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黄元御

上古天真论一

2025-05-25 10:32 读医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初,神农氏母弟封于有熊之国。神农之后,炎帝榆罔之代。有熊国君少典之妃曰附宝,感电光绕斗而有娠。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国于有熊,故号有熊氏,出于公族,故姓公孙氏,长于姬水,又姓姬氏。

神农氏衰,帝与炎帝榆罔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胜之,诸侯尊为黄帝,代神农氏以治天下。在位百年,崩于荆山之阳。

黄帝初生而有神灵,方弱而能言语,幼而徇顺齐整,长而敦厚敏捷,成而羽化登天。成谓道成。

黄帝铸鼎于鼎湖之山,鼎成升天。西汉方士传述此语,意黄帝、老子为道家之祖,尚养生之术,其终当必不死也。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势异耶?人将失之耶?

天师,岐伯。古人百岁不衰,今人半百而衰,此古今时势之异耶?抑人失调摄之法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阴阳,和术数,节饮食,慎起居,不妄作以劳形神,故形神健旺,终其天年,百岁乃去,不伤夭折也。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起居无节,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故半百而衰也。

今时之人,不知养生之法,以酒醪为浆,以妄作为常,起居无节,醉以入房,醉以入房,正其起居无节,起居无节,正其妄作为常也。以淫欲竭其精液,散其天真,不知保盈而持满,时尝劳思而用神,务求快心于当前,遂至戕生于异日,是以早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风随八节,居八方,自正面来,谓之正风,不伤人也,自冲后来者,谓之虚邪贼风,乃伤人也。如冬至后四十六日,天气在北,风自北来,是为正风,风自南来,是谓贼风。义详《灵枢·九宫八风篇》。

上古圣人知道,其教下也,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冬避南风,夏避北风,四时八节,以类推之。恬淡虚无,神宇不扰,真气自然顺从,精神内守,毫无走散,病邪安所从来。是以志闲而少嗜欲,心安而不恐惧,形劳而不倦乏,气从而顺,各从其欲,上下俱足,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不择精粗,任其服不论善恶,乐其俗不争荣辱,高下不相倾慕,其民故曰浑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道合则德全,故百岁不衰。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髮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肾主骨,其荣髮,齿者骨之余,肾气方盛,故齿更而髮长。天一生水,故癸水谓之天癸,阴气始凝,则天癸至。任脉者,八奇经之一,行于身前,为诸阴脉之统领,阴旺则此脉通达。太冲者,八奇经之一,行于身前,为诸经脉之血海。奇经乃十二经之络脉,血生于脾,藏于肝,注于经脉,经脉隆盛,流于络脉,归诸太冲,故血富于冲,为人身血海之一。太冲脉盛,月满而泄,是谓月事。月事初来,阴气盛壮,不后不先,应时而下,地道通畅,故一承雨露,则能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髮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髮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肾气盛满,平均莫溢,故真牙皆生,髮长已极。阳明胃脉行身之前,自面下项而走两足,其经多气多血,少年髮荣而面润者,血以濡之,气以煦之也,阳明脉衰,气血消减,故面焦而髮堕。手之三阳,自手走头,足之三阳,自头走足,三阳俱衰,故面焦而髮白。任脉虚空,冲脉衰少,天癸枯竭,地道不通,故形容敝坏,而无子也。

任主胞胎,缘三阴以任脉为宗。血,阴也,而内含阳气,故温暖而化君火。任脉充盈,血海温暖,则能受妊。以其原于任脉,故名为妊。任脉虚空,血海虚寒,是以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髮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天癸既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敷,故能有子。天癸者,男女肾水之总名也。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髮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髮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气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髮去。

肝主筋,前阴,诸筋之聚,肝木生于肾水,水寒木枯,生气亏败,故筋力消乏,而前阴痿弱也。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惰,天癸尽矣,故髮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五脏六腑皆有精,而总藏于肾,故五脏之精俱盛,而后肾能泻。今五脏皆衰,以至筋骨懈惰,则天癸尽矣,故髮白身重,行步倾斜,而无子也。

肾为水,肾气者,水中之阳,三阳之根也。肾气温升,化生肝木,肝木主生,人老而不生者,肾气之败,而非肾水之亏。髮白面焦,由于三阳之衰,三阳之上衰者,肾气之下虚也。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肾气有余,则生意未枯,老犹生子。然此虽有子,而人之大凡,男不过尽于八八六十四,女不过尽于七七四十九,而天地之精气皆竭,不能生矣。

怀胎生子,精气之交感也。乾为天,坤为地,男应乾,女应坤。乾以中爻交坤则为坎,坤以中爻交乾则为离,坎离者,乾坤所生之男女也。人之夫妇相交,男以精感,而精中有气,是即乾卦之阳爻也,女以气应,而气中有精,是即坤卦之阴爻也。男子之气先至,女子之精后来,则阴包阳而为男,女子之精先来,男子之气后至,则阳包阴而成女,是即坎男离女之义也。《易》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先至者在内,后至者在外,包负不同,故男女殊象也。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有道之人,能延年却老,形体不坏,身年虽寿,实与少壮无异,故能生子。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上古真人,天地在其提携之内,阴阳归其把握之中,呼水中之气以交阳,吸火中之精以交阴,独立而守阳神,年高而有童颜,故能寿敝天地,无有尽时。此其得道长生,所谓却老而全形者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中古至人,德淳而道全,和于阴阳之消长,调于四时之寒温,去尘世而离凡俗,积阴精而全阳神,游行天地之间,形骸常存,视听八达之外,八达与八方同。聪明无蔽,此盖益其寿命而强壮者也,其究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圣人,处天地之中和,顺八风之道理,八风,见《灵枢·九宫八风篇》。调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消除恚嗔于方寸之内,和光同尘,行事不欲离绝于人世,抱真怀朴,举动不欲观美于凡俗,外无事务之劳形,内无思想之害心,以恬愉无竞为务,以优游自得为功,形体不至敝坏,精神不至散失,此虽未必长生,亦可享年百数也。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其次贤人,法则天地之清宁,象似日月之升沉,辨列星辰之盈缩,逆从阴阳之消长,分别四时寒温,效其开阖,将从上古真人合同至道,此亦可使益其年寿,而但有尽时,不能长存也。

《素问悬解》以通行本《素问》81篇的主要内容分为养生、脏象、脉法、经络、孔穴、病论、治论、刺法、雷公问、运气十类、重予编次,并通过调整各篇文字将原散佚的《刺法论》和《本病论》二篇补齐,在原文各段之后均有扼要注释。其注释参考采摭王冰等历代《内经》注家之精论、间附作者本人对《素问》研究之心得。 黄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出生于1705年,逝世于1758年,故居昌邑市黄家辛戈村。他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一代宗师”。

猜你喜欢

  • 三部九候论十二

    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余愿闻要道,以属子孙,传之后世,著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泄,令合天道,必有终始,上应天光星辰历纪,下副四时五行,贵贱更互,冬阴夏阳,以人应之奈..

    1 读医 2025-05-25
  • 经脉别论十一

    黄帝问曰: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百族之生,二气相合,而有其形,因彼万变..

    0 读医 2025-05-25
  • 卷二 脉法

    经脉别论十一三部九候论十二平人气象论十三脉要精微论十四

    1 读医 2025-05-25
  • 宣明五气十

    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是谓五入。五味各有所入之脏。五味所禁,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是..

    2 读医 2025-05-25
  • 脏气法时论九

    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歧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合人形者,统脏腑经络,一切形..

    1 读医 2025-05-25
  • 五脏生成论八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髮也,其主脾也。心主脉,血行脉中。色者血之外华,故合脉而..

    1 读医 2025-05-25
  • 五脏别论七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或以脑髓肠胃为脏,或又以为腑。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

    2 读医 2025-05-25
  • 十二脏相使论六

    旧名灵兰秘典。以篇末误重气交变论,结文有藏之灵兰之室一语,王冰因改此名。新校正引全元起本原名。十二脏相使,义取篇首“愿闻十二脏之相使”名篇。奇病论: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即谓此篇。今故改从原名。黄帝问..

    2 读医 2025-05-25
  • 卷二 脏象

    十二脏相使论六五脏别论七五脏生成论八脏气法时论九宣明五气十

    0 读医 2025-05-25
  • 阴阳应象论五

    旧名大论。按:大论俱在五运六气,此无其例。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治病必求于本。阴阳,天地之大道也,万物之主..

    0 读医 2025-05-25
  • 生气通天论四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人物之生,原通于天。自古及今,人物错出,所以通于天者,以其生育之本,本乎阴阳。阴阳之在人物,则为人物..

    0 读医 2025-05-25
  • 金匮真言论三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风随八节,而居八方,所居之处,正面为实,冲后为虚。冲后,对面。八方之风,自正面来者,为正风,不伤人也,自冲后来者,谓..

    0 读医 2025-05-25
  • 四气调神论二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髮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属木而主生,阳气舒布,此谓发陈。言..

    1 读医 2025-05-25
  • 卷一 养生

    上古天真论一四气调神论二金匮真言论三生气通天论四阴阳应象论五

    1 读医 2025-05-25
  • 新刻叙

    昔唐太仆王冰注《素问》,精勤博访,历十二年方臻理要,宋光禄卿林亿辈典校旧文,犹或议之,盖将阐扬至道,羽翼微言,固若斯之难也。迄今披览遗编,综观体要,未尝不叹其研精于经者深,而为功于世者大也。然或条绪未..

    1 读医 2025-05-25
  •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臣闻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者,往圣之先务,求民之瘼(瘼病也),恤民之隐(隐痛苦也。)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黄帝之御极也,以理身绪余治天下。坐于明堂之上,临观八极,考建五常,以谓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

    2 读医 2025-05-25
  • 《黄帝内经素问》序

    启玄子王冰撰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孔安国序《尚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班固《汉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

    0 读医 2025-05-25
  • 卷下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果子生食生疮。果子落地经宿,虫蚁食之者,人大忌食之。生米停留多日,有损处,食之伤人。桃子多食令人热,仍不得入水浴,今人病淋沥寒热病。杏酪不熟,伤人。梅多食,坏人齿。李不可多食..

    23 读医 2025-04-21
  • 卷下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自非服药炼液、焉能不饮食乎?切见时人,不闲调摄,疾疢竞起;若不因食而生,苟全其生,须知切忌者矣。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

    24 读医 2025-04-20
  • ·卷下 杂疗方第二十三

    杂疗方第二十三:退五脏虚热,四时加减柴胡饮子方:冬三月加柴胡八分白朮八分陈皮五分大腹槟榔四枚并皮子用生姜五分桔梗七分春三月加枳实减白朮共六味夏三月加生姜三分枳实五分甘草三分共八味秋三月加陈皮三分共六味..

    26 读医 2025-04-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