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之九藝文志
經部《周易注》十卷晉蜀才撰。顏之推曰:《易》有蜀才注,江南學士遂不知是何人。王儉《四部目錄》不言姓名,題雲 王弼後人。謝炅、夏侯該並讀數千卷書,皆疑是譙周。而《李蜀書》一名《漢人書》雲:姓范名長生,自..
佚名 2025-05-05 -
卷之八人物志
人物漢揚 季《漢書 揚雄傳》:楚漢之興,揚氏溯江上,處巴江州,而揚季官至廬江太守。漢元鼎間,避讎複溯江上,處岷山之陽曰郫,有田一廛,有宅一區。自季至雄五世而傳一子,故雄無它揚於蜀。胥君安《華陽國志》《春..
佚名 2025-05-05 -
卷之七選舉志
進士晉宋以來,州郡歲舉秀才、孝廉,到隋煬帝時始建進士科。唐取士之科,多因隋舊,其目有秀才,有明經,有進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開元禮,有道舉,有童子。其天子自詔曰制舉,則..
佚名 2025-05-05 -
卷之六武備志
兵制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著乎《尚書》。巴師勇銳,歌舞以淩,殷人倒戈,故世稱之曰: 武王伐紂,前歌後舞也。秦惠王遣張儀、司馬錯、都尉墨從石牛道伐蜀,滅之。錯率巴蜀之士十萬,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為黔..
佚名 2025-05-05 -
卷之五學校志
學額學基學田附重慶府歲試取進文附學生二十名,科試亦如之,武生歲試取進二十名,廩膳生員四十名,每歲額給餼糧銀三兩二錢,遇閏加銀二錢六分,增廣生員四十名,一年一貢。學基宮左牆外,舊有隙地,橫三丈,長四十五..
佚名 2025-05-05 -
卷之四職官志
統紀非重慶職守而有功績重慶者,統入此冊。周韓服巴行人官,事見左氏。宋余玠《宋史 本傳》:字義夫,蘄州人,以權兵部侍郎為四川宣諭使,帝從容慰遣之。尋授兵部侍郎、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兼四川總領兼夔路轉..
佚名 2025-05-05 -
卷之三食貨志
田賦漢約法省禁,田租十五而稅一。《通典》景帝元年,收田半租,三十而稅一。《綱目》晉武帝制戶調之式,丁男之戶,歲輸絹三匹,棉三斤,女及次丁男為戶者半,輸其邊郡,或三分之二,遠者或三分之一,夷人輸布,戶一..
佚名 2025-05-05 -
卷之二祠祀志
廟壇重慶府文廟在府治西。宋紹興間建,明洪武四年重建。宣德間,知府孫日良重修。景泰間,知府李庸、毛泰相繼增修。弘治五年,知府劉思賢重修。嘉靖三十五年,重修;四十年,知府薛天華重修完備。萬曆元年,知府張希..
佚名 2025-05-05 -
卷之一輿地志
重慶府沿革表重慶府兩漢 巴郡 秦置,兩漢隸益州部。獻帝初平元年,劉璋改曰永寧郡。建安六年複。蜀漢 巴郡 隸梁州。晉 巴郡 隸梁州。宋齊 巴郡 宋隸益州,齊隸巴州。梁 巴郡 太清中兼置楚州。魏周 楚州、巴郡西魏 大..
佚名 2025-05-05 -
目 錄
卷一輿地誌府治全圖 沿革表 沿革說 疆域 形勢 城池 公署 山川關鎮、古跡、寺院、津梁、塘堰附見 氏族 風俗 陵墓卷二祠祀志廟壇卷三食貨志田賦 戶口 徭役 榷政關市、雜稅 鹽法 茶法 倉儲 蠲賑 荒政 物產卷四職官志統..
佚名 2025-05-05 -
凡 例
古人著述凡例,即隨事載之書中。《左傳》言凡者,皆凡例也。 明初府州縣誌書成,必推其鄉先生之齒德俱尊者敘之,否則官於其府州縣者也,皆必文優而又有功是書者為之。義取於獨斷,則有自為之,而不讓於鄉先生與官者..
佚名 2025-05-05 -
修輯職名
監修護理四川分巡川東兵備道、重慶府知府 有 慶 漢軍正白旗人 嘉慶丁醜進士 鑒定 署重慶府知府、松潘廳直隸同知 王夢庚 浙江金華府人 嘉慶辛酉選拔 提調校勘 署巴縣事、羅江縣知縣 葉朝采 浙江錢塘縣人 道光乙未進士..
佚名 2025-05-05 -
後敘
江文通之言曰:作史莫難於志,難乎其言必皆征實,而非可以意為也。顧時或隔數十載,地不越數百里,則其爬搜掇拾,於以彰往而詔來也。雖難,猶未甚。若重慶者,南控黔滇,東達荊楚,袤延幾二千里,為西蜀一大都會。我..
佚名 2025-05-05 -
重修《重慶府志》敘
昔子朱子蒞官,先索其地之志觀之,明其利弊,察其人情,因以施之政事,蓋不徒以儒術為經濟也。壬寅秋,庚奉檄權守重慶。重慶,古巴子之國,其地東接夔、萬,北達秦嶺,南通黔中,用以屏障西川,地廣民殷。每虞覆餗曠..
佚名 202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