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吴文英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原文及赏析

2025-05-17 12:13 古代文学

●浣溪沙

吴文英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鉴赏】

这首怀人感梦的词,借梦写情,更见情痴,写得不落俗套。

门隔花深,指所梦旧游之地。当时花径通幽,春意盎然。不料我去寻访她时,本拟欢聚,却成话别。

为什么要离别,词中没有说明。燕归愁,仿佛同情人 们离别,黯然无语。不写人的伤别,而写惨淡的情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笔。前结玉纤香动小帘约,则已是即将分手的情景了。伊人纤手分帘,二人相偕出户,彼此留连,不忍分离。造分携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淹《别赋》)。下片是深入刻画这种离别的痛苦。

下片是兴、比并用的艺术手法。落絮无声春堕泪,兼有两个方面一形象,一是写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写离别时的吞声饮泣。这里略去了。絮花从空中飘落,好象替人无声堕泪,这是写春的堕泪,人亦包含其中。行云有影月含羞,和上句相同,也是一个形象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人,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是写妇女言别时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为了掩泪,怕增加对方的悲伤。同时也是写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云影,云遮月衬出月含羞。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艺概。词曲概》)此词落絮、行云一联正是寄言。表面是写自然,其实是写情。词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落絮行云当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

而大自然的堕泪与含羞,也正表现了人的离别悲痛的深度,那说是说二人离别,连大自然也深深感动了。这两句把离愁幻化成情天泪海,真乃广深迷离 的至美艺术境界。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这种黯然神伤心折骨惊的离情别绪,怎么能忘怀呢!有所思,故有所梦;有所梦,更生思绪。无昼无夜,度日如年,这刻骨相思是够受的。

如此心境,自然感觉不到一丝春意,所以临夜东风吹来,比萧瑟凄冷的秋风更不堪忍受了。这是当日离别的情景,也是梦中的情景,同样也是今日梦醒时的情景。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话,词人因离愁的浓重,他的主观感觉却把它倒转过来。语极警策。

春夜风冷,是自然现象;加上人心凄寂,是心理现象,二者 织融会,酿成东风临夜冷于秋的萧瑟凄冷景象,而且这种氛围笼罩全篇,此为《浣溪沙》一调在结构上的得力之处。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猜你喜欢

  • 《古香慢·赋沧浪看桂》原文及赏析

    ●古香慢·赋沧浪看桂吴文英怨娥坠柳,离佩摇葓,霜讯南圃,漫忆桥扉,倚竹袖寒日暮。还问月中游,梦飞过、金风翠羽。把残云剩水万顷,暗薰冷麝凄苦。渐浩渺、凌山高处。秋澹无光,残照谁主。露粟侵肌,夜约羽林轻误..

    2 古代文学 2025-05-17
  •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吴文英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一梦 笙歌里。【鉴赏】南宋都城临安的灯市,每年元宵节以前就极其热闹。据周密《武林旧事..

    1 古代文学 2025-05-17
  • 《玉楼春·京市舞女》原文及赏析

    ●玉楼春·京市舞女吴文英茸茸狸帽遮梅额,金蝉罗翦一胡一 衫窄。乘肩争看小腰身,倦态强随闲鼓笛。问称家住城东陌,欲买千金应不惜。归来困顿殢春眠,犹梦婆娑斜趁拍。【鉴赏】这是写京城的年幼舞女。作者在词中通..

    1 古代文学 2025-05-17
  • 《定风波·密约偷香□踏青》原文及赏析

    ●定风波吴文英密约偷香□踏青,小车随马过南屏。回首东风销鬓影,重省,十年心事夜船灯。离骨渐尘桥下水,到头难灭景中情。两岸落花残酒醒,烟冷,人家垂柳未清明。【鉴赏】吴文英中年时客寓杭州,在一个春日乘马郊..

    2 古代文学 2025-05-17
  • 《过秦楼·藻国凄迷》原文及赏析

    ●过秦楼吴文英藻国凄迷,麴澜澄映,怨入粉烟蓝雾。香笼麝水,腻涨红波,一镜万妆争妒。湘女归魂,佩环玉冷无声,凝情谁诉。又一江一 空月堕,凌波尘起,彩鸳愁舞。还暗忆、钿合兰桡,丝牵琼腕,见的更怜心苦。玲珑..

    1 古代文学 2025-05-17
  • 《齐天乐·烟波桃叶西陵路》原文及赏析

    ●齐天乐吴文英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古柳重攀,轻鸥骤别,陈迹危亭独倚。凉颸乍起。渺烟碛飞帆,暮山横翠。但有一江一 花,共临秋镜照憔悴。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犹..

    2 古代文学 2025-05-17
  • 《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原文及赏析

    ●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吴文英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幽云怪雨。翠蓱湿空梁,夜深飞去。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翦灯语。积藓残碑,零..

    2 古代文学 2025-05-17
  • 《宴清都·连理海棠》原文及赏析

    ●宴清都·连理海棠吴文英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东风睡足一交一 枝,正梦枕、瑶钗燕股。障滟蜡、满照欢丛,嫠蟾冷落羞度。人间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连鬟并暖..

    2 古代文学 2025-05-17
  • 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吴文英(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鄞县(今浙一江一 宁坡)人。《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一江一 ..

    2 古代文学 2025-05-17
  • 千秋岁引·全文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一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2 古代文学 2025-05-17
  • 采桑子·全文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陽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吉水(今属江西)人。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

    4 古代文学 2025-05-16
  • 诉衷情·全文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来源:)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

    4 古代文学 2025-05-16
  • 踏莎行·全文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来源:)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

    4 古代文学 2025-05-16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全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一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陽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

    2 古代文学 2025-05-16
  • 木兰花慢 滁州送范倅·全文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等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

    4 古代文学 2025-05-16
  • 祝英台令 晚春·全文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啼莺声住。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来源:)本..

    2 古代文学 2025-05-16
  • 青玉案 元夕·全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一里一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源:)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

    3 古代文学 2025-05-16
  •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全文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一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来源:)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

    5 古代文学 2025-05-15
  •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全文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是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江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来源:)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

    6 古代文学 2025-05-15
  •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全文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陽(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

    5 古代文学 2025-05-1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