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元史 / 柯劭忞

卷三十六·志第三

2025-11-26 17:23 新元史
○历三

  △授时历经上

  步气朔第一

  至元十八年岁次辛巳为元。上考往古,下验将来,皆距立元为算。周岁消长,百年各一。其诸应等数,随时推测,不用为元。

  日周,一万。

  岁实,三百六十五万二千四百二十五分。

  通余,五万二千四百二十五分。

  朔实,二十九万五千三百五分九十三秒。

  通闰,十万八千七百五十三分八十四秒。

  岁周,三百六十五日二千四百二十五分。

  朔策,二十九日五千三百五分九十三秒。

  气策,十五日二千一百八十四分三十七秒半。

  望策,十四日七千六百五十二分九十六秒半。

  弦策,七日三千八百二十六分四十八秒少。

  气应,五十五万○六百分。

  闰应,二十万一千八百五十分。

  按《授时历》闰转交三应,后有改定之数。闰应,二十万一千八百五十分,明《大统历法通轨》作二十万二千五十分,实加二百分;是当时经朔改早二刻也。转应,一十三万一千九百四分,《通轨》作一十三万二百五分,实减一千六百九十九分,是入转改迟一十七刻弱也。交应,二十六万一百八十七分八十六秒,《通轨》作二十六万三百八十八分,实加二百分一十四秒,是正交改早二刻强也。梅文鼎谓《通轨》所述者乃《授时历》续定之数,而《历经》所存,则其未定之初稿是也。

  没限,七千八百一十五分六十二秒半。

  气盈,二千一百八十四分三十七秒半。

  朔虚,四千六百九十四分七秒。

  旬周,六十万。

  纪法,六十。

  推天正冬至

  置所求距算,以岁实上推往古,每百年长一。下算将求,每百年消一。乘之,为中积。加气应,为通积。满旬周,去之;不尽,以日周约之为日,不满为分。其日命甲子算外,即所求天王冬至日辰及分。如上考者,以气应减中积,满旬周,去之;不尽,以减旬周。余同上。

  求次气

  置天正冬至日分,以气策累加之,其日满纪法,去之,外命如前,各得次气日辰及分秒。

  推天正经朔

  置中积,加闰应,为闰积。满朔实,去之,不昼为闰余,以减通积,为朔积。满旬周,去之,不尽,以日周约之,为日,不满为分,即所求天正经朔日及分秒。上考者,以闰应减中积,满朔实,去之不尽,以减朔实,为闰余。以日周约之为日,不满为分,以减冬至日及分,不及减者,加纪法减之,命如上。

  求弦望及次朔

  置天正经朔日及分秒,以弦策累加之,其日满纪法,去之,各得弦望及次朔日及分秒。

  推没日

  置有没之气分秒,如没限已上为有没之气。以十五乘之,用减气策,余满气盈而一,为日,并恒气日,命为没日。

  推灭日

  置有灭之朔分秒,在朔虚分已下为有灭之朔。以三十乘之,满朔虚而一,为日,并经朔日,命为灭日。步发敛第二

  土王策,三日四百三十六分八十七秒半。

  月闰,九千六十二分八十二秒。

  辰法,一万。

  半辰法,五千。

  刻法,一千二百。

  推五行用事

  各以四立之节,为春木、夏火、秋金、冬水首用事日。以土王策减四季中气,各得其季土始用事日。

  气候正月

  立春,正月节。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

  雨水,正月中。

  獭祭鱼,候雁北,草木萌动。二月

  惊蛰,二月节。

  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春分,二月中。

  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三月

  清明,三月节。

  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

  谷雨,三月中。

  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四月

  立夏,四月节。

  蝼蝈呜,蚯蚓出,王瓜生。

  小满,四月中

  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五月

  芒种,五月节。

  螳螂生,贝鸟始鸣,反舌无声。

  夏至,五月中。

  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六月

  小暑,六月节。

  温风至,蟋蟀居壁,鹰始挚。

  大暑,六月中。

  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七月

  立秋,七月节。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呜。

  处暑,七月中。

  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八月

  白露,八月节。

  鸿雁来,立鸟归,群鸟养羞。

  秋分,八月中。

  雷始收声,蛰虫坏户,水始涸。九月

  寒露,九月节。

  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

  霜降,九月中。

  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十月

  立冬,十月节。

  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十月中。

  虹藏不见,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十一月

  大雪,十一月节。

  鹖旦鸟不鸣,虎始交,荔挺出。

  冬至,十一月中。

  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十二月

  小寒,十二月节。

  雁北乡,鹊始巢,雉句雅。

  大寒,十二月中。

  鸡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

  推中气去经朔

  置天正闰余,以曰周约之,为日,命之,得冬至去经朔。以月闰累加之,各得中气去经朔日算。满朔策,去之,乃全置闰,然俟定朔无中气者裁之。

  推发敛加时

  置所求分秒,以十二乘之,满辰法而一,为辰数。余以刻法收之,为刻。命子正算外,即所在辰刻。如满半辰法,通作一作辰,命起子初。

  步日躔第三

  周天分,三百六十五万二千五百七十五分。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七十五秒。

  半周天,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八十七秒半。

  象限,九十一度三十一分四十三秒太。

  岁差,一分五十秒。

  周应,三百一十五万一千七十五分。

  半岁周,一百八十二日六千二百一十二分半。

  盈初缩末限,八十八日九千九十二分少。

  缩初盈末限,九十三日七千一百二十分少。

  推天正经朔弦望入盈缩历

  置半岁周,以闰余日及分减之,即得天正经朔入盈缩历。冬至后盈,夏至后缩。以弦策累加之,各得弦望及次朔入盈缩历日及分秒。满半岁周去之,即交盈缩。

  求盈缩差

  视入限盈者,在盈初缩末限已下,为初限,已上,反减半岁周,余为末限;缩者,在缩初盈末限已下,为初限,已上,反减半岁周,余为末限。其盈初缩末者,置立差三十一,以初末限乘之,加平差二万四千六百,又以初末限乘之,用减定差五百一十三万三千二百,余再以初末限乘之,满亿为度,不满退除为分秒。缩初盈末者,置立差二十七,以初末限乘之,加平差二万二千一百,又以初末限乘之,用减定差四百八十七万六百,余再以初末限乘之,满亿为度,不满退限为分秒,即所求盈缩差。

  又术:置入限分,以其日盈缩分乘之,万约为分,加其下盈缩积,万约为度,不满为分秒,亦得所求盈缩差。

  赤过宿度

  角十二一十

  亢九二十

  氐十六三十

  房五六十

  心六五十

  尾十九一十

  箕十四十

  右东方七宿,七十九度二十分。

  斗二十五二十

  牛七二十

  女十一三十五

  虚八九十五太

  危十五四十

  室十七一十

  壁八六十

  右北方七宿,九十三度八十分太。

  奎十六六十

  娄十一八十

  胃十五六

  昴十一三十

  毕十七四十

  觜初五

  参十一一十

  右西方七宿,八十三度八十五分。

  井三十三三十

  鬼二二十

  柳十三三十

  星六三十

  张十七二十五

  翼十八七十五

  轸十七三十

  右南方七宿,一百八度四十分。

  右赤道宿次,并依新制浑仪测定,用为常数,校天为密。若考往古,即用当时宿度为准。

  推冬至赤道日度。

  置中积,以加周应为通积,满周天分,上推往古,每百年消一。下算将来,每百年长一。去之,不尽,以日周约之为度;不满,退约为分秒。命起赤道虚宿六度外,去之,至不满宿。即所求天正冬至加时日躔赤道宿度及分秒。上考者,以周应减中积,满周天,去之,不尽,以减周天,余以日周之为度;余同上。如当时有宿度,止依当时宿度命之。

  求四正赤道日度

  置天正冬至加时赤道日度,累加象限,满赤道宿次,去之,各得春夏秋正日所在宿度及分秒。

  求四正赤道宿积度

  置四正赤道宿全度,以四正赤道日度及分减之,余为距后度。以赤道宿度累加之,各得四正后赤道宿积度及分。

  黄赤道率

  推黄道宿度

  推黄道宿度

  置四正后赤道宿积度,以其赤道积度减之,余以黄道率乘之,如赤道率而一。所得,以加黄道积度,为二十八宿黄道积度。以前宿黄道积度减之,为其宿黄道度及分。其秒就近为分。

  黄道宿度

  角十二八十七

  亢九五十九

  氐十六四十

  房五四十八

  心六二十七

  尾十七九十五

  箕九五十九

  右东方七宿,七十八度一十二分。

  斗二十三四十七

  牛六九十

  女十一一十二

  虚九分空太

  危十五九十五

  室十八三十二

  壁九三十四

  右北方七宿,七十四度一十分太。

  奎十七八十七

  娄十二三十六

  胃十五八十一

  昴十一○八

  毕十五六十

  觜初○五

  参十二十八

  右西方七宿,八十三度九十五分。

  井三十一○三

  鬼二一十一

  柳十三

  星六三十一

  张十七七十九

  翼二十○九

  轸十八七十五

  右南方七宿,一百九度八分

  右黄道宿度,依今历所汉赤道准冬至岁差所在算定,以凭推步。若上下考验,据岁差每移一度,依术推变,各得当时宿度。

  推冬至加时黄道日度

  置天正冬至加时赤道日度,以其赤道积度减之,余以黄道卒乘之,如赤道率而一。所得,以加黄道积度,即所求年天正冬至加时黄道日度及分秒。

  求四正加时黄道日度

  置所求年冬至日躔黄赤道差,与次年黄赤道差相减,余四而一,所得,加象限,为四正定象度。置冬至加时黄道日度,以四正定象度累加之,满黄道宿次,去之,各得四正定气加时黄道宿度及分。

  求四正晨前讹夜半日度

  置四正恒气日及分秒,冬夏二至,盈缩之端,以恒为宿。以盈缩差命为日分,盈减朔加之,即为四正定气日及分。置日下分,以其日行度乘之,如日周而一。所得,以减四正加时黄道日度,各得四正定晨前夜半日度及分秒。

  求四正后每日晨前夜半黄道日度

  以四正定气日距后正定气日为相距日,以四正定气晨前夜半日度距后正定气晨前夜半日度为相距度,累计相距日之行定度。与相距度相减,余如相距日而一,为日差。相距度多为加,相距度少为减。以加减四正每日行度率,为每日行定度。累加四正晨前夜半黄道日度,满宿次,去之,为每日晨前夜半黄道日度及分秒。

  求每日午中黄道日度

  置其日行定度,半之,以加其日晨前夜半黄道日度,得午中黄道日度及分秒。

  求每日午中黄道积度

  以二至加时黄道日度距所求日午中黄道日度,为二至后黄道积度及分秒。

  求每日午中赤道日度

  置所求日午中黄道积度,满象限,去之,余为分后。内减黄道积度,以赤道率乘之,如黄道率而一。所得,以加赤道积度及所去象限,为所求赤道积度及分秒。以二至赤道日度加而命之,即每日午中赤道日度及分秒。

  黄道十二次宿度

  危,十二度六十四分九十一秒。 入娶訾之次,辰在亥。

  奎,一度七十三分六十三秒。 入降娄之次,辰在戌。

  胃,三度七十四分五十六秒。 入大梁之次,辰在酉。

  毕,六度八十八分五秒。 入实沈之次,辰在申。

  井,八度三十四分九十四秒。 入鹑首之次,辰在未。

  柳,三度八十六分八十秒。 入鹑火之次,辰在午。

  张,十五度三十六分六秒。 入鹑尾之次,辰在巳。

  轸,十度七分九十七秒。 入寿星之次,辰在辰。

  氐,一度一十四分五十二秒。 入大火之次,辰在卯。

  尾,三度一分一十五秒。 入析木之次,辰在寅。

  斗,二度七十六分八十五秒。 入星纪之次,辰在丑。

  女,二度六分三十八秒。 入玄枵之次,辰在子。

  求入十二次时刻

  各置入次宿度及分秒,以其日晨前夜半日度减之,余以日周乘之,为实。以其日行定度为法,实加法而一,所得,依发敛加时求之,即入次时刻。

  步月离第四

  转终分,二十七万五千五百四十六分。

  转终,二十七日五千五百四十六分。

  转中,十三日七千七百七十三分。

  初限,八十四。

  中限,一百六十八。

  周限,三百三十六。

  月平行,十三度三十六分八十七秒半。

  转差,一日九千七百五十九分九十三秒。

  弦策,七日三千八百二十六分四十八秒少。

  上弦,九十一度三十一分四十三秒太。

  望,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八十七秒半。

  下弦,二百七十三度九十四分三十一秒少。

  转应,一十三万一千九百四分。

  推天正经朔入转

  置中积,加转应,减闰余。满转终分,去之,不尽,以日周约之为日,不满为分,即天正经朔入转日及分。上考者,中积内加所求闰余,减转应,满转终,去之,不尽,以减转终,余同上。

  求弦塑及次朔入转

  置天正经朔入转日及分,以弦策累加之,满转终,去之,即弦望及次朔入转日及分秒。如径求次朔,以转差加之。

  求经朔弦望入迟疾历

  各视入转日及分秒。在转中已下,为疾历。已上,减去转中,为迟历。

  迟疾转定及积度

  求迟疾差

  置迟疾历日及分,以十二限二十分乘之,在初限已下为初限,已上覆减中限,余为末限。置立差三百二十五,以初末限乘之,加平差二万八千一百,又以初末限乘之,用减定差一千一百一十一万,余再以初末限乘之,满亿为度,不满退除为分秒,即迟疾差。

  又术:置迟疾历日及分,以迟疾历日率减之,余以其下损益分乘之。如八百二十而一,益加损减其下迟疾度,亦为所求迟疾差

  求朔弦望定日

  以经缩弦望盈缩差与迟疾差,同名相从,异名相消,盈迟缩疾为同名,盈疾缩迟为异名。以八百二十乘之,以所入迟疾限下行度除之,即为加减差,盈迟为加,缩疾为减。以加减经朔弦望日及分,即定朔弦塑日及分。若定弦望分在日出分已下者,退一日,其日命甲子算外,各得定朔弦望日辰。定朔干名与后朔干同者,其月大。不同者,其月小。内无中气者,为闰月。

  推定朔弦望加时日月宿度

  置经朔弦望入盈缩历日及分,以加减差加减之,为定朔弦望入历,在盈,便为中积,在缩,加半岁周,为中积。命日为度,以盈缩差盈加缩减之,为加时定积度。以冬至加时日躔黄道缩度加而命之,各得定朔弦望加时日度。凡合朔加时,日月同度,便为定朔加时月度。其弦望各以弦望度加定积,为定弦望月行定积度。依上加而命之,各得定弦望加时黄道月度。

  推定朔弦望加时赤道月度

  各置定朔弦望加时黄道月行定积度,满象限,去之,以其黄道积度减之,余以赤道率乘之,如黄道率而一,用加其下赤道积度及所去象限,各为赤道加时定积度。以冬至加时赤道日度加而命之,各为定朔弦望加时赤道月度及分秒。象限以下及半周,去之,为至后。满象限以及三象,去之,为分后。

  推朔后平交入转迟疾历

  置交终日及分,内减经朔交日及分,为朔后平交日。以加经朔入转,为朔后平交入转。在转中已下,为疾历。已上,去之,为迟历。

  求正交日辰

  置经朔,加朔后平交日,以迟疾历依前求到迟疾差,迟加疾减之,为正交日及分,其日命甲子算外,即王交日辰。

  推正交加时黄道月度

  置朔后平交日,以月平行度乘之,为距后度。以加经朔中积,为冬至距正交定积度。以冬至日躔黄道宿度加而命之,为正交加时月离黄道宿度及分秒。

  求正交在二至后初末限

  置冬至距正交积度及分,在半岁周已下,为冬至后。已上,去之,为夏至后。其二至后,在象限已下,为初限。已上,减去半岁周,为末限。

  求定差距差定限度

  置初末限度,以十四度六十六分乘之,如象限而一,为定差。反减十四度六十六分,余为距差。以二十四乘定差,如十四度六十六分而一。所得,交在冬至后名减,夏至后名加,皆加减九十八度,为定限度及分秒。

  求四正赤道宿度

  置冬至加时赤道度,命为冬至正度。以象限累加之,各得春分、夏至、秋分正积度。各命赤道宿次去之,为四正赤道宿度及分秒。

  求月离赤道正交宿度

  以距差加减春秋二正赤道宿度,为月离赤道正交宿度及分秒。冬至后,初限加,末限减,视春正。夏至后,初限减,末限加,视秋正。

  求正交后赤道宿积度入初末限

  各置春秋三正赤道所当宿全度及分,以月离赤道五交宿度及分减之,余为正交后积度。以赤道宿次累加之,满象限去之,为半交后。又去之,为中交后。再去之,为半交后。视各交积度在半象已下,为初限。已上,用减象限,余为末限。

  求月离赤道正交后半交日道旧名九道。出入赤道内外度及定差

  置各交定差度及分,以二十五乘之,如六十一而一。所得,视月离设道下交在冬至后宿度为减,夏至后宿度为加,皆加减二十三度九十分。为月离赤道后半交白道出入赤道内外度及分。以周天六之一,六十度八十七分六十二秒半,除之,为定差。月离赤道正交后为外,中交后为内。

  求月离出入赤道内外白过去极度

  置每日月离赤道交后初末限,用减象限,余为白道积。用其积度减之,余以其差率乘之,所得,百约之,以加其下积差,为每日积差。用减周天六之一,余以定差乘之,为每日月离赤道内外度。内减外加象限,为每日月离白道去极度及分秒。

  求每交月离白道积度及宿次

  置定限度,与初末限相减相乘,退位为分,为定差。正交、中交后为加,半交后为减。以差加减正交后赤道积度,为月离白道定积度。以前宿白道定积度减之,各得月离白道宿次及分。

  推定朔弦望加时月离白道宿度

  各以月离赤道正交宿度距所求定期弦望加时月离赤道宿茂,为正交后积度。满象限,去之,为半交后。又去之,为中交后。再去之,为半交后。视交后积度在半象已下,为初限。已上,用减象限,为末限。以初、末限与定限度相减相乘,退位为分,分满百为度,为定差。正交、中交后为加,半交后为减。以差加减月离赤道正交后积度,为定积度。以正交宿度加之,以其所当月离白道宿次去之,各得定朔弦望加时月离白道度及分秒。

  求定朔望加时及夜半晨昏入转

  置经朔弦望入转日及分,以定朔弦望加减差加减之,为定朔弦望加时入转。以定朔弦望日下分减之,为夜半入转。以晨分加之,为晨转。昏分加之,为昏转。

  求夜半月度

  置定朔弦望日下分,以其入转日转定度乘之,万约为加时转度,以减加时定积度,余为夜半定积度,依前加而命之,各得夜半月离宿度及分秒。

  求晨昏月度

  置其日晨昏分,以夜半入转日转定度乘之,万约为晨昏转度。各加夜半定积度。为晨昏定积度。加命如前,各得晨昏月离宿度及分秒。

  累计相距日数转定度,为转积度,与定朔弦望晨昏宿次前后相距度相减,余以相减日数除之,为日差。距度多为加,距度少为减。以加减每日转定度,以累加定朔弦望晨昏月度,加命,即每日晨昏月离白道宿次。朔后用昏,望后用晨,朔望晨昏俱用。

清末柯劭忞撰。二百五十七卷。内本纪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四卷。纪传体元代史。柯氏不满于《元史》疏漏讹误,乃搜集《永乐大典》中元代史料及历代史著、金石、笔记、文集,域外史料除袭录洪钧《元史译文证补》原文外,还译引德国人哀德蛮(Erdmann)所译拉施都丁《史集》、多桑《蒙古史》等,并参考屠寄《蒙兀儿史记》早期刻本等同时代人研究成果,将元代史事重编为是书。本纪较简,繁冗之处皆移入志书,故志书较《元史》及其他元史著作为详博。增《行省宰相年表》。然全书无自撰序跋、凡例、考异和引据出处,为论者所诟病。又因哀德蛮德文译音不可信,故《氏族表》中有一人两名之误。史学观点极为守旧。刊于辛亥后尚以“史臣曰”发表史论;《兵志》删除元代禁止汉人使用武器记载,认为元代已是“华夷大同”。1921年12月4日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下令列入正史,为《二十五史》之一。

猜你喜欢

  • 卷四十一·志第八

    ○天文上日食日晕珥诸变 月五星凌犯及星变上郭守敬创制诸仪表,台官遵用百年,测验之精,远逾前代。于是日食、月五星凌犯,与夫彗孛、飞流之躔次,凡台官所测者,毕上于中书省,而载于中书之日历。虽不论占候,然元..

    0 新元史 2025-11-26
  • 卷四十·志第七

    ○历七△立成至元十九年,郭守敬以《授时历》虽颁行,然立成之数尚无定稿,乃比类编次,整齐分秒,裁为二卷。《明志》据监本题:太史令臣王恂奉敕撰,谓恂之稿本,守敬卒成之。监本久轶,然《明志》所载《大统通轨》..

    0 新元史 2025-11-26
  • 卷三十九·志第六

    ○历六△授时历议下 交食历法疏密,验在交食,然推步之术难得其密,加时有早晚,食分有浅深,取其密合,不容偶然。推演加时,必本于躔离月兆月肉;考求食分。必本于距交远近;苟入气盈缩、入转迟疾未得其正,则合朔..

    1 新元史 2025-11-26
  • 卷三十八·志第五

    ○历五△授时历议上 验气天道运行,如环无端,治历者必就阴消阳息之际,以为立法之始。阴阳消息之机。何从而见之?惟候其日晷进退,则其机将无所遁。候之之法,不过植表测景,以究其气至之始。智作能述,前代诸人为..

    1 新元史 2025-11-26
  • 卷三十七·志第四

    ○历四△授时历经下步中星第五大都北极,出地四十度太强。冬至,去极一百一十五度二十一分七十三秒。夏至,去极六十七度四十一分一十三秒。冬至昼,夏至夜,三千八百一十五分九十二秒。夏至昼,冬至夜,六千一百八十..

    2 新元史 2025-11-26
  • 卷三十五·志第二

    ○历二△仪器西域仪象简仪之制:四方为趺,纵一丈八尺三分,去一以为广。趺面上广六寸,下广八寸,厚如上广。中布横车光三、纵车光三。南二,北抵南车光;北一,南抵中车光。趺面四周为水渠,深一寸,广加五分。四隅..

    2 新元史 2025-11-26
  • 卷三十四·志第一

    ○历一△治历本末自《三统术》以后七十余家,至郭守敬之《授时》,测验愈精,析理愈微,立数俞简信,可谓度越前古者矣。然曰月星辰之高远,而以一人之智力穷之,欲其事事物合,永无差忒,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明之《大..

    2 新元史 2025-11-26
  • 卷二十七·表第一

    ○宗室世表元至顺中,修经世大典,奎章阁学士虞集请赐脱卜赤颜翰林学士承旨,塔失海牙曰:脱卜赤颜不可以传外人,事格不行。故其帝系篇叙录曰:国家宗系,外廷不得而知。就简牍之可见者,谨着之旧史。世系表实本于经..

    1 新元史 2025-11-26
  • 卷二十六·本纪第二十六

    ○惠宗四 昭宗十九年春正月甲午朔,陈友谅遣其将王奉国寇信州路,江东廉访副使伯颜不花的斤败之。乙巳,朵儿只班为中书平章政事。丙午,关先生、破头潘等陷辽阳,懿州路总管吕震、广宁路总管郭嘉死之。二月甲申,叛..

    1 新元史 2025-11-26
  • 卷二十五·本纪第二十五

    ○惠宗三十一年春正月乙卯,有事于太庙。庚申,江浙行省左丞孛罗帖木儿以兵讨方国珍。是月,清宁殿灾。二月,立湖南分元帅府于宝庆路。三月庚戌,立山东分元帅府于登州。丙辰,廷试进士八十三人,赐朵列图、文允中等..

    1 新元史 2025-11-26
  • 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

    ○惠宗二至正元年春正月己酉朔,改元,诏曰:朕惟帝王之道,德莫大于克孝、治莫大于克贤。朕早历多艰,入承大统,仰思祖宗付托之重,战兢惕厉,于兹八年。慨念皇考,久劳于外,甫即大位,四海觖望,凤夜追慕,不忘于..

    2 新元史 2025-11-26
  • 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

    ○惠宗一惠宗皇帝,讳妥欢帖木耳,明宗长子也。母曰贞裕徽圣皇后罕禄鲁氏。延祐七年夏四月丙寅生帝于北边。至顺元年夏四月,文宗将立其子阿剌忒纳答刺为皇太子,乃以八不沙皇后言明宗平日谓太子非其子,使翰林学士阿..

    2 新元史 2025-11-26
  • 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

    ○文宗下 宁宗至顺元年春正月丁巳,知枢密院事伯帖木儿出为辽阳行省左丞相。辛酉,有事于太庙。甲午,燕铁木儿、伯颜并乞罢退,不允,仍命阿荣、赵世安慰谕之。丁卯,诸王秃坚及万户伯忽、阿木、怯朝等起兵于云南,..

    2 新元史 2025-11-26
  • 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

    ○文宗上文宗圣明元孝皇帝,讳图帖睦尔,武宗次子也。母曰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帝以大德八年正月癸亥生。英宗至治元年五月,钦察台、咬住告脱允察儿等交结亲落,有异志,词连于帝,乃出帝居琼州。泰定元年正月,召还..

    2 新元史 2025-11-26
  • 卷二十·本纪第二十

    ○明宗明宗翼献景孝皇帝,讳和世王束,武宗长子也。母曰仁献章圣皇后亦乞烈氏。帝生于大德四年十一月壬子。武宗入继大统,立仁宗为皇太子,命以次传位于帝。武宗崩,仁宗即位。延祐二年冬十一月,封帝为周王。三年春..

    2 新元史 2025-11-26
  • 卷十九·本纪第十九

    ○泰定帝泰定皇帝,讳也孙扶木儿,裕宗之孙,显宗甘麻剌长子也。母曰宣懿淑圣皇后宏吉刺氏。世祖封显宗为晋王,出镇北边。统领太祖四大斡耳朵。至元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生帝于北边。成宗大德六年,显宗卒,帝袭封晋..

    1 新元史 2025-11-26
  • 卷十八·本纪第十八

    ○英宗英宗睿圣文孝皇帝,讳硕德八剌,仁宗长子也。母日庄懿慈圣皇后宏吉刺氏。以大德七年二月甲子生。仁宗延祐三年,议立皇太子,兴圣太后属意于帝。帝入见太后固辞日:“臣幼,宜立臣兄和世王束。”太后不从。冬十..

    2 新元史 2025-11-26
  • 卷十七·本纪第十七

    ○仁宗下延祐元年春正月丁亥,授前中书右丞刘正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庚子,江浙行省左丞高珪为中书参知政事。丁未,诏曰:惟天惟祖宗眷佑有国,朕自即位于今四年。比者,阴阳失和,灾异屡见,岂朕修协之未至欤?..

    2 新元史 2025-11-26
  • 卷十六·本纪第十六

    ○仁宗上仁宗圣文钦孝皇帝,讳爱育黎拔力八达,顺宗第三子,武宗同母弟也。以至元二十二年三月丙子生。大德九年冬十月,成宗不豫,皇后伯牙吾氏出帝与兴圣皇太后居怀州。十年冬十二月,帝至怀州。所过屏供张,戒饬扈..

    2 新元史 2025-11-26
  • 卷十五·本纪第十五

    ○武宗武宗仁惠宣孝皇帝,讳海山,顺宗答剌麻八拉第二子也。顺宗三子:长曰魏王阿木哥,其母微;帝与仁宗皆昭献元圣皇后宏吉剌氏所出,所谓兴圣皇太后也。帝以至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生。成宗大德三年,命帝代宁远王阔..

    2 新元史 2025-11-2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