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宋词赏析

《水调歌头·百堞龟城北》全文及赏析_京镗

2025-05-30 11:52 古代文学

●水调歌头

京镗

伏蒙都运、都大、判院以某新建驷马楼落成有日, 赐佳词,为郡邑之光,辄勉继严韵,以谢万分。

百堞龟城北, 势远连空。

杠梁济涉,浑似溪涧饭长虹。

覆以翬飞华宇,载以鱼浮叠石,守护有神龙。

好看发源水,滚滚尽流东。

司马氏,凌云气,盖。

当年题柱,从此奏赋动天容。

果驾轺车使蜀,能致诸蛮臣汉,邛道仍通。

寄语登桥者,努力继前功。

京镗词作鉴赏

成都城北旧有一座清远桥,相传即汉代的升仙桥(一作“升迁桥”)。据晋代常璩《华国志·蜀志·蜀郡州治》,桥有送客观,汉代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最初离蜀赴长安时,曾题辞于此,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太平御览·地部·桥》引《华国志》作司马相如题桥柱云云,与单行本稍有不同),意即不做高官誓不还乡。后来此志竟成,果然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乘赤车驷马返蜀,一时太守以下郊外迎接,县令背负弓箭为之开道,蜀人把这视为荣耀(参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唐岑参《升仙桥》“长桥题柱去,犹是未达时。及乘驷马车,却从桥上归。名共东注水,滔滔无尽期。”即咏其事。升仙桥南宋时业已破旧,孝宗绍熙十六年(1189)十二月至十七年四月,身为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的京镗将其重加修建,改名“驷马桥”,并撰有《驷马桥记》。观本篇小序可知,桥将竣工时,同僚们赋词祝贺,作者遂填此阕以作答谢。但,原唱今已失传,只剩下这篇“报李”之作了。全词紧紧围绕“驷马桥”在作文章。

“百堞”二句,先写此桥所在之地、所跨之 。“龟城”是成都的别名。相传战国时秦大臣张仪初筑此城,屡筑屡坏,后见大龟从 中而出,巫者让张仪按龟之行迹筑城,果然城筑而不坏。见宋祝穆《方舆胜览。成都府。郡名》。“ ”,此指郫 ,系长 上游支流之一,经成都北,折向南,与都 会合。郫 气势磅礴,遥接长天,景色极为雄阔,又得雄伟绵延之城垣映衬其间,更其壮观,而“ ”既浩荡若此,则“ ”上之“桥”的巍峨与伸展不问可知。写“ ”正所以写“桥”焉。然而“ 阔桥更长”的写法,在词人犹觉不足以显示“桥”的气魄之大,故下文又设喻为夸张。以“长虹”拟“桥”,这是夸大;以“溪涧”拟“ ”,这是夸小。驷马桥的矫健雄伟,就在这“大”与“小”的对比中突出出来了。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楚使子虚以云梦泽“方九百里”夸言楚国之大,齐乌有先生则以齐国“吞若云楚者八九,其于胸中曾不带芥”抑而胜之。本篇笔法,与此相近。细细品味,“杠梁”二句的彩之处尚不止于此。如“济涉”字、“饮”字,也都是词眼所在。就事实而言,“ ”动而“桥”静“但据实写来,便无诗意。词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桥墩比作人腿,写”桥“迈开大步涉水过 ;又将桥身比作渴虹,张开大嘴吮吸湍流。—”静“物”动“写,整个画面就活起来了。前四句,作者作远观 桥,先绘背影,再描桥姿,层次分明,读者心中已生桥之大概。”远“”浑“等词极具气魄,桥之伟岸淋漓尽现于此。

以上从大处落墨,是对驷马桥的宏观描写。至“覆以”二句,雕细琢,转入微观。桥巅之,有华丽的飞檐覆盖着,势如羽军鸟振翅;桥底有层叠的石墩负载着,形如鱼鳖浮游。似这等巧夺天工、美仑美奂的建筑物,合有神灵护佑。相传隋军战舰自成都东下伐陈时,“有神龙数十,腾跃 流,引伐罪之师,向金陵之路,船住则龙止,船行则龙去,四日之内,三军皆睹”(见《隋书。高祖纪》开皇八年伐陈诏),于是词人不假旁搜,顺手引入词中,更为此桥抹上一道奇光幻彩。桥以“马”名,而词人在具体摹写与渲染时,又调动“羽军”,“鱼”、“龙”等动物字词,且与首句“龟城”之“龟”字遥遥相映,别具匠心。尽客这些飞禽水族均非其实(“羽军”、“鱼”、“龟”分别物化、附属于“华宇”、“叠石”和“城”,“龙”则纯出于虚拟),能够引发读者的丰富想象,使人若见羽军飞于天、龟行于陆、鱼浮 面,龙潜水底,这就加倍地给“郫 长虹图”增添了勃勃生机。作者宏观写桥极有气势、细处入手更富神韵、语言生动灵活,视角多变,短短三句,桥之美跃然纸上。

自《尚书。禹贡》以后,古人以为长 发源于蜀中的岷山,后世文学家信之不疑,晋郭璞《 赋》曰:“惟岷山之导 ,初发源于滥觞。”苏轼是四川人,其《游金山寺》诗亦云:“我家 水初发源。”词人以浓墨重彩描绘此桥传神之后,不无自豪地宣称:新桥落成在望,很快便可登桥观览,欣赏那刚发源不久的 水滚滚东流了!上阕起处由“ ”出“桥”,至此又由“桥”入“ ”,峰回路转,岭断云连,章法缜密地结束了上阕。

上阕着重写“桥”,然题面中“驷马”二字尚无着落,故下阕即转而述司马相如事。 势雄伟,桥姿壮丽,地灵如此,人杰若何?写 写桥,自然言及登桥之人,两阕之间的过渡,亦可谓“山岩巉绝之际,飞梁而行”(明李腾芳《山居杂著》)了。

换头三句,高度赞扬司马相如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谓其登桥上路、出蜀赴京之际,气宇轩昂,压倒了当世的诸公。以下二句,一则述“题柱”之举,勾锁上文;一则进而叙述其入京后牛刀小试,初露锋芒。按《史记》本传载其为天子游猎赋(即《上林赋》)献给汉武帝,帝大悦,任用其为郎官,“奏赋动天容”即是谓此。至“果驾”三句,登峰造极,备述其雄图大展,衣锦荣归。传载相如为郎官数岁,武帝遣其为使其回乡安抚巴蜀地区,后又出使西南邛、稢等少数民族统治区,致使诸少数民族首领皆请为汉臣,汉与邛、稢间断绝了的交往自此重新畅通。这两次出使,于国家而言,稳定了西南边陲的***势,加强了汉王朝与西南诸少数民族的联系,贡献甚大;于个人而言,实现了当年乘赤车驷马重返成都的豪语壮志,也算心满意足,利国利家成功成名了,驰誉乡里,垂名清史对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来说,人生的价值,莫此为甚了。词人虽只是根据史料,敷衍成文,但无限神往之情,已洋溢在字里行间。

作者,推崇前贤,目的是激励后进;表彰古之登桥者,正为激励今之登桥者奋起。所以才有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的最后两句:“寄语登桥者,努力继前功!”词人重修此桥之旨,以“驷马”名桥之旨,以及撰此词之旨,便昭然揭出。为山九仞,有此一篑封顶,便出云霄之上,全词有此作收束意味登时深远有加。

通观全词,既为桥而作,则上阕写桥由粗及,继而下阕独展“驷马”之旨趣,由古励今。层次分明。不乏深意,实属佳作。就思想内容而论,本篇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某些封建社会士大夫阶级的局限性,如大汉族主义倾向、对于个人功名利禄的汲汲追求等等,这些固然不足取;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词人所歌颂的并非古人为禄利争夺之为,而是符合国家、民族利益之举,词人赞此,也是想表达个人的荣耀应在为国家、民族尽职尽责中实现词中所含蕴着的奋发、进取精神,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唐宋词里司马相如事者汗牛充栋,大抵着眼于他的文学才华以及他与卓文君的浪漫爱情,而本篇独取其在政治建树,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逆言之即“见仁者仁,见智者智”,如果说他人之词乃词人之词,那么京镗此词则便是政治实干家之词了!

有宋一代是我国文明与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阶段,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出繁荣局面,其表现之一即地方官吏颇留意于保护整修古迹、新辟名胜,功成之时,辄延请名士或亲自挥毫为文以记,故此类散文佳作层出不穷,如范仲淹《岳楼记》、欧修《丰乐亭记》、苏轼《超然台记》、陆游《铜壶阁记》等皆是。我们常说南宋豪放派词人有“以文为词”的倾向,这方面仅仅着眼于他们词中的散文句法是不够的,还应该注意到散文题材对词作的渗透。即以此词而论,它难道不是一篇协律押韵、入乐可歌的《驷马桥记》么?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猜你喜欢

  • 忆秦娥·风淅淅

    忆秦娥风淅淅,夜雨连云黑。滴滴,窗下芭蕉灯下客。除非魂梦到乡国,免被关山隔。忆忆,一句枕前争忘得。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

    2 古代文学 2025-07-16
  • 忆江南·今日相逢花未发

    忆一江一 南今日相逢花未发,正是去年,别离时节。东风吹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重来不怕花堪折,只怕明年,花发人离别。别离若向百花时,东风弹泪有谁知。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

    2 古代文学 2025-07-16
  • 忆江南·去岁迎春楼上月

    忆一江一 南去岁迎春楼上月,正是西窗,夜凉时节。玉人贪睡坠钗云,粉消香薄见天真。人非风月长依旧,破镜尘筝,一梦经年瘦。今宵帘幕扬花一陰一,空余枕泪独伤心。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

    3 古代文学 2025-07-16
  • 醉桃源·角声吹断陇梅枝

    醉桃源角声吹断陇梅枝,孤窗月影低。塞鸿无限欲惊飞,城乌休夜啼。寻断梦,掩香闺,行人去路迷。门前杨柳绿一陰一齐,何时闻马嘶。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

    4 古代文学 2025-07-16
  • 醉花间·林雀归栖撩乱语

    醉花间林雀归栖撩乱语,阶前还日暮。屏掩画堂深,帘卷萧萧雨。玉人何处去,鹊喜浑无据。双眉愁几许。漏声看却夜将阑,点寒灯,扃绣户。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

    3 古代文学 2025-07-16
  • 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

    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

    2 古代文学 2025-07-16
  • 醉花间·月落霜繁深院闭

    醉花间月落霜繁深院闭,洞房人正睡。桐树倚雕檐,金井临瑶砌。晓风寒不啻,独立成憔悴。闲愁浑未已。人心情绪自无端,莫思量,休退悔。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

    3 古代文学 2025-07-16
  • 醉花间·独立阶前星又月

    醉花间独立阶前星又月,帘栊偏皎洁。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夜深寒不彻,凝恨何曾歇。凭栏杆欲折。两条玉箸为君垂,此宵情,谁共说。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

    2 古代文学 2025-07-16
  • 寿山曲·铜壶滴漏初尽

    寿山曲铜壶滴漏初尽,高阁鸡鸣半空。催启五门金锁,犹垂三殿帘栊。阶前御柳摇绿,仗下宫花散红。鸳瓦数行晓日,鸾旗百尺春风。侍臣舞蹈重拜,圣寿南山永同。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

    2 古代文学 2025-07-16
  • 虞美人·春山拂拂横秋水

    虞美人春山拂拂横秋水,掩映遥相对,只知长坐碧窗期,谁信东风吹散,绿霞飞。银屏梦与飞鸾远,只有珠帘卷。杨花零落月溶溶,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

    3 古代文学 2025-07-16
  • 虞美人·碧波帘幕垂朱户

    虞美人碧波帘幕垂朱户,帘下莺莺语。薄罗依旧泣青春,野花芳草逐年新,事难论。凤笙何处高楼月,幽怨凭谁说。须臾残照上梧桐,一时弹泪与东风,恨重重。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

    3 古代文学 2025-07-16
  • 虞美人·画堂新霁情萧索

    虞美人画堂新霁情萧索,深夜垂珠箔。洞房人睡月婵娟,梧桐双影上朱轩,立阶前。高楼何处连宵宴,塞管吹幽怨。一声已断别离心,旧欢抛弃杳难寻,恨沉沉。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

    3 古代文学 2025-07-16
  • 贺圣朝·金丝帐暖牙床稳

    贺圣朝金丝帐暖牙床 稳,怀香方寸。轻颦轻笑,汗珠微透,柳沾花润。云鬟斜坠,春应未已,不胜娇困。半欹犀枕,乱缠珠被,转羞人问。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

    3 古代文学 2025-07-16
  • 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

    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鹦鹉怨长更,碧笼金锁横。罗帏中夜起,霜月清如水。玉露不成圆,宝筝悲断弦。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

    3 古代文学 2025-07-16
  • 菩萨蛮·西风袅袅凌歌扇

    菩萨蛮西风袅袅凌歌扇,秋期正与行人远。花叶脱霜红,流莺残月中。兰闺人在否,千里重楼暮。翠被已消香,梦随寒漏长。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

    3 古代文学 2025-07-16
  • 菩萨蛮·娇鬟堆枕钗横凤

    菩萨蛮娇鬟①堆枕钗横凤,落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晓霜。【注解】①鬟(hun):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髻。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

    3 古代文学 2025-07-16
  • 菩萨蛮·梅花吹入谁家笛

    菩萨蛮梅花吹入谁家笛,行云半夜凝空碧。欹枕不成瞑,关山人未还。声随幽怨绝,云断澄霜月。月影下重帘,轻风花满檐。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

    3 古代文学 2025-07-16
  • 菩萨蛮·欹鬟堕髻摇双桨

    菩萨蛮欹鬟堕髻摇双桨,采莲晚出清一江一 上。顾影约流萍,楚歌娇未成。相逢颦翠黛,笑把珠珰解。家住柳一陰一中,画桥东复东。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

    3 古代文学 2025-07-16
  • 菩萨蛮·沉沉朱户横金锁

    菩萨蛮沉沉朱户横金锁,纱窗月影随花过。烛泪欲阑干,落梅生晚寒。宝钗横翠凤,千里香屏梦。云雨已荒凉,一江一 南春草长。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

    3 古代文学 2025-07-16
  • 菩萨蛮·金波远逐行人去

    菩萨蛮金波远逐行人去,疏星时作银河渡。花影卧秋千,更长人不暝。玉筝弹未彻,凤髻鸾钗脱。忆梦翠蛾低,微风凉绣衣。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

    3 古代文学 2025-07-1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