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通史 / 傅乐成

新版自序

2025-05-26 15:36 中国通史

今年春天,大中国图书公司薛颂留先生与我商量,希望我把我的《中国通史》,再作增订;增订后决意重新排版,加人名地名及书名号,并力求印刷及纸张的改进。我对他这种求进步革新的想法,有点儿感到意外,因此欣然答应。

本书曾在1968年增订过一次,改正了其中若干小错。我在增订本《自序》中说过:硬把编排已就的章节字句中,加入若干文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次的增订,也遭遇同样的困难。因为章节的限制,除非完全重写,简直无法作大幅度的更动,这一点要请读者原谅。这次增订,对原来的内容几乎完全保留。所加添的,主要仅是我个人对历史人物或事实的若干意见。这些意见,大部是我近十年来所作的历史研究的一些心得,老实说,也多半卑之无甚高论,较之成一家之言的著作如钱宾四先生的《国史大纲》等,还差得远。

本书的这次增订,帮助我最多的是周云锦棣。她为本书加列人名、地名及书名号,并誊清许多零散的增补文字,这些都是极其烦琐的事。她的热心,令我感激不已。此外承周庆光老师赐题封面,顿使本书增加不少光彩。庆光师是我高中时代的校长,道德学问,为世楷模,也是我平生最仰慕的良师。回忆抗战期间,他主持母校国立第三中学,以学校为家庭,爱学生如子弟。如果没有他的教诲,我能否有今天的这点儿程度,实不敢说。今庆光师已寿登八旬,而我因久病,常有人生如寄的感觉。此时能得到恩师的墨宝,使我获得无比的欢欣鼓舞,现在就以此书权充献给他老人家的寿礼吧!

1977年傅乐成序于台北

傅乐成撰,(上下册)上探旧石器时代,下至1912年清帝退位,凡六十余万言。文字浅近平易,不做繁征博引,叙说清晰,见解持正,数千年中国史事之此伏彼起,重要节点,前因后果,俱在目前。意在使读者对中国历史有一较为清晰而客观的概念。全书重心有四:政治社会的变迁;对外关系;各种制度的演进;学术思想的渊流。所据资料有三:历朝旧史;近代学人的研究成果;作者的读史心得。对所据资料的整理及叙述,力求忠实谨慎,缺乏实证的见解和过分主观的议论,均不予采用。

猜你喜欢

  • ●自序

    (上缺)见取其灭亡之祸矣,无或爽也。臣也某公、某卿,吾所素习也;廉既见其荣及后人矣,贪亦见其灾逮夫身矣,无少忒也。某政也善,则民聚;不善,则民散。某法也良,则国安;不良,则国危。莫不操若符券,应如影响..

    9 续补明纪编年 2025-05-27
  • 第二十八章 明清的宗教与学术

    一、宗教(一)佛道与回教佛教至唐末五代,诸宗衰微,惟禅宗以不重形式,而能避过唐武宗、后周世宗的两次浩劫,独步于晚唐五代。至宋,佛教在历朝帝王的保护下,禅宗及其他诸宗均大师辈出,颇有复兴之象。但在徽宗时..

    6 中国通史 2025-05-26
  • 第二十七章 明清的制度

    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一)内阁制的演进明代的中央官制,可以简称为内阁制。这种制度,形式上虽是上承宋元而加以损益,但其精神却是划时代的。它的特点,是在维持君主的绝对专制,把旧日的相权,完全剥夺。它使君..

    9 中国通史 2025-05-26
  • 第二十六章 清帝国的乱亡

    一、清室的衰落(一)嘉道时期的内乱嘉庆时期(1796~1820),是清帝国衰落的起点,但其种因则始自乾隆的后期。前面已经说过,清高宗晚年,因信任和珅,政治日益腐败,苗乱及白莲教之乱接踵而起;而满洲八旗的士兵,..

    11 中国通史 2025-05-26
  • 第二十五章 清的入主及其盛世

    一、清的统一(一)南明的灭亡清室入北京后,立即遣将追击流寇,李自成率众西窜,由山西至陕西,据潼关以自保。清以英亲王阿济格及豫亲王多铎分途追击,先定畿南及山西地。顺治二年(1645),多铎等攻破潼关,自成弃..

    8 中国通史 2025-05-26
  • 第二十四章 明代的政治

    一、明初的政局(一)太祖的规划明是唐以后中国的自治统一时代,其国势的强盛,远非宋代可比。北宋时,东北则燕云未复,西北则夏人倔强,北方的关塞之险,整个落入外族之手,乃至不得不纳币媚敌,以求苟安。南宋的衰..

    6 中国通史 2025-05-26
  • 第二十三章 元帝国的组织

    一、开国规模(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元朝的政治规模,大致是在世祖时奠定的。世祖以前的太祖、太宗、宪宗时代,蒙古人忙于南进西征,日以开疆辟土为务。虽然太宗信任辽人耶律楚材,定立若干典制,但事实上其政治组..

    11 中国通史 2025-05-26
  • 第二十二章 宋的制度与学术

    一、政府与军队(一)中央政府宋初的中央官制,名义上承袭唐制,诸如三省、九寺、诸监、御史台等重要机关,表面莫不与唐代相同。但这些机关首长的实权,有的却名不副实,与唐代前期三省制在正常实施状态下的各机关的..

    6 中国通史 2025-05-26
  • 第二十一章 南宋与外族

    一、宋金的和战(一)高宗的乞和徽宗宣和末,各地人民困于苛政,时有暴动。其后金人入寇,京师沦陷,到高宗南奔扬州时,黄河南北以及陕西之地,几乎全陷于金;而南方地区,盗匪猖獗,秩序极其紊乱。当时宋的政权,可..

    8 中国通史 2025-05-26
  • 第二十章 北宋与外族

    一、北宋的外患(一)宋的国策及其影响宋自太祖代周,定都开封(今河南开封市),下传八帝至钦宗,于靖康二年(1127)为金人俘虏北去。同年,高宗即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县),改元建炎。其后,又徙都于临安(今浙江..

    10 中国通史 2025-05-26
  • 第十九章 五代与十国

    一、五代十国的形成(一)名称与地域梁太祖朱全忠篡唐后,初都开封(即汴州,开平元年升为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开平三年(909),迁都洛阳。当时关中地区,因连年丧乱,残破不堪,业已失去主宰全国的条件;政治..

    9 中国通史 2025-05-26
  • 第十八章 唐代的宗教与学术

    一、佛教(一)佛教的宏布中国的传统思想,着重于解决现实的人生问题,出世的宗教思想,自古就不发达。古代的儒家竭力避免谈及天命鬼神一类的事。西汉儒家虽然喜谈天变灾异,但对于鬼神的崇拜,尚有一段距离。西汉以..

    9 中国通史 2025-05-26
  • 第十七章 唐代的制度

    一、中央政府(一)三省制的演进初唐的各种制度,大体是承袭隋朝的,这一点颇像汉初的承袭秦制。中央政府的各种职官,诸如三公、三师、三省、九寺、诸监、御史台等,其组织及职掌,莫不沿袭隋制。高祖时固然是率由旧..

    9 中国通史 2025-05-26
  • 第十六章 安史之乱以后的唐帝国

    一、藩镇的割据(一)藩镇的强大唐的由盛世突然步入衰运,关键在于安史之乱。这场大叛乱虽被讨平,但它给予唐帝国的创痛,真是至深且巨。它直接间接遗留的若干困难症结,使唐室始终无法解决;不特促进唐帝国的衰落与..

    9 中国通史 2025-05-26
  • 第十五章 盛唐的武功

    一、突厥铁勒的平定(一)东突厥盛唐时代的对外战争,大体可以说总是胜利的;自然其间也不免遭受若干顿挫,但不足以影响唐帝国的整个成就与荣誉。凭了多次煊赫的武功,唐帝国的版图扩展到空前的大。这些武功的绝大部..

    7 中国通史 2025-05-26
  • 第十四章 盛唐的内政

    一、太宗贞观之治(一)太宗的即位(玄武门之变)这里所说的盛唐,大致指从太宗贞观初年,中经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直到玄宗天宝末年的一段时间,共有一百二十多年之久,正是唐帝国的极盛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唐..

    12 中国通史 2025-05-26
  • 第十三章 隋帝国的兴亡

    一、隋的建国规模(一)文帝的政绩隋自统一后,国势直线上升,声威远播,府库的充裕为亘古所未有;直到炀帝(文帝子)初年,富强达于极点。其后因炀帝的纵欲,使国家走上乱亡之途,总计隋的盛世,前后不过二十余年。..

    5 中国通史 2025-05-26
  • 第十二章 南北朝的社会

    一、社会阶级(一)世族阶级的形成南北朝的社会,有着严格的阶级区划,大体说来,可分四个阶层:上者为士人,其次为平民,再次为部曲,最下为奴隶。士人阶级中又有世族(亦称士族)与寒门之分,世族是社会的最上层,..

    8 中国通史 2025-05-26
  • 第十一章 南北朝的对峙

    一、南北朝的形成(一)晋末内乱与刘裕崛起淝水战后,谢安死,会稽王道子专政。孝武帝对道子的专擅渐感不满,乃选拔时望,出镇大藩,以牵制道子。他于太元十五年(390)以皇后兄王恭为兖州刺史,镇京(今江苏镇江市..

    8 中国通史 2025-05-26
  • 第十章 五胡乱华与晋室偏安

    一、晋政的败坏(一)晋初的颓风晋武帝于太康元年(280)平吴后,论理天下一统,应有一番新兴气象,但事实大谬不然,举国上下竟浸润在一种奢侈腐败的暮气中。造成这种暮气的原因很多,而武帝的耽于淫逸,则是其主要..

    5 中国通史 2025-05-2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