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史论丛 / 张荫麟

评《清史稿》

2025-05-28 14:18 清史论丛

清史开馆,倏逾十年。去冬草创已就,即付排印,名之曰《清史稿》,意者尚有待于讨论与润色欤?昔清修明史,历三十二年(康熙十八年至五十年)而草稿成,又二十二年而定本出。以今较昔,不为不速矣。夫与其因循延宕,致贻头白可期,汗青无日之讥,毋宁因陋就简,先以所成者问世,博征众见,而徐图修订,故吾人于《清史稿》之及今刊布,许为得计。《清史稿》凡百册。去冬印行者乃纪、志、表、传之各一部分,凡五十册;其余五十册,云于今年端午节以前刊竣,未审能如约否耳。(全书定价百元,一次付清,北京东华门内清史馆经售。)观其已印成之部分及其余部分之目录,殊多使吾人失望之处,兹分体例及内容两项,评论如次。

欲明清史体例之所宜,当先确定国史(指国史馆所修之史)之任务。

近人喜称颂章实斋之史学,而于章氏在我国史学上一空前之创见,则罕能识其微旨,此即记注之史与撰述之史之厘辨是也。此之区别,在西洋史学上,惟晚近意大利学者柯洛齐(Benedetto Croce,今译为克罗齐)于其所著Zur Theorie und Geschichte der Historiographie(今译为《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中始畅发之。章氏之分记注与撰述,与柯洛齐之分chronide与history其意略同。章氏曰:智以藏往,神以知来。记注欲往事之不忘,撰述欲来者之兴起。故记注藏往似智,而撰述知来拟神也。藏往欲其赅备无遗。知来欲其抉择去取。(《书教篇》下)章氏所谓记注与柯洛齐所谓chronide完全相同,惟章氏所谓记注,实含有教诲与预测之意。客观的历史,未必完全于教诲与预测无裨,然不能以此为鹄的。然则撰述将以何者为抉择去取之标准欤?曰:以现在问题之解答。凡一时代之对于过去,精神上及智力上皆有其所寻求追索而待解答之问题,非得解答则不能满足,撰述之史专以解答此诸问题,而记注为过去之库藏,虽与此诸问题无涉之资料,亦贮而存之,以备将来新问题发生之取汲。此柯洛齐所认为记注与撰述之区别,而吾人所当赞同者也。

持此以论官修之国史,其当为记注之史欤,抑撰述之史欤?曰:记注之史。此其故有三焉。

其一,记注之史需求极殷,然其范围广而取材繁,非个人所优为,必合众力而易举,且网罗文籍、采访调查所需经费,殊非私人之力所能给,藏于公共机关之史料,更非私人之力所能致。若委之于私人或私人团体,何啻俟河之清?故编纂完备之记注,非国史馆孰任其责。

其二,撰述之史必有一根本见解或观点贯注全书,连络各部。而众手修书,道旁筑室,难收贯通一致之效,若强而行之,必产生非驴非马之结果。

其三,记注整齐世故,有绳墨可循;撰述操抉择之权衡,易流于偏激。凡居特殊地位之人,其偏见特多。国史馆为国中惟一之机关,国史非私人著作所能取而相代,去取抑扬苟不得当,则史学上之损失极大。

合此三因,可确定国史当为记注之史。(至将来国史馆之组织及将来国史之体例不在本文范围,当别论。)今《清史稿》之大病,即在未能认清记注与撰述之界限,遂至于记注、撰述两无所取。夫既为记注,则其体例须适应下列两条件:(1)记述须求赅备,换言之,即须带百科全书性质。然所谓赅备,非无所不包,虽邻猫产子亦以入录之谓也,要之直接或间接有影响于人群,有关涉于文化者为标准。(2)材料之比次须便于检查。

旧史记传之体若加变通,尚能适应此二条件,无须根本改造。且有清二百余年来史馆所储之资料,皆为作旧式正史之预备,若根本变革其体例,则成书事倍而功半,更不论其与旧有二十四史之衔接与否也。然若墨守旧史体例,不加变通,则无取矣。今《清史稿》之体例,除诸帝本纪外,志则有《时宪志》《天文志》《灾异志》《地理志》《乐志》《舆服志》《选举志》《职官志》《食货志》《河渠志》《兵志》《刑法志》《艺文志》《交通志》《邦交志》,表则有《皇子表》《诸臣封爵世表》《大学士年表》《军机大臣年表》《部院年表》《疆臣年表》《藩部世表》《交聘年表》,传则有《后妃传》《诸王传》《诸臣传》《循吏传》《儒林传》《文苑传》《忠义传》《孝友传》《遗逸传》《艺术传》《列女传》《土司传》《藩部传》《属国传》。其中除《交通》《邦交》二志及《疆臣》《藩部》二表为新创者外,余皆不出前史窠臼。此书体例乃采用洪宪时代杭县吴士鉴所定,而略有修改。吴撰有《纂修清史商例》,载《中国学报》(洪宪时代刘师培等所办)。吴氏于近世史学毫无所窥,其所起例固无足取,然以吴氏之《商例》较今《清史稿》之内容,则知后此史馆中人,识见反出吴氏下。例如吴氏拟立《使臣表》《兴学志》及《外臣传》,而《史稿》无之;吴氏合天文及历法为一志,而《史稿》分之,此其著者也。《史稿》之体例,一方面病其包罗不赅,一方面痛其滥收不入历史范围之资料。兹斟酌损益,以为将来清史定本之体例应如下。

第一,本纪仍旧,记国家大事、中央政令及帝王之重要言行,以年月日为纲。今《史稿》本纪以每年为一段,年中按日,不相连贯之记载悉相联缀,直无异于不分条之流水账簿,极不便于阅览与检查。宜每年为一节,每月为一条,每月空一格,庶醒眉目。至循例之事,但于适当地位记其成例及偶然之例外便足,其每次之奉行不记载。乃《史稿》不知出此,如属国循例之朝贡、日食之循例免朝等类,每次必书,何不惮烦耶?

第二,本纪之下宜增立《疆圻纪事》一项,此实即旧史之有世家。盖我国幅员广漠,山川隔分,各区域内文野之程度既不相同,事变之影响或不相及,故宜分载,以见其异。兹立此目以各总督所辖及各藩部为单位,旧时属国在未丧失以前亦属焉(如甲午前之台湾则隶于福建)。《史稿》中之《疆臣年表》《藩部传》《属国传》及《土司传》均归纳于此项中。此项之内容亦为编年体,凡疆臣之政教设施、制度俗尚之兴革、灾异变乱及其他一切影响一区域内之大事皆属焉。其不能以年系者,则于适当之年中附及之。

第三,天体及地形之叙述不属历史范围,且今已各成专门之学,故《天文志》及《地理志》可删。若夫灵台中仪器及技术之改进、观测及推算上之新成绩,则可附入《历志》中,舆地疆域之变易则可纳入《疆圻纪事》中,河道之崩决与迁徙则可纳入《疆圻纪事》及《河渠志》中。《历志》及《乐志》中涉及推算技术之部分,皆成专科,亦宜删汰。《食货志》及《艺文志》皆为极重要之部分,惟皆未印出,未知其内容如何。窃以为《食货志》宜增《海关贸易出入表》。《艺文志》若每书作提要,则不胜其繁,似可不必,惟当注明撰人之年代,若此不可考,则注其成书之约略年代,此亦不可考,则注其书初刊之年代。《灾异志》亦未印行,不知其内容如何。天体现象如日月食、彗星见之类,旧史视为凶变而记录之者,今当削去;其水旱及大地震等类影响民生者,可按其地域归入《疆圻纪事》中,故《灾异志》亦可不立。

此外当增三志:(1)《学志》,载国子监及各省大书院之史迹,及清季兴办学堂、厘定学制之经过。(2)《宗教志》,叙黄教、喇嘛教及释、道等在清代之情形。又如雍正以前耶教之输入与传播,及其后衰废之故,道咸以降新教之输入,及《江宁条约》以后民教之相仇,皆宜详叙。今《史稿》中关于此方面叙述极缺略,清初耶教状况仅《南怀仁传》中数十字了之,何简陋乃尔耶!(3)《食货志》专记国民经济,其关于国家财政宜别立《财政志》载之。

第四,书中七表(《交聘年表》未印行)仅列人名,直数十册点鬼簿而已。窃以为表不必独立一门,宜附于有关之纪志之后。除《疆臣》及《藩部》二表采入《疆圻纪事》外,余如《交聘年表》可附于《邦交志》之后,《大学士》《军机大臣》及《部院年表》可附于《职官志》之后。又《邦交志》宜增《历朝外交条约表》,《交通志》宜增《电报及铁路兴建次序表》。其他《食货》《兵》《形》等各志中材料,当以表驭者更夥,是在作者随处制宜,兹不能一一列举。其《大学士》《军机》《部院年表》不当仅举人名,并宜摘记大事。其不甚重要之大臣,若一一立传,则嫌烦冗,若悉摈不录,则又嫌缺略,存之表中,恰称其宜。《皇子》及《封爵》两表,乃点鬼簿式之帝王家谱及封爵传袭表,最无意义。夫其人苟无关于社会,无补于文化,则虽膺显号,虽演天潢,亦何殊于编户之民?必一一著其名氏,则四万万人何择焉?兹宜并加删汰,其皇子及世爵苟有可传者,则立为传,不可立专传者,则择适当地位附于纪传之后。

第五,忠义、孝友、遗逸等事非不当表扬,然历史非褒善录,亦非修身教科书,《史稿》中上列各传所收人物,苟非真可泣可歌,行为影响于当时而流风被及于后世者,皆宜刊落。合并其余为《懿行传》,后妃及诸王之立传亦以有关朝政者为限,其不足立传者但附于本纪中。

第六,旧史悉不注明资料之来源,最为憾事。然《史记》及两汉书犹恒或于叙述中附及之。例如《史记三代世表》言本于谱牒旧闻,《汉书艺文志》言本于刘歆《七略》,《后汉书西域传》言本于班勇所记。后世并此例亦不知循守,今读《史稿》绝不见有声叙史源者。夫国史卷帙浩瀚,若必如阮元之作《国史馆儒林传》(见《揅经室集》),几于每句皆加小注,则不胜其冗,而势有所不能,惟当于每节每篇或每卷之后,注明所据,如需要时,并作考异,此后来续修清史之人所必当注意者也。

偌大史书无一序跋,亦是怪事。窃谓主纂者宜作一长序,说明清代国史馆之情形及民国后纂修之经过,历来参预修纂此书之人,亦著其姓名履历及所参预之部分,列为一表。

此上略论体例之宜增革者竟。其内容之缺憾可得言焉。

其一,《史稿》既不著史源,故其所已取及未取之资料为何,不易考察。然观其记多尔衮与博尔济锦氏之关系,记平三藩及锄明裔之用兵,记康熙末年宫闱之惨剧,记清初诸文字狱,事实及观点俱无殊于官书,则知本纪所据盖不出《实录》《东华录》及诸方略。观其列传,恒类于谀墓之文,例如李光地之丑行揭于谢山,而《史稿》之传光地,直无瑕可击之完人。又如王鸿绪之窃《明史稿》,本传中绝不言其事。又在鸦片战争时,海龄之守镇江,临难苟免(见《出围城记》),伪报死节,而《史稿》信以为真,则知列传所据多不出宣付国史馆之形状。又如其传陈资斋,不及其《海国见闻录》,其传洪稚存,不及其《意言》,则曷若勿传,此盖亦受行状撰者之累也。

其二,其中根据官样文章,致成笑柄之处颇多。兹举数例如下:(1)《本纪六》记康熙五年朝鲜、荷兰入贡。(2)十七年朝鲜、西洋入贡。夫稍有常识者,当知是时西洋诸国断无向中国入贡称臣、自侪于朝鲜之理,不谓数百年前我国人盲目之夸大狂,犹存于今日之国史中。(3)《阮元传》之祖玉堂活降苗数千人,有阴德,堂堂太史公,识见乃同于乡曲之妇孺乎?

其三,书中论赞,于前清诸帝颂誉备至,几于人人皆足与尧、舜、禹、汤比肩。虽以胤禛之刻薄凶残、弘历之骄暴淫侈,犹曲为阿谀。书首发刊通启,两处皆用甲子,不书民国正朔,一望而知编纂之人多为亡清遗老也。夫兴悲麦秀,对泣南冠,士各有志,无用诋讥,然若使此种态度影响于史迹之论述,则殊乖实事求是之精神。***时代之宣传,以天下之恶皆归于满洲,固是偏见。若处处立意为亡清掩护,其失均耳。不幸本书即犯此病,其纪传之谨官书无论矣。他如清初平定东南,屠戮压迫之惨,又如康乾两朝号称黄金时代,然其时民生之疾苦,若唐甄《潜书》、汪辉祖《病榻梦痕录》中无意叙入者,吾人皆不能于《史稿》中得丝毫之印象。所谓信史,固如是夫?

其四,书中亦颇有讹误之处。例如(1)《阮元传》谓元集清代天文律算诸家作《畴人传》。按《畴人传》实总述历代历算诸家,上起秦汉以前,其书极通行,可按覆也。(2)《林则徐传》谓义律呈缴烟土二万余箱,按据林文忠公奏疏,实万五千余箱耳。(3)《交通志》记我国铁路权丧失之历史云:法自越南筑路以达云南省,自龙州筑路以达镇南关。德据胶州湾筑路以达济南。葡据澳门筑铁路以达广州。此各国以铁路侵略中国之大略也。按葡萄牙并无在澳门筑铁路以达广州之事,亦从未有此议。事关国权,堂堂国史中岂容衍此巨谬?史馆中人,陆沉若此,吾不禁掷卷而惊起矣。

署名燕雏,原载《大公报文学副刊》第20期,1928年5月21日。

附:

清史馆来函

《大公报》鉴:先读贵报(《文学副刊》第二十期)所载论《清史稿》一文,正深钦佩,又蒙赐示,感幸至矣。此次校刻史稿,原非定本,意在借以求益,徐再修正。既辱不弃,倘能代为广达此意,使海内外通人硕学源源指教,则尤幸甚。开馆修史,虽逾十年,而迭经变乱,仓卒付印,急就成章,实无异于明修《元史》。至体裁全仿《明史》,不合新史,此则为旧史体例所拘,无可如何。当俟当代名人合二十五史,而另编通史,庶足为史学界启一新纪元。同人拙陋,万万不能及此也。文末承示错误各节,定当于校勘记中正之。如更有赐教者,并望函寄北京清史馆金息侯。至愿拜嘉,匆匆即请撰安。燕雏先生能示姓名,尤感。

清史馆启(阴历)四月十二日

【编者附言】按本报于每期《文学副刊》出版后,必寄赠该期中所批评介绍之书籍、杂志之编辑人及其发行之书店各一份,俾得知晓,是为定例。来函有关系者,亦必刊登,以谂读者。又本副刊立论,力求大公无我,专重批评精神,但论其书,不问其人。然鉴于常人每喜于人的关系肆为推求,于是毁誉轻重,妄为曲解,而友好亲知亦多顾忌,故本副刊于作者(除来稿自愿用真名者外)例不署名,或则谨志别号,而真姓名亦约定不以告人,俾作者、读者两得自由。作者可以畅所欲言,而读者亦就文论文,就书论书,不为其他之推测,如是方可得精确严正之批评。此意于本副刊第一期《本副刊之宗旨及体例》第三段之末,已申言之。故清史馆赐函函末所询一节,恕不能答复(此层兼答北京何季琨君)。又本副刊虽由多人执笔,然各篇互相照应,内容实为一贯,望读者合其而后全体而观之,勿专注意寻求某作者或某种题目,则幸甚矣。

原载《大公报文学副刊》第23期,1928年6月11日。

张荫麟除史学外,在哲学、伦理学、 社会学、政治学、翻译等方面都有相当涉及,其涵盖面广,概括性强,识见高明, 富于现代批判精神。其学术作品有真挚感人的热情,有促进社会福利的张荫麟自承“尝有志于近世史”,投身清史研究甚早,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曾为研究生开设“清史专题研究”等课程,研究亦颇有成绩。本书主要收入张荫麟的清史研究论著,是张氏清史论文的首次汇总出版,既包括其正式的论文,也有论学函札与史料整理,以期展现其清史研究的全貌,呈现张荫麟丰富的学术世界。另附张尔田和温廷敬的商榷之文,以供参考。

猜你喜欢

  • 《清史稿》发刊缀言

    尔巽承修清史十四年矣。任事以来,栗栗危惧。盖既非史学之专长,复值时局之多故,任大责重,辞谢不获,蚊负贻讥,勉为担荷。开馆之初,经费尚充,自民国六年,政府以财政艰难,锐减额算。近年益复枯竭,支绌情状,不..

    9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二十九 列传三百十六

    ◎属国四 廓尔喀 浩罕布鲁特 哈萨克 安集延 玛尔噶朗 那木干 塔什干 巴达克山 博罗尔 阿富汗 坎巨提 廓尔喀,在卫藏西南,与巴勒布各部相邻。巴勒布三汗:曰阳布,曰叶楞,曰廓库木;后皆为廓尔喀酋博纳喇赤并吞,及..

    12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二十八 列传三百十五

    ◎属国三 ○缅甸 暹罗 南掌 苏禄 缅甸,在云南永昌府腾越厅边外,而顺宁、普洱诸边皆与缅甸界。顺治十八年,李定国挟明桂王朱由榔入缅,诏公爱星阿偕吴三桂以兵万八千人临之。李定国走孟艮,不食死。缅酋莽应时缚由..

    15 清史稿 2025-11-26
  • 卷百二十七 列传三百十四

    ◎属国二 ○越南 越南先称安南。顺治初,安南都统使莫敬耀来归,未及授爵而卒,寻授其子莫元清为安南都统使。 十六年八月,经略大学士洪承畴始奏言安南国遣吏目玉川伯邓福绥、朝阳伯阮光华,赍启赴信郡王军前抒诚纳..

    13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二十六 列传三百十三

    ◎属国一 ○朝鲜 琉球 有清龙兴长白,抚有蒙古,列为藩封。当时用兵中原,而朝鲜服属有明,近在肘腋,屡抗王师。崇德二年,再入其都,国王面缚纳质,永为臣仆,自此东顾无忧,专力中夏。 顺治绍明,威震殊方。三年,..

    18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二十五 列传三百十二

    ◎藩部八 ○西藏 西藏,禹贡雍州之域。汉为益州沈黎郡徼外白狼、乐土诸羌地。魏、隋为附国、女国及左封、昔卫、葛延、春桑、迷桑、北利、模徒、那鄂诸羌地。唐为吐蕃,始崇佛法。既而灭吐谷浑,尽臣羊同、党项诸羌,..

    12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二十四 列传三百十一

    ◎藩部七 ○唐努乌梁海 阿尔泰乌梁海 阿尔泰淖尔乌梁海 唐努乌梁海,在乌里雅苏台之北,东南土谢图汗部,南赛音诺颜部,西阿尔泰乌梁海,西南紥萨克图汗部,北俄罗斯。有总管五:曰唐努,曰萨拉吉克,曰托锦,曰库布..

    13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二十三 列传三百十

    ◎藩部六 ○杜尔伯特 旧土尔扈特 新土尔扈特 和硕特 杜尔伯特部,游牧金山之东乌兰固木地。东萨拉陀罗海、纳林苏穆河,接唐努乌梁海;南哈喇诺尔、齐尔噶图山,接科布多牧场及明阿特;西索果克河,接阿尔泰乌梁海;..

    13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二十二 列传三百九

    ◎藩部五 ○青海额鲁特 青海额鲁特部,在西宁边外,至京师五千七十里。东及北界甘肃,西界西藏,南界四川,袤延二千馀里,即古西海郡地。分左右二境,左境:东自栋科尔庙,西至洮赉河界,八百馀里;南自博啰充克克河..

    12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二十一 列传三百八

    ◎藩部四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 喀尔喀车臣汗部 喀尔喀赛因诺颜部 喀尔喀紥萨克图汗部 土谢图汗部,称喀尔喀后路,至京师二千八百馀里。东界肯特山,西界翁吉河,南界瀚海,北界楚库河。 元太祖十一世孙达延车臣汗,游..

    12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二十 列传三百七

    ◎藩部三 ○四子部落 茂明安 喀尔喀右翼 乌喇特 鄂尔多斯 阿拉善 额济讷 四子部落,在张家口外,至京师九百六十里。东西距二百三十五里,南北距二百四十里。东及北苏尼特,西归化城土默特,南察哈尔镶红旗牧厂。 元..

    12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十九 列传三百六

    ◎藩部二 ○敖汉 柰曼 巴林 紥噜特 阿噜科尔沁 翁牛特 克什克腾 喀尔喀左翼 乌珠穆沁 浩齐特 苏尼特 阿巴噶 阿巴哈纳尔 敖汉部,在喜峰口外,至京师千有十里。东西距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里。东柰曼,西喀喇沁,..

    16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十八 列传三百五

    ◎藩部一 ○科尔沁 紥赉特 杜尔伯特 郭尔罗斯 喀喇沁 土默特 清起东夏,始定内盟。康熙、乾隆两戡准部。自松花、黑龙诸江,迤逦而西,绝大漠,亘金山,疆丁零、鲜卑之域,南尽昆仑、析支、渠搜,三危既宅,至于黑水..

    11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十七 列传三百四

    ◎土司六 ○甘肃 甘肃,明时属于陕西。西番诸卫、河州、洮州、岷州、番族土官,明史归西域传,不入土司传。实则指挥同知、宣慰司、土千户、土百户,皆予世袭,均土司也。清改甘肃为省,各土司仍其旧,有捍卫之劳,无..

    12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十六 列传三百三

    ◎土司五 ○广西 广西为西南边地。秦,桂林郡。汉,始安。唐,桂管。宋,静江府。元,静江路。明建广西省。瑶、僮多于汉人十倍,盘万山之中,踞三江之险。明时,因元之旧,多设土司,以资镇压。叛服不常,韩雍之定藤..

    13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十五 列传三百二

    ◎土司四 ○贵州 贵州古罗施鬼国,汉夜郎国,并牂牁、武陵郡地。唐亦置播州、思州。元置八番、顺元诸军民宣慰使司以羁縻之。明霭翠、奢香最为效忠。后则播州之杨、永宁之奢、水西之安,为西南钜患,杨氏灭,为遵义、..

    13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十四 列传三百一

    ◎土司三 ○云南 云南古滇国。自越巂蛮夷任贵自领太守,汉光武即授以印绶,不以内地官守例之。若爨、若蒙,皆以本土大姓,就官累世,为一方长。元封梁王于滇,与大理之段分治。明破梁王,灭大理,就土官而统驭之,分..

    13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十三 列传三百

    ◎土司二 ○四川 四川边境寥廓,历代多设土司以相控制。明末,张献忠屠蜀,石砫、酉阳、松潘、建昌等土司距险御贼,其地独全。清初,戡定川境,各土司次第效顺。川之南有金川者,本明金川寺演化禅师哈伊拉木之后,分..

    12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九

    ◎土司一 ○湖广 西南诸省,水複山重,草木蒙昧,云雾晦冥,人生其间,丛丛虱虱,言语饮食,迥殊华风,曰苗、曰蛮,史册屡纪,顾略有区别。无君长不相统属之谓苗,各长其部割据一方之谓蛮。若粤之僮、之黎,黔、楚之..

    14 清史稿 2025-11-26
  • 卷五百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八

    ◎列女四 长山铺烈妇 胡二妻 唐之坦妻曹李岸妻焦 方引耍妻毛 林其标妻韩 冯云勷妻李 曹邦杰妻张 林守仁妻王 张四维妻刘 李长华妾吴 周兆农妻王 陈国材妻周 吴廷望聘妻池 李正荣聘妻霍 项起鹄妻程于某妻蔡张义妻李 ..

    19 清史稿 2025-11-2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