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 / 唐诗三百首

寻陆鸿渐不遇

2025-05-02 11:02 唐代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唐诗三百首访友隐士生活

译文/注释

译文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
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注释
⑴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⑵虽:一作“唯”。带:近。郭:外城,泛指城墙。
⑶篱边菊: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⑷著花:开花。
⑸扣门:敲门。
⑹西家:西邻。
⑺报道:回答道,报,回报,回答。去:一作“出”。
⑻归时每日斜:一作“归来日每斜”。日斜:日将落山,暮时也。

全文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一五。陆羽和皎然是好友。这首诗当是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所作。

此诗首联二句写陆羽的新居在城郭之旁,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沿着野外小径,直走到桑麻丛中才能见到。开始两句颇有陶渊明“结庐在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

陆羽住宅外的菊花,大概是迁来以后才种上的,虽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这二句,自然平淡,点出诗人造访的时间是在清爽的秋天。然后,诗人又去敲他的门,不但无人应答,连狗吠的声音都没有。此时的诗人也许有些茫然,立刻就回转去,似有些眷恋不舍,还是问一问西边的邻居吧。邻人回答:陆羽往山中去了,经常要到太阳西下的时候才回来。这二句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的后二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日斜”的“每”字,活脱地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羽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和怪异的神态,这就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怀和风度。

这首诗前半写陆羽隐居之地的景;后半写不遇的情况,似都不在陆羽身上着笔,而最终还是为了咏人。偏僻的住处,篱边未开的菊花,无犬吠的门户,西邻对陆羽行踪的叙述,都刻画出陆羽生性疏放不俗。全诗四十字,清空如话,别有隽味。


阅读答案
1、选出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 )
A.首联交代陆羽新家的位置,虽离城不远,但很幽僻,要穿过野径,走入一片桑麻地,才能找到他的家。
B.颔联中的“篱边菊”“未著花”,点明了初秋的季节特征,同时点明了陆羽的隐士身份。
C.后两联通过邻居的旁观直陈,呈现了陆羽无拘无束的生活姿态。
D.全诗以白描手法,直接刻画了不以凡尘俗世为念的隐士形象。
【分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这首诗刻画了一位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对陆鸿渐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襟怀和气度的赞美。
C.有误,“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写的是诗人的所见所为,不是邻人。

2、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作品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
答:诗中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他的高洁不俗(远离尘俗,崇尚隐逸);最后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是一个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高人。
3、“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还“问”,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1.诗人自己未寻见友人的惆怅与迷茫。2.急切想知道友人近况的关切之情。

写作背景

陆鸿渐就是陆羽,是皎然的好友,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这首诗当是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所作。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1人物介绍

皎然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被时人成为“江东名僧”。和另外两位诗僧贯休和齐已齐名。

2作品介绍

作品一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到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作品二

其实还有一部诗:

春生若溪水,雨后漫流通。

芳竹行无尽,春源去不穷。

野庐迷极浦,斜日起微风。

数处乘流望,依稀侣剡中。

早春书怀寄李少府仲宣

早年初问法,因悟目中花。

忽值胡雏起,芟夷若乱麻。

脱身投彼岸,吊影念生涯。

迹与空门合,心将世路赊。

东田已芜没,南涧益伤嗟。

崇替惊人事,凋残感物华。

知君过我里,惆怅旧烟霞。

其他论述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顾渚行寄裴方舟》

我有云泉邻渚山,山中茶事颇相关。鶗鴃鸣时芳草死,山家渐欲收茶子。伯劳飞日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时。由来惯采无远近,阴岭长兮阳崖浅。大寒山下叶未生,小寒山中叶初卷。吴婉携笼上翠微,蒙蒙香刺罥春衣。迷山乍被落花乱,度水时惊啼鸟飞。家园不远乘露摘,归时露彩犹滴沥。初看怕出欺玉英,更取煎来胜金液。昨夜西峰雨色过,朝寻新茗复如何?女宫露涩青芽老,尧市人稀紫笋多。紫笋青芽谁得识,日暮采之长太息。清冷真人待子元,贮此芳香思何极?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诗中提倡以茶代酒的茗饮风气,俗人尚酒,而识茶香的皎然似乎独得品茶三昧。

《饮茶歌送郑容》

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名藏仙府世莫知,骨化云宫人不识。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常说此茶袪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日上香炉情未毕,乱踏虎溪云,高歌送君出。

3人物关系

一提起中国茶业之祖,肯定大家都会说是陆羽,他一人也被称为是茶神、茶圣、茶仙、茶祖。但我们认为茶业、茶学与茶文化、茶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或学科方向,中国茶业、茶学之祖肯定应该是陆羽,然而中国茶文化、茶道之祖应该另有一名奇人,他与陆羽可以说是不相伯仲,甚或是更伟大更漂逸的无名英雄,他就是以前 只称为诗僧、茶僧的大诗人,一代高僧佛学大师——皎然。

皎然主要活动在中唐大历、贞元之间,他和书法家颜真卿、诗人韦应物、顾况以及一些士大夫文人多有交往。

4茶道之父

1、 他是茶文学的开创者,在茶诗方面也首开千古佳作之先河。

2、 他是佛门茶事的集大成者。

3、 他是最早进行实验茶场、实验室茶叶科学研究的倡导者、执行者、管理者。

4、 他是“以茶代酒”,以茶为饮之风的积极推广者。

5、 他是茶叶精神功能及价值开发的探路者。

6、 他是茶圣陆羽的指导老师、兄长、笃友、物质保证者,是陆羽事业上合作交流的学术伙伴,也是陆羽科学探索的赞助者、策划者、组织者、批评者、宣传者,他是陆羽《茶经》系统工程的主要组织者、策划者、管理者。

7、 他是最早“品茗会”、“斗茶赛”、“诗茶会”的倡导者、组织者、策划者,“顾渚茶赛”“剡溪诗茶会”就是经典案例。

8、 他是茶文化、茶道理念的集大成者、倡导者,也是“佛茶之风”、“佛禅茶道”的探路者。

一句话,他是中国茶道的创世者,开山之始祖,茶道之父,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代宗师!

皎然多才多艺,他不但对佛学、道学、茶事、茶理、茶道都有深刻研究,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几百首的名篇佳作,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实在是一位难得的大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佛门高僧,他不为名不为利,他既不是那些不关心世事只管修炼的佛门僧侣,也不是那些自命不凡的改革家,又不是那些自我标榜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他视名利为粪土,亦文亦僧、亦佛亦儒亦道、亦诗亦茶、亦隐亦游……亦师亦友、亦父亦子、亦兄亦弟……。像恩格斯支持马克思,并一起与马克思探讨共产主义一样,他无私地帮助了茶圣陆羽完成了世界茶叶史上的第一经典巨作——《茶经》。

皎然与陆羽堪称为中国茶道的双子星座:一个为茶道始祖,一个为茶道之神;一个为茶道之父,一个为茶道之母。用现代话我们可以归结为:皎然为茶道茶文化始祖、之父,陆羽为茶业、茶学之祖、之神;仅从茶道上看,我们也可以说皎然是茶道之父、始祖,陆羽则是茶道之神。

5参考文献

1、《全唐诗》(清)彭定求、杨中讷等,中华出版局,1960。

2、《唐才子传》(元)辛文房,上海古籍出版社,1960。

3、《唐诗之路……行迹考》,竺岳兵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4、《中国茶经》陈宗懋,上海文化出版社。

5、《皎然年谱》贾晋华,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

6、《唐诗大辞典》周勋初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

7、《茶经》南国嘉木,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