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隐秀轩集 / 钟惺

卷二十一·序三

2025-05-09 17:05 隐秀轩集

李生時義序

夫以李子而肯為時義,奇矣。以李子為時義,世必以為嶔崎歷落、潦倒昌披,似其為人。乃李子顧有時詳言安步,喜為儒生誦說。故李子之奇於為時義也,奇在乎不盡出於奇也。使李子必以盡出於奇為時義,則亦李子之常耳,烏在其為李子時義哉?

梅子庾曰:「李子時義勝於詩,談又勝於時義。」李子有怪才僻骨,其出沒起止,大要與世不相蒙。李子年才二十五、六,青衿、緇缽、韎韋,筆墨之徑屢遷易而不為煩,速往返而不為幻,其腳跟面孔,種種兼人。嘗戲謂李子得中壽,計無復可著之腳,無復可換之面,應取前段行徑,更番數過耳。且世界中又烏得無李子?介乎前者,且有無限不快之人與不快之事,言之則傷體,忍之則衝喉。李子時以憤謔狂憨之致發之,此時笑哭不得,喜恨俱難。即李子何利為之?徒以談說為周慎君子服勞代怨,博旁觀者一快。此時覺世界中著一李子不厭其多。

世之不能容李子與不欲取李子者,大底皆周慎君子。夫周慎君子,又烏得無李子?徒以一言蔽之曰「偏」耳。李子而不偏,世亦烏用李子為哉?與其偽也,能偏。然李子又能以儒生誦說為時義,由是則可以盡其怪才僻骨,而有所不為。李子安得以偏蔽之?

夫士之為文作事,有絕似其人者,有絕不似其人者。賢者固不可測,當別有一副心眼對之。李子自有《倉膍》《問劍》二集,有序之者。余不論其人其詩,論其時義。嗚呼!又烏知余之論李子時義也,非所以論李子之人之詩也。

文天瑞詩義序

《詩》之為教,和平衝淡,使人有一唱三歎、深永不盡之趣;而奇奧工博之辭,或當別論焉。然秦詩《駟鐵》《小戎》數篇,典而核,曲而精,有《長楊》《校獵》諸賦所不能讚一辭者。以是知四詩中,自有此一種奇奧工博之致。學者不肯好學深思,畏難就易,概托於和平衝淡,以文其短,此古學之所以廢也。

天瑞,秦人,嗜古而好深沈之思。其所為《詩義》,蓋猶有秦聲焉。然有寄情閑遠,托旨清深,又使讀者想見其「蒹葭白露,在水一方」,不可遠近親疏之意。天瑞之為《詩義》,蓋聊托於《駟鐵》《小戎》之音,使世之學者知有此一種之詩,以廣夫畏難就易者而已矣。而和平衝淡之教,卒不失焉。是則天瑞之所為《詩義》也。

隱秀軒時義自序

時義非小道也。能至之者不能言,有神存焉;能言之者不能至,有候存焉。不佞平生於斯,目境之所及有之,而足跡實未至也。以此自尋自考,今日之偶收於南宮,而謬辱國士之許,視昔之困頓諸生而不得一眾人遇者,其業未敢尺寸有所輕貶,而實未能尺寸有所更進。則昔日十二年諸生,世所目笑疑棄、過而不肯問者,或不佞之微有所窺,而有以自信,或不可知。而今日之見以為有可驚可喜者,正不佞所欿然足跡之未至,而不能滿誌於斯者也。

黔錄小刻引

已試士於鄉而奏之上,有錄。錄其文二十篇,宜皆出於士,前此或主司代之。主司凡二人。主者初試,於書義取其一、其三,副間之。於經,主者取《易》《書》,副則《春秋》《禮記》,《詩》二義,或分焉。再試,主者論一,副表一。三試,主者於策取一問、三問、五問,副又間之。前後二序,又分焉。近議仍用士文,貴信也。仍用士文而主司者又文之,曰:不莊也,不裁也,敬之道也。猶之衵服不可入朝,而要襋之不可廟見也,其義一也。

乙卯黔試,惺為副,其錄衷舊新例為之。事竣而途、而里、而都,欲得而觀之者眾。度險徑輕裝,不能多齎,則別為小刻。刻初試文凡九首,二、三試之文及序不與焉。已登於錄者,為論義一,《詩》一,《春秋》《禮記》各二,其職也;《書》一,主者命之也。作而未登於錄者,論義又一,與錄微異。《禮經》擬而未出者,義又一,以自試也,先士也。其存之者,不棄其力也。殺其幅,約之使輕也。二、三試之文及序不與者,亦不能多齎之意也。然則錄幾乎廢與?曰:烏乎廢,有二、三試之文及序在也。

蕭伯玉時義序

國家以時義取士,士之見取者,不必其皆至也。必皆至而後見取,士之見取者其與有幾哉?士之見取也易,而時義之求其至也難。何則?取者命,至者文。然不知命,則其為文,亦必不能達其才之所能如此,與其意之所欲如此,以求其所為至。

今士之為文以望取者,其文原未至也。一不售,以為吾文已至而不見取,則亦不必其至,相率為苟且卑淺之文,以庶幾乎一取。嗚呼!此無論文也,其為文之意何如哉?文體士習之所以日壞者,大要皆此一念為之也。

吾友蕭伯玉,以文名世久矣。丙辰捷南宮,明年壬戌治裝入對,寄其所為時義於予,予得觀之。欲有所奇於其格,不奇不已;欲有所精於其理,不精不已;欲有所厚於其氣,不厚不已;欲有所奧於其詞,典於其事,不奧、不典不已。予為文,非惟不能如伯玉之奇、之精、之厚、之奧、之典,即能之,而有所不敢。其不敢者何也?意亦以為文之至者,不必其見取也云爾。由是雖不敢為苟且卑淺之文以求其見取,亦不能不調之使和,收之使近。然予之偃蹇諸生,世莫能有過焉。其卒見取者,豈調之使和、收之使近之效哉?其亦曰吾命而已。伯玉之意,以為文之見取者,不必其至;至者亦不必其不取。至而不取,而吾之文自在也。然伯玉之見取也與予同,而其早得過之。伯玉蓋讀書學道,明乎義命之故,而後能為伯玉之文之至也。

夫一時義耳,必讀書學道,明乎義命之故,而後能為至也,則其至可易言哉!

沈雨若時義序

唐重詩,用以取士。其工者內自快於己,外以有名於世,因而得科名焉,則其嬴也。明重時義,亦用以取士。其工者得科名,因而內自快於己,外以有名於世焉,則其嬴也。嬴者,數外不可必之物,得固欣然,失亦有以自處之謂也。要以科名之在詩,與在時義,皆可以得,而皆不可以必得。至所謂內以自快於己,外以有名於世者,在詩可必,而時義則不可必也。故詩如李、杜,可以布衣終其世。時義如王、唐,而不得科名,則退而無以自處。時義如王、唐而不得科名者,誠未嘗確然見其人;然其得之者,固已有不可言者矣。得之者有不可言,世遂疑王、唐之文,反未必得,相戒不敢為王、唐之文,而其文始絕於世。嘻,其甚也!

吾友沈雨若,高才博學,奇趣深心,善詩而工時義。然而恒病,病幾不能就試。就試矣,吾為之喜;已而試不中,吾私為之戚。雨若亦若有怏怏者。予為廣之曰:「夫時義之工不同:有工而不必得者,深險精核之文是也;有工而不必不得者,高華奇肆之文是也;有工而必不得者,幽寒艱促之文是也;有工而必得者,靈暢溫秀之文是也。子之時義,機靈而局暢,氣溫而色秀,未嘗操必不得之具,子何憂焉?子不嚐作詩乎?子不以子之窮罪詩,而獨怏怏於時義者何也?世不以詩取士故也。時義之於科名,有可以得之之道,人遂有必得之心,因是以有不得之怨。夫時義之於科名,工者不必不得,怏怏於不得者,不必得而反以不工。譬若以作詩之心作時義,期於工,不期於得。吾見子之文日益工,而卒亦不必不得。觀子之文近春夏,而子之意常涉秋冬。夫春夏者,通之象也;秋冬者,塞之象也。養子之為春夏者,以待其通;去子之為秋冬者,以勿疑於塞。為子計者,不亦兩得乎?」

雨若曰:「吾非怏怏於文之工而不得,退而無以自處也。吾所為怏怏者,念吾幼而孤,倚祖為命,間關教養,集蓼茹蘖。今齒長矣,長此安窮,前後顧影,私心不能無少望。自今以後者,得失一勿敢問,專待子敘以不朽吾文耳。」

夫得失一勿敢問,而專待一序以不朽其文,此正吾所謂以作詩之心作時義者也,子得之矣。

劉生制義序

予居白門,四方士多以制義請於予者。然予於制義,實無所知也。苟有所知,則其佳與惡,無敢有隱,必縱心言之。人既以文請於予,則其譽之也必悅,即其規之也亦必不罪。規之必不罪,而吾區區一念私禱穆卜,常願其佳而不願其惡者,何也?彼惡者雖不以吾規之者為罪,然或因吾言而內自沮焉,亦非君子與人為善之意也。

秋浦劉伯宗,少年美才,而有大志。今之人兼此數者,則吾所以悅之之道,利用譽而不利於規。然使其文真可譽,吾亦何必規之以求罪也?伯宗兼此數者,而出之以虛心,不以予無所知,千里外殷勤啟請,至再至三。由是雖規之,諒不予罪。乃伯宗之文,斟酌才法,影略情理,種種佳處,雖欲不譽之而不可得。使予有賞心之樂,而又得免於違心之悔。伯宗惠我已多。嗚呼!此固予之私禱穆卜於四方士而日日以幾者也。

陸生制藝序

謝太傅問:「子弟亦何與人事,而欲使其佳?」車騎答云:「譬如芝蘭玉樹,欲使生於庭階耳。」此孝友至性人語也。夫子弟誠不易佳,佳矣,而非有父兄孝友者以居之,則亦不知有佳子弟之樂。

予先世篤於兄弟,蓋三世同居。予有弟四人,皆頗才,而中道失其二,此則予孝友不至之報。而予同年陸君啟,終鮮兄弟。攜其從弟君騰,官刑曹五六年,須臾不忍去身。予初見君騰時,年可十四五,警婉可念。君啟教養婚姻,父之、師之、友之。又二年,見君騰氣英而純,神朗而淵,骨秀而實。所為應制文,闌入吾輩堂室。君啟輒舉以示予。芝蘭玉樹,非唯植之庭階,迨其扶疏森挺,且引客共賞之。何者?孝友至性,始知有佳子弟之樂也。

予與君啟,同有愛弟之癖。然君啟有弟一人,而不勝其樂;予有弟二人,而耿耿負痛。自無而有,與自有而無,予與君啟所遇有幸有不幸,而其不失為愛弟則一也。

君騰又贈予詩,波瀾老成,有「小子自矜曾御李,阿兄常道不如伊」之句。從此法古匠心,好學深思,當以詩成家。昔張九齡之於孟浩然,王維之於錢起,李頎之於皇甫冉,岑參之於嚴維,於詩分三唐,而皆獲同時作詩,樂當何如?凡以文章之道,先後承接,少此一段不得,況自其家有之乎?

然非君啟不知有佳子弟之樂,非予不知君啟能有此樂。以是知父兄子弟間,能有讀書為文之樂,忘窮而忘老者,皆孝友至性人也。〈(沈刻《隱秀軒集文昃集序三》止此)〉

閩文隨錄序

《閩文隨錄》者,鍾子視閩學政時所試三郡生儒之文,隨閱隨定、隨定隨發、隨發隨錄者也。

故事:督學試士之文刻而行者,所當試士之地則然,他處則已焉。試士而身在其地則然,過去則已焉。身不在其地與當其時而刻且行之者,全錄則然,缺則已焉。

鍾子試士於閩,止三郡,以憂歸楚,數月矣。友人孟孝廉誕先好其文而刻之。問於鍾子曰:「子錄閩文,名其文曰《隨錄》,隨之義如斯而已乎?」鍾子曰:「隨,圓義也,淺深偏全在人之所會之。夫士之試於有司也,將求售於有司,必將以徇乎有司之所求。而有司之試士,將才之憐而體之正,亦必有所挾以求於士。鍾子之教閩士也,不惟不敢有所挾以求士,而且深怪夫士之舍所學以徇吾所求者。嘗記閩士曾請於予:『文若何而必中?』予厲色答之:『某知有好不好文字,不知有中不中文字。』正告諸生,今寫其意所欲言,力所能言,機緣所不容不言者。凡以士之應吾求者,不如是則不真;士有真品而後有真文。乃始因其才力機緣所至,而後收之,勿強士之文以就我,於以養其氣而全其所守文體之中,而士習寓焉。此亦隨之義。而鍾子之所以教閩士者,區區之念如此。」

孟子曰:「吾今始得聞隨之義也,厥意遠,厥用大矣。然則閩文雖錄止三郡,子雖已去閩歸楚,烏可不刻而行之也?」三郡者,延平、福州、興化也。

靜明齋社業序

鍾子觀於近日應制文章,體裁習尚之變,深慮其終,而思目前補救之道,莫急於社也。

然鍾子在諸生時,為文實不知有所謂社,且試最不利,姓名不出三家,人亦無與為社者,以此亦自安之。私計時義以題為師,以古文及先正名家為友,以心身為衡為鑒為贄,何往非社?烏用群居終日為?已而自聽其才趣學術所之,服習既久,亦復滿其所本有,而快其所欲得。如是,是亦可以為文矣。

此所論於一人文字之工拙,而於其中體裁習尚邪正真偽之故關係世運者,未之深思也。何以明之?三十年前,士之所挾以自售與上之所求於士者,淺深偏全不同,同乎一真。故上之所取即士之所以為法,而士亦有所據以無疑無恐。近之取士者稍有出入:始而雜,中而邪,終而偽;始而偶然,中而以為固然,終而莫不皆然。士雖有真才趣、真學術,相戒莫敢以其真者應。故昔日文之衰,責在主司。然至相戒莫敢以真者應,為士者抑何量主司之淺,而自待之薄也。則文至今日,士亦與有責焉。何者?上取其偽,士固欲為真而不敢;下相率為偽,上雖欲取其真者而不能。今夫真者可久,偽者易厭,上厭之而士猶相習為偽,至求一真者不可得,則豪傑之士未有愧且憤者也。夫豪傑者,能以士子之識力逆奪主司之好尚。嘗試譬之,如入海求寶者,其人所賞識偏在明月夜光,而海中所有盡碔砆魚目也,雖欲取明月夜光而不可得也;所賞識偏屬碔砆魚目,而所有盡明月夜光,雖欲取碔砆魚目而亦不可得也。夫文,猶海也;衡文者,入海求寶之人也。士之文能使衡文者舍其所欲取以從我,則邪正真偽之關士亦不可謂無權,而要不可責之一人也。故吾以為其道莫急於社。社者,眾之所為,非獨之所為也。

吾友京山譚素臣,以文章領袖一邑久矣。法宜早達,而屢舉不第,私計素臣必稍匿其真以從時。及讀素臣之文,骨力格趣如故,而加銳加融焉,深喜素臣豪傑有誌之士,值今日物極必反、厭偽求真之際,其業未有不售者。乃素臣之內弟夏無生,少年發鉶,精進遒上,與其邑之同志十五人,其文不同,大要才趣學術,坦然各見其天。予讀之,愛畏兼抱。素臣如果位圓成,等妙後依然金剛心中乾慧;無生輩如未入信前,已得無生法忍為因地心。三昧了義,不外乎是,而況文乎?

雖然,天下事合則強,而可以有所奪;分則弱,而不能有所勝。吾故不願十五人者效夏子所為,而亟其乎社之務講。乃諸子已先得我心,集其文為《靜明齋社業》矣。且非獨十五人而已也,邑中志士,豈無如十五人者?一邑皆然,推之一郡、一省莫不皆然。況今日之士子即他日之主司,身當衡文之時,人人持此一念以往,何憂今日之文章邪者不正而偽者不真?其於世道士習豈小補哉!

〈(以上二篇錄自《鍾伯敬先生遺稿》卷二)〉

又名。《钟伯敬合集》。诗文集。各本卷数不一。明钟惺(1574—1625)撰。惺有《名媛诗归》已著录。是集天启间成书。钟氏论诗注重表现人的真情实感,强调独创性,但对诗情理解得过于狭隘,认为只有表现“幽情单绪”、“孤行孤诣”的作品才富于诗意。故其诗多咏物记游之作,善用瘦硬雄健之笔画奇山异水、幽谷险境,以抒发作者与世寡和,孤芳自赏之情,其中有些是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表现了作者不肯趋附权贵的崇高情怀。

猜你喜欢

  • 卷二百二十三 ◎职官部二十一

    ○谏议大夫 《六典》曰:谏议大夫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凡谏有五:一曰风谏,二曰顺谏,三曰规谏,四曰致谏,五曰直谏。 《汉书》曰:韦玄成字少翁,以父任为郎。少好修文业,尤谦逊,其接人贫贱者益加,由是名誉日..

    3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二十一 ◎职官部十九

    ○黄门侍郎 《六典》曰:黄门侍郎,掌贰侍中之职。凡政之弛张,事之与夺,皆参议焉。若大祭祀,则从升坛以陪礼;皇帝盥手,则奉巾以进;既帨则奠巾於篚,奉匏爵以赞献。凡元正、冬至天子视朝,则以天下祥瑞奏闻。 《..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九十三 ◎居处部二十一

    ○城下 《丹阳记》曰:石头城,吴时悉土坞,义熙始加砖、累石头,因山以为城,因江以为池,形险固,有奇势。故诸葛亮曰:"锺山龙盘,石城虎踞。"良有之矣。 又曰:赵城,去宫八里,案《越绝书》,则东瓯越王所立也。..

    3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二十一 ◎偏霸部五

    ○前燕慕容廆(五罪切)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燕录》曰:慕容廆,字奕洛环,昌黎棘城人。昔高辛氏游於海滨,留少子厌次以君北夷,世居辽左,号曰东胡。秦汉之际为匈奴所败,分保鲜卑山,因复以为号。曾祖莫护跋,于魏..

    6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九十六 ◎皇王部二十一

    ○西晋景帝 《晋书》曰:景皇帝讳师,字子元,宣帝长子也。雅有风采,沉毅多大略。少流美誉,与夏侯玄、何晏齐名。晏常称曰:"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魏景初中,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为选用之法,..

    12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五十六 ◎地部二十一

    ○陆 《释名》曰:高平曰陆,陆,漉也,川流漉而去也。 《说文》曰:陆,高平地也。 《周易》曰: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王弼曰:陆,高之顶也。进而之陆与四相得,不能复反者也。) 又曰:苋陆..

    8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二十一 ◎时序部六

    ○夏上 《尔雅》曰:夏为朱明。(孙炎曰:夏气赤而光明。) 又曰:夏为昊天。 又曰:夏为长嬴。 又曰:夏祭曰荐。(荐上帝鱼,初薄也。夏时百穀未登,可荐者薄也。) 《释名》曰:五月谓之蕤宾,蕤者,下也,宾者,敬也..

    10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归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吴郡归有光着门人王执礼校墓志铭一◆墓志铭一詹仰之墓志铭叶县丞苏君墓志铭归府君墓志铭昭信校尉崇明沙守御千户所正百户晁君墓志铭外舅光禄寺典簿魏公墓志铭鸿胪寺司宾署丞张君墓志铭沈贞甫墓志铭太学生叶君墓志铭抚..

    9 归先生文集 2025-09-14
  • 卷一百六十八 集部二十一

    ○别集类二十一△《梅花道人遗墨》·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元吴镇撰。镇字仲圭,自号梅花道人,嘉兴人。《嘉兴志》称其卒于明洪武中。考镇自书墓碣,称生于至元十七年庚辰,卒于至正十四年甲午。则未尝入明,《志..

    3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5
  • 卷一百二十一 子部三十一

    ○杂家类五△《曲洧旧闻》·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宋朱弁撰。弁字少章,朱子之从父也。事迹具《宋史》本传。《文献通考》载弁《曲洧旧闻》一卷,《杂书》一卷,《骫骳说》一卷。此本独《曲洧旧闻》已十卷。然此本..

    14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4
  • 卷一百十一 子部二十一

    ○术数类存目二△《汉原陵秘葬经》·十卷(永乐大典本)不着撰人名氏。前有自序,称昔因遇楼敬先生,传阴阳书三本,其用甚验。直指休咎之理,出生入死。遁甲之法,乾兑坎离迁宅之法,辨年月日时加临运式。余因暇日,..

    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4
  • 卷六十五 史部二十一

    ○史钞类帝魁以后书,凡三千二百四十篇,孔子删取百篇。此史钞之祖也。《宋志》始自立门。然《隋志·杂史类》中有《史要》十卷,注“汉桂阳太守卫飒撰,约《史记》要言,以类相从”。又有《三史略》二十卷,吴太子太..

    29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二十一 经部二十一

    ○礼类三△《礼记正义》六十三卷(内府藏本)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隋书经籍志》曰:汉初,河间献王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献之,时无传之者。至刘向考校经籍,检得一百三十篇,第而叙之。又得《明堂..

    2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二十一、采艾悬门 斗草游戏

    [原文]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按:宗测字文度,尝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灸有验。《师旷占》曰:岁多病则艾先生。[译文]月五初五日土农..

    19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畿輔通志卷二十一

    川順天府玉河 在正陽門内源岀宛平縣玉泉山滙為西湖分流而入德勝門西水關過皇城五龍亭前為北海子入大内從金水橋流經玉河橋出正陽門東水關東迤少北至東便門東水闗出注通惠河玉河即西苑所受玉泉注入西湖逶迤從御溝而東..

    34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卷一百二十一 灵验部五

    ◎胡尊师修清斋验胡尊师名宗,自称曰亹孚郭切,居梓州紫极宫。尝氵公江入峡,道中遇神人,授真仙之道。辩博该赡,文而多能,斋醮之事,未尝不冥心涤虑,以祈感通。梓之连帅皆贤相,重德慕下,尽皆时英硕才,如週相国..

    43 云笈七签 2025-08-14
  • 卷二十一 天地部一

    ◎总序天《三天正法经》曰:九天真王与元始天王俱生始气之先。天光未朗,郁积未澄,溟涬无涯,混沌太虚。浩汗流冥七十馀劫,玄景始分,九气存焉。一气相丢九万九千九百九十岁。清气高澄,浊气下布。九天真王、元始天..

    43 云笈七签 2025-08-13
  • 卷二十一 嘉遁

    抱朴子曰:有怀冰先生者,薄周流之栖遑,悲吐握之良苦。让膏壤于陆海,爰躬耕乎斥卤。秘六奇以括囊,含琳琅而不吐。谧清音则莫之或闻,掩辉藻则世不得睹。背朝华于朱门,保恬寂乎蓬户。绝轨躅于金张之闾,养浩然于幽..

    18 抱朴子 2025-08-12
  • 庄子解卷二十一·外篇

    田子方此篇以忘言为宗,其要则《齐物论》照之以天者是也。忘言者,非可以有言而忘之也。道大而言小,道长而言短,道圆而言方,道流行而言止于所言,一言不可以摄万言,万言不可以定一言,古言不可以为今言,此言不可..

    42 庄子解 2025-08-09
  • 卷八百二十一

    卷821_1 【吊灵均词】皎然昧天道兮有无,听汨渚兮踌躇。期灵均兮若存, 问神理兮何如。愿君精兮为月,出孤影兮示予。 天独何兮有君,君在万兮不群。既冰心兮皎洁, 上问天兮胡不闻。天不闻,神莫睹,若云冥冥兮雷霆..

    24 全唐诗 2025-08-0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