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黄元御

上古天真论一

2025-05-25 10:32 读医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初,神农氏母弟封于有熊之国。神农之后,炎帝榆罔之代。有熊国君少典之妃曰附宝,感电光绕斗而有娠。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国于有熊,故号有熊氏,出于公族,故姓公孙氏,长于姬水,又姓姬氏。

神农氏衰,帝与炎帝榆罔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胜之,诸侯尊为黄帝,代神农氏以治天下。在位百年,崩于荆山之阳。

黄帝初生而有神灵,方弱而能言语,幼而徇顺齐整,长而敦厚敏捷,成而羽化登天。成谓道成。

黄帝铸鼎于鼎湖之山,鼎成升天。西汉方士传述此语,意黄帝、老子为道家之祖,尚养生之术,其终当必不死也。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势异耶?人将失之耶?

天师,岐伯。古人百岁不衰,今人半百而衰,此古今时势之异耶?抑人失调摄之法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阴阳,和术数,节饮食,慎起居,不妄作以劳形神,故形神健旺,终其天年,百岁乃去,不伤夭折也。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起居无节,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故半百而衰也。

今时之人,不知养生之法,以酒醪为浆,以妄作为常,起居无节,醉以入房,醉以入房,正其起居无节,起居无节,正其妄作为常也。以淫欲竭其精液,散其天真,不知保盈而持满,时尝劳思而用神,务求快心于当前,遂至戕生于异日,是以早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风随八节,居八方,自正面来,谓之正风,不伤人也,自冲后来者,谓之虚邪贼风,乃伤人也。如冬至后四十六日,天气在北,风自北来,是为正风,风自南来,是谓贼风。义详《灵枢·九宫八风篇》。

上古圣人知道,其教下也,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冬避南风,夏避北风,四时八节,以类推之。恬淡虚无,神宇不扰,真气自然顺从,精神内守,毫无走散,病邪安所从来。是以志闲而少嗜欲,心安而不恐惧,形劳而不倦乏,气从而顺,各从其欲,上下俱足,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不择精粗,任其服不论善恶,乐其俗不争荣辱,高下不相倾慕,其民故曰浑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道合则德全,故百岁不衰。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髮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肾主骨,其荣髮,齿者骨之余,肾气方盛,故齿更而髮长。天一生水,故癸水谓之天癸,阴气始凝,则天癸至。任脉者,八奇经之一,行于身前,为诸阴脉之统领,阴旺则此脉通达。太冲者,八奇经之一,行于身前,为诸经脉之血海。奇经乃十二经之络脉,血生于脾,藏于肝,注于经脉,经脉隆盛,流于络脉,归诸太冲,故血富于冲,为人身血海之一。太冲脉盛,月满而泄,是谓月事。月事初来,阴气盛壮,不后不先,应时而下,地道通畅,故一承雨露,则能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髮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髮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肾气盛满,平均莫溢,故真牙皆生,髮长已极。阳明胃脉行身之前,自面下项而走两足,其经多气多血,少年髮荣而面润者,血以濡之,气以煦之也,阳明脉衰,气血消减,故面焦而髮堕。手之三阳,自手走头,足之三阳,自头走足,三阳俱衰,故面焦而髮白。任脉虚空,冲脉衰少,天癸枯竭,地道不通,故形容敝坏,而无子也。

任主胞胎,缘三阴以任脉为宗。血,阴也,而内含阳气,故温暖而化君火。任脉充盈,血海温暖,则能受妊。以其原于任脉,故名为妊。任脉虚空,血海虚寒,是以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髮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天癸既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敷,故能有子。天癸者,男女肾水之总名也。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髮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髮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气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髮去。

肝主筋,前阴,诸筋之聚,肝木生于肾水,水寒木枯,生气亏败,故筋力消乏,而前阴痿弱也。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惰,天癸尽矣,故髮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五脏六腑皆有精,而总藏于肾,故五脏之精俱盛,而后肾能泻。今五脏皆衰,以至筋骨懈惰,则天癸尽矣,故髮白身重,行步倾斜,而无子也。

肾为水,肾气者,水中之阳,三阳之根也。肾气温升,化生肝木,肝木主生,人老而不生者,肾气之败,而非肾水之亏。髮白面焦,由于三阳之衰,三阳之上衰者,肾气之下虚也。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肾气有余,则生意未枯,老犹生子。然此虽有子,而人之大凡,男不过尽于八八六十四,女不过尽于七七四十九,而天地之精气皆竭,不能生矣。

怀胎生子,精气之交感也。乾为天,坤为地,男应乾,女应坤。乾以中爻交坤则为坎,坤以中爻交乾则为离,坎离者,乾坤所生之男女也。人之夫妇相交,男以精感,而精中有气,是即乾卦之阳爻也,女以气应,而气中有精,是即坤卦之阴爻也。男子之气先至,女子之精后来,则阴包阳而为男,女子之精先来,男子之气后至,则阳包阴而成女,是即坎男离女之义也。《易》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先至者在内,后至者在外,包负不同,故男女殊象也。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有道之人,能延年却老,形体不坏,身年虽寿,实与少壮无异,故能生子。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上古真人,天地在其提携之内,阴阳归其把握之中,呼水中之气以交阳,吸火中之精以交阴,独立而守阳神,年高而有童颜,故能寿敝天地,无有尽时。此其得道长生,所谓却老而全形者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中古至人,德淳而道全,和于阴阳之消长,调于四时之寒温,去尘世而离凡俗,积阴精而全阳神,游行天地之间,形骸常存,视听八达之外,八达与八方同。聪明无蔽,此盖益其寿命而强壮者也,其究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圣人,处天地之中和,顺八风之道理,八风,见《灵枢·九宫八风篇》。调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消除恚嗔于方寸之内,和光同尘,行事不欲离绝于人世,抱真怀朴,举动不欲观美于凡俗,外无事务之劳形,内无思想之害心,以恬愉无竞为务,以优游自得为功,形体不至敝坏,精神不至散失,此虽未必长生,亦可享年百数也。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其次贤人,法则天地之清宁,象似日月之升沉,辨列星辰之盈缩,逆从阴阳之消长,分别四时寒温,效其开阖,将从上古真人合同至道,此亦可使益其年寿,而但有尽时,不能长存也。

《素问悬解》以通行本《素问》81篇的主要内容分为养生、脏象、脉法、经络、孔穴、病论、治论、刺法、雷公问、运气十类、重予编次,并通过调整各篇文字将原散佚的《刺法论》和《本病论》二篇补齐,在原文各段之后均有扼要注释。其注释参考采摭王冰等历代《内经》注家之精论、间附作者本人对《素问》研究之心得。 黄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出生于1705年,逝世于1758年,故居昌邑市黄家辛戈村。他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一代宗师”。

猜你喜欢

  •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液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阴阳妇女,请问其所以然者。卑贱富贵,人之形体所从,群下通使,临事以适道术..

    25 读医 2025-08-02
  •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以气多少,逆皆为厥。问曰:有余者厥耶?答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

    24 读医 2025-08-01
  •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脏最贵。雷公对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脏最贵。帝曰:却念上下经,阴阳从容,子所言贵,最其..

    18 读医 2025-08-01
  •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黄帝在明堂,雷公侍坐。黄帝曰:夫子所通书,受事众多矣。试言得失之意,所以得之,所以失之。雷公对曰:循经受业,皆言十全,其时有过失者,请闻其事解也。帝曰:子年少,智未及邪,将言以杂合耶。夫经脉十二、络脉..

    23 读医 2025-08-01
  •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黄帝曰:呜呼远哉!闵闵乎若视深渊,若迎浮云,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际,圣人之术,为万民式,论裁志意,必有法则,循经守数,按循医事,为万民副。故事有五过四德,汝知之乎?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蒙愚..

    27 读医 2025-08-01
  • 示从容论第七十六

    黄帝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为余言子所长,五脏六腑,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脑髓涕唾,哭泣悲哀,水所从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过失,子务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

    28 读医 2025-08-01
  • 着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至侯王。愿得受树天之度,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日月光,以彰经衡,后世益明,上通神农,着..

    19 读医 2025-08-01
  •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岐伯再拜对曰:明乎哉问也。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帝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岐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帝曰:愿闻其..

    28 读医 2025-08-01
  •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黄帝问曰:天元九窒,余已知之,愿闻气交,何名失守?岐伯曰:谓其上下升降,迁正退位,各有经论,上下各有不前,故名失守也。是故气交失易位,气交乃变,变易非常,即四失序,万化不安,变民病也。帝曰:升降不前,..

    20 读医 2025-08-01
  •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何如预救生灵,可得却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须穷刺法,可以折郁扶运,补弱全真,写盛蠲余,令除斯苦。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

    24 读医 2025-08-01
  •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黄帝问曰: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夫五运之化,或从五气,或逆天气,或从天气而逆地气,或从地气而逆天气,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和其运,调其化,使上..

    22 读医 2025-08-01
  •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黄帝问曰:太虚寥廓,五运回薄,盛衰不同,损益相从,愿闻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帝曰:其不及奈何?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

    28 读医 2025-08-01
  •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闻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贵,先师传之..

    23 读医 2025-08-01
  •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夫子数言谨奉天道,余闻而藏之,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岐伯稽首再拜对..

    23 读医 2025-08-01
  •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因论之。鬼臾区曰:土主甲己,..

    25 读医 2025-08-01
  •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

    23 读医 2025-08-01
  •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黄帝问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岐伯对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

    21 读医 2025-08-01
  •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滑则病狐疝风;涩则病少腹积气。少阴有余皮痹隐轸;不足病肺痹;滑则病肺风疝;涩则病积溲血。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则病脾风疝;涩则病积,心腹时满。阳明有余,病..

    20 读医 2025-08-01
  •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

    24 读医 2025-08-01
  •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常欲何问?帝曰:愿尽闻之。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

    20 读医 2025-08-0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