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本
1.1治人事天莫若啬。 天唯啬,是以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之法),长生久视之道也。
1.2(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无为也。无为而无不为。
1.3. 绝学无忧。 唯与阿,相去几何? 美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
1.4. 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惊)?宠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去天下矣。
2.1.上士闻道,仅能行于其中。 中士闻道,若闻若无。 下士闻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为道矣。 是以建言有之:明道如昧,夷道(如类,进)道若退。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愉,大方无隅,大器慢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善始且善成。)
3.1.闭其门,塞其兑,终身不侮。 启其兑,塞其事,终身不来。
3.2.大盛若缺,其用不敝。 大盈若盅,其用不穷。大巧若拙,大盛若诎,大直若屈。
3.3.燥胜寒,静胜热,清净为天下正。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不辍。 修之身,其德乃真。 修之家,其德有余。 修之乡,其德乃长。 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溥,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 以此。)
1993年10月湖北荆门郭店一座楚墓中出土的一批楚文字竹简。共804枚。墓主据殉葬耳杯铭文知为“东宫之师”。墓葬时期当为战国中期后段。竹简内容主要是道家、儒家之典籍。道家著作共两种四篇:《老子》甲、乙、丙三篇,均系摘抄,不相重复;简本《老子》的出现,证明《老子》成书甚早。其文中无“绝圣”和“绝仁弃义”等字样,说明道家早期思想无尖锐的反儒倾向。儒家自孔至孟一百多年间思想发展之脉络,因文献不足所造成的缺憾,楚简出土可有所弥补。楚简儒家著作中提出了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性一心殊等观点,成为研究的新的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