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黄元御

厥论三十五

2025-05-27 10:33 读医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阳气衰于下,则阴盛而生寒,故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阳盛而生热,故为热厥。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

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阴败阳胜,则阳侵阴位,而足下热也。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岐伯曰:阴气起于足五指之里,阳脉者,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阴气起于足五指之里,阳脉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阳败阴胜,则阴夺阳位,从五指而至膝上寒也。其寒也,不从外来,皆从内生也。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精气滋下,下气上争,不能复,邪气因从之而上也。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

太阴阳明同主四肢,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会合也。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太阴不及阳明之多者,阳升而阴降也。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阳明不及太阴之盛者,阴长而阳藏也。寒厥之原,以此人者气质盛壮,当狄冬阳藏之时,而入房不节,夺于所用,精气溢下,泄其阳根,下焦肾气,纷争于上,不能归复,寒水之邪气,因从之而上。寒气在中,水邪侮土,太阴湿盛,阳明气衰,不能充养四肢而渗淫其经络,久而阳气日损,阴气独在,四肢禀之,故手足为之寒也。

帝曰:热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也。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故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慓悍,肾气日衰,阳气独胜,热遍于身,故手足为之热也。

酒性辛热升散,酒入于胃,外走络脉,则络脉满而经脉虚。络脉为阳,经脉为阴,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同气相投,传于阳明之腑,胃土燥热而不和。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胃腑燥热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脾无津液可行,不能营渗其四肢,故成热厥。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酒食未化,中气壅阻,此正水火分离,精神不交之会,中气不运,则水火不交。而肾精溢涩,阳根愈腾,相火上至中宫,堙阻土位,热气聚于脾中,不得散布,加之酒气与谷气相薄,迫也。热盛于中,故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既盛,而慓悍之性,煎熬肾阴,肾气日衰,阳气独胜,腑脏肢节,一派邪热熏蒸,热遍于身,故手足为之热也。

帝曰: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歧伯曰:阳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

阳降阴升,是其常也。阳气盛于上,是阳气之上逆,则阳不归根而下虚。阳气下虚,寒湿必动,肝脾郁陷,则腹胀满。阳气上升,则下焦阴气重上,而邪气于是上逆,逆则升逼清道,而阳气散乱,阳气散乱,神明纷扰,则不知人也。

帝曰:善。愿闻六经之厥状病能也。岐伯曰:巨阳之厥,则首肿头重,足不能行,发为眴仆。

足太阳经行身之背,起目内眦,自头走足,巨阳之厥,经气上逆,则首肿头重,

足不能行。上实下虚,发为眩晕,而颠仆也。

阳明之厥,则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癫疾欲走呼,妄见而妄言。

足阳明经行身之前,起鼻交额,自头走足,阳明之厥,经气上逆,则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癫疾欲走呼,妄见而妄言,阳明脉解所谓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妄言骂詈,不避亲疏是也。

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骨行)不可以运。

足少阳经行身之侧,起目锐眦,自头走足,少阳之厥,经气上逆,则暴聋,颊肿而热,脉循耳后,下加颊车,下行而化相火故也。胁痛,(骨行)酸不可以运动也。脉循胁里,下辅骨也。

太阴之厥,则腹满(月真)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

足太阴经行身之前,自足走胸,太阴之厥,则经气下陷,脾陷肝遏,腹满(月真)胀,疏泄失政,后窍不利。脾湿传胃,胃气上逆,则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也。

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痛。

足少阴经行身之后,自足走胸,少阴之厥,则经气下陷,唇舌失滋,是以口干。风木遏郁,是以溺赤。湿郁为热。水泛土湿,是以腹满。寒水凌火,是以心痛也。

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阴缩肿,(骨行)内热,好卧屈膝。

足厥阴经行身之侧,自足走胸,厥阴之厥,则经气下陷,少腹痛胀,泾溲不利,风木郁陷,而贼脾土,不能疏泄水道也。阴器缩肿,(骨行)骨内热,脉循(骨行)骨,过阴器也。好卧而屈膝也。肝木克土,土困则好卧。肝主筋,肝陷筋缩,则屈膝也。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不盛不虚,则以寻常疏通经络之法取之,此总言诸厥之治法也。

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

太阳厥逆,头重足轻,故僵仆。寒水上行,藏气失政,故呕血善衄。治主病者,治其主病之经穴也。下同。

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治主病者。

阳明厥逆,胃气上壅,肺金莫降,故发喘咳。胆木拔根,故生惊怯。阳明不降,收敛失政,故作呕衄也。

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

少阳厥逆,筋膜挛缩,机关不利,行则腰痛,故不可行,顾则项痛,故不可顾。相火内郁,而发肠痈,则不可治。胆木拔根,而生惊者,戊土被贼,是以死也。

太阴厥逆,(骨行)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

太阴厥逆,土陷木遏,筋膜短缩,故(骨行)骨急挛。肝木陷而胆木逆,上冲胃口,故心痛引腹也。

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水,治主病者。

少阴厥逆,水旺土湿,胃逆脾陷,故上为虚满呕变,变,灾也。下为泄利清水也。

厥阴厥逆,足挛腰痛,虚满,前闭,谵言,治主病者。

厥阴厥逆,肝陷筋缩,故足挛腰痛。乙木贼土,故腹胁虚满。木郁不能疏泄水道,故前窍闭涩。风动血挠,神魂不谧,是以谵言也。

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三阴俱逆,湿土风木癸水齐陷,下窍堵塞,不得前后。二便不通。中脘阳虚,四肢失禀,使人手足寒冷。不过三日则死,阳气全败也。

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

手太阳厥逆,其脉自目锐眦入耳中,故耳聋泣出。循头上项,故项不可以顾。脉连足太阳,足太阳挟脊抵腰,故腰不可以俯仰也。

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痉,治主病者。

手阳明少阳厥逆,其脉皆循喉咙,入缺盆,故发喉痹嗌肿,头项强直而为痉也。

手太阴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

手太阴厥逆,肺气上冲,故虚满而咳,善呕涎沫也。

手少阴心主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

手少阴心主厥逆,其脉皆上挟咽喉,故心痛引喉。君相二火上炎,故身热。心主为相火。火泄神亡,故死也。

《素问悬解》以通行本《素问》81篇的主要内容分为养生、脏象、脉法、经络、孔穴、病论、治论、刺法、雷公问、运气十类、重予编次,并通过调整各篇文字将原散佚的《刺法论》和《本病论》二篇补齐,在原文各段之后均有扼要注释。其注释参考采摭王冰等历代《内经》注家之精论、间附作者本人对《素问》研究之心得。 黄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出生于1705年,逝世于1758年,故居昌邑市黄家辛戈村。他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一代宗师”。

猜你喜欢

  •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法第二十二

    此第十卷,第二十二篇,凡四十八证,前三阴三阳篇中,悉具载之。卷内音释,上卷已有。方此以下诸方,于随卷本证下虽已有,缘止以加减言之,未甚明白,似于览者检阅未便,今复校勘,备列于后∶桂枝加葛根汤主之(熊校..

    19 读医 2025-09-26
  •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法第二十一

    大法,秋宜下。秋时阳气下行,则邪亦在下,故宜下。凡服下药,(赵本作“凡可下者”)用汤胜丸,(赵本有“散”字)中病即(赵本作“便”)止,不必尽剂也。汤之为言荡也,涤荡肠胃,溉灌脏腑,推陈燥结,却热下寒,..

    13 读医 2025-09-26
  •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法第二十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赵本有“则”字)不可下,下之则心下痞硬。阳微下之,阳气已虚,阴气内甚,..

    15 读医 2025-09-26
  •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七

    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赵本有“柴胡桂枝汤方”详见卷十)胃为水谷之海,津液之主。发汗多,亡津液,胃中燥,必发谵语;此非实热,则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

    14 读医 2025-09-26
  •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法第十六

    大法,春夏宜发汗。春夏阳气在外,邪气亦在外,故可发汗。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出以(赵本作“似”)然,一时间许,亦(赵本医统本并作“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赵本作“离”)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

    18 读医 2025-09-26
  •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五

    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诸不可汗、不可下,病证药方,前三阴三阳篇中,经注已具者,更不复出;其余无..

    15 读医 2025-09-26
  • 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第十四

    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赵本注∶“一作眵”)膝胫拘急者,烧散主之。大病新瘥,血气未复,余热未尽,强合阴阳,得病者名曰易。男子病新..

    16 读医 2025-09-26
  •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三

    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名曰霍乱。(赵本作“此名霍乱”)三焦者,水谷之道路。邪在上焦,则吐而不利;邪在下焦,则利而不吐;邪在中焦,则既吐且利。以饮食不节,寒热不调,清浊相干,阴阳乖隔,遂成..

    21 读医 2025-09-26
  •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二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邪传厥阴,则热已深也。邪自太阳传至太阴,则腹满而嗌干,未成渴也;邪至少阴者,口燥舌干而渴,未成消也;至厥阴成消渴者,热甚能消水故..

    23 读医 2025-09-26
  •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一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为病,脉微细,为邪气传里深也。卫气行于阳则寤,行于阴则寐。邪传少阴,则气行于阴而不行于阳,故但欲寐。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

    15 读医 2025-09-26
  •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第十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太阴为病,阳邪传里也。太阴之脉,布胃中,邪气壅而为腹满。上不得降者,呕吐而食不下;下不得升(医统本作“上”)者,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15 读医 2025-09-26
  •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第九

    少阳之(赵本医统本皆有“为”字)病,口苦、咽干、目眩也。足少阳胆经也。《内经》曰∶有病口苦者,名曰胆瘅。《甲乙经》曰∶胆者中精之府,五脏取决于胆,咽为之使。少阳之脉,起于目锐。少阳受邪,故口苦、咽干、..

    18 读医 2025-09-26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第七

    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结胸者,邪结在胸;脏结者,..

    14 读医 2025-09-25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第六

    太阳病,项背强KTKT,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KTKT,汗出恶风者,中风表虚也;项背强KTKT,无汗恶风者,中风表实也。表虚宜解肌,表实宜发汗,是以葛根汤发之也。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

    15 读医 2025-09-25
  • 辨湿脉证第四

    伤寒所致太阳,(赵本有“病”字)、湿、(赵本有“此”字)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当作痉,传写之误也。者恶也,非强也。《内经》曰∶肺移热于肾,传为柔。柔为筋柔而无力,痉谓骨痉而不随。..

    26 读医 2025-09-25
  • 三、病能

    《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风者,风病不一也。掉,摇动也。眩,昏花也。风木善动,肝家之症也,掉眩虽同,而虚实有别,不可不察焉);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收,敛束也。引,牵急也。筋脉挛急本是肝症..

    35 读医 2025-09-23
  • 二、治则

    《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此明天地万物,变化生杀,总不出于阴阳,察乎此者可以当神明矣。故治病者万绪纷然,必求于本,或本于阴,..

    31 读医 2025-09-23
  • 一、经络

    《灵枢·经脉》篇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故手太阴肺脉起于中焦,当胃之中脘也。十二经者,营也,故曰营行脉中。首言肺者,肺朝百脉也,循序相传,尽于肝经,终而复始,又传于肺,是为一周..

    32 读医 2025-09-23
  • 五、藏象

    《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一身之主,故为君主之官。其藏神,其位南,有离明之象,故曰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位高近君,犹之宰辅,故为相傅之官,肺主气,气调则脏腑诸官听..

    23 读医 2025-09-23
  • 四、脉诊

    《脉要精微论》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人身营卫之气,昼则行于阳分,夜则行于阴分,至平旦皆会于寸口,故诊脉当以平旦为常也。阴气正平..

    18 读医 2025-09-2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