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黄元御

痿论三十四

2025-05-27 10:28 读医

黄帝问曰:五脏使人痿何也?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躄也。

肺主气而化津,皮毛、血脉、筋膜、肌肉、骨髓,分主于五脏,而皆肺气肺津之所充灌也。故肺热叶焦,不能滋润皮毛,则皮毛虚弱急薄。由皮毛而内,推之筋脉骨肉,皆失荣养,着于何处,则生痿躄之疾也。

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胫纵而不任地也。

心气热则君火上炎,下脉厥逆而上,上则下脉阳虚,虚则生脉痿之疾。脉痿则枢纽断折,足胫纵缓,而不能任地也。

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

肝胆表里,肝气热则相火上炎,胆泄口苦,筋膜枯干,干则筋膜急挛,发为筋痿也。

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脾胃表里,脾气热则金土枯燥,胃干而渴,胃从阳明燥金化气。肌肉不仁,发为肉痿也。

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肾脉贯脊,腰者,肾之府也,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帝曰。何以得之?歧伯曰:肺者,脏之长也,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

五脏皆受气于肺,肺者,五脏之长,心之华盖也。有所失亡而不存,或有所营求而不得,则心急火炎,气喘而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缘肺金枯燥,不能化气生津,灌溉五脏,是以成痿耳。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

心为丁火,膀胱为壬水,本相合也,合则膀胱之胞,爰有络脉,通于心中,是谓胞络。心主喜,悲哀太甚,伤其心神,丁壬不交,则胞络绝矣。心主脉,脉舍血,血藏于肝,火之热者,木之温气所化,故心火生于肝木。而肝木实生于壬水,水生而化木,是阴升而化阳也。阴升而化阳,故血随木升,行于脉中,而不下泄。胞络既绝,丁壬不交,则木郁而阳陷,故阳气内动。郁动不已,陷冲前窍,在女子则为血崩,在男子则为溺血,是以病发则心下崩决,数溲血也。盖脉者,血之堤防,木陷血积,泄于溺孔,是即河水冲决,堤防崩溃之义也,而崩溃之原,则在心下,以心主脉也,故谓之心下崩。《本病》,古书。营血陷亡,故大经空虚。血亡则肌肉失养,麻痹不仁,经络堙阻,传为脉痿也。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

思想无穷,而所愿不得,意思淫泆于外,则相火升泄,阳根不密,加以入房太甚,泄其肾气,水寒木萎,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白淫者,白物淫衍,流溢而下,即男女带浊之疾也。《下经》,古书。肝使内者,色过而肝伤也。

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

渐,习染也,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水有所留,居处湿润,人感其气,传染于身,则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肉痿者,得之湿地之外淫也。

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

有所远行劳倦,途大热而燥渴,渴则阳气燔蒸而内伐,内伐则热气舍于肾部。肾者水脏也,其主骨髓,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软不能任身,发为骨痿。骨痿者,生于大热之内烁也。

帝曰:何以别之?歧伯曰: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肺主皮毛,其色白,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主脉,其色赤,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络脉,经脉之浮者也。肝主筋,其色苍,肝热者,色苍而爪枯。爪者,筋之余也。脾主肉,其色黄,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蠕动,虫动貌也。肾主骨,其色黑,肾热者,色黑而齿槁。齿者,骨之余也。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阳明者,脏腑之海,主滋润宗筋,宗筋,诸筋之总也。诸筋者,皆属于节,五脏生成论语。骨节联属,则机关便捷,故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主渗灌溪谷,气穴论: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之脉,总宗筋之会,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冲、任、督、跷九脉,皆会于前明。会于阳明之气街,阳明动脉,在骽腹之交。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带脉环腰如带,总束诸脉者。而络于督脉,督脉在背,诸脉之纲。阳明虚则宗筋纵缓,带脉不能收引,诸筋松懈,故足痿不用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气,则病已矣。帝曰:善。

五脏之脉五腧,曰井荥俞经合。六腑之脉六腧,曰井荥俞原经合。诸经之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治痿虽独取阳明,而脉肉筋骨,各有所主,如脉痿则兼治手少阴,肉痿则兼治足太阴,筋痿则兼治足厥阴,骨痿则兼治足少阴。各补其荥穴,以滋经阴,通其腧穴,以泄经热,调其虚实,使阳不偏实,阴不偏虚,和其逆顺,使阳气顺降,阴气逆升,筋脉骨肉各以其自王之时受气,则病已矣。

《素问悬解》以通行本《素问》81篇的主要内容分为养生、脏象、脉法、经络、孔穴、病论、治论、刺法、雷公问、运气十类、重予编次,并通过调整各篇文字将原散佚的《刺法论》和《本病论》二篇补齐,在原文各段之后均有扼要注释。其注释参考采摭王冰等历代《内经》注家之精论、间附作者本人对《素问》研究之心得。 黄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出生于1705年,逝世于1758年,故居昌邑市黄家辛戈村。他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一代宗师”。

猜你喜欢

  • 校余偶识 清·冯承熙撰

    第一卷养生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病论 第六卷 节第七卷刺法 第八卷刺法 第九卷雷公问 第十卷运气 第十一卷运气 第十二卷运气 第十三卷运气

    2 读医 2025-05-29
  • 卷十三 运气 六元正纪大论八十一

    黄帝问曰: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夫五运之化,或从天气,或逆天气,或从天气而逆地气,或从地气而逆天气,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和其运,调其化,使上..

    1 读医 2025-05-29
  • 卷十二 运气 至真要大论八十

    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化何如?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岐伯再拜对曰:明乎哉问也!此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道之所生,工之所疑也。上合昭昭谓司天,下合冥冥谓在..

    2 读医 2025-05-29
  • 五常政大论七十九

    黄帝问曰:太虚寥廓,五运回薄,衰盛不同,损益相从,愿闻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回薄者,回旋而薄迫也。以其衰盛不同,故有损益相殊..

    2 读医 2025-05-29
  • 气交变大论七十八

    六微旨论:言人者,求之气交。气有胜复,胜复之作,有用有变。此论专言气交之变,故取名如此。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愿..

    2 读医 2025-05-29
  • 卷十一 运气

    气交变大论七十八五常政大论七十九

    2 读医 2025-05-29
  • 六微旨大论七十七

    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夫子数言谨奉天道,余闻而藏之,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帝欲尽闻运..

    2 读医 2025-05-29
  • 五运行大论七十六

    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明堂,王者布政之堂。天纲,北斗,正斗纲所建,以占天时也。八极即八方,观八方分野,以察地理..

    2 读医 2025-05-29
  • 天元纪大论七十五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天有五行,御南北东西中之五位,以生寒暑..

    2 读医 2025-05-29
  • 六节脏象论七十四

    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问义详下文。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周天三..

    2 读医 2025-05-29
  • 卷十 运气

    六节脏象论七十四天元纪大论七十五五运行大论七十六六微旨大论七十七

    2 读医 2025-05-29
  • 解精微论七十三

    黄帝坐明堂,雷公请曰:臣受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兹行治。人之形体,有贤不肖,所从群下,通使临事,以适道术,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阴阳妇女,卑贱富贵,谨闻命矣,请问..

    3 读医 2025-05-29
  • 方盛衰论七十二

    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阳归春夏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气有多少,逆皆为厥。阳从左升,春夏之令也,阴从右降,秋冬之令也。老者如..

    3 读医 2025-05-29
  • 征四失论七十一

    黄帝坐明堂,雷公侍坐。黄帝曰:夫子所通书受事众多矣,试言得失之意,所以得之?所以失之?雷公对曰:循经受业,皆言十全,其时有过失者,愿闻其事解也。帝曰:子年少智未及耶?将言以杂合耶?夫经脉十二,络脉三百..

    3 读医 2025-05-29
  • 疏五过论七十

    黄帝曰:呜呼远哉!闵闵乎若视深渊,若迎浮云,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际。圣人之术,为万民式,论裁志意,必有法则,循经守数,按循医事,为万民副,故事有五过四德,汝知之乎?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

    2 读医 2025-05-29
  • 示从容论六十九

    黄帝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汝受术诵书,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为余言子所长。五脏六腑,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此皆人之所生,治之过失,子务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为世所怨。及于比类,通合道理,..

    3 读医 2025-05-29
  • 著至教论六十八

    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治侯王。愿得受天之度,四时阴阳,合之星辰与日月光,以彰经术,后世益明,上通神农,著至..

    2 读医 2025-05-29
  • 阴阳类论六十七

    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脏最贵?雷公对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脏最贵。帝曰:却念《上下经》、《阴阳》、《从容》..

    3 读医 2025-05-29
  • 卷九 雷公问

    阴阳类论六十七著至教论六十八示从容论六十九疏五过论七十征四失论七十一方盛衰论七十二解精微论七十三

    2 读医 2025-05-29
  • 刺腰痛六十六

    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足太阳正经于郄中出血,春无见血。足太阳脉自头下项,挟脊抵腰,贯臀过髀枢,下合腘中,故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太阳正经于郄中出血,即委中也。春无见血,水衰于春..

    2 读医 2025-05-2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