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邦党人文集 / 佚名

第二十六篇

2025-05-16 17:13 联邦党人文集

(汉密尔顿)

致纽约州人民:

在人民***中,要在人们的思想上划清权力和特权的界线,并使政府的能力与私人权利的保护结合起来,几乎是一件不能指望的事情。这微妙而重要方面的不足,是我们遭到麻烦的重大原因。如果我们在未来的制度改革中不谨防重蹈覆辙,就可能从一个空想的计划到另一个空想的计划,从一个改变尝试到另一个改变的尝试,而决不能作出任何具体的改善。

限制立法机关在提供国防手段方面的权力,是一种起源于对自由的热情比开明的见解更加强烈的高论。然而我们看到,它至今尚未广泛流行;甚至在此种论调初次出现的我国,只有宾夕法尼亚和北卡罗来纳两州在某种程度上赞成,其他各州拒绝给以最低限度的支持。它们明智地断定,信任必须寄托于某一方面,这样做的必然性就包含在委托权的每一行动之中;与其不适当地限制立法机关的权威使政府为难并危及公共安全,不如去冒滥用信任的危险。反对新宪法的人,在这方面反对的是美国的普遍决议。他们非但不接受经验教训和恰当地纠正我们以前所走的极端,似乎想把我们引入更危险、更过火的其他极端。似乎以为政府的调子太高或太强硬,他们的说教是想诱使我们利用在其他场合受到谴责或予以回避的权宜办法去压低它、缓和它。可以这样肯定而不会招致谩骂的罪名:如果他们教诲的原则在各方面能够成为普遍的信条,这些原则就会使本国人民完全不适于任何种类的政府。但是不必担心这类危险。美国公民有很强的辨别力,不会赞成无政府状态。如果经验并未使公众思想形成一种深刻而严肃的信念即政府的更大的能力对社会的幸福和繁荣是必不可少的,那我就大错特错了。

在这里,把旨在取消平时军事建制的思想根源和发展简要地说明一下,也许不是不适当的。虽然在善于推测的人们看来,这种思想可能来自对这种制度的性质和趋向的仔细考虑,而且又为历史上其他国家发生的事件所证实,然而作为一种全国性的情感来说,就必须追溯到合众国一般居民起源的那个国家所给予我们的思想习惯。

英国在诺尔曼人征服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王朝的权力几乎是无限的。最初是贵族,后来是人民赞成自由,逐渐侵犯了帝王的特权,直到将其最庞大的权利的绝大部分消灭为止。但是直到1688年的***使奥伦治亲王登上了大不列颠王位时,英国的自由才得到完全的胜利。作为未经限制的作战权力的附带权力国王的一项公认的特权,查理二世利用自己的权力在和平时期维持了五千名正规军的组织。詹姆斯二世将此数增加到三万,用皇室年俸支付军饷。***时为了废除这样危险的权力,当时制定的权利法案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和平时期在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如未经议会同意就是违法。

在英国,当自由的倾向达到极点时,除了禁止只用行政长官的权力来征募或维持常备军以外,无人认为有防止常备军危险的必要。实现那次著名***的爱国者,非常稳健而见多识广,所以并不想对立法决定权加以任何限制。他们知道,一定数目的警卫队和守备部队是必要的,对国家的紧急状态不能规定明确的范围,在政府的某个部分必须有以防万一的权力;当他们把这种权力的行使交给立法机关判断时,他们就达到了同社会安全一致的那种谨慎的终点了。

根据同一来源,美国人民可以说得到了和平时期的常备军危及自由的传统印象。***的环境在同保护公众权利有关的每一点上鼓舞了公众的感情,在某些情况下,还把我们的热情提高到超过国家应有温度的程度。两个州在军事建制条款方面限制立法机关权力的企图,就属于这些情况。教导我们妒忌世袭君主权力的那些原则,被过分地推广到人民议会的人民代表身上。即使在未曾采纳这种错误做法的某些州里,我们发现那些不必要的声明说:未经立法机关同意,在和平时期不宜设置常备军。我认为这种声明之所以不必要,是因为把同样条款列入英国权利法案的理由,对于任何州宪是不适用的。根据那些宪法征募军队的权力,除了完全属于立法机关以外,不能有其他解释。在只有立法机关有权征募军队的情况下,声明未经该部门的同意不准进行此事,即使不是荒谬的,至少也是多余的。因而,在某些州宪中,其中包括被欧美公正称颂为在我国建立的最好政体之一的纽约州宪中,对这个问题只字不提。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似乎是一般禁止和平时期军事建制的那两个州里,使用的语调与其说是禁止的语气,不如说是告诫的口吻。没有说和平时期不准维持常备军,而是说不应维持常备军。这种含糊的措辞,似乎是妒忌和信任发生冲突的结果,一方面无论如何想要废除这种建制,另一方面却认为绝对废除这种建制是不明智的、不安全的。

能否怀疑,每当认为公共事务的情况需要违背这一条例时,立法机关会把它解释为只是一种告诫,并且使它服从这个州的需要或假设的需要吗?让上述的关于宾夕法尼亚的事实去判断吧!那么可以这样问:如果这个条例在有被置之不顾的倾向时即完全失效,它又有什么用处呢?

让我们研究一下,提到的这个条例和新宪法中限制军事拨款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的条例,在效果上有无类似之处。前者期望过奢,不能产生任何结果;后者避开轻率的极端,并且同因国家的紧急情况而作的适当规定完全一致,会起一种有益的和有力的作用。

根据这个条例,合众国的立法机关有义务每两年至少讨论一次维持常备军是否适当,在这一点上作出新的决定,并且在他们的选民面前通过正式表决,宣布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即使他们十分不慎重,愿意这样不适当的信任行政部门,他们也不能随意把维持军队的固定经费交给它。由于党派情绪在不同程度上必然会影响一切政治团体,毫无疑问,国家立法机关中有人非常愿意对这些措施提出责难,并且责备大多数人的意见。维持军事力量的条例,将经常成为争辩的好题目。这个问题每次提出,反对党就会吸引公众对此问题的注意。如果多数人真想越过适当的限度,社会就会得到危险的警告,并且会有机会采取对付危险的措施。除了国家立法机关中的党派以外,每逢讨论时,各州立法机关往往不仅警觉地,而且以怀疑和妒忌的态度保护公民的权利,防止联邦政府的侵犯。它们经常会注意国家统治者的行为,如果发生任何不妥当的事情,随时会向人民敲起警钟,这不仅是他们的不满的呼声,而且,如果需要的话,还是他们不满的权力。

推翻一个伟大社会的自由的计谋,需要时间成熟才能执行。一支庞大到能够严重威胁这些自由的军队,只有逐渐增大才能形成;这就不仅需要立法机关和行政部门的暂时结合,而且需要长时期地不断共谋。这样一种结合究竟有可能存在吗?这个结合是否可能保持下去,并且通过不断变化在两年一度的选举中自然会在两院中产生的一种代议制机构里一直传下去呢?可否这样推测:当每个人刚一进入国家参议院或众议院时,就会开始背叛自己的选民和自己的祖国吗?能否假定:没有一个人会敏锐得能发觉如此万恶的阴谋,或者十分勇敢、诚实,会把阴谋的危险性通知自己的选民么?如果这些推测是合理的话,一切被授予的权力就应该立刻废除。人民为了能够亲自管理自己的事情,应该决心收回以前亲手交出的一切权力,并且把自己分到同县的数目一样多的州里去。

即使能够合理地作出这类假定,要把这种阴谋隐瞒一定时期,仍然是办不到的。在完全和平时期要如此大规模地扩充军队,就等于暴露这个阴谋。一个国家处于这样的情况下,能有什么借口作如此大规模地扩充军队呢?人民不可能长期受骗,一旦发觉以后,阴谋和阴谋的策划者很快就会失败。

据说,把支持军队的拨款期限为两年的规定是不会产生效果的,因为行政部门一旦拥有一支大到足以威胁人民使之服从的军队,就会在这支军队中找到资金,足以使它不需要根据立法机关的法案提供的军需品。但是问题又来了,它用什么口实能在和平时期拥有这样庞大的军队呢?如果我们假定,这支军队是由于内部叛乱或对外战争而建立的,那么它就成为反对者的原则以外的一种情况了,因为所反对者是针对和平时期维持军队的权力而言的。很少有人会这样不现实地认真争辩说:不得征募军队去***叛乱或抵抗侵略;如果在此种情况下,社会的防御必须有一支人数多到足以威胁社会自由的军队,这就是一种既无法预防又无法补救的祸患。任何形式的政体都不能预防这种祸患;如果同盟或联盟为了共同防御需要组织一支军队,它甚至可能由一个简单的攻守同盟所造成。

但是在联合状态下要比在不联合状态下遭到这个祸患的机会少得多;不,可以肯定地说,在联合状态下完全不可能遭到这种祸患。很难想象,整个联邦会受到如此可怕的威胁,以致需要一支足以使我们的自由遭到危险的庞大的军队,特别是如果考虑到可从民兵取得帮助,民兵应该经常被看作一种宝贵而有力的帮助者。但是在不联合的情况下(如其他地方已经详述的那样),这个推测的反面,不仅会是可能的,而且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普布利乌斯

原载1787年12月25日,星期二,《纽约邮报》

美国建国初期自称为联邦党人的政治家、宪法学家汉密尔顿同麦迪逊、杰伊等人,共同以普布利乌斯为笔名,从1787年10月在纽约报刊上发表一系列论文,后由汉密尔顿汇编成集于1788年出版。这是一部全面为新诞生的美国宪法辩护的著作,多为汉密尔顿执笔。文集反复论证了建立统一的强有力的联邦政府的必要性,不仅对美国各州的和平自由、保卫美国不受欧洲强国的统治侵略至关重要,而且也是促进大规模商业和经济繁荣的必经之途;与流行的自然权利学说不同,书中提出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两类人的观点,即上等人由少数富人和显贵组成,下等人为穷人或人民大众,前者富有知识与才能,后者则强横和反复无常,因而需要使少数派在政治上享有特殊的永久地位,依照洛克和孟德斯鸠分权学说,提出了牵制与平衡的原则,把权力均分至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并相互控制,如总统对议会有否决权、司法部门有宪法解释权、议会对行政和司法人员有弹劾权、最高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议会采用两院制;由于历史和阶级局限,其论著集中体现了大资产阶级大奴隶主利益的保守的反民主的政治法律思想。这部著作是近代西方有关资产阶级代议制政府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参考资料,对19世纪后西方诸国宪法的形成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猜你喜欢

  •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原文】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①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

    0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①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

    0 金刚经 2025-07-01
  •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译文】须菩提..

    0 金刚经 2025-07-01
  •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①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

    0 金刚经 2025-07-01
  •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原文】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

    0 金刚经 2025-07-01
  •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原文】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①,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②劫,于然灯佛③前,得值..

    0 金刚经 2025-07-01
  •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原文】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①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

    0 金刚经 2025-07-01
  •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原文】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①,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往昔来,所得慧眼②,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

    0 金刚经 2025-07-01
  •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原文】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

    0 金刚经 2025-07-01
  •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原文】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①,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0 金刚经 2025-07-01
  •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原文】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①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

    0 金刚经 2025-07-01
  •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原文】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①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

    0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①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②,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③能作是念,我得斯..

    0 金刚经 2025-07-01
  •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①,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②,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③,乃至四句偈④等,为他..

    0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①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0 金刚经 2025-07-01
  •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原文】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①,生实信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③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④,而种善根⑤,..

    0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译文】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可以以..

    0 金刚经 2025-07-01
  •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原文】复次①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②,行于布施③。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④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

    0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原文】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①,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②,我皆令入无余涅槃③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

    0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原文】时长老须菩提①,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②,右膝着地,合掌恭敬③,而白佛言④:希有世尊⑤,如来善护念诸菩萨⑥,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⑦,云何应住⑧,云何降..

    0 金刚经 2025-07-0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