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孙思邈

小肠病第四

2025-09-08 10:40 读医

八十一法,诀二首

左手关前寸口阳绝者,无小肠脉也。苦脐痹,少腹中有疝瘕,主月即冷上抢心,刺手心主治,阴在掌后横纹中,入一分。

左手关前寸口阳实者,小肠实也。苦心下急,热痹,小肠内热,小便赤黄,刺手太阳治,阳在手第二指本节后一寸动脉。

侠中管两边相去半寸,名曰阴都,灸随年壮,主小肠热病。

侠脐两边相去一寸,名魂舍,灸一百壮,主小肠泄利脓血,小儿减之。又,灸小肠俞七壮。

灸风眩法∶以绳横度口至两边,既得度口之寸数,便以绳一头更度鼻,尽其两边两孔间,得鼻度之寸数,中屈之取半合,于口之全度中屈之。先觅头上回发,当回发中灸之,以度度四边左右前后,当绳端而灸。前以面为正,并依年壮多少,一年凡三灸,皆须疮瘥又更灸之,壮数如前。若速灸,火气引上。其数处回发者,则灸其近当鼻也。若回发近额者,亦宜灸。若指面为瘢,则阙其面处,然病重者,亦不得计此也。

治卒癫法∶灸***上宛宛中三壮,得小便通即瘥。当尿孔上是穴。

又,灸***头三壮。

又,灸乳头三壮。

又,灸足大指上聚毛中七壮。

又,灸督脉三十壮,在直鼻人中上,入发际三报之。

又,灸天窗、百会各渐灸三百壮,炷惟小作。

又法∶灸耳上发际各五壮。

治卒中邪魅恍惚振噤法∶鼻下人中及两手足大指爪甲,令艾炷半在爪上,半在肉上,七炷不止,十四壮,炷如雀矢大作之。

狂,鬼语,针其足大拇指爪甲下,入少许即止。

治大人癫小儿惊痫法∶灸背第二椎及下穷骨两处,以绳度中折,绳端一处是脊骨上也。凡三处毕,复断此绳作三折,令各等而参合如 字,以一角注中央灸,下二角侠脊两边便灸之,凡五处也。以丹注所灸五处各百壮,削竹为度,胜绳也。

狂风骂詈,挝斫人名,为热阳风。灸口两吻边,燕口处赤白际各一壮。

又,灸阴囊缝三十壮,令人立,以笔正注当下,己卧却核卵令上。乃灸之,勿令近前中卵核,恐害于阳气也。

卒发狂言鬼语法∶以甑带急合缚两手大指,便灸左右胁,当对屈肘头两处火,俱下各七壮,须臾鬼语自道姓名乞去。徐徐语问,乃解其手。

狂痫不识人,癫病眩乱,灸百会九壮。

狂走螈 ,灸玉枕上三寸。一法∶顶后一寸百壮。

狂邪鬼语,灸天窗九壮。

又,灸口吻十五壮。

狂癫哭泣,灸手逆注三十壮,在手腕后六寸。

狂走惊痫,灸河口五十壮,在手腕后陷中动脉,此与阳明同也。

狂癫风癫,吐舌,灸胃管百壮,不针。

又,灸大幽一百壮。

又,灸间使三十壮。(《千金》云∶治狂走癫痫。)狂言恍惚,灸天枢百壮。

又,灸间使三十壮。(《千金》云∶治狂言妄语。)狂走喜怒悲泣,灸巨觉随年壮。在背上侠内侧反手不及者,骨芒穴上六分,捻之痛是也(一云巨阙俞。)狂邪惊痫,灸承命三十壮,在内踝后上行三寸动脉上。

又,灸巨太阳五十壮。(《千金》云∶治狂癫风惊,厥逆心烦。)又,灸巨太阳五十壮。(《千金》云∶治狂癫鬼语。)又,灸足少阳随年壮。(《千金》云∶治狂癫痫狂易。)又,灸足阳明三十壮。(《千金》云∶治狂走,惊,恍惚。)狂走癫阙如死人,灸足大敦九壮。(《千金》云∶灸足大指三毛中。)狂走骂詈,灸八会,随年壮,在阳明下五分。

狂癫惊走风恍惚, 喜骂笑歌哭,鬼语吐舌,悉灸上星、脑户、风池,手太阳、阳明、太阴,足太阳、阳明、阳跷、少阳、太阳、阴跷、足跟,悉随年壮。

惊怖心忪,少力,灸大横五十壮。

邪鬼妄语,灸悬命一十四壮,在口唇里中央 者是。一名鬼禄,一法以钢刀决断乃佳。

狂邪鬼语,灸伏兔百壮。

又,灸慈门五十壮。(《千金》云∶治悲泣邪语,鬼忙歌笑。)悲泣鬼语,灸天府五十壮。

狂邪发无常,披头大唤欲杀人,不避水火者,灸间使,男左女右,随年壮。

狂走刺人,或欲自死,骂詈不息,称鬼神语,灸口吻头赤白际一壮。

又,灸两肘内屈中,五壮。

又,灸背脾中间三壮,报之。

惊狂走,灸内踝上三寸,近后动脉上七壮。

邪病,四肢重痛,诸杂候,尺泽主之。一名鬼堂。

邪病语不止及诸杂候,人中主之。一名鬼市。(《千金》云∶一名鬼客厅,凡人中恶先掐鼻下足也。)邪病卧,冥冥不自知,风府主之。一名鬼穴。

邪病大唤骂詈走,十指端去爪一分主之。一名鬼城。

邪病鬼癫,胸上主之。一名鬼门。并主四肢重。

邪病大唤骂走,三里主之。一名鬼邪。

劳宫,一名鬼路。

阳泽,一名鬼臣。

耳前发际宛宛中,一名鬼床。

尺中动脉名鬼受。

足太阳名鬼路。

癫狂二三十年者,灸天窗,次肩井,次风门,次肝俞,次肾俞,次手心主,次曲池,次足五趾,次涌泉,各五百壮,日七壮。

针邪鬼病图诀法∶凡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或有默然而不声,或复多言而谩语,或歌或哭,或笑或吟,或眠坐沟渠,啖食粪秽,或裸露形体,或昼夜游走,或扁鹊曰∶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凡针之体,先从鬼宫起。次针鬼信,便至鬼垒,又至鬼心,未必须并针,止五六穴即可知矣。若是邪虫之精,便自言说,论其由来,往验有实,立得精灵,未必须尽其命,求去与之。男从左起针,女从右起针,若数处不言,便遍针也。

依诀而行,针灸等处并备主之。

第一初下针,从人中名鬼宫,在鼻下人中左边下针,出右边。

第二次下针,手大指爪甲下三分,名鬼信。入肉三分。

第三次下针,足大指爪甲下,入肉二分,名鬼垒,五指皆针。

第四次下针,在掌后横纹入半解,名鬼心。

第五次下针,在外踝下白肉际,火针七 , 三下名鬼路。

第六次下针,入发际一寸,大椎以上火针七 , 三下名鬼枕。

第七次下针,去耳垂下五分,火针七 , 三下名鬼床。

第八次下针,承浆从左刺出右,名鬼市。

第九次下针,从手横纹三寸两筋间针度之,名鬼路,此名间使。

第十次下针,入发际直鼻上一寸,火针七 , 三下名鬼堂。

第十一次下针,阴下缝灸三壮,女人玉门头三壮,名鬼藏。

第十二次下针,尺泽横纹中内外两纹头接白肉际七 , 三下名鬼臣,此名曲池。

第十三次下针,去舌头一寸,当舌中下缝,刺贯出舌上。仍以一板横口吻,安针头令舌不得动,名鬼封。

上以前若是手足皆相对,针两穴。若是孤穴,即单针之。

治风邪法∶灸间使随年壮。

又,灸承浆七壮,三报之。

又,灸心俞七壮。

又,灸三里七壮。

治鬼魅∶灸入发际一寸百壮。

灸间使、手心各五十壮。

野狐魅∶合手大指,急缚大指,灸合间二七壮,当狐鸣而愈。

《千金翼方》,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撰,约成书于永淳二年(682)。作者集晚年近三十年之经验,以补早期巨著《千金要方》之不足,故名翼方。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以千金来命名此书极为恰当。《千金翼方》全书共三十卷,北宋时期校正医书局对其传本予以校正,并刊行全国。宋代印本在明代以前失传了,所幸印版保存了下来,明朝万历年间,翰林院纂修官王肯堂奉万历皇帝之命纂刻了宋版《千金翼方》。《千金翼方》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中医药典籍之一。

猜你喜欢

  • 陆序

    三家医案者,叶天士布衣,薛生白征君、缪宜亭进士之所作也。青囊一肩,紫书三卷,壶公待用无遗;牛溲马勃,收藏不弃。盛以竹节,量以刀圭。赤箭 于云根,红盐拂于灶上。明珠耻其价,金镜惭其形。杏林之树,以董奉而..

    15 读医 2025-10-14
  • 伤寒正名论

    今人见发热数日不凉,即混名之曰伤寒。而不辨其为风、为寒、为湿、为热、为温,一例以豆豉、豆卷、牛蒡、沙参、生地、洋参、石斛投之,此大谬也。不知此数病者,虽隶于伤寒门类,皆由伤寒传变,不得混名之曰伤寒,而..

    13 读医 2025-09-25
  • 暑病有宜用参者论

    盛夏酷热,烁石流金,汗出过多,未有不伤气者。内经云:热伤气。又云:壮火食气。故治之必顾气分,补气之药,孰有过于参哉?孙真人生脉散,东垣清暑益气汤,丹溪十味香薷饮,皆人人共见之方,未有不用参者。至人参白..

    36 读医 2025-09-25
  • 喉证亦有阴寒论

    治喉证者,不敢用温药,与血症同。不知喉证之因乎风热者十之七,因乎郁火者十之三。果系郁火喉痛,自宜用寒凉之品以折之,挟风者,即当兼散其风。自有白喉忌表之说行,并祛风之药亦不敢用,因豆豉之为害,而误会牛蒡..

    19 读医 2025-09-25
  • 血证不尽属火论

    人有感暑伤气,忽然吐血盈碗者,有劳力受伤,逢节吐血者,有伤怒伤肝,冲口而出,一时昏晕欲绝者,有脾不统血,血不归经,溢入胃而吐出者,有感冒风寒,咳呛破络,由肺咯出者,皆为可治之症。惟有房劳过度,思虑伤神..

    31 读医 2025-09-25
  • 阴证忌用寒凉说

    内外两证,皆分阴阳。阳证实热,阴证虚热。实热易治,虚热难疗。若以治实热者治虚热,未有不误者也。然而治虚热者,往往以实热之药误人而不悟。何故?盖实热者,表里皆热;虚热者,表热而里不热。人但见其表之热,即..

    35 读医 2025-09-25
  • 夹阴证邪说害人论

    炳按:小儿之病,亦难言也。余十五年前,治朱姓子,半夜来请,小儿五岁,面赤身热,脉数大汗,舌亦红,有白虎证见象。但余在外房拟方,(连余一日内七医诊视,六用清凉。)问药曾吃过否?曰:拣两方已各吃一帖矣,无..

    31 读医 2025-09-25
  • 小儿难治之症有四说

    小儿气体结实,感受风寒,因而发热,热盛生风,风盛生痰,忽然痉厥,不省人事,此谓急惊,外治用针用刮,用推用拿;内治用清用泻,用消用开,即能清醒。如阵云四合,雷雨大作,霹雳一声,云开雨止,转瞬睛明,其来也..

    18 读医 2025-09-25
  • 为虚弱人及幼孩治实证遇当用克伐之药者宜早宜重说

    世为虚弱人及幼孩治实证,往往当克伐之药而不敢用,即用亦必踌躇再四,不敢重其分量,药不胜病,同于未用,自以为谨慎,此大误也。不知虚弱人当初病时,其正气尚可支持,不于此时用重药以直攻其病之所在,而一二剂荡..

    17 读医 2025-09-25
  • 产后以甘温退虚热说

    产后之有寒热,因于感冒风寒者十之二三,因于气血两虚,气虚则阳衰而外生寒,血虚则阴竭而内生热,寒热交作,虚风自动,而痉厥不止者十之七八。果系风寒外感,则必头疼脑胀,项背牵强,畏风无汗,食物变味,当于四物..

    34 读医 2025-09-25
  • 产前以攻病为安胎说

    产前有病,以安胎为第一义,人尽知之。不知胎之所以不安者,病为之耳。病不去,则胎不安,虽日用安胎之药无效也。然则欲安胎者,必先审病之所由来而攻去之,病去胎安,其效甚捷。并非安胎之药,却是安胎之方;竟有碍..

    29 读医 2025-09-25
  • 急慢惊风辨

    急惊实热,慢惊虚寒;急惊骤发,慢惊渐成。急惊生于壮实之体,慢惊因于不足之躯。急惊之热,如火烧,必面赤口渴,喜冷冻饮料,声壮气粗,大便或闭结,或洞泄,小便短赤而热,甚至四肢厥冷,面色转青,热极似寒之象也..

    32 读医 2025-09-24
  • 附录:天保采薇汤方

    羌活 前胡 制半夏 陈皮 柴胡 赤芍 茯苓 川芎 枳壳 制川朴 桔梗 苍术升麻 葛根 藿香 独活 甘草方内柴、前、升、葛,为必用之药。湿盛者,朴、夏、陈、术,亦不可少。骨节酸楚者,风淫于内也,羌、独为主;倘已化燥,..

    17 读医 2025-09-24
  • 麻证喉痛以喉证治之必死说

    (麻证,俗名痧子,必兼喉痛。医家恫喝人曰:烂喉痧者,此也。)治麻证之喉痛,与治郁火之喉痛大异。盖麻证风热,其邪袭肺,故必鼻塞涕清,咳嗽眼红,声哑喉痛,面红花杂,身或作痒。一见此症,须用升、柴、前、葛、..

    27 读医 2025-09-24
  • 论湿温证用药之误

    人有积湿,或因脾虚不能运化,或因喜啖浓肥,恣饮茶酒之故。盖湿蕴则生热,无寒热者,谓之湿热病。先寒后热,有汗而热不解者,谓之湿温证。虽在伤寒门内,不得用伤寒方中治太阳经证之桂枝、麻黄汤,此尽人皆知者也。..

    31 读医 2025-09-24
  • 苦口婆心语

    古语云;对病发药。然则,药之当中乎病也,明矣。夫病有寒热虚实,即药有温凉攻补,汗吐和下。苟中乎病,病自去矣。从未有不究病因,不问病状,而概以不着痛痒,无甚寒温之笼统十数药,一例投之,可望去病者。乃病家..

    32 读医 2025-09-24
  • 题词

    叔和家学传三世,彦伯奇方聚一龛。垂老着书耽市隐,不将鸿宝例淮南。保赤应在养老先,人心慈孝本同然。请将彭氏延年术,并入庄家福幼编。非关人世亦炎凉,心气元来自感伤。省识性情中有药,医和医缓具真方。多君一片..

    15 读医 2025-09-24
  • 赵叙

    岁寒居士,夙好儒书,素研医术。不因人热,靡顾世非,随证处方,惟求其是,往往奏效甚奇。一日,出示所撰《医学杂着》一卷。荡涤肤辞,独标精义,针砭痛下,药石交投。虽全豹未窥,而一斑已见。余因怂恿登梨,出以问..

    17 读医 2025-09-24
  • 运气当审常变歌

    未达天道之常变,反谓气运不相应,既识一定之常理,再审不定变化情,任尔百千杂合病,要在天时地化中,知其要者一言毕,不得其旨散无穷。【注】近世医者,皆谓五运六气与岁不应,置而不习,是未达天道之常变也。时之..

    28 读医 2025-09-17
  • 六气客气主病歌

    少阴司天热下临,肺气上从病肺心,燥行于地肝应病,燥热交加民病生,喘咳血溢及血泻,寒热鼽嚏涕流频,疮疡目赤嗑干肿,厥心胁痛苦呻吟。【注】上文统论主运、主气为病,此则详言六气客气专主之病也。少阴君火司天,..

    20 读医 2025-09-1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