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九年
林维源捐赈请奖折(十一月二十四日)
林维源捐赈请奖折(十一月二十四日)
奏为大员迭捐赈款,为数甚巨,吁恳天恩,俯准援案给奖,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查本年二月间山西边外七厅,因旱成灾,钦奉谕旨,饬臣协筹赈抚。旋据二品顶戴、办理台湾垦抚事宜、太仆寺卿林维源捐银二万三百两。六、七月顺、直大水,又捐银二万七千六百两。先后解到,兑收转拨济赈,并据该京卿以受恩深重,情殷报效,不敢仰邀奖叙等情。由筹赈局司道详请核奏前来。
臣查林维源前因屡次捐助军需巨款,仰邀恩奖,洊擢京卿,每遇各省水旱偏灾,无不慷慨好施,捐赀济助,即现办台湾垦抚事宜,常年需用经费不下数万两,亦皆自行捐办。公忠体国,海内所稀。本年晋、直两省猝被重灾,需款孔亟,正值连年劝捐、物力疲敝之余,累寸积铢,尚难筹集。该京卿两次捐银四万七千九百两,全活灾黎无算,实属志切救民,功能济众,有裨大局匪浅,虽据声称不敢邀奖,而捐数较巨,未便壅于上闻。该京卿系现任三品大员,阶、衔均无可加,自应照例准其移奖。查光绪十六年顺、直水灾,浙江乌程县廪贡生、候选郎中庞元济捐赈银三万两。十八年江宁等处旱灾,广东南海县贡监生周长华捐赈银三万两。经臣及两江督臣先后奏蒙特旨,赏给举人,准其一体会试,钦遵有案。今林维源之子候选知府、监生林尔嘉,读书敦品,有志上进,可否仰恳天恩,俯准援照庞元济、周长华成案,赏给举人,准其一体会试,以昭激劝,出自特恩。臣亦知科第为士子进身之阶,本不应破格陈请,特以林维源独捐赈银至四万七千余两之多,好义乐输,实非寻常所有。且捐数较庞元济等尤巨,若蒙恩准所请,既足励急公向上之忱,亦无虑援引冒滥之弊。是否有当?理合恭折陈请,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不分卷,李鸿章撰。鸿章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合肥人。初由进士,入翰林。以文受知于曾国藩,因师事焉。清咸丰初洪、杨军起,率乡勇转战安徽、江苏各地,世称“淮军”。其后屡以功擢,外寄疆圻、内任辅弼,历四十馀年。尝膺对外交涉事务,迭与各国签订条约;其中甲午马关条约、庚子北京条约,为其大者著者。卒赠侯爵,谥“文忠”。本书依桐城吴汝纶辑“李文忠公全集”,选录其涉及台湾之事。全集除“卷首”外,有“奏稿”八十卷、“朋僚函稿”二十卷、译署函稿二十卷、“蚕池教堂函稿”一卷、“海军函稿”四卷、“电稿”四十卷,分类排比;本书改依纪年方式,按时日统一编次。所选文件,始于同治十年“采购闽米济赈折”,止于光绪二十一年“李经方随往片”。大体而言,系以同治十三年(甲戌)日兵侵台事件、光绪十年(甲申)法兵侵台事件及二十一年(乙未)割台事件前后文报为多。书末,选录全集“卷首”所载有关李氏之“御制碑文”、“御制表忠祠碑文”、“国史本传”、“神道碑铭”、“墓志铭”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