王公百官从。礼部长官祭所过门、桥。初祭陈楮币十八万,帛九千,画缎千,馔筵三十五,羊、酒各二十一。大祭同。

  又定贵妃晋封皇贵妃,未受册封前薨,罢制金册宝,以绢册宝书谥号。遣正、副使读文致祭,先期遣告太庙后殿、奉先殿。届日内外会集,正、副使赴内阁诣册宝案前一跪三叩,奉册宝出,至午门外陈采舆内,复三叩。校尉舁至殡宫大门外,正、副使行礼如初。奉册宝入中门,陈案上。正使诣香案前三上香,宣讫,读文致祭如仪。乾隆二年,奉移金棺从孝敬后葬泰陵。

  八年,寿祺皇贵太妃佟佳氏薨,礼部以辍朝五日请,诏改十日。摘冠缨,亲诣行礼,谥悫惠,馀同贵妃仪。

  二十九年,忻妃戴佳氏薨,诏加恩如贵妃例治丧。先是,晋封时金册宝已镌字,未授受,至是陈设金棺前,其绢册宝增书贵妃字焚之。又谕:“嗣后贵妃以上薨逝,王公大臣俱步送暂安处,妃、嫔豫往,满大臣年老艰步履者如之。”故事,皇贵妃金棺至园寝,始制神牌,甚稽时日,三十三年谕:“嗣后遇大祭,即往园寝制造,俟金棺至,刻字填青,大学士等监视。奉安后,陵寝官朝服行礼,奉设飨殿。着为令。”

  四十年,奏定皇贵妃以下五等丧。凡请辍朝、素服日期,传行内外齐集,请遣承祭大臣,奉安地宫前期祭告陵寝及金棺前,并所过门、桥奠酒诸事,均礼部掌行。其追封赠谥制牌,会同二部奏办,馀归内府掌仪司牒礼、工二部襄治之。

  四十九年,裕皇贵太妃耿氏薨,诏罢朝,仍亲诣奠酒行礼,谥纯懿,馀如故。

  嘉庆四年,庆贵妃陆氏薨,帝念其抚育如生母,特追封庆恭皇贵妃,下所司议赠谥典礼。寻议上,豫期工部制绢册宝,寝陵官制神牌,遣告太庙、奉先殿暨高宗几筵,俟高宗梓宫移山陵次日,遣正、副使诣园寝配殿致祭。九年,议定皇贵妃丧,罢坤宁宫致祭酌减为五日,贵妃二日,妃、嫔不停止。

  道光十三年,仁宗諴僖皇贵妃刘氏薨,不辍朝,不素服,命僧格林沁穿孝,谥和裕。

  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七日,琳皇贵太妃乌雅氏薨,会初十日慈禧太后万寿,命大内、宗室王公百官展期十二日素服一日。

这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全书共有529卷,系近代赵尔巽主编。书中所录内容以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起到宣统三年(1911年)止,记载了296年清朝的历史。民国三年(1914年)开始,由清史馆的赵尔巽、缪荃孙、柯邵忞、吴迁燮等,根据清实录、国史、诏书、典志、传记、纪事等史料进行编撰,到1920年编成初稿。1920年进行修订,次年刊印,以作修改之用。 1928年编印完成,历时15年,因未及刊正公布,故名史稿。计本纪25卷,志142卷,表52卷,列传316卷。取材以实录为主,兼采国史、旧志及本传,参考了各种记载。体例仿《明史》,增加了新内容;志分十六目,创交通、邦交二志,畴人、藩部、属国三传,大学士、军机大臣、部院大臣、疆臣、藩部六表;张煌言、郑成功、李定国、洪秀全及华尔、戈登、赫德等均列于传。《艺文志》四卷,按《四库全书总目》名称次第编排;《交通志》记铁路、轮船、电报、邮政四项;《邦交》记与各国之外交;《畴人传》载数学家梅文鼎、李善兰等人事迹。1928年初印1100部,分关内、关外一次本。后有关外二次本。今中华书局校点本,以关外二次本为本,并注明三个版本的不同之处,以便于阅读。

猜你喜欢

  • 卷一百四 志七十九

    ◎舆服三 皇帝御宝 皇后金宝太皇太后皇太后金宝玉宝附 皇贵妃以下宝印 皇子亲王以下宝印 文武官印信 关防条记 清初设御宝于交泰殿,立尚宝司。其后以内监典守,当用则内阁请而用之。乾隆十一年,考定宝谱,藏之交泰..

    0 清史稿 2025-11-21
  • 卷一百三 志七十八

    ◎舆服二 皇帝冠服 皇后冠服太皇太后皇太后附 皇贵妃以下冠服 皇子亲王以下冠服 皇子亲王福晋以下冠服 文武官冠服 命妇冠服 士庶冠服 崇德二年,谕诸王、贝勒曰:“昔金熙宗及金主亮废其祖宗时冠服,改服汉人衣冠。..

    1 清史稿 2025-11-21
  • 卷一百二 志七十七

    ◎舆服一 皇帝五辂 皇帝辇舆 皇后舆车皇太后舆车附 皇贵妃以下舆车 亲王以下舆车 亲王福晋以下舆车 京外职官舆车庶民附 命妇舆车 自虞廷缋,制创垂衣。车服之朌,式昭庸典。夏絻殷辂,文质异观。迄乎有周,监于二代..

    0 清史稿 2025-11-21
  • 卷一百一 志七十六

    ◎乐八 清代乐制,有中和韶乐、丹陛大乐、中和清乐、丹陛清乐、导迎乐、铙歌乐、禾辞桑歌乐、庆神欢乐、宴乐、赐宴乐、乡乐,器则随所用而各异,悉依乐部次第,胪列而备举之。所获藩属乐器,列于宴乐,古所未详,尤..

    0 清史稿 2025-11-21
  • 卷一百 志七十五

    ◎乐七 △乐章五铙歌大乐铙歌清乐凯歌辞 巡幸铙歌大乐二十八章乾隆七年定。 大清朝第一 大清朝,景运隆。肇兴俄朵,奄有大东。鹊衔果,神灵首出;壹戎衣,龙起云从。一解雷动奏肤功,举松山,拔杏山,如卷秋蓬。天开..

    0 清史稿 2025-11-21
  • 卷九十九 志七十四

    ◎乐六 △乐章四筵宴舞曲大宴笳吹乐番部合奏 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庆隆舞乐九章 于铄皇清,受命于天。光延鸿祚,亿万斯年。天开令节,瑞启阶蓂。共球万国,圣寿千龄。粤自我先,肇基俄朵。长白之山,鹊衔朱果。..

    0 清史稿 2025-11-21
  • 卷九十八 志七十三

    ◎乐五 △乐章三筵宴乡饮酒 太和殿阅皇太后徽号册宝,海上蟠桃一章乾隆七年定。中和清乐 海上蟠桃乍熟,日边红杏初芳,慈帏履庆承天贶,景福正绵长。一解启蓬莱,排仙仗,露漙漙,凝仙掌,袆衣翟服烂明珰。耀金铺,..

    0 清史稿 2025-11-21
  • 卷九十七 志七十二

    ◎乐四 △乐章二御殿庆贺禾辞桑歌 皇帝元旦御殿二章康熙八年定,乾隆七年重撰乐章。初制附载。中和韶乐,黄锺宫立宫,倍夷则下羽主调。 升座元平维天眷我皇,四海升平泰运昌。岁首肇三阳,万国朝正拜帝阊。云物奏嘉..

    0 清史稿 2025-11-21
  • 卷九十六 志七十一

    ◎乐三 △乐章一郊庙群祀 圜丘九章郊庙乐,顺治元年定,乾隆十一年用旧辞重改。今以顺治所制分载句中。中和韶乐,黄锺宫立宫,倍夷则下羽主调。 迎神始平钦原敬。承纯祜原祐。兮,于昭有融。时维永清兮,四海攸同。..

    0 清史稿 2025-11-21
  • 卷九十五 志七十

    ◎乐二 △十二律吕尺度 黄锺古尺径三分三釐八豪五丝一忽,长九寸,积八百一十分。今尺径二分七釐四豪一丝九忽,长七寸二分九釐,积四百三十分四百六十七釐二百一十豪。容黍一千二百粒。 大吕古尺径三分三釐八豪五丝..

    0 清史稿 2025-11-21
  • 卷九十四 志六十九

    ◎乐一 记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也者,考神纳宾,类物表庸,以其德馨殷荐上帝者也。圣道四达,声与政通,于是有缀兆之容,箾籥之音,被服其光辉,膏润其猷烈,以与民康之,民无憔..

    0 清史稿 2025-11-21
  • 卷九十三 志六十八

    ◎礼十二凶礼二 皇太子皇子等丧仪亲王以下及公主以下丧仪 醇贤亲王及福晋丧仪忌辰赐祭葬赐谥 外藩赐恤品官丧礼士庶人丧礼服制 皇太子皇子及皇子福晋丧仪皇太子丧仪,有清家法,不立储贰。至乾隆三年,皇次子永琏薨。..

    0 清史稿 2025-11-21
  • 卷九十一 志六十六

    ◎礼十宾礼 藩国通礼山海诸国朝贡礼敕封藩服礼外国公使觐见礼 内外王公相见礼京官相见礼直省官相见礼士庶相见礼 四曰宾礼。清初藩服有二类,分隶理藩院、主客司。隶院者,蒙古喀尔喀,西藏、青海、廓尔喀是也;隶司..

    1 清史稿 2025-11-21
  • 卷九十 志六十五

    ◎礼九军礼 亲征凯旋命将出征奏凯受降献俘受俘大阅会阅暨京师训练附 秋狝日食救护 三曰军礼。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周官制六军,司九伐,权属司马。而大军旅、大田役,其礼则宗伯掌之。是因治兵、振旅、茇舍、大阅之..

    2 清史稿 2025-11-21
  • 卷八十九 志六十四

    ◎礼八嘉礼二 大婚仪皇子婚仪王公婚礼附公主下嫁仪郡主以下于归礼附 品官士庶婚礼视学仪临雍附经筵仪日讲附策士仪 颁诏仪迎接诏书附进书仪进表笺仪巡狩仪乡饮酒礼 大婚仪清初太祖戊子年,叶赫国贝勒纳林布禄送妹来归..

    1 清史稿 2025-11-21
  • 卷八十八 志六十三

    ◎礼七嘉礼一 登极仪授受仪太后垂帘仪亲政仪大朝仪常朝仪御门听政附 太上皇帝三大节朝贺仪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三大节朝贺仪 大宴仪上尊号徽号仪尊封太妃太嫔仪附册立中宫仪册纪嫔仪附 册皇太子仪太子千秋节附册诸王仪..

    1 清史稿 2025-11-21
  • 卷八十七 志六十二

    ◎礼六吉礼六 昭忠祠贤良祠功臣专祠宗室家庙品官士庶家祭 昭忠祠雍正二年谕曰:“周礼有司勋之官,凡有功者,书名太常,祭于大烝。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于以崇德报功,风厉忠节。自太祖创业后,将帅之臣,守土..

    3 清史稿 2025-11-21
  • 卷八十六 志六十一

    ◎礼五吉礼五 宗庙之制 时飨 祫祭加上 谥号 东西庑配飨醇贤亲王庙 谒陵 宗庙之制清初尊祀列祖神御,崇德建元,立太庙盛京抚近门东。前殿五室,奉太祖武皇帝、孝慈武皇后。后殿三室,奉始祖泽王、高祖庆王、曾祖昌王..

    2 清史稿 2025-11-21
  • 卷八十五 志六十

    ◎礼四吉礼四 堂子祭天坤宁宫祀神令节设供求福祀神奉先殿寿皇殿 安佑宫绥成殿附满洲跳神仪 堂子祭天清初起自辽沈,有设杆祭天礼。又于静室总祀社稷诸神祇,名曰堂子。建筑城东内治门外,即古明堂会祀群神之义。世祖..

    2 清史稿 2025-11-21
  • 卷八十四 志五十九

    ◎礼三吉礼三 历代帝王陵庙传心殿先师孔子元圣周公关圣帝君 文昌帝君祭纛祀炮京师群祀附五祀八蜡直省祭厉 历代帝王庙顺治初,建都城西阜成门内,南乡,正中景德崇圣殿,九楹,东西二庑各七楹,燎炉各一。后为祭器库..

    2 清史稿 2025-11-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