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杨继洲

三衢杨氏补泻

2025-05-19 10:07 读医

一、爪切者:

凡下针,用左手大指爪甲,重切其针之穴,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不伤于荣卫也。取穴先将爪切深,须教毋外慕其心,致令荣卫无伤碍,医者方堪入妙针。

二、指持者:

凡下针,以右手持针,于穴上着力旋插,直至腠理,吸气三口,提于天部,依前口气,徐徐而用。正谓持针者手如握虎,势若擒龙,心无他慕,若待贵人之说也。持针之士要心雄,势如握虎与擒龙,欲识机关三部奥,须将此理再推穷。

三、口温者:

凡下针,入口中必须温热,方可与刺,使血气调和,冷热不相争斗也。温针一理最为良,口内调和纳穴场,毋令冷热相争搏,荣卫宣通始得祥。

四、进针者:

凡下针,要病人神气定,息数匀,医者亦如之,切不可太忙。又须审穴在何部分,如在阳部,必取筋骨之间陷下为真;如在阴分,郄腘之内,动脉相应,以爪重切经络,少待方可下手。进针理法取关机,失经失穴岂堪施,阳经取陷阴经脉,三思已定再思之。

五、指循者:

凡下针,若气不至,用指于所属部分经络之路,上下左右循之,使气血往来,上下均匀,针下自然气至沉紧,得气即泻之故也。循其部分理何明,只为针头不紧沉,推则行之引则止,调和血气两来临。

六、爪摄者:

凡下针,如针下邪气滞涩不行者,随经络上下,用大指爪甲切之,其气自通行也。摄法应知气滞经,须令爪切勿交轻,上下通行随经络,故教学者要穷精。

七、针退者:

凡退针,必在六阴之数,分明三部之用,斟酌不可不诚心着意,混乱差讹,以泻为补,以补为泻,欲退之际,一部一部以针缓缓而退也。退针手法理谁知,三才诀内总玄机,一部六阴三气吸,须臾疾病愈如飞。

八、指搓者:

凡转针如搓线之状,勿转太紧,随其气而用之。若转太紧,令人肉缠针,则有大痛之患。若气滞涩,即以第六摄法切之,方可施也。搓针泄气最为奇,气至针缠莫急移,浑如搓线攸攸转,急转缠针肉不离。

九、指捻者:

凡下针之际,治上大指向外捻,治下大指向内捻。外捻者,令气向上而治病;内捻者,令气至下而治病。如出至人部,内捻者为之补,转针头向病所,令取真气以至病所。如出至人部,外捻者为之泻,转针头向病所,令侠邪气退至针下出也。此乃针中之秘旨也。捻针指法不相同,一般在手两般穷,内外转移行上下,邪气逢之疾岂容。

十指留者:

如出针至于天部之际,须在皮肤之间留一豆许,少时方出针也。留针取气候沉浮,出容一豆入容侔,致令荣卫纵横散,巧妙玄机在指头。

十一针摇者:

凡出针三部,欲泻之际,每一部摇一次,计六摇而已。以指捻针,如扶人头摇之状,庶使孔穴开大也。摇针三部六摇之,依次推排指上施,孔穴大开无窒碍,致令邪气出如飞。

十二指拔者:

凡持针欲出之时,待针下气缓不沉紧,便觉轻滑,用指捻针,如拔虎尾之状也。拔针一法最为良,浮沉涩滑任推详,势犹取虎身中尾,此诀谁知蕴锦囊。

总歌曰:『针法玄机口诀多,手法虽多亦不过,切穴持针温口内,进针循摄退针搓,指捻泻气针留豆,摇令穴大拔如梭,医师穴法叮咛说,记此便为十二歌。』

(口诀)

烧山火,能除寒,三进一退热涌涌,鼻吸气一口,呵五口。

烧山之火能除寒,一退三飞病自安,始是五分终一寸,三番出入慢提看。

凡用针之时,须拈运入五分之中,行九阳之数,其一寸者,即先浅后深也。若得气,便行运针之道。运者男左女右,渐渐运入一寸之内,三出三入,慢提紧按,若觉针头沉紧,其针插之时,热气复生,冷气自除;未效,依前再施也。

四肢似水最难禁,憎寒不住便来临,医师运起烧山火,患人时下得安宁。

(口诀)

透天凉,能除热,三退一进冷冰冰,口吸气一口,鼻出五口。

凡用针时,进一寸内,行六阴之数,其五分者,即先深后浅也。若得气,便退而伸之,退至五分之中,三入三出,紧提慢按,觉针头沉紧,徐徐举之,则凉气自生,热病自除;如不效,依前法再施。

一身浑似火来烧,不住之时热上潮,若能加入清凉法,须臾热毒自然消。

(口诀)

阳中隐阴,能治先寒后热,浅而深。

阳中隐个阴,先寒后热人,五分阳九数,一寸六阴行。

凡用针之时,先运入五分,乃行九阳之数,如觉微热,便运一寸之内,却行六阴之数,以得气,此乃阳中隐阴,可治先寒后热之症,先补后泻也。

先寒后热身如疟,医师不晓实和弱,叮咛针要阴阳刺,祛除寒热免灾恶。

(口诀)

阴中隐阳,能治先热后寒,深而浅。

凡用针之时,先运一寸,乃行六阴之数,如觉病微凉,即退至五分之中,却行九阳之数,以得气,此乃阴中隐阳,可治先热后寒之症,先泻后补也。

先热后寒如疟疾,先阴后阳号通天,针师运起云雨泽,荣卫调和病自痊。

补者直须热至,泻者直待寒侵,犹如搓线,慢慢转针,法在浅则当浅,法在深则当深,二者不可兼而紊乱也。

(口诀)

留气法,能破气,伸九提六。

留气运针先七分,纯阳得气十分深,伸时用九提时六,症瘕消溶气块匀。

凡用针之时,先运入七分之中,行纯阳之数,若得气,便深刺一寸中,微伸提之,却退至原处;若未得气,依前法再行,可治症瘕气块之疾。

喎癖症瘕疾宜休,却在医师志意求,指头手法为留气,身除疾痛再无忧。

(口诀)

运气法,能泻,先直后卧。

运气用纯阴,气来便倒针,令人吸五口,疼痛病除根。

凡用针之时,先行纯阴之数,若觉针下气满,便倒其针,令患人吸气五口,使针力至病所,此乃运气之法,可治疼痛之病。

运气行针好用工,遍身疼痛忽无踪,此法密传堪济世,论金宜值万千钟。

(口诀)

提气法,提气从阴微拈提,冷麻之症一时除。

凡用针之时,先从阴数,以觉气至,微拈轻提其针,使针下经络气聚,可治冷麻之症。

提气从阴六数同,堪除顽痹有奇功,欲知奥妙先师诀,取次机关一掌中。

(口诀)

中气法,能除积,先直后卧,泻之。

凡用针之时,先行运气之法,或阳或阴,便卧其针,向外至痛疼,立起其针,不与内气回也。

中气须知运气同,一般造化两般功,手中运气叮咛使,妙理玄机起疲癃。

若关节阻涩,气不通者,以龙虎大段之法,通经接气,驱而运之,仍以循摄切摩,无不应矣。又按扪摩屈伸,导引之法而行。

(口诀)

苍龙摆尾手法,补。

苍龙摆尾行关节,回拨将针慢慢扶,一似江中舡上舵,周身遍体气流普。

或用补法而就得气,则纯补;补法而未得气,则用泻,此亦人之活变也。凡欲下针之时,飞气至关节去处,便使回拨者,将针慢慢扶之,如舡之舵,左右随其气而拨之,其气自然交感,左右慢慢拨动,周身遍体,夺流不失其所矣。

苍龙摆尾气交流,气血夺来遍体周,任君体有千般症,一插须教疾病休。

(口诀)

赤凤摇头手法,泻。

凡下针得气,如要使之上,须关其下,要下须关其上,连连进针,从辰至巳,退针,从巳至午,拨左而左点,拨右而右点,其实只在左右动,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

针似舡中之橹,犹如赤凤摇头,辨别迎随逆顺,不可违理胡求。

(口诀)

龙虎交战手法,三部俱一补一泻。

龙虎交争战,虎龙左右施,阴阳互相隐,九六住疼时。

凡用针时,先行左龙则左拈,凡得九数,阳奇零也。却行右虎则右拈,凡得六数,阴偶对也。乃先龙后虎而战之,以得气补之,故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乃得返复之道,号曰龙虎交战,以得邪尽,方知其所,此乃进退阴阳也。

青龙左转九阳宫,白虎右旋六阴通,返复玄机随法取,消息阴阳九六中。

(口诀)

龙虎升降手法。

凡用针之法,先以右手大指向前拈之,入穴后,以左手大指向前捻,经络得气行,转其针向左向右,引起阳气,按而提之,其气自行,如气未满,更依前法再施。

龙虎升腾捻妙法,气行上下合交迁,依师口诀分明说,目下教君疾病痊。

(口诀)

五脏交经。

五脏交经须气溢,候他气血散宣时,苍龙摆尾东西拨,定穴五行君记之。

凡下针之时,气行至溢,须要候气血宣散,乃施苍龙左右拨之可也。五行定穴分经络,如船解缆自通亨,必在针头分造化,须交气血自纵横。

(口诀)

通关交经。通关交经、苍龙摆尾、赤凤摇头,补泻得理。

先用苍龙摆尾,后用赤凤摇头,运入关节之中,后以补则用补中手法,泻则用泻中手法,使气于其经便交。

先用苍龙来摆尾,后用赤凤以摇头,再行上下八指法,关节宣通气自流。

(口诀)

膈角交经。膈角交经,相克相生。

凡用针之时,欲得气相生相克者,或先补后泻,或先泻后补,随其疾之虚实,病之寒热,其邪气自泻除,真气自补生。

膈角要相生,水火在君能,有症直任取,无病手中行,仰卧须停稳,法得气调均,飞经疗入角,便是一提金。

(口诀)

关节交经。关节交经,气至关节,立起针来,施中气法。

凡下针之时,走气至关节去处,立起针,与施中气法纳之可也。

关节交经莫大功,必令气走纳经中,手法运之三五度,须知其气自然通。

(口诀)

子午补泻总歌。

补则须弹针,爪甲切宜轻,泻时甚切忌,休交疾再侵。

凡用针者,若刺针时,先用口温针,次用左手压穴,其下针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扪而循之,通而取之,却令病人咳嗽一声,右手持针而刺之,春夏二十四息,秋冬三十六息,徐出徐入,气来如动脉之状,针下微紧,留待气至后,宜用补泻之法若前也。

动与摇一例,其中不一般,动为补之气,摇为泻即安。

(口诀)

子午捣臼法,水蛊膈气。

子午捣臼,上下针行,九入六出,左右不停。

且如下针之时,调气得均,以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不已,必按阴阳之道,其症即愈。

子午捣臼是神机,九入六出会者稀,万病自然合大数,要教患者笑嘻嘻。

(口诀)

子午前后交经换气歌。

子后要知寒与热,左转为补右为泻,提针为热插针寒,女人反此要分别;午后要知寒与热,右转为补左为泻,顺则为左逆为右,此是神仙真妙诀。

(口诀)

子午补泻歌。

每日午前皮上揭,有似滚汤煎冷雪,若要寒时皮内寻,不枉教君皮破裂。阴阳返复怎生知?虚实辨别临时诀,针头如弩似发机,等闲休与非人说。

(口诀)

子午倾针。

子午倾针,要识脉经,病在何脏,补泻法行。

凡欲下针之时,先取六指之诀,须知经络,病在何脏,用针依前补泻,出入内外,如有不应者何也?答曰:『一日之内,有阴有阳,有阳中隐阴,有阴中隐阳,有日为阳,夜为阴,子一刻一阳生,午一刻一阴生,从子至午,故曰:「子午之法也。」』

左转为男补之气,右转却为泻之记,女人反此不为真,此是阴阳补泻义。热病不瘥泻之须,冷病缠身补是奇,哮吼气来为补泻,气不至时莫急施。

补:随其经脉纳而按之,左手闭针穴,徐出针而疾按之。泻:迎其经脉动

而伸之,左手开针穴,疾出针而徐入之。经曰:『随而济之,是为之补。迎而夺之,是为之泻。』《素问》云:『刺实须其虚者,留针待阴气至,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留针待阳气备,乃去针也。』

(口诀)

十二经络之病,欲针之时,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则灸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经云:『虚则补其母而不足,实则泻其子而有余,当先补而后泻。』假令人气在足太阳膀胱经,虚则补其阳,所出为井,属金,下针得气,随而济之,右手取针,徐出而疾扪之,是谓补也。实则泻其阳所注为俞,属木,下针得气,迎而夺之,左手开针穴,疾出针而徐扪之,是谓之泻也。

脏腑阴阳,呼吸内外,捻针补泻手法:

外拈随呼补脏虚,吸来里转泻实肥,六腑病加颠倒用,但依呼吸病还除。

女人补虚呵内转,吸来外转泻实肥,依经三度调病气,但令呼吸莫令疏。

(男子补虚呵外转)(女人吸来外转泻实肥)

捻针补泻

(男子吸来内转泻实肥)(女人补虚呵内转)

捻针补泻

进火:补。初进针一分,呼气一口,退三退,进三进,令病人鼻中吸气,口中呼气三次,把针摇动,自然热矣。如不应,依前导引。

进水:泻。初进针一分,吸气一口,进三进,退三退,令病人鼻中出气,口中吸气三次,把针摇动,自然冷矣。如不应,依前导引之;再不应,依生成息数,按所病脏腑之数,自觉冷热应手。

下手八法口诀:

揣:

揣而寻之。凡点穴,以手揣摸其处,在阳部筋骨之侧,陷者为真。在阴部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其肉厚薄,或伸或屈,或平或直,以法取之,按而正之,以大指爪切掐其穴,于中庶得进退,方有准也。《难经》曰:『刺荣毋伤卫,刺卫毋伤荣。』又曰:『刺荣无伤卫者,乃掐按其穴,令气散,以针而刺,是不伤其卫气也。刺卫无伤荣者,乃撮起其穴,以针卧而刺之,是不伤其荣血也。』此乃阴阳补泻之大法也。

爪:

爪而下之,此则《针赋》曰:『左手重而切按,欲令气血得以宣散,是不伤于荣卫也。右手轻而徐入,欲不痛之因,此乃下针之秘法也。』

搓:

搓而转者,如搓线之貌,勿转太紧,转者左补右泻,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往上,进为之左,大指往下,退为之右,此则迎随之法也。故经曰:『迎夺右而泻凉,随济左而补暖。』此则左右补泻之大法也。

弹:

弹而努之,此则先弹针头,待气至,却退一豆许,先浅而后深,自外推内,补针之法也。

摇:

摇而伸之,此乃先摇动针头,待气至,却退一豆许,乃先深而后浅,自内引外,泻针之法也。故曰:『针头补泻。』

扪:

扪而闭之。经曰:『凡补必扪而出之。』故补欲出针时,就扪闭其穴,不令气出,使血气不泄,乃为真补。

循:

循而通之。经曰:『凡泻针,必以手指于穴上四旁循之,使令气血宣散,方可下针,故出针时,不闭其穴,乃为真泻。』此提按补泻之法,男女补泻,左右反用。

捻:

捻者,治上大指向外捻,治下大指向内捻。外捻者令气向上而治病,内捻者令气向下而治病。如出针,内捻者令气行至病所,外捻者令邪气至针下而出也。此下手八法口诀也。

《针灸大成》,针灸学集大成之名著。10卷。明代杨继洲撰,靳贤校正,首刊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杨继洲,名济时,三衢(今浙江衢州)人。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任太医院医官,行医40余年,尤精于针灸。曾以家传验方,融会诸家针灸著作,并参以个人经验,撰成《卫生针灸玄机秘要》3卷。万历年间,治愈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痿痹之疾。赵氏得阅《玄机秘要》,拟为之付印。然继洲以诸家未备,复广求群书,采集有关针灸之法,并附以供太医院考绘而用之铜人明堂图,编著为《针灸大成》。晋阳人靳贤受赵氏之托,曾为之选集校正。 此书广泛辑录前人与针灸有关的论述,考证了穴位、经络,详细介绍了临床辨证取穴,附有个人针灸医案,又载录了陈氏《小儿按摩经》。此书取材广博,考证穴位较详,所列病种较多,并有作者临证医案之记录,因而成为明以后针灸学的重要文献。书中附图多幅。缺点是编次较乱,选材有欠精妥之处。 现存版本50余种,通行的为10卷本。另外,1737年章廷珪的木刻12卷本,乃是将民间坊刻《铜人针灸经》与《西方子明堂灸经》二书合称《铜人腧穴》而附刊于书末而成。现存最早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刻本,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有10卷本的排印本。

猜你喜欢

  • 窦汉卿流注指要后序

    望闻问切,推明得病之原;补泻迎随,揭示用针之要。予余是学,自古迄今,虽常覃思以研精,竟未钩玄而索隐。俄经传之暇日,承外舅之训言,亡了(按《卫生宝鉴》作云及)世纷,续推兵扰。其人也,神无根据而心无定;或..

    43 读医 2025-10-14
  • 附∶针灸杂说

    月内人神所在之图(新添逐日辰忌)一日在足大指厥阴分,刺之跗肿。二日在足外踝少阳分,刺之经筋缓。三日在股内少阴分,刺之少腹痛。四日在腰太阳分,刺之腰偻无力。五日在口太阴分,刺灸之舌强。六日在两手阳明分,..

    45 读医 2025-10-14
  • 冬至叶蛰宫说

    冬至叶蛰宫图按周身立法,取九宫方位。离为上部,中州为中部,坎为下部,巽坤为二肩兑为左右胁,干艮为左右二足。太一游至处,禁忌针灸。(若起叶蛰宫,取冬至一日为首,他皆仿此。)太一血忌之图(图缺)经曰∶身形..

    39 读医 2025-10-14
  • 针灸避忌太一之图序

    经曰∶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始居于叶蛰之宫。从其宫数所在,日徙一处,至九日复一.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此乃太一日游之法也。其旨甚明,别无所隐。奈行针之士,无有知者,纵有知者,秘而不传,致使圣人之法,罕..

    53 读医 2025-10-14
  • 杂忌法

    杂忌法有数端。经云∶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于至巧;气血羸劣者,不可刺;久病笃危者,不可刺;大寒大热、大风大雨、大饥大饱、大醉大劳,皆不可刺。然大寒无刺,令病患于无风暖室中,啜以粥食,饮以醪酪,令病患无畏..

    35 读医 2025-10-13
  • 古法流注

    经云∶其气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太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注还于手太阴。如环无端,周流不息,昼夜行流,与天同度。此法如气血所王之经络..

    44 读医 2025-10-13
  • 夫妇配合

    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阴日阴时则当刺阴干,阳日阳时则当刺阳干,故阴阳者气血也。阴日血先气后,阳日气先血后。经云∶荣行脉中,卫行脉外。故阴日虽遇阳时,刺阴干者何也?盖阴日血先行引气,后随血入脉中而行,..

    37 读医 2025-10-13
  • 真言补泻手法

    补法∶左手掐穴,右手置针于穴上,令病患咳嗽一声,针入透于腠理,令病患吹气一口,随吹分寸,待针头沉紧时,转针头以手循扪,觉气至,却回针头向下,觉针头沉紧,令病患吹气一口,随吸出针乃闭其穴(谓一手急然孔是..

    39 读医 2025-10-13
  • 定八穴所在

    公孙二穴,足太阴脾之经。在足大趾内侧本节后,一寸陷中。令病患坐蜷两足底,相对取之。合内关穴。内关二穴,手厥阴心包之经,在手掌后二寸。令病患稳坐,抑手取之。独会。临泣二穴,足少阳胆之经,在足小趾次趾本节..

    44 读医 2025-10-13
  • 流注八穴序

    交经八穴者,针道之要也。然不知孰氏之所述,但序云∶乃少室隐者之所传也,近代往之弥验。予少时尝得其本于山人宋子华,以此术行于河淮间四十一年。起危笃患,随手应者,岂胜数哉!予嗜此术,亦何啻伯伦之嗜酒也,第..

    46 读医 2025-10-13
  • 手足三阴三阳表里支干配合

    (系昼夜百刻十二时定体之图说)手太阴肺经配手阳明大肠经相为表里立手为上∶手太阴肺经,五穴为阴穴,大指内侧角起,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肺属金,在支为未,在干为辛。 手阳明大肠经,六穴为阳穴,从大..

    40 读医 2025-10-13
  • 气血问答

    予问∶脉之理果是气耶,果是血耶?答曰∶气血之波澜,身体之橐 ,此说特未契理。脉者陌也,魂魄之生,气血之府也,天地之祖,万物之宗,此说极有气味,吾常拟此。予问∶经之理,果何意耶?答曰∶经者气血经历之路也..

    46 读医 2025-10-13
  • 交经辨

    足厥阴肝经上内踝八寸,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足太阴脾经,却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

    48 读医 2025-10-13
  • 络说

    络一十有五,有横络、有经络,一万八千。有孙络,不知其纪。络穴说络穴正在两经中间,假令立身叉手取之,大指次指端尽处,手腕后高骨缝间列缺是也。内为手太阴肺经,外为手阳明大肠经,列缺穴交两经之中。若刺络穴,..

    35 读医 2025-10-13
  • 针经直说

    手太阳小肠经∶踝中(脘骨是也。) 肩解(背后缝是也。)手阳明大肠经∶上柱骨(缺盆外横骨是也。) (颧外是也,颧谓项骨也。)足厥阴肝经∶足跗(足面是也。)胁(腋下是也。) (屈心是也。)巅(头心是也。)人..

    41 读医 2025-10-13
  • 流注通玄指要赋

    必欲治病,莫如用针,巧运神机之妙,工开圣理之深。外取砭针,能蠲邪而扶正;中含,善回阳而倒阴。原夫络别支殊,经交错综,或沟池溪谷以歧异,或山海丘陵而隙共。斯流派以难揆,在条纲而有统。理繁而昧,纵补泻以何..

    40 读医 2025-10-13
  • 针经标幽赋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

    28 读医 2025-10-13
  • 小儿杂病第十一

    婴儿病,在头毛皆逆上者死。婴儿耳间青脉起者, ,腹痛。大便青瓣,飧泄,脉大,手足寒,难已;飧泄,脉小,手足温者,易已。惊痫脉五,针手足太阴各五,刺经太阳者五,刺手足少阴经络傍者一,足阳明一,上踝五寸刺..

    43 读医 2025-10-13
  • 妇人杂病第十

    黄帝问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病?岐伯对曰∶胞之络脉绝也。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无治也,当十月复。治法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辜(《素问》作 )。所谓不足者,身羸瘦..

    42 读医 2025-10-13
  • 气有所结发瘤瘿第九

    瘿,天窗(一本作天容,《千金》作天府)及 会主之。瘤瘿,气舍主之。

    42 读医 2025-10-1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