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静·暮草堆青云浸浦》全文及赏析
●湘一江一 静
【作者:史达祖】
暮草堆青云浸浦。
记匆匆倦篙曾驻。
渔榔四起,沙鸥未落,怕愁沾诗句。
碧袖一声歌,石城怨、西风随去。
沧波荡晚,菰蒲弄秋,还重到、断魂处。
酒易醒,思正苦。
想空山、桂香悬树。
三年梦冷,孤吟意短,屡烟钟津鼓。
屐齿厌登临,移橙后、几番凉雨。
潘郎渐老,风一流 顿减,《闲居》未赋。
【鉴赏】
这是一首旧地重游、抚今追昔纯写旅怀的词。这首词全篇构思很有特点。它以前经驻舟的断魂处为主脉,综合古今,反反复复。例如暮草一句写荒野景色,为古今所同见,渔榔五句,是过去见闻,为断魂处的具体描写。沧波三句,对转而写今日。
下片从断魂入手,重点写今天的感受。酒易醒三句承上启下,上承断魂,孤吟三句,转到闲居。
三年三句,写今日天涯倦客,回忆过去关津生活,也是对古今感受的概括而说的。屐齿二句,转写未来,遐想对未来生活的安排,潘郎三句,又转到现在,与洒易醒三句遥相呼应。上下贯通一气。
暮草五句,既是旧地重游的追忆,又是旧地重游的感慨。暮草堆青云浸浦,是前游时看到的水国荒凉的晚景。在这草暗云沉的景色里,听到的是驱鱼的声音,看到的是沙鸥的身影,倦字指对旅途奔波的厌倦,这就是从前驻篙的地方。榔当作桹。岳《西征赋》李善注引《说文》曰:桹,高木也。并对《赋》中纤经连白,鸣桹厉响解释说:以长木叩船有声。言曳纤经于前,鸣长桹于后,所以惊鱼,令人网也。陆龟蒙《渔具诗序》扣而骇之曰桹,注云:以薄板置瓦器上,击之以驱鱼。他的《鸣桹诗》说得更具体:铿如木铎音,势若金钲急。驱之就深处,用以资俯拾。以上通过词人的回忆,描绘了一幅愁肠百结的处境,构成了一种诗境,二者结合在一起,所以怕愁沾诗句。怕字既写不是滋味的心理状态,又写出了诗句未成匆匆离去的原因。
碧袖二句,笔锋陡转,深入写愁。诗句没有写成,哀怨的歌声又突然传来,声声哀怨,融入秋风,把愁境的描写推进了一层。碧袖歌即罗袖歌,指妇女的歌声。张先《转声虞美人》词:一声歌掩双罗袖。石城怨,即《石城乐》,刘宋时臧质所作,见《唐书。乐志》。张祜《莫愁乐》诗:侬居石城下,郎到石城游。自郎石城出,长在石城头。所以称为怨歌。从首句至此纯用追叙,回忆前游,令人魂断。这样的地方,词人是来了一次,不会想第二次的。
沧波三句,写作客孤身,重来旧地。时间仍然是秋天的傍晚,景色仍然是沧波茫茫,菰蒲无际。这草暗云沉的水国,本来是不想来的,结果却来了。在重到断魂处上用了一个还字,说明了并非自作多情,来寻旧踪,而是浪迹西东,无意重到。越想忘记过去,反而越忘记不了。这种怅惘不甘的心情,和苏轼《夜泛西湖》诗说的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的娱快心情相比,是迥然不同的。
下片写重来时的感想,用酒解愁,酒易醒,愁却不可解;不愿奔波,却奔波不已,所以愁思正苦。想空山句,正面抒写怀抱。当怅惘之际,想到淮南小山的招隐,词意一转。《楚辞·招隐士》云:桂树重生兮山之幽。又云:攀援桂枝兮聊淹留。幽山留隐,令人神往。悬字从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来,突出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想字上承思正苦,下贯《闲居》未赋。愁不可解,是第一层;旅途多怀,是第二层;归隐之想,是第三层。层层关连,一层深似一层,词人把翻腾着的千思万想揭示得淋漓尽致。
三年三句,总结近年生活,艰难备尝,十分凄苦。三年之间,屡闻津钟烟鼓,把终日奔波之苦,写得具体、形象。早晨渡头的钟声,黄昏关山的雾鼓,这样的生活,居然只身屡经,怎不令人梦冷意短?这三句与上片诗句未成、断魂处重到相映照,说明酒所以易醒、思所以正苦的原因。这种与上片欲断还连的手法,把今昔奔波生活,表现得委婉曲折。
屐齿二句,紧承上文。屐齿厌登临,直连烟津钟鼓,厌奔波的痛苦,移橙句,遥接空山桂香,想归隐的生活。杜甫《遣意》诗云: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渐喜一交一 游绝,幽居不用名。移橙以后,凉雨几番。词人想到的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一交一 游的渐绝,可以享受空山桂香的快乐。词人不直接抒写对仕途奔波的不,却用移橙凉雨的景色抒情,形象饱满,情景一交一 融。
结拍三句,用潘岳《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虽通塞有遇,抑亦拙者之效也。潘岳是自叹拙宦的。词人对自己的遭遇深为不满,但又不愿直说,故借奔波跋涉的厌倦,写拙宦的悲哀。
年岁渐老,风一流 顿减,但《闲居赋》却没有写出来。不正面说归隐不得是环境造成的,却反面说未赋闲居,责任在于自己。这三句看来心静如水,语言十分平淡无奇,实际上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牢一騷一,平淡的语言里流露出激愤,意味隽永。以归隐不得之人,面对断魂之地,怎能不激起感情的波涛呢?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