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昌失寶
徐世昌自命工書,初摹山谷,後宗長公,而腕弱筆俗,實未能工也。好金石,復不辨真贗,聞濰縣陳氏有大保鼎二,一曰「太保作寶鼎」,一曰「太保鼎」,以己爲清之太保也,必欲致之,懸五千金。估人艷之,求於陳氏,舉二鼎入都。厥二鼎爲陳氏藏彜器之下乘,以之儲精小金石,匆促裝置,未遑詳檢,遺二物於其中,陳氏不知也。及至都,卽獻於世昌,世昌大悅,如懸金予之,搜鼎中故紙,二物墜見,金錯銀鏤,光芒照炫,世昌以其微輕之,擲還估人,估人亦不識爲何器,懷之歸,欲估之,而無受者。
有拓工朱姓,持二鼎拓本示予,鼎大逾斗,字畫稚近,未敢目爲眞也。朱姓又以估人持去鼎中所遺二物見告,予立偕之至廠肆,訪估人,索觀二物。估人出示,一奔虎形,長二寸許,中空,首尾俱穿,身刻虎文,朱碧瑩然,背金錯「大攻胥」三篆文。按「胥」,《周官》名「大攻」,則冬官也。《周禮》佚冬官,於此獲知其一,古物之益於學,誠大矣。審此爲周代銅鏁,錯以官名,官家所用,「大攻胥」,掌執者也。一虎首形,方二寸弱,高不盈寸,中空,面凸起,耳鼻口頰,突兀有致,鈿銀片爲文,燦爛晶瑩,背平,中有孔如桃,下端橫鏤銀文,篆書「左徵」二字。頸作橢圓孔,口作扁孔,中如一齒,判分爲二,蓋用以銜環者,此漢銅鋪首也。「左徵」,當亦官名,曾見一漢弩機,正同此文,可以証矣。斯周鎖漢鋪,制作文字,俱精古無倫,識爲眞確,詢值,索百金,亟如數易歸焉。
《辛丙秘苑》,是中华民国初期的“小报之王”所发掘出来的独家新闻,由袁世凯次子袁克文所写,于1919年成书,有10万字。袁克文的《辛丙秘苑》分22期连载于1920年的上海《晶报》三日刊上,专门记载从1911年至1915年这一时期内北京政坛上的人事秘闻。除去《启》和《序》之外,共有篇目30篇,记述的内容包括重大事件的内幕、袁世凯集团一些重要人物的秘闻及对他们的评述、袁家内部的一些事件等,在内容上十分丰富。由于作者与袁世凯的特殊关系,使其在写作时较多地掺进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使得本书的内容除了具有材料上的第一手性之外,同时还被打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从而使得本书面貌显得愈发的复杂与多样。而本书原本欲写二三十万字,但由于作者与《晶报》主编张丹翁因交换古玩闹翻以致中断连载,最终仅仅完成数万字,故此书又可被称为一部腰斩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