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史稿 / 赵尔巽

《清史稿》发刊缀言

2025-11-26 14:57 清史稿
尔巽承修清史十四年矣。任事以来,栗栗危惧。盖既非史学之专长,复值时局之多故,任大责重,辞谢不获,蚊负贻讥,勉为担荷。开馆之初,经费尚充,自民国六年,政府以财政艰难,锐减额算。近年益复枯竭,支绌情状,不堪缕述。将伯呼助,垫借俱穷,日暮途远,几无成书之一日。窃以清史关系一代典章文献,失今不修,后来益难着手,则尔巽之罪戾滋重。瞻前顾后,寝馈不安。事本万难,不敢诿卸。乃竭力呼籥,幸诸帅维持,并敦促修书同人黾勉从事,获共谅苦衷,各尽义务,竭蹶之馀,大致就绪。本应详审修正,以冀减少疵颣。奈以时事之艰虞,学说之厖杂,尔巽年齿之迟暮,再多慎重,恐不及待。于是于万不获已之时,乃有发刊清史稿之举,委讬袁君金铠经办,数月后当克竣事。诚以史事繁钜,前史每有新编,互证得失。明史之修,值国家承平,时历数十年而始成,亦不无可议之处,诚戛戛乎其难矣。今兹史稿之刊,未臻完整,夫何待言。然此急就之章,较诸元史之成,已多时日。所有疏略纰缪处,敬乞海内诸君子切实纠正,以匡不逮,用为后来修正之根据。盖此稿乃大辂椎轮之先导,并非视为成书也。除查出疏漏另刊修正表外,其他均公诸海内,与天下人以共见,绳愆纠谬,世多通人。尔巽心力已竭,老病危笃,行与诸君子别矣,言尽于此。以上所述,即作为史稿披露后向海内诸君竭诚就正之语,幸共鉴之。

  ***十六年丁卯八月二日 赵尔巽时年八十四岁

  ◎清史馆职名

  馆长 赵尔巽

  兼代馆长总纂 柯劭忞

  总阅 于式枚

  总纂 王树枬 郭曾炘 李家驹 缪荃孙 吴士鉴

  吴廷燮 马其昶 夏孙桐 秦树声 金兆蕃

  纂修 邓邦述 章 钰 王大钧 袁励准 万本端 陶葆廉 王式通

  顾瑗 杨锺羲 简朝亮 张采田 何葆麟 陈曾则 姚永朴

  夏曾佑 唐恩溥 袁克文 金兆丰

  协修 俞陛云 罗惇曧 吴广霈 吴怀清 张书云 张启后 韩朴存

  李岳瑞 骆成昌 胡嗣芬 吴昌绶 朱孔彰 李景濂 姚永概

  黄翼曾 檀玑戴 锡章 陈曾矩 李哲明 吕钰 余嘉锡 邵瑞彭

  奭良 瑞洵 陈田 叶尔恺 徐鸿宝 王崇烈 方履中 商衍瀛

  陈能怡 王以慜 刘树屏 朱师辙史思培 赵文蔚 刘焜

  陈敬第 蓝钰 陈毅 李葆恂 张仲炘 陈延韡宋伯鲁 李焜瀛

  喻长霖 田应璜 赵世骏 杨晋 齐忠甲 朱希祖 吴璆秦望澜

  李汝谦 罗裕樟 傅增淯 朱方饴

  提调 李经畲 陈汉第 金还 周肇祥 邵章

  文牍科长 伍元芝

  图书科长 尹良

  会计科长 刘济

  庶务科长 锡荫

  收发处长 张玉藻

  校勘 孟昭墉 诸以仁 奎 善 刘景福 赵伯屏

  收掌 董清峻 胡庆松 秦化田 史锡华 惠 澂

  总理史稿发刊事宜总阅 袁金铠

  办理史稿校刻事宜总阅 金梁

  按:清史馆职名,关外一次本与此相同,独纂修唐恩溥之名误列在协修史思培下误出。关内本与此歧异颇多,附录于后,以供参考。

  清史馆职名

  馆长 赵尔巽

  兼代馆长总纂 柯劭忞

  总纂 王树棻

  总纂 吴廷燮

  总纂 夏孙桐

  纂修 金兆蕃

  纂修 章钰

  纂修 金兆丰

  协修 俞陛云

  协修 吴怀清

  协修 张书云

  协修 李哲明

  协修 戴锡章

  协修 奭良

  协修 朱师辙

  校勘兼协修 孟昭墉

  提调 李经畲

  提调 陈汉第

  提调 金还

  提调 周肇祥

  提调 邵章

  总纂 缪荃孙 马其昶 秦树声 吴士鉴

  纂修 王大钧 邓邦述 姚永朴 万本端 张尔田 陈曾则 唐恩溥

  袁励准 王式通 何葆麟 刘师培 夏曾佑

  协修 张启后 李岳瑞 韩朴存 朱孔彰 姚永概 黄翼曾 陈敬第

  吴昌绶 吴广霈 罗惇曧 骆成昌 胡嗣芬 李景濂 陈田

  檀玑 叶尔恺 瑞洵 王崇烈 田应璜 朱希祖 徐鸿宝 蓝钰

  刘树屏 杨晋 陈能怡 方履中 商衍瀛 赵世骏 袁嘉穀 秦望澜

  吴璆 史思培 唐邦治 张仲炘 傅增淯 邵瑞彭 陈曾矩

  校勘 董清峻 周仰公 秦化田 奎善 刘景福 赵伯屏 史锡华 曾恕传

  收掌 尚希程 王文着 胡庆松

  总理史稿发刊事宜 袁金铠

  办理史稿校刻 金梁

  《清史稿》校刻记

  甲寅年始设清史馆,以赵公尔巽为馆长。修史者有总阅、总纂、纂修、协修及徵访等职,先后延聘百数十人,别有名誉职约三百人。馆中执事,有提调、收掌、科长及校勘等职,亦逾二百人,可谓盛矣。

  开馆之初,首商义例。馆内外同人,如于君式枚、梁君启超、吴君士鉴、吴君廷燮、姚君永朴、缪君荃孙、陶君葆廉、金君兆蕃、朱君希祖、袁君励准、王君桐龄等,皆多建议。参酌众见,后乃议定用明史体裁,略加通变。先排史目,凡本纪十二:曰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而宣统纪初拟为今上本纪,后改定。志十六:曰天文、灾异、时宪、地理、礼、乐、舆服附卤簿、选举、职官、食货、河渠、兵、交通、刑法、艺文、邦交,初拟有国语、氏族、外教三志,皆删。表十:曰皇子、公主、外戚、诸臣封爵、藩部、大学士、军机大臣、部院大臣、疆臣、交聘,初以大学士与军机合称宰辅,后改。列传十五:曰后妃、诸王、诸臣、循吏、儒林、文苑、畴人、忠义、孝义、遗逸、艺术、列女、土司、藩部、属国,初拟

  有明遗臣、卓行、货殖、客卿、叛臣诸目,皆删并。其取材则以实录为主,兼采国史旧志及本传,而参以各种记载,与夫徵访所得,务求传信,不尚文饰焉。

  庚申,初稿略备,始排比复辑。丙寅秋,重加修正。自开馆至是,已岁纪一周,其难其慎,盖犹未敢为定稿也。丁卯夏,袁君金铠创刊稿待正之议,赵公韪之,即请袁君总理发刊事宜,而以梁任校刻,期一年竣事。梁拟总阅全稿,先画一而后付刊。乃稿实未齐,且待修正,祇可随修随刻,不复有整理之暇矣。是时留馆者仅十馀人,于是公推以柯君劭忞总纪稿,王君树棻总志稿,吴君廷燮总表稿。夏君孙桐、金君兆蕃分总传稿,而由袁君与梁校阅付刊。本纪自太祖至世宗五朝为邓君邦述、金君兆蕃原稿,高宗至穆宗五朝为吴君廷燮原稿,德宗及宣统二朝为瑞君洵原稿,而太祖、圣祖、世宗、仁宗、文宗、与宣统六纪为奭君良复辑,穆、德二纪为李君哲明复辑,柯君皆多删正。志则天文、时宪、灾异为柯君稿;地理为秦君树声原稿,王君树棻复辑;礼为张君书云、王君大钧、万君本端等分稿;职官为金君兆丰、骆君成昌、李君景濂、徐君鸿宝等分稿,皆金君复辑,乐为张君采田稿;舆服为何君葆麟稿,选举为张君启后、朱君希祖、袁君励准等分稿,张君书云复辑;食货为姚君永朴、李君岳瑞、李君哲明、吴君怀清分稿,河渠为何君葆麟等原稿,交通为罗君惇曧等分稿,皆吴君复辑,兵为俞君陛云、秦君望澜、田君应璜、袁君克文等分稿,俞君复辑;刑法为王君式通等分辑,后用许君受衡稿;艺文为章君钰、吴君士鉴原稿,朱君师辙复辑;邦交为李君家驹、吴君广霈、刘君树屏等分稿,戴君锡章复辑。表则诸王、公主、外戚为吴君士鉴原稿,诸臣封爵为刘君师培原稿,军机大臣为唐君邦治原稿,馀皆吴君廷燮稿。列传则后妃、诸王为邓君奭君及金君兆蕃原稿,皆金君复辑;诸臣原稿,凡在馆诸君多有分纂,自开国至乾隆为金君兆蕃复辑,嘉道咸同为夏君孙桐复辑,光宣为马君其昶、金君兆丰复辑,而梁又重补辑之;循吏及艺术皆夏君复辑,儒林为缪君荃孙稿,文苑为马君稿,梁皆补之;畴人为陈君年原稿,柯君复辑,忠义为章君复辑;孝义及列女为金君兆蕃复辑,遗逸为王君树棻及缪君原稿,梁复辑之;土司为缪君稿,藩部蒙古为吴君廷燮稿,西藏为吴君燕绍稿,属国为韩君朴存稿。凡诸稿梁皆校阅,并有参订。惜仓卒付刊,不及从容讨论耳。昔万季野参修明史,总阅全书,事必覈之实录,误者正之,漏者补之,此修史公例,不敢忽也。是秋赵公去世,柯君兼代馆长,一仍旧贯。岁暮校印过半,乃先发行,至今夏全书告成,幸未逾预定之期。袁君创议于先,经营筹画,力任其难,庶几无负赵公之讬。其间数经艰乱,皆幸无阻,良非初料所及。一代国史,所关甚大,其成否亦系乎天焉。初有议宣统纪从阙者,梁以春秋不讳定哀,力争存之;又议断代为史,凡殁于辛亥以后者皆不入传,梁以明末遗臣,史皆并着,且清史实为旧史结束,后将别创新史,体例各异,诸人与清室相终始,岂容泯没,故所补独多。

  校刻既竣,略记始末,以备参考。史稿本非定本,望海内通人不吝指教。当别撰校勘记,为将来修正之资,幸甚幸甚。戊辰端节金梁

这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全书共有529卷,系近代赵尔巽主编。书中所录内容以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起到宣统三年(1911年)止,记载了296年清朝的历史。民国三年(1914年)开始,由清史馆的赵尔巽、缪荃孙、柯邵忞、吴迁燮等,根据清实录、国史、诏书、典志、传记、纪事等史料进行编撰,到1920年编成初稿。1920年进行修订,次年刊印,以作修改之用。 1928年编印完成,历时15年,因未及刊正公布,故名史稿。计本纪25卷,志142卷,表52卷,列传316卷。取材以实录为主,兼采国史、旧志及本传,参考了各种记载。体例仿《明史》,增加了新内容;志分十六目,创交通、邦交二志,畴人、藩部、属国三传,大学士、军机大臣、部院大臣、疆臣、藩部六表;张煌言、郑成功、李定国、洪秀全及华尔、戈登、赫德等均列于传。《艺文志》四卷,按《四库全书总目》名称次第编排;《交通志》记铁路、轮船、电报、邮政四项;《邦交》记与各国之外交;《畴人传》载数学家梅文鼎、李善兰等人事迹。1928年初印1100部,分关内、关外一次本。后有关外二次本。今中华书局校点本,以关外二次本为本,并注明三个版本的不同之处,以便于阅读。

猜你喜欢

  • 卷五百二十九 列传三百十六

    ◎属国四 廓尔喀 浩罕布鲁特 哈萨克 安集延 玛尔噶朗 那木干 塔什干 巴达克山 博罗尔 阿富汗 坎巨提 廓尔喀,在卫藏西南,与巴勒布各部相邻。巴勒布三汗:曰阳布,曰叶楞,曰廓库木;后皆为廓尔喀酋博纳喇赤并吞,及..

    2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二十八 列传三百十五

    ◎属国三 ○缅甸 暹罗 南掌 苏禄 缅甸,在云南永昌府腾越厅边外,而顺宁、普洱诸边皆与缅甸界。顺治十八年,李定国挟明桂王朱由榔入缅,诏公爱星阿偕吴三桂以兵万八千人临之。李定国走孟艮,不食死。缅酋莽应时缚由..

    2 清史稿 2025-11-26
  • 卷百二十七 列传三百十四

    ◎属国二 ○越南 越南先称安南。顺治初,安南都统使莫敬耀来归,未及授爵而卒,寻授其子莫元清为安南都统使。 十六年八月,经略大学士洪承畴始奏言安南国遣吏目玉川伯邓福绥、朝阳伯阮光华,赍启赴信郡王军前抒诚纳..

    2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二十六 列传三百十三

    ◎属国一 ○朝鲜 琉球 有清龙兴长白,抚有蒙古,列为藩封。当时用兵中原,而朝鲜服属有明,近在肘腋,屡抗王师。崇德二年,再入其都,国王面缚纳质,永为臣仆,自此东顾无忧,专力中夏。 顺治绍明,威震殊方。三年,..

    2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二十五 列传三百十二

    ◎藩部八 ○西藏 西藏,禹贡雍州之域。汉为益州沈黎郡徼外白狼、乐土诸羌地。魏、隋为附国、女国及左封、昔卫、葛延、春桑、迷桑、北利、模徒、那鄂诸羌地。唐为吐蕃,始崇佛法。既而灭吐谷浑,尽臣羊同、党项诸羌,..

    2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二十四 列传三百十一

    ◎藩部七 ○唐努乌梁海 阿尔泰乌梁海 阿尔泰淖尔乌梁海 唐努乌梁海,在乌里雅苏台之北,东南土谢图汗部,南赛音诺颜部,西阿尔泰乌梁海,西南紥萨克图汗部,北俄罗斯。有总管五:曰唐努,曰萨拉吉克,曰托锦,曰库布..

    2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二十三 列传三百十

    ◎藩部六 ○杜尔伯特 旧土尔扈特 新土尔扈特 和硕特 杜尔伯特部,游牧金山之东乌兰固木地。东萨拉陀罗海、纳林苏穆河,接唐努乌梁海;南哈喇诺尔、齐尔噶图山,接科布多牧场及明阿特;西索果克河,接阿尔泰乌梁海;..

    2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二十二 列传三百九

    ◎藩部五 ○青海额鲁特 青海额鲁特部,在西宁边外,至京师五千七十里。东及北界甘肃,西界西藏,南界四川,袤延二千馀里,即古西海郡地。分左右二境,左境:东自栋科尔庙,西至洮赉河界,八百馀里;南自博啰充克克河..

    2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二十一 列传三百八

    ◎藩部四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 喀尔喀车臣汗部 喀尔喀赛因诺颜部 喀尔喀紥萨克图汗部 土谢图汗部,称喀尔喀后路,至京师二千八百馀里。东界肯特山,西界翁吉河,南界瀚海,北界楚库河。 元太祖十一世孙达延车臣汗,游..

    2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二十 列传三百七

    ◎藩部三 ○四子部落 茂明安 喀尔喀右翼 乌喇特 鄂尔多斯 阿拉善 额济讷 四子部落,在张家口外,至京师九百六十里。东西距二百三十五里,南北距二百四十里。东及北苏尼特,西归化城土默特,南察哈尔镶红旗牧厂。 元..

    2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十九 列传三百六

    ◎藩部二 ○敖汉 柰曼 巴林 紥噜特 阿噜科尔沁 翁牛特 克什克腾 喀尔喀左翼 乌珠穆沁 浩齐特 苏尼特 阿巴噶 阿巴哈纳尔 敖汉部,在喜峰口外,至京师千有十里。东西距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里。东柰曼,西喀喇沁,..

    2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十八 列传三百五

    ◎藩部一 ○科尔沁 紥赉特 杜尔伯特 郭尔罗斯 喀喇沁 土默特 清起东夏,始定内盟。康熙、乾隆两戡准部。自松花、黑龙诸江,迤逦而西,绝大漠,亘金山,疆丁零、鲜卑之域,南尽昆仑、析支、渠搜,三危既宅,至于黑水..

    2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十七 列传三百四

    ◎土司六 ○甘肃 甘肃,明时属于陕西。西番诸卫、河州、洮州、岷州、番族土官,明史归西域传,不入土司传。实则指挥同知、宣慰司、土千户、土百户,皆予世袭,均土司也。清改甘肃为省,各土司仍其旧,有捍卫之劳,无..

    2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十六 列传三百三

    ◎土司五 ○广西 广西为西南边地。秦,桂林郡。汉,始安。唐,桂管。宋,静江府。元,静江路。明建广西省。瑶、僮多于汉人十倍,盘万山之中,踞三江之险。明时,因元之旧,多设土司,以资镇压。叛服不常,韩雍之定藤..

    3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十五 列传三百二

    ◎土司四 ○贵州 贵州古罗施鬼国,汉夜郎国,并牂牁、武陵郡地。唐亦置播州、思州。元置八番、顺元诸军民宣慰使司以羁縻之。明霭翠、奢香最为效忠。后则播州之杨、永宁之奢、水西之安,为西南钜患,杨氏灭,为遵义、..

    2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十四 列传三百一

    ◎土司三 ○云南 云南古滇国。自越巂蛮夷任贵自领太守,汉光武即授以印绶,不以内地官守例之。若爨、若蒙,皆以本土大姓,就官累世,为一方长。元封梁王于滇,与大理之段分治。明破梁王,灭大理,就土官而统驭之,分..

    3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十三 列传三百

    ◎土司二 ○四川 四川边境寥廓,历代多设土司以相控制。明末,张献忠屠蜀,石砫、酉阳、松潘、建昌等土司距险御贼,其地独全。清初,戡定川境,各土司次第效顺。川之南有金川者,本明金川寺演化禅师哈伊拉木之后,分..

    2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九

    ◎土司一 ○湖广 西南诸省,水複山重,草木蒙昧,云雾晦冥,人生其间,丛丛虱虱,言语饮食,迥殊华风,曰苗、曰蛮,史册屡纪,顾略有区别。无君长不相统属之谓苗,各长其部割据一方之谓蛮。若粤之僮、之黎,黔、楚之..

    2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八

    ◎列女四 长山铺烈妇 胡二妻 唐之坦妻曹李岸妻焦 方引耍妻毛 林其标妻韩 冯云勷妻李 曹邦杰妻张 林守仁妻王 张四维妻刘 李长华妾吴 周兆农妻王 陈国材妻周 吴廷望聘妻池 李正荣聘妻霍 项起鹄妻程于某妻蔡张义妻李 ..

    2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十 列传二百九十七

    ◎列女三 韦守官妻梁 归昭妻陆昭弟继登妻张 罗仁美妻李仁美弟妻刘 妾梅李等 钱应式女 王氏三女 沈华区妻潘 陈某妻伍 孙谔妻顾等 洪志达妻叶 罗章衮妻杜章衮侄群聘妻田等 王磐千妻颜何大封妻阮 方希文妻项 廖愈达妻李..

    2 清史稿 2025-11-2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